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李铁男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8期141-144,共4页
目的 探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间的神经... 目的 探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变狭窄率、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治疗前病变狭窄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患者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模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改善和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高灌注综合征、皮疹、头晕恶心9例(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使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到了改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疗效评估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敏捷 练玉杰 李嘉宏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不良事件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下肢皮肤温度高于对照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3、6个月后A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确切,对不良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改善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踝肱指数 不良事件 微创手术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部分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
3
作者 宋继勇 吴巍巍 +6 位作者 范铁艳 吴广东 童翾 于里涵 李昂 赵洪强 卢倩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的适应症、手术时机、操作要领、后续治疗等。方法 总结我院2例左半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通过股静脉进行肝静脉造影并测压,证实2例患者存在肝静脉-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的适应症、手术时机、操作要领、后续治疗等。方法 总结我院2例左半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通过股静脉进行肝静脉造影并测压,证实2例患者存在肝静脉-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经球囊血管扩张后置入血管内支架。结果 2例患者经血管支架治疗后,肝静脉内压力迅速回降,腹水等症状逐渐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观察6个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最终解决了肝静脉流出道狭窄的问题。结论 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严重影响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治疗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的关键。介入下血管内支架植入是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劈离式肝移植 左半肝移植 流出道梗阻 血管内支架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血管内支架的现状
4
作者 武玙璠 汤超杰 王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0-1049,共10页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常见的死亡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最有效手术方式之一,血管内支架作为其重要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决定着患者远期预后。新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先前金属支架存在的血管急性闭塞与再狭窄等临...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常见的死亡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最有效手术方式之一,血管内支架作为其重要治疗手段,其临床疗效决定着患者远期预后。新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先前金属支架存在的血管急性闭塞与再狭窄等临床不良事件,有望成为未来血管支架主力军,但无论是可吸收金属支架,包括铁基、镁基和锌基亦或是可吸收聚合物支架,都或多或少存在降解速率、支架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局限性,所以尚未能完全克服远期血栓事件等不良预后的发生。本文总结20年来已出现的各种生物可吸收血管内支架,同时从支架原理、特性、优缺点等角度出发对理想的生物可吸收支架进行展望,为更新一代血管内支架的开发提供客观有效数据及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支架 血管内支架 血管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何奕峰 刘晓波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2期2245-224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ESAA)对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76例颅内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药物联合ESAA,n=45例)和对照组(单独药物治... 目的探讨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ESAA)对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76例颅内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药物联合ESAA,n=45例)和对照组(单独药物治疗,n=3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脑血管狭窄率、神经行为认知功能(NCSE)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脑血管狭窄率显著下降,而NCSE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最小血流速度(Vmin)均升高,而脉搏波速(Wv)和特性阻抗(Zcv)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0%(P<0.05)。结论药物联合ESAA能够显著降低颅内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患者的脑血管狭窄率、提升神经和认知功能、改善日常生活功能、促进脑血流动力学并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前循环大血管狭窄 认知功能 影响
下载PDF
PTA及血管内支架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观察
6
作者 叶远鹏 禄韶英 《智慧健康》 2023年第5期171-174,共4页
目的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PTA(transdermal angioplasty)及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时间起始于2019年11月-2021年11月。研究内容:从该时间内在本院接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选200例... 目的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PTA(transdermal angioplasty)及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时间起始于2019年11月-2021年11月。研究内容:从该时间内在本院接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选200例实施分析。依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普通球囊扩张治疗方法纳入(100例)常规组;普通球囊扩张后结合血管内支架治疗模式纳入(100例)研究组。对20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踝肱指数、发生不良事件等指标实施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可见2组之间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前,观察组踝肱指数为(0.64±0.29)与对照组(0.63±0.27)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的6个月,组间踝肱指数对比,研究组(0.75±0.26)优于常规组(0.61±0.16)(P<0.05);研究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躯体功能(53.20±7.30)分、角色功能(54.05±6.15)分、情感功能(70.40±5.41)分、社会功能(63.45±8.36)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普通球囊扩张后结合血管内支架治疗模式治疗的效果明显,不仅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还可以使其住院时间减少,而且能够使其发生不良事件情况减少,并且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PTA治疗 血管内支架治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术与阿替普酶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7
作者 曹毅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与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01—2022-1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rt-PA动脉溶栓组(对照组)和rt-PA动脉...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与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01—2022-1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rt-PA动脉溶栓组(对照组)和rt-PA动脉溶栓联合PTAS组(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1 d后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功能损伤指标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共纳入68例患者,每组34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观察组血管完全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SE和GFAP水平、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动脉溶栓联合PTAS治疗ACI,可促进血管再通,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有利于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动脉溶栓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78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渊智 胡翠竹 黄载文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888-889,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治疗,术中均应用脑保护装置,均采用自膨式支架植入。结果术中共植入自膨式支架83个,成功率100.0%;术前狭窄程度为50...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治疗,术中均应用脑保护装置,均采用自膨式支架植入。结果术中共植入自膨式支架83个,成功率100.0%;术前狭窄程度为50.0%~98.0%(78.6±13.5)%,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程度为0.0%~22.0%(11.4±3.8)%,术后血管狭窄程度明显降低(P<0.05);围术期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脑血管痉挛、小卒中等,经对症处理均好转,无支架断裂、大卒中、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随访率为83.3%(65/78),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支架内再狭窄各1例。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自膨式血管内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介入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钱胜男 徐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71-0073,共3页
分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急救的缺血性脑卒中90例,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审核。收集基线资料,充分尊重患者个人选择及意愿,遵循随机分组的基础原则,将上述研究对象分入两... 分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急救的缺血性脑卒中90例,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审核。收集基线资料,充分尊重患者个人选择及意愿,遵循随机分组的基础原则,将上述研究对象分入两组。给予2组患者相同的处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5)使用静脉溶栓;观察组(45)使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术。治疗前后分析两组的神经缺损评分(NIHSS),同时于干预后统一分析患者的随访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3 d、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1个月NIHSS评分持续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3 d、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1个月NIHSS评分较低(P<0.05))。两组患者的预后结局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62.22%(28/45),少于观察组82.22%(37/45),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介入术可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并且患者的预后结局有了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介入术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建民 洪波 许奕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1-201,共1页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临床上具有“三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残死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而现有的外科治疗方法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为此,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脑血...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临床上具有“三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高、残死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而现有的外科治疗方法受多种因素的限制。为此,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对支架的选择、定位、输送、成形和固定等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并在支架植入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性动脉狭窄和DAVF等疑难病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数项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治疗 基础研究 临床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肌纤维发育不良 外科治疗方法 血管病治疗 支架植入治疗 性动脉狭窄 生命安全 治疗效果 实践探索 DAVF 脑卒中 发病率 复发率 并发症 疑难病
下载PDF
颅内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前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峰 姜卫剑 王拥军 《继续医学教育》 2005年第9期59-61,共3页
颅内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国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经典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但仍有较高的卒中率.近年来颅内支架血管成型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较单纯球囊扩张术低,且疗效明显,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支... 颅内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国人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经典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但仍有较高的卒中率.近年来颅内支架血管成型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较单纯球囊扩张术低,且疗效明显,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有助于防止弹性回缩、减少急性闭塞和再狭窄率、改善预后.对预行颅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患者需进行严格、细致的术前评估,对改善病人的症状和预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有重要的作用.以下就具体术前评估内容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内支架 术前评估 血管内支架治疗 缺血性卒中 手术并发症 改善预后 血管成型术 球囊扩张术
下载PDF
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香丽 李芳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9期717-718,共2页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围手术期 血管内支架成型术 护理 医学科学技术 缺血性中风 前治疗 治疗手段
下载PDF
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香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40-540,共1页
关键词 颅内外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护理体会 围手术期 血管内支架成型术 缺血性中风 前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一例
14
作者 袁战军 周建华 +5 位作者 黄建波 单文军 热娜 何鹏义 唐建平 然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移植肾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治疗 肾移植患者 血管成形术 发病率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8
15
作者 李慎茂 凌锋 +5 位作者 缪中荣 朱凤水 吉训明 李斗 王默力 华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56-61,共6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 方法 对 4 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 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 ,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 2 83例患者中 ,对 2 0 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 ,占 71 4 % ;6 6例采取...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 方法 对 4 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 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 ,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 2 83例患者中 ,对 2 0 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 ,占 71 4 % ;6 6例采取后扩张 ,占 2 3 3% ;12例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 ,占 4 2 % ;3例未扩张 ,占 1 1%。 结果  4 7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率为 78 7%。心率 <5 0次 /min者占 2 6 4 % ;术中栓子脱落 5例 ,其中 2例治疗后恢复 ,2例遗留一侧肢体运动障碍 ,1例死亡 ;术后颅内出血死亡 1例 ,术后 30d内卒中或死亡 6例 ,占 1 2 6 %。随访率为 77 8%。再狭窄 17例 ,占 4 6 %。 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 ,若操作规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治疗 患者 血管内支架 颈内动脉狭窄 死亡 颈动脉狭窄 扩张 目的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刘建民 许奕 +4 位作者 洪波 黄清海 赵文元 张珑 王永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及疗效 ,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0 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 (前循环 78例 ,后循环 2 7例 ) ,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防治及疗效 ,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0 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 (前循环 78例 ,后循环 2 7例 ) ,首先将冠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上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 ,填塞GDC ,术后 3、6、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 ,6~ 12个月脑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10 4例手术成功 ,1例失败 ;80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 ,2 4例大部填塞 ,载瘤动脉通畅 ;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 ,1例发生颈动脉夹层动脉瘤 ,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 ,1例在GDC填塞过程中支架完全塌陷。 98例临床随访 3~ 3 2个月 ,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的症状。血管造影随访 62例 (随访期 6~ 12个月 ) ,60例动脉瘤不再显影 ,2例明显缩小 ,1例出现支架近端轻度狭窄。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和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支架使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可能 ,支架不但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 ,还可防止弹簧圈压缩 ,促进瘤内血栓形成 ,防止动脉瘤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弹簧圈 介入治疗 颅内宽颈动脉瘤 临床研究 适应证 并发症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及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椎动脉梭形动脉瘤 被引量:57
17
作者 刘建民 洪波 +4 位作者 许奕 秦永文 赵文元 周晓平 黄清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52-1054,F003,共4页
目的 :报告联合使用支架及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5 0岁男性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检查显示右椎动脉颅内段梭... 目的 :报告联合使用支架及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5 0岁男性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检查显示右椎动脉颅内段梭形动脉瘤 ,大小 8.9mm× 6 .8mm,瘤颈宽 8.9m m,瘤颈 /体比 >1。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后 35 d行血管内介入治疗 ,首先将冠状动脉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 ,通过支架的网孔将微导管输送入动脉瘤腔 ,填入 GDC。 结果 :支架定位准确 ,GDC致密填塞 ,载瘤动脉及小脑后下、前下动脉均通畅 ,患者术后 7d痊愈出院。 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及微弹簧圈可能成为治疗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颅内梭形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犬颈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建民 张鑫 +6 位作者 周晓平 洪波 许奕 黄清海 张珑 佘家贵 赵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 通过支架植入及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犬颈动脉宽颈侧壁囊性动脉瘤实验研究评价动脉瘤栓塞后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学改变。方法 于 6只健康犬双侧颈动脉分别建立宽颈侧壁动脉瘤 ,一侧单纯支架植入 ,对侧行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栓... 目的 通过支架植入及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犬颈动脉宽颈侧壁囊性动脉瘤实验研究评价动脉瘤栓塞后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学改变。方法 于 6只健康犬双侧颈动脉分别建立宽颈侧壁动脉瘤 ,一侧单纯支架植入 ,对侧行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栓塞。行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 ,并观察大体解剖及电镜检查。结果 单纯支架植入的动脉瘤内无血栓形成 ,瘤颈处新生内膜生长较慢 ,而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的动脉瘤内很快形成血栓 ,新生内膜能完全覆盖动脉瘤颈。结论 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宽颈动脉瘤不但可以降低动脉瘤再破裂的风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可脱卸弹簧圈 颈动脉 宽颈动脉瘤 介入治疗 肿瘤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4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赵文元 张珑 张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 了解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与之有关的因素。方法 总结5 7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的疗效 ,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61处 (2 3处为后循环狭窄 ,3 8处为前循... 目的 了解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与之有关的因素。方法 总结5 7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的疗效 ,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61处 (2 3处为后循环狭窄 ,3 8处为前循环狭窄 ) ,支架均一次成功植入 ,血管狭窄程度减为 0 %~ 3 2 % ,1例发生颅内出血。临床随访 3~ 3 0个月 ,无短暂性缺血的再发作或中风 ;DSA随访 4 3例患者 ,3例出现支架内内膜增生 ,但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临床疗效 球囊膨胀型支架 影像学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建民 邓本强 +4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张永威 赵文元 张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4 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4 3例成功的采用支架成形术 ,...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狭窄部位 ,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  4 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者 ,4 3例成功的采用支架成形术 ,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75 .7%和 10 .3%。临床随访 35例症状完全缓解 ,4例明显好转 ,2例症状无改善。无一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 ,短期随访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介入治疗 椎动脉狭窄 影像学检查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