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及VEGF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黄建敏 陈海燕 +8 位作者 云艳芳 杨桂新 蒋勇明 李晓岚 韦宝莹 周莹杰 彭立志 莫芬 李雪斌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12,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小鼠源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细胞损伤组(细胞正常培养24 h,随后OG... 目的探讨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小鼠源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细胞损伤组(细胞正常培养24 h,随后OGD3h/R3h损伤细胞)、BIRC5干预组(细胞预先转染腺病毒-BIRC5质粒并培养24 h,随后OGD3h/R3h处理)和阴性对照组(细胞预先转染腺病毒空质粒并培养24 h,随后OGD3h/R3h处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BIRC5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的细胞骨架微丝彼此连接,分布规则,丝网状有序排列;细胞损伤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微丝断裂,收缩变短或移向周边,微丝网状排列紊乱,可见细胞外形皱缩,间隙加大,少部分微丝缺失出现空隙;BIRC5干预组的细胞微丝连接,形态成长梭形,排列较规则,可见细胞间隙缩小,显示过表达BIRC5基因能够减轻损伤细胞的骨架微丝紊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组、BIRC5干预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损伤组相比,BIRC5干预组的细胞存活率增高,而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组、BIRC5干预组和阴性对照组的BIRC5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损伤组相比,BIRC5干预组细胞BIRC5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BIRC5基因对OGD/R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表达有关,提示BIRC5调控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可能是脑侧支循环建立和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表达BIRC5基因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存活 凋亡 氧糖剥夺/复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超声微血管成像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诊断胎儿生长受限
2
作者 田捧 管秀娟 +3 位作者 董孝贞 孟欣雨 张红彬 栗河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微血管成像(MV-Flow)联合孕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诊断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87例胎儿生长受限[FGR组,包括43例孕周<28周(<28周亚组)及44例孕周≥28周(≥28周亚组)]孕妇及112名正... 目的观察超声微血管成像(MV-Flow)联合孕妇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诊断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87例胎儿生长受限[FGR组,包括43例孕周<28周(<28周亚组)及44例孕周≥28周(≥28周亚组)]孕妇及112名正常孕妇[对照组,55名孕周<28周(对照组1)、57名孕周≥28周(对照组1)],以MV-Flow技术测量胎盘微血管指数(MVI),于同期检测孕妇血清VEGF表达水平,于分娩后即刻检测胎盘母体面VEGF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胎盘MVI、母体血清VEGF及二者联合诊断FGR的价值。结果FGR组2亚组胎盘MVI、孕妇血清VEGF表达水平及胎盘组织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胎盘MVI、母体血清VEGF及二者联合诊断<28周FG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1、0.870和0.997,诊断≥28周FGR的AUC分别为0.991、0.867和0.993。以单一孕妇血清VEGF诊断2亚组FGR的AUC均低于胎盘MVI及其联合孕妇血清VEGF(P均<0.05),而后二者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胎盘MVI和孕妇血清VEGF可用于筛查FGR,而前者更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迟缓 胎盘血液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超声检查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替米沙坦在高血压中应用及对ACE2表达的调节机制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熊攀 董爱芝 +2 位作者 常以芳 冯泽瑞 宋建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在高血压中的应用及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表达的调节机制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治疗...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在高血压中的应用及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表达的调节机制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治疗。对比两组血清ACE2、ACE2 mRNA、脂联素(ADPN)、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压、舒张压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ACE2、ACE2 mRNA、ADPN、NO、ET-1、IMT水平及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1、4 w血清ACE2、ACE2 mRNA、ADPN、NO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ET-1、IMT、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替米沙坦应用到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有较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可有效提升ACE2的表达,促进血管紧张素Ⅱ的裂解,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内皮细胞修复,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效果,对降低血压检测值,控制病情等均有重要意义且用药安全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替米沙坦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叶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Hcy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董丽宏 朱晓琳 +2 位作者 何辰 王怡洁 赵海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4期1-3,7,共4页
目的 观察叶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 观察叶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叶酸片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情况、血管内皮损伤指标[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ET-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清Hcy、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χ^(2)=5.145,P=0.023)。治疗3个月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IMT较治疗前减小,血清Hcy、血浆s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疗效显著,控制血压效果更佳,并能改善血管内皮损伤,降低Hcy水平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叶酸 依那普利 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胎衣不下奶牛miRNA-185靶向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的研究
5
作者 罗春海 郑程远 +5 位作者 张梦龙 姚伟佳 刘佳金 刘炳琦 王薇 付世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6-925,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检测miRNA-18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在胎衣正常排出和胎衣不下(RFM)奶牛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及VEGFA在奶牛母体胎盘组织中表达分布,验证及明确miRNA-185和V... 【目的】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检测miRNA-18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在胎衣正常排出和胎衣不下(RFM)奶牛胎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及VEGFA在奶牛母体胎盘组织中表达分布,验证及明确miRNA-185和VEGFA与奶牛胎衣不下发生密切相关并存在靶向调节关系,为深入研究miRNA-185在奶牛胎衣不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胎衣正常排出及胎衣不下奶牛母体胎盘组织中miRNA-185及VEGFA基因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VEGFA在母体胎盘组织的表达分布及mRNA的差异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明确miRNA-185与VEGFA的靶向调节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体外转染miRNA185 mimics、miRNA-185 inhibitor及miRNA-185 NC后VEGFA mRNA及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相比,胎衣不下奶牛体内miRNA-185及VEGFA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VEGFA mRNA主要在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VEGFA是miRNA-185的靶向调节蛋白。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RNA-185 mimics后VEGF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转染miRNA-185 inhibitor后VEGF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结论】胎衣不下奶牛母体胎盘组织内miRNA-185及VEGFA表达显著降低,VRGFA主要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miRNA-185可通过靶向调控VEGFA的表达参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胎衣不下 miRNA-18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母体胎盘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奥希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6
作者 于锦萍 孙冬梅 刘海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14-1819,共6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奥希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06月至2022年02月医院就诊的晚期NSCLC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奥希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06月至2022年02月医院就诊的晚期NSCLC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21 d为1个周期,2组均治疗3个周期评估效果。对比2组临床疗效、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肿瘤标志物、肿瘤相关蛋白因子及不良反应,随访1年,记录2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50.00%)高于对照组(26.09%)(P<0.05),研究组疾病控制率(76.09%)高于对照组(54.35%)(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类抗原50(CA50)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血黏蛋白(MUC1)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2组Ⅰ-Ⅳ级消化道反应、血小板下降、肝肾功能损伤、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2组均失访1例,随访率为97.83%,研究组中位PFS为8.97(95%CI:6.13~11.35)个月,对照组中位PFS为6.53(95%CI:3.85~9.61)个月,研究组PFS曲线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奥希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调节肿瘤相关蛋白因子表达,安全可靠,且可延长患者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奥希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微血管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黄琪 隋向前 +4 位作者 蒋凤春 何武剑 裴德安 王士生 胡永宾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74-78,共5页
目的测定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rimarymicrovascular angina,PMVA)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v WF水平的改变。方法明确诊断PMVA的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测定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primarymicrovascular angina,PMVA)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水平评价血管内皮功能,观察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v WF水平的改变。方法明确诊断PMVA的患者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麝香保心丸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WF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vWF(50.93±32.98)μg/L治疗后v WF(49.65±35.12)μg/L,麝香保心丸组治疗前v WF(27.45±25.02)μg/L治疗后v WF(17.37±15.68)μg/L。治疗后vWF下降值麝香保心丸组(10.08±16.47)μg/L较常规治疗组(1.28±12.37)μg/L更明显,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具有血管内皮保护功能,PMVA患者能从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原发性微血管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越婢汤含药血清对阿霉素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干预作用
8
作者 李婷婷 程苏 +1 位作者 王艳茹 邵命海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25-31,共7页
目的基于小窝蛋白-1(Cav-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通路,探讨越婢汤含药血清对阿霉素(ADR)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越婢汤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体外培养HUVEC,采用ADR诱导建立HUVEC损伤模型,将细... 目的基于小窝蛋白-1(Cav-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通路,探讨越婢汤含药血清对阿霉素(ADR)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越婢汤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体外培养HUVEC,采用ADR诱导建立HUVEC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越婢汤组(2.5%、5%、10%、20%含药血清),给予相应药物处理24 h。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Cav-1/eNO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Cav-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Cav-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降低(P<0.05),细胞内Cav-1、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表达下降(P<0.05),细胞上清液Cav-1含量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越婢汤含药血清对HUVEC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与模型组比较,越婢汤各组能促进细胞迁移(P<0.05);2.5%浓度的含药血清对细胞Cav-1等蛋白表达无影响(P>0.05);5%、10%、20%浓度含药血清能增加细胞内Cav-1、p-eNOS、VE-cadherin蛋白的表达(P<0.05),下调细胞上清液Cav-1的含量(P<0.05)。结论越婢汤含药血清可以降低ADR对HUVEC细胞的损伤,促进HUVEC细胞的增殖、迁移,其保护作用可能与调控Cav-1/eNO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越婢汤 经典名方 血管内皮细胞 水肿 作用机制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改善缺氧复氧状态下成骨细胞损伤
9
作者 赵伊婷 张裕祥 +1 位作者 马洁 何雪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69-5674,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两种因子在缺氧复氧过程中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骨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目的:进一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的关系分... 背景: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两种因子在缺氧复氧过程中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骨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目的:进一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的关系分析。方法:取成骨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建模前后Real-Time 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给予建模后成骨细胞不同质量浓度(10,20,4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处理12,24,36,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DAPI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结论:(1)与建模前相比,建模后成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成骨细胞增殖率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5);(3)成骨细胞增殖率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2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5);(4)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在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中低表达,给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处理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对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缺氧复氧 成骨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可行性
10
作者 宋永波 赵璐 +1 位作者 张艳苓 任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将采用GP化疗方案治疗者纳入GP化疗组(n=40),重组...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将采用GP化疗方案治疗者纳入GP化疗组(n=40),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者纳入联合用药组(n=40),2组均以3周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用药前后实验室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及1年存活率。结果联合用药组客观缓解率为85.00%,高于GP化疗组的52.50%(χ^(2)=9.833,P=0.002)。用药2个周期后,2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水平低于用药前,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于用药前,凝血酶原时间长于用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用药前,且联合用药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关系评分高于用药前,且联合用药组高于GP化疗组(P<0.01)。联合用药组与GP化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2.50%、1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8,P=0.390)。联合用药组1年存活率为65.00%,高于GP化疗组的42.50%(χ^(2)=4.073,P=0.044)。结论晚期NSCLC治疗中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的可行性较高,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1年存活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GP化疗方案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 肿瘤标志物 凝血功能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2对2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李雪倩 禚映辰 +1 位作者 李婷 陈珂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1-334,339,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2(CXCL12)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单纯T2DM患者90例为单纯T2DM组(A组),选取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90例为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B组),同时体检健康...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2(CXCL12)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单纯T2DM患者90例为单纯T2DM组(A组),选取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90例为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B组),同时体检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血压、糖脂及肾功能指标水平,以及血清VEGF、CXCL12水平。分析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VEGF、CXCL12对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VEGF和CXCL12水平升高(均P<0.05)。与A组比较,B组上述指标水平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FBG、Scr、VEGF、CXCL12是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VEGF、CXCL12与TC、FBG、Scr呈正相关(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VEGF、CXCL12对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血清VEGF、CXCL12在单纯T2DM和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中水平均升高,且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中水平更高。两者对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XC配体12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邢玉广 孙航 +1 位作者 郭得兴 宰守峰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A4蛋白(S100A4)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3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癌抗原724(CA72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A4蛋白(S100A4)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3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A组(替吉奥+顺铂方案化疗)和B组(于A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2组,每组43例,比较2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B组临床获益率高于A组(χ^(2)=4.074,P=0.044)。治疗后,B组患者血清CA199、CA724、VEGF、S100A4水平均低于A组(t=33.274,P<0.001;t=10.686,P<0.001;t=15.620,P<0.001;t=7.536,P<0.001),而KPS评分高于A组(t=5.938,P<0.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P=0.458)。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安全有效,能够降低机体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糖链抗原199 癌抗原72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100A4蛋白
下载PDF
网状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13
作者 张秋鹂 常建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5-56,共2页
网状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肿瘤,本文报道一例网状血管内皮细胞瘤患者,背部皮肤结节1年,结合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诊断为网状血管内皮细胞瘤,给予手术切除。
关键词 网状血管内皮细胞瘤 血管肿瘤
下载PDF
银杏素调节TGF⁃β1/Smad通路对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14
作者 李贺 曹慧 冯莉莉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9-24,39,共7页
目的探讨银杏素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的HUVEC细胞)、模型组(50μg/mL ox⁃LDL处理的HUVEC细胞)、银杏素组(50μg/mL ox⁃LD... 目的探讨银杏素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的HUVEC细胞)、模型组(50μg/mL ox⁃LDL处理的HUVEC细胞)、银杏素组(50μg/mL ox⁃LDL+12.5μmol/L银杏素处理HUVEC细胞)、SRI⁃011381组(50μg/mL ox⁃LDL+10μmol/L的TGF⁃β1/Smad激活剂SRI⁃011381处理HUVEC细胞)、银杏素+SRI⁃011381组(50μg/mL ox⁃LDL+12.5μmol/L银杏素+10μmol/L的SRI⁃011381共同处理HUVEC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HUVEC细胞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IL⁃6、IL⁃1β、TNF⁃α水平;CCK⁃8法检测HUVEC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TGF⁃β1/Smad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1β、IL⁃6、TNF⁃α、MDA水平、细胞凋亡率、TGF⁃β1、Smad3、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A值、GSH、SOD水平、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银杏素组IL⁃1β、IL⁃6、TNF⁃α、MDA水平、细胞凋亡率、TGF⁃β1、Smad3、N⁃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A值、GSH、SOD水平、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SRI⁃011381组趋势相反,SRI⁃011381减弱了银杏素对ox⁃LDL诱导的HUVEC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结论银杏素可能通过下调TGF⁃β1/Smad信号通路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素 TGF⁃β1/Smad信号通路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原文传递
焦亡在ARDS引起的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15
作者 田雨 詹柱 张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895-1900,共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严重且难以控制的急性肺部炎症情况,常与多种损伤因素相关。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炎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触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在AR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严重且难以控制的急性肺部炎症情况,常与多种损伤因素相关。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炎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触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在AR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肺血管内皮细胞焦亡在ARDS进展中的作用,并指出其作为潜在药物靶点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管内皮细胞 焦亡 信号通路 治疗
下载PDF
常压高浓度氧对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张占伟 谭焱 +2 位作者 田桂湘 范瑶 王佳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究常压高浓度氧(NBO)对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NBO组和NBO+Nrf2激活剂组,每组各15只。常氧组大鼠置于... 目的探究常压高浓度氧(NBO)对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NBO组和NBO+Nrf2激活剂组,每组各15只。常氧组大鼠置于普通空气(21%氧气)中饲养,NBO组和NBO+Nrf2激活剂组大鼠置于90%常压氧气饲养,NBO+Nrf2激活剂组每日灌胃5 mg/kg Nrf2激动剂莱菔硫烷。测定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Nrf2/HO-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结果与常氧组比较,NBO组脑组织EB、VEGF、MMP-9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BO组比较,NBO+Nrf2激活剂组脑组织EB、VEGF、MMP-9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染色结果显示,常氧组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及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NBO组神经细胞形态及结构不规则,出现明显的水肿和空泡,并伴有大量的凋亡细胞;NBO+Nrf2激活剂组脑组织病理损伤较NBO组明显减轻。与常氧组比较,NBO组脑组织Nrf2、HO-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BO组比较,NBO+Nrf2激活剂组Nrf2、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氧组比较,NBO组第2~4天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BO组比较,NBO+Nrf2激活剂组第2~4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O可诱导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下调Nrf2/HO-1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高浓度氧 新生大鼠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脑屏障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信号通路
下载PDF
芍药苷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周朝霞 张骥 +2 位作者 赵媛 王肖潇 吕欢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403-1408,1432,共7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盐敏感性高血压(SSH)大鼠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Dahl盐敏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高盐组(SSH组)、芍药苷组(PF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盐敏感性高血压(SSH)大鼠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Dahl盐敏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高盐组(SSH组)、芍药苷组(PF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激活剂组(740Y-P组)、芍药苷+740Y-P组(PF+740Y-P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进行4周给药干预。采用动物无创血压仪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舒张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SSH组和740Y-P组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不完整,部分血管内皮脱落,且内膜明显增厚、外膜有大量沉积物;PF组大鼠主动脉血管病理损伤较SSH组明显减轻;PF+740Y-P组大鼠主动脉血管病理损伤较740Y-P组明显减轻,但较PF组明显加重。与Control组比较,SSH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血清ET-1、TXB2水平均升高,血清NO水平降低(P<0.05);主动脉组织中eNOS表达水平降低,磷酸化(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升高(P<0.05)。与SSH组比较,PF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血清ET-1、TXB2水平均降低,血清NO水平升高(P<0.05);主动脉组织中eNOS表达水平升高,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降低(P<0.05)。与PF组比较,PF+740Y-P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血清ET-1、TXB2水平均升高,血清NO水平降低(P<0.05);主动脉组织中eNOS表达水平降低,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升高(P<0.05)。与740Y-P组比较,PF+740Y-P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血清ET-1、TXB2水平均降低,血清NO水平升高(P<0.05);主动脉组织中eNOS表达水平升高,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均降低(P<0.05)。结论:芍药苷可以有效降低SSH大鼠血压,并改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敏感性高血压 芍药苷 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人体成分分析仪指标对脂肪肝患者的检测意义
18
作者 郑惠慧 罗冬灵 宁开燕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人体成分分析仪对脂肪肝患者的检测意义。方法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部的10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内...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人体成分分析仪对脂肪肝患者的检测意义。方法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部的10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体脂率、腰围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但骨骼肌含量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3.09±22.33)ng/L高于对照组(76.28±4.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40,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指标,对于脂肪肝患者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体成分分析仪 脂肪肝 检测
下载PDF
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19
作者 刘涛 唐磊 +2 位作者 李青聪 黄东 李自康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期间雅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期间雅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两组,每组75例,化疗组给予常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联合组在化疗组基础上加以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72.00高于化疗组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5);联合组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均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生成素2、CD8^(+)均低于化疗组(P均<0.05);联合组CD3^(+)、CD4^(+)、CD4^(+)/CD8^(+)高于化疗组,CD8^(+)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泵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一线对晚期NSCLC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管内皮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以增强对体内肿瘤细胞活性的控制,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静脉泵注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化疗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严重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胡泉 迟云飞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严重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可继发休克,其主要原因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可成为早期损害的“激发器”,导致多脏器损害。自噬是细胞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稳态的重要机制,也是哺乳动物细胞降解及回收利用大分子和细胞... 严重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可继发休克,其主要原因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可成为早期损害的“激发器”,导致多脏器损害。自噬是细胞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稳态的重要机制,也是哺乳动物细胞降解及回收利用大分子和细胞器的主要代谢通路,在清除蛋白聚集或损伤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稳态、保持细胞健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应激、缺氧和炎症因子等均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自噬,而自噬可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调节凋亡过程。该文就严重烧伤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管内皮细胞 自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