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不同时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严孙杰 张松菁 +2 位作者 杨立勇 刘新秀 林新霖 《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不同时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检测33 例对照组和 96 例糖代谢异常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EDF)。其中糖代谢异常者包括:糖耐量减低组30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不同时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彩超,检测33 例对照组和 96 例糖代谢异常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EDF)。其中糖代谢异常者包括:糖耐量减低组30例、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 30 例和伴血管病变组36例。结果 与对照组(13. 08%±4 .90%)比较,糖耐量减低组已存在 EDF 降低(10 46%±4 54%), 糖尿病患者 EDF 则进一步降低(6 .25%±2 .95%),糖尿病血管病变组患者 EDF 最低[5. 17%±2 .11%;与无血管病变组(7 .59%±3 .29%)比较 t=3 .536, P<0 .01]。结论 在早期糖代谢紊乱即糖耐量减低和无血管病变临床证据的糖尿病患者,利用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检测,可早期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这种受损随糖代谢紊乱加重而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糖耐量减低 糖尿病 血管舒张功能 糖代谢异常 不同时期 结论 变化 目的
下载PDF
高血压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雪玲 韦艾凌 +3 位作者 骆峰 雷蓓 伍业冬 李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3-83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6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肱动脉内皮依...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6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并对超声检测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各证型组FMD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IM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组(8例)、阴虚阳亢组(28例)FMD均高于阴阳两虚组(10例)及痰湿壅盛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肝火亢盛组CIMT均低于其余3个证型组,阴虚阳亢组CIMT低于阴阳两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IMT、FMD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中医辨证分型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
下载PDF
老年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湘瑜 赵水平 +1 位作者 高梅 周启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0-341,共2页
目的 观察老年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无创性超声法检测 1 4 5例受试者血流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FMD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和硝酸甘油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NMD ,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结果 年龄 >60岁受试者... 目的 观察老年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无创性超声法检测 1 4 5例受试者血流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FMD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和硝酸甘油介导性肱动脉舒张 (NMD ,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结果 年龄 >60岁受试者FMD较≤ 60岁者明显降低 (5 65 %± 6 1 2 % ,3 33 %± 3 72 % ,P =0 0 0 7) ;冠心病者较非冠心病者FMD(2 98%± 3 65 % ,8 37%± 6 41 % ,P <0 0 0 1和NMD(1 6 61 %± 7 2 5% ,2 2 78%±8 82 % ,P <0 0 1 )均明显降低 ,>60岁冠心病患者FMD较≤ 60岁冠心病患者降低 (1 90 %± 2 1 9% ,4 1 7%± 4 49% ,P <0 0 1 )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MD与年龄 (t=- 3 92 6,P <0 0 0 1 )呈负相关 ;在单纯冠心病者仍显示FMD与年龄成负相关 (t=- 3 2 4 9,P =0 0 0 2 )。结论 老年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年龄可直接损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即使在冠心病存在时亦然 ,加重冠心病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硝酸甘油 血管舒张 冠心病 年龄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袁方 李伟 +5 位作者 刘丙丽 张冠群 刘君 朱亮 王江波 刘志广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变化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变化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蛋白水解物60 m L静脉滴注,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再联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 L,14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D变化、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事件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 d、1个月及6个月末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分别为(9.57±2.46)分、(8.84±2.54)分、(7.25±2.35)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22±2.92)分、(15.35±3.24)分、(13.76±2.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 d、7 d和14 d末的FMD分别为(5.83±0.84)%、(6.47±0.62)%、(8.26±0.54)%,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5±0.76)%、(5.62±0.79)%、(5.82±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 d末的血浆黏度(1.09±0.34)m Pa·s、全血黏度高切(2.71±0.85)m Pa·s、全血黏度低切(5.62±0.63)m Pa·s和纤维蛋白含量(2.26±0.66)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7±0.39)m Pa·s、(3.58±0.97)m Pa·s、(6.52±0.83)m Pa·s、(3.35±0.7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末,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65%,显效率为6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和4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与对照组的1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脑蛋白水解物 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美爱 陈晓龙 +1 位作者 贾连旺 张金良 《中医药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66例,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33例为A组,在抗高血压药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B组33列,...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66例,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33例为A组,在抗高血压药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B组33列,单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内服,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观察,并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患者用药前后的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均显著下降(P<0.01与P<0.05),组间比较,SBP、DBP的下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而B组TC、LDL-C下降不明显(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值(FMD)在A组用药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B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A组FMD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1)。两组的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ID)用药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期间未见复方丹参滴丸严重不良反应。结论:IS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复方丹参滴丸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有益于ISH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超声 老年
下载PDF
化湿利水泄浊合剂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焱 陈咸川 +2 位作者 何立人 童仙君 黄薇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6,共3页
为探讨化湿利水泄浊合剂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保护作用的机制,将5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化湿利水泄浊合剂和西拉普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各组患者的肱... 为探讨化湿利水泄浊合剂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保护作用的机制,将5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化湿利水泄浊合剂和西拉普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各组患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同时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存在FMD失调,用化湿利水泄浊合剂治疗后患者的FMD明显改善;NO水平升高(P<0. 05)。结论:化湿利水泄浊合剂对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药疗法 化湿利水泄浊合剂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青年长期吸烟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17
7
作者 邢爱红 姜志明 +1 位作者 刘军生 李涛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青年长期吸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测定20例长期吸烟青年及15例正常对照者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改变。结果:两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3.75±0 61mm:3.81±0.55mm)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 目的:探讨青年长期吸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测定20例长期吸烟青年及15例正常对照者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改变。结果:两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3.75±0 61mm:3.81±0.55mm)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22.13±7.65)%:(23.45±8.21)%]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存在显著差异.为[(3.61±2.90)%:(8.32±4.75)%]、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肱动脉内皮依赖件舒张与吸烟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3.P<0.001).结论:青年长期吸烟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受损程度与吸烟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长期吸烟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硝酸甘油介导 血流介导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灵建 王文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19-521,共3页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机理及临床效果 ,观察其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 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及胸痛发作时内皮素ET 1含量。结果 :活血化瘀法为主中药能降低血...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机理及临床效果 ,观察其对心脏X综合征患者内皮素 1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及胸痛发作时内皮素ET 1含量。结果 :活血化瘀法为主中药能降低血浆内皮素ET 1浓度 ,调节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数 (8.4±4 .1) % ,比对照组 (4.2± 2 .1)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有效机理是降低血浆内皮素ET 1浓度 ,保护内皮功能 ,说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心脏X综合征 内皮素-1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中医药疗法 作用机理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贾连旺 杜永远 +1 位作者 胡鹰 孟仲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0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8例冠心病SMI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33例仅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动...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8例冠心病SMI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33例仅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缺血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期间病人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有显著疗效,且能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无症状心肌缺血 冠心病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超 王小平 +1 位作者 王进华 刘坤申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高分辨 2D和多谱勒超声测定 6 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 6 0例正常血压的老年对照组的肱动脉。在袖带加压开放4.5min后 ,血流增加引起的肱动脉扩张反应的增量结果。结...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高分辨 2D和多谱勒超声测定 6 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 6 0例正常血压的老年对照组的肱动脉。在袖带加压开放4.5min后 ,血流增加引起的肱动脉扩张反应的增量结果。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百分率 ( 5 .18± 3 .40 )明显低于对照组 ( 8.0 5± 5 .0 6 ,P <0 .0 5 ) ,两组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率无统计学差别。单因素分析发现除高血压外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冠心病史、吸烟史是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除高血压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冠心病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老年人
下载PDF
替米沙坦激活PPARγ改善衰老大鼠脑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黎黎 杨震 +3 位作者 刘爱东 黄鸣清 周鹏 王沛坚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自然衰老模型大鼠脑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及PPARγ与PPARβ阻断剂对上述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雄性衰老SD大鼠(24月龄),分衰老组(6只)和衰老-替米沙坦组(6只)(5mg/kg/d,灌胃给药,1月),并以6月龄SD大鼠(6只)作为...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自然衰老模型大鼠脑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及PPARγ与PPARβ阻断剂对上述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雄性衰老SD大鼠(24月龄),分衰老组(6只)和衰老-替米沙坦组(6只)(5mg/kg/d,灌胃给药,1月),并以6月龄SD大鼠(6只)作为对照组。观察替米沙坦对大鼠血压、心率、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分离大鼠脑基底动脉进行体外培养,以PPARβ的阻断剂GSK0660(1μM,24h)、PPARγ的阻断剂GW9662(1μM,24h)为工具药物,分析上述药物对替米沙坦(10μM,24h)介导的衰老大鼠模型脑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作用的影响。结果 24月龄衰老大鼠的血压、心率与6月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大鼠比较,衰老模型大鼠乙酰胆碱诱导的脑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下降,而硝酸甘油诱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未见明显改变。在培养血管组织中,替米沙坦孵育可显著改善衰老大鼠模型脑基底动脉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PPARγ的阻断剂GW9662可显著阻断替米沙坦的作用,但PPARβ的阻断剂GSK0660对替米沙坦的作用则无显著影响。结论替米沙坦介导的脑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依赖于PPAR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受体γ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血管 衰老
下载PDF
高血压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厚磊 赵冬 +4 位作者 李治安 勇强 贾妍娜 孙慧 黄葵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方法比较收缩期与舒张期高血压 (SDH)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与正常血压组血流介导性舒张 (FMD)与反应性充血的不同。结...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方法比较收缩期与舒张期高血压 (SDH)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与正常血压组血流介导性舒张 (FMD)与反应性充血的不同。结果 :ISH组FMD与反应性充血较对照组为低 ,而SDH组较对照组高 ,但无统计学显著性 ,分层后亦未见明显趋势。结论 :1.本研究未观察到高血压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超声检查 降压药物 无创性检测
下载PDF
钙通道阻滞剂与高血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晓华 谢良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1-494,共4页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内皮功能不全与高血压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维护内皮功能的完整性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血管内皮细胞上没有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表达,因而钙通道阻滞剂(CCB)不是通过阻滞...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内皮功能不全与高血压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维护内皮功能的完整性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血管内皮细胞上没有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表达,因而钙通道阻滞剂(CCB)不是通过阻滞内皮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阻滞剂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高血压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过程 血管疾病
下载PDF
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慧青 孙宁玲 +3 位作者 杨松娜 朱天刚 潘咏梅 闫小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68-370,共3页
目的 观察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情况。方法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 89例老年女性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结果 老年女性冠心... 目的 观察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情况。方法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对 89例老年女性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 (FMD)、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结果 老年女性冠心病组FMD较对照组明显减弱 ,分别为 (3.5± 3.1) %及 (7.6± 3.5 ) % ,P <0 .0 0 1,老年女性冠心病组及对照组IMT分别为 (0 .88± 0 .2 0 )mm及 (0 .6 5± 0 .2 3)mm ,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为 6 2 .2 %及11.4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B超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对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老年人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妍 刘闺男 刘艳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3 5例作为试验组 ,正常对照组 2 5例。试验组患者进行 8周氟伐他汀 40mg/d ,口服治疗。对 3 5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其...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 3 5例作为试验组 ,正常对照组 2 5例。试验组患者进行 8周氟伐他汀 40mg/d ,口服治疗。对 3 5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其用药前以及用药 8周后的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 ;同时采用生化技术测定其血清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结果 :①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血清NO和NOS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P <0 0 1)。②经过 8周的氟伐他汀治疗后 ,试验组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P <0 0 1)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以及血清NO及NOS水平也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 :氟伐他汀在降脂的同时可以显著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其作用与其上调NOS的表达水平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高胆固醇血症
下载PDF
健康管理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孝湘 王林 +3 位作者 杨雁华 帅平 许少贤 刘玉萍 《四川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300例(参考组),运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并实施一年的...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300例(参考组),运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并实施一年的健康管理干预(研究组),计量资料干预前后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生活方式、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和FMD等的差异。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坚持随访一年后的278例研究组的生活方式明显改善,高盐、高脂饮食人数、吸烟和饮酒人数、BMI及腰围均显著降低,规律运动人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参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31.97±9.84)mmHg vs.(118.13±6.86)mmHg,P=0.04;(87.55±6.92)mmHg vs.(78.30±5.41)mmHg,P=0.01)],而研究组的FMD值较参照组明显升高[(11.54±3.17)%vs.(6.49±2.28)%,P=0.02]。结论健康管理能改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其血压和提高FMD值,起到保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 正常高值血压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下载PDF
高频超声检测大动脉炎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梦堃 赵治 +1 位作者 倪光夏 韩景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技术对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量61例大动脉炎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并进行对比分析。测量其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技术对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测量61例大动脉炎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并进行对比分析。测量其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等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变化。结果大动脉炎组较正常对照组EDD%明显减低;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ET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动脉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超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可作为监测早期大动脉炎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祛瘀消斑胶囊对血脂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玉霞 刘运芳 张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对血脂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 62例痰瘀互阻型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AS)患者 ,服用祛瘀消斑胶囊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血脂的变化 ,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与3 5例健康人 (... 目的 观察祛瘀消斑胶囊对血脂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 62例痰瘀互阻型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AS)患者 ,服用祛瘀消斑胶囊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血脂的变化 ,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与3 5例健康人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AS组与对照组肱动脉基础内径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血脂指标 (TC和TG)差异显著 (P <0 .0 5~ 0 .0 1)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减弱 (P <0 .0 1) ,治疗后AS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AS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 ,TC、TG和LDL -C显著降低 (P <0 .0 5 )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 (P <0 .0 1)。结论 祛瘀消斑胶囊在调节脂质代谢的同时可明显改善AS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祛瘀消斑胶囊 痰瘀互阻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高频超声技术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炎症细胞因子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时武 王喜玉 +2 位作者 马建林 李斌 王卫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炎症细胞因子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1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测定血脂、炎症细胞因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IMT)及肱动脉血管内皮依...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炎症细胞因子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1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测定血脂、炎症细胞因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IMT)及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endantflowing-me-diateddilation,EDFMD)。结果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IL-6分别与IMT和FMD显著正相关(r=0.636,P=0.011;r=0.524,P=0.032);TNF-α也分别与IMT和FMD显著正相关(r=0.341,P=0.038;r=0.273,P=0.043);IL-10分别与IMT和FMD显著负相关(r=-0.501,P=0.013;r=-0.301,P=0.029)。结论高胆固醇血症中,致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炎症细胞因子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方 李文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1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率(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例与对照组54例,2组...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率(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例与对照组5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脑蛋白水解物,观察组加用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比较2组临床疗效,FMD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1)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45/54),91.4%(5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9,P<0.05)。(2)2组治疗后FMD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卒中患者FMD水平,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醒脑静 脑蛋白水解物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