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失调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机制研究概况
1
作者 于晓倩 姜月华 +6 位作者 赵世腾 戴霞 焦鸿飞 向楠 陈文静 赵厚珍 亓英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肠道菌群是一个具有调控机体屏障、调节代谢活动等功能的重要微生物群。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相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调可能会引起血管内皮炎症、氧化应激等,可能是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综述近年... 肠道菌群是一个具有调控机体屏障、调节代谢活动等功能的重要微生物群。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相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调可能会引起血管内皮炎症、氧化应激等,可能是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综述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方法,为优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失调 血管内皮损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与保护
2
作者 沈佳 简冬冬 +1 位作者 唐颢 简立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随着肿瘤化学治疗的快速发展,肿瘤患者总体生存率得以不断延长。然而,化疗产生的心血管毒副作用严重制约肿瘤治疗效果,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高危风险因素。其中,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可破坏... 随着肿瘤化学治疗的快速发展,肿瘤患者总体生存率得以不断延长。然而,化疗产生的心血管毒副作用严重制约肿瘤治疗效果,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高危风险因素。其中,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可破坏血管稳态,是急性血管事件(血管痉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动脉瘤等心血管毒副反应的病理基础。探讨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及保护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拟对化疗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和相关保护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血管内皮损伤 内皮保护
下载PDF
温阳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范照亮 宋海玖 +2 位作者 赵云平 杨威涛 王思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温阳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2年12月承德市中医院收治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0)。对照组进行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目的:探究温阳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2年12月承德市中医院收治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0)。对照组进行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活化状态[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p、CD63]及血管内皮损伤状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及循环内皮细胞(CEC)]。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状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活动及血管内皮损伤状态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利水方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利水方 慢性心力衰竭 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恩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杨娟 钟晶晶 周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恩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究恩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与高血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格列净片。比较两组高血压控制效果,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12周后血糖指标、血压指标、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24 h收缩压(24 h SBP)及24 h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 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 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1(ET-1)及P选择素(P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及稳定血压及血糖,并可有效控制血管内皮损伤,因此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2 型糖尿病 高血压 应用效果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sPE患者血清miR-199a-5p、miR-142-3p表达变化及与产妇血管内皮损伤、围产儿结局的关系
5
作者 张丽萍 李霞 谢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6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99a-5p(miR-199a-5p)、微小核糖核酸-142-3p(miR-142-3p)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产妇血管内皮损伤、围产儿结局的关系,为围产儿结局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sPE患者200例(观察组)和产检...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99a-5p(miR-199a-5p)、微小核糖核酸-142-3p(miR-142-3p)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产妇血管内皮损伤、围产儿结局的关系,为围产儿结局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sPE患者200例(观察组)和产检健康孕妇200例(对照组),采用RT-PCR法测算两组血清miR-199a-5p、miR-142-3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可溶性细胞内皮因子(sEng)、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组血清miR-199a-5p、miR-142-3p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根据围产儿结局将观察组分为结局不良组(29例)和结局良好组(17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血清miR-199a-5p、miR-142-3p表达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iR-199a-5p表达及VEGF水平降低,血清miR-142-3p表达及sEng、sFlt-1、ET-1水平升高(P均<0.05)。观察组血清miR-199a-5p表达与sEng、sFlt-1、ET-1水平呈负相关,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血清miR-142-3p表达与sEng、sFlt-1、ET-1水平呈正相关,与VEGF水平呈负相关(P均<0.05)。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年龄、早发型sPE比例、并发水肿比例、并发子痫比例、并发胎盘早剥比例、并发产后出血比例、血清miR-142-3p表达变化、血清miR-199a-5p表达变化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型sPE、胎盘早剥、miR-142-3p高表达是sPE围产儿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miR-199a-5p高表达是sPE围产儿结局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sPE患者血清miR-199a-5p表达降低、miR-142-3p表达升高,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miR-142-3p高表达是sPE围产儿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miR-199a-5p高表达是sPE围产儿结局不良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微小核糖核酸-199a-5p 微小核糖核酸-142-3p 血管内皮损伤 围产儿结局
下载PDF
IgA肾病血管内皮损伤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黄美春 郑淑敏 鲁盈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6期414-415,共2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管内皮损伤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原发性IgA肾病患者59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健康组19例比较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和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结果:IgA...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管内皮损伤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原发性IgA肾病患者59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健康组19例比较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和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结果:IgA肾病患者血vWF、sVCAM-1和HB-E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sVCAM-1与HB-EGF呈正相关(P<0.05),且与24小时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凝血功能呈正相关(P<0.05)。中医证型分布多为虚实兼夹,vWF、sVCAM-1、HB-EGF在脾肾阳虚证组升高最明显,血瘀证组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对血瘀证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IgA肾病脾肾阳虚证、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损害更严重;对临床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管内皮损伤 中医证型
下载PDF
通心痹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汪满意 王道成 +4 位作者 马小东 薛刚 屈长宏 严士海 朱萱萱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445-2451,共7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LRP3的炎症调控通路,探讨通心痹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加颈动脉球囊拉伤术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通心痹合剂大剂量组、通...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LRP3的炎症调控通路,探讨通心痹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加颈动脉球囊拉伤术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通心痹合剂大剂量组、通心痹合剂中剂量组、通心痹合剂小剂量组,另选健康雄性家兔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其余组饲喂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片(1.33 mg/kg)灌胃,通心痹合剂大剂量组、通心痹合剂中剂量组、通心痹合剂小剂量组分别给予9.87 g/kg、4.93 g/kg、2.47 g/kg通心痹合剂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周。处死动物后检测血脂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内皮肽;半定量法判断统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因子κB的阳性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因子κB蛋白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核因子κB/NLRP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通心痹合剂各剂量组家兔血清中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改善(P<0.05,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因子κB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主动脉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样蛋白、原胱天蛋白酶-1、胱天蛋白酶-1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P<0.01)。结论:通心痹合剂可抑制核因子κB/NLRP3通路调控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痹合剂 动脉粥样硬化 家兔 核因子κB/NLRP3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损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子痫前期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蔺玉建 徐玉静 吴振兰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PE)病人血清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来源,并分析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PE病人作为PE组,30例正常分娩的健康产妇作为Nor-P组,同期于该院进行孕前检查...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PE)病人血清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来源,并分析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PE病人作为PE组,30例正常分娩的健康产妇作为Nor-P组,同期于该院进行孕前检查的健康未孕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髓过氧化物酶、NETs、内皮损伤指标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NETs与内皮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PE组白细胞数量(12.01±0.88)×10^(9)/L、中性粒细胞数量(10.22±0.99)×10^(9)/L及髓过氧化物酶(15.39±0.84)μg/L、NETs(124.68±3.63)ng/L、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122.79±4.05)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和Nor-P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E病人血清NETs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63,P<0.05),同时NETs水平与vWF水平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 PE病人血清中的NETs水平异常升高,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有关,具体水平可反应血管内皮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血管内皮损伤 过氧化物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下载PDF
中药多靶点干预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帅 张玲 +3 位作者 赵玉清 杨一点 卞昊宇 张立平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3期353-359,共7页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代谢异常聚集发病的临床症候群,发病机制复杂,不及时干预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血管内皮损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因子和主要病理基础。目前西医治疗以针对各组分进行降糖、降...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代谢异常聚集发病的临床症候群,发病机制复杂,不及时干预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血管内皮损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因子和主要病理基础。目前西医治疗以针对各组分进行降糖、降脂、降压和抗凝治疗为主,许多药物存在明显的使用禁忌,联合用药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加重药品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干预MS血管内皮损伤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持久、副作用小的特点。本文对中药治疗MS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MS血管内皮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血管内皮损伤 中药 多靶点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银杏内酯B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拮抗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机制
10
作者 马长淞 黄帅 +4 位作者 瓦庆德 陈伟之 汪洋 令狐熙涛 唐欲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175-3181,共7页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是否通过拮抗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发挥其拮抗血管内皮损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衣霉素(tunicamycin,TM)诱导的人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endoth... 目的探究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是否通过拮抗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发挥其拮抗血管内皮损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建立衣霉素(tunicamycin,TM)诱导的人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ERS损伤模型,用MTS检测细胞增殖能力;Calcein-AM/EthD-I双染法检测细胞活性状态;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DCFH-DA染色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ELISA法测定NADPH活性;JC-1和DiOC6染色定性和定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qRT-PCR检测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B浓度依赖性减轻衣霉素对hEPCs造成的ERS内皮损伤(细胞活性、细胞迁移率和血管形成率的降低)(P<0.01);降低ROS及NADPH水平(P<0.01);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RS介导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抑制ERS相关蛋白(GRP78、ATF4、CHOP等)表达,并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xl、Bax、cleaved caspase-4、cytochrome c)的表达水平,拮抗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损伤。结论银杏内酯B能通过拮抗内质网应激,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抑制ERS相关蛋白(CHOP,GRP78、ATF4)表达及调节细胞凋亡蛋白(Bcl-xl、Bax、cleaved caspase-4、cytochrome c)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内质网应激 血管内皮损伤 线粒体功能障碍 骨修复
下载PDF
从“一气周流”论述细胞焦亡与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
11
作者 徐帅 赵玉清 +3 位作者 陈恂 卞昊宇 杨一点 张立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411-1414,1419,共5页
“一气周流”是中医经典理论,其核心思想认为中气(脾胃之气)是整个气机运转的枢纽。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水谷精微运化疏泄失常,日久痰浊瘀血内生,积聚于血管,引起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健脾疏肝方剂柴芪汤对代谢... “一气周流”是中医经典理论,其核心思想认为中气(脾胃之气)是整个气机运转的枢纽。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水谷精微运化疏泄失常,日久痰浊瘀血内生,积聚于血管,引起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实健脾疏肝方剂柴芪汤对代谢综合征及相关血管内皮损伤具有较好改善作用。细胞焦亡是一种促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过程类似于中医“痰瘀浊毒”的积聚。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细胞焦亡与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为中医经典理论和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血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气周流”理论 焦亡 代谢综合征 血管内皮损伤 中气 气机升降 中医经典理论 脾虚肝郁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波 《北方药学》 2023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的40人采用常规治疗,观... 目的:研究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的40人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中的40人以常规治疗联合参附注射液、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vWF、NO、血小板GMP-140水平,TNF-α、IL-6、CRP炎症指标。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WF、NO、GMP-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WF、NO、血小板GMP-140指标均较前明显好转(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各组TNF-α、IL-6、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CRP均有所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能改善患者内皮细胞损伤、抑制血小板活化、抗血管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硬化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美托洛尔 冠心病合并心衰 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MicroRNA-29a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
13
作者 林红丽 张雪菲 +2 位作者 彭慧 黄倩倩 张月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9a(miR-29a)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4月—2022年6月于青岛市中医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入院后均完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测定冠状动脉斑块CT值,实时荧... 目的探讨microRNA-29a(miR-29a)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4月—2022年6月于青岛市中医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入院后均完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测定冠状动脉斑块CT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外周静脉血循环miR-29a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根据miR-29a中位数(miR-29a=1.13)将患者分为高miR-29a组及低miR-29a组,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外周静脉血中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表达及炎症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高miR-29a组的ESM-1、ET-1、NO、TNF-α均高于低miR-29a组(P<0.05);斑块不稳定患者miR-29a水平高于斑块稳定患者(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iR-29a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软斑块患者miR-29a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29a与ET-1、TNF-α及ESM-1呈正相关(r=0.471、0.605和0.328,P=0.000、0.041和0.000),与NO呈负相关(r=-0.291,P=0.034)。结论miR-29a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及斑块不稳定性具有相关性,miR-29a表达越高,血管内皮损伤可能越严重,斑块不稳定性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microRNA-29a 血管内皮损伤 不稳定斑块
下载PDF
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损伤与慢性肾病患者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的关系
14
作者 贾英民 张轶斐 +5 位作者 刘鹏 李长新 常静 戴浩然 刘伟敬 刘宝利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278-1284,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的慢性肾病(CKD)患者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与氧化应激水平、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CKD 2~5期患者88例。根据CKD分期分为轻度(2~3期)20例、中度(4期)15例、...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的慢性肾病(CKD)患者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与氧化应激水平、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CKD 2~5期患者88例。根据CKD分期分为轻度(2~3期)20例、中度(4期)15例、重度(5期)53例3组,比较其临床资料,检测血液P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分析3组患者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中的相关性;另选取静脉血管标本40例,CKD5期患者行自体动静脉瘘(AVF)30例,肢体外伤手术正常10例,将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GPx、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静脉内皮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3组CKD患者血清SCr、BUN、UA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F=61.316、43.258、5.044,P均<0.001);血清MDA、eNOS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SOD、GPx表达随病情加重而降低(F/P=6.984/0.030、4.155/0.020、14.937/<0.001、3.172/<0.001);血清VEGF、PS表达随病情加重而升高(F/P=29.871/<0.001、10.286/<0.001)。CKD5期患者PS、VEGF水平分别与SOD、GPx表达呈负相关(P<0.01),与MDA、eNOS表达呈正相关(P<0.01),PS暴露水平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表明,SOD、GPx、MDA、eNOS、VEGF对PS外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0.818、0.735、0.824、0.892。SOD-1、GPx、VEGF、VEGFR2在AVF术CKD患者的静脉组织中呈高表达。结论氧化应激可加重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与PS外翻,从而加重CKD 5期患者病情,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对PS外翻具有预测价值,PS外翻有望成为CKD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磷脂酰丝氨酸外翻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联合应用地西泮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压血管内皮损伤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15
作者 耿盈盈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地西泮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压、血管内皮损伤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汝州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11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A组、B组,各58例,2组均应用硝苯地平降压治疗,在此基础...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地西泮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压、血管内皮损伤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汝州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116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A组、B组,各58例,2组均应用硝苯地平降压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联合硫酸镁、地西泮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管内皮损伤[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凝血功能[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前、治疗1周时,B组SBP、DBP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产前时B组SBP[(140±8)mmHg、(128±7)mmHg],DBP水平[(81±7)mmHg,(73±6)mmHg]低于A组[(143±9)mmHg,(136±8)mmHg和(83±8)mmHg,(81±8)mmHg;t=5.406、6.160,P<0.01);产前B组ET-1、sEng、sFlt-1水平[(264±10)pmol/L,(16.3±2.2)ng/ml,(3315±298)pg/ml]较A组[(416±16)pmol/L,(39±4)μmol/L,(14.4±2.0)ng/ml,(3798±325)pg/ml]低,NO水平[(44±6)μmol/L]较A组[(39±4)μmol/L]高(t=60.213、4.551、4.959、8.350,P<0.01);产前B组D-D、Fib水平[(1.7±0.4)mg/L,(4.1±0.8)g/L]较A组[(2.2±0.4)mg/L,(5.0±0.9)g/L]低,APTT水平较A组[(32.2±1.3)s和(30.1±1.2)s]高(t=7.269、5.530、8.791,P<0.01);B组终止妊娠与A组相近(t=1.848,P=0.067),B组新生儿体质量水平高于A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A组(t=4.278、4.563,P<0.01);B组剖宫产发生率较A组低(36.2%与60.3%),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A组低(6.9%与20.7%)(χ^(2)=6.767、4.640,P=0.009、0.031)。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降压治疗基础上,与联合应用硫酸镁治疗相比,联合应用地西泮在治疗1周后疗效相近,但可降低患者产前血压水平,减轻其血管内皮损伤,改善其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地西泮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舜雯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9期14033-14037,共5页
代谢综合征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在疾病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监测把控血管内皮功能有望成为代谢综合征疾病防治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血管内皮损伤... 代谢综合征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在疾病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监测把控血管内皮功能有望成为代谢综合征疾病防治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即血栓调节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旨在为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 血栓调节蛋白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治疗血管内皮损伤性血栓功效评价研究
17
作者 严灿梅 吕林艳 +3 位作者 梁云飞 兰星 黄宇声 郑志远 《大众科技》 2023年第9期70-73,共4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血管内皮损伤性血栓模型评价三七总皂苷对血管内皮损伤性血栓功效。方法:普纳替尼建立斑马鱼血管内皮损伤性血栓模型,三七总皂苷在28℃处理条件下18 h后测定MTD、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及血流速度。结果:三七总皂苷样品1、... 目的:利用斑马鱼血管内皮损伤性血栓模型评价三七总皂苷对血管内皮损伤性血栓功效。方法:普纳替尼建立斑马鱼血管内皮损伤性血栓模型,三七总皂苷在28℃处理条件下18 h后测定MTD、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及血流速度。结果:三七总皂苷样品1、三七总皂苷样品3和三七总皂苷样品4对模型斑马鱼的MTD均为250ng/尾,三七总皂苷样品2对模型斑马鱼的MTD为62.5 ng/尾。三七总皂苷样品均可增加模型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血流速度。结论:三七总皂苷具有改善斑马鱼血管内皮损伤性血栓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血管内皮损伤 血栓 功效
下载PDF
淡豆豉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牛丽颖 刘娇 +4 位作者 崔力剑 窦玉红 曹秀莲 李清 王鑫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0-122,共3页
目的:观察淡豆豉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灌胃给予淡豆豉提取物,连续10周,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LDL、HDL水平,扫描电镜... 目的:观察淡豆豉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灌胃给予淡豆豉提取物,连续10周,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LDL、HDL水平,扫描电镜下观察血管内膜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和增殖指数。结果:淡豆豉组(20g生药/kg、40g生药/kg)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明显较较模型组改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而增殖指数显著增高。结论:淡豆豉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损伤 形态学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史丹丹 王勇 +4 位作者 郭君君 王娜 白玉来 王学珍 史亚玲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组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妊娠期高血...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组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中血清对氧磷酶1和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升高(P<0.05)。结论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以及血管内皮损伤均可能为子痫前期的发生及进展的相关机制,除控制血压外,合理适当的抗感染及保护血管等也为治疗子痫前期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