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病血管内皮损伤病人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化瘀益肾方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刘溪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4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血管内皮损伤病人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化瘀益肾方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肾脏科住院治疗的CKD血管内皮损伤病人6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四诊资料,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0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血管内皮损伤病人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化瘀益肾方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肾脏科住院治疗的CKD血管内皮损伤病人6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四诊资料,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0例)和观察组(300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内中膜厚度(CIMT)、中医证候评分变化。采用ORACLE 10g工具构建随机行走模型评价化瘀益肾方对CKD血管内皮损伤病人的保护作用。结果:CKD血管内皮损伤病人本虚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298例,49.67%),依次为脾肾阳虚证(102例,17.00%)、气阴两虚证(98例,16.33%)、肝肾阴虚证(62例,10.33%)及阴阳两虚证(40例,6.67%)。CKD血管内皮损伤病人邪实证型以湿浊证(216例,36.00%)和血瘀证为主(202例,33.67%),其次为水气证(84例,14.00%)、湿热证(61例,10.17%)和浊毒证(37例,6.17%)。治疗后,两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CIMT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行走模型评价显示观察组病人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化瘀益肾方治疗CKD血管内皮损伤疗效确切。结论:CKD血管内皮损伤病人中医证型分布以肾阳虚型和心气虚型为主,化瘀益肾方可有效改善CKD血管内皮损伤病人肾功能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化瘀益肾方 中医证型 血管内皮损伤 随机行走模型
下载PDF
长春西汀联合阿加曲班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眩晕程度的影响
2
作者 刘世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对患者眩晕程度、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 目的分析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对患者眩晕程度、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右椎动脉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效果,炎性因子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眩晕程度[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左椎动脉血流速度(39.15±5.26)cm/s、右椎动脉血流速度(39.13±4.89)cm/s、基底动脉血流速度(38.91±4.07)cm/s均高于对照组的(32.02±5.36)、(31.88±4.04)、(31.39±5.1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IL-6(9.44±4.37)ng/L、CRP(4.18±1.29)mg/L、ET-1(70.12±9.34)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2.67±5.43)ng/L、(6.47±1.58)mg/L、(75.27±11.75)ng/L,而CGRP(57.49±6.05)ng/L高于对照组的(45.48±5.2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DHI评分(28.12±3.06)分低于对照组的(34.72±3.66)分,ESCV评分(28.17±3.56)分高于对照组的(20.31±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减轻眩晕症状,有利于降低炎性反应、提升治疗效果与椎动脉血流速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阿加曲班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内皮损伤 眩晕
下载PDF
替罗非班冠状动脉与静脉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损伤及心脏微循环的影响
3
作者 梁燕华 陈述 高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与静脉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损伤及心脏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与静脉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内皮损伤及心脏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替罗非班静脉给药,观察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氧阈值(AT)大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可更好地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损伤,改善心脏微循环,促进心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内皮损伤 心脏微循环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5
4
作者 于晓倩 姜月华 +6 位作者 赵世腾 戴霞 焦鸿飞 向楠 陈文静 赵厚珍 亓英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7-43,共7页
肠道菌群是一个具有调控机体屏障、调节代谢活动等功能的重要微生物群。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相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调可能会引起血管内皮炎症、氧化应激等,可能是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综述近年... 肠道菌群是一个具有调控机体屏障、调节代谢活动等功能的重要微生物群。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相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调可能会引起血管内皮炎症、氧化应激等,可能是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综述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方法,为优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失调 血管内皮损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温阳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范照亮 宋海玖 +2 位作者 赵云平 杨威涛 王思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温阳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2年12月承德市中医院收治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0)。对照组进行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目的:探究温阳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22年12月承德市中医院收治的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0)。对照组进行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活化状态[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p、CD63]及血管内皮损伤状态[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及循环内皮细胞(CEC)]。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状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活动及血管内皮损伤状态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利水方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损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利水方 慢性心力衰竭 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与保护
6
作者 沈佳 简冬冬 +1 位作者 唐颢 简立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随着肿瘤化学治疗的快速发展,肿瘤患者总体生存率得以不断延长。然而,化疗产生的心血管毒副作用严重制约肿瘤治疗效果,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高危风险因素。其中,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可破坏... 随着肿瘤化学治疗的快速发展,肿瘤患者总体生存率得以不断延长。然而,化疗产生的心血管毒副作用严重制约肿瘤治疗效果,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高危风险因素。其中,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可破坏血管稳态,是急性血管事件(血管痉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动脉瘤等心血管毒副反应的病理基础。探讨化疗相关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及保护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拟对化疗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和相关保护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血管内皮损伤 内皮保护
下载PDF
基于血管内皮损伤学说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涛 邴雅珺 田荣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3期84-86,共3页
稳定型心绞痛(SAP)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诱发死亡的主要原因,且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SAP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损伤是影响SAP发病的重要机制,血管内皮损伤可降低血管活性,影响血管收缩与舒张,并造成血栓... 稳定型心绞痛(SAP)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诱发死亡的主要原因,且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SAP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损伤是影响SAP发病的重要机制,血管内皮损伤可降低血管活性,影响血管收缩与舒张,并造成血栓形成,导致SAP的发生。邴雅珺主任医师自拟益气活血方可以促进血管内皮修复,临床治疗SAP效果显著。基于此,文章从血管内皮损伤学说出发,对益气活血方治疗SAP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为SAP的治疗提供参考,为益气活血方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稳定型心绞痛 益气活血方 血管内皮损伤 综述
下载PDF
SENP-1/HIF-1α通路对慢性间歇性低氧诱导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8
作者 贾远航 江义霞 +2 位作者 何振华 陈林 周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6-1034,共9页
目的:探讨小泛素样修饰特异性蛋白酶1(SENP-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诱导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IH组,再将每组分为2、4和6周3个时间点亚组,每亚组8只... 目的:探讨小泛素样修饰特异性蛋白酶1(SENP-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慢性间歇性低氧(CIH)诱导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IH组,再将每组分为2、4和6周3个时间点亚组,每亚组8只。CIH组大鼠暴露于CIH舱中进行CIH诱导,制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模型,对照组大鼠暴露于常氧环境中。于各时间点收集各组大鼠血清和胸主动脉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损伤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SENP-1、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s),经SENP-1 shRNA腺病毒(sh-SENP-1)感染构建SENP-1基因低表达的rAECs细胞株,采用CIH诱导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为CIH组、CIH+sh-NC组和CIH+sh-SENP-1组,另设对照组。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细胞中NO、ET-1、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ENP-1、HIF-1α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CIH诱导时间的延长,与对照组比较,CIH组大鼠胸主动脉内膜逐渐粗糙并明显增厚,血清中NO水平逐渐减低(P<0.05),血清中ET-1、vWF和TM水平及胸主动脉组织中SENP-1、HIF-1α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CIH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性及细胞中ET-1、MDA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中NO水平和SOD活性降低(P<0.05),SENP-1、HIF-1α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CIH组比较,CIH+sh-SENP-1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5),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性及细胞中ET-1、MDA水平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细胞中NO水平和SOD活性升高(P<0.05),SENP-1、HIF-1α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SENP-1/HIF-α通路在CIH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损伤组织中高度活化,沉默SENP-1表达可减轻CIH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ENP-1/HIF-α通路活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性低氧 胸主动脉 小泛素样修饰特异性蛋白酶1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盐酸拉贝洛尔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9
作者 张蕾 周立娜 +2 位作者 孙晓娜 于春燕 白娅琴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446-2449,共4页
目的 探讨盐酸拉贝洛尔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108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以盐酸拉贝洛尔治疗,观察组... 目的 探讨盐酸拉贝洛尔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108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以盐酸拉贝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胎盘血流灌注参数、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参数、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4%(49/54),高于对照组为74.07%(40/54)(P<0.05)。治疗后,观察组胎盘血流灌注参数血流指数(FI)、血管化指数(V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P<0.05),一氧化氮(NO)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指数(PAG)、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6%(7/54)、9.26%(5/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拉贝洛尔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增加胎盘血流灌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过度活化,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低分子肝素 盐酸拉贝洛尔 血管内皮损伤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恩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
10
作者 杨娟 钟晶晶 周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恩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究恩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与高血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格列净片。比较两组高血压控制效果,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12周后血糖指标、血压指标、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24 h收缩压(24 h SBP)及24 h舒张压(24 h D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 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 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1(ET-1)及P选择素(P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及稳定血压及血糖,并可有效控制血管内皮损伤,因此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列净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应用效果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三七皂苷R1对动静脉造瘘大鼠模型血管内皮损伤及内膜增生的影响
11
作者 郑金朋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6-79,共4页
目的基于动静脉内瘘(AVF)大鼠模型探讨三七皂苷R1对血管内皮损伤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取24只成功构建AVF模型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VF组、三七皂苷R1低剂量组(2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另取6只正常... 目的基于动静脉内瘘(AVF)大鼠模型探讨三七皂苷R1对血管内皮损伤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取24只成功构建AVF模型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VF组、三七皂苷R1低剂量组(2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另取6只正常大鼠行假手术,设为对照组.各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持续4周.干预后,利用HE染色法检测内膜厚度;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中IL-6、IL-1β、TNF-α、VEGF、TGF-β1、ET-1水平.结果AVF组大鼠VEGF、TGF-β1和ET-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三七皂苷R1中、高剂量组大鼠VEGF、TGF-β1和ET-1水平均低于AVF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VF组大鼠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VF组相比,三七皂苷R1中、高剂量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AVF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VF组的平均血管腔面积减小,内膜面积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VF组相比,三七皂苷R1中、高剂量组的内膜面积较小,管腔面积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皂苷R1能够抑制动静脉内瘘术后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1 动静脉内瘘 血管内皮损伤 内膜增生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管内皮损伤、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周君 刘笑莹 李敏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管内皮损伤、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纳入荥阳市总医院85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以及30例的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根据85例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其划分为40例的轻度肾功能下降组、45例...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管内皮损伤、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纳入荥阳市总医院85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以及30例的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根据85例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其划分为40例的轻度肾功能下降组、45例的中重度肾功能下降组。对各组研究对象的心率变异性、血管内皮损伤以及微炎症状态指标进行统一检测及比较,之后对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一分析。结果较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轻度肾功能下降组与中重度肾功能下降组的24 h内相差>50 ms的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占窦性心搏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 50)、全程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高频功率(HF)值、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均呈现降低趋势,中重度组均低于轻度组(P<0.05);而各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轻度肾功能下降组与中重度肾功能下降组的血清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呈现升高趋势,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pNN 50、rMSSD、HF与血清ET-1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50、-0.389、-0.668,P<0.05),与NO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69、0.351、0.417,P<0.05),与血清IL-6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21、-0.660、-0.487,P<0.05),与血清CR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722、-0.650、-0.558,P<0.05);SDNN与上述指标并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各项血清指标密切相关,其中pNN 50、rMSSD、HF与血清ET-1、IL-6水平均呈负相关,与NO水平呈正相关,在临床上可对上述指标进行及时检测,以便评估患者病情进展,并为临床后续治疗及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强有力参考,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心率变异性 血管内皮损伤 微炎症状态 相关性
下载PDF
淡豆豉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牛丽颖 刘娇 +4 位作者 崔力剑 窦玉红 曹秀莲 李清 王鑫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0-122,共3页
目的:观察淡豆豉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灌胃给予淡豆豉提取物,连续10周,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LDL、HDL水平,扫描电镜... 目的:观察淡豆豉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时灌胃给予淡豆豉提取物,连续10周,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TG、LDL、HDL水平,扫描电镜下观察血管内膜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和增殖指数。结果:淡豆豉组(20g生药/kg、40g生药/kg)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明显较较模型组改善,内皮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而增殖指数显著增高。结论:淡豆豉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损伤 形态学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14
作者 史丹丹 王勇 +4 位作者 郭君君 王娜 白玉来 王学珍 史亚玲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组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妊娠期高血...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的主要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组相关血清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中血清对氧磷酶1和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降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升高(P<0.05)。结论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以及血管内皮损伤均可能为子痫前期的发生及进展的相关机制,除控制血压外,合理适当的抗感染及保护血管等也为治疗子痫前期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氧化应激 炎性反应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心和颗粒剂保护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李晓 丁书文 姜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61-663,共3页
选择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符合中医郁热伤络、营阴亏虚辨证分型,根据心绞痛病情轻重分级,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自拟心和颗粒剂合并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前后测定静脉血中P—选择素(Ps)、肿瘤坏死因子(... 选择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符合中医郁热伤络、营阴亏虚辨证分型,根据心绞痛病情轻重分级,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自拟心和颗粒剂合并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前后测定静脉血中P—选择素(Ps)、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并与10例健康人对比。结果表明,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6.7%,心电图总有效率53.3%,中医症状总有效率88.9%,后两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患者血中Ps、TNF、IL—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治疗后均有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郁热伤络是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病机之一。心和颗粒剂的疗效机理与降低血中粘附分子Ps、细胞因子TNF、IL—1等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血管内皮损伤,进而防止动脉痉挛、血栓形成、不稳定斑块的破裂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 心和颗粒剂 冠心病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皮损伤因子ACA、hsCRP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昊 邓丽影 徐丽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及ACA与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探查,并与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清hsCRP及ACA水平。结果①颈动脉斑块...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及ACA与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探查,并与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清hsCRP及ACA水平。结果①颈动脉斑块各亚组血清hs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01,P=0.046);无论斑块是否稳定,动脉狭窄程度越高,血清hsCRP水平越高(P=0.000,P=0.001);②颈动脉斑块各组血清ACA-Ig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ACA-IgG高于稳定斑块组(P=0.024);无论斑块是否稳定,血清ACA-IgG水平与管腔狭窄程度无关(P=0.884,P=0.757);血清ACA-IgA、ACA-IgM在各亚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血清hsCRP与ACA-IgG有相关性(r=0.238,P=0.011)而与ACA-IgA、ACA-IgM无相关性。结论hsCRP不仅是反映炎症的指标,同时还可以反映斑块的稳定性和病变程度,hsCRP与ACA均为颈动脉病变的敏感指标和预测指标,hsCRP和ACA-IgG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检测hsCRP、ACA水平将有助于了解斑块的活动及转归,为颈动脉斑块的早期干预和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因子 颈动脉斑块 抗心磷脂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ANCA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艳娇 李琳芸 +2 位作者 彭长华 江涛 王昌富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9-51,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06例RA患者,分为活动组(83例)和缓解组(23例),5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06例RA患者,分为活动组(83例)和缓解组(23例),5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各组血清ANCA阳性率。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分析两组RA患者炎性因子水平、ANCA阳性率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A活动组IL-6、TNF-α、vWF、sICAM-1、sVCAM-1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A缓解组IL-6、vWF水平均低于RA活动组(P<0.05),但vWF、sVCAM-1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患者IL-6、IL-1β、IL-17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A患者活动组ANCA阳性率为3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NCA阳性患者vWF水平高于ANCA阴性患者(P<0.05)。结论:RA活动期患者存在较明显血管内皮损伤,这种损伤与高水平的炎性因子及ANCA阳性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患者 相关性分析 炎性因子 ANCA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标志物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水华 杨成悌 +1 位作者 辛楠 余静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和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探讨其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原因 ,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对Ⅰ、Ⅱ、Ⅲ级高血压病患者各 2 0例测定vonWillebrandFactor(vWF)、P -选择素、纤维蛋白原、D -二... 目的 通过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和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探讨其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原因 ,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对Ⅰ、Ⅱ、Ⅲ级高血压病患者各 2 0例测定vonWillebrandFactor(vWF)、P -选择素、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 ,以健康人 2 0例为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Ⅰ级高血压患者vWF、P -选择素、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有显著增高 (P <0 0 5 ) ;Ⅱ级和Ⅲ级高血压患者vWF、P -选择素、纤维蛋白原有非常显著性增高 (P<0 0 1) ;Ⅱ级高血压患者D -二聚体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高 (P <0 0 5 ) ,Ⅲ级高血压患者D -二聚体有非常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的激活、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纤溶方面的变化 ,可能是其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 高血压 VWF P-选择素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兔供体肺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健 黄邵洪 +5 位作者 李辉 李昀 吴伟彬 陈惠国 廖洪映 谷力加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3-525,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对兔供体肺血管内皮在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ULI组(n=10),建立兔供体肺缺血保存和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灌洗液和保存液为Euro-collins液,ULI组灌洗液...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对兔供体肺血管内皮在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ULI组(n=10),建立兔供体肺缺血保存和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灌洗液和保存液为Euro-collins液,ULI组灌洗液和保存液为Euro-collins液+ULI。两组均低温保存6 h后行自体血再灌注,测量两组再灌注后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以及血氧分压、肺组织含水量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和ULI组再灌注后氧分压均较取肺前有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对照组氧分压较ULI组低,肺组织含水量较UL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EC、vWF、TM均较ULI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注液和保存液中加入ULI对兔供体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ULI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之可能是减轻供体肺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肺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 血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肺康颗粒对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小虹 廖慧丽 +1 位作者 张伟 刘建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43-745,共3页
目的 :研究肺康颗粒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缺氧叠加静脉注射三氯化铁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 ,治疗于每天缺氧后ig给予肺康颗粒。 7d后测定血浆内皮素 (ET)、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 目的 :研究肺康颗粒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缺氧叠加静脉注射三氯化铁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 ,治疗于每天缺氧后ig给予肺康颗粒。 7d后测定血浆内皮素 (ET)、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力。结果 :(1 )缺氧组大鼠上述检测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提示缺氧导致大鼠体内参与氧化反应系列酶水平明显失衡 ,发生较明显肺动脉高压及血管内皮损伤。 (2 )治疗后ET和MDA水平 ,SOD含量和GSH PX活力有明显回落。提示治疗组大鼠肺动脉高压显著下降 ,内皮细胞损伤、参与氧化反应系列酶水平失衡等病理改变有所改善。结论 :肺康颗粒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颗粒 肺动脉高压 血管内皮损伤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