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马璟曦 罗勇 蔡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模型组(n=42)和电针组(n=42)。观察局灶性脑缺血1 h后再灌注2 h、12 h、24h、3 d、7 d、14 d、21 d共7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VEGFR-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12 h、24 h,电针组VEGFR-2 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3 d也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区BDNF蛋白在再灌注后2 h开始增加(P<0.05),24 h达高峰(P<0.01),3 d后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呈现增加幅度降低的趋势。结论电针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R-2 mRNA、BDNF蛋白的表达;神经血管因子可能是神经发生与血管生成联系与作用的分子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神经血管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电针 大鼠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激活神经元细胞JAK/STAT并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韦可聪 朱云中 +1 位作者 梁韡斌 张高炼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研究低氧预处理对神经元细胞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小鼠神经元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细胞类缺血组和细胞低氧预处理组,细胞类缺血组细胞... 目的研究低氧预处理对神经元细胞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小鼠神经元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细胞类缺血组和细胞低氧预处理组,细胞类缺血组细胞经95%NO2+5%CO2混合气体处理30min,细胞低氧预处理组细胞于89%N2、l%O2和10%CO2环境中处理8次,每次20min,2d后进行类缺血处理。定量分析各组细胞中VEGFR-2、JAK及STAT蛋白磷酸化(p-STAT)的表达变化。细胞转染JAK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之后进行低氧预处理和类缺血处理,检测p-STAT和VEGFR-2的表达。另取45只BALB/c小鼠分为动物对照组(n=8)、动物对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n=7)、动物脑缺血组(n=8)、动物脑缺血+VEGF组(n=7)、动物低氧预处理组(n=8)和动物低氧预处理+VEGF组(n=7),分析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pSTAT和VEGFR-2的表达,并检测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 3)的活化情况。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较,细胞类缺血组细胞中VEGFR-2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细胞类缺血组相比,细胞低氧预处理组细胞VEGFR-2mRNA表达上调(P<0.05),并促进JAK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以及STAT蛋白的活化(P<0.05)。与非特异性转染组相比,JAK沉默组细胞p-STAT和VEGFR-2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在小鼠体内,脑缺血降低p-STAT和VEGFR-2的表达(P<0.05),而低氧预处理则可有效逆转缺氧对p-STAT和VEGFR-2的抑制(P<0.05)。与动物脑缺血+VEGF组相比,动物低氧预处理+VEGF干预可显著抑制caspase3的活化(P<0.05)。结论低氧预处理可以激活神经元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并诱导VEGFR-2的表达,并增强VEGF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缺血预处理 细胞内信号肽和蛋白质类 Janus激酶类 JAK/STAT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其信号转导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郑素军 林汝仙 王升启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4年第6期337-341,共5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 (VEGFR2 /KDR)及其信号转导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增殖、迁移及通透性增加中起主导作用 ,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限速步骤 ,KDR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是抗肿瘤治疗的良好靶标。本文就血管生成中VEGFR 2的作用及相关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 (VEGFR2 /KDR)及其信号转导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增殖、迁移及通透性增加中起主导作用 ,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限速步骤 ,KDR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是抗肿瘤治疗的良好靶标。本文就血管生成中VEGFR 2的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信号转导 血管生成 肿瘤
下载PDF
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4
作者 王宋平 钱桂生 +2 位作者 李玉英 黄桂君 安晓静 《西部医学》 2007年第6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获取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KDR)基因,构建sKD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KDR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sKDR基因cDNA,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序证实后... 目的获取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KDR)基因,构建sKD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KDR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sKDR基因cDNA,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序证实后,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pMD18-T-sKDR重组载体,胶回收sKDR基因,再将其定向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Script中,提取质粒做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构建的重组sKDR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MV-Script-sKDR分别做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其中含有sKDR基因,测序结果经BLAST分析,与预期设计的编码区cDNA序列一致。结论成功克隆了人sKD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因克隆 抗肿瘤血管生成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能量代谢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豆甲泰 龚小斌 柳润辉 《黑龙江医学》 2016年第10期967-968,共2页
本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能量代谢研究进行综述,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在血管新生中至关重要,通过对内皮细胞的能量代谢进行干预可以影响血管新生,在肿瘤治疗中,只有对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评... 本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能量代谢研究进行综述,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在血管新生中至关重要,通过对内皮细胞的能量代谢进行干预可以影响血管新生,在肿瘤治疗中,只有对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才能使抗血管新生的靶向制剂在临床中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彦尧 彭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7-1531,共5页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是6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性眼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是6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性眼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结合,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和wAMD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当前wAMD的一线治疗方式为抗VEGF治疗,但该方法存在药物浓度维持时间短,需频繁眼内注药,部分患者接受反复抗VEGF治疗后视力无法提高或提高后不能稳定维持。随着基础与临床对wAMD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EGFR-2的分子结构、病理生理学功能、在wAM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层粘连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脑动静脉畸形出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宝山 王喆 +1 位作者 李胜君 张振兴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对脑动静脉畸形(cAVM)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 收集7例颅脑外伤病人内减压术后的脑组织做为正常对照组,另选择27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病人开颅切除术后的脑组织病理蜡块,按其并发症的有无及不同分为单纯AVM组、AV... 目的 探讨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对脑动静脉畸形(cAVM)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 收集7例颅脑外伤病人内减压术后的脑组织做为正常对照组,另选择27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病人开颅切除术后的脑组织病理蜡块,按其并发症的有无及不同分为单纯AVM组、AVM合并糖尿病组、AVM合并高血压组,计算各病例的肱动脉平均动脉压,HE染色后观察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层粘连蛋白(LN)和VEGFR-2阳性表达及分布.结果 LN表达量和VEGFR-2表达量在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LN的表达量在各组的两两比较中,正常对照组与各AVM组相比,单纯AVM组与AVM合并高血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R-2表达量在各组的两两比较中,正常对照组与各AVM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LN和平均动脉压的Pearson相关系数有显著性(P〈0.01),VEGFR-2和平均动脉压的Pearson相关系数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 脑AVM出血的畸形血管能表达过量且分布异常的层粘连蛋白,其表达量与平均动脉压之间存在正相关;AVM出血的畸形血管中VEGFR-2表达量显著增多,其表达量与平均动脉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血流动力学 层粘连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血清水平变化与ICU脑室出血患者疾病转归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一丹 索美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1573-1575,1583,共4页
目的探究ICU脑室出血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135例ICU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1∶1配对研究原则,另选同时间段内135例... 目的探究ICU脑室出血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疾病转归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135例ICU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1∶1配对研究原则,另选同时间段内1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VEGFR-2、FGFR-1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VEGFR-2、FGFR-1水平,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及血清VEGFR-2、FGFR-1与ICU脑室出血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的关联性。结果研究组血清VEGFR-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FGFR-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不良患者出血量多于预后良好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预后良好患者,血清VEGFR-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血清FGFR-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随着出血量、发病至治疗时间、血清VEGFR-2水平增加及血清FGFR-1水平降低,ICU脑室出血患者预后为不良的风险升高(P<0.05);ICU脑室出血患者GOS评分与血清VEGFR-2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FGFR-1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VEGFR-2、FGFR-1水平变化均为ICU脑室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与疾病转归存在显著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疾病转归 影响因素 关联性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微小RNA-378表达及其预后评估价值
9
作者 孟丽 卢燕 王清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10期925-930,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微小RNA-378(miR-378)表达及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绍兴市中心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诊治的105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取宫颈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组织至少2 cm),采...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微小RNA-378(miR-378)表达及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绍兴市中心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诊治的105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取宫颈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组织至少2 c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VEGFR-2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组织中miR-378表达。比较宫颈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VEGFR-2、miR-378表达水平,并分析VEGFR-2、miR-378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宫颈癌组织VEGFR-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86.67%(91/105)比62.86%(66/105)],miR-378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46±0.35比0.68±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t=21.60,P<0.05)。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和肿瘤大小患者宫颈癌组织VEGFR-2、miR-378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分化程度降低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VEGFR-2阳性表达率升高和miR-378表达水平升高(P<0.05)。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miR-378高表达组总生存时间(OS)低于miR-378低表达组,VEGFR-2阳性表达组OS低于VEGFR-2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临床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VEGFR-2阳性表达和miR-378高表达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VEGFR-2在宫颈癌组织中存在阳性表达,miR-378在宫颈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同时VEGFR-2阳性表达、miR-378高表达会影响宫颈癌患者生存情况,是导致宫颈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微小RNA-378 预后
原文传递
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被引量:6
10
作者 刁艺 田新华 +3 位作者 黄延林 陈陆馗 林晓宁 庄再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观察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C225和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单克隆抗体DC101单独或联合应用后对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裸小鼠脑内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将4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 目的观察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C225和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单克隆抗体DC101单独或联合应用后对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裸小鼠脑内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将4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0.1mL/20g·次)、C225(50mg/kg·次)、DC101(40mg/kg·次)及C225+DC101(50+40mg/kg·次)等4组,10只/每组,2d1次腹腔用药或PBS,共4次。治疗后观察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体积、形态、增殖和凋亡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101组移植瘤MVD减少了64.0%,体积下降了59.7%,增殖指数下降了53.2%,凋亡指数增加了66.7%(P〈0.05),但肿瘤侵袭性增强;C225组肿瘤侵袭性降低,但对移植瘤MVD、体积、增殖和凋亡无影响(P〉0.05);C225+DC101组移植瘤MVD减少了68.0%,体积下降了62.9%,增殖指数下降了56.4%,凋亡指数增加了75.0%(P〈0.05),肿瘤侵袭性明显下降。结论DC101抑制血管生成同时增加了肿瘤的侵袭性,而C225能降低肿瘤侵袭性。联合用药不仅抑制GBM移植瘤生长还降低肿瘤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分子靶向治疗 胶质瘤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区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的抗实验性肺转移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建平 翁跃颂 吴茜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6-649,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区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C)的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电穿孔法基因转染DC,ELISA检测基因转染DC表达sVEGFR-2水平;经尾静脉给C57BL/6小鼠分别注射PBS、DC、pcDNA3.1修饰的DC(DC-vector)、pcDNA...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区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DC)的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电穿孔法基因转染DC,ELISA检测基因转染DC表达sVEGFR-2水平;经尾静脉给C57BL/6小鼠分别注射PBS、DC、pcDNA3.1修饰的DC(DC-vector)、pcDNA3.1/sVEGFR-2修饰的DC(DC-sVEGFR-2),连续3次,每次间隔1周,最后一次免疫注射后10 d,以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VEGFR-2特异性CTL活性,藻酸钠小珠法检测肿瘤细胞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以B16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观察DC-sVEGFR-2免疫的抗肿瘤转移作用。以抗-CD4单抗或抗-CD8单抗分别剔除体内CD4+T细胞及CD8+T细胞,研究DC-sVEGFR-2免疫抗肿瘤转移作用的免疫学机制。结果DC- sVEGFR-2能有效表达sVEGFR-2,而DC-vector和DC不表达sVEGFR-2。DC-sVEGFR-2免疫小鼠脾细胞能有效杀伤VEGFR-2+的靶细胞H5V和3LL-sVEGF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VEGFR-2-的同系EL4和3LL细胞无杀伤作用。DC-sVEGFR-2免疫能显著抑制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DC-sVEGFR-2免疫小鼠藻酸钠小珠中FITC-dextran的摄取量仅为对照组的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sVEGFR-2免疫组小鼠B16黑色素瘤肺转移灶数目显著减少,瘤灶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与DC-vector免疫组相比,肺表面转移灶数目下降81.9%(49.7±12.7:9.0±3.2,P<0.01)。体内T细胞亚群剔除试验显示,DC-sVEGFR-2免疫的抗肿瘤转移作用由CD8+T细胞介导。结论DC-sVEGFR-2免疫能打破自身免疫耐受,诱导针对VEGFR-2的CTL应答,抑制肿瘤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显著抑制肿瘤的转移,其抗肿瘤转移作用由CD8+T细胞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树突状细胞 新生血管形成 黑色素瘤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明 王静宜 +3 位作者 胡洁 苗靖姗 何玲 张陆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4-898,共5页
目的利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技术建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从化合物样品库中寻找小分子抑制剂。方法使用20μL检测体系,384低容量白板,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对反应体系中的酶活性进行荧光检测,进而... 目的利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技术建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从化合物样品库中寻找小分子抑制剂。方法使用20μL检测体系,384低容量白板,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对反应体系中的酶活性进行荧光检测,进而评价待测样品的抑制活性。模型建立的体系优化包括如下实验步骤:酶浓度及反应时间优化,ATP和底物米氏常数测定,质控实验包括反应体系信噪比实验、抑制剂SU5416的IC50测定,Z'因子的测定。在建立稳定模型检测体系之后,对本中心化合物库提供的10 560个样品进行活性筛选,并对部分活性化合物进行IC50的测定。结果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活性体系优化实验中求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激酶最适反应酶浓度为0.10 ng.μL-1,最适反应时间为15min,ATP Km=0.75μmol.L-1,底物Km=94.90 nmol.L-1,信噪比底物:SA=2∶1,Z'值为0.85,阳性药IC50=1.03μmol.L-1。通过部分初筛活性样品进行复筛研究,得到3个活性化合物S2-14,S2-16、S2-38 IC50分别为1.01×10-4,6.04×10-5,7.23×10-6mol.L-1。结论利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成功建立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激酶高通量筛选模型,并进行了一定量的定向筛选研究,发现了若干先导化合物。本实验体系方法可靠,结果稳定,可作为抗血管新生天然产物筛选体系进行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相时间分辨荧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新生 高通量筛选
原文传递
Aurora-A高表达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路娜 赵艳 +2 位作者 王康 覃秀桃 王晓霞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探讨Aurora-A高表达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 2,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Aurora-A全长表达质粒pEGFP-C1-Aur... 目的探讨Aurora-A高表达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 2,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Aurora-A全长表达质粒pEGFP-C1-Aurora-A转染至食管鳞癌细胞KYSE150,经G418筛选获得Aurora-A高表达的细胞株(Aurora-A高表达组),同时设空质粒pEGFP-C1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作为对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Aurora-A蛋白的表达;采用小管形成及鸡胚尿囊膜试验检测Aurora-A高表达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Aurora-A高表达对裸鼠移植瘤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urora-A高表达对KYSE150细胞中VEGFR-2及p-VEGFR-2(Tyr1059)表达的影响。结果 Aurora-A高表达组中总Aurora-A蛋白的表达量约为阴性对照组和未转染组的2.5倍,提示Aurora-A高表达细胞系构建成功;Aurora-A高表达组生成的血管数量、MVD值和p-VEGFR-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 Aurora-A高表达可促进食管鳞癌中的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活化VEGFR-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ORA-A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食管鳞癌
原文传递
髓母细胞瘤中β-连环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SUFU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敏娜 张雄 +1 位作者 张红梅 李昱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97-399,401,共4页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receptor-2,VEGFR-2)和SUFU(Suppressor of fused)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份髓母细胞瘤和10份瘤旁正...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receptor-2,VEGFR-2)和SUFU(Suppressor of fused)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份髓母细胞瘤和10份瘤旁正常小脑组织中β-catenin、VEGFR-2和SUFU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33份髓母细胞瘤组织中,β-catenin、VEGFR-2和SUFU的阳性率分别为66.7%(22/33)、87.9%(29/33)和30.3%(10/33),正常小脑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1/10)、10%(1/10)和90%(9/10),髓母细胞瘤中3种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小脑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髓母细胞瘤中β-catenin与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与SUFU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β-catenin、VEGFR-2和SUFU与髓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Β-连环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SUFU
原文传递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2及其配体等因素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萍 朱小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505-1509,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 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 VEGFR-2)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06~2017-12我院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病例组(n=30),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 VE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 VEGFR-2)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06~2017-12我院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病例组(n=30),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30)。根据黄斑水肿程度及范围将30例病例组受试者分为局限性黄斑水肿组(n=10)、弥漫性黄斑水肿组(n=10)、黄斑囊样水肿组(n=10)。采用PCR法测定各组血清s VEGFR-1、s VEGFR-2 mRNA相对表达值,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s VEGFR-1、s VEGFR-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与血清s VEGFR-1、s VEGFR-2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受试者血清s VEGFR-1 mRNA相对值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黄斑囊样水肿组受试者血清s VEGFR-1、s VEGFR-2 mRNA相对值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局限性黄斑水肿组、弥漫性黄斑水肿组(P <0. 05),弥漫性黄斑水肿组明显高于局限性黄斑水肿组(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 VEGFR-1、s VEGFR-2表达水平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发黄斑水肿显著相关(P <0. 05)。结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血清s VEGFR-1、s VEGFR-2 mRNA表达水平升高,患者黄斑水肿程度越严重其血清s VEGFR-1、s VEGFR-2表达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下载PDF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秀云 王锦政 +2 位作者 张娟 冯亚宁 王旻 《药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8-16,共9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调节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阻断VEGF与VEGFR-2的结合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而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介绍VEGF/VEGFR-2在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调节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阻断VEGF与VEGFR-2的结合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而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介绍VEGF/VEGFR-2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靶向VEGF/VEGFR-2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生成抑制剂 抗肿瘤
原文传递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其对眼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美丽 邹海东 《国际眼科纵览》 2012年第4期235-238,共4页
新生血管形成是很多重要眼部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重要的促进因子。近年来,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olubleVEGFreceptor-2,sVEGFR-2)被证实为一种VEG... 新生血管形成是很多重要眼部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重要的促进因子。近年来,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olubleVEGFreceptor-2,sVEGFR-2)被证实为一种VEGF促血管生成信号转导通路的天然抑制剂。有研究表明,它与眼部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抑制因子及其血清标志物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sVEGFR-2在抗眼部新生血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眼部新生血管 治疗
原文传递
白疕合剂对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陈兴 李忻红 卢益萍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白疕合剂干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 aT细胞)后,对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量及其受体2(VEGFR-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C aT细胞建立银屑病实验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 目的观察中药白疕合剂干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 aT细胞)后,对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量及其受体2(VEGFR-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C aT细胞建立银屑病实验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阿维A组和白疕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并单设空白对照组。给药后制备血清,干预HaC aT细胞模型。ELISA检测VEGF分泌量,RT-PCR检测VEGFR-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R-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疕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干预HaC a T细胞后,VEGF分泌量及VEGFR-2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抑制,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白疕合剂可能通过抑制VEGF分泌量、降低VEGFR-2基因和蛋白表达以达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疕合剂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大鼠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膜受体-2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卓彬 费建东 +2 位作者 李磊 杜园 杨本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810-4812,共3页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膜受体( VEG-FR)-2的影响。方法7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膜受体( VEG-FR)-2的影响。方法7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 VEGF、VEGFR-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85.7%)显著高于对照组(71.4%)( P =0.04)。结肠癌患者治疗后血清 VEGF、VEGFR-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VEGF、VEGFR-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 SD)患者化疗后血清 VEGF、VEGFR-2水平明显下降( P<0.05),CR+PR 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 SD 患者(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Ⅲ-Ⅳ度发生率为22.9%,白细胞减少Ⅲ-Ⅳ度发生率为31.4%,对照组分别为20.0%和34.3%(P<0.05),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能够降低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 VEGF、VEGFR-2水平,且化疗后血清 VEGF、VEGFR-2越低,治疗效果越好。说明测定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 VEGF、VEGFR-2水平有助于判断化疗效果和肿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伊立替康 5-氟尿嘧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膜受体-2
下载PDF
兔正畸牙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敏 孙新华 付春茂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兔正畸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及实验1、3、5、7、14、21d组,每组5只。实验组动物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至切牙间拴结镍钛螺簧,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兔正畸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及实验1、3、5、7、14、21d组,每组5只。实验组动物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至切牙间拴结镍钛螺簧,0.08N力拉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对实验标本行HE染色、VEGF、VEGFR-2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对VEGF、VEGFR-2表达的灰度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牙周组织中VEGF及VEGFR-2有少量表达。实验1d组~7d组压力区VEGF及VEGFR-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牙周组织,有显著性差异,峰值均出现在5d组;实验1d组张力区VEGF及VEGFR-2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实验3d组~14d组张力区VEGF及VEGFR-2表达均高于正常牙周组织,VEGF的表达峰值出现在14d组,VEGFR-2的表达在7d组出现峰值。无论在压力区还是在张力区,VEGF与VEGFR-2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兔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VEGF及VEGFR-2的表达增强,VEGF与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及VEGFR-2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