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4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管内皮细胞因子与抗炎药物治疗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楠 何敬 王淑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6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比较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炎药物治疗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RVO-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抗VEGF组63例、抗... 目的 比较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炎药物治疗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RVO-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抗VEGF组63例、抗炎组63例。抗炎组采用地塞米松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抗VEGF组患者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2组术后均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进行滴眼,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2组中不同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术后3个月的眼压、CMT、BCVA,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及术后3个月,2组眼压、CMT、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CMT、BCVA低于术前,眼压高于术前(P<0.05)。抗VEGF组中CME患者术后3个月BCVA水平低于SRD、DRT患者(P<0.01)。抗炎组中SRD患者术后3个月BCVA低于DRT、CME患者(P<0.05)。抗VEGF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9%,与抗炎组的3.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采用抗炎、抗VEGF药物治疗RVO-ME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短期疗效,但针对SRD患者建议首选抗炎治疗,CMT患者建议首选抗VEGF治疗,DRT患者两种方法均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 抗炎 血管内皮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与意义
2
作者 孙康 董红华 +1 位作者 江磊 吴雪飞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1期99-101,共3页
目的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内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明确... 目的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内血管内皮细胞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并根据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期将患者分为3个亚组,包括早期组(20例)、中期组(20例)及晚期组(20例);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院内60例健康体检者的体检资料,将其设为对照组。采取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和关节液标本,测定VEGF、IL-6、IL-8水平。观察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早、中、晚期组研究对象血清和关节液中VEGF、IL-6、IL-8水平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研究对象血清及关节液中VEGF、IL-6、IL-8水平均更高;早、中、晚期组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VEGF、IL-6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早、中、晚期组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IL-8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内VEGF、IL-6、IL-8水平异常升高,且在患者无菌性炎症反应期间,IL-6、VEGF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血管内皮细胞因子 细胞介素-6 细胞介素-8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在胆囊腺瘤及不同Nevin分期胆囊癌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施伟斌 全志伟 +3 位作者 王建军 张忠德 张文竹 殷敏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1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胆囊腺瘤 Nevin分期 胆囊癌 血管内皮细胞因子 VEGF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扬 肖建德 +6 位作者 李振宇 闫洪印 田长庆 龚敏 颜滨 曾腾辉 陈德学 《广州医药》 2003年第6期4-5,共2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因子 。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因子 生物学活性 临床影响 结构特点 基因特点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应用
5
作者 陈扬 肖建德 +6 位作者 李振宇 闫洪印 田长庆 龚敏 颜滨 曾腾辉 陈德学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3年第4期240-241,共2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C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因子,探讨应用和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疾病过程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因子 生物学活性 VECF 血管移植
下载PDF
人参与丹参配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抗氧化和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永刚 钟伟 +2 位作者 于远望 郑刚 齐婧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7期669-671,共3页
目的研究人参与丹参配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抗氧化能力和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与丹参2∶1配伍组、2∶0组、0∶1组,灌胃给药28 d后取血分离血清,用比色法测定总抗... 目的研究人参与丹参配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抗氧化能力和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与丹参2∶1配伍组、2∶0组、0∶1组,灌胃给药28 d后取血分离血清,用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AOC、GSH、SOD、VEGF和bFGF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1组、2∶0组、0∶1组T-AOC、GSH、SOD、VEGF和bFGF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组T-AOC、SOD、GSH、VEGF和bF-GF含量改变与2∶0组、0∶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与丹参配伍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和促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能力,其中以人参与丹参2∶1配伍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丹参 心肌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加减对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邓妍妍 张立波 +1 位作者 叶婷婷 沈建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09-111,115,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减对湿热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湿热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减对湿热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湿热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加减,2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后均对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m Alb)、24 h尿蛋白定量(Upro/24 h)、血肌酐(Scr)、糖基化血红蛋白(Hb Alc)、尿素氮(BUN)、餐后2 h血糖(FPG)、三酰甘油(TG)以及外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P<0.05);葛根芩连汤加减能够更明显得下调糖尿病肾病患者m Alb、Upro/24 h、Scr、BUN、Hb Alc、FPG、TG的水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EGF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加用观察组患者下降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减对湿热型糖尿病肾病有理想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脂代谢紊乱,且通过阻断VEGF的分泌可能可以实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葛根芩连汤 血管内皮细胞因子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志刚 朱成刚 +1 位作者 张涛 牛少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1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手术前及手术后3天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手术前及手术后3天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血管内皮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随访12个月,根据术后预后情况分为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75例(对照组)和发生心脏不良事件患者23例(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预后与术后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术后3天,96例患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明显高于手术前(t=25.786、24.178、7.787、7.095,P<0.05),血管内皮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手术前(t=65.764,P<0.05);观察组术后3天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索-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333、6.629、4.195、5.864,P<0.05),血管内皮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677,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导致血清炎性因子表达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因子表达降低,从而导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术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建议应尽早采取药物进行预防,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炎性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因子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在颈椎病椎体软骨终板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宏光 陈学武 +3 位作者 卢林明 王弘 刘平 丁国正 《解剖与临床》 2008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研究TGFβ-1、VEGF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TGFβ-1、VEGF在15例颈椎病及13例正常椎体软骨终板中的表达,并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GFβ-1在正常终板软骨细胞表... 目的:研究TGFβ-1、VEGF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TGFβ-1、VEGF在15例颈椎病及13例正常椎体软骨终板中的表达,并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GFβ-1在正常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为39.0%±1.96%,与颈椎病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的阳性细胞数28.2%±2.1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正常的终板软骨细胞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为22.2%±2.13%,与颈椎病终板软骨细胞表达阳性细胞数14.3%±1.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和VEGF共同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形成和发展,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调节细胞因子(TGFβ-1、VEGF)在终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可能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 软骨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溶性胸苷激酶-1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的预测
10
作者 任静 黎圣洪 钟华平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胸苷激酶-1(TK-1)对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HBV患者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根...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胸苷激酶-1(TK-1)对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HBV患者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效果,将治疗组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组和无效组的肝功能、免疫功能以及VEGF、TK-1水平的差异,探讨VEGF、TK-1与肝功能、免疫功能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指标对HBV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组VEGF、TK-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8^(+)、CD4^(+)/CD8^(+)、IgA、IgG、IgM均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VEGF、TK-1、HBV DNA均有显著改善,且有效组改善程度较无效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有效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免疫功能显著低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EGF、TK-1与CD3^(+)、CD4^(+)、CD8^(+)、CD4^(+)/CD8^(+)、IgA、IgG、IgM呈负相关,与AST、TBIL、ALT、HBV DNA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HBV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VEGF检测与TK-1检测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单项VEGF检测与单项TK-1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和TK-1的表达水平与HBV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显著相关,VEGF和TK-1对HBV的治疗效果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可溶性胸苷激酶-1 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高通量透析联合金水宝片对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林小堃 张敏 +1 位作者 林中方 卢敏然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5期16-18,22,23,共5页
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与口服金水宝片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透析患者血浆(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肾透析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思路。方法选择2021年1月... 目的研究高通量透析与口服金水宝片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透析患者血浆(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以期为糖尿病肾透析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思路。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为低流量透析。对照组给予高通量透析(HFHD),治疗组在高通量透析的基础上口服金水宝,3片/次(0.42 g/片),3次/d,连续3个月,对比两组研究前后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Hb与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BUN、Scr水平均降低,Hb和Alb水平均增高,且治疗组的Hb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EGF、IL-1β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VEGF、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治疗可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维护其血管内皮功能,而高通量透析联合金水宝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血液透析 金水宝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冠心病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杨宇虹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校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5例冠心病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健...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校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5例冠心病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研究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法,检测各组血清VEGF和hs-CRP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VEGF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VEGF和hs-CRP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患者的VEGF和hs-CRP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VEGF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VEGF和hs-CRP联合检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病情的评估和疗效的判定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变化对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
13
作者 滕立勤 王思寅 董颖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7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集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表达;比较不同VEGF表达患者...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集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表达;比较不同VEGF表达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差异;随访3年,统计90例患者存活情况,比较不同VEGF表达患者存活率。结果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分化程度低分化、肿瘤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冠脉狭窄程度重度狭窄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直径<5 cm、分化程度中高分化、肿瘤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冠脉狭窄程度轻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90例患者中存活55例,存活率为61.11%(55/90);VEGF阳性表达组存活率[54.29%(38/70)]低于VEGF阴性表达组[85.0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在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且肿瘤越大、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则VEGF表达水平越高,且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合并冠心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临床病理特征 存活 表达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检测及意义
14
作者 唐明君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 浅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介入术后白细胞介素(IL)-8、IL-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检测及意义。方法 将2021年01月-2022年12月80例下肢ASO患者归入观察组,根据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情况分为再狭窄组(n=13例)和未再狭窄... 目的 浅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介入术后白细胞介素(IL)-8、IL-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检测及意义。方法 将2021年01月-2022年12月80例下肢ASO患者归入观察组,根据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情况分为再狭窄组(n=13例)和未再狭窄组(n=67例);再纳入同时间段80例健康志愿者归入对照组,检测介入术前术后IL-8、IL-18、VEGF水平,评价其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介入术前IL-8水平平均为(2.31±0.72)ng/mL、IL-18水平平均为(74.59±13.23)ng/L、VEGF水平平均为(255.70±80.63)pg/mL。观察组患者介入术后IL-8水平平均为(0.17±0.04)ng/mL、IL-18水平平均为(55.28±16.38)ng/L、VEGF水平平均为(122.10±19.38)pg/mL。对照组人群IL-8水平平均为(0.10±0.03)ng/mL、IL-18水平平均为(40.95±9.35)ng/L、VEGF水平平均为(107.28±33.38)pg/mL。观察组患者介入术后IL-8、IL-18、VEGF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介入术前、介入术后IL-8、IL-18、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IL-8水平平均为(2.15±0.68)ng/mL、IL-18水平平均为(71.61±11.58)ng/L、VEGF水平平均为(250.18±80.12)pg/mL。观察组介入术后未再狭窄患者IL-8水平平均为(0.12±0.02)ng/mL、IL-18水平平均为(50.89±15.35)ng/L、VEGF水平平均为(110.47±34.29)pg/mL。观察组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IL-8、IL-18、VEGF水平均高于未再狭窄组,P<0.05。结论 下肢ASO患者血管介入术后可检测血清IL-8、IL-18、VEGF水平评估血管再狭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手术 细胞介素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红景天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沈伟 范维琥 +8 位作者 施海明 罗心平 李勇 张晓龙 王卫群 叶宣光 范卫 俞欢 黄成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观察红景天(RhodiolaL.)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选用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普通组、高脂组、红景天组,每组10只。高脂组和红景天组给予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喂养。其... 目的观察红景天(RhodiolaL.)对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选用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普通组、高脂组、红景天组,每组10只。高脂组和红景天组给予含1.5%胆固醇的高脂饲料喂养。其中红景天组给予红景天1mL/(kg.d),其余两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9周。实验终点测定血脂,比较各组间血脂变化。实验终点各组选取主动脉标本,行HE染色、苏丹红染色,免疫组化测定CD34阳性反应强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红景天组血脂水平TC为(42.01±1.99)mmol/L,TG为(4.83±0.75)mmol/L,LDL-C为(38.40±0.74)mmol/L,高脂组分别依次为(70.74±2.66)mmol/L、(8.75±0.78)mmol/L、(51.05±0.34)mmol/L;两组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组内膜/中膜厚度比值(0.35±0.03)明显小于高脂组(0.43±0.03,P<0.05);红景天组斑块阳性面积〔(29.12±2.56)%〕较高脂组〔(39.28±3.48)%〕明显减少(P<0.05);红景天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VEGF的表达低于高脂组。结论红景天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少斑块内VEGF表达和血管新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b对人肝癌HepG_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燕颖 王秀岩 +3 位作者 秦国涛 孙远杰 刘志忠 李然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b(VEGF165b)对人肝癌HepG_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HepG_2细胞分为空白组(仅加转染试剂)、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PcDNA3.0表达载体)和PcDNA-VEGF165b组(转染VEGF165b表达载体PcDNA...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b(VEGF165b)对人肝癌HepG_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HepG_2细胞分为空白组(仅加转染试剂)、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PcDNA3.0表达载体)和PcDNA-VEGF165b组(转染VEGF165b表达载体PcDNA-VEGF165b)。MTT法检测各组HepG_2细胞生存率,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pG_2细胞中VEGF165b和VEGF1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法检测HepG_2细胞迁移能力。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HepG_2细胞中VEGF165b和VEGF165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空白组比较,PcDNA-VEGF165b组细胞中VEGF165b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VEGF1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空白组和对照组细胞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PcDNAVEGF165b组细胞生存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迁移实验,空白组和对照组细胞迁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PcDNA-VEGF165b组HepG_2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VEGF 165b能抑制VEGF16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VEGF165b对肝癌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HEPG2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b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益气化瘀中药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6
17
作者 阙华发 朱元颖 +4 位作者 王云飞 张臻 徐杰男 邢捷 唐汉钧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中药对糖尿病皮肤溃疡气虚血瘀证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7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除8只作正常对...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中药对糖尿病皮肤溃疡气虚血瘀证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7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除8只作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大鼠在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的基础上加造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贝复济组、益气化瘀组、益气组和化瘀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HIF-1α和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HIF-1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EGF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用药组HIF-1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益气化瘀组HIF-1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贝复济组、益气组和化瘀组(P<0.05或P<0.01),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贝复济组(P<0.01)。益气组与化瘀组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相似,它们与贝复济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气化瘀中药能明显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气虚血瘀证大鼠的创面愈合,其机制与下调HIF-1α水平、上调VEGF的表达水平和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皮肤溃疡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斑秃皮损中的表达 被引量:16
18
作者 康瑞花 高顺强 +1 位作者 赵保亭 李艳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15-416,共2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是一种特殊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丝裂原,在体内能诱导血管形成。为探讨VEGF与斑秃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VEGF在30例斑秃皮损中的表达和分布,以16例正常人头...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是一种特殊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丝裂原,在体内能诱导血管形成。为探讨VEGF与斑秃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VEGF在30例斑秃皮损中的表达和分布,以16例正常人头皮为对照。结果表明斑秃皮损中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提示VEGF的表达下调可能与斑秃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斑秃 免疫组化 皮损 血管形成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促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血管新生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秋雁 王权礼 +3 位作者 苏剑峰 邓冰湘 蔡光先 李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麝香保心丸组,并设假手术组。造模后24 h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麝香保心丸组,并设假手术组。造模后24 h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7 d,于第7日灌胃后1 h断头处死动物,取出心脏。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缺血心肌内皮细胞数和微血管密度,检测缺血心肌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血府逐瘀汤组内皮细胞数、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促进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心肌局部VEGF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急性心肌缺血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低能量体外震波对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燕晓宇 杨光 +5 位作者 成亮 陈明 程相国 柴益民 罗从风 曾炳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5期2745-2749,共5页
背景:体外震波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刺激近年来发现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组织修复的功能。目的:观察体外震波对创面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新血管形成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治疗组、糖... 背景:体外震波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刺激近年来发现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促进组织修复的功能。目的:观察体外震波对创面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和新血管形成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治疗组、糖尿病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和糖尿病组制作糖尿病慢性创面模型。建模后1d治疗组创面用体外震波处理,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仅涂抹耦合液。观察创面的肉芽组织和新血管形成情况,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与糖尿病组比较,治疗组创面的闭合率增加。治疗后3d开始,治疗组创面内毛细血管数量比糖尿病组增多,肉芽组织相应增加。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在3d和7d均降低,在7d出现下降。经体外震波治疗后,各时间段表达均增高,在14d出现下降。说明糖尿病创面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量降低和高表达时段缩短是其难愈的重要因素之一,体外震波治疗可增加糖尿病创面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强度,延长其高表达的时间,从而促进创面内新血管形成,最终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震波 糖尿病创面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愈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