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黏附分子的功能和TNF-α及IL-1的致炎机制 被引量:18
1
作者 钱频 关崧 肖贞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4期2029-2030,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作用后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表达的改变,初步探讨血管内皮黏附分子的功能和TNF-α,IL-1的致炎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作用后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表达的改变,初步探讨血管内皮黏附分子的功能和TNF-α,IL-1的致炎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TNF-α和IL-1作用后大鼠PMVEC中PECAM-1表达的改变。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TNF-α作用后大鼠PMVEC中PECAM-1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IL-1作用后大鼠PMVEC中PECAM-1表达无显著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发现,TNF-α和IL-1作用后大鼠PMVEC细胞间连接部的PECAM-1染色较对照组明显变淡。结论TNF-α,IL-1等炎性刺激物可能通过改变内皮细胞中黏附分子的表达和分布而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黏附分子功能 TNF-Α IL-1 致炎机制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 大鼠
下载PDF
血管内皮黏附分子、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丽 王芳 张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5-596,共2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sV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膜中层厚度(IMT)指标的水平,探讨其与动脉硬化斑块稳定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2型糖尿病组(58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其入院血清s...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sV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膜中层厚度(IMT)指标的水平,探讨其与动脉硬化斑块稳定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2型糖尿病组(58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其入院血清sVCAM-1、hs-CRP及IMT。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hs-CRP水平及IM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VCAM-1与hs-CRP是正相关(r=0.412,P<0.05);以IMT作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VCAM-1与hs-CRP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08与0.279,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hs-CRP及IMT明显升高,sVCAM-1对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内膜中层厚度 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红 周洪兴 +4 位作者 白阳 孙颖昕 王明海 王苏建 张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4期3417-3418,共2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管黏附分子-1(VCAM-1)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探讨VCAM-1和P-选择素在脑梗死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8例脑梗死患者和3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VCAM-1和P-选择素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管黏附分子-1(VCAM-1)和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探讨VCAM-1和P-选择素在脑梗死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8例脑梗死患者和3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VCAM-1和P-选择素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VCAM-1和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都与梗死体积成显著正相关。P-选择素水平在脑梗死后24h内达最高峰,呈下降趋势,至72h时接近正常。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VCAM-1和P-选择素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 P-选择素
下载PDF
登革热患者病情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扬立 吴秋梅 许才万 《大医生》 2023年第17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病情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病情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登革热诊疗指南分为普通登革热组(75例)和重症登革热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预测重症登革热的价值,并分析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与登革热病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1d、3d时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登革热组患者5d时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高于1d、3d时,且高于普通登革热组;普通登革热组患者3d、5d时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低于1d时,5d时低于3d时(P<0.05)。ROC分析发现,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可用于重症登革热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0.968、0.965、0.833、0.933(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与登革热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与登革热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重症登革热的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地甘口服液对放、化疗小鼠骨髓白细胞共同抗原及血管内皮黏附分子的影响
5
作者 潘琦 何东初 +2 位作者 许进军 胡佳 陈如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8-340,共3页
关键词 地甘口服液 放疗 小鼠 骨髓白细胞 共同抗原 血管内皮黏附分子 化疗 基质细胞
原文传递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镁离子、铬离子、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艳赏 李丽 +3 位作者 刘素新 刘晓丹 王润芳 刘玉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7期1869-1872,共4页
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镁离子、铬离子、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GDM组。同时选取16... 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镁离子、铬离子、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GDM组。同时选取165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镁离子、铬、钙、磷离子,VCAM-1及外周EPCs数量,同时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等生化指标。受试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镁离子、铬离子水平、VCAM-1浓度及外周EPCs含量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镁及铬分别为(0.52±0.08)nmol/L及(0.20±0.04)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88±0.12)nmol/L、(0.38±0.0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G及VCAM-1水平为(2.21±0.62)mmol/L、(356.33±26.99)mg/dL,显著高于对照组[(1.57±0.48)mmol/L、(295.67±24.56)m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ApoAl、HDL-C、LDL-C及ApoA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EPCs百分比数为(0.042±0.011)%,EPCs数量为(37.29±4.76)×10^(6) cel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0.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AM-1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含量预测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632及0.673,且敏感度和特异性优于血清镁离子和铬离子。结论GDM患者血清镁离子、铬离子水平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含量较正常妊娠孕妇显著降低,VCAM-1水平明显上升,且VCAM-1和EPCs含量对评估GDM妊娠结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辅助诊断、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镁离子 铬离子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E-选择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韩俊垒 边红芝 胡建平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946-950,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病人血清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水平及与半乳甘露聚糖(GM)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C...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病人血清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水平及与半乳甘露聚糖(GM)值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COPD病人136例,根据其是否合并IPA分为COPD合并IPA组47例,COPD未合并IPA组8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VCAM-1、E-Selectin水平及GM抗原。采用Pearson法分析COPD合并IPA病人血清IL-6、VCAM-1、E-Selectin表达水平与GM值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OPD合并IPA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6、VCAM-1、E-Selectin水平及GM值对COPD合并IPA的诊断价值。结果COPD合并IPA组病人血清IL-6[(59.57±16.43)ng/L比(6.31±2.05)ng/L]、VCAM-1[(716.93±232.09)μg/L比(364.28±156.41)μg/L]、E-Selectin表达水平[(76.52±24.05)μg/L比(41.34±15.36)μg/L]及GM值[(0.92±0.19)比(0.37±0.15)]均明显高于COPD未合并IPA组(P<0.05)。COPD合并IPA病人血清IL-6、VCAM-1、E-Selectin表达水平与GM值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IL-6、VCAM-1、E-Selectin、GM值高水平均是COPD合并IP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E-Selectin表达水平对COPD合并IPA发生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为最高。结论COPD合并IPA病人血清IL-6、VCAM-1、E-Select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GM值均呈正相关,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COPD合并IPA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侵袭性肺曲霉病 白介素-6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半乳甘露聚糖 相关性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胞外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朴君 武翼 +1 位作者 朴敬爱 李文哲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构建并表达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胞外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小鼠NIH/3T3细胞提取总RNA,以其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VCAM-1胞外区(D1-D4结构域)cDNA。利用PCR获得VCAM-1胞外区基因,连接pMD19-T载体,进行基因序列测序。将V... 目的构建并表达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胞外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小鼠NIH/3T3细胞提取总RNA,以其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VCAM-1胞外区(D1-D4结构域)cDNA。利用PCR获得VCAM-1胞外区基因,连接pMD19-T载体,进行基因序列测序。将VCAM-1 D1-D4目的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AcGFP1-Nuc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AcGFP1-Nuc-VCAM-1。经双酶切鉴定VCAM-1胞外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的成功与否。利用脂质体把pIRES2-AcGFP1-Nuc-VCAM-1导入至人B淋巴性白血病细胞株(Raji)内。结果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扩增出VCAM-1胞外区基因,双酶切鉴定表明重组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AcGFP1-Nuc-VCAM-1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导入pIRES2-AcGFP1-Nuc-VCAM-1质粒的Raji细胞中VCAM-1高表达。细胞结合实验表明,表达的VCAM-1与前B细胞(70Z/3)表面的VLA-4特异性结合。结论 VCAM-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成功,为前B细胞克隆形成机理以及为B细胞分化发育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真核表达载体 真核表达
原文传递
羟基红花黄素A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建良 汪培欢 +2 位作者 王翔 杨水新 姚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考察羟基红花黄素A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影响。方法用MTS法测定不同浓... 目的考察羟基红花黄素A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影响。方法用MTS法测定不同浓度羟基红花黄素A对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与U937细胞黏附率的影响,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羟基红花黄素A可以减轻血管内皮细胞与U937细胞的黏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Western分析结果表明羟基红花黄素A减轻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论羟基红花黄素A可通过减轻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从而预防氧化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素A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内皮细胞 氧化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玉杰 刘惠亮 +1 位作者 何玉辉 田蕾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干预作用。方法取88只新西兰纯种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24只,喂以正常饲料;模型组(AS组)32只,喂以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D组...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干预作用。方法取88只新西兰纯种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24只,喂以正常饲料;模型组(AS组)32只,喂以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D组)32只,除高脂饮食外,同时予阿托伐他汀灌胃。分别于2、4、6、8周末随机抽取6~8只处死,采血检测血脂,取胸主动脉制作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VCAM-1的表达。结果C组血脂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而AS组和D组血浆血脂TC、TG、LDL水平在2、4、6、8周末时与实验前及C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同期D组均明显低于AS组(均P〈0.01),高于C组(均P〈0.01)。在C组胸主动脉VCAM-1无表达,AS组随时间的延长不仅内皮细胞表达增强,且斑块内和中膜平滑肌表达逐渐增强,表达范同逐渐增大;而D组胸主动脉VCAM—1免疫反应阳性范围及程度均低于同期AS组。结论VCAM-1在胸主动脉的表达随AS病变加重而增强,其参与了AS的发生和发展。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发挥其抗炎作用.从而延缓AS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清与皮损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对比
11
作者 袁超 李丽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水平。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30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黏附分子(ICAM-1、ICAM-3、ELAM-1、VCAM-1)的浓度,同时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黏...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水平。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30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黏附分子(ICAM-1、ICAM-3、ELAM-1、VCAM-1)的浓度,同时采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黏附(ICAM-1、ICAM-3、ELAM-1、VCAM-1)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银屑病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皮损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结果:银屑病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皮损组织中ICAM-1、ICAM-3、ELAM-1、VCAM-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银屑病患者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参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激活自噬改善长链饱和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殷玉杰 闫昭芫 +3 位作者 赖尚磊 朱翔鸿 窦晓兵 李松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124-1129,共6页
[目的]揭示自噬对长链饱和游离脂肪酸(long-chain saturated free fatty acids,L-SFA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表... [目的]揭示自噬对长链饱和游离脂肪酸(long-chain saturated free fatty acids,L-SFA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软脂酸(palmitic acid,PA)和硬脂酸(stearic acid,SA)对HUVECs进行处理,检测激活或抑制自噬对L-SFAs诱导下细胞内V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通路抑制剂筛选参与自噬调控VCAM-1的分子信号通路,对关键靶点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L-SFAs可显著上调HUVECs中VCAM-1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且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激活自噬可显著抑制PA诱导的VCAM-1表达增加(P<0.01);采用自噬抑制剂及siRNA干扰手段抑制自噬则能够促进VCAM-1的表达(P<0.05,P<0.01)。特异性抑制p38可显著抑制PA诱导的VCAM-1转录激活(P<0.05);调控自噬可显著逆转PA诱导的p38磷酸化水平的变化(P<0.05)。[结论]激活自噬通过下调L-SFAs诱导的p38磷酸化增加,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表达,自噬调控有望成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长链饱和游离脂肪酸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P38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与血清miR-12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及糖脂代谢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付海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期161-164,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与血清miR-12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及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本院健康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与血清miR-12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及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本院健康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126、sVCAM-1及糖脂代谢指标,并分析上述指标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po)A、ApoB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VCAM-1均高于对照组,而miR-126低于对照组(P<0.05)。TC与妊娠期糖尿病无相关性(P>0.05);TG、LDL、ApoA、ApoB、FPG、FINS、HOMA-IR、sVCAM-1与妊娠期糖尿病正相关(P<0.05),HDL、miR-126与妊娠期糖尿病为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miR-126、sVCAM-1及糖脂代谢与妊娠期糖尿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可及时预测这类患者病情变化,有利于临床更好进行治疗,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血清miR-126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糖脂代谢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黏附状态及炎症损伤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方朝晖 倪英群 +2 位作者 鲍陶陶 张静波 苏晓燕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第11期1532-1534,共3页
目的观察遵照益气养阴活血法则组方的纯中药制剂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黏附状态及炎症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延缓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机理。方法将66例2型糖尿病气虚阴亏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与对照组(n=32),两... 目的观察遵照益气养阴活血法则组方的纯中药制剂丹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黏附状态及炎症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延缓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机理。方法将66例2型糖尿病气虚阴亏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与对照组(n=32),两组均常规给予西药口服降糖治疗,治疗组加用丹蛭降糖胶囊,疗程均为20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清胰岛素(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在应用丹蛭降糖胶囊20周后,INS、IRI、sVCAM-1含量及hs-CRP水平均明显改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黏附状态及炎症反应,减轻内皮损伤,对于延缓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超敏C反应蛋白 益气养阴活血法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黏附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云海 徐标 +2 位作者 杨慎启 蒲娟娟 曹月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和黏附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D-葡萄糖和牛血清白蛋白在37℃条件下制备AGEs。胶原酶法分离HUVECs并加以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UVECs受AGEs...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和黏附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D-葡萄糖和牛血清白蛋白在37℃条件下制备AGEs。胶原酶法分离HUVECs并加以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UVECs受AGEs干预后VCAM-1表达水平。按Esposito′s法进行HUVECs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黏附试验,Chen氏法计算HUVECs-PBMCs黏附率。用[γ-32P]ATP液闪计数技术测定受AGEs干预后HUVECsPKC活性的变化。结果AGEs可明显诱导HUVECsVCAM-1表达,呈剂量、时效依赖关系。HU-VECs-PBMCs黏附率的变化与VCAM-1的表达水平平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可明显降低AGEs所致的VCAM-1表达增加及HUVECs-PBMCs黏附率增加。HUVECs受AGEs干预后其PKC活性明显升高。结论AGEs能使人血管内皮细胞VCAM-1表达增加和黏附功能增强,其机制是部分通过增加细胞内PKC的活性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脐静脉 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宿建丽 王静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T2DM患者34例为糖尿病组,T22DM合并心脑血...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T2DM患者34例为糖尿病组,T22DM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者41例为并发症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NF-α、瘦素和sVCAM-1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葡萄糖(FPG)和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糖尿病组、并发症组血清TNF-α、瘦素和sVCAM-1水平及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和并发症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并发症组TNF-α、瘦素和sVCAM-1水平与HOMA-IR成正相关(r=0.452、0.489、0.442、0.476、0.569、0.572,P<0.05),并发症组TNF-α、瘦素、sVCAM-1与HOMA-IR的相关系数均高于糖尿病组TNF-α、瘦素、sVCAM-1与HOMA-IR的相关系数。结论 TNF-α、瘦素和sVCAM-1是T2DM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TNF-α、瘦素和sVCAM-1与T2DM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肿瘤坏死因子-Α 瘦素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rAAV2/1-Acrp30对动脉粥样硬化的GK大鼠NF-κB及黏附分子的影响
17
作者 钟惠菊 张颖 +1 位作者 李强翔 李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目的观察rAAV2/1-Acrp30对动脉粥样硬化GK大鼠模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黏附分子(sVCAM-1)水平和NF-κB表达的影响,从血管炎症的角度探讨脂联素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方法将造模成功的30只动脉粥样... 目的观察rAAV2/1-Acrp30对动脉粥样硬化GK大鼠模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黏附分子(sVCAM-1)水平和NF-κB表达的影响,从血管炎症的角度探讨脂联素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方法将造模成功的30只动脉粥样硬化的GK大鼠分为三个处理组:①模型1组,后肢肌肉注射盐水;②模型2组,后肢肌肉注射空病毒rAAV2/1;③治疗组,后肢肌肉注射rAAV2/1-Acrp30。治疗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比较三组之间血清sICAM-1,sVCAM-1及主动脉处NF-κBp6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和模型1组、模型2组比较,血清sVCAM-1、sICAM-1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和模型1组、模型2组比较,主动脉NF-κBp65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rAAV2/1-Acrp30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而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核转录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黏附分子
下载PDF
流场压力信号变化对内皮细胞形态和黏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佳 刘宸铖 +5 位作者 吴江 许唯临 张尔永 陈槐卿 石应康 郭应强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72-1376,共5页
人体血循环系统是一个有压的封闭系统,血管流场中,由于血管自然走行或病变导致其几何形状的改变,必然导致局部流场压力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或病理变化。本研究拟考察流场内培养的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人体血循环系统是一个有压的封闭系统,血管流场中,由于血管自然走行或病变导致其几何形状的改变,必然导致局部流场压力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或病理变化。本研究拟考察流场内培养的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在不同压力信号作用下细胞浆内肌动蛋白纤维F-actin排列、表达强度以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和整合素IntegrinαVβ3等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强度,探讨分析其与流场内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设置静态培养、单纯剪切力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了在平板流室内于不同压力加载下培养的内皮细胞表面VCAM和IntegrinαVβ3的表达强度及细胞骨架F-actin的变化。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随着压力降值的变化,内皮细胞表面VCAM和IntegrinαVβ3以及F-actin的表达强度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改变现象。压力降信号的改变导致了内皮细胞骨架F-actin的变化,同时影响了以VCAM为代表的细胞黏附功能和以IntegrinαVβ3为代表的压力信号跨膜传递通路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流场压力 肌动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INTEGRIN ΑVΒ3
下载PDF
肥胖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管内皮NF-κB、VCAM-1、ICAM-1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韩同英 马路一 +5 位作者 梁明华 孙志刚 张秋萍 程世华 孙国华 吕璘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4-677,共4页
目的建立肥胖大鼠模型,观察肥胖大鼠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及动脉血管内皮核因子(NF)-κB、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探讨其在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4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建立肥胖大鼠模型,观察肥胖大鼠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及动脉血管内皮核因子(NF)-κB、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探讨其在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4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和高脂组(30只),给予高脂饲料制备肥胖大鼠模型。8周后,以高脂组大鼠的体质量超过对照组大鼠平均体质量的20%作为肥胖组大鼠。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NF-κB、VCAM-1、ICAM-1在血管内皮的表达。结果高脂组大鼠平均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46.82±10.05)g比(365.21±13.20)g,P<0.01;高脂组中有22只大鼠体质量超过对照组平均体质量20%,作为实验用肥胖大鼠(肥胖组)。肥胖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61±0.13)ng/ml比(1.00±0.17)ng/ml,P<0.01,动脉血管内皮NF-κB、VCAM-1、ICAM-1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肥胖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管内皮NF-κB、VCAM-1、ICAM-1表达均呈明显负相关(r=-0.938~-0.891,P均<0.001)。结论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可使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使脂联素对NF-κB的抑制减弱,导致肥胖大鼠血管内皮VCAM-1、ICAM-1表达的增加,从而使动脉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脂联素 核因子ΚB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