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量表
1
作者 毛雷音 周文 +4 位作者 莫兰 朱琳怡 赵刚 陈丽佳 朱晓丹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3期372-376,共5页
目的:构建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量表,为降低或避免术前、术中、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及临床资料分析,形成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初期量表,应用德尔菲法对3... 目的:构建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量表,为降低或避免术前、术中、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及临床资料分析,形成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初期量表,应用德尔菲法对30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0%、93.33%,权威系数分别为0.92、0.93,专家协调程度分别为0.41和0.41(均P<0.001)。最终形成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维度、20个条目的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量表。结论: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量表构建方法科学、内容简明实用,可作为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血管危象风险评估的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围手术期 血管危象 风险评估 德尔菲法
下载PDF
烤灯保暖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断指疼痛、血运、血管危象和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林佳佳 谢莎莎 《医疗装备》 2023年第4期140-142,共3页
目的 探讨烤灯保暖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断指疼痛、血运、血管危象和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到2022年7月于医院手外科住院的断指再植术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按照断指再植术后护理临床路径进行常规护理、健... 目的 探讨烤灯保暖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断指疼痛、血运、血管危象和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到2022年7月于医院手外科住院的断指再植术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按照断指再植术后护理临床路径进行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局部皮肤保温和血供情况观察,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烤灯保暖干预,连用7 d。比较两组术后断指疼痛程度、血运、血管危象发生率和成活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1、2、3天断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断指血流阻力指数(RI)、血管管径和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研究组断指RI低于对照组,血管管径和V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断指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断指成活率为94.23%(49/52),高于对照组的80.77%(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结论 烤灯保暖用于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不仅对断指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而且可改善断指血运,减少断指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烤灯保暖 疼痛 血运 血管危象 成活率
下载PDF
安神解郁汤联合活血洗剂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恢复情况及血管危象的影响
3
作者 孙中平 张宁 +4 位作者 杜志国 王佳乐 宿晓雷 赵建勇 王华柱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安神解郁汤联合活血洗剂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恢复情况及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患者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安神解郁汤联合活血洗剂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恢复情况及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患者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神解郁汤联合活血洗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负面情绪评分、患指功能恢复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DASS-21评分、HAMA评分、PANAS评分,以及PV、LS、MS、H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23.09±2.03)分vs(30.28±2.47)分、(20.65±1.44)分vs(23.71±1.68)分、(14.62±2.03)分vs(18.87±2.36)分、(1.14±0.61)mPa·s vs(1.52±0.75)mPa·s、(6.53±1.22)mPa·s vs(9.17±1.41)mPa·s、(4.13±0.95)mPa·s vs(6.08±1.16)mPa·s、(3.74±1.13)mPa·s vs(5.53±1.46)mPa·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手指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感觉恢复情况、血液循环状态、外观及恢复工作情况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13.42±2.52)分vs(10.94±1.74)分、(13.04±2.12)分vs(11.86±1.95)分、(15.63±3.08)分vs(12.47±2.91)分、(6.32±1.16)分vs(4.61±1.04)分、(14.52±2.47)分vs(11.08±1.61)分、(6.06±1.12)分vs(4.15±0.95)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危象发生率(12.28%)显著低于对照组(2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神解郁汤联合活血洗剂可缓解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负面情绪,恢复手指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神解郁汤 活血洗剂 自残性断指 再植术后 血管危象
下载PDF
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清MDA、SOD、VEGF水平变化与动脉血管危象发生的关系及其预测效能
4
作者 石宇 郑文 +1 位作者 赵玲珑 滕云升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11-15,共5页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明确其与患者发生动脉血管危象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其预测动脉危象是否发生的效能。方法选择断指再植术后早期发生动脉血管危象患者(观察...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明确其与患者发生动脉血管危象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其预测动脉危象是否发生的效能。方法选择断指再植术后早期发生动脉血管危象患者(观察组)及未发生血管危象患者(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术前、术后24 h水平、动脉血管危象确诊时)MDA、SOD、VEGF水平,Spearman相关性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血清MDA、SOD、VEGF水平与术后动脉血管危象的相关性,ROC评估断指再植术后24 h血清MDA、SOD、VEGF水平对术后动脉血管危象的预测效能,并通过对比不同MDA、SOD、VEGF水平患者发生动脉血管危象的风险再次验证血清MDA、SOD、VEGF水平与断指再植术后并发动脉血管危象风险的关系。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4 h、动脉血管危象确诊时MDA、VEGF水平均升高,SOD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术后24 h比较,两组动脉血管危象确诊时MDA、VEGF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 MDA水平高,SOD、VEGF水平低(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24 h、动脉血管危象确诊时,血清MDA水平均与断指再植术后动脉血管危象呈正相关(r分别为0.859、0.954,P均<0.05);血清SOD、VEGF水平与断指再植术后动脉血管危象呈负相关(r分别为-0.826、-0.915、-0.801、-0.887,P均<0.05),且术后24 h血清MDA、SOD、VEGF水平为断指再植术后动脉血管危象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术后24 h,MDA、SOD、VEGF预测动脉血管危象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8.21 nmol/mL、64.35 nmol/mL、126.37 pg/mL,AUC分别为0.776、0.794、0.714,95%CI分别为0.691~0.847、0.711~0.863、0.625~0.793,敏感度分别为72.50%、85.00%、57.50%,特异度分别为76.25%、70.00%、76.25%。MDA高水平(MDA≥8.21 nmol/mL)患者发生动脉血管危象的危险度是低水平(MDA<8.21 nmol/mL)患者的6.795倍,SOD高水平(SOD≥64.35 nmol/mL)患者发生动脉血管危象的危险度是低水平(SOD<64.35 nmol/mL)患者0.065的倍,VEGF高水平(VEGF≥126.37 pg/mL)患者发生动脉血管危象的危险度是低水平(VEGF<126.37pg/mL)患者的0.189倍(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血清MDA、SOD、VEGF水平与患者发生动脉血管危象有关,术后24 h血清MDA、SOD、VEGF检测可预测断指再植术后是否发生动脉血管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断指再植术并发症 血管危象 动脉血管危象 动脉栓塞 动脉痉挛 断指再植术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炜伟 覃小荣 +3 位作者 唐小芳 潘孟雄 肖玲 龚震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21年3月笔者医院治疗的256例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血管危象...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21年3月笔者医院治疗的256例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血管危象将患者分为危象组(42例)和正常组(2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其中28例(66.67%)发生于术后24 h内,12例(28.57%)发生于术后24~72 h,2例(4.76%)发生于72 h后,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抢救总成功率为52.38%;血管危象组患者糖尿病、空腹血糖、放疗史、吻合方式、吻合静脉数、白蛋白、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吻合方式为端侧吻合、吻合静脉数<2、白蛋白水平降低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影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后患者的血管危象与吻合方式、糖尿病、白蛋白、吻合静脉数以及纤维蛋白原有关,临床医师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尽早识别血管危象及时处理,降低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风险,以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血管危象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当归四逆汤用于断指再植术后对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和疼痛评分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景铎 赵建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430-433,共4页
近年来,断指发生的几率有所增加,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1]。断指再植是临床上治疗断指的主要方式。断指再植作为手外科比较常见的手术,是指把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手指,在显微镜下进行血管吻合,然后进行... 近年来,断指发生的几率有所增加,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1]。断指再植是临床上治疗断指的主要方式。断指再植作为手外科比较常见的手术,是指把完全或不完全离断的手指,在显微镜下进行血管吻合,然后进行彻底清创,同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对骨、肌腱、动脉和神经进行有效地整复,术后采取一系列治疗,以恢复患者一定手指功能的精细手术[2]。目前,断指再植术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但血管危象仍时有发生,而血管危象可引起再植指的死亡,导致手术失败[3]。另外,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一般存在剧烈的疼痛,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康复[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断指再植 血管危象 疼痛评分 META分析
下载PDF
预防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鑫 邝倩 +2 位作者 夏晓丹 吴丽珍 陈国天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2563-2565,共3页
目的:总结与归纳预防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护理结果,旨在调整与完善护理措施,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皮瓣坏死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收治的皮瓣移植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实践变革时间,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 目的:总结与归纳预防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护理结果,旨在调整与完善护理措施,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皮瓣坏死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收治的皮瓣移植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实践变革时间,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54)。研究分析其血管危象发生率、皮瓣坏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管危象总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瓣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皮瓣移植术患者实施变革后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血管危象、并发症等发生率,提高临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移植术 血管危象 护理措施 皮瓣坏死率
下载PDF
舌癌根治术后游离皮瓣修复缺损并发血管危象患者护理体会
8
作者 黄雪君 凌冬颖 +2 位作者 刘肖 黄群爱 罗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173-0176,共4页
总结舌状肿瘤切除后发生血管危急的患者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治疗。方法 介绍舌底肿瘤切除术后,应用游离皮瓣成形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康复锻炼的体会。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皮瓣血管危象的临床早期发现,皮瓣血管危象的观察方法,血管危象的预... 总结舌状肿瘤切除后发生血管危急的患者采用游离皮瓣移植治疗。方法 介绍舌底肿瘤切除术后,应用游离皮瓣成形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康复锻炼的体会。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皮瓣血管危象的临床早期发现,皮瓣血管危象的观察方法,血管危象的预防等措施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结论 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是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病人生存品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游离皮瓣 血管危象 护理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断指再植术患者再植成活率、舒适度及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
9
作者 陈运 卞丽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6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其再植成活率、舒适度及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60例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其再植成活率、舒适度及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60例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疼痛、舒适度、心理状态、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Kolcaba舒适状况表(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断指再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断指再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舒适度与心理状态,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断指再植术 舒适度 血管危象
下载PDF
30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血管危象的临床分析及观察
10
作者 张青梅 李亚敏 +1 位作者 李力 任瑜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89-0092,共4页
探讨影响游离皮瓣危象发生的相关因素、对皮瓣危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皮瓣危象的临床进展表现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7月在湖南省某三甲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患者,记录发生皮瓣危象病例的时间、皮... 探讨影响游离皮瓣危象发生的相关因素、对皮瓣危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皮瓣危象的临床进展表现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7月在湖南省某三甲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游离皮瓣修复术的患者,记录发生皮瓣危象病例的时间、皮瓣危象类型(动脉危象、静脉危象或者原因不明)、皮瓣抢救的手术过程及结果等。结果 在30例发生危象的皮瓣中,其中有5例吻合2根静脉血管,皮瓣均抢救成功(100%);25例吻合1根静脉血管的皮瓣,13例抢救成功(52.0%,χ2=2.000,p=0.0455)。有11例皮瓣在术后24小时内探查,9例抢救成功(81.8%);有12例皮瓣在术后24-72小时内探查,7例抢救成功(58.3%);有7例皮瓣在术后超过72小时探查,2例抢救成功(28.5%,χ2=5.007,p=0.0790)。将静脉危象的病例进一步分析,16例发生静脉栓塞,5抢救成功(31.2%);1例发生静脉扭转,抢救成功;1例发生引流管吸引,抢救成功;9例发生静脉压迫,均抢救成功(χ2 =12.76,p=0.0052)。结论 皮瓣的抢救主要在于早期的观察及发现,在24小时内其探查成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皮瓣危象 血管危象 口腔颌面部肿瘤
下载PDF
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在末节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珂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在末节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1例末节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 目的:观察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在末节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81例末节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断指再植功能评分,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出院后3个月断指再植功能评分为(62.54±5.48)分,高于对照组的(51.79±5.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后6个月断指再植功能评分为(73.33±6.24)分,高于对照组的(66.38±5.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依从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护理可提高末节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断指再植功能评分和护理依从性,降低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 护理 末节断指 断指再植术 断指再植功能 不良事件 护理依从性
下载PDF
肝素钠联合罂粟碱对断指再植术后凝血功能及血管危象发生的影响
12
作者 黄芳芳 王平 邹华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究肝素钠联合罂粟碱对断指再植术后凝血功能及血管危象发生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断指再植术,对照组于术后采用罂粟碱治疗... 目的:探究肝素钠联合罂粟碱对断指再植术后凝血功能及血管危象发生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行断指再植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行断指再植术,对照组于术后采用罂粟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肝素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血管危象发生率[静脉危象、动脉危象]、皮温差和组织灌注评分、不良反应[肤瘀斑、腹痛、头痛、鼻部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TT、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危象、动脉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温差低于对照组,组织灌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联合罂粟碱用于断指再植术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改善皮温差和组织灌注评分,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 断指再植术 肝素钠 罂粟碱 凝血功能 血管危象
下载PDF
罂粟碱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血管危象、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苏杭 沈君高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5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罂粟碱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84指)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41指,断指再植术+罂粟碱)和观察组(30例,43指,... 目的探讨罂粟碱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84指)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41指,断指再植术+罂粟碱)和观察组(30例,43指,断指再植术+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酐)。比较两组的断指再植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血管危象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断指再植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危象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罂粟碱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提高再植成活率,调节各项血管危象指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术 罂粟碱 低分子右旋糖酐 血管危象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血管危象、皮瓣存活率及手指总活动度的影响
14
作者 郭毅 刘园 郑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6期52-55,共4页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加减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血管危象、皮瓣存活率及手指总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加减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血管危象、皮瓣存活率及手指总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皮瓣情况[肿胀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管危象发生率]、皮瓣存活率和手指总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手指总活动度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对手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患者的治疗,能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和皮瓣情况,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皮瓣存活率和手指总活动度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软组织缺损 桃红四物汤 血管危象 皮瓣存活率 手指活动度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预防上肢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廖肇山 赵之淼 +2 位作者 叶桂秀 钟伟建 郭惠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预防上肢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的60例行上肢皮瓣转移术的患者,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三抗...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预防上肢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的60例行上肢皮瓣转移术的患者,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三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三抗”的基础上加服血府逐瘀汤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瓣的血运情况、总体疗效。结果:术后3 d、7 d,观察组患者皮瓣肿胀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2.28、-3.46,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毛细血管反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6.89、-6.29、-7.35,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4,P<0.05)。结论:上肢皮瓣术后的患者在常规“三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可有效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皮瓣转移术 血府逐瘀汤 血管危象
下载PDF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16
作者 潘海文 王朝辉 +3 位作者 李卓伟 赵崇智 黎清斌 黄振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6-921,共6页
目的探讨伤科黄水(黄芩、黄连、黄柏等)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断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57指)与对照组(32例,54指),观察组给予伤科黄水湿敷;对照组用无菌干纱布包扎。观察对比2组术后凝血四... 目的探讨伤科黄水(黄芩、黄连、黄柏等)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断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57指)与对照组(32例,54指),观察组给予伤科黄水湿敷;对照组用无菌干纱布包扎。观察对比2组术后凝血四项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改善程度、血管危象发生率和成活率,并评定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7 d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以及肿胀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和术后4 d VAS疼痛评分则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危象、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再植指体成活率则高于对照组。结论伤科黄水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科黄水 断指再植 术后 血管危象 预防
下载PDF
小血管吻合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原因的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18
17
作者 卢宏 李中锋 +2 位作者 李君 崔永光 任有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94-296,共3页
为探讨小血管吻合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诊断及防治,分析1985年8月~1997年12月314例小血管吻合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病例,其中发生组织坏死及部分坏死152例,占48.4%。发生危象后保守治疗144例,坏死10... 为探讨小血管吻合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诊断及防治,分析1985年8月~1997年12月314例小血管吻合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病例,其中发生组织坏死及部分坏死152例,占48.4%。发生危象后保守治疗144例,坏死104例;手术探查170例,坏死48例。随访86例,随访时间为6周~7年。结果发现,发生危象后又建立正常血循环者,术后组织恢复与未发生危象者无明显差别;而发生危象后血循环不佳,靠建立侧支血循环成活者,术后多出现伤口愈合不良,肿胀时间长,组织有不同程度萎缩及感觉恢复较差等。认为,血管吻合技术及术后防血管痉挛处理,对预防小血管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危象 保守治疗 血管吻合术 防治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防治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石宁宁 程春生 +4 位作者 查朱青 单海民 赵治伟 程真真 马文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22-1327,共6页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防治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游离皮瓣组织移植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游离皮瓣移植术,并于皮瓣血管吻合前0.5h及术后1~7天给药,治疗组给予红花注射液20mL加...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防治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疗效。方法游离皮瓣组织移植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游离皮瓣移植术,并于皮瓣血管吻合前0.5h及术后1~7天给药,治疗组给予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均每天1次。比较两组术前(T0)、术中(T1)、术后24h(T2)、3天(T3)、7天(T4)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同时行皮瓣大体观察及不良反应记录,进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6.67%vs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时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RBC压积、RBC聚集指数均降低,RBC变形指数均升高,与本组T3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凝血四项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四项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13.33%vs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能够有效防治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为一种安全有效防止血管危象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游离皮瓣 血管危象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头颈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21
19
作者 卢明星 杨旭东 +2 位作者 王育新 唐恩溢 文建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和处理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方法:对我科1998年1月至2008年7月间完成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的2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成功预防和处理头颈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的因素。结果:本组采用5种游离组织...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和处理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方法:对我科1998年1月至2008年7月间完成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的2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成功预防和处理头颈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的因素。结果:本组采用5种游离组织瓣修复,共231块,包括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皮瓣、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临床成功率为96.1%,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9.1%,抢救成功率为57.1%。结论:组织瓣类型及受区血管的合理选择,熟练的皮瓣制备和血管吻合技术,患者的基础情况以及术后有效的血运监测是头颈部游离组织瓣血管危象预防和处理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 血管危象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