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1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流体剪切力条件下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
1
作者 赵善琛 李华 +3 位作者 王萌 赵艺鸿 李先杰 金圣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2-540,共9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表面上ULVWF的情况,采用ELISA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基中VWF抗原量的变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有无流体剪切力或凝血因子VIII(FVIII)条件培养基中的VWF和蛋白水解片段的数量。多聚体分析评估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的情况。将组胺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ADAMTS13和各种N-和C-末端截断的突变体一起孵育,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与细胞保持结合的ULVWF,ELISA测定内皮细胞释放出的ULVWF,确定降解内皮细胞上ULVWF所需的ADAMTS13结构域。结果:在无流体剪切力下,重组ADAMTS13和血浆ADAMTS13迅速降解了内皮细胞表面上新形成的ULVWF。ULVWF的蛋白水解过程依赖于培养时间、ADAMTS13浓度和剪切力。ADAMTS13介导的蛋白水解释放的VWF分布与组胺刺激下内皮细胞分泌的VWF分布非常相似,提示ULVWF在内皮细胞表面发生裂解。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需要ADAMTS13半胱氨酸富集区(Cys-rich,Cys R)结构域和间隔区结构域,但不需要ADAMTS13的7个TSP1重复序列(TSP12-8)和2个补体结合区(CUB)结构域。结论:内皮细胞上ULVWF聚合物在无流体剪切力下也对ADAMTS13的裂解敏感,这为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结合的ULVWF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可能有助于理解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微小RNA-497表达水平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
2
作者 李艳 赵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微小RNA-497(miRNA-49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接受手术根治治疗的NSCLC患者,免疫组化法测定患者癌变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vWf表达... 目的:探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微小RNA-497(miRNA-49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接受手术根治治疗的NSCLC患者,免疫组化法测定患者癌变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vWf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MVD),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微小RNA-497(miRNA-497)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组织中vWf、miRNA-497表达水平,探究其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MVD的关系。结果:癌变组织中vWf表达水平和MVD计数明显高于癌旁组织,miRNA-49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vWf在TNMⅢ-Ⅳ期、肿瘤细胞中低分化及出现淋巴转移的NSCLC癌变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提高,miRNA-497在该类患者癌变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SCLC癌变组织中vWf表达水平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554),miRNA-497表达水平与MVD计数呈负相关(r=-0.707,P<0.01)。结论:vWf在NSCLC病灶组织中上调表达,miRNA-497下调表达,且其表达均与肿瘤细胞分化、侵袭、转移和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微小RNA-497 癌变组织 病理特征 血管生成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及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鸢尾素水平变化研究
3
作者 宋志 孙军鸽 +1 位作者 褚振宇 张田生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将92例AMI行PCI术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基础组,每组各46例。基础组采用口服依... 目的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将92例AMI行PCI术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基础组,每组各46例。基础组采用口服依那普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采用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基础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校正QT间期(QTc)、QRS时限、心肌酶谱指标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QT离散度(QTd)、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及鸢尾素(Irisin)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心电图指标、心肌酶谱指标及ADAMTS-13水平均较同期基础组降低,NT-proBNP及Irisin水平均较同期基础组升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3)。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MI患者PCI术后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可调节血清Irisin、ADAMTS-13水平,减轻心肌损伤,提高心功能,促使心电图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急性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鸢尾素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下载PDF
抗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4
作者 袁娇娇 殷杰 +6 位作者 凌婧 沈飞 谢丽倩 白霞 阮长耿 何杨 马珍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5-1210,共6页
目的:拟研制能特异性识别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VWF propeptide,VWFpp)的单克隆抗体,并且通过获得的抗VWFpp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快速而可靠的检测血浆中VWFpp抗原的方法。方法:使用真核表达的重组人VWFpp(D1、D2... 目的:拟研制能特异性识别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VWF propeptide,VWFpp)的单克隆抗体,并且通过获得的抗VWFpp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快速而可靠的检测血浆中VWFpp抗原的方法。方法:使用真核表达的重组人VWFpp(D1、D2区)蛋白作为免疫原,以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获取融合细胞的生长克隆,经过筛选和鉴定后,挑选能特异性分泌VWFp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然后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构建VWFpp抗原检测试剂盒,用于人血浆VWFpp的测定,对收集的12例行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者血浆进行VWFpp抗原水平动态检测。结果:最终获得两株可持续传代并分泌VWFp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分别命名为SZ175和SZ176。经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抗体能特异性识别VWFpp而不能识别成熟的VWF(不含前导肽)。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的原理,将单克隆抗体SZ175和SZ176成功制备成检测VWFpp抗原的试剂盒,动态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前后血浆中的VWFpp水平,结果显示移植后较移植前血浆中VWFpp水平有明显上升。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两株抗VWFpp单克隆抗体,并且建立了VWFpp抗原双抗体夹心检测试剂盒,为进一步研究VWFpp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血管性血友病临床诊断分型和内皮损伤相关疾病的预后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 双抗体夹心ELISA
原文传递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联合简化肺栓塞严重度指数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界 杨艳 +2 位作者 何正光 夏航彪 杜发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8期115-118,12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联合简化肺栓塞严重度指数(sPESI)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3例APTE患者,根据30 d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血浆vW...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联合简化肺栓塞严重度指数(sPESI)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3例APTE患者,根据30 d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血浆vWF抗原水平,并计算sPESI。分析影响APTE患者预后的因素及血浆vWF联合sPESI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年龄大于存活组,咯血、晕厥、心搏骤停、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和白细胞计数、vWF、sPESI高于存活组(P<0.05)。心搏骤停和vWF、sPESI升高为APT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vWF联合sPESI评估APTE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二者单独评估(P<0.05)。结论血浆vWF和sPESI均为APT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预后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简化肺栓塞严重度指数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Ⅲ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周丽娟 吴蔚 +2 位作者 刘彦 吉薇 沈连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血管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糖...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血管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排除泌尿系统病变而尿蛋白≥0.05 g/24 h)分为有合并症组与无合并症组;选择同期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vWF、ATⅢ检测,比较三组vWF、ATⅢ水平。结果:有合并症组与无合并症组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合并症组ATⅢ水平低于无合并症组,vWF水平高于无合并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合并血管病变患者ATⅢ活性下降,提示其血栓形成可能性较大;vWF可作为T2DM患者是否合并血管病变的鉴别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抗凝血酶Ⅲ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与VITRO评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庄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与VITRO评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85例,收集临床数据,检测血浆vWF:Ag水平,计算VITRO评分;单因素分析评估血浆vWF:Ag水平和VITRO评分与Child分级之间的关系;X...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与VITRO评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85例,收集临床数据,检测血浆vWF:Ag水平,计算VITRO评分;单因素分析评估血浆vWF:Ag水平和VITRO评分与Child分级之间的关系;X-tile软件确定VITRO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与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VITRO评分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85例患者其中Child A级45例,Child B级91例,Child C级49例。血浆vWF:Ag水平和VITRO评分在Child A级组分别为(200.89±38.17)%和2.32(0.25~5.88),Child B级组为(221.86±37.29)%和2.86(0.74~7.61),Child C级组为(250.85±43.94)%和4.09(1.04~11.93),两指标在不同Child分级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随Child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0~297周的随访期内,VITRO评分,而非血浆vWF:Ag水平,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死亡、肝移植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VITRO评分诊断死亡、肝移植的最佳截断值为5.6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VITRO评分组的死亡、肝移植发生率明显高于低VITRO评分组(P<0.01)。结论:血浆vWF:Ag水平和VITRO评分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比,VITRO评分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ITRO评分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凝血 死亡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肤组织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赵文华 郭伶娜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7期730-734,共5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肤组织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招募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吕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0例(银屑病组),另选择30例皮肤组织正常的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肤组织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招募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吕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30例(银屑病组),另选择30例皮肤组织正常的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两组受试者血清vWF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皮肤组织vWF表达水平。分析血清vWF表达水平与皮肤组织vWF表达强度及银屑病面积严重指数(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银屑病组血清vW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肤的表皮部位以及真皮部位的炎症细胞和内皮细胞中,银屑病组的vWF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更高,中、重度表达占比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血清vWF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32,P=0.009)。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血清vWF表达水平与真皮和表皮中vWF的表达强度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vWF表达水平升高,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清 皮肤组织 银屑病面积严重指数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联合MELD评分体系对肝硬化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庄焱 林兰意 《肝脏》 2023年第7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体系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共23...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体系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共234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分析血浆vWF:Ag水平与MELD和MELD-Na评分的相关性,评估血浆vWF:Ag水平对肝硬化患者未来1个月和3个月发生死亡/肝移植的预测作用,构建vWF:Ag联合MELD改良评分,以期提高诊断价值。结果血浆vWF:Ag水平与MELD和MELD-Na评分均呈正相关,随两者的升高而升高(r=0.576和r=0.579,P均<0.01)。分别有16.7%(29/174)和24.8%(38/153)的患者在其后1个月和3个月时发生死亡/肝移植。各时间点死亡/肝移植组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死亡/肝移植组(1个月非死亡/肝移植组vs死亡/肝移植组:(224.4±42.7)%vs(260.7±34.5)%,P<0.01;3个月非死亡/肝移植组vs死亡/肝移植组:(219.0±40.3)%vs(262.5±34.2)%,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浆vWF:Ag水平是3个月死亡/肝移植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26,95%CI:1.006~1.046,P<0.01),其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略低于MELD评分的0.835和MELD-Na评分的0.851。构建vWF:Ag联合MELD-Na改良评分可将诊断的AUC提高至0.88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浆vWF:Ag水平随肝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血浆vWF:Ag水平是3个月死亡/肝移植的独立预测因素,vWF:Ag联合MELD-Na改良评分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肝硬化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下载PDF
儿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和活性水平参考区间建立
10
作者 魏佳 申汉俊 +1 位作者 薛建 谭秋霞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性别、年龄和ABO血型对儿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检测的影响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无出凝血临床表现且常规凝血检查结果均正常的857例儿童,检测其血浆v WF抗原和活性水平与ABO血型... 目的观察性别、年龄和ABO血型对儿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检测的影响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无出凝血临床表现且常规凝血检查结果均正常的857例儿童,检测其血浆v WF抗原和活性水平与ABO血型。结果≤6岁儿童v WF抗原和活性水平低于>6岁且≤18岁儿童(P<0.05);在不同年龄分组中O型血儿童v WF水平均低于非O型血儿童(P<0.001)。对于≤6岁儿童,O型血儿童v WF抗原和活性参考区间分别为44.4%~130.6%和43.0%~194.7%;非O型血儿童v WF抗原和活性参考区间分别66.3%~190.4%和71.3%~282.3%。对于>6岁儿童,O型血儿童v WF抗原和活性参考区间分别为50.4%~145.4%和51.7%~221.4%;非O型血儿童v WF抗原和活性参考区间分别为75.4%~195.6%和84.0%~296.5%。结论儿童血浆v WF抗原和活性水平受年龄和ABO血型影响,实验室积极建立针对儿童v WF的特异性参考区间有利于临床全面评估患儿的出血与血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ABO血型 参考区间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与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邹姣 邱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0-45,共6页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一组以非免疫性血管内溶血和缺血性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包括原发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等]和继发性血栓性微血...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一组以非免疫性血管内溶血和缺血性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包括原发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等]和继发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等]。目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a thrombospondin type 1 motif member 13,ADAMTS13)在TTP诊疗中的作用相对明确,但是否在其他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诊疗中存在同样重要的价值并不清楚,ADAMTS13作用于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具体机制较为复杂。ADAMTS13在DIC、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以及严重肝损伤等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中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许可作为该类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本文主要从ADAMTS13与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其在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微血管
下载PDF
离子交换层析法对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中人纤维连接蛋白去除效果的研究
12
作者 周铮 张学成 +2 位作者 王明华 李佳雯 马小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通过层析工艺处理人凝血因子Ⅷ层析洗涤制品,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对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中人纤维连接蛋白(Fn)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以期在不改变活性收率条件下,选择1种能够有效降低Fn的方法。方法在多批次的工艺开发实验中,采用德... 目的通过层析工艺处理人凝血因子Ⅷ层析洗涤制品,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对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中人纤维连接蛋白(Fn)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以期在不改变活性收率条件下,选择1种能够有效降低Fn的方法。方法在多批次的工艺开发实验中,采用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Fractogel■EMD TMAE(M)强阴离子填料进行层析,考察了vWF瑞斯托霉素效价(vWF:RCof)、vWF回收率、蛋白质含量和Fn含量。结果在vWF小试纯化工艺开发过程中,经过离子交换层析工艺能有效降低样品中Fn含量,去除率达到87%以上,vWF效价回收率达到80%以上,其他质量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使用离子交换层析纯化vWF,能够有效降低Fn含量,对于开发新产品工艺和提高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离子交换层析 人纤维连接蛋白 vWF效价回收率 Fn去除率
原文传递
人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复合物制备工艺中除菌滤器的选择
13
作者 郭全娟 周安 +4 位作者 刘文杰 徐一轲 史文强 陈晨 菅长永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83-487,共5页
目的筛选适用于人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复合物(FⅧ/VWF)的除菌滤器,对除菌过滤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过滤量、过滤通量、FⅧ效价回收率、VWF效价回收率、VWF抗原回收率、蛋白质回收率、VWF分子分布等指标,评估4种除菌级滤器过滤... 目的筛选适用于人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复合物(FⅧ/VWF)的除菌滤器,对除菌过滤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过滤量、过滤通量、FⅧ效价回收率、VWF效价回收率、VWF抗原回收率、蛋白质回收率、VWF分子分布等指标,评估4种除菌级滤器过滤FⅧ/VWF复合物的效果。选择其中过滤性能最优的除菌滤器,以过滤总蛋白量、蛋白回收率、过滤效率作为指标,通过一般全因子设计试验,确定适宜的过滤蛋白浓度和过滤速度范围,从而确定工艺操作参数。结果Sartobran P、Sartopore 2 XLG、Sartopore Platinum和Sartopore 2 XLI过滤通量分别为1.71±0.01,1.80±0.01,1.34±0.01,1.81±0.04 L·(m^(2))^(-1)·min^(-1);FⅧ效价回收率(%)分别为97.09±2.82,99.22±0.99,96.87±1.85,93.76±1.21,VWF效价回收率(%)分别为98.12±1.42,99.95±1.85,94.80±1.62,92.09±1.67。Sarto⁃pore 2 XLG与Sartobran P相比,过滤通量(P=0.0004,P<0.001)具统计学意义;与Sartopore Platinum相比,过滤通量(P=5.9ⅹ10-7,P<0.001)、VWF效价回收率(P=0.02,P<0.05)具统计学意义;与Sartopore 2 XLI相比,FⅧ效价回收率(P=0.004,P<0.01)、VWF效价回收率(P=0.005,P<0.01)具统计学意义。Sartopore 2 XLG的最优工艺操作空间为:蛋白浓度0.45~0.58mg/mL,过滤速度为1.48~2.95L·(m^(2))^(-1)·min^(-1)。结论适合FⅧ/VWF复合物除菌过滤的滤器为Sartopore 2 XLG,DoE试验证明Sartopore 2 XLG具有良好的工艺操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复合物 除菌滤器 工艺操作空间
原文传递
血清胱抑素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相关性
14
作者 何志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831-18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42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术后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评估所有患者无复流情况,根据结果分为无复流组(TIMI分级0~Ⅱ级)、复流组(TIMI分级Ⅲ级),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ADAMTS-13、Cys-C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关系。结果142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20例,占14.08%(20/142);无复流组血清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复流组,血清ADAMTS-13水平低于复流组(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Cys-C、hs-CRP过表达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危险因子(OR>1,P<0.05),血清ADAMTS-13过表达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保护因子(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Cys-C、ADAMTS-13预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无复流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预测价值较理想。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与入院时血清ADAMTS-13、Cys-C水平有关,血清Cys-C过表达、ADAMTS-13低表达者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发生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胱抑素C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裂解酶的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曾志羽 刘倩 +3 位作者 郑慧蕾 韦恒 马国添 林发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活性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脂血症组32例和单纯高血压病...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活性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脂血症组32例和单纯高血压病组48例,健康成人组60例。应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印迹发光绘图法分别检测血浆vWF水平和vWF-cp活性。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人(P<0.01),而vWF-cp活性显著低于健康成人(P<0.01);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血浆vWF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P<0.05),而vWF-cp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vWF水平升高,vWF-cp活性降低可能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内皮损伤有关,而且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其内皮损伤程度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下载PDF
PCI术前 术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其蛋白裂解酶水平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世雷 陈玉东 刘相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4139-4140,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裂解酶(vWFcp)水平,了解其与冠心病及PCI术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对照组(造影正常)及PCI组(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IC术),... 目的通过检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裂解酶(vWFcp)水平,了解其与冠心病及PCI术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对照组(造影正常)及PCI组(经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IC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vWF浓度和及血浆vWF-cp活性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术后PCI组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CI术后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PCI术前(P<0.05)。PCI组vWF-cp活性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而PCI术后低于PCI术前(P<0.05)。血浆vWF水平随冠心病变严重程度而升高,vWF-cp活性水平随之降低。结论 vWF及vWF-cp水平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血栓风险不同呈增高和减低趋势,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CI术后vWF及vWF-cp水平变化,提示介入治疗一定程度上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裂解酶 血管形成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以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珍妮 凌婧 +4 位作者 沈飞 谢丽倩 殷杰 苏健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应用免疫印迹技术确定单克隆抗体与全长ADAMTS13的识别能力;观察单克隆抗体对ADAMTS13水解v WF的影响。结果:最终获得6株抗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克隆号分别为1G11、2F11、6G3、9E1、10A8、10B4。经ELISA鉴定,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1G11和2F11的效价最高,与截断型ADAMTS13-T7蛋白结合能力比较,明显高于全长ADAMTS13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6个单克隆抗体都能与全长ADAMTS13结合,其中1G11和2F11条带最亮。功能实验表明,在变性条件下1G11和2F11能够明显抑制ADAMTS13水解v WF,并随着单克隆抗体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结论:成功获得针对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其中两株为抑制性功能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p与老年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世雷 刘相飞 丁慧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577-4578,共2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蛋白裂解酶对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vWF一裂解酶(cp)可以通过对vWF多聚体大小的调控来调节vwF多聚体与内皮下胶原和血小板的黏附能力,从而影响血栓的形成,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急性冠状动...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蛋白裂解酶对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vWF一裂解酶(cp)可以通过对vWF多聚体大小的调控来调节vwF多聚体与内皮下胶原和血小板的黏附能力,从而影响血栓的形成,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其表面的血栓形成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的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闭塞。而不稳定斑块如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可转变为稳定斑块,从而降低其危险性。因此及时准确地鉴别不稳定斑块并进行干预治疗对预防ACS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裂解酶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对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覃乃辉 裴正玲 +2 位作者 周达利 秦立 黄慧嫔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734-1736,共3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在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特发性TTP患者28例,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对... 目的探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在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特发性TTP患者28例,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血浆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和vWF相关指标。结果 (1)28例特发性TTP患者中有3例患者vWF抗体阳性(vWF抗体阳性组),其余患者vWF抗体阴性(vWF抗体阴性组)。vWF抗体阳性组血浆ADAMTS13抗体均为阴性。(2)vWF抗体阳性组血浆ADAMTS13含量明显低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3组血浆ADAMTS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抗体阳性组血浆vWF抗体A值明显高于vWF抗体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8例特发性TTP经过血浆置换(PE)后ADAMTS13抗原含量明显升高,vWF抗体A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vWF抗体在特发性TTP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vWF抗体可能通过影响患者血浆ADAMTS13,促进vWF复合物形成,影响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自身抗体
下载PDF
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杰 祖丽皮耶姆·希尔 +2 位作者 海热尼沙·阿不都克日木 排则莱提·艾海提 彭辉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效能。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74例,根据AMI诊断标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AMI组(218例)和对照组(1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 目的观察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效能。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74例,根据AMI诊断标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AMI组(218例)和对照组(1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ADAMTS13,并作比较。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期内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比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并作比较;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AMI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M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外周血ADAMTS13水平对AMI的诊断效能。结果AMI组患者外周血ADAMTS13水平为749.44(340.66,1395.31)ng/m L,对照组患者外周血ADAMTS13水平为1251.15(561.80,2431.81)ng/m L,两组相比,P<0.001。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男性占比、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有饮酒史、CK-MB、LVEF、BNP、左室舒张内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比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相比,P均<0.05。外周血ADAMTS13水平、甘油三酯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比积是AMI的独立影响因素。外周血ADAMTS13水平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为0.64,取截断值为993.26 ng/m L时,外周血ADAMTS13水平诊断AMI的敏感度为62.6%、特异度为60.8%。结论AMI患者外周血ADAMTS13水平降低;外周血ADAMTS13水平、甘油三酯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比积是AMI的独立影响因素;检测外周血ADAMTS13水平有助于AMI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