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蒜素调控VEGF/MAPK/ERK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管新生和神经保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彩凤 张栋 +2 位作者 李旭成 周勇 周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040-1045,共6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血管新生和神经保护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9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血管新生和神经保护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9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2 mg/kg尼莫地平)、大蒜素低剂量组(大蒜素25 mg/kg)、大蒜素高剂量组(大蒜素50 mg/kg)、大蒜素高剂量+VEGF抑制剂组[50 mg/kg大蒜素+5 mg/kg贝伐单抗(Bmab)组],每组15只。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认知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VEGF、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紊乱,细胞间隙变大,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5),穿越平台次数、NGF、BDNF水平、CD31阳性细胞数量、MVD、Ang-1、VEGF蛋白表达及p-ERK1/2/ERK1/2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大蒜素高剂量组、大蒜素低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恢复,细胞间隙缩小,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5),穿越平台次数、NGF、BDNF水平、CD31阳性细胞数量、MVD、Ang-1、VEGF蛋白表达及p-ERK1/2/ERK1/2增加(P<0.05)。大蒜素高剂量+Bmab可抑制大蒜素作用,与大蒜素高剂量作用相反。结论:大蒜素可能通过激活VEGF/MAPK/ERK通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血管新生,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大蒜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血管新生 神经保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肿瘤内皮标记物1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介导内皮细胞对血管新生及对心力衰竭心肌重塑
2
作者 徐婷 黄薇 +1 位作者 杨力 余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0-786,共7页
目的 基于肿瘤内皮标记物1(TEM1)介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途径,探讨内皮细胞对血管新生及对心力衰竭心肌重塑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包括假手术组、MI组、MI+sh-NC组和MI+sh-TEM1组。在心肌梗死(MI)后第7天通过免疫荧... 目的 基于肿瘤内皮标记物1(TEM1)介导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途径,探讨内皮细胞对血管新生及对心力衰竭心肌重塑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包括假手术组、MI组、MI+sh-NC组和MI+sh-TEM1组。在心肌梗死(MI)后第7天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梗死边缘区EndMT的变化,第28天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小鼠的心脏功能。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MAECs)分为3组:对照组、Vector组和rTEM1组。此外,用MAPK抑制剂SB203580预处理MAECs,用rTEM1处理细胞48 h。通过Western blot评估内皮细胞中EndMT和MAPKs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 在梗死边缘区的心肌中,TEM1水平在MI后第1天轻微增加,在第7天显著达到峰值,然后在第28天降低。与Vector组相比,rTEM1组MAECs中V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0.05),和α-SMA、波形蛋白蛋白水平、相对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和形成分支数量显著增加(P <0.05)。SB203580逆转了由rTEM1诱导MAECs的这些变化。与MI组相比,MI+sh-TEM1组中的CD31+Vimentin+共染色水平显著降低(P <0.01)。在第28天,MI+sh-TEM1组小鼠的LVEF和LVFS均较MI组显著增强(P <0.05)。与MI组相比,MI+sh-TEM1组小鼠的内皮细胞中p-P38/P38和p-JNK/JNK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TEM1诱导的EndMT和血管生成参与了MI诱导心肌重塑的发病机制,其作用机制与MAPKs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内皮标记物1 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心力衰竭 心肌重塑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
3
作者 燕茹 王凯茹 +2 位作者 张飞燕 贾绍斌 丛广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背景:血管新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干预靶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但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不清楚。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通... 背景:血管新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干预靶点,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但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不清楚。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Panglao DB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单细胞转录组荟萃分析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细胞群表达丰度和定位。血管新生小鼠和内皮(心内膜)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小鼠转录组测序数据集探索内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血管新生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2)体内实验验证:建立小鼠后肢缺血模型,对比模型小鼠患侧与健侧缺血后肢7,14和21 d血流灌注情况,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小鼠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CD31的表达定位情况。(3)体外实验验证: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抑制剂(Noggin蛋白)干预组,培养24 h,观察各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内皮细胞是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重要细胞亚群,在血管新生内皮细胞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过表达内皮细胞转录组再分析均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升高,血管新生通路明显激活。(2)缺血7 d小鼠新生血管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血管明显增加(P<0.05),缺血2周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血管明显减少(P<0.001)。(3)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干预后,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和血管出芽明显增加,血管新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Noggin明显减少了缺氧诱导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P<0.001),并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P<0.01)。(4)结果证实,内皮细胞特异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调控血管新生作用,靶向性内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望改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新生 单细胞RNA测序 批量RNA测序 信号通路 后肢缺血模型 成管实验
下载PDF
丹参、红花及其配伍调控缺血性卒中后血管新生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苗琦 张怡敏 +5 位作者 罗斌 雷烨 徐青云 朱潇 李文武 朱慧渊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1期1922-1927,共6页
缺血性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损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血管新生是脑组织神经功能的重要结构基础,亦是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关键作用机制。近年来,血管新生作用机制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成为目前缺血性脑病的... 缺血性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损伤,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血管新生是脑组织神经功能的重要结构基础,亦是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关键作用机制。近年来,血管新生作用机制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成为目前缺血性脑病的相关重点研究课题。以往研究表明,中药丹参、红花及其配伍对调控缺血性卒中后的血管新生机制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多环节等作用特点,且取得一定成果。本文着重梳理近10年的研究文献,以血管新生相关信号通路为切入点,针对中药丹参、红花及其配伍调控缺血性卒中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病的作用分子机制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红花 方剂配伍 脑中风 血管新生 信号通路 综述
下载PDF
胎盘植入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相关指标诊断价值
5
作者 樊春云 杨明珠 +1 位作者 祝玉芳 李争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 探究胎盘植入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相关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常规超声检查疑似胎盘植入的12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最终临床诊断及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观察... 目的 探究胎盘植入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相关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常规超声检查疑似胎盘植入的12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最终临床诊断及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观察组(n=35,胎盘植入)与对照组(n=90,非胎盘植入)。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特征、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及血管新生指标[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析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新生指标与胎盘植入的关系,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新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孕妇,PI、RI及sFl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S/D、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流产次数、剖宫产次数后,PI、RI、S/D、VEGF、sFlt-1均仍为胎盘植入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I、RI、S/D、VEGF、sFlt-1诊断胎盘植入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717、0.626、0.797、0.793,各指标联合诊断胎盘植入的AUC为0.870。胎盘植入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I、RI与VEGF呈负相关,与sFlt-1呈正相关(P<0.05);S/D与VEGF呈正相关,与sFlt-1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胎盘植入孕妇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新生具有明显相关性,且临床监测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新生指标对胎盘植入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子宫动脉 血流动力学参数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下载PDF
骨增量材料中血管新生性能的作用及认识
6
作者 廖红兵 麦昱颖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0-158,共9页
骨增量是种植治疗中解决骨量不足状况的必要手段,骨增量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植入的骨增量材料应能发生血管新生,形成与宿主组织有效血氧交换的网络。本文就骨增量材料的血管新生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促进骨增量材料的研发及其临床转化... 骨增量是种植治疗中解决骨量不足状况的必要手段,骨增量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植入的骨增量材料应能发生血管新生,形成与宿主组织有效血氧交换的网络。本文就骨增量材料的血管新生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促进骨增量材料的研发及其临床转化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增量材料 血管新生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活血荣络方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新生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7
作者 黄雷 康蕾 孙雪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2157-2161,共5页
目的探讨活血荣络方对阴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新生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阴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脱落4例)给予... 目的探讨活血荣络方对阴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新生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阴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脱落4例)给予西医规范治疗,观察组(脱落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荣络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清血管新生指标[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脑血流灌注情况[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ADL评分及血清VEGF、BDNF、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DL评分及血清VEGF、BDNF、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48/50)比82.4%(42/51),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2/51)比6.0%(3/50),P>0.05]。结论联合活血荣络方治疗阴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VEGF、BDNF、IGF-1分泌以利于血管新生,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活血荣络方 血管新生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血管新生与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超 姜立刚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缺血性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以增加缺血区脑组织血容量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近年研究发现,血管新生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血管新生对缺血... 缺血性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以增加缺血区脑组织血容量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近年研究发现,血管新生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血管新生对缺血区脑组织侧支循环建立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管新生 侧支循环
下载PDF
脑组织GDF-15水平与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以及Th1/Th2免疫平衡轴的关系
9
作者 熊涛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9-124,F0002,共7页
目的:探讨脑组织GDF-15水平与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以及Th1/Th2免疫平衡轴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梗死模型组、假手术组以及正常对照组,15只/组。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后直接缝合皮肤,... 目的:探讨脑组织GDF-15水平与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以及Th1/Th2免疫平衡轴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梗死模型组、假手术组以及正常对照组,15只/组。模型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内动脉后直接缝合皮肤,建模成功后1周评估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mNSS)评分。采用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组织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蛋白水平,RTPCR测定脑组织中GDF-15 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INF-γ、IL-4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大鼠脑组织中GDF-15蛋白、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mNSS评分、微血管密度(MVD)、INF-γ/IL-4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模型组脑梗死面积比为(24.45±4.15)%,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未发现脑梗死区域。模型组大鼠脑组织GDF-15蛋白、mRNA、MVD、INF-γ/IL-4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GDF-15蛋白、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mNSS评分、MVD、INF-γ/IL-4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脑梗死大鼠脑组织中GDF-15处于高表达状态,且与神经功能密切关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管新生以及调控Th1/Th2免疫平衡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生长分化因子-15 神经功能 血管新生 Th1/Th2免疫平衡轴
下载PDF
从气虚血瘀与血管新生相关性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怡然 张伟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结合现代实验研究,认为气虚血瘀引起的肺部血管新生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重要病机之一。血管过度新生责之于促/抑血管生成因子的失衡。促血管生成因子过度表达可产生大量无效血管腔,...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结合现代实验研究,认为气虚血瘀引起的肺部血管新生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重要病机之一。血管过度新生责之于促/抑血管生成因子的失衡。促血管生成因子过度表达可产生大量无效血管腔,加速蛋白沉积与纤维增生,导致肺脏有效血容量减少,可归因于瘀血阻肺而造成的肺络痹阻不通;抑血管生成因子表达能够抵抗各类因子侵袭对病理性血管的催生作用,可类比于肺气保护卫外之功能。当气虚血瘀存在时,易导致促/抑血管生成系统失常,诱发及加重特发性肺纤维化。基于此理论临床选用补气活血类中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气虚 血瘀 血管新生 补气活血
下载PDF
基于阴阳自和理论探讨血管新生调控机制在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宇 张蕾 +2 位作者 蔺琳 李运伦 李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65-571,共7页
从阴阳的角度观察血管生成与阴阳自和之间的关系,以血管新生的生理机制为切入点,探讨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在不同血管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从动态视角解读血管新生与阴阳自和之间的关系。在生理情况下,血管新生与阴阳自和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从阴阳的角度观察血管生成与阴阳自和之间的关系,以血管新生的生理机制为切入点,探讨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在不同血管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从动态视角解读血管新生与阴阳自和之间的关系。在生理情况下,血管新生与阴阳自和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病理情况下,机体内阴阳未达到平衡状态,阴盛阳衰或阴虚阳亢均会导致内蓄成邪,血管生成情况与之相同,促血管新生与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增强与减弱,均能影响机体内血管生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自和 阴阳调节 血管新生 血管相关性疾病 缺血性疾病 血管新生相关因子 血管新生因子 血管新生因子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过程中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紫轩 徐波 +3 位作者 黄泽灵 陆斌杰 李宇卫 沈晓峰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7期10-13,44,共5页
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微血管的长入,而微血管的长入又对退变的椎间盘有着多种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椎间盘内的新生血管。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椎间盘内血管新生的诱导因素、新生血管的临床意义以及血管新生的客观... 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微血管的长入,而微血管的长入又对退变的椎间盘有着多种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椎间盘内的新生血管。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椎间盘内血管新生的诱导因素、新生血管的临床意义以及血管新生的客观评价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血管新生 腰痛 血管内皮细胞 脊索细胞
下载PDF
可控塑性水凝胶调控内皮细胞的血管新生和血管再生
13
作者 雷萌 魏钊 徐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5-255,共1页
目的在血管新生和血管再生中,内皮细胞(EC)的生长始于对周围基质的重塑,随后通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血管结构。基质的力学可塑性,即受外部牵引力而永久变形的能力,在调节细胞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基质可塑性对EC生长过程中... 目的在血管新生和血管再生中,内皮细胞(EC)的生长始于对周围基质的重塑,随后通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血管结构。基质的力学可塑性,即受外部牵引力而永久变形的能力,在调节细胞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基质可塑性对EC生长过程中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所涉及的分子途径仍有待阐明。方法通过使用动态和共价网络的复合策略开发了塑性可单独调控的胶原-透明质酸水凝胶平台并构建体外血管新生和再生的模型,阐明基质塑性调控内皮细胞行为的规律和机制。结果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表明,尽管水凝胶的可塑性增加有利于EC的基质重塑,但最大的管腔和最长的侵袭距离意外地出现在具有中等可塑性的水凝胶中,而不是最高可塑性的水凝胶。基于上述实验现象,揭示了其力学响应机制。高可塑性的水凝胶促进单个细胞产生整合素簇和与基质稳定连接的黏着斑,释放细胞收缩力进而促进血管自组装。然而,过度增强的收缩力降低了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的表达,破坏了血管再生中ECs之间的黏附连接。此外,数理模拟和体内血管再生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本结果。结论基质可塑性的平衡有利于细胞与基质的结合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黏附,从而促进血管的组装和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结构 内皮细胞 血管再生 血管新生 细胞间相互作用 收缩力 体内血管 水凝胶
原文传递
针刺预处理对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14
作者 高华嵩 周佳晓 +2 位作者 石磊 刘强 冉大为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281-287,296,共8页
目的 探讨针刺预处理方法对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Post-stroke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PSVCI)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将48只5~6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 目的 探讨针刺预处理方法对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Post-stroke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PSVCI)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将48只5~6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12只,每组分7 d、14 d两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针刺组针刺“百会”“水沟”、双侧“风池”“内关”“神门”,药物组予盐酸氟桂利嗪混悬液腹腔注射,针刺组和药物组1次/d干预,连续7 d;模型组正常条件下饲养7 d,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7 d后,针刺组、药物组和模型组同时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VCI大鼠模型。模型制备后正常饲养,1周后对各7 d亚组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蛋白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on Disenty, AOD)、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otch 1、Dll 4相对表达量;2周后对各14 d亚组大鼠除上述检测外再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针刺组14 d亚组比较,药物组14 d亚组、模型组14 d亚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针刺组14 d亚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与针刺组两个亚组比较,药物组两个亚组VEGF蛋白表达AOD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两个亚组VEGF蛋白表达的AOD值与模型组两个亚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实验结果显示,与针刺组两个亚组比较,药物组同时相亚组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针刺组比较,模型组同时相两个亚组VEGF蛋白表达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药物组同时相两个亚组比较,7 d针刺组、14 d针刺组Notch 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两个时相Notch 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同时相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针刺组、14 d针刺组与药物组同时相亚组Dll 4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两个时相亚组与模型组同时相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通督调神法针刺提前干预,能够有效提高VCI大鼠模型大脑组织内VEGF蛋白含量、Notch 1、Dll 4 mRNA相对表达量,能够促进VCI大鼠海马组织及大脑组织血管新生,进而预保护VCI模型大鼠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预处理 血管性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HIF-1α与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血管新生及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李玲 张乙川 +2 位作者 刘珂良 王飞 陈樵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血管新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75例,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5例)和预后良好组(40例)...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血管新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75例,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5例)和预后良好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分层回归模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与HIF-1α表达水平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HIF-1α表达与预后不良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IF-1α表达水平与VEGF、IGF-1指标的关系,样条函数与Logistic回归结合的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HIF-1α表达水平与预后不良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构建生存曲线分析HIF-1α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预后不良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化程度(高分化)、淋巴结转移、HIF-1α、肿瘤直径、VEGF、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分层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生化指标对HIF-1α表达水平产生显著影响(P<0.05)。HIF-1α表达水平与VEGF、IGF-1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F-1α表达水平与VEGF、IGF-1呈正相关性(P<0.05)。HIF-1α表达水平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χ^(2)=7.236,P=0.012),且存在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χ^(2)=2.542,P=0.022)。高低表达组间1年生存率分别为50.91%、672.56%,无统计学差异(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41.25%、60.1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的HIF-1α表达水平越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越高。临床上应对HIF-1α表达水平高度重视,避免术后预后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血管新生 预后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HIF-1α-VEGF-EPO信号通路探究电针干预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脑血管新生的机制
16
作者 王玉 刘芳 +3 位作者 姚晓雯 高云云 宋宗胜 唐巍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基于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通路探究电针“百会”“水沟”“足三里”“曲池”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通路探究电针“百会”“水沟”“足三里”“曲池”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于模型复制后4 h电针“百会”“水沟”和左侧“后三里”(“足三里”)、“曲池”,疏密波,频率5~100 Hz,每次20 min,每日1次,治疗14 d。假手术组、模型组同等抓取固定,不进行治疗。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损害情况,多普勒超声检测缺血半暗带区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变化,HE染色观察脑缺血半暗带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区皮质CD34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带区皮质HIF-1α、VEGF、EPO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同时点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CD34阳性细胞数、HIF-1α、VEGF、EPO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rCBF显著减少(P<0.05),HE染色可见大量神经元坏死;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减少(P<0.05),rCBF、CD34阳性细胞数及HIF-1α、VEGF、EPO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脑缺血半暗带区病理学改变均有所好转。结论电针“百会”“水沟”“足三里”“曲池”能激活HIF-1α-VEGF-EPO通路蛋白和基因表达,增加CD34阳性细胞数量,介导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从而提高MCAO大鼠rCBF,改善脑组织结构和功能,且治疗效果具有时间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新生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信号通路 电针
下载PDF
芦可替尼通过骨髓源性外泌体抑制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血管新生
17
作者 梁嘉怡 李琼琼 +2 位作者 陆丽娜 成志勇 王素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4-461,共8页
目的探究芦可替尼能否在外泌体层面通过抑制血管新生减缓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发展。方法采集3例初诊PMF患者治疗前(初诊组)和芦可替尼治疗3个月后(芦可替尼组)及3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对照组)的骨髓液,提取外泌体。采用蛋白... 目的探究芦可替尼能否在外泌体层面通过抑制血管新生减缓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发展。方法采集3例初诊PMF患者治疗前(初诊组)和芦可替尼治疗3个月后(芦可替尼组)及3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对照组)的骨髓液,提取外泌体。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外泌体中促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将外泌体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HUVEC的增殖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细胞周期分布,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UVEC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UVEC中侵袭增殖相关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初诊组外泌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1(VEGFR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合酶-2(COX-2)表达水平均增加(均P<0.01);芦可替尼组VEGF、VEGFR1、HIF-1α、COX-2表达水平均低于初诊组(均P<0.01)。与初诊组外泌体共培养的HUVEC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相较于对照组均增强(均P<0.05),而与芦可替尼组外泌体共培养的HUVEC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较初诊组下降(均P<0.05)。与初诊组外泌体共培养的HUVEC中S期细胞占比高于对照组,与芦可替尼组外泌体共培养的HUVEC中S期细胞占比低于初诊组。与对照组相比,与初诊组外泌体共培养的HUVE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局部黏着斑激酶(FAK)、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高(均P<0.01);与芦可替尼组外泌体共培养的HUVEC中MMP-2、MMP-9、FAK、PCNA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初诊组下降(均P<0.01)。结论体外实验中,PMF初诊患者骨髓源性外泌体可通过血管新生机制促进PMF进展,芦可替尼能够在外泌体层面抑制血管新生从而发挥PMF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外泌体 血管新生 芦可替尼
原文传递
栀子苷抑制HSP70释放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舒寅 甘珮荣 +2 位作者 王言 卜妍红 吴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34,共11页
目的探讨栀子苷(geniposide,GE)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是否与调控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的释放有关。方法在大鼠背部和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 目的探讨栀子苷(geniposide,GE)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是否与调控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的释放有关。方法在大鼠背部和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与鸡Ⅱ型胶原蛋白(chicken type II collagen,CCII)等体积混合物,构建CIA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风湿热刺激,建立风湿热痹证CIA大鼠(CIA rats with moist heat arthralgia spasm syndrome,CIA-S)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给药组分别用GE(60、120 mg·kg^(-1)·d^(-1))、MTX(0.5 mg·kg^(-1)·3d^(-1))灌胃两周,取材。观察大鼠体质量、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等评价模型情况,关节表面温度和血流变指标评价热痹模型热属性,HE染色观察大鼠滑膜病理,多普勒彩超检测血流信号,免疫组化和Westre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HSP70、CD31、VEGF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HSP70含量。EdU染色、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以及成管实验探究HSP70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增殖、迁移、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CIA-S组关节肿胀,热属性明显,血管新生强烈,滑膜组织异常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微血管形成;CIA-S组与CIA组比较,关节红肿程度加重,炎症峰值提前、持续时间延长,消退缓慢,血管新生与HSP70表达更为强烈。GE给药组呈剂量依赖性,有效改善关节炎症状,减少HSP70含量。细胞实验结果表明,GE抑制HSP70的表达和释放,进而抑制HSP70诱导的HUVECs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增强。结论GE有可能通过抑制HSP70的释放改善风湿热痹证CIA大鼠血管新生,进而改善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热痹证CIA大鼠 HSP70 血管新生 栀子苷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热应激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关节软骨下骨血管新生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魏晓涛 何志军 +2 位作者 张玉昌 刘涛 王威威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11期59-63,共5页
骨关节炎是一种普遍的慢性关节疾病,其发病涉及关节软骨退化、炎症反应及血管新生等多重因素。近年来,研究显示关节软骨下骨血管新生在骨关节炎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特别是在早期阶段,软骨下骨血管生成加速了关节软骨钙化和异常骨形成... 骨关节炎是一种普遍的慢性关节疾病,其发病涉及关节软骨退化、炎症反应及血管新生等多重因素。近年来,研究显示关节软骨下骨血管新生在骨关节炎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特别是在早期阶段,软骨下骨血管生成加速了关节软骨钙化和异常骨形成。相关细胞因子(如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软骨下骨血管生成紧密相关,能调节这一过程,并抑制异常骨重塑及血管生成。中医药作为传统疗法,通过调整体内气血流通和活血化瘀等机制,对调控关节软骨下骨血管新生具有一定作用。综述近年来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手段在骨关节炎中的应用,以及其调控软骨下骨血管生成的机制和临床疗效,旨在为深入理解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及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血管新生 关节软骨下骨 中医药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片联合当归黄芪汤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愈合、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娟 张根生 +2 位作者 黄雪 马国斌 赵晓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片联合当归黄芪汤对糖尿病足溃疡(Diabetes foot ulcer, DFU)患者创面愈合、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的作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入医院的9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片联合当归黄芪汤对糖尿病足溃疡(Diabetes foot ulcer, DFU)患者创面愈合、血管新生及氧化应激的作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入医院的9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贝前列素钠片联合当归黄芪汤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贝前列素钠片口服,每次40μg, 3次/d,连续治疗30 d。通过对比创面面积、局部疼痛程度情况、足背血流动力学指标[足背血管内径、血流流速]、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内皮抑素(Endostatin, ES)]表达、氧化应激检测指标[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 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40/45)高于对照组(71.11%,32/45)(P<0.05);治疗组溃疡创面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足背血管内径及血流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EGF、PD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E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OPP及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片联合当归黄芪汤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疗效,促进创面愈合、血管新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痛苦,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贝前列素钠片 当归黄芪汤 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