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4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价小儿危重症抢救中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价值
1
作者 孙莹莹 李存宇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155-157,161,共4页
目的 评价分析小儿危重症抢救中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抢救治疗的80例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且均为重症肺炎患儿,应用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参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前组... 目的 评价分析小儿危重症抢救中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抢救治疗的80例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且均为重症肺炎患儿,应用随机数表法划分为参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前组实施常规治疗干预,后组在前组基础上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围绕患儿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肺部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效果、血清因子指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观察组患儿肺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2.50%)明显高于参照组(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观察组血清因子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危重症抢救中,早期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能够较快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危重症 早期 血管活性药物
下载PDF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与成人心脏术后重症监护时间延长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古利群 鲍荣幸 +3 位作者 古晓林 何海林 宋亚敏 臧鑫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2期20-24,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心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与术后重症监护时间延长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442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将患者分低值组(0~<5分)162例、中... 目的:分析成人心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与术后重症监护时间延长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442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将患者分低值组(0~<5分)162例、中值组(5~<10分)201例和高值组(≥10分)79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对重症监护时间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管活性药物评分水平每增加1,术后发生重症监护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12%(OR=1.12,P<0.01),以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低值组作为参照,高值组发生重症监护延长的概率是低值组的5.07倍(OR=5.07,P<0.01)。结论:成人心脏术后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会增加重症监护时间,且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越高,影响越大。在术后应积极监测及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心脏术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心脏术后 重症监护时间 血管活性药物
下载PDF
芳香化浊调气法对功能性腹泻大鼠AQP3、5-HT水平及血管活性肠肽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马晓菲 杜艳茹 +2 位作者 张晓利 崔建从 吴佳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434-1438,共5页
目的 探究芳香化浊调气法对功能性腹泻大鼠水通道蛋白(AQP)3、5-羟色胺(HT)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一般状态;检测粪便性状指标(BSS评分、稀... 目的 探究芳香化浊调气法对功能性腹泻大鼠水通道蛋白(AQP)3、5-羟色胺(HT)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一般状态;检测粪便性状指标(BSS评分、稀便率、腹泻指数);检测血清及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检测肠道组织中5-HT含量;免疫荧光检测结肠组织中AQP3表达。结果 造模后大鼠出现活动减少,精神萎靡,呈缩肩拱背样,体质量下降,毛色无泽,粪便湿软或不成形;药物干预后各组一般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SS评分、稀便率和腹泻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1组、药物2组和药物3组均不同程度降低,且药物3组降低最为显著(P<0.05)。模型组血清及胃窦、十二指肠、结肠、下丘脑组织中VI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和模型组相比,药物1组、药物2组和药物3组均显著升高,且药物3组变化最显著(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回肠和结肠组织中5-HT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肠组织中AQP3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1组、药物2组和药物3组回肠和结肠组织中5-HT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AQP3水平明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P<0.05)。结论 芳香化浊调气法可增加功能性腹泻大鼠AQP3水平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减少5-HT水平,对肠道水液吸收功能和运动功能进行改善,进而改善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浊调气法 功能性腹泻 水通道蛋白(AQP)3 5-羟色胺(HT) 血管活性肠肽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表达意义
4
作者 吴旭 柯帆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伴有DNB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其中27例合并...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伴有DNB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其中27例合并DNB患者设为研究1组,其余3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2组,选取同期在医院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空腹抽取10 ml肘静脉血,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VIP。比较三组患者血糖、血脂和VIP水平差异,分析血清VIP及血糖、血脂与T2DM患者DNB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1组、研究2组HbA1c、FPG、VIP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1组各指标检测值高于研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研究2组TG、TC、LDL-C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1组各指标检测值高于研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HDL-C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FPG、VIP、TG、TC、LDL-C水平与T2DM患者DNB发生呈正相关(r=0.621、0.614、0.337、0.353、0.459、0.265,P<0.05)。结论DNB患者血清VIP明显升高,可作为早期筛查DNB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血管活性肠肽 血糖 血脂
下载PDF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联合APACHE II评分对血流感染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王佳权 姚莉 赵晶晶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114-3121,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 inotropic score, VIS)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对血流感染后脓毒性休克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 inotropic score, VIS)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对血流感染后脓毒性休克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8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95例和死亡组90例,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相关血液检测指标、SOFA评分、24小时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及24小时内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max24)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析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死亡组的APACHE II评分(24.30 ± 5.157)、VISmax24 [100.0 (53.5, 121.0)]明显高于存活组(P max24联合APACHE II评分(AUC = 0.848, 95% CI: 0.792~0.905),较单一的APACHE II评分(AUC = 0.729, 95% CI: 0.655~0.802)、VISmax24 (AUC = 0.783, 95% CI: 0.709~0.856)、乳酸(AUC = 0.665, 95% CI: 0.587~0.743)、SOFA (AUC = 0.680, 95% CI: 0.602~0.758)预测价值更高。结论:VISmax24联合APACHE II评分能更有效预测血流感染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脓毒性休克 APACHE II评分 病死率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6
作者 郑秋萍 王奇 +1 位作者 刘欢欢 张泓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80-84,共5页
目的:量化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早期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对患者28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74例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根据患... 目的:量化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早期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对患者28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74例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根据患者28天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计算VIS,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第1个24小时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_(max)24h)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的174例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存活组114例,死亡组60例。VIS_(max)24h是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VIS_(max)24h预测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38,95%置信区间(CI)为0.771~0.906。结论:VIS_(max)24h是成人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天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脓毒性休克 28天死亡率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腹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功能恢复及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朱苏生 虞美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腹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功能恢复及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12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腹针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功能恢复及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12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温针灸联合腹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周,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痉挛指数评分、10 m步行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1(Ang-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痉挛指数评分、10 m步行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痉挛指数评分、10m步行时间均降低/缩短,且研究组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EGF、Ang-1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Ang-1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腹针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功能恢复,这可能与血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升高有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痉挛性瘫痪 温针灸 腹针 功能恢复 血清血管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疏肝健脾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褪黑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闫赛强 王朝 +2 位作者 张珣 刘澳 成立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87-293,共7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失眠(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褪黑素(MT)、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门诊就诊的130例中医辨...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失眠(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褪黑素(MT)、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门诊就诊的130例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片,2 mg/日,睡前口服。观察组给予基于疏肝健脾法拟定的中药免煎颗粒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均为2次/日,饭后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PSQ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胃肠道症状量表(GSRS)评分和血清5-HT、MT、VIP水平以及多导睡眠图(PSG)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于停药2周后随访时重复观察患者PSQI、HAMD-17、GSRS评分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PSQI、HAMD-17、GSRS评分:治疗4周后及停药2周随访时,2组患者的PSQI各因子评分、PSQI总分、HAMD-17评分及GS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PSQI的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各因子评分、PSQI总分、HAMD-17评分及GSRS评分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实验室指标:治疗4周后,2组患者血清5-HT、MT及VI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5-HT、MT及VI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PSG监测:治疗4周后,2组患者PSG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觉醒时间(AWT)等3项参数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PSG的TST、AWT参数值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SL参数值的改善程度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0.97%,高于对照组的45.16%(P<0.05)。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结论]疏肝健脾中药联合益生菌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抑郁情绪及胃肠道功能,提升相关神经递质和激素的水平,临床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健脾法 益生菌 失眠 5-羟色胺 褪黑素 血管活性肠肽 多导睡眠图
下载PDF
基于TLR4炎症信号通路探讨针灸对颈性眩晕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活性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9
作者 柳庆明 田利军 +1 位作者 唐乐 巩凤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962-966,共5页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TLR)4炎症信号通路探讨针灸对颈性眩晕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活性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组、模型(M)组、针灸(A)组、西比灵(W)组,每组10只,M、A、W组采用颈椎失稳法建...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TLR)4炎症信号通路探讨针灸对颈性眩晕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活性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组、模型(M)组、针灸(A)组、西比灵(W)组,每组10只,M、A、W组采用颈椎失稳法建立颈性眩晕模型,N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对A组给与针灸治疗,对W组灌胃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0.5 mg/kg,N、M组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记录各组一般情况,平衡木实验测定行为学,TUNEL法测定缝背核神经元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管活性物质,Western印迹检测TLR4蛋白表达。结果N组皮毛光泽,活动自如,一般情况均正常,对外界刺激也反应灵敏,M组皮毛光泽可见降低,且活动明显受限,颈部活动受限最为明显,进食、进水量明显减少,对外界刺激反应可见明显降低,而与M组相比,A、W组一般情况明显改善,饮食逐渐恢复正常,颈部活动也明显恢复;与N组相比,M组平衡木得分显著降低(P<0.05);与M组比较,A、W两组平衡木得分显著升高(P<0.05);W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N组相比,M组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A、W两组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5);W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N组相比,M组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显著降低,内皮素(ET)-1、血栓素(TXB)2、神经肽(NP)Y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S、W两组血浆中CGRP水平显著升高,ET-1、TXB2、NPY水平显著降低(P<0.05);W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N组相比,M组脑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A、W两组脑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W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T组与W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U组比T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灸可显著抑制颈性眩晕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活性并有效调控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TLR)4炎症信号通路 针灸 颈性眩晕 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活性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肠肽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陆姣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05-0008,共4页
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简称VIP)自发现以来,由于其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所展现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广泛关注。VIP是一种由28个氨基酸构成的神经肽,主要在胃肠道的神经元中生成和释放,也在全身其他... 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简称VIP)自发现以来,由于其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所展现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广泛关注。VIP是一种由28个氨基酸构成的神经肽,主要在胃肠道的神经元中生成和释放,也在全身其他许多部位,如肺脏、心脏、大脑中存在。本综述的主题为VIP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目的在于阐述VIP的结构特性、生理功能、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研究的最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临床应用 生物学
原文传递
新型血管活性药续泵标准化流程方式在ICU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更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志芳 江榕 +4 位作者 刘洪所 刘萍萍 李祺 万哲恺 邹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血管活性药续泵标准化流程方式在ICU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更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08~2022-08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00例重症脓毒血症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 目的:探讨新型血管活性药续泵标准化流程方式在ICU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更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08~2022-08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00例重症脓毒血症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血管活性药物更换,观察组采用新型血管活性药续泵标准化流程方式。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士执行意愿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换药1、3、5、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波动性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4/50),低于对照组患者为24.00%(12/50)(P<0.05)。观察组护士执行意愿率94.00%(47/50),高于对照组为78.00%(39/50)(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为74.00%(37/50)(P<0.05)。结论:新型血管活性药续泵标准化流程方式在ICU重症脓毒症休克患者血管活性药更换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降低换药期间的血压、心率的波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士操作执行率和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新型血管活性药续泵 标准化流程方式 血管活性药物 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穴透刺联合口服丁苯酞胶囊对大脑中动脉狭窄CT脑灌注成像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12
作者 路凯 马宇 +5 位作者 马龙 崔友祥 孙云川 李培党 孙晓庆 胡方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穴透刺联合口服丁苯酞胶囊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CT脑灌注成像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单侧MCA狭窄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病人均采用基础治疗(拜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 目的:探讨穴透刺联合口服丁苯酞胶囊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CT脑灌注成像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单侧MCA狭窄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病人均采用基础治疗(拜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片75 mg+阿托伐他汀钙20 mg联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治疗。所有入组病人治疗前后行CT灌注成像(CTP),测量并计算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及相对灌注参数,即rCBV、rCBF、rMTT、rTTP值;采集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行血管活性物水平检测,包含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CTP参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CBV、CBF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TT、TTP、rMTT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管活性物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NO、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1、TXB2、An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可改善MCA狭窄病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效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促进早期新血管形成,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透刺 丁苯酞 大脑中动脉狭窄 脑灌注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团体标准的执行情况
13
作者 余玲 吕丽敏 陈亚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7期7-12,共6页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4—5月便利抽取临床护理人员168名,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调查问卷开展调查,计算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4—5月便利抽取临床护理人员168名,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调查问卷开展调查,计算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得分,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护理人员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的因素。结果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总分为(80.87±18.07)分,其中掌握科室常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相关知识得分(86.14±28.67)分,用药前护理评估及准备得分为(86.54±17.41)分,输注过程中的观察评估得分为(80.27±22.25)分,静脉通路维护得分为(79.42±23.43)分。结论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在血管活性药物输注静脉通路维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在输注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及管理能力,提高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 静脉输注 团体标准 执行情况 风险意识 静脉通路维护
下载PDF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耀 王粮山 +6 位作者 张帅 王晓朦 李呈龙 杨峰 郝星 王红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3期189-192,共4页
休克是众多危重症患者疾病进展的共同终末阶段,在补液对症治疗后仍无法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临床上通常会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改善休克患者机体微循环。现有研究表明血管活性药物的大量使用与患者不良结局相关,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休克是众多危重症患者疾病进展的共同终末阶段,在补液对症治疗后仍无法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临床上通常会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改善休克患者机体微循环。现有研究表明血管活性药物的大量使用与患者不良结局相关,血管活性药物评分系统也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预后预测工具。本文就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分析评分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及缺陷,探究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血管活性药物评分系统的进一步改良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休克 危重症患者 不良结局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醒脾胶囊调控血管活性肠肽干预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港 崔伶雯 +9 位作者 刘相凝 刘一舟 千维娜 胡玥瑶 邓琼 董健藤 孙小仟 李俊俊 李春 王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9-26,共8页
目的探讨醒脾胶囊通过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修复肠道屏障且调节RhoA/ROCK2信号通路抑制肠道运动亢进,缓解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r)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成... 目的探讨醒脾胶囊通过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修复肠道屏障且调节RhoA/ROCK2信号通路抑制肠道运动亢进,缓解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r)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洛哌丁胺组和醒脾胶囊高、低剂量组。采用高浓度番泻叶水煎剂连续灌胃14 d制备脾虚型FDr膜型。依据临床脾虚泄泻诊断标准,动态采集并量化排便情况、体质量、饮食量、疲劳程度、皮毛情况等大鼠宏观体征;28 d测定小肠推进率并取结肠组织和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和结肠组织中VIP含量,通过检测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和蛋白质印迹法评价结肠屏障完整性、肠道运动及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14 d后,模型组大鼠便多稀溏,体质量增长减缓,喜眯眼蜷卧,毛枯少泽,食少乏力,量化后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显著升高(P<0.01),小肠推进率明显上升(P<0.01),血清和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升高(P<0.01)。HE染色提示模型组结肠黏膜层不完整,可见明显充血、水肿,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下调(P<0.01),结肠收缩蛋白RhoA和ROCK2表达均上调(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腹泻及其伴随症状和结肠组织切片的病理表现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高剂量的醒脾胶囊可有效缓解腹泻并促进结肠黏膜结构恢复整齐致密同时有效减轻充血水肿,显著上调Occludin和Claudin-5表达(P<0.01),降低血清和结肠组织中VIP含量(P<0.01),显著减缓小肠推进率(P<0.01),明显下调结肠组织收缩蛋白RhoA和ROCK2表达(P<0.01)。结论醒脾胶囊可有效缓解大鼠脾虚症状并改善腹泻,调控VIP从上调肠屏障紧密连接与抑制肠道过亢运动两个方面达到缓解脾虚型FDr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腹泻 脾虚证 醒脾胶囊 血管活性肠肽 Occludin CLAUDIN-5 RhoA/ROCK2通路
原文传递
老年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病人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及其与高凝、低氧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世福 欧宗兴 符沙沙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907-910,92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病人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及其与高凝、低氧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26例老年COPD病人的年龄、性别、FEV1/FV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PaO_(2)等资料,根据心脏彩超测量的... 目的探讨老年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病人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及其与高凝、低氧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26例老年COPD病人的年龄、性别、FEV1/FV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PaO_(2)等资料,根据心脏彩超测量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是否≥40 mmHg分为COPD伴PH组(76例)和单纯COPD组(COPD组,1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2组病人的血清内皮素-1(ET-1)和VIP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2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BMI、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伴PH组FEV1/FVC低于COPD组(P<0.05)。协方差分析调整了FEV1/FVC后,COPD伴PH组病人的VIP、NO和PaO_(2)水平低于COPD组,FIB、D-D水平高于COPD组(P<0.05或P<0.01)。在COPD伴PH组病人中,VIP与PaO_(2)正相关(R=0.713,P<0.001),与D-D负相关(R=-0.670,P<0.001)。结论老年COPD相关PH病人的VIP水平较低,且与高凝、低氧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血管活性肠肽 高凝状态 低氧状态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血流动力学评估及血管活性药物选择 被引量:2
17
作者 詹实娜 韩彤妍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57-63,共7页
对于新生儿,临床中许多情况可致血液循环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导致器官灌注异常和缺氧,而持续的灌注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酸中毒、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临床中常通过临床征象及化验检查判断循环稳定,识别循环障碍,而超声心... 对于新生儿,临床中许多情况可致血液循环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导致器官灌注异常和缺氧,而持续的灌注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酸中毒、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临床中常通过临床征象及化验检查判断循环稳定,识别循环障碍,而超声心动图及近红外光谱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对中央及局部循环的认识,并对是否需要干预及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导[1]。新生儿血流动力学障碍通常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然而由于缺乏统一认识的准确的器官灌注评估指标及合适的干预阈值指标,心血管循环稳定干预仍存在不足。本文将就评估新生儿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常用循环参数的优缺点及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 血流动力学障碍 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征象 循环障碍 器官灌注 灌注不足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活性因子及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军峰 杨蕾 李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常规剂...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常规剂量奥美拉唑,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24 h胃液pH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小板计数(PL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低于对照组,生长抑素(S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夹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用于上消化道出血中能提高止血效果,调节血管活性因子表达,促进胃黏膜修复,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金属夹止血 奥美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血管活性因子 生长因子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老年病人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鹏兰 张智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老年病人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重症监护室(ICU)及急诊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老年病人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老年病人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重症监护室(ICU)及急诊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老年病人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43例老年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43例老年病人设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施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得分为(0.39±0.23)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3%,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得分为(0.65±0.36)分];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02%,高于对照组(69.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病人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病人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老年人 血管活性药物 不良反应 满意度 护理
下载PDF
原发性肠套叠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食物特异性IgG及血管活性肠肽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王珺 张瑞敏 +2 位作者 吴向铭 苗玮 赵永祥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肠套叠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食物特异性IgG及血管活性肠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包头市第四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入院的肠套叠患儿35例为肠套叠组,并选取同期入院的非肠道疾病患儿35例为非肠道疾病组,比较两组患儿... 目的:探究原发性肠套叠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食物特异性IgG及血管活性肠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包头市第四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入院的肠套叠患儿35例为肠套叠组,并选取同期入院的非肠道疾病患儿35例为非肠道疾病组,比较两组患儿7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及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结果:肠套叠组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总阳性率为40.00%,非肠道疾病组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总阳性率为28.57%,两组各项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及总阳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套叠组患儿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为88.57%,非肠道疾病组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总阳性率为62.86%,且肠套叠组总阳性率高于非肠道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类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套叠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低于非肠道疾病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血清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特异性IgG与血管活性肠肽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与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未见明显相关性,而食物特异性IgG与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肠套叠患儿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的水平发生改变,提示血管活性肠肽的水平改变与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有关,且食物特异性IgG可能通过调节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进而影响肠道功能,最终导致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 食物特异性IGG 血管活性肠肽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