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基因在银屑病表皮早期皮损中的表达
1
作者 于春水 谭升顺 +4 位作者 郗彦萍 袁景奕 邱实 刘栋华 王昊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receptor 1 VIPR1)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切片原位杂交法检测VIPR1 mRNA在正常表皮、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receptor 1 VIPR1)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皮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切片原位杂交法检测VIPR1 mRNA在正常表皮、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皮和未受累皮肤表皮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皮的全层、表皮中下层可见VIPR1 mRNA表达(63.6%);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非皮损表皮的中下层或个别细胞内可见VIPR1 mRNA的表达(54.5%);在正常皮肤表皮的基底层或少量细胞内可见VIPR1 mRNA的表达(18.2%)。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皮损表皮中VIPR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VIPR1 mRNA在银屑病发病早期阶段的表达增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型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分析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李晓博 王华启 +2 位作者 王云飞 魏小婉 张国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1540-1545,共6页
目的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数据,分析VIPR1在肺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高、... 目的基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数据,分析VIPR1在肺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高、低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软件分析预测VIPR1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采用CIBERSORT分析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免疫细胞表达情况;采用TIMER分析VIPR1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中VIPR1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VIPR1的表达水平与生存状态、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T分期、M分期无关。生存分析显示,VIPR1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长。此外,肺腺癌组织中VIPR1的表达水平与髓系抑制性细胞浸润水平呈负相关(r=-0.448,P<0.001)。GSEA功能富集分析发现VIPR1主要与细胞周期通路、P53信号通路、DNA复制通路、RNA降解通路等有关。结论VIPR1基因可能作为肺腺癌临床预后的评估指标及新的靶向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 免疫浸润 髓系抑制性细胞
下载PDF
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及受体1表达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许惠娟 滕超 +4 位作者 钱永清 刘慧慧 王艳杰 柴纪严 王德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2期268-270,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IBS模型后,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与其受体1(VPAC1)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IBS模型后,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与其受体1(VPAC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表达均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泻要方组结肠组织VIP与VPAC1蛋白、mRNA的表达则下调(P<0.01)。结论:痛泻要方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与结肠组织VIP与VPAC1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腹泻型易激综合征 血管活性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
原文传递
植入感觉神经束和血管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对神经激肽1受体和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思圆 覃俊君 +4 位作者 穆天旺 王簕 江汕 赵培冉 裴国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85-791,共7页
目的研究植入了感觉神经束和血管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对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receptor,NK1R)和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1receptor,VIPR1)表达的影响。方法 5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4只,抽取... 目的研究植入了感觉神经束和血管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对神经激肽1受体(neurokinin1receptor,NK1R)和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1receptor,VIPR1)表达的影响。方法 5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4只,抽取髂骨红骨髓,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BMSCs。取第3代BMSCs成骨诱导培养7d后,与β磷酸三钙支架复合培养制备组织工程骨。将54只兔制备单侧股骨1.5cm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n=18),分别在修复缺损的组织工程骨侧槽中植入感觉神经束(A组)、股血管束(B组),以及空白对照(C组)。术后4、8、12周各组分别处死6只兔,对修复骨段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成骨情况,提取总RNA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K1R mRNA和VIPR1mRNA的表达情况,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K1R和VIPR1的表达情况。结果大体观察和X线片检查均显示A、B组成骨情况优于C组。各组X线片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术后4周B组X线片评分高于A、C组(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A、B组X线片评分高于C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各组NK1R mRNA和VIPR1mRNA的表达量均于术后8周达峰值,各时间点间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A、B组NK1R mRNA和VIPR1mRNA表达均高于C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各组NK1R和VIPR1的阳性表达均在术后8周最强,且A、B组的表达强于C组。结论血管束植入法可以替代感觉神经束植入法构建血管、神经化组织工程骨,并能促进神经肽受体的表达,避免因感觉神经束植入导致支配区的感觉缺失,是一种较理想的复合组织工程骨构建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感觉神经 血管 神经激1受体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
原文传递
肉用鹌鹑血管活性肠肽Ⅰ型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5
作者 王新乐 白俊艳 +11 位作者 李静云 雷莹 李淦 庞有志 董智豪 陈宇 樊红灯 王龙威 陈梦柯 曾凡林 安肖凯 白永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79-2385,共7页
为了探讨血管活性肠肽Ⅰ型受体基因(VIPR-1)的多态性与肉用鹌鹑胴体性状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对法国巨型肉用鹌鹑和莎维麦脱肉用鹌鹑2个群体的VIPR-1基因与肉用鹌鹑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VIPR-1基因外显子4-5的Bsr DⅠ位... 为了探讨血管活性肠肽Ⅰ型受体基因(VIPR-1)的多态性与肉用鹌鹑胴体性状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对法国巨型肉用鹌鹑和莎维麦脱肉用鹌鹑2个群体的VIPR-1基因与肉用鹌鹑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VIPR-1基因外显子4-5的Bsr DⅠ位点在法国巨型肉用鹌鹑和莎维麦脱肉用鹌鹑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GG、GT、TT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08、0.490、0.102;0.222、0.444、0.334。VIPR-1基因外显子6-7的Hpy CH4Ⅳ位点在法国巨型肉用鹌鹑和莎维麦脱肉用鹌鹑中检测到AA、AG、GG这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20、0.020、0.960;0.056、0.111、0.833。关联分析表明,VIPR-1基因外显子4-5的Bsr DⅠ位点与法国巨型肉用鹌鹑的肝重有显著关联性(P<0.05);VIPR-1基因外显子6-7的Hpy CH4Ⅳ位点与法国巨型肉用鹌鹑的体重、屠宰重、肝重有显著关联性(P<0.05),与莎维麦脱肉用鹌鹑的体重、屠宰重、全净膛重、心重、胸肌重、腿肌重、肝率、胸肌率有显著关联性(P<0.05)。VIPR-1基因可以作为候选基因应用于肉用鹌鹑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用鹌鹑 血管活性Ⅰ型受体(VIPR-1)基因 多态性 胴体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枳术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VIP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蔚雯 王烨燃 +2 位作者 韩海容 冯玉华 李冀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枳术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促进肠道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枳术饮组和西沙比利组。复制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药物干预后,观察各... 目的:观察枳术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促进肠道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枳术饮组和西沙比利组。复制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药物干预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浆及十二指肠组织VIP水平。观察十二指肠病理组织学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十二指肠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减少(P<0.01),血浆及十二指肠组织VIP含量明显增加(P<0.01),十二指肠VIPR-1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枳术饮可显著增加模型大鼠体重(P<0.05),显著降低血浆及十二指肠组织VIP含量(P<0.05),下调十二指肠VIPR-1mRNA的表达(P<0.05)。结论:枳术饮能够降低FD大鼠血浆及十二指肠组织VIP水平,抑制FD大鼠十二指肠VIPR-1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促肠道动力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术饮 功能性消化不良 血管活性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VIPR1启动子甲基化促进转录因子AP-2α下调VIPR1的表达并促进肝细胞癌的生长 被引量:1
7
作者 宁诗雨 何春梅 +2 位作者 郭泽皓 张豪 莫之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57-965,共9页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低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方法肝癌细胞系Hep3B和Huh7常规培养,实验分为VIPR1启动子野生型组、启动子突变载体1组、启动子突变载体2组和启动子突变载体1+2组。双荧光...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低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方法肝癌细胞系Hep3B和Huh7常规培养,实验分为VIPR1启动子野生型组、启动子突变载体1组、启动子突变载体2组和启动子突变载体1+2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AP-2α表达对VIPR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DAC)处理肝癌细胞,焦磷酸测序法检测VIPR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检测AP-2α与VIPR1启动子的结合能力;Westernblot检测AP-2α的敲减作用以及VIPR1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两种细胞株中VIPR1的差异表达;qPCR和Westernblot检测VIPR1过表达和敲减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LV-NC组和LV-VIPR1组中肿瘤的体积和质量。结果与VIPR1启动子野生型组相比,启动子突变载体1+2与AP-2α表达质粒共转染后,荧光素酶活性明显恢复(P<0.05);DAC处理后,VIPR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并且随着甲基化程度减弱,与VIPR1启动子结合的AP-2α显著减少(P<0.01);敲减AP-2α后,VIPR1表达上升;Huh7细胞株中VIPR1表达低于Hep3B细胞株,在两种细胞株中成功构建了VIPR1过表达和敲减模型,VIPR1过表达增加了G2/M期的细胞数量(P<0.01),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01),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01),而VIPR1敲低则相反。体内实验表明VIPR1过表达组的肿瘤体积减小(P<0.001),肿瘤量降低(P<0.05)。结论HCC中VIPR1的启动子甲基化促进了转录因子AP-2α的结合,并且抑制了VIPR1表达,而VIPR1过表达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AP-2α 肝细胞癌 甲基化 肿瘤生长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
下载PDF
鹌鹑VIPR-1的克隆、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敏 李莹 +3 位作者 沈栩 徐海平 张成广 张细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9-539,共11页
【目的】对鹌鹑血管活性肠肽1型受体(vasoacit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 1 receptor,VIPR-1)cDNA全长基因进行克隆及分析,为鹌鹑的分子育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学,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鹌鹑了VIPR-1 cDNA全长序... 【目的】对鹌鹑血管活性肠肽1型受体(vasoacitve intestinal peptide type 1 receptor,VIPR-1)cDNA全长基因进行克隆及分析,为鹌鹑的分子育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学,采用RT-PCR和RACE技术,获得鹌鹑了VIPR-1 cDNA全长序列;通过生物学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VIPR-1在8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鹌鹑VIPR-1的cDNA全长2 427 bp,包含了1 341 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44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克隆获得的鹌鹑VIPR-1编码区序列与鸡该编码区序列存在41个碱基的差异,造成4个氨基酸残基的不同;VIPR-1氨基酸序列与鸡、火鸡、斑胸草雀的氨基酸的一致性分别为99.1%、92.2%、88%,与其它物种的一致性在60%—78%;各物种VIPR-1蛋白进化树符合物种进化规律;VIPR-1理化性质表明该蛋白为一偏碱性蛋白,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构成;在N-端存在一个由22个氨基酸残基(MKSARLRVLLPLLGCLLSAASS)组成的信号肽,7个α-螺旋构成的跨膜域和C-端结构域,在跨膜域有胆固醇结合位点;在所检测的8个组织中VIPR-1 mRNA均有表达,在小肠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成功地克隆了鹌鹑VIPR-1 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在小肠组织的表达高于其它组织,在跨膜域存在胆固醇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血管活性1型受体基因 分子特征 组织表达分析
下载PDF
^(99)Tc^m标记VPAC1配体TP1724及其在动物体内分布与显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小江 郑磊 +7 位作者 黄定德 潘登 谢来平 刘杰 陈杰 郭威 厉红民 李前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107-2113,共7页
目的制备同位素^(99)Tc^m标记血管活性肠肽受体(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receptor,VIPR)结合肽TP1724(标记率>90%),鉴定其理化性质,并探讨其在正常动物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示踪动力学及显像表现。方法制备G(D)AGG-Aba-VP2(TP... 目的制备同位素^(99)Tc^m标记血管活性肠肽受体(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receptor,VIPR)结合肽TP1724(标记率>90%),鉴定其理化性质,并探讨其在正常动物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示踪动力学及显像表现。方法制备G(D)AGG-Aba-VP2(TP1724);^(99)Tc^m间接标记TP1724(Sn Cl2·2H2O还原法),纸层析法测定标记率和比活度;稳定性实验(体外)、人血浆蛋白结合实验、半胱氨酸置换实验及脂/水分配实验等鉴定标记多肽的理化性质;35只正常小鼠分成7组,每只尾静脉注射3.7 MBq^(99)Tc^m-TP1724后于不同时间处死,收集9种组织器官并称取质量、分别测定各种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换算为%ID/g(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9只健康家兔各静脉注射37 MBq^(99)Tc^m-TP1724后不同时间取血,测定血液放射性并换算为k Bq/L,经DAS 3.1.6软件处理判断最佳房室模型,并得出动力学参数;5只健康家兔分别静脉注射37 MBq^(99)Tc^m-TP1724,SPECT动态显像观察体内放射性分布变化。结果^(99)Tc^m-TP1724的标记率(96.57±0.71)%,比活度(25.52±0.29)TBq/mmol。室温下隔绝空气放置4 h,放化纯度为(93.64±2.25)%;Sephadex G-50柱层析示,^(99)Tc^m-TP1724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6.61%;^(99)Tc^mTP1724与不同浓度半胱氨酸37℃温育1 h后,未结合^(99)Tc^m含量无明显变化;脂/水分配系数lg P为-(1.99±0.02)。^(99)Tc^m-TP1724在健康家兔体内的动力学符合权重为1的二室模型,分布半衰期t1/2α为(2.64±1.32)min,消除半衰期t1/2β为(78.36±13.38)min。体内生物分布和/或动态显像示:血液放射性清除迅速;颈部及胃区未见异常放射性聚集,脑部显示低放射性分布;放射性大部分通过肾脏排泄,少量经肝胆分泌。结论^(99)Tc^m-TP1724标记方法简便、标记率和比活度高、稳定性好、体内动力学性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1型受体 TP1724 同位素标记 锝放射性同位素 生物分布 示踪动力学
原文传递
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型大鼠中枢及外周VIP及其受体VPAC-1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派的 杨云 +2 位作者 辛玉 周利 张红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20-3024,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中枢及外周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受体(VPAC1)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多因素干预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对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治疗28d,... 目的:观察电针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中枢及外周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受体(VPAC1)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多因素干预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对电针组大鼠进行电针治疗28d,结束后对3组大鼠进行灌胃及解剖取材,测定胃内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下丘脑、胃窦、空肠的VIP、VPAC1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VIP、VPAC1的表达及胃内残留率均明显升高(P<0.05,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VIP、VPAC1的表达及胃内残留率均明显降低(P<0.05,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能够显著地降低外周,特别是中枢VIP、VPAC1的水平,有效改善胃肠动力障碍,提示电针是作用于脑肠轴调节脑肠肽的分泌,从而调节胃肠道活动,这可能是电针治疗FD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电针 血管活性 血管活性1受体 中枢 外周
原文传递
大黄素对洛哌丁胺致小鼠便秘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计树灵 韩佳瑞 +1 位作者 贺璐璐 左振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62-2268,共7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洛哌丁胺(loperamide,Lop)所致小鼠便秘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Lop构建小鼠便秘模型,采用大黄素处理便秘小鼠。统计小鼠在2 h观察期内的排便频率,收集粪便并检测粪便含水量;通过钡餐法检测肠通过时间;通过...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洛哌丁胺(loperamide,Lop)所致小鼠便秘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Lop构建小鼠便秘模型,采用大黄素处理便秘小鼠。统计小鼠在2 h观察期内的排便频率,收集粪便并检测粪便含水量;通过钡餐法检测肠通过时间;通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NO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小鼠结肠中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receptor 1,VIPR1)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4型受体(5-HT 4受体)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 1,TRPV1)、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c-Kit和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黄素可显著增加便秘小鼠在观察期内的排便次数以及粪便含水量(P<0.05或P<0.01),显著降低粪便的肠通过时间和血清NO水平(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大黄素可减轻Lop引起的结肠组织炎症渗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黄素显著降低便秘小鼠结肠组织中VIPR1表达水平(P<0.01),显著增加5-HT 4受体表达水平(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黄素可显著降低小鼠结肠组织中TRPV 1和NOS的表达水平(P<0.01),显著增加GDNF、BDNF、c-Kit和SCF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大黄素通过修复肠神经系统失调进而缓解Lop诱导的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洛哌丁胺 便秘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AR与VIPR1蛋白在不同表型鸡冠的免疫组织化学与比较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贡继尚 周敏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8,129,共5页
为了研究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相关基因雄激素受体(AR)与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对鸡冠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比较组织学方法对17羽不同冠型的16周龄宁都黄公鸡的鸡冠组织中AR与VIPR1蛋白的表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为了研究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相关基因雄激素受体(AR)与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对鸡冠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比较组织学方法对17羽不同冠型的16周龄宁都黄公鸡的鸡冠组织中AR与VIPR1蛋白的表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R与VIPR1蛋白在不同冠型中均有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宁都黄公鸡细齿冠AR与VIPR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其他冠型(P<0.05),倒冠AR与VIPR1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比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冠型(P<0.05),并且在鸡冠窦状血管网内皮细胞及生发层细胞中具有较高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鸡冠中间层由于胶原纤维网较为松散,其中散乱分布的成纤维细胞具有AR和VIPR1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几种冠型外周层均有血管分布,并具有AR与VIPR1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相对于其他冠型细齿冠生发层中血管分布较少。说明AR与VIPR1蛋白的表达水平对鸡冠血管的诱导及扩张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可能对外周层细胞具有迁移趋化作用,从而间接影响了鸡冠生发层的发展趋势,形成不同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 雄激素受体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 免疫组织化学 表达定位 比较组织学
原文传递
太行鸡VIPR-1基因内含子1多态性及其与早期产蛋性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德娟 许盈盈 +3 位作者 代敏敏 褚素乔 郭伟婷 樊宝良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4,166,共7页
为了探索鸡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基因内含子1多态性与太行鸡早期产蛋性能的相关性,及应用这些多态标记对保种群保种效果进行初步评价,试验参考鸡VIPR-1基因内含子1序列设计引物,以260只产蛋记录完整的太行鸡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 为了探索鸡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基因内含子1多态性与太行鸡早期产蛋性能的相关性,及应用这些多态标记对保种群保种效果进行初步评价,试验参考鸡VIPR-1基因内含子1序列设计引物,以260只产蛋记录完整的太行鸡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符合测序要求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通过分析测序结果寻找多态位点,对多态位点的遗传参数进行分析,进而评价保种效果,同时对不同基因型和单倍体型组合与开产日龄、各周龄产蛋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260份太行鸡血液样品经PCR扩增均获得了大小为651 bp的条带,该条带明亮、特异性良好,能够满足DNA测序需要;在VIPR-1基因内含子1中发现了8个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c,SNP)位点,分别为SNP1(T37748G)、SNP2(G37813A)、SNP3(G37823A)、SNP4(A37962/-)、SNP5(A37973G)、SNP6(G38013A)、SNP7(C38035G)和SNP8(A38111G);这8个位点均属于中度多态,且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即试验鸡群体未经选择,保种效果良好;SNP4(A37962/-)的各基因型个体间早期产蛋性能存在差异,A0基因型与00基因型在37周产蛋数上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单倍体型组合为H1H2(TGGAAGCA/GAA-GAGG)的个体早期产蛋数显著高于其他单倍体型组合。说明试验发现了一个与太行鸡早期产蛋显著相关的SNP位点(SNP4)和一个优势单倍体型组合(TGGAAGCA/GAA-GAGG),可作为太行鸡早期产蛋性状的分子标记,用于太行鸡早期产蛋性能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保种群保种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鸡 血管活性受体-1基因 多态性 遗传标记 产蛋性能 保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