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心脏受累的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李杰 张隽 +2 位作者 王晶 华琳 张黎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患者心脏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确诊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心脏受累组和非心脏受累组患者的差异,并随访两组的预后。结果104... 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患者心脏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确诊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心脏受累组和非心脏受累组患者的差异,并随访两组的预后。结果104例EGPA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9例,确诊时中位年龄56(46,65)岁,其中20例(19.2%)患者ANCA阳性。心脏受累组50例(48.1%),非心脏受累组54例(51.9%)。心脏受累组中16例(32.0%)患者有心脏受累相关症状,25例(50%)心电图异常,34例(68%)心脏超声检查异常。6例行心脏增强核磁检查,5例发现心脏受累,其中2例为隐匿性心脏受累。心脏受累组中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明显高于非心脏受累组(P<0.05)。两组之间嗜酸粒细胞计数及ANC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随访中位时间41(19,59)月,6例患者死亡,均有心脏受累患者,其中3例死于心功能衰竭,另外3例分别死于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及肺恶性肿瘤。结论EGPA患者中心脏受累比例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心脏MRI有利于发现隐性的心脏受累。心脏受累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ANCA无明显相关性。心脏受累是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MRI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心脏受累 预后
下载PDF
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效果
2
作者 鲁冰 王建刚 +1 位作者 谷裕 任东升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6-190,共5页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肾损害的效果。方法... 目的比较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肾损害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AAV患者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1,予以TAC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B组(n=39,予以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ANCA、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肾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细胞免疫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的ANCA、BVAS、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 UPQ)、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recombinant lysosomal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LAMP-2)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均降低(P<0.05),且A组较B组低(P<0.05);2组的CD4+均升高,A组较B组更高(P<0.05);2组的CD8+、CD19+均降低,A组较B组更低(P<0.05)。A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76%)较B组(28.21%)低(P<0.05)。结论与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比较,TAC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AAV肾损害在降低血清ANCA值、减小BVAS、改善肾功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细胞免疫等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吗替麦考酚酯 糖皮质激素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肾损害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华 李晓丹 王亚南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347-1352,共6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出院时的血压、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H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肾功能恢复情况[包括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出院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出院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Hb、CRP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Cys-C、GFR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Cys-C、GFR分别为(792.12±43.83)μg/L、(33.32±4.36)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94±57.94)μg/L、(32.34±4.35)g/L,BUN、CR、β_(2)-MG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BUN、CR、β_(2)-MG分别为(4.02±1.33)mmol/L、(328.25±120.55)mmol/L、(0.14±0.04)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5±2.73)mmol/L、(420.42±130.38)mmol/L、(0.44±0.0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HAMD为(13.24±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4±3.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4%,护理满意度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中,能够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肾功能,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同时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血管炎 肾损害 感染 并发症
下载PDF
内皮微粒包裹的miR-204-3p介导川崎病血管炎性损伤的机制探讨
4
作者 赵颖 赵欣 +1 位作者 娄萍 罗英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目的 探讨内皮微粒(EMP)包裹的miR-204-3p介导川崎病(KD)血管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6年4月至2021年3月,58例KD患者和50例对照组入选本研究。其中,18例KD患者伴有冠状动脉瘤(CAA),其余为无冠状动脉瘤(NCAA)。分离各组血清样品中E... 目的 探讨内皮微粒(EMP)包裹的miR-204-3p介导川崎病(KD)血管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6年4月至2021年3月,58例KD患者和50例对照组入选本研究。其中,18例KD患者伴有冠状动脉瘤(CAA),其余为无冠状动脉瘤(NCAA)。分离各组血清样品中EMP,并进行全基因组miRNA测序。在体外试验中,将VSMC或预转染miR-204-3p模拟物(AgomiR-204-3p)、miR-204-3p抑制剂(AntagomiR-204-3p)的VSMC与各组EMP共培养。结果 通过全基因组miRNA测序以及RT-qPCR分析证实miR-204-3p在KD EMP中显著增加,并且EMP中miR-204-3p水平根据冠状动脉病理严重程度显著降低,顺序为NCAA>SCAA>MCAA>GCAA。与对照组EMP共培养相比,VSMC与NCAA EMP共培养48 h后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VSMC分化标志物(ACTA2和CNN1)表达显著增加(P<0.05),去分化标志物(OPN和PDGFRβ)表达显著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EMP中miR-204-3p在功能上靶向VSMC中的PDGFRβ。在与NCAA EMP孵育的VSMC中,使用AntagomiR-204-3p可显著降低分化标记物(ACTA2和CNN1)的表达,并增加去分化标记物(OPN和PDGFRβ)的表达。在与CAA EMP孵育的VSMC中,给予AgomiR-204-3p显著增加分化标记物的表达,并降低去分化标记物的表达。结论 EMP将miR-204-3p转移到VSMC并通过靶向PDGFRβ部分介导KD血管炎性损伤。因此,靶向miR-204-3p-PDGFRβ轴可能为KD诱导的血管病变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微粒 miR-204-3p 川崎病 血管炎性损伤 血管平滑肌细胞
原文传递
高利教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经验
5
作者 刘倩 《光明中医》 2024年第7期1395-1398,共4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是指主要局限于脑实质、脊髓和软脑膜中小血管的罕见的免疫炎症性疾病,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头痛、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及神经功能缺损。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中风、头痛...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是指主要局限于脑实质、脊髓和软脑膜中小血管的罕见的免疫炎症性疾病,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头痛、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及神经功能缺损。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中风、头痛”等范畴。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临床多表现为痰热、痰湿、经脉失畅等本虚标实证候。治疗上应标本兼治,用药以清热解毒、化痰通络为主,佐以健脾补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头痛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标本兼治 高利 医案
下载PDF
儿童IgA血管炎肾炎伴高凝状态的尿蛋白和肾脏病理特征分析
6
作者 白梦刻 杨晓青 +3 位作者 梅晓峰 李金刚 杨月丽 黄岩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高凝状态与IgA血管炎肾炎(immunoglobulin A vasculitis with nephritis,IgAVN)患儿尿蛋白和肾脏病理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凝血功能结果,将349例IgAV患儿分为高凝组(52例)和非高凝组(297例),比较两组间尿蛋白和肾脏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高凝状态与IgA血管炎肾炎(immunoglobulin A vasculitis with nephritis,IgAVN)患儿尿蛋白和肾脏病理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凝血功能结果,将349例IgAV患儿分为高凝组(52例)和非高凝组(297例),比较两组间尿蛋白和肾脏病理特征,并分析IgAVN患儿高凝状态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凝组患儿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尿免疫球蛋白G/肌酐、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高于非高凝组(P<0.05);高凝组患儿肾脏病理分级为Ⅲ~Ⅳ级、弥漫性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肾小球新月体形成>25%比例高于非高凝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肾小球新月体形成>25%是IgAVN患儿高凝状态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伴高凝状态IgAVN患儿的肾损伤更为严重,肾小球新月体形成>25%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是进一步加重IgAVN高凝状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血管炎 蛋白尿 肾脏病理 高凝状态 儿童
下载PDF
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间质性肺病: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预后分析
7
作者 吴锶凯 徐文杰 +5 位作者 王健 黄美春 杨光钊 敖炜群 魏福全 茅国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分析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22年6月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51例AAV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RCT表现分为AAV合并ILD(AAV-ILD)... 目的:分析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22年6月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51例AAV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RCT表现分为AAV合并ILD(AAV-ILD)组15例与AAV未合并ILD(AAV-NILD)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胸部CT表现及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AV合并ILD相关危险因素;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死亡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相比,AAV-ILD组肺部受累症状明显,中位发病年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AV-ILD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AAV-NILD组(Log rank,χ~2=4.331,P=0.037);年龄>65岁为AAV合并ILD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HR=6.446,95%CI 1.380~30.113,P=0.018)及肺部蜂窝影(HR=6.302,95%CI 1.174~33.817,P=0.032)是AAV合并ILD患者生存期缩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AV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如以肺部受累为主时要警惕合并ILD可能,尤其是老年患者;吸烟及出现肺部蜂窝影是AAV合并ILD患者生存期缩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从1例鼻窦炎的诊治认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8
作者 刘雪峰 杨智玲 +2 位作者 何佳怡 何健 马世融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少见,其临床常表现为鼻出血、鼻溃疡、鼻息肉、鼻窦炎等,尤其病变早期局限时常被误诊。但是AAV的早发现,早...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少见,其临床常表现为鼻出血、鼻溃疡、鼻息肉、鼻窦炎等,尤其病变早期局限时常被误诊。但是AAV的早发现,早治疗对其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1例早期以难治性鼻窦炎症状为主的AAV诊疗过程,以其对临床起到借鉴作用。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鼻塞、流脓涕伴反复发热3d于2022年6月7日就诊于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AAV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鼻腔黏膜坏死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伴双眼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血管炎1例
9
作者 程世瑜 王造文 戴荣平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4-78,I0008,共6页
特应性皮炎可伴有多种眼部并发症,如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等。我们报道了1例因双眼视网膜脱离及白内障就诊于眼科的21岁中国男性患者。该患者8年前诊断为特应性皮炎,并接受氯雷他定和吡美莫司治疗。我们为该患者进行了双... 特应性皮炎可伴有多种眼部并发症,如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等。我们报道了1例因双眼视网膜脱离及白内障就诊于眼科的21岁中国男性患者。该患者8年前诊断为特应性皮炎,并接受氯雷他定和吡美莫司治疗。我们为该患者进行了双眼白内障摘除术、右眼巩膜外加压术,以及左眼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术后随访期间,患者的特应性皮炎加重,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双眼视网膜血管广泛渗漏和左眼黄斑水肿。随后患者至皮肤科接受4个月规律的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左眼黄斑水肿好转,术后3年眼部情况一直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血管炎
下载PDF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临床表现及诊断新进展
10
作者 田欣 吴思华 +3 位作者 但红霞 曾昕 王冏珂 陈谦明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09-213,共5页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疾病,可累及口腔、眼、鼻、肺及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其主要以肉芽肿和局灶性坏死的形成、血管的炎症为特征,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疾病,可累及口腔、眼、鼻、肺及肾脏等全身多个器官,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其主要以肉芽肿和局灶性坏死的形成、血管的炎症为特征,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其临床表现认知的加深,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分类诊断标准被重新制定。该文主要从口腔角度对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进行更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误诊为肺结核瘤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临床分析
11
作者 胡以恒 伊力努尔·哈力甫 +1 位作者 康晓静 沈晓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例曾误诊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下肢红疹伴溃疡入院。曾行“鼻窦炎”手术,术前筛查发现肺部肿物行“肺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例曾误诊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下肢红疹伴溃疡入院。曾行“鼻窦炎”手术,术前筛查发现肺部肿物行“肺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肺结核瘤,抗结核治疗无效。入院后结合患者多系统受累表现及实验室、肾穿刺病理检查等诊断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及调节免疫等治疗,症状缓解。结论ANCA相关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易误诊。临床中应对疑似病例尽早行相关医技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误诊 肺结核瘤 抗结核药 抗体 抗核 抗体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抗蛋白酶3抗体 糖皮质激素类
下载PDF
从“营卫失调,毒损脉络”探讨类风湿血管炎的病机与辨治
12
作者 夏聪敏 姜泉 +8 位作者 常甜 张富渊 宋梦歌 姚传辉 刘子夏 尚碧月 马协丽 杨煜辰 巩勋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类风湿血管炎病位在脉络。营卫失调,卫不偕营,卫气壅遏,宣通不畅,湿热瘀化毒,毒损脉络是类风湿血管炎的核心病机。发病初期,以调和营卫为主,同时运用苦寒清热解毒药,荡涤毒邪,既病防传;急性期注重清热解毒通络,使营卫调和,降低疾病危重... 类风湿血管炎病位在脉络。营卫失调,卫不偕营,卫气壅遏,宣通不畅,湿热瘀化毒,毒损脉络是类风湿血管炎的核心病机。发病初期,以调和营卫为主,同时运用苦寒清热解毒药,荡涤毒邪,既病防传;急性期注重清热解毒通络,使营卫调和,降低疾病危重程度,防止对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慢性期治宜调补营卫,益气养血通络,清解余毒,使受损脉络得以修复。调和营卫、清热解毒通络宜贯穿疾病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血管炎 营卫失调 毒损脉络 调和营卫 清热解毒 益气养血通络
下载PDF
AIDS相关视网膜血管炎合并双眼黄斑缺血伴单眼视网膜黄斑支动脉阻塞1例
13
作者 田珍 李静 +2 位作者 张甜甜 杨瑾 张坚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772-3779,共8页
患者男性,28岁,因双眼视物模糊1周就诊于我院眼科,本例患者双眼眼底视网膜血管白鞘,后极部黄斑区星芒状渗出、出血及右眼黄斑水肿,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血管炎合并双眼黄斑缺血同时伴右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黄斑支阻塞。患者HIV检测阳性,... 患者男性,28岁,因双眼视物模糊1周就诊于我院眼科,本例患者双眼眼底视网膜血管白鞘,后极部黄斑区星芒状渗出、出血及右眼黄斑水肿,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血管炎合并双眼黄斑缺血同时伴右眼视网膜分支动脉黄斑支阻塞。患者HIV检测阳性,结合全身及眼部检查,考虑其眼底病变与HIV感染相关。提示我们HIV相关眼病可以表现出非典型眼底改变,临床需加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黄斑支动脉阻塞 视网膜血管炎 黄斑缺血 荧光血管造影
下载PDF
以鼻窦炎为首发症状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苏荣芝 陈艳敏 +1 位作者 范宏涛 张昱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104-107,共4页
肉芽肿性血管炎(GP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治疗以鼻窦炎为首发表现的多系统损伤性疾病时应考虑GPA的可能,及时行相关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该文报道以鼻窦炎为首发症状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 肉芽肿性血管炎(GP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治疗以鼻窦炎为首发表现的多系统损伤性疾病时应考虑GPA的可能,及时行相关检查,及早明确诊断并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该文报道以鼻窦炎为首发症状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GPA病案1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旨在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血管炎 类风湿关节 鼻窦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复发率Meta分析
15
作者 伍丽帆 胡煜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 系统性评价利妥昔单抗(RTX)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复发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建库开始至2022年3月,查找所有关于RTX治疗AA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 目的 系统性评价利妥昔单抗(RTX)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的复发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建库开始至2022年3月,查找所有关于RTX治疗AAV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Cochrane协作网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8,95%CI(0.27~1.22),P=0.15];不同时间复发率方面,2组12个月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3,95%CI(0.32~10.48),P=0.50],试验组28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19,95%CI(0.09~0.41),P<0.000 1]。不同疾病类型的复发率,试验组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18,95%CI(0.08~0.44),P<0.000 1];MPA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24,95%CI(0.03~1.71),P=0.15]。对于不同ANCA类型的复发率,试验组PR3-ANCA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26,95%CI(0.10~0.66),P=0.005];2组MPO-ANCA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1,95%CI(0.02~11.99),P=0.68]。结论 RTX可降低AAV的远期复发率,但最佳持续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且RTX可降低PR3-ANCA阳性的AAV复发率,在GPA中的复发率低于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AZ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抗 复发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前驱期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
16
作者 王璞 刘莹 +3 位作者 邵美琪 陈达 王长宏 李德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4期491-494,共4页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过去称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中最罕见的类型,其特征包括富含嗜酸性粒细胞的肉芽肿性炎症,与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的中小血管炎[1]。
关键词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肉芽肿性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支气管哮喘 血管炎 前驱期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ANCA相关血管炎肾损害1则
17
作者 王贤雅 李丹 +1 位作者 邹丽红 赵树华 《光明中医》 2024年第5期991-994,共4页
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可见于各年龄人群,但近一半的患者为65岁以上老年人。该病可累及多个器官,肺和肾脏是常见受累器官,以肺出血和急性肾损伤为典型表现,未经治疗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半年病死率约60%,1年病死率约80%,死因通常为肾衰... 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可见于各年龄人群,但近一半的患者为65岁以上老年人。该病可累及多个器官,肺和肾脏是常见受累器官,以肺出血和急性肾损伤为典型表现,未经治疗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半年病死率约60%,1年病死率约80%,死因通常为肾衰竭或呼吸衰竭。此文通过1则老年男性AAV继发肾损害的医案,结合相关指南及中医辨证、分型文献,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 ANCA相关血管炎肾损害 老年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1例
18
作者 邬秋蓉 吴茜 彭元洪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病情严重的表现之一,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本文报道1... 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病情严重的表现之一,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本文报道1例AAV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咯血、气促症状,完善实验室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诊断为DAH,予以大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好转。因此,当AAV患者出现气促、咯血等症状时,需警惕DAH可能,应尽快完善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等相关检查,予以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弥漫性肺泡出血 医案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合并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1例
19
作者 邵元欣 张忠欣 +3 位作者 赵鑫 孟繁泰 马军廷 陈曦 《中医康复》 2024年第6期48-51,共4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指主要局限于脑实质、脊髓和软脑膜的罕见的免疫炎症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早期缺乏特征性表现,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现报道1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病例的发病与诊...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是指主要局限于脑实质、脊髓和软脑膜的罕见的免疫炎症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早期缺乏特征性表现,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现报道1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病例的发病与诊断过程及康复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尽早诊断治疗及康复干预提供新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脑梗死 综合康复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关于大血管炎影像学检查的建议:2023年更新
20
作者 李钰锴 李春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1期71-72,共2页
巨细胞动脉炎(GCA)和Takayasu大动脉炎(TAK)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大血管血管炎(LVV)。颞动脉活检(TAB)和传统血管造影术几十年来一直被认为是诊断GCA和TAK的“金标准”。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 巨细胞动脉炎(GCA)和Takayasu大动脉炎(TAK)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大血管血管炎(LVV)。颞动脉活检(TAB)和传统血管造影术几十年来一直被认为是诊断GCA和TAK的“金标准”。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PET)在内的成像方式已经成为重要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脱氧葡萄糖 大动脉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巨细胞动脉 血管造影术 影像学检查 血管炎 风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