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成因子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作者 李莉 刘春桃 +2 位作者 刘杨 刘明盛 李丽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99-604,共6页
目的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腺肌病(AD)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生成因子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治的A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腺肌病(AD)患者的效果及对血管生成因子和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治的A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n=52)和联用组(n=52)。单一组采用HIFU消融治疗,联用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继续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脂联素(ADPN)]、卵巢相关指标[雌激素(E 2)、促卵泡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流速度峰值(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子宫体积、病灶体积及直径、临床症状(月经周期变化、经期延长、经血成块、月经量增多、日间尿频、乏力、痛经、盆腔疼痛、夜间尿频)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90.38%vs.75.00%,χ^(2)/P=4.300/0.038);治疗后2组的Ang-2、VEGF、E 2、AMH、FSH、LH、PSV、EDV、RI、子宫体积、病灶体积、病灶直径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用组低于单一组(t/P=3.340/0.001、5.125/<0.001、4.427/<0.001、9.381/<0.001、2.313/0.023、9.795/<0.001、3.149/0.002、3.584/0.001、2.139/0.035、4.151/<0.001、15.493/<0.001、8.814/<0.001、6.605/<0.001、4.583/<0.001、9.112/<0.001、7.522/<0.001、5.427/<0.001、3.425/0.001、4.084/<0.001、8.209/<0.001);治疗后2组的ADPN、PI较治疗前升高,且联用组显著高于单一组(t/P=2.659/0.002、2.801/0.006);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患者经HIFU消融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其血管生成因子、血流动力学水平显著降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屈螺酮炔雌醇 血流动力学 血管生成因子
下载PDF
归芍运脾汤对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水平及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屈红 郑君 +1 位作者 王煜 吕永鑫 《甘肃医药》 2023年第8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归芍运汤对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水平及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2周龄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归芍运脾颗粒低、中、高倍组、空白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组,除空白组不予干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饥饱失常法+夹... 目的:探讨归芍运汤对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水平及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2周龄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归芍运脾颗粒低、中、高倍组、空白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组,除空白组不予干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饥饱失常法+夹尾刺激法+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等综合方法慢性刺激30天,构建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归芍运脾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归芍运脾汤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他莫昔芬灌胃,干预30天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行为改变,观察大鼠旷场实验阳性反应,并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磷(P)、催乳素(PR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暴躁易激惹,扎堆蜷卧,旷场实验阳性(大鼠运动总路程、直立次数、穿越中央场次数均减少),乳头直径、高度增加(P<0.05),E2、PRL升高(P<0.05),P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一般生活状态及旷场实验反应改善,乳头直径、高度下降(P<0.05),E2、PRL下降(P<0.05),P增加(P<0.05),血清中b FGF、VEGF水平降低(P<0.05)。结论:归芍运脾汤能够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大鼠一般生存状况,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归芍运脾汤调节激素内分泌及血管生成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芍运脾汤 肝郁脾虚型 乳腺增生 性激素 血管生成因子 大鼠
下载PDF
乳癖散结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成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陆明明 季峰 王文瑞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4-105,123,共3页
目的探讨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对血管生成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枸橡酸他莫昔芬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持续治疗8... 目的探讨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对血管生成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枸橡酸他莫昔芬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管生成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异常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中血管生长因子(VEGF和F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减低更明显(P<0.05)。结论乳癖散结胶囊可改善乳腺增生的血液流变特性异常,行气活血治疗血瘀,同时下调血清中的血管生成因子水平,降低进展为乳腺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癖散结胶囊 血管生成因子 血液流变 乳腺增生
下载PDF
地屈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及对MMPs、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江华 李静 米星星 《包头医学》 202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究地屈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及对MMPs、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来曲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屈孕酮联合来... 目的:探究地屈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及对MMPs、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来曲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屈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对MMPs、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MMPs、PIGF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MPs、PIGF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改善MMPs、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屈孕酮 来曲唑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疗效 MMPS 血管生成因子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汪星 孙冬 +3 位作者 黄承芳 彭军 饶汉武 杜勤 《微循环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替奈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1-2021-12本院收治的12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替奈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01-2021-12本院收治的12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奈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NIHSS、BI指数、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神经损伤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醛固酮(ALD)、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19%vs 79.69%,P<0.05);两组NIHSS评分、Hcy、NSE、ALD、PRA、AngⅡ、ET-1水平均下降,而BI指数、VEGF、VEGFR2、NGF、BDNF、NO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38%vs 14.06%,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功能,并可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替奈普酶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管生成因子
下载PDF
舒尼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对血管生成因子和凋亡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婷 唐志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观察舒尼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对血管生成因子和凋亡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90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 目的观察舒尼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对血管生成因子和凋亡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90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舒尼替尼治疗。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糖类抗原(CA)125、CA153、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21、VEGF-145、VEGF-165、诱导受体3(DcR3)、Survivin、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Bcl2关联X蛋白(Bax)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为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1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PS、CA125、CA153、CEA、VEGF-121、VEGF-145、VEGF-165、DcR3、Survivin、XIAP和Bax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PS、CA125、CA153、CEA、VEGF-121、VEGF-145、VEGF-165、DcR3、Survivin和XIA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ax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尼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显著,舒尼替尼能够抑制血管生成因子合成,调节机体凋亡因子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尼替尼 卡培他滨 三阴性乳腺癌 血管生成因子 凋亡因子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增强人血管生成因子bFGF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
7
作者 马叶女 朱文琦 +7 位作者 李波 侯俊 卞成蓉 刘妍 孙杰 鲍春梅 张浩 李伯安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6期492-496,502,共6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对人血管生成因子bFGF基因转录的激活作用并确定其作用于bFGF基因启动子的区域,分析HBx激活bFGF基因转录可能的分子机制,为揭示HBx促进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发现新的治疗靶...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对人血管生成因子bFGF基因转录的激活作用并确定其作用于bFGF基因启动子的区域,分析HBx激活bFGF基因转录可能的分子机制,为揭示HBx促进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方法运用高保真DNA聚合酶从人肝癌HepG2细胞cDNA文库中扩增出bFGF基因启动子DNA序列;从含完整HBV DNA序列的表达载体中扩增HBx编码序列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 CDNA3-FLAG中,将HBx表达载体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中,裂解细胞进行蛋白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检测HBx蛋白的表达;将HBx表达载体和含bFGF基因启动子不同区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共转染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检测HBx对bFGF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在肝癌细胞中HBx过表达对ERK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成功克隆了HBx并使其在肝癌细胞中得到表达;成功克隆了bFGF基因启动子2.2 kb、1.4 kb、720 bp和360 bp的区段;在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G2细胞中HBx的表达能升高bF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且对上述4个区段的活性均增加约5倍;HBx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强bF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HBx高表达在肝癌HepG2细胞中不能升高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HBx能够激活bFGF基因启动子的活性,这种激活作用位于HBx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60 bp片段内,HBx促进bFGF基因转录不依赖于ERK1/2的磷酸化作用,提示HBx可能通过其它信号通路作用于bFGF基因的转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发生 血管生成因子 HBX BFGF 基因转录 信号转导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与Endostatin作用下肿瘤血管生成的二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改平 高昊 +5 位作者 吴洁 许世雄 Collins MW LONG Quan Carola Koenig Padhani AR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2-279,共8页
目的数值模拟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肿瘤内外血管生成的二维离散数学模型。模型耦合两种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的抑制效应,数值模拟在促血管生成因子诱导下肿瘤微血管... 目的数值模拟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肿瘤内外血管生成的二维离散数学模型。模型耦合两种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的抑制效应,数值模拟在促血管生成因子诱导下肿瘤微血管网生成,讨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影响。结果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对肿瘤内外血管网络生成的速度和成熟度有抑制作用。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耦合作用时,在肿瘤血管生成的早期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在肿瘤血管生成的中后期,它们可以降低肿瘤血管化程度。结论本文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对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因子 ANGIOSTATIN ENDOSTATIN 肿瘤血管生成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膀胱癌患者血、尿及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柯昌兴 李昊 +5 位作者 王剑松 石永福 杨德林 左毅刚 颜汝平 徐鸿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89-90,共2页
目的观察膀胱癌患者血、尿及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20例不同分级、不同分期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抑素(AS)、内皮抑素(ES)、Kringle 5(... 目的观察膀胱癌患者血、尿及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20例不同分级、不同分期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抑素(AS)、内皮抑素(ES)、Kringle 5(K5)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膀胱癌组织中的VEGF、AS、ES、K5蛋白。结果高分级、高分期组膀胱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的VEGF、AS、ES、K5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分级、低分期组高(P均<0.05);VEGF、AS、ES在浅表和浸润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有差异(P均<0.05)。结论不同分级、不同分期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尿液中VEGF、AS、ES、K5的表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内皮抑素 血管抑素 Kringle5基因
下载PDF
胎儿生长受限与血管生成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赟博 刘倩倩 余艳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68-1070,共3页
胎盘是胎儿生长发育、代谢循环及维持母胎生理平衡的重要脏器。血管形成是胎盘发育的关键,其不仅包括胎儿血液循环,还包括子宫内膜和胎盘的血管变化。血管的形成与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等密切相关... 胎盘是胎儿生长发育、代谢循环及维持母胎生理平衡的重要脏器。血管形成是胎盘发育的关键,其不仅包括胎儿血液循环,还包括子宫内膜和胎盘的血管变化。血管的形成与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等密切相关。胎儿生长受限(FGR)属严重高危妊娠,不仅对胎儿在妊娠期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增加分娩后远期多种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已有关于血管生成因子与胎儿生长受限之间的研究,现将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受限 胎盘 血管形成 血管生成因子
下载PDF
四氯化碳诱导鼠肝血管生成因子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严家春 陈文笔 +1 位作者 马勇 徐长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研究 CCl_4诱导鼠肝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与肝纤维化(LF)及肝硬变(LC)病变的关系.方法 SD 雄性6mo 龄鼠50只,随机分成2组,40只用于造模,10只为对照.实验鼠以3mL·kg^(-1)皮下多点注射500mL·L^(-1)CCl_4(用液状石蜡配制),2次... 目的研究 CCl_4诱导鼠肝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与肝纤维化(LF)及肝硬变(LC)病变的关系.方法 SD 雄性6mo 龄鼠50只,随机分成2组,40只用于造模,10只为对照.实验鼠以3mL·kg^(-1)皮下多点注射500mL·L^(-1)CCl_4(用液状石蜡配制),2次·wk^(-1)对照组不处理.分别于实验2,5,8及12wk 解剖造模鼠10只,作冰冻、石蜡切片及VEGF,α-SMA 及ⅧR Ag 免疫组化观察.结果实验2 wk 鼠体质量略下降而肝质量增加,5 wk 始肝质量下降,至8 wk~12 wk 最明显(P<0.01),且肝表面伴结节形成,组织学证实已发生 LC.免疫组化显示,在实验2 wk VEGF 阳性肝细胞局限于病变周围,部分肝窦内皮细胞α-SMA,ⅧR Ag示阳性表达,以后随肝血管病变加重而上述因子表达强度及分布范围渐增加,提示两者关系密切.结论肝细胞在 LF 及 LC 发展中担当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四氯化碳 血管生成因子 免疫组化 肝硬化
下载PDF
中药内异消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艳巧 刘润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观察中药内异消对两因子的影响及对EM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种植内膜方法建立EM动物模型 ,内异消治疗 ,丹哪唑对照 ,EL...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观察中药内异消对两因子的影响及对EM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种植内膜方法建立EM动物模型 ,内异消治疗 ,丹哪唑对照 ,ELISA法测定TNF α水平 ,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表达。结果 EM病模组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腹腔液TNF α含量显著增高 ,与假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内异消能降低VEGF表达及TNF α含量 ,与病模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VEGF、TNF α在E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生成因子 内异消 中药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血管生成因子在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明光 陈游力 +3 位作者 宋振全 高永中 浦佩玉 魏学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75,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1999-08/2001-05手术切除的完整脑动静脉畸形新鲜标本47例(SpetzlerⅠ~Ⅴ级),其中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28例,癫痫5例,头痛7例,局灶性... 目的:观察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1999-08/2001-05手术切除的完整脑动静脉畸形新鲜标本47例(SpetzlerⅠ~Ⅴ级),其中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者28例,癫痫5例,头痛7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7例;另取外伤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8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ie受体、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原癌基因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极低水平的Tie受体1和血管生成素1,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ie受体2、血管生成素2、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上调,并随脑动静脉血管畸形的Spetzler-Martin分级升高而递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呈正相关(r=0.728~0.916,P<0.05)。出血组较未出血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管生成因子表达与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发展扩大和破裂出血有重要关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通过上调c-myc表达而发挥促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血管生成因子 原癌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对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唐红珍 植兰英 +4 位作者 颜世俊 陈丹丹 刘佳 张昭阳 戴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70-1374,共5页
目的:探讨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对高脂饮食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6只。小鼠15周高脂饮食制备肥胖模型后,采用特定穴位针刺法干预治疗10天,酶联免疫法... 目的:探讨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对高脂饮食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6只。小鼠15周高脂饮食制备肥胖模型后,采用特定穴位针刺法干预治疗10天,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胰岛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瘦素、一氧化氮水平。结果: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胰岛素、一氧化氮以及瘦素水平上升,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一氧化氮、瘦素水平,并可提高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但对血糖水平、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水平没有影响。结论:特定穴位针刺疗法具有较好的减肥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肥胖 血管生成因子
下载PDF
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小鼠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MVD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文静 旺建伟 +4 位作者 常惟智 孙敏 柴剑波 曲苗 闫焕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3期74-78,共5页
目的从血管生成角度探索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白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模型对照组(15只)、他莫昔芬组(10只)、仙鹿高剂量组(10只)、仙鹿中剂量组(10只)及仙鹿低剂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 目的从血管生成角度探索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种小白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模型对照组(15只)、他莫昔芬组(10只)、仙鹿高剂量组(10只)、仙鹿中剂量组(10只)及仙鹿低剂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复制小鼠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30天后采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各组小鼠乳腺组织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MVD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仙鹿消癖胶囊高、中剂量组均能降低乳腺增生小鼠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MVD的高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仙鹿消癖胶囊各剂量组有着明显的量效关系。仙鹿高剂量组与他莫昔芬组比较,VEGF、bFGF、MVD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鹿消癖胶囊通过抑制乳腺增生组织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MVD的过度表达,抑制乳腺组织中的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仙鹿消癖胶囊 血管生成因子
原文传递
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亭葶 李晖 +1 位作者 付凤莲 王熙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1125-1127,共3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离不开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受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共同调节。通过减少刺激因子生成或增强抑制因子的作用均可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因此,血管生成因子成为肿瘤... 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离不开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受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共同调节。通过减少刺激因子生成或增强抑制因子的作用均可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因此,血管生成因子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靶点,是当前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生成因子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昆参颗粒对诱导型胃癌大鼠模型血管生成因子(bFGF)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曹志群 张维东 孟庆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14-315,共2页
[目的]探讨昆参颗粒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NNG诱导出Wistar大鼠胃癌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昆参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5只,观察昆参颗粒对诱导型胃癌荷瘤大鼠肿瘤组织bFGF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昆参颗粒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NNG诱导出Wistar大鼠胃癌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昆参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5只,观察昆参颗粒对诱导型胃癌荷瘤大鼠肿瘤组织bFGF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并进行灰度值分析。[结果]诱导型胃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bFGF呈高表达,昆参颗粒组能明显降低bFGF蛋白水平表达。[结论]昆参颗粒能明显抑制血管生成因子bF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参颗粒 胃癌 血管生成因子(bFGF) 大鼠
下载PDF
瘢痕疙瘩组织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姜笃银 徐明达 +1 位作者 陈璧 胡大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470-471,共2页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血管生成因子 受体
下载PDF
G补缀FHA域血管生成因子1在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蓉 姚国敏 +5 位作者 闫红林 王莉 蔡天志 袁博博 巨伟 王丽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87-1492,共6页
目的:观察G补缀FHA域血管生成因子1(AGGF1)在糖尿病视网膜组织及高糖条件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以及AGGF1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组,... 目的:观察G补缀FHA域血管生成因子1(AGGF1)在糖尿病视网膜组织及高糖条件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以及AGGF1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AGGF1的蛋白表达。将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低糖环境培养)和高糖组(培养基中加入25mmol/L D-葡萄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AGGF1的蛋白表达。然后将RF/6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AGGF1处理组,分别采用CCK-8法、Transwell法和Matrigel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结果:AGGF1蛋白在视网膜各层均有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明显表达,AGGF1在DR组视网膜中的表达(0.17±0.05)明显强于对照组(0.07±0.02)(P<0.05)。AGGF1蛋白在高糖组和对照组RF/6A细胞中均有表达,AGGF1在高糖下RF/6A细胞中的表达(0.63±0.10)明显强于对照组(0.40±0.03)(P<0.05)。处理12h,AGGF1组细胞增殖率(114.88%±0.84%)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2.17%)(P<0.05);处理24h,AGGF1组细胞增殖率(157.35%±1.89%)明显高于对照组(142.77%±0.50%)(P<0.05);处理48h,AGGF1组细胞增殖率(185.39%±1.90%)明显高于对照组(160.17%±1.33%)(P<0.05)。处理12h,AGGF1组细胞迁移数(127.00±7.00个)明显多于对照组(90.33±6.66个)(P<0.05)。处理12h,AGGF1组细胞管腔数(33.67±1.15个)明显多于对照组(15.33±3.51个)(P<0.05);AGGF1组细胞分支总长度(8226.33±288.55μm)明显多于对照组(6463.33±938.01μm)(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组织和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AGGF1蛋白明显增多,AGGF1可促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提示AGGF1可能参与了D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补缀FHA域血管生成因子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糖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血小板因子4基因转染对肺癌细胞中血管生成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好杰 谷志远 +3 位作者 刘文英 宋海静 赵亚力 李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56-258,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人血小板因子 4(hPF4)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含全长hPF4cDN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hPF4,将其转染到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LA80 1D细胞内 ,应用RT PCR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细胞自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人血小板因子 4(hPF4)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含全长hPF4cDN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hPF4,将其转染到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LA80 1D细胞内 ,应用RT PCR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细胞自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白细胞介素 8(IL 8)等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导入pcDNA3 hPF4,PLA80 1D细胞能稳定表达hPF4mRNA ,其VEGF、bFGF、IL 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表明hPF4可直接调控VEGF、bFGF、IL 8等基因转录 ,影响其蛋白质生物合成。结论 :提示hPF4可直接下调肿瘤细胞自分泌的VEGF、bFGF及IL 8等血管生成因子基因转录 ,抑制肿瘤细胞释放肿瘤血管生成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小板因子4 肺肿瘤 血管生成因子 基因转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