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9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抗血管生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正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联合抗血管生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与化疗(靶-免-化)方案在胃癌的综合治疗中已取得初步成效。实验研究表明,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各种决定因素中,肿瘤微环境(TME)影响ICIs疗效至关重要。导致免疫抑制性TME生物学机制是多因素且十分复... 联合抗血管生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与化疗(靶-免-化)方案在胃癌的综合治疗中已取得初步成效。实验研究表明,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各种决定因素中,肿瘤微环境(TME)影响ICIs疗效至关重要。导致免疫抑制性TME生物学机制是多因素且十分复杂,但其中较明确和重要的机制之一是肿瘤异常新血管生成的影响。使用小剂量靶向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抗VEGF/VEGFR单抗等)有望促使肿瘤血管正常化,逆转免疫抑制性TME为免疫支持性TME,以更好地发挥ICI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互补与增效抗肿瘤作用。对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病人开展积极的围术期综合治疗,已成为胃癌外科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临床上联合抗血管生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靶-免-化)方案应用在LAGC围术期治疗上,初步疗效[病理完全缓解(pCR)、主要病理缓解(MPR)、肿瘤退缩分级(TRG)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等]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复习有关临床研究结果,作汇总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治疗 血管生成 免疫检查点抑制 化疗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2
作者 刘丹 王莉琳 +4 位作者 任姗 侯维 马丽娜 郑素军 鲁俊锋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4期323-328,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carcinoma,u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并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不可切除肝细胞癌(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carcinoma,u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并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治疗的85例乙型肝炎相关uHCC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其临床资料,对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uHCC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60.0岁,中国肝癌分期方案(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Ⅲ期者54例(63.5%),血管侵犯者37例(43.5%),远处转移者37例(43.5%),肝功能Child-Pugh B~C级者共28例(32.9%)。经治疗6例(7.1%)完全缓解,28例(32.9%)部分缓解,客观应答率可达4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8个月(95%CI:4.0~7.7),中位总生存期为25.8个月(95%CI:16.4~35.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Child-Pugh B~C级、有血管侵犯、CNLC分期Ⅲ~Ⅳ期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明显低于年龄≥55岁、Child-Pugh A级、无血管侵犯、CNLC分期Ⅰ~Ⅱ期的患者(P<0.05)。总体安全性良好,≥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9%。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治疗uHCC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血管生成药物 乙肝肝炎病毒 肝癌
下载PDF
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3
作者 丁月超 王谦 +2 位作者 姚全军 郑鹏 黄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3023-3027,共5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均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抗血管生成药物联...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均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TACE治疗,30例)与研究组(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TACE治疗,28例)。两组均治疗9周,比较其疗效、肝功能[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免疫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85.71%)较对照组(60.00%)高(P<0.05);两组治疗后ALP、ALT、AST、TBIL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VEGF、sVCAM1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8^(+)较对照组高,CD4^(+)/CD8^(+)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确切,可减少患者肝损伤,改善其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 经动脉化疗栓塞 血管生成药物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殷雨来 张银旭 +4 位作者 任悦 张辉 白杰 王遵义 张晓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探究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联合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 目的探究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联合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在白蛋白紫杉醇常规治疗260 mg/m 2,d1,21 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的基础上,对照组加卡瑞丽珠单抗治疗200 mg/次,21 d为一个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观察组采用卡瑞丽珠单抗200 mg/次,21 d为一个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联合阿帕替尼治疗250 mg/次进行口服,1日/次,28 d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使用3个周期。并从接受治疗开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153、CA125)、免疫相关指标(T细胞绝对值计数)、预后指标(TK1、VEGF、MUC1、CD44v6)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其中主要结局指标为ORR及OS,其余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显示,观察组患者的ORR(48.8%)和DCR(73.2%)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4.4%和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80个月(95%CI:6.17~7.43)和4.70个月(95%CI:3.32~6.08),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进展的风险比HR为0.537(95%CI:0.337~0.857);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0.90个月(95%CI:9.39~12.41)和7.60个月(95%CI:6.97~8.23),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死亡的风险比HR为0.406(95%CI:0.241~0.684);观察组的PFS和OS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标志物CEA、CA15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CA125水平及TK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EGF、MUC1、CD44v6水平比对照组低(P<0.001);观察组T细胞绝对值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联合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晚期TNBC患者,临床疗效较为可观,使患者的预后和免疫功能得到了改善,并且安全性相对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晚期乳腺癌 PD-1抑制 血管治疗 卡瑞丽珠单抗 阿帕替尼 白蛋白紫杉醇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肝癌中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唐小童 于寒冰 +5 位作者 郭辉 张诚 张甜甜 刘杨 李玉梅 汪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AT)在晚期肝癌(HC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肿瘤微环境中PD-L1和VEGFA的表达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ICIs联合AT一线治疗的晚期HCC病人45例,其中,24例为卡瑞利珠单抗... 目的: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AT)在晚期肝癌(HCC)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肿瘤微环境中PD-L1和VEGFA的表达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ICIs联合AT一线治疗的晚期HCC病人45例,其中,24例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A组),21例为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B组)。收集病人临床病理资料,依据RECIST1.1和NCI-CTC 4.0标准分析2组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微环境中PD-L1和VEGFA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疗效的关系。结果:45例HCC病人,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28.89%(13/45),疾病控制率(DCR)为57.78%(26/45),中位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6.6个月。A组和B组ORR、DCR和m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例病人中无治疗相关死亡,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未发现新的不良事件。PD-L1阳性较阴性病人具有更高的ORR、DCR和mPFS(P<0.05)。VEGFA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病人之间ORR、DCR和m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Is联合AT一线治疗晚期HCC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控。肿瘤微环境中PD-L1的表达与联合治疗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 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6
作者 江雪 葛晓英 +1 位作者 郑丹 鲍蕾蕾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靶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系统正常化... 靶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系统正常化,还可以介导免疫微环境,增强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本文总结了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概述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回顾和分析这些一线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以及差异性,并对其真实世界研究进行探讨,为后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 血管生成药物
下载PDF
基于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治疗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7
作者 卢娇兰 饶慧 李雄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13-18,共6页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标准化疗或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治疗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gov数据库,筛选201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8日有关...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标准化疗或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治疗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gov数据库,筛选201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8日有关治疗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化疗或PARP抑制剂治疗(试验组)与单纯使用化疗或PARP抑制剂治疗(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数据、评估发表偏倚后用R语言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研究,1936例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试验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两种方案不同作用机制药物治疗的PFS和OS均有所改善,但其改善PFS和OS的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生成抑制剂是否联合PARP抑制剂的PFS和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蛋白尿、高血压、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级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蛋白尿、高血压、血小板计数下降、腹泻、疲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治疗可以延长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OS和PFS,但也同时增加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有限,故有待更多的相关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 联合治疗 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
下载PDF
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效果研究
8
作者 李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01-0004,共4页
研究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汪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59-0062,共4页
探讨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分析该治疗方式是否具备积极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接诊的患者100例,确保符合研究纳入标准,并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做分组,具体则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 探讨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分析该治疗方式是否具备积极的推广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接诊的患者100例,确保符合研究纳入标准,并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做分组,具体则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以及添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方式,分析最终的治疗成效。结果 根据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且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SAS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极大,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根据疾病康复进展来实施相应的治疗工作,科学分配各类药物,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整体的用药治疗效果。而针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则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康复情况来实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以提升治疗成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整个治疗期间也需要医护人员做好各项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冠心病 治疗有效率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娟 叶斯斯 +2 位作者 韩春 刘容锐 白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3-768,共6页
背景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晚期胃癌的一线及三线的标准治疗药物,但在二线治疗中仅被推荐用于伴有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的患者,因此ICIs在晚期胃癌二线中的治疗模式需... 背景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晚期胃癌的一线及三线的标准治疗药物,但在二线治疗中仅被推荐用于伴有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的患者,因此ICIs在晚期胃癌二线中的治疗模式需要更多的探索。目的 分析ICIs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二线行ICIs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入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 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及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Cox回归分析影响mPFS的预后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9例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5例,中位年龄54岁。在二线治疗中,ICIs为纳武利尤单抗或信迪利单抗,27例患者应用纳武利尤单抗,22例应用信迪利单抗。28例患者联合以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为主的方案,21例联合阿帕替尼,6例联合以铂类为主的方案,5例联合以伊立替康为主的方案。69.4%患者选择了免疫药物联合两种及以上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方案。全组患者的ORR为28.5%,DCR为89.8%,mPFS为4.7(95%CI:3.830~5.570)个月。多因素Cox分析示,无腹膜转移患者m PFS显著优于有腹膜转移患者(HR=0.410,95%CI:0.197~0.854, P=0.017),一线未应用免疫治疗患者的mPFS显著优于一线应用免疫治疗的患者(HR=0.518,95%CI:0.272~0.987,P=0.045),二线联合≥2种治疗药物患者的mPFS显著优于联合1种治疗药物的患者(HR=0.454,95%CI:0.231~0.890,P=0.021)。结论 晚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二线应用ICIs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二线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 化疗 血管生成药物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免疫治疗晚期肝癌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黄燕妮 蓝雪灵 +3 位作者 朱敏敏 韦锦斌 李艳 董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9-1436,共8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1,PD-L1)抑制剂可通过阻断T细胞负调节信号,抑制肿瘤细胞...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1,PD-L1)抑制剂可通过阻断T细胞负调节信号,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途径,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成为晚期HCC治疗的新手段。然而,长期临床结果显示,采用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晚期HCC的病人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免疫联合疗法是目前针对晚期HCC患者的新的治疗策略,其中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晚期HCC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VEGF药物可通过参与癌症免疫循环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该文就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VEGF药物在晚期HCC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 抗VEGF药物 免疫联合疗法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 癌症免疫循环
下载PDF
一线EGFR-TKIs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娜 张咪 +2 位作者 蒋爱民 阮之平 姚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42-2048,共7页
目的:比较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对比EGFR-TKIs单药治疗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 目的:比较一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对比EGFR-TKIs单药治疗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及欧洲医学肿瘤学会(ESM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中会议摘要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检索时间截止至2020年11月13日。使用STATA V.14.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meta共纳入6个II/III期RCTs(11篇文章),包括1537例符合分析条件的NSCLC患者。结果表明,与EGFR-TKIs单药组相比,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显著延长(HR=0.62,95%CI 0.54~0.70,P<0.001)。然而,联合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P=0.536)、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P=0.186)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P=0.918)。联合治疗组发生grade3+不良事件(RR=1.80,95%CI 1.46~2.22,P<0.001)和严重不良事件(RR=1.48,95%CI 1.22~1.81,P<0.001)的风险较EGFR-TKIs单药组增加。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蛋白尿、高血压和腹泻的发生显著增加。此外,亚组分析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中Ex19del(HR=0.62,95%CI 0.51~0.75,P<0.001)和Leu858Arg(HR=0.62,95%CI 0.51~0.75,P<0.001)突变的NSCLC患者获益相当。结论:一线EGFR-TKIs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可以显著延长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的PFS。尽管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但毒性尚可耐受和管理。联合治疗可作为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一线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 血管生成抑制 非小细胞肺癌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的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癌疗效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
13
作者 李瑞峰 郭秋峰 袁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癌疗效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48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提取术前肝癌患者增强MRI图像的影像...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癌疗效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48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提取术前肝癌患者增强MRI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并记录肝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按照比例例1:3分为验证组(n=37)和训练集(n=111)。比较两集的临床和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临床-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基于危险因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及评价,结果 148例肝癌患者在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后有效76例,无效72例。多因素结果表明ALP<125.98U/L、BCLCB2期、肿瘤位置(肝右叶)、肿瘤大小≥3.19cm、动脉期强化(部分强化)均是肝癌患者疗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包含ALP<125.98U/L、BCLCB2期、肿瘤位置(肝右叶)、肿瘤大小≥3.19cm、动脉期强化(部分强化)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及和验证集模型的ROC曲线、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提示该模型区分度及临床净收益良好。结论 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可较好地预测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影像组学 免疫检查点抑制 血管生成 肝癌 疗效 预测模型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复发转移或晚期妇科肿瘤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4
14
作者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 王丹波 +7 位作者 尹如铁 李力 李小平 杨宏英 吴令英 张师前 林仲秋 周琦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出现改进了妇科肿瘤的治疗策略,为妇科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在妇科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继手术、... 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近年来,靶向治疗的出现改进了妇科肿瘤的治疗策略,为妇科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靶向作用,在妇科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又一重要治疗选择,尤其是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晚期或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目前国内尚缺乏抗血管生成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妇科恶性肿瘤临床应用的指南或共识,为此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以期为复发转移或晚期妇科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血管生成药物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观察
15
作者 于兆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83-0086,共4页
探究、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院内收治的门诊102例患者持续观察,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结合血管紧张素... 探究、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院内收治的门诊102例患者持续观察,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开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肾内科疾病患者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开展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肾内科疾病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下载PDF
冠心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效果观察
16
作者 徐义喜 史平炜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6期36-39,共4页
目的评估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计入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比对组,每组40例。其中,比对组采取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采取血管紧... 目的评估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计入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比对组,每组40例。其中,比对组采取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采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分析临床治疗成效、脑钠肽结果变化、生活质量测评值,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结果监测值更低,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各项测评值结果比较,实验组数据高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不良反应率更低,均优于比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提升临床治疗成效,症状以及数据监测值恢复理想,不良反应较低,继而促使生活质量提升,值得宣传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肾癌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圣越 王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9-984,共6页
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这些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免疫系统与血管生成系统相互作用可以增加抗肿瘤活性。例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AD)批准阿维单抗联合阿昔... 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这些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免疫系统与血管生成系统相互作用可以增加抗肿瘤活性。例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AD)批准阿维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用于晚期肾癌一线治疗。尽管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肾癌治疗方面取得了不错成果,但同时也加重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虽然大多数患者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间歇期出现了与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但研究发现联合治疗并未加重与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而是与抗血管生成药的毒性反应有关。因此,本文旨在总结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肾癌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恶性肿瘤 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莉 夏彬凤 +3 位作者 黄慧慧 王茹 孔敏 尹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4-863,共10页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导的高血压作为其最常见的CTR-CVT,可能会限制和影响其应用并引起严重心血管疾病(CVD)。对应用VEGFIs治疗的肿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早期评估,优化管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抗肿瘤疗效和最低的CTRCVT风险。现就VEGFIs相关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VEGFIs相关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高血压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19
作者 宋佳烨 季进锋 +1 位作者 曹永峰 龚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2期2376-2380,共5页
目的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 目的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培美曲塞联合卡铂),观察组予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1个治疗周期为21 d,至少治疗2个周期。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生活质量总体改善率、治疗效果及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为(114.02±13.44)ng/L,低于对照组[(153.97±17.8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68.82±8.64)%、(35.35±8.97)%、2.49±0.85,均高于对照组[(64.32±8.02)%、(30.69±7.73)%、2.05±0.83],观察组CD8^(+)为(21.61±3.52)%,低于对照组[(25.01±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总体改善率为61.76%,高于对照组的3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为44.125%、85.29%,均高于对照组(20.59%、61.7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6.64、13.89个月,均长于对照组(5.13、10.74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相关死亡发生,在Ⅲ~Ⅳ级的血液性毒性、胃肠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乏力、皮疹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明确,安全性较高,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 血管生成药物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VEGF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双靶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b-FGF、TSGF、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申晓燕 马耀先 +3 位作者 李伟 孙桢 方晓瑞 骆许静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2期3204-3208,共5页
目的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进行抗血管生成双靶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许昌市中心医... 目的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进行抗血管生成双靶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许昌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63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研究组(n=3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进行抗血管生成双靶治疗,以3周为1个化疗周期,两组根据耐受情况治疗4~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b-FGF、TSGF、VEGF水平和免疫功能,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1.25%、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8%、5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b-FGF、TSGF水平下降,VEGF水平上升,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b-FGF、TSGF、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分别为(67.22±5.07)%、(35.08±4.39)%、1.24±0.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86±6.24)%、(27.60±3.92)%、0.98±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Ⅳ级以上不良反应,血液毒性、消化道反应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VEGF抑制剂行抗血管生成双靶治疗能有效改善晚期NSCLC患者症状,提高疗效,改善免疫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卡瑞丽珠单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 血管生成双靶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