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1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多苷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荟萃分析
1
作者 孟彤 吕旋瑞 +7 位作者 李旭晗 赵连婷 范正悦 徐静 周锦 杨佳 陈俊儒 宫建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31-238,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及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217...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及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217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OR=3.13,95%CI(2.26,4.33),P<0.00001〕,降低24 h尿蛋白〔MD=-0.69,95%CI(-0.83,-0.56),P<0.00001〕、血肌酐〔MD=-7.90,95%CI(-15.34,-0.45),P=0.04〕、血尿素氮〔MD=-0.34,95%CI(-0.65,-0.04),P=0.03〕,升高血清白蛋白〔MD=3.44,95%CI(2.29,4.59),P<0.00001〕,改善患者空腹血糖〔MD=-0.19,95%CI(-0.29,-0.08),P=0.0008〕,但糖化血红蛋白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RD=0.03,95%CI(0.00,0.06),P=0.04〕。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糖尿病肾病,在临床疗效、肾功能及空腹血糖方面优于单独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雷公藤多苷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抗高血压药用药指导系列(二)
2
作者 李广武 戴海斌 胡颖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年第5期15-19,共5页
抗高血压药主要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等对血压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系统而发挥降压效应。抗高血压药用药指导系列涉及抗高血压的药物有以下几类: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②血管紧张素Ⅱ受... 抗高血压药主要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等对血压的生理调节起重要作用的系统而发挥降压效应。抗高血压药用药指导系列涉及抗高血压的药物有以下几类: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β受体阻滞剂;⑤α受体阻滞剂;⑥其他抗高血压药。目前,单片复方制剂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也需要引起重视。下文主要介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抗高血压药 降压效应 Α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钙通道阻滞剂 交感神经系统 用药指导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进展与合理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石革 宋菲 宗怡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7期567-569,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合理应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下载PDF
从KYOTO HEART研究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地位 被引量:2
4
作者 魏万林 张灵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09年第5期261-264,共4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 心脑血管事件 循证医学 血管疾病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受体拮抗剂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戴悦 戴学伟 《辽宁药物与临床》 2003年第4期170-173,共4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临床应用 左室肥厚 降压作用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及其临床应用
6
作者 马燕 张硕 乞文旭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84-285,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其临床应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RECEPTOR 高血压相关疾病 高血压治疗 高血压防治 疾病治疗 非肽类 氯沙坦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彭鹰 苏珂 《华夏医学》 2001年第6期988-990,共3页
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延缓或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降低血压 ,减少细胞增生 ,抑制血管壁中层肥厚等机制 。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18
8
作者 和姬苓 王永福 +7 位作者 杨国安 王小利 孙洪英 杨巧莲 侯兴旺 刘波 陈鹏 王宏坤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4例CVD患者(CVD组)及98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AT1R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分析。结果在研究总对象中没有发现CC基...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4例CVD患者(CVD组)及98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AT1R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分析。结果在研究总对象中没有发现CC基因型。CVD组AA、A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4%、59.6%,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0.1%、29.9%;正常对照组AA、A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1.8%、8.1%,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9%、4.1%。AT1R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VD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AT1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VD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基因多态性 血管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僵硬度作用差异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艺军 刘城 +1 位作者 吴平生 钟武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823-382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作用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作用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1月。纳入采用ACEI或ARB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ACEI和ARB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33篇,初筛后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文献51篇,进一步筛选纳入6项RCT,共计2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ACEI在改善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AR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肱-踝脉搏波速度差(ΔbaPWV)=-113.53,95%CI(-152.21,-74.84)〕。但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差(ΔSBP)=2.09,95%CI(-2.50,6.67),P=0.37;舒张压差(ΔDBP)=1.75,95%CI(-1.55,5.04),P=0.30〕。结论 ACEI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A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 META分析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丸对脾虚痰浊证大鼠心肌内皮素受体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瑾 宋囡 +2 位作者 李宁 贾连群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68-1871,共4页
目的:观察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对脾虚痰浊证大鼠心肌内皮素受体(ETAR)及血管紧张素受体(AT1R)表达的影响,以期探究其治疗脾虚痰浊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脾虚痰浊组和治疗组(香砂六君子丸)。每组6只,制备... 目的:观察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对脾虚痰浊证大鼠心肌内皮素受体(ETAR)及血管紧张素受体(AT1R)表达的影响,以期探究其治疗脾虚痰浊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脾虚痰浊组和治疗组(香砂六君子丸)。每组6只,制备大鼠脾虚痰浊证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ET、AngⅡ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ETAR和AT1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LISA结果提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脾虚痰浊组大鼠血清中ET、AngⅡ含量显著升高;与脾虚痰浊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清中ET、AngⅡ含量显著降低。PCR结果提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脾虚痰浊组心肌组织中ETARmRNA和AT1RmRNA含量显著减少;与脾虚痰浊组相比,治疗组心肌组织中ETARmRNA和AT1RmRNA含量显著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脾虚痰浊组心肌组织中ETAR和AT1R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与脾虚痰浊组相比,治疗组心肌组织中ETAR和AT1R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香砂六君子丸能够改善脾虚痰浊证,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心肌ETAR和AT1R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丸 脾虚痰浊证 内皮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自身抗体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3 位作者 向光大 周子华 孙慧伶 乐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在糖尿病肾病(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方法以合成的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DN合并2级以上高血压者166例,其中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在糖尿病肾病(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方法以合成的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DN合并2级以上高血压者166例,其中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5例,正常对照组40例,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1)对照组:卡托普利25~50mg,3次/d;尼群地平10~20mg,1次/6h;美托洛尔12.5~25.0mg,3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mg/d。2)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缬沙坦80~160mg/次·d。结果DN合并高血压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总的阳性率为49.5%,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1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为78.0%(71/91),DN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5例,阳性率为14.6%(11/75),两组比较异差有统计学意义。缬沙坦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降压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参与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AT1受体阻断剂缬沙坦是治疗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有效降压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合并难治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自身抗体 缬沙坦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及联合应用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章晓燕 於佳炜 +3 位作者 刘春凤 滕杰 钟一红 丁小强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7-222,273,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单药治疗及联合应用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循环和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表达的影响及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24例CKD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单药治疗及联合应用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循环和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表达的影响及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24例CKD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予贝那普利20mg/d、缬沙坦160mg/d、贝那普利10mg/d和缬沙坦80mg/d治疗8周。记录随访过程中的血压、血清肌酐(SCr)、尿蛋白定量等临床指标,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和尿RAS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血、尿RAS组分活性以及三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贝那普利组的尿蛋白定量[(0.61±0.25)g/24hvs(0.35±0.20)g/24h,P<0.05]、尿血管紧张素原[(60.76±28.05)ng/(mg·Cr)vs(23.09±14.74)ng/(mg·Cr),P<0.05]低于基线;缬沙坦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基线[(99.17±10.56)mmHgvs(84.63±9.33)mmHg,P<0.05],血浆肾素活性(PRA)高于基线[(1.33±0.76)ng/(ml·h)vs(6.02±2.59)ng/(ml·h),P<0.01]。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蛋白尿下降>30%)分别为87.5%、12.5%和62.5%,贝那普利组显著高于缬沙坦组(P<0.05)。治疗8周后贝那普利组PRA[(3.20±1.25)ng/(ml·h)vs(6.02±2.59)ng/(ml·h),P<0.05)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53.32±11.13)pg/mlvs(105.61±59.49)pg/ml,P<0.05)低于缬沙坦组。结论:贝那普利短期治疗可有效降低CKD患者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和蛋白尿,而缬沙坦可较贝那普利更显著升高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蛋白尿血管紧张 血浆肾活性 血管紧张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不受血压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红 杨香玖 +4 位作者 黄延玲 黄群 张岩 陈小敏 沈兴平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97-999,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方法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之间,其血糖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空腹血糖(FBG)≤7m...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方法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之间,其血糖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空腹血糖(FBG)≤7mmol/L,餐后2h血糖(P2hBG)≤10m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组加用ARB氯沙坦50mg/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复查FBG、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UAER。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UAER为(76±11)μg/min,与治疗前(119±14)μg/min相比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125±13)μg/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ARB氯沙坦在对血压无影响的情况下具有独特的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尿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4
作者 王正荣 张建萍 王浴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69-72,共4页
血管紧张素 (Ang )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中最为重要的活性激素 ,它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ng 的作用通过细胞表面的 Ang 受体介导 ,根据与不同受体拮抗剂的选择性可将其受体分为两个亚型 :AT1 受体和 AT2受体... 血管紧张素 (Ang )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中最为重要的活性激素 ,它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ng 的作用通过细胞表面的 Ang 受体介导 ,根据与不同受体拮抗剂的选择性可将其受体分为两个亚型 :AT1 受体和 AT2受体。已知的 Ang 的生理作用是由 AT1 受体介导的 ,AT2 受体的功能尚不清楚。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抑制 RAS活性的药物 :一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它抑制 Ang 的生成 ;二是 AT1 受体拮抗剂 ,它阻断 Ang 相应受体的生理学作用。A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新军 葛宁 +4 位作者 吴锦晖 黄晓丽 张小君 王业钊 章茂顺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 (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 :2 5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 ,测定基础血压水平、肾功能和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经贝那普利 (A...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 (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 :2 5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 ,测定基础血压水平、肾功能和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经贝那普利 (ACEI)治疗 4周后再次测定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然后加用伊贝沙坦 (ARB)治疗 4周 ,观察肾功能及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 :2 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0 8± 0 6g/d。贝那普利 10mg/d治疗后平均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0 5± 0 5g/d (与治疗前比较P <0 0 1) ;联合应用伊贝沙坦 15 0mg/d治疗 4周后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0 3± 0 4g/d ,与联用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ACEI与ARB联合应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减少尿蛋白排泄的作用优于ACEI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老年 高血压病 尿蛋白 ACEI
下载PDF
吲达帕胺片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协同效果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劲松 郭春花 杨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77-2578,共2页
原发性高血压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结构与功能的慢性损伤,最终导致功能衰竭〔1〕。采用两种以上降压药联合治疗高血压,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能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吲达帕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上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衡 于曼丽 +3 位作者 魏勇 欧阳平 梁春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68-973,共6页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ngiotensinⅡreceptor type 1,AT1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胸主动脉分离、培养VSMCs,并用平滑肌特异性肌纤...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ngiotensinⅡreceptor type 1,AT1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胸主动脉分离、培养VSMCs,并用平滑肌特异性肌纤蛋白(α-SMA)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用10、100和300μmol/L 3个不同浓度的Hcy孵育VSMCs,或在加入Hcy的同时加入5μmol/L的ERK1/2通路阻断剂U0126,48h后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的ERK1/2及AT1R的蛋白表达。结果经鉴定,成功分离、培养VSMCs。10、100和300μmol/L 3个不同浓度的Hcy均可上调VSMC的AT1R蛋白表达量(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5)。但3个浓度的Hcy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的Hcy可增加VSMC的ERK1/2磷酸化(P<0.05),激活ERK1/2信号通路。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可完全阻断Hcy导致的ERK1/2磷酸化,并取消Hcy导致的AT1R上调。结论 Hcy可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大鼠VSMC AT1R的表达,这一结果可能有助于揭示高Hcy血症与高血压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ERK1/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早期保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立川 樊均明 +2 位作者 米绪华 刘先蓉 许国章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7-31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 (L osartan)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及保护肾功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模型和 L osartan治疗组 3组 ,干预处理 4周。分别在 1、2和 4周检测 2 4 h尿蛋白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平均动脉压 (MAP)...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 (L osartan)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及保护肾功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模型和 L osartan治疗组 3组 ,干预处理 4周。分别在 1、2和 4周检测 2 4 h尿蛋白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平均动脉压 (MAP)、肾重 /体重、血、尿 ET- 1及肾组织 型胶原、纤连蛋白 (FN )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 2 4 h尿蛋白及 MAP明显增高 ,第 2周达高峰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 Ccr下降、肾重 /体重增加。免疫组化显示 ,肾组织 FN、 型胶原表达水平增强 ,尤其在基底膜。血、尿 ET- 1水平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L osartan组 MAP、2 4 h尿蛋白、肾重 /体重、Ccr均有下降 ,与模型组比较 ,P<0 .0 5 ;血、尿 ET- 1水平亦降低 ,尤其尿 ET- 1下降明显 (P <0 .0 1) ,肾组织 FN、 型胶原表达水平减弱 ,与对照组强度相似。结论 L osartan可减少糖尿病大鼠蛋白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糖尿病 尿蛋白 肾功能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章希炜 杨宏宇 +2 位作者 高志伟 卢辉俊 陈国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7,F0004,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Valsartan对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家兔制作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Valsartan治疗组(n=10),治疗组术后予Valsartan喂食,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Valsartan对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家兔制作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Valsartan治疗组(n=10),治疗组术后予Valsartan喂食,10mg/(kg·d),共10天,对照组正常喂食。各组动物术前和术后3天、1、2、4、8周留取静脉血,放免法检测内皮素(ET-I);术后4、8周每组随即处死动物5只,HE染色、原位标记凋亡细胞(TUNE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术后3天、1、2、4、8周治疗组血浆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4周和8周治疗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C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小于对照组(P<0.01);残余管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Valsartan可以抑制内膜受损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向内膜迁移,并促进其凋亡,预防受损动脉内膜过度增生,管腔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阻滞剂 血管平滑肌细胞 颈动脉球囊损伤 内皮 再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