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何新霞 韩卫红 +2 位作者 薛燕 王红燕 王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7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糖尿病合并有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病人60例,在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糖尿病合并有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病人60例,在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压、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分别为(680±45)(、650±76)(、720±40)mg,治疗后分别为(450±50)(、420±65)(、300±35)mg。3组患者均显著降低了尿蛋白的排泄,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减少尿蛋白排泄更为明显(P<0.01),且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用能更好地起到肾脏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IgA肾病1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宗谦 尹丽 +1 位作者 杨琦 李慧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866-2868,共3页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VD3)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组、VD3治疗组和ARB+VD3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随访12周,所有患者均检测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钙磷...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VD3)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组、VD3治疗组和ARB+VD3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随访12周,所有患者均检测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钙磷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ARB治疗组尿蛋白较治疗前下降39.20%[(1 969.73±233.59)mg/d vs(1 197.56±139.77)mg/d,P<0.05]。VD3治疗组尿蛋白较治疗前下降15.85%[(1 953.50±267.06)mg/d vs(1 643.93±233.31)mg/d,P>0.05]。联合治疗组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8.81%[(1 927.69±259.34)mg/d vs(601.31±153.57)mg/d,P<0.01]。与ARB治疗组和VD3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尿蛋白减少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均未出现高钙和高磷血症。结论 VD3联合ARB治疗能有效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活性维生D 蛋白尿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肾脏病的治疗 被引量:39
3
作者 黎磊石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肾脏疾病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生理作用 蛋白尿 肾功能不全 肾性高血压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 被引量:13
4
作者 凌受毅 朱正芳 张伟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1216-1217,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讨进一步优化高血压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将102例门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组(治疗组)和长效钙拮抗剂(CC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探讨进一步优化高血压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将102例门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组(治疗组)和长效钙拮抗剂(CC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照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心率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心率较治疗前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中青年高交感张力高血压是较理想联合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β 受体阻滞剂 拮抗剂 心率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 被引量:8
5
作者 马骏 王延玲 +1 位作者 王荣 贾正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313-317,共5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的主要机制,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靶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通过阻滞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干扰RAAS的活性,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临床结果显示ARBs作为单用药或联...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的主要机制,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靶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通过阻滞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干扰RAAS的活性,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临床结果显示ARBs作为单用药或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有其特殊的优势。在降压方面,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相比,ARBs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适合用于治疗更广泛的患者。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在12个月期间使用ARBs治疗高血压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降压药物,而且副作用少。具备临床有效性和良好耐受性的ARBs药物,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联合治疗 高血压 -血管紧张系统
下载PDF
脑啡肽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金春 苏晓灵 +3 位作者 李卫 张晓菲 刘彦民 魏晓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64-67,73,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脑啡肽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心衰患者284例,分为脑啡肽酶抑制剂组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组,各142例,两组患... 目的对比研究脑啡肽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心衰患者284例,分为脑啡肽酶抑制剂组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组,各142例,两组患者在规范应用倍他乐克、螺内酯等抗心衰基础治疗上,按分组分别予以脑啡肽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根据患者症状、血压情况调整其治疗剂量,并逐渐滴定至目标靶剂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HR)、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血脑钠肽(BNP)等相关指标,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内治疗前后相比较,HR、CO、LVEDD、LVEF、6MWT、BNP等指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而收缩压及舒张压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治疗3月后比较,6 min步行试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50.0(421.0,623.5)vs.450.0(380.0,520.0)](P=0.006),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啡肽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治疗心衰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啡肽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心力衰竭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居海宁 卞金陵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77-381,共5页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病的最终死亡原因,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AS)是减慢心力衰竭病变进展的主要策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和血...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病的最终死亡原因,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AS)是减慢心力衰竭病变进展的主要策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是目前最常用的阻断RAAS的药物。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评估,以及ACEI和ARB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综述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宇静 伍锦泉 +2 位作者 陈玉平 黄力 傅壁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3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糖尿病肾病患者200例,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以及两者联用,观察三组...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糖尿病肾病患者200例,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以及两者联用,观察三组血压、血肌酐及24h尿蛋白定量,并比较三组疗效。结果 3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方面,培哚普利组与厄贝沙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贝那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培哚普利组与厄贝沙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另外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能够很好的延缓肾衰竭的进程,保护肾功能,两者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高修仁 彭龙云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AT1-ant)单独与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8周龄的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成5组(n=8):SHRSP对照组、安慰剂组、缬...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AT1-ant)单独与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8周龄的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成5组(n=8):SHRSP对照组、安慰剂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苯那普利联用组。另外,取8只雄性8周龄的京都Wistar大鼠(WKY)作为对照。大狼猩红-苦味酸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壁内血管周围胶在面积(PVC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左室心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SHRSP的收缩压(SBP)、左室重量指数(LVMI)、CVF、PVCA及左室心肌中TGF-β1蛋白表达较同龄的WKY显著增高。给予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或联合治疗后SHRSP的LVMI、CVF、PVCA及左室心肌中TGF-β1蛋白表达都显著降低。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应用时的效果没有差异,而联合应用的效果更显著。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都能降低SHRSP的血压以及逆转其左室重塑,而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转化酶抑制剂 联合应用 高血压 大鼠 心室重塑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与心脏保护 被引量:5
10
作者 丛丽 俞茂华 李益明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4期670-671,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心脏保护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合用对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绪国 张岫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在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大鼠模型上观察心肌肥厚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多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心肌细胞凋亡率、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心肌肥厚和各... 目的在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大鼠模型上观察心肌肥厚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多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心肌细胞凋亡率、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心肌肥厚和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方法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MMP-2、MMP-9和IL-6、IL-10;放免法检测TNF-α;流式细胞法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结果腹主动脉狭窄6周后,大鼠左室重及室重/体重比值明显增加;同时多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心肌细胞凋亡率、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等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ACEI和ARB对心肌肥厚和各种影响因素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两药联用作用好于单独应用。结论心肌肥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ACEI和ARB对预防和治疗心肌肥厚有一定的作用,且两药合用作用好于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凋亡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IgA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香美 涂晓文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IGA肾病 治疗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晓川 饶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前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超过10亿.高血压是罹患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增强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因此,抑制RAAS是重要的降压手段.在RAAS抑制剂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 目前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患者超过10亿.高血压是罹患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增强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因此,抑制RAAS是重要的降压手段.在RAAS抑制剂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较为常用.ARB可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Ⅱ)与1型A-Ⅱ(AT1)受体结合,ACEI则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 (A-Ⅰ)转化为A-Ⅱ降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进展性肾炎大鼠模型中对慢性低氧引起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查艳 余芳芳 +1 位作者 沈燕 查勇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2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对进展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不同剂量氯沙坦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行右... 目的:观察并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对进展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不同剂量氯沙坦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行右肾切除并两次注射IgG(OX-7)mouse monoclonal anti-Thy1.1antibody建立进展性肾炎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予饮用水或不同剂量氯沙坦灌胃4周,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尿蛋白、收缩压、HIF-1α表达及肾组织病理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大鼠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肾小管间质HIF-1αmRNA含量显著减少,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尤其在大剂量氯沙坦组。结论:氯沙坦抑制了进展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可能与改变HIF-1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慢性低氧 进展性肾炎 低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玲 黄新胜 +2 位作者 周颖玲 陈纪言 林曙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67-971,共5页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5mg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用完全随机开放非均衡设计,将患者分为ACEI...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5mg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用完全随机开放非均衡设计,将患者分为ACEI组99例,雷米普利开始剂量2.5mg/d,逐渐加至5mg/d;ARB组25例,用伊贝沙坦逐渐加量至150mg/d;对照组21例,不用以上药物。疗程3个月以上。血管B超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随访3个月。结果与结论ACEI组患者治疗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从(3.55±2.80)%提高至(5.62±4.18)%(P=0.001),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GTN)从(12.62±7.48)%提高至(12.80±7.04)%(P=0.835);ARB组患者治疗后EDV从(4.42±2.95)%提高到(6.28±3.26)%(P=0.039),GTN从(10.69±5.85)μg/L下降到(9.54±4.78)%(P=0.229)。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EDV、GTN改变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后EDV、GTN变化值比较,ACEI组和AR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米普利5mg和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3个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雷米普利 伊贝沙坦 内皮功能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良好依从性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宁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4期2079-2081,共3页
高血压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具有持久高效的降压作用、靶器官保护作用和良好的依从性。本文对ARBs的依从性及其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做一综述。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依从性 高血压患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脂联素与抵抗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东 李骊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42-1144,共3页
大部分脂肪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促进血管局部和远端炎性反应,然而同样有脂肪细胞的脂联素却具有相反作用〔1〕。脂联素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的独立危险因子。抵抗素最初被认为是联系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新型脂... 大部分脂肪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促进血管局部和远端炎性反应,然而同样有脂肪细胞的脂联素却具有相反作用〔1〕。脂联素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的独立危险因子。抵抗素最初被认为是联系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新型脂肪因子,然而最近研究表明抵抗素可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从而影响其功能,促进AS的发生与发展〔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 抵抗 动脉粥样硬化 核转录因子-ΚB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慢性心力衰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临床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军 刘晓方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81-383,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CHF RAAS ACEI ARB
下载PDF
坎地沙坦——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9
作者 唐显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172-175,共4页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终端受体的阻断具有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更好的耐受而逐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了坎地沙坦在降压、靶器官保护、防治心力衰竭以及冠心病中的近期研究成果。
关键词 坎地沙坦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研究进展 防治 心力衰竭 冠心病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锐艳 崔岩 李吉河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7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伤作为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早期的一项重要特征,评价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该指标的作用。方法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双嘧达莫100mg,一日3次,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缬沙坦80mg,一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肾小管功能。...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伤作为糖尿病患者肾损害早期的一项重要特征,评价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该指标的作用。方法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双嘧达莫100mg,一日3次,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缬沙坦80mg,一日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肾小管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尿系列蛋白均明显降低。结论缬沙坦具有肾小管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糖尿病 肾病 肾小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