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α1-抗胰蛋白酶、血管紧张素-Ⅱ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黄左宇 朱晓红 +2 位作者 陆雪峰 邹美银 曹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该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7例首诊AIDS患者纳入研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97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该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7例首诊AIDS患者纳入研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97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纳入研究者进行α1-AT、Ang-Ⅱ水平检测,并进行分组比较。对纳入研究的AIDS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α1-AT、Ang-Ⅱ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DS患者预后的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α1-AT、Ang-Ⅱ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α1-AT和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IDS患者1年内的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3.71%(23/97)。预后不良患者血清α1-AT和Ang-Ⅱ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合并淋巴瘤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患者,清蛋白(AL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淋巴瘤(OR=2.087)、高α1-AT水平(OR=2.611)、高Ang-Ⅱ水平(OR=2.138)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α1-AT预测AID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Ang-Ⅱ预测的AUC为0.798,α1-AT联合Ang-Ⅱ预测的AUC为0.918。结论α1-AT和Ang-Ⅱ在AIDS患者血清中水平异常升高,而且与患者预后有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α1-AT和Ang-Ⅱ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Α1-抗胰蛋白酶 血管紧张素-ⅱ 预后评估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与血管紧张素-Ⅱ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 贺红焰 李友芸 《医学综述》 2003年第11期659-660,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1-7)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血管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的Ⅱ型受体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冯全洲 李天德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2期96-99,共4页
血管紧张素(Aug-Ⅱ)的作用是通过其受体来完成的.目前,Aug-Ⅱ受体分为Ⅰ型(AT_1)和Ⅱ型(AT_2)两种.AT_1受体介导着Aug-Ⅱ的缩血管升压、促进钢水吸收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的作用;AT_2受体主要在胎儿时期表达,过去对其作用了解不多,近年来发... 血管紧张素(Aug-Ⅱ)的作用是通过其受体来完成的.目前,Aug-Ⅱ受体分为Ⅰ型(AT_1)和Ⅱ型(AT_2)两种.AT_1受体介导着Aug-Ⅱ的缩血管升压、促进钢水吸收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的作用;AT_2受体主要在胎儿时期表达,过去对其作用了解不多,近年来发现AT_2受体具有对抗AT_1受体功能的作用.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 AT_2受体的结构、分布及调节从鼠和人的cDNA文库和基因组DNA中克隆表达的AT_2的cDNA,均含有1089碱基对,编码一个有7个跨膜域的含363个氨基酸的AT_2受体蛋白,在人和鼠AT_2受体的氨基酸顺序保持高度的一致,但AT_2受体氨基酸和AT_1受体氨基酸顺序只有32~34%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血管疾病 型受体 信息转导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急性缺氧时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及金钠多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鸣皋 马贵喜 +5 位作者 孙运峰 韩磊 刘玉 李靖 蒙果 刘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9期1575-1577,158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缺氧条件下,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及金钠多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7个组: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单纯血管紧张素-Ⅱ组、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组、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加高浓度金钠... 目的观察急性缺氧条件下,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及金钠多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7个组: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单纯血管紧张素-Ⅱ组、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组、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加高浓度金钠多组、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加中浓度金钠多组和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加低浓度金钠多组。除对照组和单纯血管紧张素-Ⅱ组外,其他各组置于低压舱内上升至5000m高度、停留30min,对培养的各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缺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缺氧及血管紧张素-Ⅱ和金钠多作用前、作用后0·5h、6·0h、24·0h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的内皮素含量。结果(1)急性缺氧和单纯血管紧张素-Ⅱ均可明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P<0·01),在急性缺氧和血管紧张素-Ⅱ双重因素作用下促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高于单纯缺氧组和单纯血管紧张素-Ⅱ组(P<0·01)。(2)金钠多能显著降低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促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在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作用后0·5h,高浓度金钠多的保护作用要优于中、低浓度金钠多,而在缺氧加血管紧张素-Ⅱ作用后6·0h和24·0h,则中浓度和低浓度金钠多的作用要优于高浓度组。结论在急性缺氧条件下,血管紧张素-Ⅱ可显著增加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功能,金钠多能显著抑制缺氧条件下血管紧张素-Ⅱ促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作用,且中、低浓度的金钠多的保护作用要明显强于高浓度金钠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 缺氧 血管紧张素-ⅱ 金钠多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序贯疗法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常青 薛茜 +2 位作者 张耀元 仲婷婷 王小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4-526,共3页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序贯疗法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TIA患者30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序贯疗法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TIA患者30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单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序贯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VEGF、MMP-9、Ang-Ⅱ水平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TIA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69%)显著高于对照组(66.00%,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9、Ang-Ⅱ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IA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TIA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序贯疗法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上调血清VEGF水平,下调血清MMP-9、Ang-Ⅱ水平,降低TIA复发率,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Ⅱ通过调节Nrf2/HO-1通路在糖尿病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倩 曾诚 +2 位作者 段薇娜 孟庆涛 夏中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0期12-15,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Ⅱ[Ang-(1-7)/Ang-Ⅱ]调节NF-E2-related factor-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通路在糖尿病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组(Sham组)、正常缺血...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Ⅱ[Ang-(1-7)/Ang-Ⅱ]调节NF-E2-related factor-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通路在糖尿病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组(Sham组)、正常缺血再灌注组(IR组)、糖尿病假手术组(DS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DIR组),每组各15只。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Ang-(1-7)和Ang-Ⅱ蛋白以及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 Ang-(1-7)蛋白在DS组中表达较Sham组增加(P<0.05),在IR组中表达较Sham组减少(P<0.05),而在DIR组中较IR组进一步减少(P<0.05)。IR组和DS组中Ang-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P<0.05),而DIR组中Ang-Ⅱ蛋白表达进一步增高(P<0.05)。IR组和DS组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P<0.05),而DIR组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较IR组和DS组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和DS组中肾脏损伤程度显著增高(P<0.05),血清BUN、Cr和NGAL水平、肾脏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IR组和DS组比较,DIR组中肾脏损伤程度进一步增高(P<0.05),血清BUN、Cr和NGAL水平、肾脏组织MDA含量明显增高,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可能通过抑制Ang-(1-7),激活Ang-Ⅱ,下调Nrf2/HO-1通路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加重了糖尿病肾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1-7) 血管紧张素-ⅱ NF-E2-related factor-2 糖尿病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3种检测血管紧张素-Ⅱ放射免疫试剂盒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江 刘金玲 +1 位作者 董作亮 高硕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69-771,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试剂盒 放射免疫分析法 利尿剂 酶抑制剂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锁荣 马志俊 +2 位作者 焦金森 薛庆培 张东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04-905,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变化及其与腹水形成的关系。方法  31例乙型肝炎中 ,慢性肝炎中度 1 2例 ,肝硬化代偿期 8例 ,肝硬化伴腹水 1 1例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血浆血管紧张素 Ⅱ (AT Ⅱ )和醛固酮含...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的变化及其与腹水形成的关系。方法  31例乙型肝炎中 ,慢性肝炎中度 1 2例 ,肝硬化代偿期 8例 ,肝硬化伴腹水 1 1例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血浆血管紧张素 Ⅱ (AT Ⅱ )和醛固酮含量 ,并在基础条件下作了速尿激发试验 ,即在第 1次采血后静注速尿 40mg ,1小时后再采集血标本 ,比较激发前后血浆AT Ⅱ的变化。 结果 慢性肝炎中度、肝硬化代偿期和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血浆AT Ⅱ分别为 (54 33± 2 0 40 ) pg/ml,(51 38± 1 1 46) pg/ml,(2 78 1 8± 2 4 3 1 2 ) pg/ml;血浆醛固酮分别为 (2 4 8 46± 96 91 ) pg/ml,(2 72 50± 62 32 )pg/ml,(568 0 0± 70 70 ) pg/ml;速尿激发试验提示 ,无论是慢性肝炎中度还是肝硬化伴腹水患者 ,经速尿激发后血浆AT Ⅱ均显著上升。结论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浆AT Ⅱ和醛固酮均见升高 ,但以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为显著。速尿静注后血浆AT Ⅱ进一步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血浆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放射免疫法 肝硬化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力 安宇亮 +1 位作者 张永宏 陈晓琴 《贵州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695-69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时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GT-Ⅱ)水平的改变,指导AP的治疗及严重程度的判断。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别测定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急性胆囊炎(AC)、急性阑尾炎(AA)、消化性...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时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GT-Ⅱ)水平的改变,指导AP的治疗及严重程度的判断。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别测定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急性胆囊炎(AC)、急性阑尾炎(AA)、消化性溃疡活动期(PU)病人及健康对照组(HC)的PRA、AGT-Ⅱ水平(PU组仅测定AGT-Ⅱ)。SAP组发病后24h内(SAP.A)及恢复期(SAP.R)与MAP组发病后24h内(MAP.A)及恢复期(MAP.R)分别采血检测两项指标。结果 PRA、AGT-Ⅱ的测定值,SAP.A与MAP.A比较及SAP.A、MAP.A分别与HC组比较,两项指标的统计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R与SAP.A比较,两项指标的统计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MAP.R和MAP.A比较,两项指标的统计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A和MAP.A组两项指标(或单项指标)分别与AC、AA及PU组比较,前两组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 (1)AP时多种原因引起的循环血容量降低导致AP早期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且激活程度与AP早期血容量丢失的严重程度有关。(2)AP时血浆AGT-Ⅱ的升高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但加剧了AP时的胰腺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浆 活性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利荣 和姬苓 《西部医学》 2010年第1期148-150,共3页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2 receptor,AT2受体)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其主要发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作用,起着舒张血管,降低血压,调节水盐代谢,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凋亡等作用,这些作用提示其对心脑血管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2 receptor,AT2受体)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其主要发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作用,起着舒张血管,降低血压,调节水盐代谢,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凋亡等作用,这些作用提示其对心脑血管系统生长发育、功能的平衡稳定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 生物学特性 AT2R功能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华 李艳辉 +1 位作者 罗萍 刘树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7期810-81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间质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血浆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种慢性肾脏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浆中ALD和Ang-Ⅱ含量表达。结果肾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浆中ALD和Ang-Ⅱ含量均升高...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间质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血浆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种慢性肾脏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浆中ALD和Ang-Ⅱ含量表达。结果肾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浆中ALD和Ang-Ⅱ含量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ALD和Ang-Ⅱ呈正相关,r=0.842。结论慢性肾脏间质纤维化与血浆ALD和Ang-Ⅱ含量有关。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应给予ALD和Ang-Ⅱ拮抗剂,防止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醛固酮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在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中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善英 周艳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30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及其与腹水形成的关系。方法 53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慢性肝炎中度32例,肝硬化代偿期10例,肝硬化伴腹水11例,分别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含量。结果慢性肝炎中度、肝...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及其与腹水形成的关系。方法 53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慢性肝炎中度32例,肝硬化代偿期10例,肝硬化伴腹水11例,分别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含量。结果慢性肝炎中度、肝硬化代偿期和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血清AT-Ⅱ分别为(53.2±21.3)pg/ml,(50.9±12.3)pg/ml,(276.5±247.6)pg/ml;血清醛固酮分别为(246.2±93.7)pg/ml,(271.3±61.3)pg/ml,(567.5±71.2)pg/ml。结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浆AT-Ⅱ和醛固酮均见升高,但以肝硬化伴腹水患者为显著,AT-Ⅱ和醛固酮与腹水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形成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下载PDF
中频脉冲穴位刺激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宏伟 程红 朱其广 《湖北中医杂志》 2011年第9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穴位刺激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刺激肾俞、命门和关元穴。测量治疗前后AT...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穴位刺激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刺激肾俞、命门和关元穴。测量治疗前后AT-Ⅱ。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疗效(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加显著(P<0.01)。结论中频脉冲穴位刺激能够显著降低AT-Ⅱ,从而有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早期肾损害 穴位刺激 血管紧张素-ⅱ 中频脉冲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变化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会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684-685,共2页
目的L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急性胰腺炎(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的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急性胆囊炎(AC)、急性阑尾炎(AA... 目的L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急性胰腺炎(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的判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急性胆囊炎(AC)、急性阑尾炎(AA)患者及正常对照(HC)组的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GT-Ⅱ)利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SAP急性期(SAP.A)PRA(4.2±1.9)ng/ml/h,AGT-Ⅱ(396.2±168.6)pg/ml;SAP恢复期(SAP.R)的PRA(1.42±0.72)ng/ml/h,AGT-Ⅱ(46.2±27.3)ng/ml,SAP.A与SAP.R比较,P〈0.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急性期(MAEA)PRA为(1.8±0.9)ng/ml/h,AGT-Ⅱ(148.2±81.7)pg/ml;MAP恢复期(MAP.R)PRA为(1.1±0.6)ng/ml/h,AGT-Ⅱ(43.1±17.3)pg/ml,MAP.A与MAP.R比较P〈0.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的PRA为(O.66±0.43)ng/ml/h,AGT-Ⅱ(41.7±29.8)pg/ml,SAP.R、MAP.R与HC比较P〉0.0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恢复期的测定结果均较发病后24h内显著降低,与H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AP早期发病24h内PRA、AGT-Ⅱ显著增高,SAP较MAP升高明显。因此RAAS的恢复可以作为AP已不存在有效循环血量降低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浆肾活性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肾动脉AT1 mRNA表达的改变
15
作者 陆颖理 王宁荐 +1 位作者 朱惠 吴万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04-805,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MRNA表达 糖尿病大鼠 大鼠血浆 AT1 肾动脉 浓度 放射免疫法测定
下载PDF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倪文娟 张冬霞 +4 位作者 刘学文 卓立霞 云雁 冯于 马莉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0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液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AL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初发未治患者和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发未治患者;另选取6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液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AL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初发未治患者和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发未治患者;另选取6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患者骨髓液中Ang-Ⅱ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AML初发未治患者骨髓中Ang-Ⅱ含量(24.70±5.02)ng/ml明显高于ALL初发未治患者的(15.34±3.26)ng/ml及缺铁性贫血患者的(6.54±3.5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L初发未治患者骨髓液中Ang-Ⅱ含量(15.34±3.26)ng/ml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6.54±3.5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患者化疗后缓解患者44例,化疗后未缓解患者10例,早期因感染、出血等原因死亡患者6例。化疗后缓解患者骨髓液中Ang-Ⅱ含量(11.70±5.02)ng/ml低于化疗后未缓解患者的(28.30±3.1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g-Ⅱ与A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Ang-Ⅱ可能成为AL诊断、病情及治疗效果的新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缺铁性贫血 骨髓液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肝硬变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变化
17
作者 于晓辉 余西林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55-155,共1页
我科近五年收治肝硬变患者50例,其中活动期肝硬变35例,静止期肝硬变15例,分别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RAA系统)的含量,探讨肝硬变并发肾功能衰竭的机制。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本组50例均为1994~1998年收治的肝硬变患者,... 我科近五年收治肝硬变患者50例,其中活动期肝硬变35例,静止期肝硬变15例,分别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RAA系统)的含量,探讨肝硬变并发肾功能衰竭的机制。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本组50例均为1994~1998年收治的肝硬变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23~78岁,平均51岁。活动期肝硬变35例,其中有腹水者25例,伴少尿、低血钠、低尿钠2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肝硬 静止期 活动期 放射免疫测定 兰州军区总医院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功能衰竭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变化的动态研究
18
作者 安宇亮 周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 (AP)时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改变 ,指导AP的治疗及严重程度的判断。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 ,分别测定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轻型急性胰腺炎 (MAP)、急性胆囊炎 (AC)、急性阑尾炎 (AA)、...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 (AP)时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改变 ,指导AP的治疗及严重程度的判断。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 ,分别测定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轻型急性胰腺炎 (MAP)、急性胆囊炎 (AC)、急性阑尾炎 (AA)、消化性溃疡急性期 (PU)病人及健康对照组 (HC)的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T -Ⅱ )水平 (PU组仅测定AT -Ⅱ )。SAP组发病后 2 4h内 (SAP .A)及恢复期 (SAP .R)与MAP组发病后 2 4h(MAP .A)及恢复期 (MAP .R)分别采血检测两项指标。结果 :PRA、AT -Ⅱ发病后 2 4小时的测定值 ,SPA .A组分别为 3 84± 1 92ng/ml·h、386 6 8± 178 5 3pg/ml。MAP A组分别为 1 88± 0 93ng/ml·h、14 2 6 8±83 5 7pg/ml;HC组分别为 0 6 8± 0 4 5ng/ml·h、4 3 5 1± 31 0 4pg/ml。SAP A与MAP A组三项指标显著升高。SAP R分别为 1 34± 0 76ng/ml·h、4 4 71± 2 7 93pg/ml。MAP R分别为 1 18± 0 6 9ng/ml·h、4 1 82± 17 88pg/ml。SAP A与MAP A比较及SAP A、MAP A分别与HC组比较 ,两项指标的统计结果为p <0 0 5 ,具有显著性差异。SAP R与SAP A比较 ,两项指标的统计结果为p <0 0 5 ,具有显著性差异。MAP R与MAP A比较 ,两项指标的统计结果为p <0 0 5 ,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浆 活性 血管紧张素-ⅱ 治疗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19
作者 赵亚东 李振华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年第5期358-360,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成纤维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血液循环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德璇 王玉明 +1 位作者 杨红玲 李亚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6期2356-2357,共2页
目的探讨Ang-Ⅱ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慢性CHF患者80例,分为CHF A期30例、CHF C期29例、CHF D期21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 目的探讨Ang-Ⅱ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慢性CHF患者80例,分为CHF A期30例、CHF C期29例、CHF D期21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慢性CHF患者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38.35,P<0.05)。组间差异性比较显示慢性CHF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慢性CHF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Ang-Ⅱ的曲线下面积(AUC)等于0.92,最佳临界值为552.25ng/mL,其灵敏度90.00%,特异度93.30%。相关性分析显示,Ang-Ⅱ与NT-proBNP存在显著相关性(r=0.23,P<0.05)。Ang-Ⅱ与proBNP联合检测诊断CHF灵敏度98.80%,特异度100%。结论 Ang-Ⅱ在慢性CHF患者中高表达,其与NT-proBNP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CHF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ⅱ N端B型钠尿肽前体 ANGIOTEN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