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血管结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戚慧茹 林瑶 石琳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川崎病(KD)是好发于儿童的急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冠状动脉瘤(CAA)是KD的严重并发症,标志着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不良的临床预后。血管内膜层单核细胞浸润、内皮细胞降解以及弹性层破坏是KD合并CAA的基本病变,提示冠状动脉管壁结构存在炎症... 川崎病(KD)是好发于儿童的急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冠状动脉瘤(CAA)是KD的严重并发症,标志着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和不良的临床预后。血管内膜层单核细胞浸润、内皮细胞降解以及弹性层破坏是KD合并CAA的基本病变,提示冠状动脉管壁结构存在炎症破坏。不同遗传背景的KD患儿发生CAA的风险各异,提示遗传因素在CAA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介绍KD合并CAA的血管结构相关基因和发病机制,为KD合并CAA的早期识别和机制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 血管结构 基因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前后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和血清sICAM-1、MCP-1水平变化及与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
2
作者 郭兴友 张拓 +3 位作者 范卫东 刘坤 李明 付勇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内膜切除前后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变化及与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颈动脉内膜切... 目的探究颈动脉内膜切除前后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变化及与患者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的80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颈内动脉再狭窄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8)和未复发组(n=72)。比较组间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变化,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血清sICAM-1、MCP-1水平。结果两组术前CCA远段管径、CB/CCA远段管径比值、CB/ICA近段管径比值及术后CB管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术前ICA近段管径、CB管径和术后CCA远段管径、ICA近段管径均低于未复发组,术后CB/CCA远段管径比值、CB/ICA近段管径比值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间的血清sICAM-1、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个月,复发组的sICAM-1、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可知,术后ICA近段管径、术后CB/CCA远段管径比值、术后2个月血清sICAM-1水平、术后3个月血清sICAM-1水平、术后2个月血清MCP-1水平为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应对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和血清sICAM-1、MCP-1水平变化予以关注,可提早预防患者术后复发,对患者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血管结构特征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复发风险
下载PDF
血管结构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Vav2基因突变的筛查和功能分析
3
作者 陈颖慧 冯奕源 +3 位作者 冯炜琦 吴逸卓 鲁亚南 于昱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757-763,共7页
目的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血管结构异常类先天性心脏病(CHD)致病候选基因Vav2的新发突变c.701C>T:p.P234L,探究Vav2及其新发罕见突变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探索CHD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分析117例血管结构异常类CHD患儿及200例... 目的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血管结构异常类先天性心脏病(CHD)致病候选基因Vav2的新发突变c.701C>T:p.P234L,探究Vav2及其新发罕见突变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探索CHD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分析117例血管结构异常类CHD患儿及200例正常儿童的外周血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筛查Vav2突变。构建Vav2野生型及突变型表达质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av2、下游Ra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划痕试验和成管实验检测Vav2及突变对HUVEC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在血管结构异常类CHD患儿中发现的Vav2罕见突变c.701C>T:p.P234L,在对照组中未出现且从未被报道。与野生型对比,P234L突变能降低Vav2蛋白表达,CCK-8、划痕试验和成管实验发现该突变影响Vav2促进HUVEC增殖、迁移和成管等血管生成相关的功能,但该突变不影响下游Rac1本底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Vav2的错义突变影响Vav2蛋白表达,进而损害Vav2在HUVEC中促进增殖、迁移和成管等血管生成相关的功能,可能是影响下游Rac1激活而非本底表达导致的。Vav2是血管发育过程的关键分子,可能参与调控血管结构异常类CHD发生,P234L突变导致Vav2功能受损,进一步提供了Vav2在血管结构异常类CHD中可能的致病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育 血管结构异常 先天性心脏病 Vav2 错义突变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基于同轴3D打印技术构建类血管结构
4
作者 付理想 彭玮 +1 位作者 张雨婷 张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01-0005,共5页
如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置换手术所使用的血管移植物有诸多局限性。此外,在组织工程中厚组织的血管化、构建血管病理模型和血管药物筛选模型等方面,需要大量仿生类血管结构,而传统构建方法存在耗时长、制备复杂等缺点。在... 如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置换手术所使用的血管移植物有诸多局限性。此外,在组织工程中厚组织的血管化、构建血管病理模型和血管药物筛选模型等方面,需要大量仿生类血管结构,而传统构建方法存在耗时长、制备复杂等缺点。在此背景下,血管组织工程(VTE)应运而生,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构建类血管结构的方法,其中同轴生物3D打印技术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喷嘴同心排列,使其在打印管腔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优势,被广泛用于制备血管构造物。本文综述了同轴3D打印技术构建血管组织物的一些进展,最后总结了同轴3D生物打印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3D生物打印 血管组织工程 血管结构
下载PDF
高肺血流量对肺血管结构及胱硫醚-γ-裂解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2
5
作者 石琳 杜军保 +4 位作者 卜定方 齐建光 魏冰 唐朝枢 汤秀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6-570,共5页
目的 :探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结构和内源性硫化氢体系的变化。方法 :SD大鼠共1 6只 ,随机分为分流组及对照组。对分流组大鼠行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术。 1 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 (pulmonaryarterymeanp... 目的 :探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结构和内源性硫化氢体系的变化。方法 :SD大鼠共1 6只 ,随机分为分流组及对照组。对分流组大鼠行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术。 1 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 (pulmonaryarterymeanpressure ,mPAP)。检测右心室 /体重 (rightventricle/bodyweight,RV/BW )和右心室 /左心室 +室间隔 (rightventricle /leftventricleplusseptum ,RV/LV +S)比值。并且以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的变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硫化氢 (hydrogensulfide,H2 S)含量。化学法测定肺组织硫化氢产出率 ,以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肺动脉胱硫醚 γ 裂解酶 (cystuthionine γ lyase ,CSE)mRNA表达。 结果 :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 (LV +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 ,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电镜下 ,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 ,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 ,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组大鼠的血浆H2 S含量及肺组织CSE活性 (肺组织H2 S产出率 )明显低于对照组 ,肺动脉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肺血管结构重建是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病理基础 ,内源性H2 S体系———mRNA表达、CSE活性及血浆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肺血流量 血管结构 胱硫醚—γ 裂解酶 基因表达 肺性高血压
下载PDF
L-精氨酸调节大鼠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29
6
作者 齐建光 杜军保 +4 位作者 郭志良 赵斌 张清友 曾和平 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inine ,L Arg)对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 1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7)、低氧组 (n =5 )和低氧 +L Arg组 (n =5 )。对大鼠肺血管进行显微形态学观测...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inine ,L Arg)对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 1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7)、低氧组 (n =5 )和低氧 +L Arg组 (n =5 )。对大鼠肺血管进行显微形态学观测。通过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 ,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Fas表达。结果 :低氧 2周后出现大鼠肺血管结构重建。同时 ,肺中、小型动脉凋亡平滑肌细胞百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平滑肌细胞Fas表达明显降低。然而 ,L Arg缓解了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形成。低氧 +L Arg组大鼠肺中、小型动脉凋亡平滑肌细胞百分数均明显高于低氧组 (P均 <0 .0 5 )。L Arg使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Fas表达明显增强。 结论 :L Arg通过使肺动脉平滑肌细胞Fas表达上调 ,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药理学 肺动脉 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 平滑肌细胞凋亡
下载PDF
肺内良恶性结节微血管结构的差别及其对CT强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士远 肖湘生 +4 位作者 李成洲 李惠民 李瞋江 李玉莉 刘会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及良性结节CT增强与微血管结构 (包括微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基底膜 )的关系 ,探讨肺内孤立结节 (SPN)CT强化的基础。方法 应用MarconiMX 80 0 0或SiemensPlusS螺旋CT机对 3cm以下的 3 8例肺癌、5例错构瘤、10例活...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及良性结节CT增强与微血管结构 (包括微血管密度和毛细血管基底膜 )的关系 ,探讨肺内孤立结节 (SPN)CT强化的基础。方法 应用MarconiMX 80 0 0或SiemensPlusS螺旋CT机对 3cm以下的 3 8例肺癌、5例错构瘤、10例活动性炎性结节进行动态增强 ,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以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标记微血管和微血管基底膜 ,计算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肺癌的CT强化值明显高于错构瘤 [( 4 9.0 5± 16.0 8)HUvs ( 8.98± 4.5 6)HU ,t =7.48,P <0 .0 5 ) ] ,与活动性炎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 [( 4 9.0 5± 16.0 8)HUvs ( 4 9.5 9± 2 1.3 0 )HU ,t =0 .76,P >0 .0 5 ) ] ;活动性炎性结节与错构瘤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t=8.3 5 ,P <0 .0 5 )。活动性炎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的上升快且略高于肺癌 ,两者达到峰值后交叉形成一平台 ;错构瘤仅有轻微上升 ,曲线平直。周围型肺癌MVD为 48.45± 10 .0 9,活动性炎性结节49.60± 19.9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t=-0 .2 6,P =0 .799) ,但均明显高于错构瘤 ( 8.70± 7.3 0 ) (t =11.64 ,P<0 .0 0 1;t=6.0 9,P <0 .0 0 1)。结节CT强化值与MVD呈正相关 (r =0 .80 5 1,P <0 .0 0 1)。以强化值 3 0HU为界将 5 3例结节分成两组 ,两组基底膜完整性无显著性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孤立性肺结节 血管结构 CT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肺血管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晓惠 杜军保 +2 位作者 汤秀英 金红芳 唐朝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6-451,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肺血管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分流组大鼠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术建立高肺血流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除不作穿刺术外,其余手术过程同分流... 目的探讨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肺血管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分流组大鼠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术建立高肺血流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除不作穿刺术外,其余手术过程同分流组。两组分别在术后1、3d及1、4、8周经右心插管法测量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取心脏组织,称量右心室与左心室+室间隔重量之比[RV/(LV+SP)];取肺组织制作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标本,在光镜下观察肺小动脉中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及非肌型动脉(NMA)构成比例及MA的相对中膜厚度(RMT)和相对中膜面积(RMA)的变化,电镜下观察肺小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AP和MPAP在分流组术后1、3d及4周时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1、8周时,SPAP、MP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流术后8周,RV/(LV+SP)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分流术后1、3d及1周时MA、PMA、NMA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4、8周时大鼠MA、PMA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明显增高(均P<0.01),而NMA百分比明显降低(均P<0.01);RMT、RMA在分流术后1、3d及1、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分流术后8周时明显增高(P<0.05)。肺小动脉超微结构在分流术后3d时仅为内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分流术后1周时,除内皮细胞结构改变外平滑肌细胞增大、内弹力层厚薄不均;分流术后4周时平滑肌细胞与内弹力层呈垂直生长,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术后8周时细胞间见胶原纤维堆积。结论肺血管结构重建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内皮细胞肿胀出现最早,平滑肌结构改变次之,最后出现细胞外基质异常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肺血流 肺动脉高压 血管结构
下载PDF
高肺血流量对肺血管结构及内源性硫化氢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石琳 杜军保 +3 位作者 齐建光 魏冰 唐朝枢 汤秀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11-613,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结构和血浆硫化氢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共16只。对分流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检测右心室/体重(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 目的 探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血管结构和血浆硫化氢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共16只。对分流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1周后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检测右心室/体重(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比值;并以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变化;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硫化氢含量。结果 分流组大鼠mPAP、RV/BW及RV/(LV+S)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光镜下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电镜下,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分流组大鼠的血浆H_2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动脉平均压与血浆硫化氢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肺血管结构重建是高肺血流量所致PH重要病理基础,内源性H_2S下调可能在其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肺动脉高压 左向右分流 大鼠 高肺血流量 血管结构 儿童
下载PDF
L-精氨酸对高肺血流所致肺血管结构重建的调节 被引量:8
10
作者 齐建光 杜军保 +3 位作者 汤秀英 李简 魏冰 唐朝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高肺血流所致肺血管结构重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 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 )、分流组 (n =7)和分流 +L Arg组 (n =7)。对分流组和分流 +L Arg组大鼠行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术。...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高肺血流所致肺血管结构重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 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 )、分流组 (n =7)和分流 +L Arg组 (n =7)。对分流组和分流 +L Arg组大鼠行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术。对分流 +L Arg组大鼠每天予L Arg 1g·kg-1灌胃。 11wk后 ,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 ;检测右心室 /左心室 +室间隔 (RV/LV +S)比值 ;观测肺血管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动脉人类尾加压素II(hUII)的表达。结果 分流组大鼠mPAP和RV/LV +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并且肺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hUII表达明显增强。分流 +L Arg组大鼠mPAP和RV/LV +S比值明显低于分流组 (P均<0 0 5 )。L Arg缓解了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形成 ,同时明显抑制了分流大鼠肺动脉hUII的表达。结论 L Arg抑制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新型血管活性肽hUII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尾加压素 肺动脉高压模型 血管结构重建 动物实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平肝潜阳、化湿利水泄浊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血管结构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钱义明 张庆荣 +3 位作者 王世君 何立人 陈长勋 陶建生 《江苏中医药》 CAS 2003年第8期55-58,共4页
目的 :观察平肝潜阳 (LEM )、化湿利水泄浊法方药 (DTM)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肠系膜动脉结构的影响。方法 :4 5只 12周龄SHR随机分为平肝组、化湿组、平肝化湿组(LEDTM)、依那普利组和模型组 ,另选同周龄WKY大鼠 9只作为正常组 ,灌... 目的 :观察平肝潜阳 (LEM )、化湿利水泄浊法方药 (DTM)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肠系膜动脉结构的影响。方法 :4 5只 12周龄SHR随机分为平肝组、化湿组、平肝化湿组(LEDTM)、依那普利组和模型组 ,另选同周龄WKY大鼠 9只作为正常组 ,灌胃给药 8周。间接测压法测量清醒状态下尾动脉收缩压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 (NO)、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 (CGRP)浓度 ;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血管壁厚度与管腔比值 (W/L)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SHR肠系膜动脉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SHR的收缩压及W/L明显升高 ,治疗组明显下降 ;模型组ET升高 ,CGRP和NO降低 ;治疗组ET浓度下降 ,NO、CGRP浓度升高 ;模型组的肠系膜动脉超微结构改变见中膜纤维化改变 ,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数量减少 ,细胞间隙增宽 ,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 ,其余治疗组的肠系膜超微结构改变较轻。结论 :平肝法和化湿法都能降低SHR的血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药疗法 平肝潜阳 化湿利水泄浊法 肠系膜 血管结构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化湿利水泄浊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何立人 王世君 +3 位作者 钱义明 陈长勋 陶建生 张庆荣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5-48,共4页
为观察化湿利水泄浊法 (DTM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主动脉血管结构的影响。 2 7只 12周龄SHR ,随机分为模型组 (B)、化湿利水泄浊组 (C)、依那普利组 (D) ,另选同周龄大鼠 9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A) ,灌胃给药 8周。测量清醒状态下尾... 为观察化湿利水泄浊法 (DTM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主动脉血管结构的影响。 2 7只 12周龄SHR ,随机分为模型组 (B)、化湿利水泄浊组 (C)、依那普利组 (D) ,另选同周龄大鼠 9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A) ,灌胃给药 8周。测量清醒状态下尾动脉收缩压 ,及血浆内皮素 (ET)、降钙基因相关肽 (CGRP) ,血管壁厚度 /管外径 (WT/LD)、管壁面积/管面积 (MA/WA)、管腔面积 /管面积 (LA/WA) ,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与A组比较 ,收缩压B组明显升高 ,C组明显下降 ;B组ET浓度升高 ,C组下降 ;B组主动脉超微结构见中膜纤维化改变 ,细胞间隙增宽 ,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等改变 ;C、D组动脉超微结构改变较轻 ;B组平滑肌细胞PCNA表达明显增强 ,C、D组降低。提示化湿利水泄浊法能部分逆转SHR主动脉的超微结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 化湿利水泄浊法 中医药疗法 主动脉 血管结构
下载PDF
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血管结构及临床结局 被引量:12
13
作者 贾伟华 周立春 田桂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观察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部位、数目并随访半年,观察其临床脑梗死事件的发生。方法观察对象为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性的患者,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 目的观察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部位、数目并随访半年,观察其临床脑梗死事件的发生。方法观察对象为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性的患者,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分析后循环TIA患者半年内发生脑梗死的差异。结果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86例,共有49(56.99%)例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其中单纯前循环病变10(11.63%)例;后循环病变39(45.36%)例,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0(24.19%)例,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37(43.01%)例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随访半年,16例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的后循环TIA患者发生脑梗死,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5例治疗期间死亡。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形态异常是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颈动脉狭窄可能也是致病因素之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准确的检查手段,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的后循环TIA患者应积极采取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短暂脑缺血发作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血管结构 临床结局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对慢性缺氧性肺血管结构改建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晓莉 高钰琪 +3 位作者 刘福玉 蒋春华 项德坤 黄庆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57-1261,共5页
目的 探讨染料木黄酮对大鼠缺氧性肺血管结构改建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常氧对照组 (C)、慢性缺氧组 (H)和慢性缺氧 +染料木黄酮组 (H +G) ,对肺血管进行显微形态学观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 探讨染料木黄酮对大鼠缺氧性肺血管结构改建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常氧对照组 (C)、慢性缺氧组 (H)和慢性缺氧 +染料木黄酮组 (H +G) ,对肺血管进行显微形态学观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与常氧对照组相比 ,慢性缺氧组大鼠肺血管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 ,肌型动脉百分比显著增加 (P<0 .0 1) ;肺动脉平滑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增加。与H组比较 ,H +G组大鼠肺动脉管壁增厚程度及血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 ,肌型动脉百分比显著降低 (P <0 0 1) ;肺动脉平滑肌PC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 ,染料木黄酮可以显著抑制缺氧性肺血管结构改建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缺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血管结构改建 植物雌激素 染料木黄酮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硫化氢供体对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结构及血管活性多肽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晓惠 杜军保 唐朝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供体对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结构重建及血管活性多肽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分流+硫氢化钠(NaHS)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NaHS组,每组8只。对分流组和分流+NaHS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 目的探讨硫化氢供体对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结构重建及血管活性多肽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组、分流+硫氢化钠(NaHS)组、假手术组和假手术+NaHS组,每组8只。对分流组和分流+NaHS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建立高肺血流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及假手术+NaHS组大鼠仅开腹后暴露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不作动静脉之间的穿刺。手术完毕,分流+NaHS组和假手术+NaHS组大鼠腹腔内注射NaHS〔56μmol/(kg·d)〕,分流组及假手术组每天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流11周后,测定肺动脉收缩压(SPAP)、计算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之比〔RV/(LV+SP)〕;光镜下计算肺小血管中肌型动脉(MA)百分比及肌型动脉的相对中膜厚度(RMT);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量大鼠血浆中硫化氢(H2S)含量;应用非平衡法放免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浆中内皮素(ET-1)、心钠素(AN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肾上腺髓质素原N端肽(PAMP)的含量。结果分流11周后,大鼠血浆H2S水平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SPAP升高48·63%(P<0·01),RV/(LV+SP)升高21·95%(P<0·01)。MA及RMT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分流组大鼠肺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脱落,内弹力层不规则,平滑肌细胞呈合成表型。血浆ET-1、ANP、CGRP、PAMP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均P<0·01)。H2S供体NaHS干预后,分流大鼠血浆H2S含量明显升高(P<0·01),SPAP降低19·82%(P<0·01),RV/(LV+SP)降低7·3l%(P<0·01),MA及RMT比分流组明显降低(P<0·01),肺血管超微结构明显改善,血浆ET-1、ANP、CGRP含量明显降低(均P<0·01),血浆PAMP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硫化氢生成下降是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建形成的机制之一,H2S对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活性多肽ET-1、ANP、CGRP及PAMP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肺动脉高压 血管结构 血管活性多肽
下载PDF
应用于医学三维影像的血管结构自动提取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若秀 杨健 +1 位作者 宋凌 刘越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3-450,共8页
针对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的三维体数据中提取血管结构信息通常需要大量的人为介入操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自动血管分割方法。首先,采用多尺度增强滤波器对数据中的管状结构进行增强,剔除非管状结构,并过滤噪声。然后,利用S... 针对从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的三维体数据中提取血管结构信息通常需要大量的人为介入操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自动血管分割方法。首先,采用多尺度增强滤波器对数据中的管状结构进行增强,剔除非管状结构,并过滤噪声。然后,利用Sigmoid函数作用于梯度图像产生水平集的速度图像,并通过测地活动轮廓模型迭代逼近真实的三维血管轮廓。最后,通过拉普拉斯算法对提取的血管表面网格进行平滑处理,获得光滑的血管曲面。实验采用胸部和颈部的CTA体数据对算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人工干预即可从CTA体数据中准确地提取出血管的三维信息;血管中心线提取的平均误差为0.26mm,直径测量平均误差为0.16mm,分割精度满足临床血管疾病辅助诊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 血管结构 三维数据集 自动分割 多尺度增强 数据模拟
下载PDF
内源性一氧化碳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与肺血管结构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云 杜军保 +4 位作者 宫丽敏 张宝红 苗鸿才 汤秀英 唐朝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 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 (CO)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PH)和肺血管结构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 +ZnPP组。均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 ;对肺组织进行弹力纤维染色 ,测定肌型动脉百分比 ,以及... 目的 研究内源性一氧化碳 (CO)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PH)和肺血管结构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低氧 +ZnPP组。均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 ;对肺组织进行弹力纤维染色 ,测定肌型动脉百分比 ,以及肺中、小动脉的相对中膜面积 (RMA)、厚度 (RMT)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核酸原位杂交法检测肺动脉Ⅲ型前胶原 [Pro α1(Ⅲ )胶原 ]mRNA表达。结果 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低氧 +ZnPP组大鼠肺动脉压力明显高于低氧组 (P <0 .0 1)。低氧大鼠肌型动脉百分比和肺中、小肌型动脉RMA及RMT均明显增高 ;ZnPP促使低氧大鼠上述肺血管结构重建指标增高更加显著 (P均 <0 .0 1)。低氧大鼠肺动脉Ⅰ、Ⅲ型胶原蛋白及Pro α1(Ⅲ )胶原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 ,ZnPP促使低氧大鼠肺动脉Ⅰ、Ⅲ型胶原蛋白及Pro α1(Ⅲ )胶原mRNA表达更加明显 (P均 <0 .0 1)。结论 内源性CO在缺氧性PH和肺血管结构重建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一氧化碳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血管结构 调节作用
下载PDF
法舒地尔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其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兴珍 田向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及其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影响。方法采用常压间断低氧法建立大鼠HPH模型。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法舒地尔干预组。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平均颈...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及其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影响。方法采用常压间断低氧法建立大鼠HPH模型。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法舒地尔干预组。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平均颈动脉压力(mC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光镜下结合图像分析进行肺血管结构重建观察;透射电镜观察肺小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①模型组mPAP、RVHI、肺小动脉管壁厚度与外径比值(WT%)、管壁面积与管总面积比值(WA%)分别为(31.38±1.98)mmHg、0.47±0.03、(31.13±5.74)%、(54.93±3.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25±0.91)mmHg、0.25±0.02、(13.24±2.03)%、(31.81±3.62)%,P均<0.01;管腔面积与管总面积比值(LA%)为(45.07±3.34)%,明显低于对照组(68.20±3.62)%,P<0.01;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肺小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明显,内皮细胞周围平滑肌细胞增生、肿胀,胶原纤维增生。②法舒地尔干预组mPAP、RVHI、WT%、WA%分别为(16.63±1.53)mmHg、0.27±0.02、(17.08±2.24)%、(37.30±3.69)%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LA%为(62.70±3.69)%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法舒地尔干预后肺小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均明显减轻。③各组间mC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9,P>0.05)。结论法舒地尔对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及肺血管结构重建具有较好的预防和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肺动脉高压 血管结构重建 大鼠
下载PDF
抗α_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对大鼠血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子华 廖玉华 +4 位作者 魏宇淼 李留东 王彬 魏芬 王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对大鼠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用α1肾上腺素受体胞外第二 肽段合成肽免疫Wistar大鼠作为该抗体的模型,设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正常Wistar大鼠为对照;用尾套法 检测血压和用ELISA法检测抗α1... 目的:研究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对大鼠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用α1肾上腺素受体胞外第二 肽段合成肽免疫Wistar大鼠作为该抗体的模型,设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正常Wistar大鼠为对照;用尾套法 检测血压和用ELISA法检测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滴度,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主动脉和肠系膜第三级动脉病理变 化,并计算管壁厚度、管壁/管腔比;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壁的c jun和c fos的表达。结果:在免疫后2周,免疫 组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滴度开始升高,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实验过程中,免疫组血压与对 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低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免疫组主动脉管壁厚度((0.382±0.075)mm)、肠系膜三级 动脉管壁/管腔比(0.526±0.20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297±0.009)mm,0.379±0.072);电镜结果 显示免疫组较正常对照及SHR组主动脉平滑肌线粒体增多,间质胶原纤维增多;免疫组主动脉壁c jun蛋白表达高 于正常对照组,但c fo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无异。结论: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可通过增加平滑肌细胞c jun 的表达而导致血管结构的改变,可能在高血压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血管结构 大鼠
下载PDF
高肺血流对大鼠肺血管结构及尾加压素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齐建光 杜军保 +2 位作者 李简 魏冰 唐朝枢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277,T002,共5页
目的 :探讨新型血管活性肽人类尾加压素Ⅱ (hUⅡ )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对大鼠行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术。 1 1周后 ,以右心导管法测肺动脉压力 ,观测肺血管显微结构的变化 ,以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 :探讨新型血管活性肽人类尾加压素Ⅱ (hUⅡ )在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对大鼠行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术。 1 1周后 ,以右心导管法测肺动脉压力 ,观测肺血管显微结构的变化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动脉hUⅡ的表达。结果 :分流术后 1 1周 ,大鼠肺动脉高压形成 ,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 ,肺中、小型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明显增加。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hUⅡ蛋白表达上调 ,并且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结构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 :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hUⅡ的上调可能参与了高肺血流量所致肺血管结构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肺血流 大鼠 血管结构 尾加压素Ⅱ 高血压 肺性 肺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