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3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素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4周后轴突反射血管舒张与疼痛减轻相关
1
作者 Sendel M Dunst A +2 位作者 Forsten pointer J 贺婷(译) 郑拥军(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1-254,共4页
辣椒素是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的激动剂,用于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局部治疗。其作用机制是皮肤痛觉感受器可逆的去功能化和变性及随后的再生。该研究假设伤害性传入的一个亚类,肽... 辣椒素是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的激动剂,用于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局部治疗。其作用机制是皮肤痛觉感受器可逆的去功能化和变性及随后的再生。该研究假设伤害性传入的一个亚类,肽能血管活性伤害感受器的功能加速恢复是辣椒素镇痛的潜在原因。在非干预性探索性试验中,23名患有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人接受了1次局部高浓度辣椒素治疗。评估基线疼痛等级、共病和生活质量。在受影响的皮肤中进行功能性激光散斑对比分析(热诱发神经源性血管舒张以评估肽能伤害感受器的功能特性)和定量感觉测试。治疗4周后,再次进行功能性激光散斑对比分析和问卷调查。在第2、10和12周进行电话随访。局部辣椒素治疗诱导疼痛强度显著降低,最大值出现在第4周。同时,热诱发的神经源性血管舒张平均值与治疗前相似。一半的病人不仅显示出功能恢复,而且显示出血管舒张的改善,表明神经纤维的再生。在第4周,热诱发的神经源性血管扩张改善病人比恶化的病人疼痛减轻更多。血管舒张程度与疼痛减轻显著相关。表明肽能感受器的再生可能是辣椒素诱导镇痛的机制,辣椒素对这些纤维的疾病缓解作用在应用4周后已经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感受器 痛觉感受器 疼痛减轻 血管舒张 辣椒素 神经病理性疼痛 激光散斑 血管扩张
下载PDF
正常高值血压者尿NGAL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2
作者 彭达 张爱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目的 探究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武汉市武昌医院珞狮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发现的156例正常... 目的 探究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武汉市武昌医院珞狮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发现的156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56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按FMD是否在10%以上,分为内皮功能正常组89例和内皮功能障碍组6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FBG)、血脂、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素氮(BUN)、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尿NGAL、FMD等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线性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ROC曲线分析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中FMD与NGAL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SBP、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 BUN、SCr、eGFR、UA、Hcy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功能障碍组(FMD≤10%)年龄、体质指数(BMI)、DBP、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尿NGAL水平明显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P <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发现,尿NGAL水平与FMD呈负相关(r=-0.737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NGAL、舒张压对FMD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NGAL、舒张压是FM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NGAL、DBP及NGAL联合DBP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13、0.895、0.906,两者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更高。结论 尿NGAL和舒张压与内皮功能障碍相关,尿NGAL有望作为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及正常高值血压干预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正常高值血压 高血压
下载PDF
基于皮肤温度信号的糖尿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评价
3
作者 陈友强 程瑞豪 +3 位作者 贺缨 母立众 刘超 鲁云霞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8-374,共7页
目的通过自主研发的柔性程控加热多点测温装置,对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皮肤进行加热、温度采集和信号分析,进而评定其血管舒张功能。方法参考人体微循环的内皮调节频段,对皮肤温度信号进行小波分析,比较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施加热... 目的通过自主研发的柔性程控加热多点测温装置,对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皮肤进行加热、温度采集和信号分析,进而评定其血管舒张功能。方法参考人体微循环的内皮调节频段,对皮肤温度信号进行小波分析,比较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施加热刺激后不同时间段的温度波动幅值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在内皮频段内的温度波动幅值变化较健康对照组更小,而且加热刺激停止后皮肤温度波动下降较小,对热刺激的响应较慢。结论根据皮肤温度信号在内皮频段内的波动变化能够定量评价血管舒张功能。本文研发的皮肤热响应测温装置可应用于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热响应测温装置 血管舒张 小波分析 微循环
原文传递
吴茱萸碱衍生物血管舒张活性评价及分子对接模拟研究
4
作者 周静 高冬梅 +4 位作者 张玫倩 高宇飞 聂礼飞 王婷 王川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10期15-20,29,共7页
合成了6个吴茱萸碱衍生物5a-5f,并通过血管环实验、CCK-8细胞增殖实验、内皮细胞毒性实验对其血管舒张活性、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了吴茱萸碱与高血压的关联靶点,通过分子对接分析了高活性衍生物5a与5个关联靶点... 合成了6个吴茱萸碱衍生物5a-5f,并通过血管环实验、CCK-8细胞增殖实验、内皮细胞毒性实验对其血管舒张活性、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了吴茱萸碱与高血压的关联靶点,通过分子对接分析了高活性衍生物5a与5个关联靶点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表明,吴茱萸碱衍生物5a-5f均对苯肾上腺素预收缩的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中衍生物5a的舒张作用最强;吴茱萸碱衍生物5a-5f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相比吴茱萸碱有所改变,其中衍生物5a、5c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有所下降;衍生物5a对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比吴茱萸碱略小;筛选出吴茱萸碱与高血压的关联靶点5个,活性较高的衍生物5a与这5个关联靶点的结合能均较高,可以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和碳氢相互作用等多种方式进行对接,表明这类吴茱萸碱衍生物很可能通过多靶点共同作用而具有了较高的血管舒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衍生物 细胞毒性 血管舒张活性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磷酸化PKM2调控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5
作者 鲁斌 唐磊 +3 位作者 李乐 周晓煜 冷一平 全承炫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3-670,共8页
目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内皮细胞对于高糖的利用及适应性改变决定了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糖酵解途径是内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糖酵解异常在高糖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内皮细胞对于高糖的利用及适应性改变决定了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糖酵解途径是内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糖酵解异常在高糖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isozyme type M2,PKM2)是糖酵解途径关键酶之一,磷酸化可使其活性下降从而影响葡萄糖的糖酵解过程。TEPP-46可使PKM2稳定在四聚体形态,从而抑制其二聚体的形成和磷酸化。本研究采用TEPP-46作为抑制PKM2磷酸化的工具药探讨高糖条件下磷酸化PKM2(phosphorylated PKM2,p-PKM2)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和潜在机制,以期为寻找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新干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小鼠分为3组,其中野生型组(对照组,C57BL/6小鼠)和糖尿病组(db/db组,db/db小鼠)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日灌胃1次;TEPP-46组(治疗组,db/db小鼠)用TEPP-46(30 mg/kg)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日灌胃1次。各组小鼠分别处理12周后,检测胸主动脉p-PKM2和PKM2的蛋白质表达和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以及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高糖(30 mmol/L)伴或不伴TEPP-46(10μmol/L)、甘露醇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72 h后,检测上清液中NO水平、细胞内NO含量及p-PKM2和PKM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最后,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检测TEPP-46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野生型组相比,糖尿病组小鼠胸主动脉p-PKM2表达增加(P<0.05)。糖尿病组小鼠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反应性较对照组降低了47%(P<0.05),TEPP-46组小鼠胸主动脉对ACh的反应性较糖尿病组提高了28%(P<0.05);3组小鼠胸主动脉对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的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小鼠血清NO水平降低;与糖尿病组相比,TEPP-46组胸主动脉p-PKM2表达降低的同时血清NO水平升高(均P<0.05)。高糖而非甘露醇可诱导HUVECs中p-PKM2表达增加,同时降低上清液中NO水平(均P<0.05)。TEPP-46和高糖同时孵育HUVECs,在抑制PKM2磷酸化的同时可逆转高糖所诱导的NO生成和分泌减少(均P<0.05)。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TEPP-46均可逆转高糖所诱导的eNOS(Ser1177)磷酸化下降(均P<0.05)。结论:p-PKM2可能通过抑制p-eNOS(Ser1177)/NO途径参与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M2型丙酮酸激酶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几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管舒张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韩露轩 张贺翔 +1 位作者 张美玉 张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究参附、银杏叶提取物以及丹参多酚酸盐3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患者血管舒张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该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参附、银杏叶提取物以及丹参多酚酸盐3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患者血管舒张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该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A组行参附注射液治疗,B组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C组接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3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舒张指标[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FMD)、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变化率(NMD)]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外周血T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的差异性,并评价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A、B、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05%、73.17%、75.61%,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心率、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3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FMD、NMD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A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IgG、IgA、IgM以及CD_(3)^(+)、CD_(4)^(+)、CD_(8)^(+)、CD_(4)^(+)/CD_(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B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参附、银杏叶提取物以及丹参多酚酸盐3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治疗MIRI均有效且安全,但参附注射液改善患者血管舒张功能显著,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在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方面作用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参附注射液 银杏叶提取物 丹参多酚酸盐 血管舒张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脐血干细胞移植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翠芳 姚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0期8098-8102,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成为血管性内皮细胞,促进局部血管再生,生成新的毛细血管网,建立丰富的侧支循环,以达到改善和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成为血管性内皮细胞,促进局部血管再生,生成新的毛细血管网,建立丰富的侧支循环,以达到改善和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静脉输注脐血干细胞,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4周后比较两组基础指标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内皮功能,促进侧支循环,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血管舒张 干细胞 脐带脐血干细胞 移植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对兔股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路雯 徐标 +1 位作者 骆秉铨 高玲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兔股动脉内皮依赖及非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股动脉恒流灌注模型,在兔股动脉远心端连接压力换能器,测定兔股动脉灌注压;从而间接反映兔股动脉远心端血管舒张功能。记录AGE...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兔股动脉内皮依赖及非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股动脉恒流灌注模型,在兔股动脉远心端连接压力换能器,测定兔股动脉灌注压;从而间接反映兔股动脉远心端血管舒张功能。记录AGEs阻断前后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及不同浓度的硝普钠(SNP)灌注兔股动脉的压力曲线,观察AGEs对不同浓度Ach所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及SNP引起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的影响,以及L-精氨酸(L-arginine)对这种影响的作用。结果Ach及SNP均引起浓度依赖的血管舒张,AGEs抑制Ach产生的血管舒张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L-arginine不能改善AGEs对Ach引起的血管舒张的抑制作用。AGEs对SNP引起的血管舒张作用没有影响。结论 AGEs通过减少NO的合成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NO前体物L-arginine对AGEs的作用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L-ARGININE 糖基化终产物 SNP 影响 血管舒张功能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前体物 记录 乙酰胆碱
下载PDF
葛根素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机制 被引量:31
9
作者 董侃 陶谦民 +2 位作者 夏强 单绮娴 潘国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81-984,共4页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记录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反应。结果 :葛根素能明显舒张由苯肾上腺素诱导收缩的大鼠主动脉环 ,其血管舒张作用为非血管内皮依赖性 ;KCl预收缩下 ,葛根素对主动脉环无舒张作用...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记录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反应。结果 :葛根素能明显舒张由苯肾上腺素诱导收缩的大鼠主动脉环 ,其血管舒张作用为非血管内皮依赖性 ;KCl预收缩下 ,葛根素对主动脉环无舒张作用。对去内皮的血管环 ,在无Ca2 + 溶液中 ,葛根素不能够抑制咖啡因或苯肾上腺素诱导的短暂收缩。钾通道阻断剂 4 氨基吡啶和四乙胺孵育后能够明显抑制葛根素的舒张血管作用 ,但格列苯脲不能抑制其舒张血管作用。结论 :葛根素的血管舒张作用是非内皮依赖性的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α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外Ca2 + 内流而起作用的。同时 ,KV 通道和ATP敏感性K+ 通道参与了葛根素的舒血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 主动脉环 Α肾上腺素受体 钾通道
下载PDF
波动性高糖对内皮细胞血管舒张因子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刘江华 宓宝斌 +4 位作者 廖二元 柏勇平 刘宗汉 全智华 文格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波动性与恒定性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舒张因子合成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5或20 mmol/L)与恒定性高浓度葡萄糖(20 mmol/L)环境下内皮细胞合成的血管舒张因子前列... 目的对比研究波动性与恒定性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舒张因子合成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5或20 mmol/L)与恒定性高浓度葡萄糖(20 mmol/L)环境下内皮细胞合成的血管舒张因子前列环素及一氧化氮的含量,同时观察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前列环素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稳定代谢产物,而一氧化氮及丙二醛的检测则分别应用Griess法与Schuh法。结果波动性高糖组前列环素与一氧化氮均明显低于恒定高糖组(分别为21±6 ng/L比36±8 ng/L,P<0.01;13.6±2.0mmol/L比18.2±3.7 mmol/L,P<0.001),而波动性高糖组的丙二醛则明显高于恒定性高糖组(16.5±2.7 mmol/L比13.2±2.2 mmol/L,P<0.05)。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恒定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具有更强的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波动性高血糖 内皮细胞 血管舒张因子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付秀立 赵湜 +1 位作者 毛红 王中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674-267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09年4月—2011年10月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41例,将其中未合并亚临床甲减者144例纳入对照组,合并亚临床甲减...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09年4月—2011年10月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41例,将其中未合并亚临床甲减者144例纳入对照组,合并亚临床甲减者97例纳入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促甲状腺素(TSH)、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高于对照组,FM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TSH、hs-CRP、IL-6、TG、TC与FMD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hs-CRP、IL-6对回归方程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临床甲减加重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TSH、hs-CRP、IL-6水平升高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血管舒张功能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血管舒张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志卫 胡永洲 +1 位作者 吴好好 蒋惠娣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1-1007,共7页
目的寻找具有较好血管舒张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以槲皮素为原料,经保护后分别与1-溴代-2,3,4,6-四乙酰基-D-吡喃葡糖等4种溴代糖缩合、脱保护合成了4个槲皮素苷类化合物(1a^d);以间三酚为原料,按常规方法合成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2a^... 目的寻找具有较好血管舒张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以槲皮素为原料,经保护后分别与1-溴代-2,3,4,6-四乙酰基-D-吡喃葡糖等4种溴代糖缩合、脱保护合成了4个槲皮素苷类化合物(1a^d);以间三酚为原料,按常规方法合成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2a^f);利用IR,1HNMR,13CNMR和MS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观察了合成的10个槲皮素衍生物及类似物与4个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作用;并用HPLC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相对油水分配系数(logP值)。结果受试的14个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浓度依赖性地舒张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的大鼠胸主动脉环,且其血管舒张活性随着其油水分配系数logP值的增加而增大。结论3-溴-5,7二羟基黄酮(2d)的血管舒张作用最强,黄酮类化合物的血管舒张活性与其油水分配系数(logP)具有正相关性。初步的构效关系为开发更有效的具有血管舒张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合成 血管舒张作用 相对油水分配系数
下载PDF
厚朴叶中具血管舒张作用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杨竹雅 卫莹芳 +1 位作者 周志宏 龙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8-302,共5页
实验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模型,观察厚朴叶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的家兔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厚朴叶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的血管环在一定剂量内呈现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该作... 实验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模型,观察厚朴叶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的家兔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厚朴叶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内皮完整和去除内皮的血管环在一定剂量内呈现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该部位大量成分———槲皮苷和芦丁有关。从该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苷(1),芦丁(2),紫丁香苷(3),丁香脂素-4,4'-双-O-β-D-葡萄糖苷(4),芥子醛-4-O-β-D-吡喃葡萄糖苷(5),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4和6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叶 血管舒张 化学成分 槲皮苷 芦丁
下载PDF
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血管舒张功能减弱 被引量:17
14
作者 高宇 宋光耀 +2 位作者 周宇 赵晓云 张海林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观察高糖、高饱和及高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大鼠胰岛素抵抗(IR)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高糖组(HS)、高饱和脂肪酸组(HSF)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组(HUF),喂养24周后,用正葡萄糖高胰岛素钳... 目的观察高糖、高饱和及高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大鼠胰岛素抵抗(IR)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高糖组(HS)、高饱和脂肪酸组(HSF)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组(HUF),喂养24周后,用正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的葡萄糖输注率(GIR)评价IR;用微血管测定技术观察肾动脉累积舒张反应。结果各实验组GIR减低,以HSF组最低,TG、FFA与GIR明显负相关;各实验组大鼠离体肾动脉环对乙酰胆碱(Ach)舒张反应减弱,HSF、HUF和HS组最大舒张反应(Rmax)分别较对照组下降37.4%、32.7%和27.7%;各实验组离体肾动脉环经左旋精氨酸(L-Arg)孵育后对Ach舒张反应增强,经L-NNA、MB孵育后舒张反应减弱;大鼠离体肾动脉环对Ach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与TGI、NS明显负相关,与NO、GIR明显正相关,FFA与NO明显负相关。结论高糖、高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均可诱导大鼠IR并伴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 胰岛素抵抗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细叶石斛有效成分分析及其水溶性提取物的血管舒张活性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云龙 张铭 +1 位作者 何国庆 傅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对细叶石斛(DendrobiumhancockiiRofle)茎上部、茎中部、茎下部和根中的多糖、生物碱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其水溶性提取物对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的舒张效应。结果表明,细叶石斛中总多糖含量较高,并含有较多的钾、钙、镁、... 对细叶石斛(DendrobiumhancockiiRofle)茎上部、茎中部、茎下部和根中的多糖、生物碱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其水溶性提取物对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的舒张效应。结果表明,细叶石斛中总多糖含量较高,并含有较多的钾、钙、镁、铁、锰、锶、钛和铜等元素,与细茎石斛〔D.moniliforme(L.)Sw.〕及铁皮石斛(D.officinaleKimuraetMigo)相比,其水溶性多糖和生物碱的含量较低,而且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存在差异。细叶石斛水溶性提取物强烈拮抗苯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收缩作用,对内皮完整和无内皮功能的2种样本均引起类似的浓度依赖性舒张效应,相关系数有显著意义(>r0.01),两者的IC50分别为0.309和0.404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石斛 有效成分 水溶性 提取物 血管舒张活性 多糖 生物碱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杜仲叶醇提取物血管舒张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梦华 刘颖菊 +3 位作者 周歧新 郑维平 高丽佳 王光珍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研究杜仲叶醇提取物(alcoholextractiveofFoliumEucommiae,AEFE)对家兔离体主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家兔离体主动脉血管条固定于灌流肌槽中记录其张力变化。结果:AEFE对血管条静息张力无影响,对高钾预收缩的动脉... 目的:研究杜仲叶醇提取物(alcoholextractiveofFoliumEucommiae,AEFE)对家兔离体主动脉血管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家兔离体主动脉血管条固定于灌流肌槽中记录其张力变化。结果:AEFE对血管条静息张力无影响,对高钾预收缩的动脉条无明显舒张作用,但可使Phe预收缩的动脉条明显舒张,且具剂量依赖关系(r=0.997,P<0.001),AEFE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6.26mg/ml。去内皮和10-3mol/L左旋硝基精氨酸可减弱AEFE的血管舒张作用,而10-4mol/L吲哚美辛则无明显影响。10-4mol/L普奈洛尔使小剂量的AEFE呈现收缩作用(此收缩作用可被哌唑嗪阻断),大剂量才表现舒张效应。结论:AEFE通过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和直接激活β受体产生舒张血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离体主动脉条 内皮细胞 血管舒张
下载PDF
循环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妇女心肺适能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蕾 周素珍 +2 位作者 赵占胜 王彦伟 高前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0-685,共6页
目的:研究循环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妇女心肺适能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探讨循环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例2型糖尿病妇女进行12周的循环运动训练,采用超声技术测试受试者循环运动训练前... 目的:研究循环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妇女心肺适能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探讨循环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例2型糖尿病妇女进行12周的循环运动训练,采用超声技术测试受试者循环运动训练前、后的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采用Astrand-Ryhnuiy列线图法间接推测受试者最大摄氧量,并对血清脂代谢指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将8例同年龄段、健康非糖尿病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经过12周循环运动训练后,糖尿病妇女的体脂率(30.42%±1.80%vs 28.10%±1.50%)、糖化血红蛋白(7.31%±0.70%vs 6.88%±0.76%)等显著下降(P<0.05),同时,FMD(7.32%±1.29%vs 9.37%±0.89%)显著增加(P<0.05),最大摄氧量([1.73±0.22)L/min vs(2.10±0.32)L/min]显著增加(P<0.05),IL-6([0.78±0.13)ng/L vs(0.40±0.15)ng/L]、CRP([9.97±0.96)mg/L vs(7.32±1.02)mg/L]水平显著降低(P<0.05)。所有受试者的FMD增加的程度与最大摄氧量增加程度、血清IL-6和CRP降低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循环运动训练能改善糖尿病妇女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循环运动训练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机制与心肺适能的提高及炎症水平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运动训练 2型糖尿病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最大摄氧量 炎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人微血管舒张功能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董雪红 李连喜 +5 位作者 梁文昌 鹿斌 何敏 张烁 金惠铭 胡仁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3-896,共4页
目的:用毛细血管恢复试验测定2型糖尿病人和糖耐量正常人的微血管舒张功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共276人按性别(男/女)、病程(<5年,5-10年,≥10年)、家族史(有/无)及体型(体重指数≥25kg/m2/<25kg/m2)分组,比较毛... 目的:用毛细血管恢复试验测定2型糖尿病人和糖耐量正常人的微血管舒张功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共276人按性别(男/女)、病程(<5年,5-10年,≥10年)、家族史(有/无)及体型(体重指数≥25kg/m2/<25kg/m2)分组,比较毛细血管恢复率(%)的差异。同时,对20名糖耐量正常人进行微血管舒张功能的测定。结果:20名[平均年龄为(60.56±6.73)岁]口服糖耐量试验正常者的平均毛细血管恢复率为(36.50±9.48)%。2型糖尿病人平均年龄为(64.94±10.72)岁,平均毛细血管恢复率为(27.68±12.48)%,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毛细血管恢复率呈递减趋势,分别为(29.63±13.85)%、(27.45±12.23)%、(25.75±10.90)%(P<0.05)。有糖尿病家族史和体型肥胖者比对照组的毛细血管恢复率明显降低(P<0.05),但不同性别之间毛细血管恢复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人毛细血管恢复率比糖耐量正常人明显降低,提示2型糖尿病人有明显的微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肥胖、病程和糖尿病家族史与微血管舒张功能的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微循环 血管舒张
下载PDF
急性高血糖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向光大 孙淑华 +2 位作者 孙慧伶 陈志松 何玉生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负荷试验所致急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健康人(NC)、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10例。所有对象均做OGTT,分别于0、60、120min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 目的探讨葡萄糖负荷试验所致急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健康人(NC)、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10例。所有对象均做OGTT,分别于0、60、120min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GNT)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IGT组和T2DM组0、60、120min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明显低于NC组(P<0·05)。与0min相比,IGT组和T2DM组60min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降低,120min又回升,明显高于60min者(P<0·05)。IGT组和T2DM组在基础状态下,LDL-C、Lp(a)、FPG、HbA1c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P<0·01)。在OGTT中,这两组血糖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负相关(P<0·001)。结论高血糖快速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提示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血管舒张 内皮依赖性 糖尿病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杜孝芝 黎莉 +2 位作者 王秀荣 王媛媛 蒋桂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427-2429,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60岁)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冠心病患者作为阿托伐他汀组,选取25例(≥60岁)从未用过调脂药物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未服用阿...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1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脉搏波速度(PWV)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60岁)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冠心病患者作为阿托伐他汀组,选取25例(≥60岁)从未用过调脂药物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未服用阿托伐他汀组,20例(<60岁)健康人作健康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1次/d,睡前口服,治疗1年。治疗前后用高频超声和科林VP-1000检查FMD及PWV,同时测血脂。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未服用阿托伐他汀组相比FMD(P<0.05),PWV(P<0.05)及血脂(P<0.05)均明显改善。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不仅可以调脂,还可以改善FMD及PWV,从而改善动脉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硬化 阿托伐他汀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脉搏波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