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披着“过敏性鼻炎”外衣的血管运动性鼻炎
1
作者 蒋晋安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3年第1期34-35,共2页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鼻病。随着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性鼻炎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困扰全球数亿人口。按照发病时间,过敏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及季节性。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主要是对尘螨过敏,因为尘螨无孔不入、如影相随,患者...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鼻病。随着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性鼻炎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困扰全球数亿人口。按照发病时间,过敏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及季节性。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主要是对尘螨过敏,因为尘螨无孔不入、如影相随,患者一年四季都会有过敏症状发生。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也称花粉症,主要是对花粉过敏,一般冬春、夏秋季节交替的时候就会定期到访,所以每年的3~5月以及8~10月通常就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唱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 鼻病 常年 过敏症状 如影相随 花粉过敏 尘螨过敏
下载PDF
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强和 左冬至 +4 位作者 耿宛平 雷迅 王雪梅 伍红良 刘芳贤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行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取下鼻甲黏... 目的探讨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行双侧翼管和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取下鼻甲黏膜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用糖精法测定鼻黏膜纤毛输送率。结果术前纤毛运动速度平均(5.69±2.65)mm/min,术后6个月纤毛运动速度平均(9.70±2.15)mm/m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术前、术后下鼻甲黏膜纤毛排列整齐。结论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鼻黏膜纤毛形态无明显影响,但是影响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变应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 射频 翼管、筛前神经 鼻黏膜 纤毛输送率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江波 谭国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4个尸头进行细致的解剖测量研究,并对51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实施了鼻内窥镜下切除中鼻甲后端进路的翼管神经切断术,术后随访5年。结果:解剖测量显示,翼管位于蝶...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4个尸头进行细致的解剖测量研究,并对51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实施了鼻内窥镜下切除中鼻甲后端进路的翼管神经切断术,术后随访5年。结果:解剖测量显示,翼管位于蝶腭孔的后方,外口呈漏斗型,垂直径为(3.5±0.9)mm,横径为(2.9±0.5)mm,距离圆孔为(6.1±1.2)mm,距离鼻中隔(10.5±5.9)mm。翼管的纵轴与水平面成角(27±9.6)度,与矢状平面成角(7.8±2.5)度。51例病人的随访结果显示,术后5年内显效病例为41例(80.4%),有效病例3例(5.9%)。结论:鼻内窥镜下切除中鼻甲后端进路的翼管神经切断术,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切断术 鼻内窥镜 解剖学 血管运动性鼻炎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过敏性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左冬至 耿宛平 +1 位作者 刘强和 高延永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69例、血管运动性鼻炎28例。结果变应性鼻炎组术后6个月、1 a、3 a总有效率分别为10...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69例、血管运动性鼻炎28例。结果变应性鼻炎组术后6个月、1 a、3 a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78.26%、55.07%,血管运动性鼻炎组分别为100.00%、92.86%、85.71%,两组3年总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翼管、筛前神经集区射频热凝治疗变应性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短期疗效较好,血管运动性鼻炎的长期疗效优于变应性鼻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管神经 鼻内镜 射频 变应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
下载PDF
高渗盐水鼻腔冲洗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蔺林 汤欣玥 +2 位作者 陈峥 戴飞 魏瑾瑾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VMR)常表现为鼻塞和流涕,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缺乏长期治疗VMR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患有VMR的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渗盐水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3.88岁;生理盐水组2... 目的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VMR)常表现为鼻塞和流涕,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尚缺乏长期治疗VMR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患有VMR的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渗盐水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3.88岁;生理盐水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为40.75岁。高渗盐水组以3%的盐水(温度为40℃)行鼻腔冲洗治疗,生理盐水组以生理盐水(温度为40℃)行鼻腔冲洗治疗,干预期为3个月,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鼻塞和流涕症状,用SF-12v2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项研究还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末时的鼻腔冲洗液(nasal lavage fluid,NLF)中黏蛋白(mucin,MUC)5B和P物质(substance P,SP)进行检测。结果 43例VMR患者完成了研究,干预3个月末时,高渗盐水组患者鼻塞和流涕VAS评分均降低,SF-12v2评分升高,NLF中MUC5B降低,但SP含量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患者干预前后鼻塞VAS评分、SF-12v2评分和NLF中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流涕VAS评分和NLF中MUC5B含量却出现显著降低;高渗盐水组和生理盐水组之间相比,鼻塞VAS评分和SF-12v2评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涕VAS评分、NLF中MUC5B和SP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渗盐水鼻腔冲洗是长期治疗VMR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生理盐水 鼻腔冲洗 血管运动性鼻炎 黏蛋白 P物质
下载PDF
鼻腔内和蝶腭神经节联合封闭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 被引量:1
6
作者 江国昌 吉均祥 何玉凤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血管运动性鼻炎 神经节封闭 鼻腔内 蝶腭神经节
下载PDF
鼻腔冲洗和鼻喷激素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蔺林 鲁倩 +2 位作者 汤欣玥 戴飞 魏瑾瑾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VMR)是一种与变态反应和感染不相关的常见性疾病。VMR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未发现可长期治疗VMR的有效方法,本文将鼻腔冲洗和鼻喷激素治疗VMR的疗效进行了对比,旨在选择可以长期、有效... 目的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VMR)是一种与变态反应和感染不相关的常见性疾病。VMR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未发现可长期治疗VMR的有效方法,本文将鼻腔冲洗和鼻喷激素治疗VMR的疗效进行了对比,旨在选择可以长期、有效治疗该病的手段。方法将患有VMR的101位病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4例,平均年龄为40.75±13.46岁(19岁~61岁,男性13位,女性11位),布地奈德鼻腔喷雾治疗组(布地奈德组)25例,平均年龄41.16±13.56岁(18岁~66岁,男性13位,女性12位),鼻腔冲洗治疗组(鼻腔冲洗组)25例,平均年龄43.88±9.27岁(19岁~66岁,14位男性,11位女性)以及布地奈德鼻腔喷雾+鼻腔冲洗治疗组(联合治疗组)27例,平均年龄43.59±11.40岁(20岁~64岁,男性13位,女性14位)。对照组的病人不予以任何治疗措施,布地奈德组用布地奈德行鼻腔喷雾治疗(每次每侧鼻孔2喷,每日1次),鼻腔冲洗组以3%的温盐水(温度计检测水温为40°C)行鼻腔冲洗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同时应用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干预期为3个月(90天),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鼻部症状,用SF-12v2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90例VMR患者完成了研究,干预后第3月末,鼻腔冲洗组(t=5.690,P<0.0001)和联合治疗组(t=7.054,P<0.0001)与对照组比较,其VAS评分降低,SF-12v2评分升高(t=3.660,P<0.001,t=4.971,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布地奈德组(t=1.247,P>0.05,t=1.910,P>0.05)和对照组之间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另外,鼻腔冲洗组(t=4.055,P<0.001,t=2.233,P<0.05)或联合治疗组(t=5.460,P<0.0001,t=3.714,P<0.001)与布地奈德组之间的两种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是鼻腔冲洗组(t=1.814,P>0.05,t=1.257,P>0.05)和联合治疗组比较,这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纯布地奈德鼻腔喷雾不适用于VMR的长期治疗,鼻腔冲洗或布地奈德联合鼻腔冲洗的方法适于长期治疗V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冲洗 血管运动性鼻炎 神经调节
下载PDF
辛芩颗粒对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淑东 汪冰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3-313,共1页
观察辛芩颗粒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应用辛芩颗粒治疗的 38例患者 ,总有效率 78 9%,同时应用息斯敏治疗 34例 ,总有效率 41 2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辛芩颗粒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辛芩颗粒 血管运动性鼻炎 中药制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27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奇 蒋廷龙 《华西医学》 CAS 1997年第2期206-207,共2页
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27例报告程奇蒋廷龙四川省宜宾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rhinitis)是一种非IgE介导的鼻粘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可能原因为鼻腔粘膜副交感神... 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27例报告程奇蒋廷龙四川省宜宾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rhinitis)是一种非IgE介导的鼻粘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可能原因为鼻腔粘膜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刺激因素的过度反应,致使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运动性鼻炎 翼管神经切断术 鼻炎
下载PDF
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红剑 高艳荣 +1 位作者 左冬至 耿宛平 《全科护理》 2011年第20期1791-1792,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治疗慢性变应性鼻炎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104例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病人,行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并进行精心护理,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 [目的]探讨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治疗慢性变应性鼻炎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104例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病人,行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并进行精心护理,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病人体征、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人术后鼻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与血管运动性鼻炎效果明显,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术 变应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 护理
下载PDF
经腭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洪玲 蒲章杰 +1 位作者 吴玉坤 王海涛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寻求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最佳术式 ,提高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口腔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 2 2例病人的资料。结果 :术中寻找翼管顺利 ,翼管神经切断彻底 ,仅 1例左侧未找到翼管。 2 2例平均随访 ... 目的 :寻求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最佳术式 ,提高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口腔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 2 2例病人的资料。结果 :术中寻找翼管顺利 ,翼管神经切断彻底 ,仅 1例左侧未找到翼管。 2 2例平均随访 5 2 .6个月 ,有效率为 90 .9%。结论 :经口腔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具有效果肯定、损伤轻、操作简便、一个切口施行两侧手术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运动性鼻炎 翼管 翼管神经切断术 治疗
下载PDF
鼻用糖皮质激素加外科干预治疗鼻塞型血管运动性鼻炎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保成 武冬霞 +2 位作者 陈明浩 路承 田昊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24-225,共2页
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VMR)是一组有持续性或间歇性鼻部症状的异质性疾病,特征是每年症状存在9个月以上^[1,2],是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 NAR)中最多见的一类。病因不明,纷繁复杂的多个命名更突出了... 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VMR)是一组有持续性或间歇性鼻部症状的异质性疾病,特征是每年症状存在9个月以上^[1,2],是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 NAR)中最多见的一类。病因不明,纷繁复杂的多个命名更突出了其发病原因不明的特点^[3]。由于VMR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症处理,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以前者为主^[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运动性鼻炎 外科干预治疗 糖皮质激素 鼻塞 非变应鼻炎 鼻部症状 病因不明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勃 高爱民 《临床医药实践》 2012年第9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微波凝固治疗,随访1年以上,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分级记分和体征分级记分对比,对远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周,全部病例...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下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微波凝固治疗,随访1年以上,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分级记分和体征分级记分对比,对远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周,全部病例显效。1年后随访,显效61例(83.6%),有效9例(12.3%),无效3例(4.1%),总有效率95.9%。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是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运动性鼻炎 鼻内镜 微波
下载PDF
补肾祛邪方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梁成 高瑞岭 孙雪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578-1579,共2页
目的:研究补肾祛邪方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血管运动性鼻炎91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采用补肾祛邪方治疗,对照组45例,用激素、抗过敏药治疗。结果:疗程结束半年后,治疗组显效率为82.6%;对照组显效率为... 目的:研究补肾祛邪方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血管运动性鼻炎91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采用补肾祛邪方治疗,对照组45例,用激素、抗过敏药治疗。结果:疗程结束半年后,治疗组显效率为82.6%;对照组显效率为35.6%。治疗组与对照组远期疗效相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肾祛邪方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运动性鼻炎 中医药疗法 补肾祛邪方
原文传递
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观察
15
作者 李文光 戴志杰 张宇浩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75-376,共2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电凝电切仪组织凝固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153例血管运动性鼻炎的鼻中隔黏膜、鼻丘、下鼻甲前端及中鼻甲后上方蝶腭神经孔处进行电凝组织凝固,随访6个月,以病情分级法判定疗效。结果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血管运... 目的观察内镜下电凝电切仪组织凝固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153例血管运动性鼻炎的鼻中隔黏膜、鼻丘、下鼻甲前端及中鼻甲后上方蝶腭神经孔处进行电凝组织凝固,随访6个月,以病情分级法判定疗效。结果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总有效率为90.8%。结论内鼻下电凝电切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方法简便易行,显效迅速,无并发症,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运动性鼻炎 电凝电切 凝固术 效果
下载PDF
超声聚焦刀在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应用
16
作者 陈勇挺 陈国强 +1 位作者 汪建 徐夏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1105-1106,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聚焦刀在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中的效果。方法 60例临床确诊为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分为聚焦超声组(观察组)以及射频治疗组(对照组)。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 目的观察超声聚焦刀在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中的效果。方法 60例临床确诊为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分为聚焦超声组(观察组)以及射频治疗组(对照组)。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超声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超声组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生活质量对比,均有显著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改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结论超声聚焦刀在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中效果显著,见效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聚焦刀 血管运动性鼻炎
下载PDF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附48例报告
17
作者 马莉 顾明凡 +2 位作者 胡松群 周其炽 汪晓雷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7年第3期108-109,共2页
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是临床上较难治的常见病。虽然二者病因不同,但发病因素皆与鼻腔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各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够理想。为探讨新的有效治疗方法,自1993年6月以来,我科应用微波技术... 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是临床上较难治的常见病。虽然二者病因不同,但发病因素皆与鼻腔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各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够理想。为探讨新的有效治疗方法,自1993年6月以来,我科应用微波技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48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运动性鼻炎 变应鼻炎 微波治疗 神经兴奋 药物治疗 鼻腔 发病因素 治疗方法 微波技术 输出功率
下载PDF
Nd∶YAG激光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车翔 雷立静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21-321,325,共2页
关键词 ND:YAG激光治疗 血管运动性鼻炎 疗效观察 蝶腭神经节 病理机制 筛前神经 疗效显著 药物治疗 多发病
下载PDF
真武汤加味治疗鼻漏型血管运动性鼻炎10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雄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20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味治疗鼻漏型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理论依据。方法:将207例鼻漏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对照组101例。治疗组采用真武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开瑞坦和伯克纳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观... 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味治疗鼻漏型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理论依据。方法:将207例鼻漏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对照组101例。治疗组采用真武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开瑞坦和伯克纳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得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为71.2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鼻漏型血管运动性鼻炎在中医辨证上大多属脾肾阳虚和水气上泛,故应用真武汤加味配合随症加减治疗可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漏型血管运动性鼻炎 真武汤加味
下载PDF
微波在变应性和血管运动性鼻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马莉 顾明凡 +2 位作者 胡松群 周其炽 汪晓雷 《交通医学》 1997年第3期289-290,共2页
应用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48例,经临床观察,对改善鼻通气,减少喷嚏及清水样涕有明显疗效,近期有效率达95.8%。此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微波治疗 变应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