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1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红素氧合酶1介导阿托伐他汀在巨噬细胞极化和胆固醇蓄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邓锐 黄科铭 +4 位作者 罗建 陈功 冯健 黄维义 魏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可以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增强细胞抗炎症及抗氧化损伤能力。但阿托伐他汀是否可以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炎症、减少胆固醇蓄积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 背景: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可以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增强细胞抗炎症及抗氧化损伤能力。但阿托伐他汀是否可以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炎症、减少胆固醇蓄积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对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炎症状态及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先将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6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孵育24 h,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量及细胞活性,摸索阿托伐他汀的最适剂量用于后续研究。另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组,分别用纯培养基、阿托伐他汀20μmol/L及阿托伐他汀20μmol/L+锌原卟啉Ⅸ10μmol/L预先孵育细胞24 h,再加入50 mg/L的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结果;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LC3Ⅱ、LC3Ⅰ、P62、PPARγ、ABCA1的表达量;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并用油红O染色评价胞内脂滴的蓄积程度。结果与结论:①阿托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巨噬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②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巨噬细胞主要向M1极化并分泌促炎因子,增加胞内胆固醇蓄积;③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巨噬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增加,细胞转向M2型极化且主要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等抗炎因子,同时,PPARγ、ABCA1、LC3II/I等反映胆固醇外排及自噬的信号分子表达增加,胞内胆固醇及脂滴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④同步加入锌原卟啉Ⅸ预处理的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组则显著逆转了阿托伐他汀组的上述改变;⑤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促进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的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炎症,并通过上调PPARγ/ABCA1信号通路和增强自噬等增加胞内胆固醇流出,降低细胞内脂质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极化 泡沫细胞 血红素氧合酶1 自噬 化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调节铁死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曹佳岑 张宏坤 +2 位作者 赵文 南月敏 李冬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82-1788,共7页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作为一种诱导型氧化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可以对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肝细胞坏死等,阻止或延缓NAFLD的进展。但HO-1如何通过调控铁...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作为一种诱导型氧化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可以对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肝细胞坏死等,阻止或延缓NAFLD的进展。但HO-1如何通过调控铁死亡的发生进而影响NAFL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归纳近年来相关文献,系统、全面地总结了HO-1通过调控铁死亡的发生对NAFLD的影响,探讨了HO-1阻止NAFLD发生及进展的作用机制。本文表明,在NAFLD中,HO-1分别从合成抗氧化物(包括胆红素、一氧化碳等)、激活System Xc系统、促进亚铁离子的蓄积等方面调控铁死亡,以期为药物干预等方法靶向性HO-1基因治疗NAFLD提供理论依据,并为NAFLD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红素氧合酶1 铁死亡 综述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血浆血红素氧合酶1和骨形成蛋白9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3
作者 湛栖睿 段太美 闫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浆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骨形成蛋白9(BMP-9)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018年7月~2022年3月我院诊治的87例NAFLD患者,行肝活检,根据病理学表现的不同将NAFLD组分为单纯...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浆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骨形成蛋白9(BMP-9)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018年7月~2022年3月我院诊治的87例NAFLD患者,行肝活检,根据病理学表现的不同将NAFLD组分为单纯性脂肪肝(SFL)2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48例和肝硬化11例,并根据病理学表现,将NASH分为早期10例和伴有肝纤维化的NASH 38例。另选择5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SAA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HO-1和BMP-9水平。结果 NAFLD组血清SAA和血浆HO-1水平分别为(8.2±1.5)mg/L和(14.9±2.3)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3.3±0.6) mg/L和(10.1±2.1)ng/ml,P<0.05】,而血浆BMP-9水平为(95.1±6.1)pg/ml,显著低于健康人【(153.7±10.8)pg/ml,P<0.05】;肝硬化组血清SAA和血浆HO-1水平分别为(9.9±1.5)mg/L和(17.2±2.6)ng/ml,显著高于NASH组【分别为(8.3±1.1)mg/L和(15.2±2.4)ng/ml,P<0.05】或SFL组【分别为(7.5±0.9)mg/L和(13.7±2.1)ng/ml,P<0.05】,而血浆BMP-9水平为(81.8±6.9)pg/ml,显著低于NASH组【(93.6±7.3)pg/ml,P<0.05】或SFL组【(101.7±5.1)pg/ml,P<0.05】;伴有肝纤维化的NASH组血清SAA和血浆HO-1水平分别为(9.0±1.8)mg/L和(16.4±2.5)ng/ml,显著高于早期NASH组【分别为(6.6±1.9)mg/L和(12.0±2.8)ng/ml,P<0.05】,而血浆BMP-9水平为(87.5±4.7)pg/ml,显著低于早期NASH组【(98.8±5.1)pg/ml,P<0.05】。结论 NAFLD患者血清SAA、血浆HO-1和BMP-9水平变化可能与肝组织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淀粉样蛋白A 血红素氧合酶1 骨形成蛋白9
下载PDF
大黄酚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新生血管生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4
作者 黎珊珊 区岛良 +1 位作者 张梅 谢桃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660-1664,共5页
目的:探讨大黄酚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新生血管生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构建糖尿病足溃疡大鼠模型。将48只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酚组(给予30 mg/kg)、ML385组(N... 目的:探讨大黄酚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新生血管生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构建糖尿病足溃疡大鼠模型。将48只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酚组(给予30 mg/kg)、ML385组(Nrf2抑制剂,给予30 mg/kg)、大黄酚+ML385组(给予30 mg/kg大黄酚+30 mg/kg ML385),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4周。末次给药结束后24 h,测定创面愈合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创面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创面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创面组织中炎性细胞较少,成纤维细胞较多,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创面组织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分布较少,创面愈合率、血清VEGF以及创面组织bFGF、vWF、SOD水平和Nrf2、HO-1蛋白表达降低,血清TNF-α、创面组织MDA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酚组创面组织中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少量炎性细胞,创面愈合率、血清VEGF以及创面组织bFGF、vWF、SOD水平和Nrf2、HO-1蛋白表达升高,血清TNF-α、创面组织MDA水平降低(均P<0.05);ML385组创面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显著减少,炎性细胞显著增多,创面愈合率、血清VEGF以及创面组织bFGF、vWF、SOD水平和Nrf2、HO-1蛋白表达降低,血清TNF-α、创面组织MDA水平升高(均P<0.05)。大黄酚+ML385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和上述指标介于大黄酚组与ML385组之间(均P<0.05)。结论:大黄酚能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大鼠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大黄酚 新生血管生成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1 化应激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相关 被引量:9
5
作者 杨俊娟 罗奕龙 +3 位作者 高炜 霍勇 刘兆平 周爱儒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 为探讨血红素氧合酶 1基因启动子双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微卫星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118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 ,随访冠状动脉造影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 ;提取患者外周血DNA ,经聚合... 目的 为探讨血红素氧合酶 1基因启动子双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微卫星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118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 ,随访冠状动脉造影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 ;提取患者外周血DNA ,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微卫星序列后采用Spreadex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入选患者中有 5 8% (6 8/ 118)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其中携带双核苷酸重复 <2 5次等位基因患者的再狭窄率为 4 7.5 % ,携带两条双核苷酸重复均≥ 2 5次等位基因患者的再狭窄率为 6 8.4 % (P <0 .0 5 )。经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介入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后 ,两组的再狭窄率仍有统计学差异 (OR为 0 .4 0 6 ,95 %CI为 0 .185~ 0 .891,P<0 .0 5 )。结论 血红素氧合酶 1基因启动子微卫星多态性与再狭窄相关 ,对调控血红素氧合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红素氧合酶与再狭窄相关 链反应 血红素氧合酶 支架置入术 再狭窄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合酶1—一氧化氮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牟娇 何作云 王晓兵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家兔予以高胆固醇饮食(n=8)以及在高胆固醇饮食的同时经饮水给予L精氨酸(n=8)或L亚硝基精氨酸甲酯(n...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家兔予以高胆固醇饮食(n=8)以及在高胆固醇饮食的同时经饮水给予L精氨酸(n=8)或L亚硝基精氨酸甲酯(n=8),或经腹腔注射血红素L赖氨酸盐(n=8)或锌原卟啉9(n=8),共10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组主动脉一氧化氮生成量显著减少,一氧化碳生成量则明显增加,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降低(P均<0.01),而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升高,主动脉斑块面积达40.2%±8.9%。与胆固醇组比较,外源性血红素L赖氨酸盐干预组的主动脉内膜斑块面积(26.6%±9.2%)明显缩小,主动脉一氧化碳的生成量和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但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生成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与胆固醇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胆固醇组比较,外源性L精氨酸组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升高,一氧化氮生成量增加,主动脉斑块面积(28.1%±7.7%)明显缩小(P均<0.01),而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和一氧化碳的生成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与胆固醇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胆固醇组比较,血红素L赖氨酸盐干预组、L精氨酸组的主动脉组织内cmyc及cfos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1),而锌原卟啉组和L亚硝基精氨酸甲酯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显示出互补及代偿性调节作用,血红素氧合酶系统通过对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调节和代偿机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血红素氧合酶-一化碳和一化氮-一化氮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 化氮 化碳 化氮 血红素氧合酶1
下载PDF
一氧化碳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血红素氧合酶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关嵩 钱桂生 +1 位作者 蔡文琴 关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49-752,共4页
目的 :观察低浓度一氧化碳 (CO)和低氧处理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 )后 ,血红素氧合酶 (HO)基因表达的状况。方法 :培养大鼠PASMC成功后并进行鉴定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研究低浓度C... 目的 :观察低浓度一氧化碳 (CO)和低氧处理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 )后 ,血红素氧合酶 (HO)基因表达的状况。方法 :培养大鼠PASMC成功后并进行鉴定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研究低浓度CO和低氧作用后PASMC的HOmRNA及HO蛋白质含量。结果 :①HO - 1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低氧组细胞胞浆呈黄色 ,中等强度 ;CO处理组的细胞胞浆呈棕黄色 ,强阳性 ,比低氧组的颜色显著深。HO - 2抗体染色各组细胞胞浆均呈淡黄色 ,弱阳性。②低氧组细胞HO - 1mRNA的表达水平为 1.2 5± 0 .37,明显高于常氧组细胞 (0 .12± 0 .0 4 ) ;低浓度CO组细胞HO - 1mRNA的表达水平为 3.5 2± 0 .6 8显著高于低氧组。各组细胞HO - 2mRNA的水平无明显差异。③低氧 4 8h组细胞HO - 1的蛋白含量为 1.0 7± 0 .15 ,高于低氧 2 4h组细胞(0 .5 2± 0 .0 4 ) ;低浓度CO组细胞HO - 1的蛋白含量为 3.6 5± 0 .4 3,显著高于低氧组细胞 ,4 8h蛋白质含量为最高。结论 :低浓度CO和低氧处理PASMC ,可以促进HO - 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而HO - 1在细胞低氧损害中发挥调节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细胞 血红素氧合酶基因 化碳 肺动脉 血红素氧合酶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链式反应
下载PDF
慢性间歇性缺氧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红素氧合酶1在肺小动脉中的表达
8
作者 董学峰 孙祯 《科学咨询》 2023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目的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有关,有许多学者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基因的方式对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有部分发病机制不清楚。笔者通过建立C57BL/6小鼠的CIH模型,探讨... 目的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有关,有许多学者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基因的方式对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有部分发病机制不清楚。笔者通过建立C57BL/6小鼠的CIH模型,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ɑ(HIF-1ɑ)与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CIH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机制。方法笔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2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中选10只组成缺氧组,另外10只组成常氧组。30天后,笔者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小鼠的肺小动脉血管形态是否存在差异。笔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HIF-1ɑ和HO-1,对比两个小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CIH可引起小鼠肺小动脉内膜增厚:缺氧组(2.72±0.32μm)与常氧组(1.17±0.04μ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H可引起小鼠肺小动脉中膜增厚:缺氧组(44.76±1.42μm)与常氧组(28.23±1.00μ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缺氧组(16.87±1.53pg/ml)与常氧组(13.15±1.72pg/ml)对比,血清HIF-1ɑ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组(255.88±122.04pg/ml)与常氧组(166.67±103.39pg/ml)对比,血清HO-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氧组肺小动脉内膜厚度与血清HIF-1ɑ及HO-1浓度呈正相关(P<0.05)。缺氧组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与血清HIF-1ɑ和HO-1浓度呈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性缺 睡眠呼吸暂停综 诱导因子1ɑ 血红素氧合酶1
下载PDF
愈肾合剂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和血红素氧合酶-2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曹焕敏 成秀梅 +1 位作者 王晓松 王蓓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9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愈肾合剂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组织血红素氧合酶(HO)-1、HO-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皮下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复制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 目的观察愈肾合剂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肾脏组织血红素氧合酶(HO)-1、HO-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皮下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复制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给药8周后,收集尿液测定24 h尿蛋白(Upro)、尿肌酐(Ucr),断头取血测定一氧化碳(CO)、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HO-1、HO-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UN、24 h Upro、Scr升高,肌酐清除值(Ccr)、血浆CO降低,肾脏组织的HO-1、HO-2表达明显减弱(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BUN、24 h Upro、Scr明显下降,Ccr、血浆CO活性升高,肾脏组织的HO-1、HO-2表达明显增强(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24 h Upro降低,血浆CO活性升高,肾脏组织HO-1、HO-2表达明显增强(P<0.05,P<0.01)。结论愈肾合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HO/CO系统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肾 糖尿病肾病 内源性一化碳 血红素氧合酶-1 血红素氧合酶-2 大鼠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及血红素氧合酶-2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中的意义
10
作者 符荣 赵甲山 +2 位作者 赵洪洋 朱贤立 陈衔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441-443,i001,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合酶 1(HO 1)及血红素氧合酶 2 (HO 2 )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 ,对 6 6只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进行HO 1、HO 2免疫组化染色及病理学研究 ,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计算两...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合酶 1(HO 1)及血红素氧合酶 2 (HO 2 )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 ,对 6 6只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进行HO 1、HO 2免疫组化染色及病理学研究 ,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计算两者表达水平。结果 栓塞后 30min大鼠皮质及海马即有HO 1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表达 ,且随着时间推移HO 1的表达逐渐增强 ,到栓塞后 12h达峰值 (P <0 0 1) ,以后逐渐下降 ,栓塞后 1周仍有HO 1表达。HO 2在正常大鼠及梗死大鼠脑组织内均有表达。栓塞后不同时间段 ,HO 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但HO 2表达呈动态变化 ,2 4h时最高 (P <0 0 1) ,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脑缺血时脑内HO 1、HO 2表达的不同变化 ,是脑组织对损伤恢复重要的机制之一。HO 1修复受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而H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血红素氧合酶-1 血红素氧合酶-2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在肝纤维化大鼠门静脉组织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11
作者 刘军 李善高 +2 位作者 俞蕾敏 方莉 孟立娜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651-1653,1656,共4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门静脉组织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H0在大鼠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对照组,每组32只。模型组皮...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门静脉组织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H0在大鼠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对照组,每组32只。模型组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复制肝纤维化模型,0.3ml/100g,2次/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第3、6、9、12周各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观察大鼠肝脏大体及组织学变化;RT—PCR法检测大鼠门静脉组织HO-1mRNA、HO-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肝脏变形、变小、变硬,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再生结节形成。对照组大鼠门静脉组织中有少量HO—1mRNA表达,在第3、6、9、12周分别为0.33±0.05、0.34±0.02、0.33±0.04、0.34±0.04,随着肝纤维化的形成,门静脉组织HO—1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0.52±0.03、0.74±0.05、0.93±0.05、1.01±0.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模型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第9周与第12周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与模型组HO-2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大鼠门静脉组织中HO-1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HO—2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改变,提示HO—1与肝纤维化有关,在门静脉高压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 肝纤维化 血红素氧合酶-1 门静脉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通路参与辛伐他汀抗高血压诱发的大鼠心肌肥厚 被引量:17
12
作者 姚海木 吴学思 +2 位作者 张靖 耿彬 唐朝枢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3,共8页
为了探讨他汀类药物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N-nitro-L-arginine, L-NNA,15 mg/(kg·d)]制备大鼠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辛伐他汀[5或30 mg/(kg·d)进行干预。6... 为了探讨他汀类药物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N-nitro-L-arginine, L-NNA,15 mg/(kg·d)]制备大鼠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辛伐他汀[5或30 mg/(kg·d)进行干预。6周后测大鼠左心室功能、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心肌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含量、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和心肌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活性。在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观察辛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与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HO活性及CO生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辛伐他汀干预明显减轻L-NNA处理大鼠的心肌肥厚(LVMI值、心肌BNP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纯L-NNA处理组),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而且心肌HO活性显著升高。在离体培养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辛伐他汀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ng Ⅱ引起的细胞肥大(3H-亮氨酸掺入),并相应增加HO-1 mRNA表达、HO活性和CO生成量。应用HO抑制剂锌卟啉能有效抑制辛伐他汀抗Ang Ⅱ诱导的心肌肥大作用。结果提示:辛伐他汀上调HO-1/CO通路是其抗高血压诱发的心肌肥厚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心肌肥厚 血红素氧合酶
下载PDF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发病中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檀国军 朱一飞 +3 位作者 曹翠芳 赵晓云 马常升 杨天祝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9-584,共6页
为探讨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的作用, 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了豚鼠脊髓生理盐水匀浆+完全福氏佐剂... 为探讨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的作用, 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了豚鼠脊髓生理盐水匀浆+完全福氏佐剂诱导EAE大鼠1、7、14、21 d 时, 脑组织HO-1 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并观察与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仅有少量HO-1 基因和蛋白表达; 诱导EAE 后, 伴随着大鼠EAE 症状及脑组织病理损伤的出现和进行性加重, 脑组织HO-1 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在豚鼠脊髓生理盐水匀浆+ 完全福氏佐剂诱导7 d 后, HO-1 mRNA上升至高峰。14 d 时, HO-1 蛋白表达至高峰, HO-1 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脉络丛、穹隆下器、血管“套袖样”病灶的周围, 与 EAE 病变部位一致。此时大鼠的病情最重、体重减轻最显著、脑组织病理改变最明显。21 d 时脑组织HO-1 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 大鼠EAE 症状也逐渐减轻。应用HO-1 特异性抑制剂锡原卟啉-9 以抑制脑内HO-1 蛋白表达后, 大鼠EAE 症状和脑组织损伤明显减轻, 说明脑组织HO-1 的动态变化与EAE 症状及脑组织损伤密切相关。提示脑组织HO-1 基因和蛋白过表达对EAE 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用 HO-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脑脊髓炎 逆转录聚链反应 血红素氧合酶 穹窿下器
下载PDF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的表达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君琳 凌亦凌 +5 位作者 王俊霞 张君岚 史中立 丛斌 岳凤鸣 丁春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8-440,I002,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HO - 1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夹闭大鼠腹主动脉下段造成双下肢缺血和再灌注性肺损伤模型 ,分别采集假手术组 ,缺血 4h组及缺血 4h再灌注 4、8、16、2 4、48h组肺组织标本 ,以Northern... 目的 :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HO - 1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夹闭大鼠腹主动脉下段造成双下肢缺血和再灌注性肺损伤模型 ,分别采集假手术组 ,缺血 4h组及缺血 4h再灌注 4、8、16、2 4、48h组肺组织标本 ,以Northern印迹、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分析 ,观察HO - 1表达的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和单纯缺血组未见HO - 1mRNA表达 ;再灌注 4h可见其表达信号 ,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信号逐渐增强 ,到 16h时达到高峰 ,之后渐减弱 ,48h时已消失。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一致。免疫组化研究显示 ,HO - 1阳性信号主要出现在气道上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 ,而假手术组和单纯缺血组均未见阳性信号。结论 :假手术及肢体的单纯缺血未诱发肺组织HO - 1的表达 ,而肢体缺血再灌注可诱发其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 再灌注损伤 肺损伤 四肢缺血 大鼠
下载PDF
缺氧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的变化及其对Ⅰ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宫丽敏 杜军保 +2 位作者 赵卫红 田宏 唐朝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1-575,共5页
目的 :研究缺氧时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 (HO 1 ) /一氧化碳 (CO)系统的变化及其对胶原合成的影响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 /一氧化碳 (HO/CO)系统对缺氧性肺血管重建中胶原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的大... 目的 :研究缺氧时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 (HO 1 ) /一氧化碳 (CO)系统的变化及其对胶原合成的影响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 /一氧化碳 (HO/CO)系统对缺氧性肺血管重建中胶原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的大鼠PASMC ,用分光光度计检测PASMC培养液中CO相对含量的变化 ,Westernblot检测PASMCHO 1和转化生长因子 β3 (TGF β3 )表达的变化 ,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观察PASMCHO 1、TGF β3 、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 ,原位杂交法检测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缺氧 2 4h诱导PASMC表达TGF β3 、Ⅰ型胶原蛋白和mRNA ,与对照组比较缺氧使HO 1蛋白表达增加 6 7.4 5 % (P <0 .0 1 )、CO含量增加35 .4 1 % (P <0 .0 5 )。ZnPP(HO 1抑制剂 )使缺氧 2 4h大鼠PASMC的CO含量降低 7.88% (P <0 .0 1 )、HO 1蛋白表达减少 2 3.9% (P <0 .0 5 )、TGF β3 蛋白表达增高 393% (P <0 .0 1 )、Ⅰ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均增加。Hemin(HO 1诱导剂 )使缺氧 2 4h大鼠PASMC的CO含量增加 8.83% (P <0 .0 1 )、HO 1表达增高 1 0 5 % (P <0 .0 5 )、TGF β3 蛋白表达降低 6 8.1 2 % (P <0 .0 1 ) ,Ⅰ型胶原蛋白和mRNA表达均减少。结论 :缺氧刺激下大鼠PASMCHO/CO系统上调 ,内源性CO能够抑制Ⅰ型胶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平滑肌细胞血红素氧合酶 化碳 Ⅰ型胶原 病理学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保亮 曹明志 +5 位作者 杨明峰 袁慧 谢方民 贾莉 王轩 贾丽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38-1441,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健康Wistar大鼠,将动物随机分入非SAH组、SAH组、溶媒组、EGb1组(低剂量)、EGb2组(高剂量),EGb腹腔注射给予。非SAH组于枕大池注...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健康Wistar大鼠,将动物随机分入非SAH组、SAH组、溶媒组、EGb1组(低剂量)、EGb2组(高剂量),EGb腹腔注射给予。非SAH组于枕大池注入0.3ml生理盐水;其余各组于枕大池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血物0.3ml诱导SAH。将动物处死后取脑,用RT-PCR方法检测术后24h、72h皮层HO-1 mRNA,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72h海马HO-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非SAH组大脑皮层未见HO-1 mR-NA表达;SAH组大鼠在诱导SAH后24h,大脑皮层HO-1 mRNA表达增加,72h进一步增加;在EGb1组和EGb2组,大脑皮层HO-1 mRNA表达更加明显,其中EGb2组的表达强度又高于EGb1组。非SAH组未见海马HO-1蛋白表达;SAH组在诱导SAH后72h海马可见HO-1蛋白明显表达;EGb1组和EGb2组海马HO-1阳性细胞和表达强度增加,以EGb2组更加明显。结论EGb对SAH后脑组织HO-1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继发性脑缺血 银杏叶提取物 血红素氧合酶 大鼠
下载PDF
青藤碱通过调节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和自噬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 被引量:8
17
作者 彭玥 欧好 +2 位作者 杨明施 蒋宇 高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4-970,共7页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以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在有或无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抑制剂Znpp处理下,采用青藤碱和/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RAW26...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的影响和机制。方法:以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在有或无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抑制剂Znpp处理下,采用青藤碱和/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RAW264.7巨噬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 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免疫荧光试验分析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HO-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作用后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表达和释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LC3绿色荧光聚集,HO-1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加用青藤碱处理能减少TNF-α和IL-6表达和释放,进一步促进LC3绿色荧光聚集,增加HO-1水平(P<0.05);用HO-1抑制剂Znpp预处理后,青藤碱对LPS诱导TNF-α和IL-6表达和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LC3绿色荧光聚集减少(P<0.05)。结论:青藤碱能减轻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其机制可能与HO-1介导的自噬激活有关,这为青藤碱应用于炎症反应的防治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血红素氧合酶-1 巨噬细胞 自噬
下载PDF
黄芪对豚鼠哮喘模型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莫碧文 王昌明 +3 位作者 刘晓晴 王孝养 熊维宁 金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血红素氧合酶 1(HO 1)在哮喘豚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测定全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 (COHb)的百分比含量并观察气道壁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情况 ,以探讨黄芪对哮喘豚鼠HO 1表达的影响。发现HO 1主要表达在气...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血红素氧合酶 1(HO 1)在哮喘豚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测定全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 (COHb)的百分比含量并观察气道壁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情况 ,以探讨黄芪对哮喘豚鼠HO 1表达的影响。发现HO 1主要表达在气道上皮细胞 ,哮喘各组HO 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黄芪治疗后HO 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哮喘各组 (P <0 0 1)。可见黄芪能显著抑制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HO 1的表达 ,提示黄芪抑制细胞HO 1的表达可能是黄芪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1 支气管哮喘 黄芪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转导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被引量:5
19
作者 万晓红 王雁 +2 位作者 赵国良 陈华梅 邵建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8-632,共5页
目的评价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转导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土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构建11R(11个精氨酸残基)-HO-1蛋白,5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5组(n=10):脑缺血/再灌注组(C组),沙土鼠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 目的评价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转导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沙土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构建11R(11个精氨酸残基)-HO-1蛋白,5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5组(n=10):脑缺血/再灌注组(C组),沙土鼠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11R组(R组)、脑缺血/再灌注+5 mg·kg-111R-HO-1组(H1组)和脑缺血/再灌注+25 mg·kg-111R-HO-1组(H2组),各组沙土鼠腹腔分别注射5 mg·kg-1生理盐水、5mg·kg-111R蛋白、5 mg·kg-111R-HO-1蛋白或25 mg·kg-111R-HO-1蛋白,3 h后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后取沙土鼠海马,电镜下观察海马组织线粒体的变化,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Caspase-3和HO-1蛋白表达、cAMP水平。结果C组、S组和R组3组间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变性率、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和HO-1蛋白表达、cAMP水平变化无差异(P>0.05);H1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变性率降低、神经元凋亡率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HO-1蛋白表达上调、cAMP水平升高(vs C组、S组和R组,P<0.01);H2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变性率降低、神经元凋亡率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HO-1蛋白表达上调、cAMP水平升高(vs H1组,P<0.01)。结论 HO-1蛋白转导减轻了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1 缺血 再灌注损伤 海马 蛋白 蛋白转导域 11个精氨酸残基 凋亡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水平 王星 +1 位作者 洪绍彩 吴智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在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肝脏中的表达以及普罗布考对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随机加喂普罗布考(n=8,普罗布考组)或淀粉(n=8,淀粉组)6周。观察两组兔以及正常... 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在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肝脏中的表达以及普罗布考对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随机加喂普罗布考(n=8,普罗布考组)或淀粉(n=8,淀粉组)6周。观察两组兔以及正常新西兰大白兔(n=8,正常对照组)血脂、体重和血清丙二醛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主动脉和肝脏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淀粉组相比,普罗布考组血红素氧合酶1在主动脉和肝脏内表达增多,动脉粥样斑块减少,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明显降低。血红素氧合酶1在动脉内膜斑块、动脉平滑肌以及肝脏内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丙二醛、主动脉斑块面积、内膜厚度、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均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结论普罗布考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还可能通过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发挥抗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普罗布考 血红素氧合酶1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