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红素氧合酶1介导阿托伐他汀在巨噬细胞极化和胆固醇蓄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邓锐 黄科铭 +4 位作者 罗建 陈功 冯健 黄维义 魏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可以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增强细胞抗炎症及抗氧化损伤能力。但阿托伐他汀是否可以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炎症、减少胆固醇蓄积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 背景: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可以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增强细胞抗炎症及抗氧化损伤能力。但阿托伐他汀是否可以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炎症、减少胆固醇蓄积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对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炎症状态及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先将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6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孵育24 h,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量及细胞活性,摸索阿托伐他汀的最适剂量用于后续研究。另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组,分别用纯培养基、阿托伐他汀20μmol/L及阿托伐他汀20μmol/L+锌原卟啉Ⅸ10μmol/L预先孵育细胞24 h,再加入50 mg/L的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结果;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LC3Ⅱ、LC3Ⅰ、P62、PPARγ、ABCA1的表达量;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并用油红O染色评价胞内脂滴的蓄积程度。结果与结论:①阿托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巨噬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②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巨噬细胞主要向M1极化并分泌促炎因子,增加胞内胆固醇蓄积;③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巨噬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增加,细胞转向M2型极化且主要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等抗炎因子,同时,PPARγ、ABCA1、LC3II/I等反映胆固醇外排及自噬的信号分子表达增加,胞内胆固醇及脂滴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④同步加入锌原卟啉Ⅸ预处理的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组则显著逆转了阿托伐他汀组的上述改变;⑤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促进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的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炎症,并通过上调PPARγ/ABCA1信号通路和增强自噬等增加胞内胆固醇流出,降低细胞内脂质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极化 泡沫细胞 血红素氧合酶1 自噬 化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调节铁死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曹佳岑 张宏坤 +2 位作者 赵文 南月敏 李冬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82-1788,共7页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作为一种诱导型氧化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可以对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肝细胞坏死等,阻止或延缓NAFLD的进展。但HO-1如何通过调控铁...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作为一种诱导型氧化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可以对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肝细胞坏死等,阻止或延缓NAFLD的进展。但HO-1如何通过调控铁死亡的发生进而影响NAFLD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归纳近年来相关文献,系统、全面地总结了HO-1通过调控铁死亡的发生对NAFLD的影响,探讨了HO-1阻止NAFLD发生及进展的作用机制。本文表明,在NAFLD中,HO-1分别从合成抗氧化物(包括胆红素、一氧化碳等)、激活System Xc系统、促进亚铁离子的蓄积等方面调控铁死亡,以期为药物干预等方法靶向性HO-1基因治疗NAFLD提供理论依据,并为NAFLD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红素氧合酶1 铁死亡 综述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血浆血红素氧合酶1和骨形成蛋白9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3
作者 湛栖睿 段太美 闫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浆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骨形成蛋白9(BMP-9)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018年7月~2022年3月我院诊治的87例NAFLD患者,行肝活检,根据病理学表现的不同将NAFLD组分为单纯...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浆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骨形成蛋白9(BMP-9)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018年7月~2022年3月我院诊治的87例NAFLD患者,行肝活检,根据病理学表现的不同将NAFLD组分为单纯性脂肪肝(SFL)2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48例和肝硬化11例,并根据病理学表现,将NASH分为早期10例和伴有肝纤维化的NASH 38例。另选择5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SAA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HO-1和BMP-9水平。结果 NAFLD组血清SAA和血浆HO-1水平分别为(8.2±1.5)mg/L和(14.9±2.3)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3.3±0.6) mg/L和(10.1±2.1)ng/ml,P<0.05】,而血浆BMP-9水平为(95.1±6.1)pg/ml,显著低于健康人【(153.7±10.8)pg/ml,P<0.05】;肝硬化组血清SAA和血浆HO-1水平分别为(9.9±1.5)mg/L和(17.2±2.6)ng/ml,显著高于NASH组【分别为(8.3±1.1)mg/L和(15.2±2.4)ng/ml,P<0.05】或SFL组【分别为(7.5±0.9)mg/L和(13.7±2.1)ng/ml,P<0.05】,而血浆BMP-9水平为(81.8±6.9)pg/ml,显著低于NASH组【(93.6±7.3)pg/ml,P<0.05】或SFL组【(101.7±5.1)pg/ml,P<0.05】;伴有肝纤维化的NASH组血清SAA和血浆HO-1水平分别为(9.0±1.8)mg/L和(16.4±2.5)ng/ml,显著高于早期NASH组【分别为(6.6±1.9)mg/L和(12.0±2.8)ng/ml,P<0.05】,而血浆BMP-9水平为(87.5±4.7)pg/ml,显著低于早期NASH组【(98.8±5.1)pg/ml,P<0.05】。结论 NAFLD患者血清SAA、血浆HO-1和BMP-9水平变化可能与肝组织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淀粉样蛋白A 血红素氧合酶1 骨形成蛋白9
下载PDF
慢性间歇性缺氧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红素氧合酶1在肺小动脉中的表达
4
作者 董学峰 孙祯 《科学咨询》 2023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目的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有关,有许多学者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基因的方式对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有部分发病机制不清楚。笔者通过建立C57BL/6小鼠的CIH模型,探讨... 目的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有关,有许多学者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基因的方式对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还有部分发病机制不清楚。笔者通过建立C57BL/6小鼠的CIH模型,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ɑ(HIF-1ɑ)与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CIH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机制。方法笔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2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中选10只组成缺氧组,另外10只组成常氧组。30天后,笔者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小鼠的肺小动脉血管形态是否存在差异。笔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HIF-1ɑ和HO-1,对比两个小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CIH可引起小鼠肺小动脉内膜增厚:缺氧组(2.72±0.32μm)与常氧组(1.17±0.04μ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H可引起小鼠肺小动脉中膜增厚:缺氧组(44.76±1.42μm)与常氧组(28.23±1.00μ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缺氧组(16.87±1.53pg/ml)与常氧组(13.15±1.72pg/ml)对比,血清HIF-1ɑ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组(255.88±122.04pg/ml)与常氧组(166.67±103.39pg/ml)对比,血清HO-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氧组肺小动脉内膜厚度与血清HIF-1ɑ及HO-1浓度呈正相关(P<0.05)。缺氧组肺小动脉中膜厚度与血清HIF-1ɑ和HO-1浓度呈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性缺 睡眠呼吸暂停综 诱导因子1ɑ 血红素氧合酶1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水平 王星 +1 位作者 洪绍彩 吴智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在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肝脏中的表达以及普罗布考对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随机加喂普罗布考(n=8,普罗布考组)或淀粉(n=8,淀粉组)6周。观察两组兔以及正常... 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在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肝脏中的表达以及普罗布考对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随机加喂普罗布考(n=8,普罗布考组)或淀粉(n=8,淀粉组)6周。观察两组兔以及正常新西兰大白兔(n=8,正常对照组)血脂、体重和血清丙二醛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主动脉和肝脏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淀粉组相比,普罗布考组血红素氧合酶1在主动脉和肝脏内表达增多,动脉粥样斑块减少,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明显降低。血红素氧合酶1在动脉内膜斑块、动脉平滑肌以及肝脏内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丙二醛、主动脉斑块面积、内膜厚度、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均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结论普罗布考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还可能通过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发挥抗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普罗布考 血红素氧合酶1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宋明 李玉光 +1 位作者 王东明 卢成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81-584,共4页
为观察血红素氧合酶 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 0 %的冠心病患者 136例纳入该研究 ,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4 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病变处斑块的形态分为Ⅰ型病变组 5 3例、Ⅱ型... 为观察血红素氧合酶 1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 0 %的冠心病患者 136例纳入该研究 ,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 4 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病变处斑块的形态分为Ⅰ型病变组 5 3例、Ⅱ型病变组 70例和Ⅲ型病变组 13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 1的表达进行定位分析 ,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的程度及强度。通过Westernblot脉病变组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 (P <0 .0 1) ;Ⅰ型病变、Ⅱ型病变和Ⅲ病变组的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1) ,且随着病变程度加重 ,血红素氧合酶 1表达水平升高。推测血红素氧合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 白细胞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下载PDF
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健 陈天萌 +6 位作者 曹剑 陈德友 王浩 石海燕 高萌 范利 Abraham Nader G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研究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分别为假手术组、糖尿病组、模型组、诱导剂组、抑制剂组。心梗造模后次日开始给药,1次/周,持续6... 目的:研究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分别为假手术组、糖尿病组、模型组、诱导剂组、抑制剂组。心梗造模后次日开始给药,1次/周,持续6周,术后28周,应用心脏超声、经颈动脉左心室内插管术等方法观察HO-1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及HO活性抑制剂锡中卟啉(SnMP)干预后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各项指标的远期影响;测定血糖(GLU)、总胆红素(TB)、C反应蛋白(CRP)、血清肌酐(Cr)、转氨酶(ALT)等指标;采用ELISA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脂联素、超敏CRP(HsCRP)等水平。结果:应用CoPP上调HO-1水平,能够改善糖尿病心梗大鼠左心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升高血清胆红素、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水平,提高心肌组织磷酸化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磷酸化的活化蛋白激酶(pAkt)、磷酸化的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pAMPK)的表达,降低血清TNF-α、hs-CRP水平。使用SnMP后,能够阻断CoPP的上述作用。结论:上调HO-1通过peNOS、pAMPK途径能够长期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升血清胆红素等,有效抑制心室重塑,改善梗死后糖尿病大鼠远期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1 心肌梗死 糖尿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丹参对大鼠移植肝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高传长 李冬盛 +1 位作者 王恺 邹书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5722-5725,共4页
背景:器官移植前使用丹参预处理能够保护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器官存活率。目的:观察含丹参的冷灌注液对同种异体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供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U... 背景:器官移植前使用丹参预处理能够保护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器官存活率。目的:观察含丹参的冷灌注液对同种异体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供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UW液组(术中使用UW液灌注保存)、丹参+UW液组(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ZnPP预处理组(移植前24h腹腔内注射ZnPP,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建立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模型。同时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与结论:丹参+UW液组和UW液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P<0.01)。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其蛋白在丹参+UW液组中较UW组表达更明显,在ZnPP预处理组中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丹参+UW液组肝脏Suzuki标准评分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及UW液组(P<0.05)。表明丹参能上调同种异体的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轻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移植大鼠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1 肝移植 丹参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干预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安莉 刘庆辉 +2 位作者 秦雪冰 刘长庭 俞森洋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干预对家兔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的影响。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常规潮气量+PEEP组(C组)、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组(VILI组)、呼吸机所致肺损伤+HO-1诱导剂干预组(Hm组);实验终点行动脉血气分析,Western blo...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干预对家兔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的影响。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常规潮气量+PEEP组(C组)、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组(VILI组)、呼吸机所致肺损伤+HO-1诱导剂干预组(Hm组);实验终点行动脉血气分析,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HO-1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定位,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结果 VILI组较C组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HO-1蛋白主要定位于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肺泡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有表达。Hm组与VILI组比较,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aO2/FiO2升高,肺湿干重比值和肺损伤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1蛋白表达升高能减轻VILI,对VI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 血红素氧合酶1 家兔
下载PDF
富氢液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德东 李波 +3 位作者 孙岳枫 于泳浩 魏立国 吕国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探讨富氢液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180~2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三组:健康对照组(C组)、糖尿病神经病变组(DPN组)和富氢液组(HRS组)。DPN组与HRS组... 目的探讨富氢液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180~2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三组:健康对照组(C组)、糖尿病神经病变组(DPN组)和富氢液组(HRS组)。DPN组与HRS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65mg/kg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HRS组于注射STZ 14d后腹腔注射富氢液5ml·kg^-1·d^-1,连续14d,C组和DPN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STZ注射前2d(T0,C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7d(T1)、14d(T2)、21d(T3)和28d(T4)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和热刺激缩足阈值(PWL),观察三组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在T4时测定右后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神经传导潜伏期。测定结束后,采用HE染色观察三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HO-1在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同时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TA)活性。结果与C组比较,DPN组和HRS组T1~T4时PWT明显降低,T2~T4时PWL明显缩短,T4时MNCV明显减慢,神经传导潜伏期明显延长,DPN组和HRS组坐骨神经中HO-1阳性细胞率与HO-1表达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增加,CAT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DPN组比较,HRS组T3、T4时PWT明显增高,PWL明显延长,T4时MNCV明显增快,神经传导潜伏期明显缩短,坐骨神经中HO-1阳性细胞率与HO-1表达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降低,CAT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富氢液可能通过上调HO-1表达,产生抗氧化作用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氢液 糖尿病外周神经痛 血红素氧合酶1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413A/T位点多态性与血脂异常个体冠心病患病风险密切相关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国红 陈宋明 +1 位作者 王东明 黄贤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413A/T位点多态性,阐明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为病例组,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仿的120例个体为对照。启... 目的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413A/T位点多态性,阐明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为病例组,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仿的120例个体为对照。启动子区直接测序方法检测-413A/T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作为协变量,统计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413A/T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人群-413位点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且携带TT基因型的血脂异常患者冠心病患病风险明显减少(校正后OR=0.179,95%CI=0.05~0.642)。结论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413A/T可能是评价血脂异常个体冠心病易感性风险的重要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红素氧合酶1 基因多态性 血脂异常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合酶1—一氧化氮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牟娇 何作云 王晓兵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家兔予以高胆固醇饮食(n=8)以及在高胆固醇饮食的同时经饮水给予L精氨酸(n=8)或L亚硝基精氨酸甲酯(n...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家兔予以高胆固醇饮食(n=8)以及在高胆固醇饮食的同时经饮水给予L精氨酸(n=8)或L亚硝基精氨酸甲酯(n=8),或经腹腔注射血红素L赖氨酸盐(n=8)或锌原卟啉9(n=8),共10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组主动脉一氧化氮生成量显著减少,一氧化碳生成量则明显增加,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降低(P均<0.01),而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升高,主动脉斑块面积达40.2%±8.9%。与胆固醇组比较,外源性血红素L赖氨酸盐干预组的主动脉内膜斑块面积(26.6%±9.2%)明显缩小,主动脉一氧化碳的生成量和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但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生成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与胆固醇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胆固醇组比较,外源性L精氨酸组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升高,一氧化氮生成量增加,主动脉斑块面积(28.1%±7.7%)明显缩小(P均<0.01),而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和一氧化碳的生成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与胆固醇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胆固醇组比较,血红素L赖氨酸盐干预组、L精氨酸组的主动脉组织内cmyc及cfos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1),而锌原卟啉组和L亚硝基精氨酸甲酯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系统显示出互补及代偿性调节作用,血红素氧合酶系统通过对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调节和代偿机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血红素-一化碳和一化氮-一化氮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 化氮 化碳 化氮 血红素氧合酶1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413A/T位点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剑星 吕声锐 +2 位作者 董俊平 马瑗 刘燕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4期452-454,共3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OSAHS常与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等并存^[1].基因多态性与OSAHS的研究近年来得到学者们的重视^[2].有研究指出,血红素氧合酶1 (heme oxygenase1,HO-1)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OSAHS常与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等并存^[1].基因多态性与OSAHS的研究近年来得到学者们的重视^[2].有研究指出,血红素氧合酶1 (heme oxygenase1,HO-1)基因参与抗氧化和应激^[3],HO-1基因的表达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还有研究报道,HO-1在体内表达的水平和冠心病的发病状况紧密关联^[4].而众所周知,OSAHS的发病又与冠心病密切相关联^[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 血红素氧合酶1 基因多态性 位点多态性 相关性 HO-1基因 OSAHS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氯血红素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昌兴 马业新 +1 位作者 付度关 任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 :观察氯血红素 (Hm)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血红素氧合酶 1(HO - 1)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 (CO)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主动脉VSMCs ,用AngⅡ诱导其增殖 ,分别... 目的 :观察氯血红素 (Hm)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血红素氧合酶 1(HO - 1)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 (CO)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Wistar大鼠主动脉VSMCs ,用AngⅡ诱导其增殖 ,分别用血红素氧合酶 1(HO - 1)的诱导剂和阻断剂 ,以诱导和阻断HO - 1的表达。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及蛋白印迹杂交 (Westernblot)检测HO - 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碳氧血红蛋白 (COHb)含量 ,四唑氮 (MTT)比色法检测VSMCs增殖。结果 :Hm显著增加VSMCsHO - 1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COHb含量 ,同时VSMCs增殖活力被显著抑制。结论 :HO - 1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是内源性CO抗VSMCs增殖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示HO -CO信号系统在以VSMCs增殖为特征的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血红素 大鼠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红素氧合酶1 HO-1 基因表达 化碳 细胞增殖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对糖尿病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璐 曹剑 +5 位作者 李健 陈天萌 陈德友 高进辽 郭玉松 范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237-1240,1244,共5页
目的探讨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对糖尿病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6只),糖尿病大鼠组(B组,16只),应用钴原卟啉Co PP(HO-1诱导剂)上调HO-1的糖尿病大鼠组(C组,16只)... 目的探讨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对糖尿病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6只),糖尿病大鼠组(B组,16只),应用钴原卟啉Co PP(HO-1诱导剂)上调HO-1的糖尿病大鼠组(C组,16只)。测量各组大鼠尾静脉葡萄糖、胰岛素及脂联素水平,采用Langendorff装置测量各组大鼠心肌和冠脉功能,采用色谱技术测量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丙二酰辅酶A及乙酰辅酶A的含量,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心肌中超氧化物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脏裂解液中信号分子、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活性及HO活性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组葡萄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胰岛素水平、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应用Co PP后C组的葡萄糖水平及脂联素水平均升高(P<0.05,P<0.01)。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的左心室功能较对照组有所下降,而冠脉阻力(coronary resistance,CR)明显升高。而上调HO-1后,糖尿病大鼠的心脏功能显著升高(P<0.01)且CR明显降低(P<0.01)。上调HO-1后,糖尿病动物体内的HO-1蛋白水平升高并伴有心脏超氧化物O2-和丙二醛水平的显著降低(P<0.05)。另外,糖尿病大鼠体内信号分子明显降低(P<0.05),上调HO-1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恢复e NOS/i NOS平衡,升高HO-1水平,提高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达到了改善心肌功能和冠脉灌注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1 糖尿病 心脏重构 化氮 冠脉循环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广东潮汕人群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国红 麦瑞琴 陈宋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07-80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广东潮汕人群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标记PCR和毛细管电泳相结合技术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在30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8...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广东潮汕人群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标记PCR和毛细管电泳相结合技术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在30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82例对照者中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重复次数n≤25为S型等位基因,n>25为L型等位基因。Logistics回归分析基因型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家族史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基因型与吸烟(OR为1.790,95%CI为1.110-2.886)、高血压(OR为1.552,95%CI为1.045-2.304)、糖尿病(OR为1.727,95%CI为1.018-2.928)交互作用增加个体冠心病患病风险,SL+LL基因型与吸烟作用最为显著(OR为2.517,95%CI为1.206-5.253)。结论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启动子区(GT)n重复序列多态性可作为潮汕人群伴危险因素个体冠心病易感风险评估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红素氧合酶1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下载PDF
血浆血红素氧合酶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辉 李慧 尹琼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HO-1及ox-LD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选择12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6例、冠心病组90例.冠心病组根据病变支数又分为单支病变27例、双支病变30例及多支病变33例.检测各组血浆... 目的 探讨血浆HO-1及ox-LD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选择12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6例、冠心病组90例.冠心病组根据病变支数又分为单支病变27例、双支病变30例及多支病变33例.检测各组血浆HO-1及ox-LDL水平并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 ①冠心病组ox-LDL水平及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O-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血浆ox-LDL水平及Gensini积分随着病变血管数增加而升高,HO-1则明显降低(P<0.01).③ox-LDL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89,P<0.01),而HO-1与ox-LDL水平(r=-0.80,P<0.01)及Gensini 积分(r=-0.76,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HO-1与ox-LDL水平密切相关,二者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1 化低密度脂蛋白 冠状动脉疾病 HO-1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的抗氧化生理特性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星 赵水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629-632,共4页
血红素氧合酶1通过降解血红素产生一氧化碳、胆绿素和铁离子。胆绿素经胆绿素还原酶作用生成胆红素,铁离子可诱导铁蛋白合成。上述产物具有抗氧化和细胞保护作用,使血红素氧合酶-1在维持机体内环境氧化和抗氧化平衡方面具有独特意义。... 血红素氧合酶1通过降解血红素产生一氧化碳、胆绿素和铁离子。胆绿素经胆绿素还原酶作用生成胆红素,铁离子可诱导铁蛋白合成。上述产物具有抗氧化和细胞保护作用,使血红素氧合酶-1在维持机体内环境氧化和抗氧化平衡方面具有独特意义。大量证据显示,血红素氧合酶-1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调控极有可能成为将来用基因疗法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血红素氧合酶1 动脉粥样硬化 化应激 综述
下载PDF
草木犀石油醚提取物对NF-κB和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庞然 张淑玲 +3 位作者 赵雷 刘双林 董继华 陶君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61-863,共3页
目的:探讨草木犀的石油醚提取物在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通过LPS干预RAW264.7细胞系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法检验NF-κB的表达及分布变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HO-1的蛋白... 目的:探讨草木犀的石油醚提取物在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通过LPS干预RAW264.7细胞系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法检验NF-κB的表达及分布变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HO-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药物干预时胞质被染为棕色,NF-κB多分布在胞质未被激活;仅有LPS干预时,胞核被染为棕色,NF-κB集中分布在细胞核表达增强。药物提取物干预后HO-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型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药物干预后HO-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结论:草木犀的石油醚提取物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同时促进HO-1的释放而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木犀 石油醚 RAW264.7细胞系 NF-ΚB 血红素氧合酶1
原文传递
血红素氧合酶1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梗死后心脏的存活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彬 易欣 马乐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0期7416-7420,共5页
背景: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修复梗死后心功能受到围移植期移植细胞大量死亡的限制。因此寻找一种保护因子对移植细胞提供保护至关重要。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HO-1)对BMSCs在梗死... 背景: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修复梗死后心功能受到围移植期移植细胞大量死亡的限制。因此寻找一种保护因子对移植细胞提供保护至关重要。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HO-1)对BMSCs在梗死后心脏生存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扩增培养大鼠BMSCs,Adv-hHO-1、Adv-GFP分别转染,移植前DAPI标记。结扎左前降支1h后,分别将DAPI-hHO-1-BMSCs、DAPI-GFP-BMSCs多点注射到大鼠心脏梗死区周边,对照组注射等量PBS。结果与结论:Adv-hHO-1转染BMSCs后获稳定表达。仅hHO-1-BMSCs组稳定表达hHO-1 mRNA;hHO-1-BMSCs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均高于其他两组(P<0.01);存活BMSCs数量在第3,7天均明显高于GFP-BMSCs组(P<0.05);大鼠心功能各项参数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移植4周后,HO-1-BMSCs组梗死区周边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GFP-BMSCs组和对照组(P<0.01),且胶原蛋白沉积减少,心室壁变厚,梗死面积较其他两组明显缩小(P<0.01)。提示HO-1提高移植到梗死心脏BMSCs的存活,HO-1协同BMSCs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细胞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