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林剑真 林丽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4期82-84,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时间: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对象:发热疾病患者51例以及健康体检人员51名。分组: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发热疾病患者为观察组,予以两组人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明确其血细... 目的探究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时间: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对象:发热疾病患者51例以及健康体检人员51名。分组: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发热疾病患者为观察组,予以两组人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明确其血细胞形态学相关指标以及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结果观察组血细胞形态学相关指标与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发热疾病患者来说,落实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有着重要的意义,可及时明确病情状态,为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发热疾病 血细胞形态学相关指标 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
下载PDF
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运行
2
作者 宋颖博 蒋菲 +2 位作者 张艳 董清清 张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865-869,共5页
目的建立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EQA)体系,对基层医院检验人员细胞形态识别能力进行评价。方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临床检验中心采用图文摄像系统挑选外周血涂片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胞或物质图片建立血细胞形态学图谱库,结合EQA管理网络平... 目的建立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EQA)体系,对基层医院检验人员细胞形态识别能力进行评价。方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临床检验中心采用图文摄像系统挑选外周血涂片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胞或物质图片建立血细胞形态学图谱库,结合EQA管理网络平台构建血细胞形态学EQA体系,并开展2023年160余家基层医院血细胞形态学两次共20幅质量评价(质评)图片的EQA工作。结果构建的图谱库涵盖78类各种血细胞,共1520幅图片,包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单核细胞系、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系。2023年血细胞形态学EQA工作通过EQA管理网络平台进行了数据上报、质评成绩发布及汇总分析等。两次EQA均取得满分成绩的实验室数为27家(16.67%),第1次和第2次合格实验室数分别为123家(75.46%)和138家(85.18%),两次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构建了较完善的血细胞形态学EQA体系,并在基层医院检验人员细胞形态识别能力的评价中得到了较好的运行,同时也反映出基层医院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识别能力亟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 室间质量评价 图谱库 能力验证 基层实验室
下载PDF
SAA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对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情诊断的价值
3
作者 袁艳军 田二军 张嫚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04-708,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对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情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 按照1∶1比例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2例血常规正常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组)及122...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对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情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 按照1∶1比例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2例血常规正常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组)及12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并比较两组儿童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核左移、反应性淋巴细胞比例)改变及SAA水平。统计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核左移、反应性淋巴细胞比例)改变及SAA检出血常规正常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情况,以病原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改变、SAA及联合检测对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情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改变及SAA水平,应用Spearman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改变及SAA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结果 病毒组儿童的核左移数量、反应性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清SAA分别为(9.54±3.15)个、(5.94±1.87)%、(29.60±9.53)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7±0.66)个、(0.32±0.20)%、(3.60±0.9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原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改变联合SAA诊断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98.36%)、特异度(99.18%)、准确率(98.77%)最高,漏诊率(1.64%)最低(P<0.05);重症肺炎儿童的核左移数量、反应性淋巴细胞比例、血清SAA分别为(15.87±5.02)个、(14.26±3.78)%、(47.25±11.33) mg/L,明显高于普通肺炎儿童的(10.61±2.30)个、(5.13±1.54)%、(30.29±8.57) mg/L和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6.09±1.54)个、(6.09±1.54)%、(22.32±4.40) mg/L,而普通肺炎儿童的核左移数量、反应性淋巴细胞比例、血清SAA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核左移数量、反应性淋巴细胞比例、SAA水平与病情程度均呈正相关(r=0.725、0.801、0.820,P<0.05)。结论 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反应性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清SAA增高,核左移明显,在血常规检测不能反映临床表现的情况下,联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改变、SAA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感染证据及病原学信息,从而指导临床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血常规正常 外周血细胞形态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病情程度
下载PDF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黄玉香 韦宏缅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究和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百色市右江区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血液常规检测的所有检验者中,选取自愿参与临床研究的200例检验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血液... 目的探究和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百色市右江区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血液常规检测的所有检验者中,选取自愿参与临床研究的200例检验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血液检验结果将200例检验者分为观察组(血液异常)和对照组(血液正常),各100例。分别对2组检验者的血细胞形态学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中的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平均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等血常规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数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假阳性率为34%,对照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假阴性率为5%;对照组中出现5例血细胞形态异常的情况,包括红细胞形态异常、白细胞形态异常、血小板减少和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检验价值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 血常规检验 临床检验
下载PDF
血细胞形态联合血常规在婴幼儿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劳武斌 蒙浣婷 劳力 《智慧健康》 2024年第6期72-75,80,共5页
目的 观察血细胞形态联合血常规在婴幼儿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5月本院收治的感染疾病患儿40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婴幼儿4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婴幼儿均采用血细胞形态、血常规检测,观... 目的 观察血细胞形态联合血常规在婴幼儿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5月本院收治的感染疾病患儿40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婴幼儿4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婴幼儿均采用血细胞形态、血常规检测,观察两组血常规指标水平(WBC、NLR、LDR、RDW),并比较单一诊断准确率和联合诊断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LDR比对照组更低,RDW、WBC、NLR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NLR比对照组更低,RDW、WBC、LDR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一血常规诊断和血细胞形态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感染疾病的诊断选择血细胞形态联合血常规检测更有诊断价值,准确率更高,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 血常规 婴幼儿 疾病感染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血常规检验中运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张志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17-0020,共4页
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选9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参与血常规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进行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分析。结果 血细胞形态学的血细胞异常率为98.98%,明显高于... 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选9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参与血常规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进行血常规、血细胞形态学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分析。结果 血细胞形态学的血细胞异常率为98.98%,明显高于血常规的87.76%,漏检误检率为1.02%,明显低于血常规的12.24%,P<0.05;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相比,血细胞形态学对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出率更高,而白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较低(P<0.05)。结论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更好地检出血细胞异常,较单纯血常规检验相比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血细胞形态 血细胞异常
原文传递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7
作者 刘微 马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16-0119,共4页
研究血常规检验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院内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800例,依据检验中是否开展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进行分组,其中有开展的为观察组,未开展的为对照组,n=400,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 研究血常规检验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院内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800例,依据检验中是否开展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进行分组,其中有开展的为观察组,未开展的为对照组,n=400,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阳性检出率51.75%高于对照组26.25%,细胞形态正常、中立性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单核细胞等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常规作为当前医学临床疾病筛查、诊断、病情评估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检验中通过开展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获得更有力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标准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发热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评价
8
作者 李英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8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析标准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发热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进行评价。方法:对甘谷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接受发热疾病治疗的50例患者和门诊健康体检患者50例进行研究,研究组均为发热患者,参照组均为健康体检患者,给... 目的:探析标准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发热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进行评价。方法:对甘谷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接受发热疾病治疗的50例患者和门诊健康体检患者50例进行研究,研究组均为发热患者,参照组均为健康体检患者,给予两组显微镜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并分析其结果。结果:发热患者红细胞压积、平均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两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热患者异常细胞、白细胞改变、小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异型淋巴细胞改变等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在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根据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类型,并分析具体原因,为后续有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发热疾病 血细胞形态学指标 血细胞形态异常
下载PDF
3种抗凝剂对大菱鲆血液抗凝效果、血细胞形态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谢婷 高云涛 +3 位作者 李明月 高云红 贾玉东 闫冬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76,共9页
鱼类血液极易凝结,经抗凝剂处理后的血液可充分满足各项生理指标检测,为衡量鱼体各项生理机能提供重要参考,同时,鱼类种属多样,在抗凝剂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研究以欧亚养殖良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 鱼类血液极易凝结,经抗凝剂处理后的血液可充分满足各项生理指标检测,为衡量鱼体各项生理机能提供重要参考,同时,鱼类种属多样,在抗凝剂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研究以欧亚养殖良种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选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肝素钠和柠檬酸钠3种抗凝剂,通过对大菱鲆正常状态和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溶解氧浓度为(1.2±0.3) mg/L]抗凝效果评价、血细胞形态观察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筛选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最佳血液抗凝剂。结果显示,正常溶解氧状态下,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效果显著,急性低氧胁迫下静置6h和12 h后,抗凝效果显著抗凝剂分别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和肝素钠。正常溶解氧状态肝素钠抗凝剂下血细胞出现双核现象,柠檬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剂下分别出现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急性低氧胁迫导致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肝素钠、柠檬酸钠抗凝剂均观察到双核血细胞,其中,肝素钠和柠檬酸钠抗凝剂还分别出现微核和无核血细胞。急性低氧胁迫处理后,3种抗凝剂作用下血液白细胞数目均显著增高(P<0.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和肝素钠抗凝作用下,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柠檬酸钠抗凝剂作用下,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3种抗凝剂作用下血浆葡萄糖和皮质醇浓度显著增高(P<0.05),但肝素钠抗凝剂作用下,葡萄糖和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柠檬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P<0.05)。综上所述,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可作为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大菱鲆血液学分析的首选抗凝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抗凝剂 抗凝效果 血细胞形态 血液生理生化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与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SS分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姬曼曼 陈淑霞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评估病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外...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评估病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比较不同国际分期系统分期(ISS)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诱导T细胞/抑制T细胞(CD4+/CD8+)及免疫功能指标[Th1/Th2、淋巴细胞银染核仁区(AgNORs)、转化生长因子(TGF-β)],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指标与ISS分期、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随访6个月后,根据复发情况评估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入院1个月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指标,分析其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WBC、ANC、TGF-β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入院时ALC、CD4+/CD8+、Th1/Th2、AgNORs比较: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WBC、ANC与ISS分期、血清TGF-β呈正相关,与Th1/Th2、AgNORs呈负相关;ALC、CD4+/CD8+与ISS分期、血清TGF-β呈负相关,与Th1/Th2、AgNORs呈正相关(P<0.05);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不良患者入院1个月时WBC、ANC较高,ALC、CD4+/CD8+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1个月后WBC、ANC、ALC、CD4+/CD8+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95、0.832、0.856、0.836,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27。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多发性骨髓瘤ISS分期密切相关,可为临床早期评估病情、预测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形态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联合虚拟仿真的混合式教学 在血细胞形态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航 熊成欢 +4 位作者 张如平 薛睿 陈华 张洋 杨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期159-161,共3页
血细胞形态学是《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血细胞形态实验教学中通过互联网完成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实虚结合、课后巩固、全程评... 血细胞形态学是《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血细胞形态实验教学中通过互联网完成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实虚结合、课后巩固、全程评价的混合模式教学,师生实现全过程教学互动,解决了传统血细胞形态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与痛点,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对学生在血细胞形态辨识技能的提高上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 混合式教学 实验教学 雨课堂 虚拟仿真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效用及对预后评估
12
作者 李晓燕 《智慧健康》 2023年第6期19-23,共5页
目的 研究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效用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检测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先检测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后检测的5... 目的 研究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效用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检测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先检测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后检测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血常规检测,观察组予以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对2组患者检测结果及预后评估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2.00%、24.00%、20.00%,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在血液系统疾病中,贫血以红细胞异常为主,感染疾病以中性粒细胞异常为主,白血病、淋巴瘤均以淋巴细胞异常为主,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异常为主。以患者实际预后为准,观察组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与预后中应用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的价值非常高,能够鉴别诊断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疾病 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影响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嘉峰 杨波 +1 位作者 黄艳 杨佳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6期452-453,共2页
血细胞形态学主要包括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两部分。目前,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仍然是血液及相关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因此,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多种因素均能影响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而造成误诊,如人员的素质(包括... 血细胞形态学主要包括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两部分。目前,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仍然是血液及相关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因此,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多种因素均能影响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而造成误诊,如人员的素质(包括医务人员、患者)、标本的处理等。因此,分析影响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将有助于提高血液病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将对影响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因素及对策做简单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外周血细胞形态 血液病诊断 疾病诊断 医务人员 基本方
下载PDF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
14
作者 何山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30-0033,共4页
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 以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100例采集血液标本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将其中50例做作为对照组,血常规检测采用常规自动化血液分析系统;剩余50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 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意义。方法 以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100例采集血液标本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将其中50例做作为对照组,血常规检测采用常规自动化血液分析系统;剩余50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以两组的血液疾病检测漏诊率、血液细胞异常检测准确率作为观察指标展开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观察组血液细胞异常检测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血液疾病检测漏诊率相较于对照组也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 临床检验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15
作者 向凌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0059-0062,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的72名血细胞形态学受检患者,随即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受检方式上均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比两组的检测... 本文旨在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的72名血细胞形态学受检患者,随即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受检方式上均采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对比两组的检测指标数据,并进行总结。结果 由研究数据总结可得,对照组红细胞形态异常6例(8.33%)、口型红细胞2例(2.78%)、附红细胞体4例(5.56%)、异形淋巴细胞1例(1.39%)和异常细胞1例(1.39%)。与研究组相比,研究组的形态异常34例(47.22%)、口型红细胞9例(12.5%)、附红细胞体11例(15.28%)、异形淋巴细胞5例(6.94%)和异常细胞3例(41.6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中能够辅助医生快速发现患者血液异常形态,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潜在疾病。这项研究结果提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 临床检验 显微镜
原文传递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6
作者 张蒙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016-0018,共3页
探讨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分析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内分别抽取我院中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异常的患者的血液标本3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内经全自... 探讨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分析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内分别抽取我院中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异常的患者的血液标本3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内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为正常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认患者最终的个体状况。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对照组中30例健康人群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2例,假阴性率为6.67%,而实验组中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为29(96.67%),出现1例漏诊状况(P<0.05)。针对30例实验组内患者的血液细胞形态异常状况进行检查,发现患者主要以白细胞形态异常为主,其次表现为红细胞形态异常和血小板数目低下。结论 通过本研究的探索,我们发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我们观察到在实验组中血细胞形态异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更敏感地识别潜在的异常情况,从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的检测准确性。特别是在白细胞形态异常方面,该检查在辅助临床诊断中具有独特的意义,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外周血细胞形态学作为血常规检验的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早地发现患者的血液异常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最终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 外周血细胞形态 检测方式 研究分析
原文传递
发热疾病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效果分析
17
作者 曹丹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108-0110,共3页
分析在诊断发热疾病过程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受试者全部在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的时间范围内选取,以试验组命名的是300例发热患者,而以对照组命名的是300例健康体检者,无论是试验组,又或是对照组,均需要接受血细... 分析在诊断发热疾病过程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受试者全部在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的时间范围内选取,以试验组命名的是300例发热患者,而以对照组命名的是300例健康体检者,无论是试验组,又或是对照组,均需要接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并在组间展开关于血细胞形态阳性率、红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差异的评比。结果 血细胞形态阳性率的比较,主要是异常细胞、小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白细胞变小、异型淋巴细胞等方面的比较,而以上阳性率高的为试验组,相对较低的为对照组,组间差距大,P均<0.05;红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主要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压积5个方面进行,P<0.05,即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不同。结论 在发热病病人的血涂片中,血细胞的形态会有一定的变化,因此,对其进行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可以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可以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发热疾病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学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分析
18
作者 石豪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101-0104,共4页
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形态学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血细胞分析仪推荐的145份异常血液样本进行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和左核细胞形态之间的诊断差异,以及血液和红细胞异常... 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形态学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血细胞分析仪推荐的145份异常血液样本进行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和左核细胞形态之间的诊断差异,以及血液和红细胞异常数量的减少,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检测PLT异常、l异常和未成熟细胞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血细胞形态分析相比,血细胞分析仪在白血病、贫血、感染性发热(p>0.05)检测和血小板疾病诊断(p<0.05)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自动分析仪为临床血病诊断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但不能完全代替血细胞形态学诊断。通常,两种方法的联合诊断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本次主要针对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学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分析,展开深入论述,所得文献与同行业人员共享,望对行业的前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 全自动分析仪 血细胞形态 血液系统疾病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9
作者 吴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0068-0071,共4页
探究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9-2022.8在我院进行血常规常规检验的血常规样本486份为研究对象,均为触发复检规则或医生开具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血涂片复检的标本,根据随机双盲法分组,分... 探究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9-2022.8在我院进行血常规常规检验的血常规样本486份为研究对象,均为触发复检规则或医生开具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血涂片复检的标本,根据随机双盲法分组,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243例,对所有标本先后实施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和血液常规检查这两项检查,分析上述两组血样异常的检出率,并统计血样检测期间具体的异常类型分布情况。结果 研究组243例血样中,正常血样117例,白细胞异常形态异常43例,红细胞形态异常26例,血小板数量异常57例,血细胞异常检出率51.86%;对照组243例血样中,正常血样147例,白细胞异常形态异常31例,红细胞形态异常19例,血小板数量异常46例,血细胞异常检出率39.51% ,研究组血液细胞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一的血液常规检查,结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患者血液细胞形态检测的精准度更高,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对血液细胞形态检查的精确性要求,为患者选择两种检测方式联用的方式,提高临床检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液分析仪 血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