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2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1
作者 李银英 周建华 焦红军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分析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为临床对患者甲氨蝶呤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例患者83份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报告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3份报告的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呈... 目的分析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为临床对患者甲氨蝶呤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例患者83份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报告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3份报告的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呈现个体差异,监测时间点为24、48、72 h的报告中共有72.73%的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结论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是临床用药有效性、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医院应当积极实施。我院在应用甲氨蝶呤治疗时,亚叶酸钙解救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血药浓度监测 亚叶酸钙
下载PDF
某院2022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2
作者 江艳 陈川 +2 位作者 陶赟 殷秋忆 戴烨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某院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2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VPA血药浓度监测的241例患者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年龄、药物剂型及联合用药对... 目的分析某院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2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VPA血药浓度监测的241例患者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年龄、药物剂型及联合用药对VPA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241例患者共行438例次VPA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达标率为58.7%。监测多次的患者中,调整剂量后的监测结果达标率较调整前均有提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剂型和联合用药是影响VPA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临床使用丙戊酸钠时应注重血药浓度监测,并及时根据监测结果及临床症状调整给药剂量,以提高抗癫痫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监测 影响因素 剂型 联合用药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及MLP预测模型建立
3
作者 严晓鹭 欧阳华 +4 位作者 朱隆昇 郑灵招 林小青 林小凤 李宏愿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4-589,共6页
目的考察肾病综合征(NS)患者使用他克莫司后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同时建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166例NS患者使用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共计509次),并对其疗效、药... 目的考察肾病综合征(NS)患者使用他克莫司后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同时建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166例NS患者使用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共计509次),并对其疗效、药物不良反应(ADR)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利用其中109例含有基因信息的NS患者的302次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建立多层感知机(MLP)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在疗效方面,未缓解组患者的中位血药浓度为2.20 ng/mL,显著低于部分缓解组的4.00 ng/mL(P<0.001)和完全缓解组的3.60 ng/mL(P=0.002)。在ADR方面,发生ADR组患者的中位血药浓度为5.01 ng/mL,显著高于未发生ADR组的3.37 ng/mL(P=0.001),且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亚组分析后可知,他克莫司血药浓度≥6.65 ng/mL时,患者更易发生血肌酐升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P<0.001];他克莫司血药浓度≥6.55 ng/mL时,患者更易发生血糖升高(AUC=0.615,P=0.005)。所建立的MLP预测模型的损失函数值为0.9,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绝对值为0.2795ng/mL,验证散点图的决定系数为0.984,说明模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结论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对NS患者的疗效和ADR均有影响。利用MLP模型进行血药浓度预测的准确率高,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小,该模型可作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案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肾病综合征 血药浓度监测 多层感知机 预测模型 个体化用药
下载PDF
基于基因检测和血药浓度监测技术优化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个体化给药方案
4
作者 宗慧颖 张云迪 +1 位作者 李越 李妍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94-199,共6页
他克莫司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钙调神经磷酸酶类抑制剂,被作为肝移植术后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线药物。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他克莫司表现出治疗窗口窄、药动学个体差异大等特点,移植后早期低浓度的他克莫司可能会诱发排斥反应;而高... 他克莫司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钙调神经磷酸酶类抑制剂,被作为肝移植术后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线药物。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他克莫司表现出治疗窗口窄、药动学个体差异大等特点,移植后早期低浓度的他克莫司可能会诱发排斥反应;而高浓度的他克莫司可能会导致肾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因此对于他克莫司药动学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以及PubMed数据库,综述了临床上对患者实行基因检测和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得出根据基因多态性进行给药以及寻找替代药时曲线下面积的最佳采样点策略可能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对他克莫司的最佳起始剂量进行预测,进而帮助调整维持方案,且有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他克莫司 基因检测 血药浓度监测
下载PDF
血药浓度监测与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良沫 洪绵慧 +2 位作者 吴丹娜 钟莉莉 符祥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9-714,共6页
目的 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临床使用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研究期间使用伏立康唑并接受血药浓度监测且起始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用药后肝功能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发生肝损伤组和发生肝损伤组... 目的 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临床使用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研究期间使用伏立康唑并接受血药浓度监测且起始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用药后肝功能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发生肝损伤组和发生肝损伤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个危险因素预测性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最佳截点。结果 共有116例患者纳入研究,肝损伤发生率为28.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药谷浓度及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是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血药谷浓度>4.80mg/L及CRP>127.86 mg/L的患者肝损伤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对于CRP较高的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期间应当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以降低肝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肝损伤 血药浓度监测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两种新型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6
作者 黄莹莹 许健 +2 位作者 孙一鸣 孔令提 余美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867-870,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开展的两种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奥卡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对患者进行回访,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回访结果综合评价两种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临床疗效,为指导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使用提供个体化给药建议。方法收集某院2... 目的分析某院开展的两种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奥卡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对患者进行回访,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回访结果综合评价两种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临床疗效,为指导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使用提供个体化给药建议。方法收集某院2020年1—12月使用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奥卡西平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患者进行回访,分析血药浓度达标率与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率。结果共收集数据52例,排除空号,诊断和症状不符等情况,可用数据共42例。监测对象以中青年(19-60岁)为主,占71.43%,男性多于女性。奥卡西平监测结果在有效浓度的范围内的比例(89.66%)高于拉莫三嗪(15.38%)(P<0.05)。通过电话进行回访,联合用药患者共17例,其中联合拉莫三嗪和奥卡西平治疗有效率为33.33%;联合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治疗有效率为50%;联合丙戊酸钠和奥卡西平治疗有效率为40%;联合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治疗结果有效的例数是1例,有效率为100%。奥卡西平总有效率为51.72%,高于拉莫三嗪的30.77%(P<0.05)。结论新型抗癫痫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的总体达标率不够。对回访的结果进行分析,单药治疗有效率高于联合用药,奥拉西平总体有效率高于拉莫三嗪。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个体间差异大,应积极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患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并优化给药方案,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使患者更安全、合理的使用抗癫痫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癫痫药 血药浓度监测 拉莫三嗪 奥卡西平
下载PDF
血药浓度监测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岩萍 张继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0期59-62,共4页
目的 观察血药浓度监测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2月天津市安定医院收治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奥氮平片联合丙戊酸钠口服溶液治疗30 d。... 目的 观察血药浓度监测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2月天津市安定医院收治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奥氮平片联合丙戊酸钠口服溶液治疗30 d。治疗15 d后监测2种药物的血药浓度,根据患者血药浓度增减药物剂量。比较患者治疗15、30 d后奥氮平、丙戊酸钠使用剂量及血药浓度,治疗前及治疗15、30 d后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分。结果 150例患者经30 d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期间,丙戊酸钠、奥氮平血药浓度均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治疗30 d后,患者奥氮平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高于治疗15 d后(P<0.01);治疗15 d后与治疗30 d后,奥氮平和丙戊酸钠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30 d后,患者BRMS评分、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30 d后,患者BRMS评分、HAMD评分低于治疗15 d后(P<0.01)。患者治疗期间TESS评分为(1.24±0.08)分。结论 采用丙戊酸钠与奥氮平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时通过监测血药浓度调整药物剂量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并保证最小剂量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有效减轻躁狂和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 奥氮平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监测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余巧玲 翟葳葳 +2 位作者 刘平 邱博 吴惠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7期809-817,共9页
利伐沙班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可预测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药物-药物和食物-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常以固定剂量给药,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参数。但在某些紧急临床情况下,如出血、急性脑卒中、急性肾损伤、紧急手术... 利伐沙班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可预测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药物-药物和食物-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常以固定剂量给药,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参数。但在某些紧急临床情况下,如出血、急性脑卒中、急性肾损伤、紧急手术前和怀疑药物蓄积中毒等,有必要监测患者体内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现有研究表明,利伐沙班血药浓度范围广泛,个体差异性大,存在临床用药风险。监测利伐沙班血药浓度,探索其药物治疗窗,可辅助临床个体化用药和安全用药。本文旨在概述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监测方法、治疗窗研究进展及相关病例报道,以期为临床上利伐沙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血药浓度监测 新型口服抗凝药
下载PDF
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9
作者 张灿文 于焕君 +2 位作者 党和勤 李长秀 耿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8期156-158,162,共4页
目的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使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及苯妥英钠进行抗癫痫治疗患者154例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使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进行抗癫痫治疗并进... 目的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使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及苯妥英钠进行抗癫痫治疗患者154例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使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进行抗癫痫治疗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门诊收治或住院患者154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比较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使用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54例患者中,使用丙戊酸钠116例,苯妥英钠20例,卡马西平18例。不同药物治疗患者脑电图检查、磁共振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4例癫痫患者治疗药物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72例,占46.7%;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62例,占40.3%;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20例,占13.0%。不同性别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药物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药物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较多,血药浓度监测有助于对癫痫患者制定个体化药学监护,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结合患者临床实际疗效及耐受性,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个体化剂量,可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血药浓度监测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苯妥英钠 临床药师
原文传递
利培酮血药浓度监测在基层医院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赖飞翔 唐华成 +5 位作者 凌燕妮 徐梦琳 刘远波 何炎凤 刘秀梅 林丽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0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利培酮血药浓度监测在基层医院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精神分裂症接受利培酮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治疗后8、43 d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及血药浓度,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利培酮血药浓度监测在基层医院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精神分裂症接受利培酮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治疗后8、43 d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及血药浓度,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43 d的PANSS阴性症状评分(19.67±2.28)分及阳性症状评分(18.52±2.77)分、TESS评分(2.08±0.42)分低于治疗后8 d的(27.85±4.70)、(30.25±4.92)、(2.83±0.35)分,利培酮血药浓度(55.55±5.80)ng/ml高于治疗后8 d的(47.52±4.33)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43 d的总有效率94.17%高于治疗后8 d的7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开展利培酮血药浓度监测,可显著的改善患者治疗后43 d的症状评分,提高利培酮血药浓度,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血药浓度监测 基层医院 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模型的精准血药浓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11
作者 胡川 黄艺璠 +1 位作者 赵越 王飞 《中国数字医学》 2023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设计与实现精准血药浓度监测系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方案,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方法:融合强化学习模型,从系统架构、流程、功能等方面设计和实现精准血药浓度监测系统。结果:精准血药浓度监测系统的应用为临床药师提供了智能化监... 目的:设计与实现精准血药浓度监测系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方案,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方法:融合强化学习模型,从系统架构、流程、功能等方面设计和实现精准血药浓度监测系统。结果:精准血药浓度监测系统的应用为临床药师提供了智能化监测手段,提升了药物浓度监测水平。结论:精准血药浓度监测系统是实现个体化精准用药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药浓度监测 强化学习模型 设计 精准用药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的血药浓度监测
12
作者 柴芳 张七妹 +2 位作者 邢孔浪 陈晓君 郭仁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37-0039,共3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监测头孢唑林钠的血药浓度 方法 样品预处理采用蛋白沉淀法,用乙酰苯胺作为内标,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4:16;流速:1.0 mL·min-1;运行时间30 min。 结果 该方法相关系数R2=0.9999,在0.50~400 μg&...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监测头孢唑林钠的血药浓度 方法 样品预处理采用蛋白沉淀法,用乙酰苯胺作为内标,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乙腈=84:16;流速:1.0 mL·min-1;运行时间30 min。 结果 该方法相关系数R2=0.9999,在0.50~4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98.21±1.92)~(102.20±1.18)%,精密度RSD为0.59~1.87;样品在室温、4℃、长期和-80℃反复冻融的稳定性RSD为0.44~3.45%。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头孢唑林钠的血药浓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头孢唑啉钠 血药浓度监测
下载PDF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高稚婷 张锋英 +3 位作者 王雷鸣 杭晶卿 梁晓宇 范亚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6-531,共6页
目的:通过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与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指导万古霉素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 RS )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中的合理用药。方法在有指征应用万古霉素的M RS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中进行该药药物浓度... 目的:通过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与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指导万古霉素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 RS )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中的合理用药。方法在有指征应用万古霉素的M RS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中进行该药药物浓度监测。留取血样时间为万古霉素给药至少4个剂量后,在给药前30 min内采血送检谷浓度,给药结束后30 min至1 h内采血送检峰浓度,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同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3.22-50.79 mg/L ,谷浓度<5 mg/L者3例,5-<10 mg/L者11例,10-15 mg/L者3例,>15 mg/L者8例;峰浓度为13.57-60.47 mg/L ,峰浓度<25 mg/L者14例,25-40 mg/L者7例,>40 mg/L者4例。感染患者临床好转率为80.0%(20/25);细菌清除率为87.5%(21/24)。13例患者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其治疗好转率为92.3%(12/13)。4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制定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用于治疗M RS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可提高治愈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阳性球菌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监测 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15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对疗效、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瑞莲 陈文倩 +3 位作者 张丹 王晓雪 覃旺军 崔刚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827-2831,共5页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监测对其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8月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治疗的154例接受CsA治疗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NS患者病历资料,并对其中63例初次使用CsA治疗的难治...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监测对其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8月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治疗的154例接受CsA治疗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NS患者病历资料,并对其中63例初次使用CsA治疗的难治性NS成年住院患者初始治疗6个月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以分析其与疗效及安全性的关系。结果:154例患者共计进行CsA血药浓度监测512次,平均3.32次/人,平均血药浓度为(125.98±105.13)ng/mL;血药浓度低于100ng/mL的占44.14%。男性与女性患者平均监测次数、平均血药浓度及不同年龄段患者CsA平均血药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3例初次使用CsA治疗的难治性NS成年住院患者在初始治疗6个月(诱导期)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共计237次;有效组患者平均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无效组,血药浓度<100 ng/mL的比例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63例患者中有17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98%)。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平均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血药浓度>150 ng/mL的监测次数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中,发生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平均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血药浓度>150 ng/mL的监测次数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P<0.05)。随着监测次数的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不同监测次数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A药动学个体差异大,影响其血药浓度的因素较多,且其血药浓度的变化可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在应用CsA治疗NS的过程中,很难根据经验确定CsA的用药剂量,临床应重视其血药浓度监测,并以监测结果为依据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环孢素A 血药浓度监测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2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分散片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贾晓妮 张燕 +3 位作者 张晓红 陈建波 成昱霖 支媗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407-2411,共5页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分散片后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制订利培酮分散片的血药浓度参考值范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2017年1-12月服用利培酮分散片系统治疗并且进行血药浓度...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分散片后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制订利培酮分散片的血药浓度参考值范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2017年1-12月服用利培酮分散片系统治疗并且进行血药浓度(以利培酮与9-羟基利培酮血药谷浓度之和计)监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4例,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日剂量、联合用药),统计不同血药浓度范围内患者第4周精神分裂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49%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区间比例。结果:204例患者服用利培酮分散片后的血药浓度中位数为50.55 ng/m L(34.83~73.50ng/m L);患者性别、联用或单用药物对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P>0.05);患者年龄对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利培酮分散片日剂量与血药浓度呈线性关系(P<0.05);血药浓度<20、20~<30、30~<45、45~<60、60~<90、90~<120、≥120 ng/m L的患者第4周PANSS减分率>49%的区间比例分别为13.33%、34.78%、53.33%、47.83%、38.10%、38.89%、20.00%,发生不良反应的区间比例分别为0、0、2.22%、2.17%、11.90%、16.67%、46.67%。结论:利培酮分散片血药浓度受患者年龄、日剂量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推荐患者在血药浓度20~60 ng/m L范围内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分散片 精神分裂症 血药浓度监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抗癫痫药物中毒病例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峻 唐薇 +2 位作者 季佳兴 赵旭东 杨鸿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 :分析分别服用 4种抗癫痫药物苯妥英 (PHT)、苯巴比妥 (PB)、卡马西平 (CBZ)、丙戊酸 (VPA)中毒病例的血药浓度及其中毒原因、特点。方法 :对 942例癫痫患者所服抗癫痫药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 (FPIA)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对高于有效血... 目的 :分析分别服用 4种抗癫痫药物苯妥英 (PHT)、苯巴比妥 (PB)、卡马西平 (CBZ)、丙戊酸 (VPA)中毒病例的血药浓度及其中毒原因、特点。方法 :对 942例癫痫患者所服抗癫痫药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 (FPIA)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对高于有效血药浓范围的 1 0 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中毒病例的血药浓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部分病例在服用常规治疗剂量情况下 ,血药浓度就已高于有效范围 ,并出现中毒症状。单一用药时PHT的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 3种药物 (P <0 .0 1 )。联合用药中苯妥英钠与卡马西平联用的中毒比率较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血药浓度监测 药物中毒
下载PDF
某院儿童住院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彭敏 邓楠 +1 位作者 韦鸿雁 刘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5-798,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万古霉素的儿童住院患者血药监测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患者应用万古霉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回顾性分析某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其相关信息。结果130例儿... 目的分析应用万古霉素的儿童住院患者血药监测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患者应用万古霉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回顾性分析某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其相关信息。结果130例儿童感染患者的监测结果表明,平均谷浓度为(9.12~2.40)mg/L,谷浓度在〈5mg/L的例数占总体的51.54%,5~10mg/L32.31%,〉10mg/L的占16.15%;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致病菌81.16%为革兰阳性球菌,MRSA仅一例。结论该院儿童住院患者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存在部分不合理,临床应根据血药浓度与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积极调整用药,同时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儿童住院患者 血药浓度监测 应用分析
下载PDF
64例老年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石秀锦 蔡郁 +4 位作者 魏国义 翟所迪 张弨 邢玉晶 孙艳萍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2年第3期129-132,13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64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对64例157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万古霉素血清峰浓度和谷浓度均在治疗... 目的:通过分析64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对64例157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万古霉素血清峰浓度和谷浓度均在治疗窗范围内的仅占40%左右,而谷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及峰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约占50%;首剂饱和方案组与首剂未饱和方案组中血清峰浓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谷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肾功能正常组患者用药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显著性差异,尿素氮无显著性差异,而肾功能损害组患者用药前、后尿素氮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近45%的患者给药方案为500 mg,每日2~3次,约75%的患者未能达到有效峰浓度,约60%的患者谷浓度超过正常水平。结论:老年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个体差异很大且多数患者伴有肾功能轻中度损害,应尽量给予首剂饱和方案并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利于实现个体化给药,进而提高该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监测
下载PDF
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血药浓度监测与合理用药 被引量:32
19
作者 陈锦珊 杜青云 黄惠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24-426,共3页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 (VPA)治疗小儿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VPA的血药浓度谷值 ,并分析结果。结果 :血药浓度在 5 0~ 10 0mg·L-1治疗窗内、低于 5 0mg·L-1和高于 10 0mg...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 (VPA)治疗小儿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VPA的血药浓度谷值 ,并分析结果。结果 :血药浓度在 5 0~ 10 0mg·L-1治疗窗内、低于 5 0mg·L-1和高于 10 0mg·L-1的例次百分比 ,分别为 5 2 .5 5 % ,36 .2 2 % ,11.2 2 %。结论 :VPA在患儿中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 ,及时监测其血药浓度 ,实施个体化给药对提高疗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抗癫痫药 血药浓度监测 合理用药
下载PDF
32例老年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付晶 施阳 +2 位作者 荆晓明 王一凡 王雷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老年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及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32例70岁以上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入院后根据诊断及辅助检查给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或莫西沙星,重症感染患者...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老年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及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32例70岁以上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入院后根据诊断及辅助检查给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或莫西沙星,重症感染患者给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静脉滴注(静滴);治疗3-5d后效果不佳者,根据血、痰、分泌物、导管的病原学培养结果,提示感染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的阳性菌属,同时对万古霉素敏感时更换为万古霉素或联用万古霉素治疗,给药方法为万古霉素1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2 h给药1次,滴速为10 mg/min,不超过15 mg/min。观察其肝脏、肾脏、听力损害的发生情况,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不良反应在不同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老年患者中的总发生率为37.50%(12/32),其中肾脏损害发生率最高为18.75%(6/32);其次是听力损害为9.38%(3/32)、肝脏损害为9.38%(3/32)。不同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10、10-20、>20 mg/L)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7.50%(6/16)、38.46%(5/13)、33.33%(1/3),均P>0.05〕,随着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增加趋势。32例入选老年患者中有13例联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联用率为40.63%。在联合用药患者中发生肝脏损害的有2例(占11.83%)、肾脏损害1例(占7.69%),无听力损害患者,联合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相关性(r=0.15,P>0.05)。结论在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中,万古霉素的肾脏损害发生率较高;血药浓度的监测对老年患者在临床上使用万古霉素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老年患者 血药浓度监测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