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的交往行为意义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史顺良 王三武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8,共9页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构成了学者们开展学术活动的两大领域,学者们通过学术语篇相互交流、分享学术研究成果。本文以两大学科下的英语学术语篇为语料,以Ken Hyland的元话语人际模式为依据,结合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提出的...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构成了学者们开展学术活动的两大领域,学者们通过学术语篇相互交流、分享学术研究成果。本文以两大学科下的英语学术语篇为语料,以Ken Hyland的元话语人际模式为依据,结合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从语言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元话语标记语。研究发现元话语标记语是实现交往行为意义的语言表征资源,满足有效交往所需的四种普遍有效性要求,可实现以"理解"为目的的交往行为。作者在学术语篇中普遍使用元话语旨在与受众实现互动交往,使其能更好地理解语篇所表达的观点及命题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语篇 元话语 交往行为意义 普遍有效性要求
下载PDF
从工具理性到行为意义:教师与技术关系的重构 被引量:6
2
作者 卓毅 肖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0,共5页
探讨教师与技术的关系建构及其发生机制,是信息技术时代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和成效的关键。相比于传统工具理性框架中的教师与技术的关系理解,行为意义视域更能反映教师与技术关系的本质。教师与技术的交互行为的意义具体可从意图、内在需... 探讨教师与技术的关系建构及其发生机制,是信息技术时代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和成效的关键。相比于传统工具理性框架中的教师与技术的关系理解,行为意义视域更能反映教师与技术关系的本质。教师与技术的交互行为的意义具体可从意图、内在需求及生命意向三个维度来理解,而教师与技术(技术生产者)对行为意义的理解偏差则是教师与技术关系建构的现实困境。对此,技术(技术生产者)需参照教师的真实意图与内在需求,并将教师的整体生命与其技术行为联结起来以理解教师的技术行为之意义;教师则需要对技术形成一种教育性的理解力,并给予技术(技术生产者)更多的支持与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信息技术 行为意义 工具理性 教师与技术关系
下载PDF
哲学视角下智能机器在自我意识和行为意义上的突破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命彬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6期8-14,共7页
智能机器是人工智能的重要产物。著名的数学家、计算机专家阿兰·图林明确指出具有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无组织机器,方能称为智能机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自动化、神经学、脑科学、机器学习等技术理论的发展,智能机器得到了长足的发... 智能机器是人工智能的重要产物。著名的数学家、计算机专家阿兰·图林明确指出具有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无组织机器,方能称为智能机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自动化、神经学、脑科学、机器学习等技术理论的发展,智能机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彰显其特殊的意义。但是,智能机器的发展有哪些作用?智能机器能否为"人",能否代替和超越人类,能否构建全新人机关系?这些问题都需从哲学视角进行反思。人类构建社会关系、体现历史属性都是从自我区分开始,没有自我意识,就没有你我之分,就不存在关系和社会。人类的活动如果没有行为意义的把握,就没有意识、目的性活动之分,必然与动物活动无异。因此,从哲学角度分析智能机器,必须先从自我意识和行为意义谈起,通过分析新技术在这些方面的进步来寻找智能机器的突破,进而解答哲学疑惑,从而展望智能机器的未来和全新的人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 自我意识 行为意义
下载PDF
基于动物叫声的行为意义识别系统
4
作者 申晓天 舒童 +2 位作者 路梦康 凌智 王旭楠 《科技风》 2017年第17期4-5,共2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对现有声音技术展开研究分析,通过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系统结构的了解,通过对动物在某一特定行下发出的叫声进行收集,并且建立模型分析,通过对数据标准模型的建立,进行有效地声音识别,根据系统中形成的平均稳定...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对现有声音技术展开研究分析,通过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系统结构的了解,通过对动物在某一特定行下发出的叫声进行收集,并且建立模型分析,通过对数据标准模型的建立,进行有效地声音识别,根据系统中形成的平均稳定值,反复的对比研究之后,从声音的角度判断动物相应的动作,以便了解动物在此叫声下的行为意义,以此建立一个全面的动物叫声识别系统,更好在动物学领域得到应用。因此选择该研究课题,基于动物叫声的行为意义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叫声 行为意义 识别系统
下载PDF
理解学生的行为意义及教育引导
5
作者 沈珠振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第3期27-30,共4页
通常学生的行为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而原因则在学生之外。仅从表面现象解释学生的行为有时是片面甚至错误的,如果从需要满足的角度看,学生的行为有其合理性。因此,应该将理解学生的行为意义和有效教育作为前提,最好是把学生个体行为放... 通常学生的行为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而原因则在学生之外。仅从表面现象解释学生的行为有时是片面甚至错误的,如果从需要满足的角度看,学生的行为有其合理性。因此,应该将理解学生的行为意义和有效教育作为前提,最好是把学生个体行为放到社会关系中来理解和分析,辅之以合理的教育评价和教育引导,使其更具教育意义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意义 教育评价 教育引导
下载PDF
论言语行为意义理论指导下的交际翻译
6
作者 谢寒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第14期97-98,共2页
英国语言学家简·奥斯丁的语言行为意义理论对交际英语的翻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理解源语言的言内、言外及言后行为,尽量使译文在这三方面与原文保持语用等效性。语用意义是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由于涉... 英国语言学家简·奥斯丁的语言行为意义理论对交际英语的翻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理解源语言的言内、言外及言后行为,尽量使译文在这三方面与原文保持语用等效性。语用意义是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由于涉及到语言的内涵和外延,成为翻译的难点。译者一定要努力把这种言外之意传递给读者,如此才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意义理论 交际翻译 语用意义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管理者意义建构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琦 张红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0-46,共17页
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在理论上有分歧,也缺少有力的实证支持。本文以406份有效问卷为基础,研究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对个体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验证管理者意义建构行为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性越轨行为正向影响个... 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在理论上有分歧,也缺少有力的实证支持。本文以406份有效问卷为基础,研究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对个体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验证管理者意义建构行为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性越轨行为正向影响个体创新绩效,其中人际导向型越轨行为的正向预测更强;2.意义建构部分中介建设性越轨行为对个体创新绩效的正向效应;3.意义建构的中介作用中,意义生成的中介效应最强,意义生成和意义给赋也双重中介人际导向型建设性越轨行为对个体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成果为管理者如何有效管理员工建设性越轨行为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越轨行为 意义建构行为 个体创新绩效
下载PDF
碳中和情境下管理者意义行为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路晨曦 张文锋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6-106,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围绕碳中和制定的相关政策,极大地改变了相关企业的发展环境。本文基于492份调研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碳中和情境下管理者意义行为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围绕碳中和制定的相关政策,极大地改变了相关企业的发展环境。本文基于492份调研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碳中和情境下管理者意义行为对企业战略变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管理者意义行为对企业战略变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主导逻辑在管理者意义行为与企业战略变革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本文丰富了意义行为理论和主导逻辑理论方面的研究,对于碳中和情境下的企业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意义行为 企业战略变革 主导逻辑 碳中和
下载PDF
试析行政法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行为——兼评我国见义勇为法律制度之不足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海坤 曹达全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1,共7页
行政法不仅要关注行政主体的行为,而且应该重视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行政法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行为属于一种独立类型的见义勇为行为,具有特定的涵义、性质和意义,不仅区别于民法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行为,而且不同于其它行政法性质的行为。对该... 行政法不仅要关注行政主体的行为,而且应该重视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行政法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行为属于一种独立类型的见义勇为行为,具有特定的涵义、性质和意义,不仅区别于民法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行为,而且不同于其它行政法性质的行为。对该行为,需要行政法律制度给予其特别规范;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偿责任,而不仅仅是给予奖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行为 无因管理行为 国家补偿责任
下载PDF
企业意义行为与先动优势协同机制研究——基于A能源公司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倩 高静美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127,共9页
本文关注政策调整情境下企业如何通过意义行为获取先动优势的问题,通过对A能源公司发展过程进行案例研究,分析案例样本在外部政策压力下的意义行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贯式和趋严性特征的政策体系下,企业通过意义建构和意义给赋形... 本文关注政策调整情境下企业如何通过意义行为获取先动优势的问题,通过对A能源公司发展过程进行案例研究,分析案例样本在外部政策压力下的意义行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贯式和趋严性特征的政策体系下,企业通过意义建构和意义给赋形成价值导向主导逻辑。企业价值导向主导逻辑与相应政策体系中蕴含的政府社会治理逻辑相契合,这种契合也最终使得企业获取先动优势。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组织意义行为和先动优势方面的研究文献,而且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行为 先动优势 意义建构 意义给赋
下载PDF
领导意义建构行为对下属工作使命感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彩虹 谢宝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19年第6期599-604,共6页
以探究工作使命感的前因变量为目标,在意义建构理论视角下,构建了领导意义建构行为作用于下属工作使命感的内在路径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来自77个团队738名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领导意义建构行为会正向影响下... 以探究工作使命感的前因变量为目标,在意义建构理论视角下,构建了领导意义建构行为作用于下属工作使命感的内在路径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来自77个团队738名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领导意义建构行为会正向影响下属工作使命感;下属对工作意义的感知在领导意义建构行为与下属工作使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下属的工作自我效能感正向调节了工作意义感对领导意义建构行为与下属工作使命感之间的间接效应。这些研究结果可为组织中一些管理行为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使命感 工作意义 多元回归分析 领导意义建构行为 意义建构理论
下载PDF
学生管理中的行为主义倾向及其反思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兴国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7-10,共4页
班级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因日益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而使得行为主义倾向盛行,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切都是从在学生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可观察的行为出发,根据学校或班级所制订的规章制度或规范并以此作为行为衡... 班级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因日益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而使得行为主义倾向盛行,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切都是从在学生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可观察的行为出发,根据学校或班级所制订的规章制度或规范并以此作为行为衡量的准则,由此而忽略学生行为所隐含的意义。真正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应该从学生行为意义出发,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行为,更应该通过研究学生的生活体验,理解学生行为的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管理 行为主义 行为意义
下载PDF
小学课堂记名字行为意图的解读
13
作者 陈曦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1,共3页
学生在学校期间,既有符合教师预期的行为,也有不符合教师期望的行为。当教师遇到不符合期望的行为时,最常用的教育方法是口头训导;只有利用自己的权威进行言语教育不奏效,教师才会考虑使用除言语教育之外的方式来纠正学生的行为。经过... 学生在学校期间,既有符合教师预期的行为,也有不符合教师期望的行为。当教师遇到不符合期望的行为时,最常用的教育方法是口头训导;只有利用自己的权威进行言语教育不奏效,教师才会考虑使用除言语教育之外的方式来纠正学生的行为。经过教师的教育后,学生不好的行为转变为好的行为,教师就认为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但是在具体的行为事件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体验与行为意义的表达缺乏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失范 小学课堂 教育方法 教学策略 行为意义 学习水平 认知偏差 行为转变 自我发展 教育生活
下载PDF
刑法中行为理论之比较——兼论我国刑法中的行为概念
14
作者 郝守才 梁胜涛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9-53,共5页
行为在大陆法系国家及我国刑法理论中是个有争议的概念。大陆法系以行为为基石,构建犯罪论体系,学者们争议的是行为概念的内容。我国学者在既有的犯罪构成框架内质疑行为理论的意义,对刑法中行为概念的内容却形成了通说--刑法中的行为... 行为在大陆法系国家及我国刑法理论中是个有争议的概念。大陆法系以行为为基石,构建犯罪论体系,学者们争议的是行为概念的内容。我国学者在既有的犯罪构成框架内质疑行为理论的意义,对刑法中行为概念的内容却形成了通说--刑法中的行为指危害行为。刑法中的行为理论是对刑法的哲学探究,对此问题的研究,对于理解行为这一犯罪的具体要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行为意义 舍弃主观意思 犯罪成立
下载PDF
大学生行为方式与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包庆冲 周蓉蓉 +2 位作者 严晓燕 陈波 袁斌 《管理观察》 2013年第35期99-101,共3页
旅游已成为一种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人们通过旅游来获得心灵的愉悦。大学生作为一旅游群体,更偏重于自由、开销小的新型旅游方式——"穷游"。文章从穷游概念的辨议入手,探讨穷游的主要表现形式,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需求群体... 旅游已成为一种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人们通过旅游来获得心灵的愉悦。大学生作为一旅游群体,更偏重于自由、开销小的新型旅游方式——"穷游"。文章从穷游概念的辨议入手,探讨穷游的主要表现形式,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需求群体,通过调查得出大学生旅游需求的消费特征,并分析大学生选择"穷游"的意义及一些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穷游 消费特征 行为意义
下载PDF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景观的行为地理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岷 张柏 《人文地理》 CSSCI 1995年第3期75-77,共3页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是本区广大人民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共同创造的宏伟景观,对改造自然、保护农业生产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独特景观的形成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一次积极尝试、并被事实验证是成功的,这一景观形成后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也...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是本区广大人民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共同创造的宏伟景观,对改造自然、保护农业生产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独特景观的形成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一次积极尝试、并被事实验证是成功的,这一景观形成后在改造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本文旨在根据行为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该景观的行为地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平原农田防护林网景观 行为地理意义
下载PDF
打架背后:“伪强者”行为的现象学分析
17
作者 葛金国 邵程程 汪琴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6,共7页
学生打架,影响广泛深远,令人头疼。惯常的做法,常常为处置而处置、治标不治本或药不对症。作为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行为意义。首先"全景跟进式"呈现"我"作为班主任对"阳阳"打架事件处... 学生打架,影响广泛深远,令人头疼。惯常的做法,常常为处置而处置、治标不治本或药不对症。作为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行为意义。首先"全景跟进式"呈现"我"作为班主任对"阳阳"打架事件处理的案例;其次从"阳阳"打架行为入手,揭示"伪强者"自卑、脆弱、迷茫的生活体验;然后尝试"摆脱"传统判断标准,"否定"惯性思维方式和"切入"现实生活情景等方面洞察"伪强者"心路历程;最后在体会"伪强者"渴望变强心声基础上,提出通过真诚对话和予其所需,为"伪强者"如何变强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打架 行为意义 “伪强者” 现象学 生活体验
下载PDF
三种意义理论的特点与困难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彪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本文讨论了现代意义理论其中的三种,指出三种意义理论各自的长处,并对各种理论存在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本文最后认为,这些意义理论存在的困难,与理论家们片面追求精确性有关。
关键词 意义 意义观念论 意义行为 实证意义 精确性
下载PDF
被动意义的特殊表达法
19
作者 李世孝 刘泽权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103-109,共7页
英语表示被动意义的方法颇多,除了主要用被动语态外,还可以用一些特殊表述法:动词有被动意义,形容词、名词也有被动意义,既可用主动语态,还可以用一些固定结构,本文拟就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作一总结。 一、表达被动意义的名词 名词一... 英语表示被动意义的方法颇多,除了主要用被动语态外,还可以用一些特殊表述法:动词有被动意义,形容词、名词也有被动意义,既可用主动语态,还可以用一些固定结构,本文拟就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作一总结。 一、表达被动意义的名词 名词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法 主动语态 类名词 抽象名词 现在分词 承受者 句法成分 具体名词 HARDLY 行为意义
下载PDF
留守儿童“反常行为”的合理性辩护及其教育实践意蕴
20
作者 郑蕊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第3期12-17,共6页
由于成人或教育者对留守儿童反常行为的错误认知,使得留守儿童的反常行为及其意图长期被误解。理解留守儿童反常行为十分必要,而教师与留守儿童所处的同一时空为教师理解留守儿童反常行为的意义提供了可能,借由共同时空与留守儿童相处,... 由于成人或教育者对留守儿童反常行为的错误认知,使得留守儿童的反常行为及其意图长期被误解。理解留守儿童反常行为十分必要,而教师与留守儿童所处的同一时空为教师理解留守儿童反常行为的意义提供了可能,借由共同时空与留守儿童相处,建构他"我"的"经验图式",为教师理解留守儿童反常行为提供了现实条件。除此以外,教师若想更准确地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就必须转变以往对于留守儿童的错误认知,创造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引导留守儿童的"告知行为",并持续观察留守儿童,包括成长环境、日常行为等在内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行为意义 合理辩护 实践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