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踝针进针点及行针手法创新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芳琴 张卫华 赵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79-180,共2页
确定进针点是腕踝针疗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目前临床应用的传统腕踝针进针点,为一区内一个点,且在留针过程中不施行任何行针手法。通过文献研究,结合临床医疗实践,摸索出一区多针法,同时在腕踝针留针过程中施以上抬下压、左右摆动、左... 确定进针点是腕踝针疗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目前临床应用的传统腕踝针进针点,为一区内一个点,且在留针过程中不施行任何行针手法。通过文献研究,结合临床医疗实践,摸索出一区多针法,同时在腕踝针留针过程中施以上抬下压、左右摆动、左右旋转等行针手法,据此可提高疗效,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进针点 行针手法 创新
原文传递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芮 潘俊康 +1 位作者 李佳慧 张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69-2976,共8页
行针手法是针灸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但60年代前并无行针手法的定义及这样的分类方式。且两类手法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可能存在不同来源。本文通过梳理历代文献,旨在探寻主辅分类的原因及二者的来源。发... 行针手法是针灸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但60年代前并无行针手法的定义及这样的分类方式。且两类手法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可能存在不同来源。本文通过梳理历代文献,旨在探寻主辅分类的原因及二者的来源。发现基本手法的直接来源是"雀啄术"和"旋撚术",辅助手法来源是中国传统手法。且60年代后开始出现行针手法的分类。现代教材中行针手法的分类正是国际交流的结果,体现了不同流派互相交流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针手法 基本手法 辅助手法 针刺
下载PDF
针刺治疗干眼针具种类及行针手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姬慧杰 孙心怡 +1 位作者 施立新 高卫萍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823-826,共4页
干眼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已成为除屈光不正以外最常见的眼部疾病。针刺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临床疗效确切,且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对近3年来关于针刺治疗干眼的针具种类,如常规毫针、鬃针、揿针、梅花针等,以及行针手法,... 干眼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已成为除屈光不正以外最常见的眼部疾病。针刺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临床疗效确切,且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对近3年来关于针刺治疗干眼的针具种类,如常规毫针、鬃针、揿针、梅花针等,以及行针手法,如导气法、平补平泻法、提插捻转补泻法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广大医师治疗干眼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干眼 针具种类 行针手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手法行针结合功能锻练治疗运动员髌骨软化症32例心得
4
作者 李海 常宇 王学锋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7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对32例运动员髌骨软化症给予手法针灸治疗,结合功能锻炼的方法,治愈20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这种方法相比较糖皮质激素激素疗法和中药疗法,对运动员而言具有安全、简单、副作用较小的优点,值得在运动队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 髌骨软化症 运动员 针灸/手法行针 功能锻炼
下载PDF
临证针刺手法应用述略 被引量:6
5
作者 盛灿若 孙建华 +1 位作者 吴晓亮 盛艳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5,共5页
在丰富的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的针灸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而有效的针刺手法,包括单手捻转进针法、常用补泻行针手法、透刺法、调经御气法、围刺法等,在治疗喑哑、面瘫、痛症、带状疱疹等临床常见病症中得到广泛应... 在丰富的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多年的针灸临床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而有效的针刺手法,包括单手捻转进针法、常用补泻行针手法、透刺法、调经御气法、围刺法等,在治疗喑哑、面瘫、痛症、带状疱疹等临床常见病症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进针法 补泻行针手法 透刺法 调经御气法 围刺法 治疗应用 医案 辨证选穴
下载PDF
黄鼎坚针刺手法经验 被引量:4
6
作者 董江涛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54-56,共3页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鼎坚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针灸临床诊疗经验.其在毫针的刺法及运用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现将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对其毫针针刺手法特点及经验...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黄鼎坚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针灸临床诊疗经验.其在毫针的刺法及运用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现将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对其毫针针刺手法特点及经验所作的整理撷要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毫针刺法 缓慢进针法 行针手法 黄鼎坚
下载PDF
针刺手法在针灸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7
作者 袁宏伟 李琰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22期100-101,共2页
针刺手法属于《针灸学》一书中“刺灸方法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经络腧穴理论向针灸临床过渡的桥梁,在针灸专业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作者在进行针刺手法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与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传授一直以... 针刺手法属于《针灸学》一书中“刺灸方法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经络腧穴理论向针灸临床过渡的桥梁,在针灸专业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作者在进行针刺手法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与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传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文从针刺手法的教学现状出发,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提出应重拾针刺手法的精髓,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将针刺手法运用到针灸临床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针灸教学 行针手法 补泻手法
下载PDF
“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的理论及操作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三三 唐秀娟 +2 位作者 项翔 李潇潇 焦杨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介绍"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的传承及发展状况以及具体临床操作,发现在临床实践手法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成功的因素以及需要注意和改善的地方,故就"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的理论以... 介绍"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的传承及发展状况以及具体临床操作,发现在临床实践手法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成功的因素以及需要注意和改善的地方,故就"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的理论以及具体行针手法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得气"提出一些见解和补充,同时也为提高"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的成功率总结一些经验及心得,试为"烧山火"复式补泻手法技术更好的传承及推广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山火 复式补泻手法 行针手法
下载PDF
从选穴及手法探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3
9
作者 卞恒杰 周宇 +3 位作者 王睿 魏天懿 陆万里 康新桂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9期3304-3307,共4页
目的分析各医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常用的穴位及行针手法,总结出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好的穴位及行针手法。方法通过检索CNKI近年来发表的相关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治疗的部分文章,从针刺的选穴及行针手法入手整理和分析。结... 目的分析各医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常用的穴位及行针手法,总结出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好的穴位及行针手法。方法通过检索CNKI近年来发表的相关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刺治疗的部分文章,从针刺的选穴及行针手法入手整理和分析。结果颈部取穴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夹脊、风池、肩井、大椎、天宗、肩髃、阿是穴、天柱使用频率最多,其次是大肠经的曲池、合谷,三焦经的外关、小肠经的后溪;行针手法方面雀啄刺法、龙虎交战针、齐刺针法、配合电针及、灸法等手法较常规针刺疗效显著。结论颈部穴位有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伴行的动脉和静脉丛分布,针刺可抑制交感神经活动,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状况,消除炎症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外周炎性组织阿片肽的释放,从而消除颈椎病症状,此乃治标;配以大肠、小肠及三焦经等穴位,意在补养脾胃之后天以滋肾之先天,此乃治本;两者兼顾,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手法上采取电针、多种行针手法及灸法等联合,增加针感强度,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体验感,更有利于增加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刺疗法 选穴 行针手法
下载PDF
浅谈“得气”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冰 郭沁 +3 位作者 王娜娜 王玉琴 廉政君 樱峰 《新疆中医药》 2009年第5期15-16,共2页
得气,现代称为针感。就是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称之为得气。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针刺得气与针灸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标幽赋》中:"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而对于针灸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在... 得气,现代称为针感。就是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称之为得气。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针刺得气与针灸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标幽赋》中:"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而对于针灸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在毫针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针感的细心体会,更未达到心中有数。如何得气?使气速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得气 针灸治疗 气至而有效 《标幽赋》 行针手法 针刺部位 针灸疗效 操作训练
下载PDF
针刺感应即机体语言浅析
11
作者 刘东明 《陕西中医》 2012年第7期936-936,F0003,共2页
针刺感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或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的经气感应,这种经气感应在古代文献中称之为“得气”,现代简称为针感。
关键词 针刺感应 语言 机体 行针手法 针刺部位 古代文献 经气
下载PDF
针刺得气 效若箭中靶心
12
作者 马文 《中医健康养生》 2021年第10期66-67,共2页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医生将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再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针刺部位获得的经气感应。具体而言,“得气”是一种感觉,包括患者接受针刺时的感受和医生施针时手下的感觉。针灸界历代医家向来重... “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医生将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再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针刺部位获得的经气感应。具体而言,“得气”是一种感觉,包括患者接受针刺时的感受和医生施针时手下的感觉。针灸界历代医家向来重视“得气”,它与针刺的疗效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得气 针刺部位 疗效关系 毫针刺 针灸界 行针手法 施针 气至
下载PDF
捻转针法起源考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明柱 冯禾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7-297,共1页
捻转针法为毫针的基本行针手法之一."捻"又作"撚",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大指、食指、中指尖夹持针柄做前后转动.许多针灸专著以为此法出自<内经>,此说值得商榷.
关键词 捻转针法 毫针 《内经》 行针手法
下载PDF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概况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书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2期89-91,共3页
中医文献为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选穴提供了审因与治疗依据;现代医学证明针刺可激活机体自愈机制,恢复自身稳态;在不同角度上针刺可以改变视觉的电生理变化而影响眼部周围血管血流量及房水循环状态;临床有选取单选患侧穴位及患侧检测同... 中医文献为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选穴提供了审因与治疗依据;现代医学证明针刺可激活机体自愈机制,恢复自身稳态;在不同角度上针刺可以改变视觉的电生理变化而影响眼部周围血管血流量及房水循环状态;临床有选取单选患侧穴位及患侧检测同时选择,快速针刺、直刺、斜刺等,得气后不留针、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等手法;多为1次/d,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一般治疗2~6个疗程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针刺 患侧选穴 双侧选穴 行针手法 疗程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原文传递
继先贤之绝学,后世传针法--长安方氏头针流派 被引量:3
15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方氏头针是由原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方云鹏主任医师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针疗法,与针刺麻醉、电针技术被誉为当代陕西中医科技史上“三大发明”,曾荣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传承至今已历经五代。方氏头针穴区... 方氏头针是由原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方云鹏主任医师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针疗法,与针刺麻醉、电针技术被誉为当代陕西中医科技史上“三大发明”,曾荣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传承至今已历经五代。方氏头针穴区为大脑皮层神经功能在头皮的投影区,由“伏脏、伏象、倒脏、倒象”4个中枢刺激区和11个皮层功能刺激穴组成,针刺手法独到,采用飞针直刺进针法,轻捻、重压、振顫三联行针手法,患者痛苦少。方氏头针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可治疗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疾病,疗效显著,对神经系统疾病及神志相关疾病疗效尤佳,深受患者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疗效 方氏头针 针疗法 针灸科 进针法 针刺麻醉 神经系统疾病 行针手法
下载PDF
改良肩胛上神经周围阻滞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张本国 《颈腰痛杂志》 1993年第2期104-105,共2页
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效果良好,但一般传统方法的定位和操作都较繁锁。笔者采用改良法不仅定位和操作简单,而且由于进针经过秉风穴位,兼有针灸治疗作用,因此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阻滞治疗 秉风穴 治疗作用 行针手法 改良法 肩部 改良组 肩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结核
下载PDF
继先贤之绝学,为后世传针法——长安方氏头针流派
17
《现代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方氏头针是由原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方云鹏主任医师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针疗法,与针刺麻醉、电针技术被誉为当代陕西中医科技史上"三大发明",曾荣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传承至今已历经五代。方氏... 方氏头针是由原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方云鹏主任医师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种新针疗法,与针刺麻醉、电针技术被誉为当代陕西中医科技史上"三大发明",曾荣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传承至今已历经五代。方氏头针穴区为大脑皮层神经功能在头皮的投影区,由"伏脏、伏象、倒脏、倒象" 4个中枢刺激区和1 1个皮层功能刺激穴组成,针刺手法独到,采用飞针直刺进针法,轻捻、重压、振颤三联行针手法,患者痛苦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中医医院 针疗法 针灸科 进针法 针刺麻醉 方氏头针 科研成果奖 行针手法
下载PDF
针灸效果关健在“得气”
18
作者 沈权民 《健康生活》 2013年第9期28-28,共1页
针灸是我国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急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专家指出,针灸治疗效果的好坏,关健取决于患者是否有“得气”的感觉,针灸时若有“得气”感觉,治疗效果就好,若没有或很少有“得气”感觉,治疗效果就差... 针灸是我国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急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专家指出,针灸治疗效果的好坏,关健取决于患者是否有“得气”的感觉,针灸时若有“得气”感觉,治疗效果就好,若没有或很少有“得气”感觉,治疗效果就差。所谓“得气”,其实是中医针灸的一个专业名词,也就是平常说的“针感”。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医生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治疗效果 灸效 急慢性疾病 治疗方法 专业名词 行针手法 针灸
下载PDF
至阴穴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尹慧 《医药论坛杂志》 1993年第1期22-22,共1页
至阴穴是临床上常用腧穴之一,此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以往报道此穴治疗胎位不正的较多,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穴治疗其它一些病证。
关键词 至阴穴 胎位不正 行针手法 临床应用 急性腰扭伤 头针 快速进针 风池 提插 实则泻之
下载PDF
李飞针灸治疗“长新冠”后失眠经验
20
作者 邱帅辉 李申林 +4 位作者 王佩云 谷娜 韩舒煜 田梦卓 李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18-422,共5页
总结李飞教授针灸治疗“长新冠”(新冠感染恢复后遗留的并发症、后遗症)后失眠经验。李飞教授认为,“长新冠”后失眠患者,其病机关键在脾,病位涉及脾、心、肾、肝,病性多以虚为主。针灸以健脾祛湿、通调阴阳为治疗原则,强调行针手法的应... 总结李飞教授针灸治疗“长新冠”(新冠感染恢复后遗留的并发症、后遗症)后失眠经验。李飞教授认为,“长新冠”后失眠患者,其病机关键在脾,病位涉及脾、心、肾、肝,病性多以虚为主。针灸以健脾祛湿、通调阴阳为治疗原则,强调行针手法的应用,如:捻转补法足三里,补脾益气,捻转泻法神门,宁心安神,并通过隔附子饼灸足三里、中脘、关元穴,温补脾阳,强气血生化之源;采用“百会-神门-三阴交”“印堂-中脘-足三里”等三才穴组,沟通上下、调和气血;协同使用补母泻子法、通调任督法,补虚泻实,通调全身阴阳。在临床取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新冠感染 长新冠 失眠 行针手法 经验 李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