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衍生微粒诱导内皮细胞氧自由基产生损伤内皮功能 被引量:7
1
作者 区景松 欧志君 +3 位作者 黄达德 罗兆榴 邓卫兵 陈文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衍生微粒(EMP)诱导内皮功能失调的机制和氧自由基(O2.-)在EMP诱导内皮功能失调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从人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提取EMP,(1)采用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做细胞培养,分成3组。... 目的:探讨内皮衍生微粒(EMP)诱导内皮功能失调的机制和氧自由基(O2.-)在EMP诱导内皮功能失调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从人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提取EMP,(1)采用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做细胞培养,分成3组。第1组不做预处理,第2组EMP(1×108/L),第3组EMP(1×108/L)+L-nitroarginiemethylester(L-NAME,1mmol/L),预处理BAEC30min后,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抑制的铁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量O.2-的产生情况。(2)从小鼠中分离面动脉,分成4组。第1组不做预处理,第2组EMP(1×108/L),第3组EMP(1×108/L)+SOD(2×105U/L),第4组EMP(1×108/L)+聚乙烯羟乙酸盐超氧化物歧化酶(PEG-SOD,2×105U/L)预处理血管10min后做乙酰胆碱(ACH)诱导下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试验。结果:(1)EMP明显增加BAECO.2-产生,L-NAME可以抑制50%EMP导致的O.2-产生增加。(2)EMP明显损伤ACH诱导的血管舒张功能,SOD处理未能清除EMP对血管舒张功能的损伤,PEG-SOD可部分恢复EMP处理后的血管舒张功能。结论:EMP诱导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至少部分是通过诱导细胞内产生的O2.-所致,为将来寻找包括清除O.2-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衍生微粒 血管舒张 内皮 自由基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微粒对脐血粒巨噬祖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费菲 陈宝安 +11 位作者 黄成垠 李翠萍 裴孝平 仲悦娇 高峰 高冲 丁家华 孙耘玉 程坚 王骏 赵刚 马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61-564,共4页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衍生微粒(PMP)对脐血粒巨噬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促增殖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出PM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P的释放量,确定凝血酶的最佳实验浓度。应用Ficoll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在含...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衍生微粒(PMP)对脐血粒巨噬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促增殖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出PM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P的释放量,确定凝血酶的最佳实验浓度。应用Ficoll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在含有不同浓度PMP的甲基纤微素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7天,观察CFU-GM集落形成情况。结果表明:2.0、1.5、1.0和0.5U/ml凝血酶激活血小板后的PMP释放率分别为:28.7%、47.7%、50.1%和43.9%;CFU-GM集落产率与PMP呈剂量依赖关系,PMP为10、50、100μg/ml时的CFU-GM集落产率(个/2×105MNC)分别为:119.8±32.2、142.8±45.2、180.8±85.1。50、100μg/mlPMP组的集落产率与空白对照组(103.0±24.8)相比,P值均<0.05;而10μg/mlPMP组的集落产率略高于空白对照组,但P值>0.05。结论:用1.0U/ml的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的PMP较为均一,而且释放量最大。PMP可促进人脐血粒巨噬祖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微粒 脐血 粒巨噬祖细胞
下载PDF
细胞衍生微粒与疾病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成海 胡厚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79-1182,共4页
细胞衍生微粒产生于细胞激活或凋亡的过程中,来源包括血小板、内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等。它们不仅是介导细胞间传递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栽体,而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和糖尿病... 细胞衍生微粒产生于细胞激活或凋亡的过程中,来源包括血小板、内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等。它们不仅是介导细胞间传递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栽体,而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和糖尿病等。本文主要从细胞衍生微粒的特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衍生微粒 生物活性 疾病
下载PDF
细胞衍生微粒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成海 胡厚源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细胞衍生微粒是细胞在激活或凋亡过程中所产生的超微膜性囊泡。细胞衍生微粒来源包括血小板、白细胞、内皮细胞等。微粒广泛存在于血液循环,并可在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损伤部位大量产生和聚积。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 细胞衍生微粒是细胞在激活或凋亡过程中所产生的超微膜性囊泡。细胞衍生微粒来源包括血小板、白细胞、内皮细胞等。微粒广泛存在于血液循环,并可在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损伤部位大量产生和聚积。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中,细胞衍生微粒数量显著升高。该文介绍各种细胞衍生微粒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衍生微粒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细胞衍生微粒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5
作者 陆永光 李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371-374,共4页
循环细胞衍生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细胞激活、损伤或凋亡后脱落的直径为0.1~1.0μm细胞膜微囊泡。MPs可来源于多种细胞类型,包括内皮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既往的观点认为,这些MPs是一些无意义的细胞碎片。但近年... 循环细胞衍生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细胞激活、损伤或凋亡后脱落的直径为0.1~1.0μm细胞膜微囊泡。MPs可来源于多种细胞类型,包括内皮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既往的观点认为,这些MPs是一些无意义的细胞碎片。但近年来研究表明,MPs不但具有其衍生细胞的某些表型和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衍生微粒 内皮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白细胞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冷藏脐血中CD34+细胞血小板特征抗原:移植处理中血小板衍生微粒研究
6
作者 周庆申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3期284-284,共1页
背景和目的 在以前的研究中,作者发现血小板微粒(PMPs)附着于脐血(CB)CD34+阳性细胞,并可以迁移黏连分子,后者可以增强移植物植入。在应用该现象于移植之前,作者调查了冷藏CB中CD34+细胞PMPs作用。材料和方法作者冷藏了18单位CB,... 背景和目的 在以前的研究中,作者发现血小板微粒(PMPs)附着于脐血(CB)CD34+阳性细胞,并可以迁移黏连分子,后者可以增强移植物植入。在应用该现象于移植之前,作者调查了冷藏CB中CD34+细胞PMPs作用。材料和方法作者冷藏了18单位CB,解冻后,通过在这些细胞上血小板特征抗原(CD41a,CD61,CD62P和CXCR4)表达的变化评估CD34+细胞上PMPs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血小板衍生微粒 冷藏 抗原 脐血 理中 PMPs 血小板微粒 CD62P 阳性细胞 CD61 作者 移植物 解冻后 CB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膜微粒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宝安 仲悦娇 +14 位作者 黄成垠 李翠萍 史光耀 肖建宇 唐荣才 丁家华 高冲 孙耘玉 程坚 王骏 赵刚 马燕 宋慧慧 费菲 裴孝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70-1073,共4页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latelet-derived membrane microparticles,PMP)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用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出PMP,再经高速离心分离出PMP,用流式细胞仪检定PMP,并用BCA法测定PMP的含量。将PMP接种...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latelet-derived membrane microparticles,PMP)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用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出PMP,再经高速离心分离出PMP,用流式细胞仪检定PMP,并用BCA法测定PMP的含量。将PMP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观察PMP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当PMP的浓度为80μg/ml时,孵育72小时后混合纤维素滤膜周围可见到放射状密集生长的血管网,血管分支数为112.5±11.31,血管面积为(6.19±1.29)(,而在对照组无特异性密集血管生成,血管分支数为82.6±8.05,血管面积为1.78±0.33,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VEGF组比较,后者的血管分支数为128.4±10.02,血管面积为7.44±1.36,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MP对CAM新生血管的生成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衍生微粒 鸡胚绒毛尿囊膜 血管生成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膜微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仲悦娇 陈宝安 +11 位作者 黄成垠 李翠萍 高峰 费菲 裴孝平 高冲 丁家华 孙耘玉 程坚 王骏 赵刚 马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858-861,共4页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latelet-derived membrane microparticles,P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出PM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P的...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latelet-derived membrane microparticles,P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出PM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P的释放量,确定制备PMP时凝血酶的最佳应用浓度。以体外培养HUVEC为载体,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不同浓度的PMP对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2、1.5、1.0和0.5U/ml凝血酶激活血小板后PMP的释放率分别为28.7、47.7、50.1和43.9%;HUVEC的增殖与PMP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培养液中添加40μg/mlPMP时,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8±0.3倍;10μl/m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组的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9±0.5倍,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MP能抑制HUVEC的凋亡,40μg/mlPMP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9±0.4)%,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9.4±0.5)%(p<0.05)。VEGF(10μl/ml)对HUVEC细胞的凋亡无明显抑制作用,其凋亡率为(8.0±0.8)%。结论:用1U/ml的凝血酶刺激血小板释放的PMP较为均一,且释放量最大,可促进HUVEC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微粒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膜微粒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成垠 费菲 陈宝安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6年第1期76-78,共3页
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latelet-derivedmicroparticles,PMP)是血小板激活后产生的直径为0.1~1.0μm的小囊泡颗粒,含有多种特异性膜糖蛋白和生物学活性的受体,可通过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而启动靶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具有促凝与抗凝双重作用,... 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latelet-derivedmicroparticles,PMP)是血小板激活后产生的直径为0.1~1.0μm的小囊泡颗粒,含有多种特异性膜糖蛋白和生物学活性的受体,可通过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而启动靶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具有促凝与抗凝双重作用,可在多种临床疾病中发生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微粒 生物学功能 疾病
下载PDF
血小板衍生膜微粒对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成垠 仲悦娇 +3 位作者 李翠萍 肖建宇 史光耀 唐荣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7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在血小板悬液中加1.0U/ml的凝血酶,37℃下作用10min后,800g离心20min,取上清,17000g离心分离出PMP,采用BCA法测定PMP含量(以蛋...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在血小板悬液中加1.0U/ml的凝血酶,37℃下作用10min后,800g离心20min,取上清,17000g离心分离出PMP,采用BCA法测定PMP含量(以蛋白含量计),将HUVEC与不同浓度的PMP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共同孵育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将20μl的PMP(40μg/ml)和VEGF(10μl/ml)分别接种于CAM上,孵育72h后,观察PMP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HUVEC的增殖与PMPs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培养液中添加40μg/mlPMP时,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83±0.33)倍;而VEGF(10μl/ml)组HUVEC的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91±0.47)倍,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MP组及VEGF组在接种点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放射状密集生长的血管网,而对照组无特异性密集血管生成。PMP组及VEGF组的CAM血管分支点数分别为112.5±11.3、128.4±10.0,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82.6±8.1。结论PMP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CAM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微粒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增殖
下载PDF
红细胞循环调节作用与糖尿病的关系
11
作者 杨丽丽 李晓晶 +1 位作者 胡毕斯哈拉图 苏燕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4期399-402,共4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红细胞(RBCs)是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细胞,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BCs不是被动地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而是具有自我调节特性的高度活跃细胞,可以改变血液的流动行为。本文从输出血管活性介质、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 传统的观点认为红细胞(RBCs)是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细胞,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BCs不是被动地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而是具有自我调节特性的高度活跃细胞,可以改变血液的流动行为。本文从输出血管活性介质、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改变血流变和释放衍生微粒等方面就RBCs对循环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血管调节性介质 血管内皮细胞 血流变 衍生微粒 糖尿病
下载PDF
DETECTION OF 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 USING FLOW CYTOMETR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巍 马文新 +1 位作者 林其燧 韩晔华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6-30,共5页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flow cytometric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for counting 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PMPs)and to study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PMPs suspension(platelet poor plasma,PPP) was extra...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flow cytometric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for counting 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PMPs)and to study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PMPs suspension(platelet poor plasma,PPP) was extracted by gradual centrifugation.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PMPs,3 μm and 0.8μm latex beads were used as internal standards for the quantitation. PMPs were counted by adjusting flow cytometric discrimination and voltage of forward scatter and side scatter. Results. In 30 healthy donors,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resting PMPs was(1.2×105±5.7×104 )/ml and that of activated PMPs was(1.6×106±9.1×105)/ml. Compared with healthy donors,PMPs mean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 0.001)in 18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12 with acute cerebral infraction and 23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the average PMPs concentration,( 6.1×105±2.5×105 )/ml, ( 6.8×105±3.4×105)/ml and(5.9×105±3.1×105)/ml respectively]. However,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MPs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in 25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nd severe thrombocytopenia during the aplastic phase after chemotherapy [1.3×105±6.1×104)/ml,(P >0.05)] .Conclusions. PMPs is a useful indicator in monitoring platelet activation,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rombotic disease. By flow cytometric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PMPs can be counted rapidly and accurately,which may be very helpful in interlaboratory comparativ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测定术 血小板衍生微粒 检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脑脊液中细胞源性囊泡对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茜茜 唐兴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微囊泡在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从人脑脊液中分离微囊泡,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原代MSCs。将MSCs传代后在神经分化诱导培养基和脑脊液微囊泡作用下神经分化诱导。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突起数目和长度... 目的探讨脑脊液微囊泡在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从人脑脊液中分离微囊泡,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原代MSCs。将MSCs传代后在神经分化诱导培养基和脑脊液微囊泡作用下神经分化诱导。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突起数目和长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神经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单纯神经诱导液组单位面积内细胞突起长度为(2.2±0.4)mm,突起数量为(94±12)个;神经诱导液加脑脊液微囊泡诱导的细胞中细胞突起更长(5.7±1.2)mm,数目也更多(178.2±3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囊泡组细胞中NSE、Nestin和MAP-2表达水平高于单纯神经诱导液组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微囊泡可有效促进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有望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分化 细胞衍生微粒 脑脊液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
14
作者 韩亮 林维继 +8 位作者 巴鑫 沈盼 黄谣 汪会 黄英 覃凯 王玉 陈哲 涂胜豪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0,共4页
SLE是一种累及全身的自身免疫病,异常自身抗体可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细胞外囊泡作为广泛存在的一类细胞间通讯方式,在对SLE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细胞外囊泡内部的核酸可作为自身抗原,其表面的磷脂参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细胞外囊泡还... SLE是一种累及全身的自身免疫病,异常自身抗体可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细胞外囊泡作为广泛存在的一类细胞间通讯方式,在对SLE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细胞外囊泡内部的核酸可作为自身抗原,其表面的磷脂参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细胞外囊泡还可调节炎性反应、促进高凝状态并致内皮损伤,而体外细胞外囊泡输注或可成为治疗SLE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针对细胞外囊泡在SLE起病中的作用及其诊疗价值做一综述,为后续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外泌体 细胞衍生微粒 细胞外囊泡
原文传递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类外泌体纳米囊泡与外泌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张皓若 陈爱贞 +4 位作者 陈蔡翔 唐诗婕 李俊景 李向禹 陈小松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517-527,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来源类外泌体纳米囊泡(NVs)和外泌体(EXO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1)通过水动力抽脂方式, 从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10例女性...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来源类外泌体纳米囊泡(NVs)和外泌体(EXO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1)通过水动力抽脂方式, 从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10例女性大腿获取脂肪组织(年龄18~65岁), 通过酶解分离提取第4代hADMSCs, 对其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 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蛋白标志物。(2)制备hADMSCs-NVs和hADMSCs-EXOs并电镜观察其形态, 以粒径分析仪分析其表面蛋白标志物, 通过纳米颗粒跟踪仪分析颗粒大小, 通过蛋白定量和纳米颗粒跟踪仪分别检测1×10;个hADMSCs产生的NVs和EXOs总蛋白含量和颗粒数。(3)设置对照组(加入等量基础培养基)、40、60、80 μg/ml NVs组和20、40、60 μg/ml EXOs组, 分别通过CCK-8增殖实验、细胞划痕试验、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UVECs增殖、迁移、血管再生能力。采用Graphpad Prism 7.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多组间比较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应用Tukey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第4代hADMSCs形态呈细长纺锤状;成脂诱导21 d后, 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透明的脂滴被染成红色;成骨诱导14 d后,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可见大量棕黑色着色区;hADMSCs表面蛋白标志物CD90、CD29为阳性。(2)透射电镜下可见hADMSCs-NVs和EXOs结构相似, 都呈盘状囊泡;NVs和EXOs表面蛋白标志物CD9、CD81、IgG表达量相似;NVs和EXOs两者的粒径大小大致相同, 分别为(72.00±21.51)nm和(81.27±22.37)nm;1×106个hADMSCs产生的NVs总蛋白含量为(140.7±5.1) μg, 是EXOs的[(1.3±0.3) μg] 100倍左右;NVs颗粒数[(644.5±17.1)×108个/ml]是EXOs[(7.1±0.1)×108个/ml]的90倍左右。(3)CCK-8增殖实验中, 培养12、24、48 h各组HUVECs生长趋势较为一致, 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48 h, 60 μg/ml NVs、40 μg/ml EXOs组吸光度值均大于对照组(均P<0.01), 而两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后8、24 h, 各组划痕宽度改变不完全相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后24 h, 60 μg/ml NVs、40 μg/ml EXOs组划痕宽度改变均大于对照组(均P<0.01), 而两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形成实验中, 各组血管分支点数量与血管长度不完全相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 μg/ml NVs、40 μg/ml EXOs组HUVECs形成的毛细血管分支点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均P<0.01), 而两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 μg/ml NVs、40μg/ml EXOs组毛细血管长度均长于对照组(均P<0.01), 而两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DMSCs-NVs的形态、大小与EXOs相似, 而总蛋白量却是EXOs的100倍左右;hADMSCs-NVs和EXOs对HUVECs生物学功能的作用相近, 两者最适宜的浓度分别为60 μg/ml和40 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脂肪组织 细胞衍生微粒 外泌体 血管再生诱导因子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
16
作者 罗玉福 刘晓 +1 位作者 赵新亮 张彦军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3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s)释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天津市永久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联合用药组...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s)释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天津市永久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联合用药组各20例,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表面三维拓扑结构,并对PMPs进行定量检测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扁平型血小板(LDSS)的比例都明显增加,其中联合组增加更显著;而血浆中PMPs数量和比例都减少,其中联合用药组的PMPs减少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抗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衍生微粒 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