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森林的街道品质对房价的非线性影响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1
作者 李莹 王楠楠 +3 位作者 仝照民 刘艳芳 安睿 刘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47-1562,共16页
为弥补传统特征价格模型的局限性以及过去所使用的线性方法解释性不足等问题,以广州市为例,在传统房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街道品质对房价的影响,利用随机森林建模,绘制累积局部效应图,探索街道品质与房价的非线性关系及其阈... 为弥补传统特征价格模型的局限性以及过去所使用的线性方法解释性不足等问题,以广州市为例,在传统房价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街道品质对房价的影响,利用随机森林建模,绘制累积局部效应图,探索街道品质与房价的非线性关系及其阈值效应。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相比于传统线性模型拟合优度更高,能有效捕捉街道品质特征及其与房价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2)商业经济区位、全局穿行度与社区建成年限是对房价影响最明显的3个因素,街道品质特征对房价的影响可达36.74%。3)商业经济区位对房价的负向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全局穿行度在1715以内与房价呈指数型正相关。安全性因素与房价关系的阈值效应明显。为保证街道使用的公平性,居住环境的绿视率应≥1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品质 住宅价格 非线性 阈值效应 广州市
下载PDF
多源数据下的南昌历史城区街道品质测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小兰 冯思睿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3-57,共5页
街道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提升街道空间品质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多源数据构建起人本尺度的街道空间品质测度体系,对南昌历史城区的街道空间进行量化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当前南昌历史城区的街道空间存在一定... 街道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提升街道空间品质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多源数据构建起人本尺度的街道空间品质测度体系,对南昌历史城区的街道空间进行量化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当前南昌历史城区的街道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从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和意象性提出优化策略,为南昌及其他城市的精细化、品质化的街道空间改造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南昌历史城区 街道空间品质 街道空间优化
下载PDF
城市街道品质指标及测度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昆澄 程世丹 李欣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6-59,共4页
当前城市街道品质提升已成为城市工作的重点之一,街道品质定量分析日显重要,但目前国内外对街道品质的定量分析,还缺乏物质空间属性量化测度的规范标准。文章对反映街道品质的四个空间特征--街道形态、街道功能、城市交通、人行环境,设... 当前城市街道品质提升已成为城市工作的重点之一,街道品质定量分析日显重要,但目前国内外对街道品质的定量分析,还缺乏物质空间属性量化测度的规范标准。文章对反映街道品质的四个空间特征--街道形态、街道功能、城市交通、人行环境,设计4个一级品质指标,包含了24个二级品质指标层,并对其进行释义,进而对每个指标物质空间属性的量化测度进行说明,提出了计量操作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品质 品质指标 物质空间属性
下载PDF
街道品质虚拟评价与现场调研评价方法的一致性分析——以深圳轨道核心区街道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郭馨 赖建东 +1 位作者 马志锋 夏吉喆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78,共9页
街道品质评价研究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不断发展并愈发受到重视。相比传统的现场调研评价方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街景图像为代表的远程虚拟评价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应用。文章通过梳理既有文献,结合环境行为学及... 街道品质评价研究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不断发展并愈发受到重视。相比传统的现场调研评价方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街景图像为代表的远程虚拟评价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应用。文章通过梳理既有文献,结合环境行为学及城市形态学对现有两种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的一致性检测,并构建两维度、三层次的SOC主客观一致性检测体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深圳轨道核心区的37个街段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图像语义分割和现场调研等方式,分析两种评价方式在全局主观评价、分类主观评价、客观影响因素及关键客观指标方面的全流程一致性,从而总结出街景图像主观评价的边界适用条件,为当前大规模、全市域、多尺度、多形态的街景图像主观评价的精细化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景图像 现场调研 一致性分析 街道空间品质 城市形态
下载PDF
“公园城市”创建下的旧城街道品质提升研究——以武汉市硚口区垂江画廊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锦洲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9期186-190,共5页
随着“公园城市”实践热度的增加,有必要探索在“公园城市”引导下街道品质提升的一般性技术思路与策略途径。旧城街道文化积淀深厚,在公园城市创建中更应承担社区功能补充、城市文脉彰显、环境形象提升的任务。本文提出公园城市的街道... 随着“公园城市”实践热度的增加,有必要探索在“公园城市”引导下街道品质提升的一般性技术思路与策略途径。旧城街道文化积淀深厚,在公园城市创建中更应承担社区功能补充、城市文脉彰显、环境形象提升的任务。本文提出公园城市的街道特征,以武汉市硚口区垂江画廊为例,建立了“系统优化街道步行与骑行体验、系统营造多维度的街道绿化、系统构建特色鲜明的地标景观、引导街道空间集约高效发展”的街道品质提升模式,以期为其他旧城街道空间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城市 街道品质 街道一体化 垂江画廊
下载PDF
上海黄浦老城区交通出行特征及街道品质提升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俞雪雷 《交通与港航》 2022年第2期21-28,共8页
目前国内诸多城市的中心城区处于城市更新与转型的时期,中心城区由于发展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区域内的人口、岗位、业态以及生活等有着较为复杂的构成,且由于历史原因多数地区都面临交通设施供应不足,交通需求量又十分巨大的局面。... 目前国内诸多城市的中心城区处于城市更新与转型的时期,中心城区由于发展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区域内的人口、岗位、业态以及生活等有着较为复杂的构成,且由于历史原因多数地区都面临交通设施供应不足,交通需求量又十分巨大的局面。该文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上海黄浦区外滩及南京东路区域的城市格局、交通特征、现状矛盾并探究矛盾的成因,提出区域合理的交通改善思路,研究成果可为上海以及国内外其他城市核心区的交通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城区 交通特征 街道品质
下载PDF
基于TOPSIS的武汉市街道品质评价模型
7
作者 刘天栋 陈芬 《土木工程》 2022年第3期346-354,共9页
本文围绕武汉市街道设计原则和街道通行标准,从街道功能性、街道安全性和街道舒适性三个方面,共汇总17类相关要素,构建街道品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数据的差异性、主观因素的干扰性、样本对象理想与实际的差异性等存在的问题,提... 本文围绕武汉市街道设计原则和街道通行标准,从街道功能性、街道安全性和街道舒适性三个方面,共汇总17类相关要素,构建街道品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数据的差异性、主观因素的干扰性、样本对象理想与实际的差异性等存在的问题,提出熵权法和TOPSIS模型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该组合方法可以排除存在的差异性和主观干扰。最后,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市街道品质进行评价研究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品质评价 熵权法 TOPSIS
下载PDF
建筑底界面高度与街道宽度对街道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史珊珊 《新材料·新装饰》 2020年第9期34-34,36,共2页
文章借助VR虚拟设备模拟步行街道空间,通过实验设计分别研究了建筑底界面高度和街道宽度对于街道品质的影响,并且借助PRS问卷记录步行者在不同虚拟情境的感知,整理数据分析两种因素与街道品质的关系,得出了街道底界面高度与街道吸引力... 文章借助VR虚拟设备模拟步行街道空间,通过实验设计分别研究了建筑底界面高度和街道宽度对于街道品质的影响,并且借助PRS问卷记录步行者在不同虚拟情境的感知,整理数据分析两种因素与街道品质的关系,得出了街道底界面高度与街道吸引力没有必然联系、底界面过高或过低都对街道舒适性不利、街道宽度与吸引力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底界面高度 街道宽度 街道品质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街道空间品质测度研究——以芜湖市中心城区为例
9
作者 宣蔚 汪婷婷 郑杰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在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使城市结构发生剧变,由街道构成的传统城镇空间形态被打破。而街道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品质的研究对城市在打造魅力街道、传统特色保留以及时代新元素的融入方面具有... 在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使城市结构发生剧变,由街道构成的传统城镇空间形态被打破。而街道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品质的研究对城市在打造魅力街道、传统特色保留以及时代新元素的融入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发现:芜湖市中心城区街道综合空间品质整体上,呈现出中心放射状的整体结构,城市空间品质测度结构及城市建设强度的重心数值也呈现出南高北低、内高外低的指状分布特征;芜湖市中心城区5种类型的街道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为分散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街道聚类伴随区位的迁移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交通导向型街道趋向于城市干道及快速路,但由于城市的各类服务型业态难以覆盖而导致街道服务性不足,生活导向型街道多数位于城市核心建设区,需要加强街道绿化和空间开敞度方面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空间品质 多源数据 空间分布特征 语义分割模型
下载PDF
基于街景和POI数据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
10
作者 李有鹏 刘国栋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2期64-67,共4页
街道空间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空间品质的优劣程度不仅是城市居民幸福感的体现,也是反映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以渝中区道路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像语义分割技术、空间句法及空间连接等方法,分别从街景图像、路网和POI数据中获得绿... 街道空间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空间品质的优劣程度不仅是城市居民幸福感的体现,也是反映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以渝中区道路为研究对象,利用图像语义分割技术、空间句法及空间连接等方法,分别从街景图像、路网和POI数据中获得绿视率、道路接近度、太阳辐射强度、生活服务便捷度等13个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包含舒适度、安全性、便捷性和活力度4个感知维度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体系。最终分别对整体4个感知维度及道路等级的街道空间品质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渝中区各街道空间品质多样性与差异性并存,且未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空间品质 街景 POI 语义分割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日常高频步行街道筛选机制及其品质匹配度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11
作者 郭馨 章逸萱 +2 位作者 易生奥 涂伟 杨光林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65,共11页
街道作为城市生活重要公共空间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城市街道数量庞大,一视同仁地提升街道品质固然理想,但却并不一定是资源最佳的配置方式。因此,如何从人本主义视角挖掘高频步行街道并对其进行品质匹配度评价成为链接街道... 街道作为城市生活重要公共空间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城市街道数量庞大,一视同仁地提升街道品质固然理想,但却并不一定是资源最佳的配置方式。因此,如何从人本主义视角挖掘高频步行街道并对其进行品质匹配度评价成为链接街道品质研究与更新实践的重要论题。然而,当前街道分级机制主要基于机动车行驶属性,而步行空间品质研究侧重客观环境设施,街道自下而上的人群使用频率被大多数研究所忽视。脱离人群使用频率的高品质建成环境是低效的,脱离了高品质建成环境的高频率人群使用是失能的,只有环境供给和人群使用需求双向平衡才能达到高效高质高能。因此,反思自上而下的静态道路分级体系,从城市群体行动规律、空间规律及移动规律三个维度自下而上地构建城市日常步行高频步行街道的筛选机制,并结合现有品质量化研究,提出人(使用)-事(设施)-场(环境)三位一体的PEP街道匹配度评价指标体系。以深圳市为例,基于多源大数据对全域约17万街道进行实时高频步行街道筛选及PEP定量测度及匹配度评价。结果表明:深圳全域街道呈现出匹配度极不均衡的情况;在约17万街道中,高频步行街道约1万条,其中环境及设施较好的仅1.53%,而环境及设施水平都呈现较低水平的街道占比超过60%;高频步行街道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的城市体验感和幸福感,值得城市学者及决策者的重视。高频步行街道筛选机制及PEP评价体系探索不确定城市发展中个体步行使用的确定关系,为当前大规模步行友好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步行街道 街道品质 量化研究 城市设计
下载PDF
基于GIS的阜阳市区街道空间品质测度与分析
12
作者 赵阳 胡文峰 +3 位作者 黎慧 焦旭媛 朱守涛 朱玉钦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9-19,共11页
街道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公共空间,它既是承担市民多种公共活动的空间载体,同时在城市不同功能类型的空间中起到联系作用。城市空间品质会直接影响市民对城市空间的感受。本研究以GIS为平台,从可达性、活力性、适宜性三个维度构建街道空间... 街道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公共空间,它既是承担市民多种公共活动的空间载体,同时在城市不同功能类型的空间中起到联系作用。城市空间品质会直接影响市民对城市空间的感受。本研究以GIS为平台,从可达性、活力性、适宜性三个维度构建街道空间总体品质模型,从多种角度对阜阳市区街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阜阳市区街道空间品质呈现由中心向外扩散的格局(2)生活点具有显著的道路指向性,极值活力性街道具有典型的建成区指向性,极值适宜性街道具有典型的草耕地指向性(3)全局自相关分析和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街道品质Moran指数I为0.824462,具有显著的高高聚类分布特征(4)聚类和异常值以及热点分析显示,高高聚类和热点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心,而低低聚类和冷点主要集中在城区南北两侧。依据三大维度和街道品质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阜阳市区街道品质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品质 GIS空间分析 量化评价 阜阳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探索--以厦门市为例
13
作者 黄梦欣 张惠臻 +1 位作者 姚水林 王丽霞 《新建筑》 2023年第1期94-99,共6页
城市街道空间品质对市民的身心健康与出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对影响街道空间品质的因素进行分析梳理,基于街景、POI等多源数据,从安居、乐业、畅行、趣游四个维度构建街道空间品质指标体系,对街道空间品质进行评价;进而通过层次分... 城市街道空间品质对市民的身心健康与出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对影响街道空间品质的因素进行分析梳理,基于街景、POI等多源数据,从安居、乐业、畅行、趣游四个维度构建街道空间品质指标体系,对街道空间品质进行评价;进而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厦门火车站片区和杏林湾片区的街道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两个片区在不同指标维度上表现差异的影响因素与主客观结合测算得到的街道空间品质得分情况;对比发现街道空间品质影响最显著的为“安居”系列指标,为未来打造高品质街道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街道空间品质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开放数据的商业街道公共空间品质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和中山大道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贺慧 陈艺 林小武 《城市建筑》 2018年第6期26-34,共9页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转型时期,在由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的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的线性要素,探索其活力的内在规律对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对街道品质方面的研究...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转型时期,在由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的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的线性要素,探索其活力的内在规律对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对街道品质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偏向单条街道在微观层面的定性研究,但往往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则偏向针对城市中若干街道的大数据定量研究,却无法落实到精细尺度设计上。因此,本文以武汉市的两条人气商业街道——楚河汉街和中山大道为例,分别从街道周边条件、街道自身物质环境及消费者的线上线下活动体验三个方面探索商业街道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开放数据与环境行为调研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和分析。根据专家和非专家的偏好整合,筛选影响因子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商业街道品质评价模型,并对两条人气商业街道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公共空间精细尺度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品质 开放数据 公共空间 精细尺度 量化研究
下载PDF
小城市街道空间品质测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静 王晓轩 曾琼 《城市住宅》 2021年第1期138-139,共2页
街道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代言,更是小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交易场所。街道在小城市行为状态和空间组织结构中占据重要分量,其空间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的生活形态和健康水平。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的慢行街... 街道不仅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代言,更是小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交易场所。街道在小城市行为状态和空间组织结构中占据重要分量,其空间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的生活形态和健康水平。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的慢行街道体系是城市街道空间品质的直观呈现,因此,为提升小城市街道品质,基于多种形式的品质测度研究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道 空间品质测度 街道品质
下载PDF
基于自采街景的街道空间环境感知与评估方法研究
16
作者 康浩 赖见辉 +2 位作者 郭玥 殷韫 袁锐 《交通与运输》 2023年第3期72-79,共8页
在新时代城市更新背景下,街道空间的环境品质改善是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街道改善调研主要基于人工图片采集与评估,费时费力,主观性强,难以大规模复用。近年来,互联网街景图片在街道品质评估中得到应用,但由于时效性差、采集视角单一等... 在新时代城市更新背景下,街道空间的环境品质改善是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街道改善调研主要基于人工图片采集与评估,费时费力,主观性强,难以大规模复用。近年来,互联网街景图片在街道品质评估中得到应用,但由于时效性差、采集视角单一等问题,难以反映街道的客观情况。基于此,将街景图像识别与街道空间环境评估相结合,提出从宏观到微观“街景图片自采集—标准化处理—特征要素自动化提取—街道特征数据库—街道环境品质评估”软硬件结合的街道图像采集、分析、评估的技术体系,实现街道空间环境的全要素感知和品质评估,具备复用性强、准确度高、时效性好等特征。通过对拉萨八廓街步行、骑行环境感知与评估表明,本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景识别 街道品质评估 慢行交通 步行指数 骑行指数
下载PDF
基于物质要素的街道空间品质评价研究——以桐庐县老城区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彦春 陈秋晓 +1 位作者 侯焱 徐丹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3期201-203,共3页
本文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基于街道空间的物质要素构建了一套简便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桐庐县老城区为例,对其街道空间品质进行了定量评价,揭示了街道空间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 物质要素 街道空间品质 评价体系 桐庐县老城区
下载PDF
基于差异层级大数据的地铁站域街道空间品质多维评价——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昂 郭仲薇 +2 位作者 戴维维 牛韶斐 李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0-751,共12页
高质量的站域空间设计需要科学的测度方法为支撑.为了实现地铁站域街道空间品质的大规模测度,依托街道网络、POI、街景图片等多源大数据的巨量规模和高精度优势,构建了以连通性、便利性与舒适性为核心的多维评价体系.同时以成都市中心... 高质量的站域空间设计需要科学的测度方法为支撑.为了实现地铁站域街道空间品质的大规模测度,依托街道网络、POI、街景图片等多源大数据的巨量规模和高精度优势,构建了以连通性、便利性与舒适性为核心的多维评价体系.同时以成都市中心城区的73个地铁站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心城区地铁站域内街道便利性与舒适性普遍较好,连通性较差.以站域为单位测度各维度水平,发现站域各维度评价结果在空间和数量分布特征差异显著.同时针对不同层级站点,从不同圈层尺度上进行了差异化研究,发现各层级站域核心区的连通性与便利性普遍高于辐射影响区,舒适性则相反.结论为成都地铁场站一体化城市设计及TOD圈层规划提供了定量参照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层级 大数据 地铁站域 街道空间品质 多维评价
下载PDF
儿童友好型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识别研究——以武汉市南京路与尚隆路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贺慧 戴梦缘 +1 位作者 李婷婷 杜涛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3期47-53,共7页
安全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儿童友好型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尤其是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是儿童成长习得的外部场所,也是儿童使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以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两条生活性街道为例,分别从街道... 安全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儿童友好型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尤其是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是儿童成长习得的外部场所,也是儿童使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以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两条生活性街道为例,分别从街道周边环境、街道自身物质空间及儿童行为活动需求3个方面探索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结合多源开放数据与环境行为调研方法,层级归类并构建生活性街道品质影响因子量表,通过儿童友好型生活性街道品质评价模型,试图识别影响其品质的关键要素。基于评价的结果,提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的优化设计思考,以期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街道空间品质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性街道 街道空间品质 儿童友好型城市 安全性 绿地景观
下载PDF
街道空间品质研究的当下及未来——基于近10年国内外可视化文献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贺慧 方宇星 +3 位作者 张彤 张庆昊 李明锴 苏畅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1,共9页
在增量规划走向存量规划的当下,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以推动城市高品质发展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对其空间品质的研究愈加重要。对近10年国内外与街道空间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梳理与比对解读,发... 在增量规划走向存量规划的当下,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以推动城市高品质发展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对其空间品质的研究愈加重要。对近10年国内外与街道空间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梳理与比对解读,发现街道空间的研究主要涵盖历史演变、设计导则、设计策略、构成要素、案例解析、活力和品质7个维度。国内学者针对街道品质的研究自2014年起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这与我国当下品质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诉求是紧密相关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街道空间品质的研究,从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应用3方面进行深入评述,同时结合使用者对未来街道品质的诉求,试图基于既有研究成果的缺失、城市当下疫情防控要求和城市未来发展需求3方面对街道空间品质的研究趋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城市空间品质提升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道 街道空间品质 可视化文献 计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