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补体C3、C4及抗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相关性
1
作者 王军辉 夏飞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及抗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5例SLE患者纳入病例组,并选择6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补体C3、C4和抗C1q抗体及肾功能指标;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及抗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5例SLE患者纳入病例组,并选择6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补体C3、C4和抗C1q抗体及肾功能指标;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估患者的病情活动度,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血清补体C3、C4和C1q抗体水平;分析血清补体C3、C4和抗C1q抗体与肾功能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SLE患者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血清肌酐(Scr)(83.61±10.71)μmol/L、尿素氮(BUN)(6.45±1.47)mmol/L、β_(2)-微球蛋白(β_(2)-MG)(6.23±1.42)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6±7.39)μmol/L、(3.02±1.25)mmol/L、(1.65±0.58)mg/L,肾小球滤过率(eGFR)(80.56±14.28)ml/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19±15.34)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分别为(0.56±0.17)、(0.16±0.04)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0.31)、(0.30±0.12)g/L,抗C1q抗体水平(46.65±11.48)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4±0.63)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活动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分别为(0.89±0.23)、(0.25±0.07)g/L均明显高于中重度活动患者的(0.31±0.08)、(0.08±0.02)g/L,抗C1q抗体水平(31.47±6.28)U/ml明显低于中重度活动患者的(59.76±8.73)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补体C3、C4与Scr、BUN、β_(2)-MG、SLEDAI积分呈负相关(P<0.05),与eGFR呈正相关(P<0.05);抗C1q抗体与Scr、BUN、β_(2)-MG、SLEDAI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补体C3、C4、抗C1q抗体是影响SLE病情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4、2.14、5.68,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血清补体C3、C4明显下降,抗C1q抗体水平明显升高现象,多预示患者病情加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补体C3 补体C4 抗C1Q抗体 病情活动度
下载PDF
补体蛋白调控靶点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绪瑞 孙洪岩 +1 位作者 刘丹 杨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7-402,共6页
补体系统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具有介导炎症、调节免疫应答、溶解细胞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功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是眼科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之一,且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包... 补体系统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具有介导炎症、调节免疫应答、溶解细胞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功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是眼科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之一,且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包括缺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多元醇代谢通路的异常等。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的失调和炎症是DR发病的重要因素,且多种补体蛋白在炎症调节、血管新生等关键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综述的中心主旨在于研究补体系统及相关调节蛋白在DR中的作用,目的是阐明多种补体蛋白与DR发生发展的紧密联系,为我们防治DR提供重要参考和新的思路。同时本文也对补体系统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免疫机制 补体系统 补体蛋白 基因 靶向补体药物
下载PDF
补体C3水平对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
3
作者 唐志霞 马双影 +5 位作者 张影 盛佳佳 李娟 何晶晶 宣恒华 洪名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4-929,共6页
目的探讨补体C3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378个F-ET周期相关资料,依据补体C3预测F-ET妊娠结局的最佳截断值分为A组(补体C3≤1.05)120个周期;B组(补体C3>1.05)258个周期,比较两组结局。分析B组补... 目的探讨补体C3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378个F-ET周期相关资料,依据补体C3预测F-ET妊娠结局的最佳截断值分为A组(补体C3≤1.05)120个周期;B组(补体C3>1.05)258个周期,比较两组结局。分析B组补体C3预测F-ET自然流产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年龄是F-ET妊娠成功的危险因素(P<0.05);补体C3和胚胎类型是F-ET妊娠成功的保护因素(P<0.05)。补体C3对F-ET妊娠结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02,最佳截断值为1.05 g/L,其预测临床妊娠灵敏度为87.60%、特异度为52.00%。B组临床妊娠率(67.05%)和胚胎着床率(52.75%)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C3早期预测F-ET后自然流产最佳截断值为1.32 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灵敏度为69.00%、特异度为81.20%。结论补体C3对早期预测F-ET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当补体C3超过1.32 g/L可能会导致自然流产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补体C3
下载PDF
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在足细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欧云塔娜 张蕾 +2 位作者 迪丽努尔·图尔荪托合提 周洪 张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956-1960,共5页
足细胞疾病(podocytopathies)是指直接或间接的足细胞损伤导致蛋白尿的肾脏疾病。国内外许多学者发现补体系统与足细胞损伤相关,补体因子H (complement factor H, CFH)及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 (complement factor H-related 1, CFHR1)是... 足细胞疾病(podocytopathies)是指直接或间接的足细胞损伤导致蛋白尿的肾脏疾病。国内外许多学者发现补体系统与足细胞损伤相关,补体因子H (complement factor H, CFH)及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 (complement factor H-related 1, CFHR1)是补体替代途径激活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血浆蛋白。CFHR1在足细胞疾病中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目前研究发现补体替代途径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起到关键作用,而CFHR1是补体替代途径激活过程中重要的调节物质。本文对CFHR1在足细胞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足细胞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 补体系统 足细胞疾病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11、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张国瑞 张静 +3 位作者 杜超 王立君 刘莉莉 秦利强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3-37,66,共6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1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11,GDF11)、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omplement 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5,CTRP5)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1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11,GDF11)、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complement 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5,CTRP5)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到2021年2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为心肌梗死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GDF11、CTRP5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STEMI患者血清中GDF11和CTRP5表达水平及二者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糖(blood glucose,GLU)、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单核细胞计数(monocyte count,MONO)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浓度及预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中GDF11和CTRP5对STEMI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清GDF11(1.42±0.35 vs. 0.99±0.18,t=7.860,P<0.05)和CTRP5(1.49±0.43 vs. 1.01±0.22,t=7.148,P<0.0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组血清GDF11和CTRP5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50,P<0.05),GDF11和CTRP5表达水平与HDL-C呈负相关(r=-0.548,-0.592,P<0.05),与GLU(r=0.447,0.534,P<0.05)、WBC(r=0.653,0.502,P<0.05)、NEUT(r=0.562,0.578,P<0.05)、MONO(r=0.439,0.423,P<0.05)、hs-CRP(r=0.513,0.542,P<0.05)、hs-cTnT(r=0.513,0.524,P<0.05)、CK-MB(r=0.630,0.417,P<0.05)及预后不良事件(r=0.557,0.529,P<0.05)呈正相关。GDF11和CTRP5联合诊断STEMI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GDF11、CTRP5单独诊断(Z=2.424、2.507,P<0.05)。结论 GDF11和CTRP5在STEMI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升高,两者联合对STEM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转化生长因子11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5 诊断
下载PDF
补体激活与IgA肾病:机制解析与潜在治疗
6
作者 李先治 朱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补体系统的异常调控和激活在IgA肾病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综述从补体系统异常在IgA肾病中的作用、IgA肾病中补体的激活和调控机制及靶向补体的治疗三方面对IgA肾病中补体系统异常进行...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补体系统的异常调控和激活在IgA肾病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综述从补体系统异常在IgA肾病中的作用、IgA肾病中补体的激活和调控机制及靶向补体的治疗三方面对IgA肾病中补体系统异常进行阐述,以期IgA肾病中补体系统的研究发现能为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带来进展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补体系统 靶向补体的治疗
下载PDF
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促进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调控足细胞增殖和迁移实验研究
7
作者 莫颖 王凤梅 +1 位作者 帕提古丽·阿斯讨拜 欧云塔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CFHR1)通过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调控足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巨噬细胞和人肾足细胞。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和CFHR1干预组,分别进行牛血清白蛋白或CFHR1重组蛋白干预24 h...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CFHR1)通过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调控足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巨噬细胞和人肾足细胞。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和CFHR1干预组,分别进行牛血清白蛋白或CFHR1重组蛋白干预24 h,ELISA法测定上清液TNF-α水平。足细胞分为空白组、TNF-α干预组、对照上清液干预组、CFHR1上清液干预组、CFHR1上清液+TNF-α中和抗体干预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相关蛋白变化。结果:巨噬细胞的CFHR1干预组上清液中TNF-α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TNF-α干预组、CFHR1上清液干预组的细胞增殖比率和迁移数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CFHR1上清液干预组比较,CFHR1上清液+TNF-α中和抗体干预组的细胞增殖比率和迁移数量均显著提高(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TNF-α干预组、CFHR1上清液干预组的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足突蛋白(Podocin)、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整合素α3β1蛋白(α3β1)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CFHR1上清液干预组比较,CFHR1上清液+TNF-α中和抗体干预组的Nephrin、Podocin、F-actin、α3β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多(均P<0.05)。结论:CFHR1促进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可显著抑制足细胞增殖水平和迁移能力,这可能是高浓度CFHR1促进肾病综合征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Α 足细胞 巨噬细胞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化浊法对冠心病痰浊证患者补体调节蛋白的影响
8
作者 陈浩 徐斌 +3 位作者 吴禹宏 钟玲 高枫 苏伟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期294-297,共4页
目的 观察化浊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从补体调节蛋白方面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60例冠心病痰浊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浊法中药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对比用药... 目的 观察化浊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从补体调节蛋白方面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60例冠心病痰浊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浊法中药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对比用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补体调节蛋白以及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 2组治疗均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且治疗组更明显;2组治疗均可提高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治疗后2组血浆补体蛋白CD55、CD59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浊法可缓解冠心病痰浊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补体调节蛋白,减少补体过度活化,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冠心病 痰浊证 化浊法 补体调节蛋白
下载PDF
靶向补体的IgA肾病治疗进展
9
作者 李贵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23-25,共3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补体系统活化在IgA肾病发病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靶向补体成分的新药开发,为IgA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措施。针对补体成分C3、B因子、D因子、C5、C5a受体等的药物,已经进入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试验。本文对...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补体系统活化在IgA肾病发病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靶向补体成分的新药开发,为IgA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措施。针对补体成分C3、B因子、D因子、C5、C5a受体等的药物,已经进入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试验。本文对靶向补体的IgA肾病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补体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IL-1、CRP、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检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独海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以及补体C3、C4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于沛县人民医院入院诊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作...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以及补体C3、C4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于沛县人民医院入院诊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本院同时段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IL-6、CRP、IgG、IgM、IgA与补体C3、C4的水平,并分析各项指标单一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的炎症因子IL-6、CRP、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以及补体C3、C4指标均高于健康组(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86%,均高于IL-6、CRP、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任一单一检测结果(均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炎症因子IL-6、CRP、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以及补体C3、C4各项指标与健康者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所有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任一指标的单一检测。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冠心病病情评估的重要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免疫球蛋白 补体C3 补体C4
下载PDF
补体C1s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任玲 陈昱伶 +3 位作者 徐凤敏 蒙春梅 李倩倩 胡为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目的:探究补体分子C1s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增殖、迁移、黏附以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NCBI-GEO数据库分析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ANTs)中C1S mRNA的表达;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SCC细胞系中C1s的表达;利用C1... 目的:探究补体分子C1s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增殖、迁移、黏附以及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NCBI-GEO数据库分析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ANTs)中C1S mRNA的表达;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SCC细胞系中C1s的表达;利用C1s小干扰RNA(siRNA)、C1s短发夹RNA(shRNA)或C1s过表达慢病毒对ESCC细胞进行C1s的敲低或过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细胞-基质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13表达;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C1s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中CD34表达,分析肿瘤微血管的形成。结果:ESCC组织中C1S mRNA表达明显高于ANTs,敲低C1s可明显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细胞-基质黏附以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而过表达C1S则具有相反的效果;C1s敲低的ESCC细胞TE-1中MMP1和MMP13的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C1s过表达组移植瘤中的微血管更加丰富。结论:C1s在ESCC组织中显著上调,并促进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细胞-基质黏附以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C1s可能在ESC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1s 食管鳞状细胞癌 增殖 迁移 黏附
下载PDF
老年心绞痛患者单核细胞表面补体调节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徐斌 高枫 +3 位作者 陈浩 钟玲 吴禹宏 苏伟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绞痛患者单核细胞表面补体调节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根据Gensini评分将2021年1月~6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的老年心绞痛患者120例分为低评分组(Gensini评分≤20分,55例)和高评分... 目的:探讨老年心绞痛患者单核细胞表面补体调节蛋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根据Gensini评分将2021年1月~6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的老年心绞痛患者120例分为低评分组(Gensini评分≤20分,55例)和高评分组(Gensini评分>20分,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单核细胞表面补体调节蛋白的表达。分析Gensini评分和补体调节蛋白及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低评分组比较,高评分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26±0.78)mmol/L比(2.63±0.73)mmol/L]水平及糖尿病史比例(21.8%比38.5%)显著升高,而单核细胞表面CD35[9.86(8.33,12.51)比6.44(4.26,8.16)]、CD46[13.28(11.42,14.66)比10.42(9.19,15.38)]、CD55[39.90(32.40,47.48)比22.66(19.18,26.97)]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评分组Gensini评分与LDL-C呈显著正相关(r=0.292,P=0.018),与单核细胞表面CD35、CD46、CD55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70,P<0.001;r=-0.327,P<0.001;r=-0.200,P=0.0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是老年心绞痛患者高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17,P=0.036),而CD35、CD55为其独立保护因素(OR=0.786、0.670,P<0.05或<0.01)。结论:老年心绞痛合并冠脉严重狭窄患者单核细胞表面CD35、CD46和CD55表达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补体调节蛋白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基于血清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评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13
作者 高惠红 许晓风 +1 位作者 白晶 刘向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与血清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构建基于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的W-AMD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临床确诊的146例W-AMD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8... 目的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与血清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构建基于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的W-AMD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临床确诊的146例W-AMD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8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样本血清补体因子,包括C1q、C3、CFB及CFH;血脂成分,包括TC、TG、HDL-C及LDL-C。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W-AMD组与对照组的各项研究指标进行差异性比较;进一步对W-AMD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各项研究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R Studio软件(R 3.6.0),构建基于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的W-AMD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预测效能。结果W-AMD组与对照组比较,C1q、C3、CFB以及TC、TG、LDL-C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0.05;CFH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W-AMD组中C3与CFB、TC、TG、LDL-C之间,CFB与TC、TG之间,TC与TG、LDL-C之间,以及TG与LDL-C之间存在关联性,P<0.01。应用R Studio软件(R 3.6.0)综合C1q、C3、CFB及TC、TG、LDL-C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W-AMD=-12.835+8.753×CFB+6.098×TG。模型训练集特异性0.758、灵敏度0.843、准确度0.811、阳性预测值0.852、阴性预测值0.746、AUC值0.901;验证集特异性0.630、灵敏度0.909、准确度0.803、阳性预测值0.800、阴性预测值0.810、AUC值0.943。结论W-AMD患者血清补体因子C1q、C3、CFB及外周血脂水平TC、TG、LDL-C均高于健康人群水平,推测与其发病机制相关,有助于寻找治疗靶点;基于补体因子及血脂水平建立的W-AMD预测模型能够准确识别W-AMD,为临床评估提供了一种客观的实验室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补体因子 血脂水平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补体分子调控TGFβ1/smad通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14
作者 明圆圆 孙勇 +2 位作者 张洪伟 张自园 朱贤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93-498,共6页
目的 探讨补体分子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模型组、SAH模型+补体分子组,每组30只。采用枕大池单次注射自体血的方法建立SAH模型,SAH后24 h采用Garcia评分和平衡木... 目的 探讨补体分子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模型组、SAH模型+补体分子组,每组30只。采用枕大池单次注射自体血的方法建立SAH模型,SAH后24 h采用Garcia评分和平衡木试验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功建模24 h后,称取脑组织湿质量和干质量,计算脑组织含水率。绘制伊文思蓝标准曲线,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补体C3、TGFβ1/smad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AH模型组大鼠的Garcia评分和平衡木试验评分均降低,脑组织含水率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均增加,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增强,补体C3、TGFβ1/smad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神经元凋亡率增加(P<0.05)。与SAH模型组相比,SAH模型+补体分子组大鼠的Garcia评分和平衡木试验评分均升高,脑组织含水率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均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减弱,补体C3、TGFβ1/smad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减少(P<0.05)。结论 补体分子可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抑制SAH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减少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补体分子 神经元凋亡 TGFβ1/smad通路 大鼠
下载PDF
耐药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补体3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徐锦 张腊红 +4 位作者 刘晓婷 孟宪梅 姚心怡 许宁沁 陈兆军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耐药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补体3(C3)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86例非耐药结核病患者和118例耐药结核病患者及76名体检健康者,比较并分析3组对象外周血中C3、C4、IgA、IgM、IgG、转... 目的探讨耐药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补体3(C3)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86例非耐药结核病患者和118例耐药结核病患者及76名体检健康者,比较并分析3组对象外周血中C3、C4、IgA、IgM、IgG、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差异。结果3组对象C3、C4、IgA、IgG、转铁蛋白、Fib、D-D、总蛋白、白蛋白以及白蛋白/球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耐药组C3低于非耐药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耐药组C4高于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耐药组IgA、IgG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耐药组与非耐药组Fib、D-D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耐药组与非耐药组总蛋白、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转铁蛋白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耐药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C3水平较非耐药和健康组明显降低,提示耐药结核病患者补体系统失衡,体液免疫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结核 外周血 补体3 免疫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前后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水平变化及意义
16
作者 张友明 龚军辉 朱红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50例和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结果...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50例和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患者35例,比较两组外周静脉血清CTRP12水平。PCI术前、术中及术后第3、5、7天检测血清CTRP12水平,比较罪犯冠脉口、外周静脉血清CTRP12水平和外周静脉PCI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采用SYNTAX评分系统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将其分为SYNTAX评分≤22分和SYNTAX评分>22分两组,比较两组外周静脉血清CTRP12水平和PCI术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分析CTRP12与年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等因素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AMI患者外周静脉血清CTRP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前外周静脉与术中罪犯冠脉口血清CTRP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术前相比,术后第3天血清CTRP12水平降低(P<0.05),术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CTRP12水平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CI术后第3天相比,术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CTRP12水平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YNTAX≤22分组相比,SYNTAX>22分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第3天血清CTRP12水平降低(P均<0.05),而术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CTRP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RP12与总胆固醇(TC)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CTRP12是A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1.671,OR=0.188,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TC、三酰甘油(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后,CTRP12仍是A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3.441,OR=0.032,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前外周静脉血清CTRP12水平显著降低,术后第3天继续下降,术后第5天和第7天呈上升趋势。CTRP12是AMI患者冠脉严重程度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 SYNTAX评分
下载PDF
补体凝集素与呼吸系统疾病
17
作者 王世雄 聂浩 +1 位作者 张昊川 黄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1-644,650,共5页
补体凝集素途径是补体系统激活的一种途径,纤维胶凝蛋白(ficolin)与甘露糖结合凝集(MBL)是激活免疫补体途径的一类起始物,两者结构及功能极其相似,可通过识别病原表面的某些物质,激活补体,加强调理吞噬作用或直接杀灭和溶解相关病原,从... 补体凝集素途径是补体系统激活的一种途径,纤维胶凝蛋白(ficolin)与甘露糖结合凝集(MBL)是激活免疫补体途径的一类起始物,两者结构及功能极其相似,可通过识别病原表面的某些物质,激活补体,加强调理吞噬作用或直接杀灭和溶解相关病原,从而在免疫系统中尤其在抗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呼吸系统疾病多以感染性疾病为主。近年来,也有相关研究报道ficolin/MBL与众多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相关性,本文就ficolin/MBL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胶凝蛋白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补体 呼吸系统疾病
下载PDF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7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18
作者 李定微 钱帅伟 李春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2,共7页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ardiometabolic disease,CMD)是指代谢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单一或者同时发生、可相互影响的病理改变,是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脂肪因子在CMD的发生发...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ardiometabolic disease,CMD)是指代谢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单一或者同时发生、可相互影响的病理改变,是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脂肪因子在CM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7(complement C1q TNF-related protein 7,CTRP7)是新近发现的脂肪因子,与肥胖、糖尿病及冠心病等CMD密切相关。本文围绕CTRP7生物学特性,综述其在CMD(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如多种途径调控糖脂代谢、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促进炎症反应和增加氧化应激等,以期为CTRP7作为CMD的治疗靶标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7 心血管代谢性疾病 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血清中补体因子B、TLR4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子痫前期风险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陈晓雯 段怡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2期162-165,1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补体因子B、Toll样受体4(TLR4)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子痫前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从本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就诊的100例健康妊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 目的探讨血清中补体因子B、Toll样受体4(TLR4)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子痫前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从本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就诊的100例健康妊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年龄为21~38岁,孕周为21~36周;研究组年龄为22~39岁,孕周为22~37周;研究组按照有无子痫前期分为无子痫前期组68例,有子痫前期组32例;按照子痫前期不同程度分为轻度组12例,中度组11例,重度组9例;检测血清补体因子B、TLR4水平,分析其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子痫前期的关系及其风险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中补体因子B、TLR4水平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无子痫前期组相比,有子痫前期组血清中补体因子B、TLR4水平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重度组血清中补体因子B、TLR4水平明显升高,且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中补体因子B、TLR4均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因素;血清补体因子B检测的AUC为0.736,血清TLR4为0.697,联合为0.845。结论血清中补体因子B、TLR4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子痫前期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因子B TLR4 妊娠期糖尿病 子痫前期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