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塞油田致密砂岩油藏补孔压裂措施效果分析
1
作者 黄易泽 刘国栋 +2 位作者 李洲 杨婕 李玉波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安塞油田PQ油藏属于特低渗透油藏,油藏开发递减快、稳产难度大。区域砂体发育、油层厚度大,存在纵向油层未动用状况,为了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PQ油藏开发效果,油井补孔已成为油田老区稳产及挖潜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不同层位的历年措... 安塞油田PQ油藏属于特低渗透油藏,油藏开发递减快、稳产难度大。区域砂体发育、油层厚度大,存在纵向油层未动用状况,为了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PQ油藏开发效果,油井补孔已成为油田老区稳产及挖潜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不同层位的历年措施进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各层位出油下限;分析地层系数、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以及地层压力对补孔效果的影响,建议下步补孔措施选井时,优选油层物性好、地层系数为4~10、孔隙度大于11%、含油饱和度大于45%、地层压力大于7 MPa的油井,也为后期补孔压裂措施达到更好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孔压裂 含油饱和度 油层物性 措施效果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补孔压裂措施效果控制因素分析
2
作者 董文玉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3年第8期170-172,共3页
补孔压裂措施是大牛地气田综合调整阶段,老井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从已实施的补孔压裂措施井措施效果来看,在取得增产效果的同时仍存在措施低效井。通过对已实施措施井增产效果分析总结,认为影响其措施效果的因素主要为地质因素、工程... 补孔压裂措施是大牛地气田综合调整阶段,老井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从已实施的补孔压裂措施井措施效果来看,在取得增产效果的同时仍存在措施低效井。通过对已实施措施井增产效果分析总结,认为影响其措施效果的因素主要为地质因素、工程因素、工艺因素三大方面,其中地质因素是控措施效果的物质基础,工程因素是是否能够实现措施增产的关键,工艺因素是维持措施后增产效果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补孔压裂 控制因素
下载PDF
页岩气井重复压裂补孔优化技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余丽雯 《云南化工》 CAS 2018年第5期139-139,共1页
页岩气开采后期存在减产较快的问题,随着部分页岩气井开采进入中后期,重复压裂将成为老井新生的重要手段。页岩气井重复压裂补孔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其对扩大气井的产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页岩气井 重复 优化技术分析
下载PDF
单砂体精细刻画成果在安塞油田的应用方向
4
作者 李书静 李莉 +1 位作者 骞晓凌 高月刚 《低渗透油气田》 2016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安塞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亟需开展提高采收率技术储备研究。以王窑整体加密区为例,通过对储层单砂体内部构型的精细刻画,结合单井人工裂缝模拟成果及井下微地震、剩余油等大量测试资料,认为主力层长6 1 1-2 4个单砂体是多期河... 安塞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亟需开展提高采收率技术储备研究。以王窑整体加密区为例,通过对储层单砂体内部构型的精细刻画,结合单井人工裂缝模拟成果及井下微地震、剩余油等大量测试资料,认为主力层长6 1 1-2 4个单砂体是多期河道侧向复合叠加造成的结果,较为规则的基础井网对主河道砂体控制程度较低:单砂体内部非均质性强,相变及普遍发育的泥质夹层微地质界面导致单砂体纵向控制程度低.人工压裂缝两翼延伸不对称,剖面剩余油动用不均.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试验单砂体动用试验,在油井单砂体补孔压裂、注水井层内分注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安塞特低渗透提高单砂体的控制和动用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 微地质界面 补孔压裂 层内分注
下载PDF
坪桥区块油井措施效果分析
5
作者 尚寅 黄显俐 +1 位作者 黄明 姚粉莲 《化工管理》 2014年第33期146-146,共1页
坪桥区采取的油井增产性技术措施主要有重复压裂、酸化解堵、补层压裂,侧钻等,措施后有效提高了单井日产油能力,从而有力保障区块整体良好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 措施效果 重复 酸化解堵 补孔压裂 侧钻
下载PDF
七里村油田米草洼-马步塬区新老测井差异分析
6
作者 何泽 常文天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1年第23期100-101,共2页
为了解目前的地层情况和新老测井的差异,开展了研究区域内20口井的老井重测工作,将测井成果和解释成果与原有的JD581测井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油田区块的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测井 曲线对比 补孔压裂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