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健脾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临床观察
1
作者 曾晶 周芳 +1 位作者 刘天洋 孟德珍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补肾健脾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吗通治疗...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补肾健脾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吗通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周期。检测性激素指标[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血清雌二醇(E2)、抗米勒管激素(AMH)]、超声指标[卵巢体积、窦卵泡(AFC)数量],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妊娠率、流产率,并监测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31%(23/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4%(2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经周期治疗后,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FSH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AMH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bLH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2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卵巢体积明显增大(P<0.05),窦卵数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妊娠率[34.48%(10/29)]高于对照组[21.43%(6/28)](P<0.05),治疗组流产率[10.00%(1/10)]低于对照组[33.30%(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未发现异常,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健脾方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相关不孕脾肾两虚证,改善卵巢相关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两虚证 补肾健脾方 冰山理论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阴道微生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赵欣 丁冰倩 +1 位作者 王雪嫄 傅金英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联合补肾健脾方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性激素水平、阴道微生态、免疫功能、妊娠结局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地屈孕酮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联合补肾健脾方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性激素水平、阴道微生态、免疫功能、妊娠结局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地屈孕酮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方颗粒,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血清性激素水平、阴道微生态变化情况、阴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妊娠结局。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统计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孕酮(P)、IL-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正常阴道微生态的患者多于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炎(BV)、滴虫性阴道炎(T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清洁度异常者少于对照组,阴道pH值较观察组下降。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4%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补肾健脾方能明显缓解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保胎效果,其机制与改善性激素水平、阴道微生态以及免疫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先兆流产 补肾健脾方 地屈孕酮 阴道微生态 性激素水平 免疫功能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脾肾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张艳萍 赵芳 +4 位作者 朱光丽 宋娜 石占荣 王静静 吕玉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脾肾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接受IVF-ET助孕的100例脾肾两虚型DO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脾肾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接受IVF-ET助孕的100例脾肾两虚型DO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IVF-ET前给予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 3个月经周期后进入促排卵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3个月经周期的补肾健脾方进行调节并服用至扳机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及治疗情况[促性腺激素(Gn)用药时间、Gn用药总量、扳机日雌激素水平、周期取消率]、取卵及胚胎情况(获卵数、2PN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及妊娠结局(首次胚胎解冻移植周期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脾肾两虚症候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n用药时间、扳机日雌激素水平、周期取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n用药总量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获卵数、2PN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对比,观察组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胚胎解冻移植周期着床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补肾健脾方可增加接受IVF-ET助孕的脾肾两虚型DOR患者获卵数、2PN受精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并能够减少Gn用药总量,改善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补肾健脾方 临床妊娠率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观察
4
作者 邢蓓蓓 成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09-0011,共3页
观察补肾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对照实验,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21年12月,对我院期间诊断为慢性肾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补肾健... 观察补肾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对照实验,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21年12月,对我院期间诊断为慢性肾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补肾健脾方及穴位贴敷治疗,开展研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但在肾功能相关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补肾健脾方联合穴位贴敷对于慢性肾炎患者能够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能降低尿蛋白及血尿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小球 补肾健脾方 穴位贴敷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静棉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疗效及对非运动症状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多巴丝肼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多巴丝肼组采用多巴丝肼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多巴丝肼组的基础上采用补肾健脾方进行治...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疗效及对非运动症状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多巴丝肼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多巴丝肼组采用多巴丝肼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多巴丝肼组的基础上采用补肾健脾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指标、症状、抑郁情况、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多巴丝肼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胱抑素C(CysC)水平及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各项评分、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分降低,治疗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多巴丝肼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升高,治疗组高于多巴丝肼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安全性和疗效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补肾健脾方 细胞因子 生活质量 脂联素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对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高阳 史有阳 +3 位作者 邱运华 陆金根 郁超 杨剑锋 《中医研究》 2023年第11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术后患者60例,给予补肾健脾方(药物组成:枸杞子、女贞子、葛根、茯苓、薏苡仁、丹参、莪术、当归、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蜀羊泉、黄连、蝉花),...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术后患者60例,给予补肾健脾方(药物组成:枸杞子、女贞子、葛根、茯苓、薏苡仁、丹参、莪术、当归、白花蛇舌草、山慈菇、蜀羊泉、黄连、蝉花),1剂/d,煎药汁300 mL,150 mL/次,2次/d,早晚饭后30 min服用。观察治疗4周、12周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况评分和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a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开发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 30,QOL-C30)评分。结果:60例患者治疗4周、12周的中医症状评分、ECOG体力状况评分和EORTC QOL-C30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健脾方可以减轻ccRCC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体力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细胞癌 亏虚证 补肾健脾方 中医症状评分 体力状况 生活质量 安全性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改善宫内发育迟缓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7
作者 邱二娟 葛玲燕 +1 位作者 陈娟 任利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8期9-13,共5页
目的 研究补肾健脾方改善胎鼠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妊娠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后4组采用低蛋白饲料喂养的方... 目的 研究补肾健脾方改善胎鼠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妊娠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后4组采用低蛋白饲料喂养的方式建立IUGR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2等效剂量、等效剂量、2倍等效剂量的补肾健脾方灌胃,每日1次,各组在妊娠第1~18天连续给药,妊娠第18天时剖宫产取胎盘及胎鼠,测量胎鼠的体质量、体长、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HOMA-β)以及胎盘、胎鼠骨骼肌中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ion protein kinase B,p-AKT)、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胎鼠的体质量、体长、HOMA-β以及胎盘、胎鼠骨骼肌中p-PI3K、p-AKT、GLUT1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胎鼠的体质量、体长、HOMA-β以及胎盘、胎鼠骨骼肌中p-PI3K、p-AKT、GLUT1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HOMA-IR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的各项测量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健脾方可改善胎鼠IUGR及胰岛素抵抗,激活胎盘、骨骼肌中PI3K/AKT/GLUT途径是补肾健脾方发挥上述改善作用可能发生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发育迟缓 补肾健脾方 胰岛素抵抗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葡萄糖转运蛋白1
下载PDF
基于GEO基因芯片联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补肾健脾方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梓珊 王维强 +2 位作者 冯敏瑶 李东玲 刘峰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6期29-36,共8页
目的 基于GEO基因芯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肾健脾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ymMap、TCMID、TCMSP和TCM-ID数据库获取补肾健脾方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T2D相关靶点,采用Cytosc... 目的 基于GEO基因芯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肾健脾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ymMap、TCMID、TCMSP和TCM-ID数据库获取补肾健脾方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T2D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GEO数据库筛选T2DM核心靶点基因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软件对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补肾健脾方有效成分1 230种,靶点594个,主要活性成分包括β-谷甾醇、山嵛酸酯、槲皮素等。预测得到补肾健脾方治疗T2D潜在作用靶点9个,包括VEGFA、IL1B、COL1A1、CXCL8等。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补肾健脾方治疗T2D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类风湿关节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有效成分β-谷甾醇、槲皮素与VEGFA、IL1B、COL1A1等核心靶点有较强结合能力。结论 补肾健脾方中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AGE-RAGE、类风湿关节炎等信号通路,调控VEGFA、IL1B、COL1A1等靶点治疗T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方 2型糖尿病 GEO基因芯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
9
作者 张茜 郭王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2期3352-3356,共5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应用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该院92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应用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脑干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该院92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脾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脑干诱发电位、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肠道菌群微生态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波Ⅴ波幅高于对照组,波Ⅴ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Ⅴ波幅、波Ⅴ潜伏期,ADAS-Cog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乳酸杆菌、酵母菌、肠球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大肠杆菌数量,IL-6、IL-1B、TNF-α水平的变化存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ADAS-Cog、ADL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消化球菌菌群数量大于对照组,大肠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辅助治疗AD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微生态、脑干诱发电位,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补肾健脾方 肠道菌群微生态 脑干诱发电位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对肾虚证、脾虚证衰老大鼠SIRT1、SIRT6、NF-κB的影响
10
作者 张楚洁 聂桂元 +2 位作者 张炜宁 吴佳 杨涛 《山西中医》 2023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究补肾健脾方对肾虚证、脾虚证衰老大鼠SIRT1、SIRT6、NF-κB的影响。方法:将56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衰老组、脾虚衰老组、肾虚衰老组、四君子汤组、金匮肾气丸组、肾虚补肾健脾方组、脾虚补肾健脾方组,利用D-半... 目的:探究补肾健脾方对肾虚证、脾虚证衰老大鼠SIRT1、SIRT6、NF-κB的影响。方法:将56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衰老组、脾虚衰老组、肾虚衰老组、四君子汤组、金匮肾气丸组、肾虚补肾健脾方组、脾虚补肾健脾方组,利用D-半乳糖复制衰老模型,并在衰老模型基础上予氢化可的松、大黄灌胃构建肾虚证衰老、脾虚证衰老模型,其余各组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予中药干预,干预4周后取大鼠血清、肾脏、脾脏。检测相关指标并比较。结果:与衰老组、肾虚衰老组、脾虚衰老组比较,肾虚补肾健脾方组、脾虚补肾健脾方组模型IL-1β水平升高,IL-6水平降低,NF-κB表达降低,SIRT1、SIRT6表达升高。结论:补肾健脾方可通过刺激SIRT1、SIRT6激活,抑制NF-κB表达,维持免疫炎症因子IL-1β、IL-6的平衡发挥延缓免疫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补肾健脾方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研究
11
作者 周敏 刘丽 游佳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133-0135,共3页
探究补肾健脾方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先兆流产女性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90)与观察组(n=90),对照组采取黄体酮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健脾方联合中药穴位敷贴,观察... 探究补肾健脾方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先兆流产女性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90)与观察组(n=90),对照组采取黄体酮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健脾方联合中药穴位敷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高于对照组,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性激素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先兆流产应用黄体酮注射、补肾健脾方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改善治疗效果,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增强性激素分泌,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方 中药穴位敷贴 先兆流产 症候积分 性激素指标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联合皮内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何渊 徐晖 +2 位作者 林燕 石一杰 黄丽娟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8期42-44,共3页
目的:探究补肾健脾方联合皮内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40,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B组(n=40,沙美特... 目的:探究补肾健脾方联合皮内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40,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B组(n=40,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补肾健脾方口服)、C组(n=40,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补肾健脾方口服+皮内针),将三组的急性加重发生次数、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和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1)急性加重发作次数:C组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少于B组,B组少于A组(P<0.05);(2)症状积分: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三组的症状积分均降低,C组治疗后的主证和次证积分均小于B组和A组(P<0.05);(3)生活质量:C组的CTA评分大于B组和A组(P<0.05);(4)肺功能:三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均有改善,C组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均大于B组和A组(P<0.05)。结论:采用补肾健脾方联合皮内针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方 皮内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症状积分 肺功能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干预PCOS患者氧化应激、代谢特征及心理状态作用研究
13
作者 周婷婷 郝宁 《内蒙古中医药》 2023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氧化应激、代谢特征及心理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秦淮区中医医院就诊的肥胖型PCOS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0...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氧化应激、代谢特征及心理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秦淮区中医医院就诊的肥胖型PCOS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组采用补肾健脾方联合二甲双胍,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120例患者中61.66%存在焦虑情绪,35.83%处于抑郁状态。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相关。治疗后,两组内分泌代谢、氧化应激指标及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LH/FSH、T、TC、MDA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可能存在抑郁或焦虑心理。氧化应激与肥胖及糖脂代谢紊乱相关,并有可能在焦虑、抑郁情绪中发挥作用。补肾健脾方联合二甲双胍能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的氧化应激、代谢状态,调节情绪,恢复月经,提高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氧化应激 心理状态 补肾健脾方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9
14
作者 王文海 周荣耀 +5 位作者 颜志平 林均华 叶正宝 吴达明 吴丽英 吴海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兼脾气虚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原则,将11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服补肾健脾方12周,对照组术...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兼脾气虚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原则,将11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服补肾健脾方12周,对照组术后服保肝药(水飞蓟素与维生素C)12周。观察患者临床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瘤体近期疗效、生存期及细胞免疫功能〔3H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表面MHCⅠ/Ⅱ类分子及B7分子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10、干扰素-γ(IFN-γ)、IL-12〕。结果服用补肾健脾方可明显提高中医证候疗效(73.33%,44/60例),对照组为52.63%(30/57例);提高0.5年生存率(83.33%,50/60例),对照组为70.18%(40/57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对照组疾病控制率92.7%(CR+PR+SD,51/55例)高于治疗组(78.0%,46/59例),P=0.035;治疗组单核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CD14+/HLA-DR)表达提高,IFN-γ及IL-12的表达提高。结论补肾健脾方与介入术同用可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提高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方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HLA—DR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及其拆方对移植性原发性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差异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钟薏 罗春蕾 +3 位作者 张安君 赵喜 周荣耀 刘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及其拆方对移植性原发性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差异。方法 50只荷移植性原发性肝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健脾组、补肾组、健脾组及5-FU(5-氟尿嘧啶)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各中药组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和相应中...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方及其拆方对移植性原发性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差异。方法 50只荷移植性原发性肝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健脾组、补肾组、健脾组及5-FU(5-氟尿嘧啶)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各中药组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和相应中药方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10天;5-FU组隔天给予5-FU腹腔注射。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瘤重、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各治疗组中,小鼠体重和去瘤体重比较,补肾健脾组高于其他各组(P<0.01,P<0.05);肿瘤指数比较,补肾健脾组低于其他各组(P<0.05);肿瘤ADC比较,补肾健脾组、5-FU组均低于补肾组和健脾组(P<0.05);血清VEGF及肿瘤瘤重比较,5-FU组低于各中药组(P<0.01,P<0.05),补肾组、补肾健脾组低于健脾组(P<0.05);抑瘤率及细胞凋亡比较,5-FU组最高,补肾健脾组次之;各组S期细胞比较,5-FU组低于各中药组(P<0.01,P<0.05),补肾健脾组显著低于补肾组和健脾组(P<0.01);G0-G1期比较,健脾组低于5-FU组(P<0.01),高于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P<0.05)。G2-M期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健脾方及其拆方对小鼠移植性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血清VEGF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MRI弥散技术ADC值的变化与VEGF和细胞凋亡同步,能客观反应肿瘤细胞代谢,是评定中药疗效的新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方 表观扩散系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郑颖俊 贺劲松 +7 位作者 陈亮 李淑惠 周大桥 童光东 邢宇锋 陈英杰 高辉 邱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及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诊断标准,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男性在30~40U/mL,女性在19~40U/mL者120例,采用语音交互式中央随机分配系统随...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及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诊断标准,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男性在30~40U/mL,女性在19~40U/mL者120例,采用语音交互式中央随机分配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接受补肾健脾方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共48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时血清HBV DNA定量、血清乙肝标志物和Th1/Th2型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血清HBV DNA较基线下降值≥2log10U/mL及阴转比例分别为55.4%、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1);治疗组不同基线HBV DNA水平患者HBV DNA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基线HBV DNA水平越低下降越多,基线HBV DNA 105~<107 U/mL水平患者下降最多达(2.70±1.04)log10U/mL。血清HBsAg水平较基线下降值比较上,治疗组24、48周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时治疗组Th1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明显升高(P<0.01),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肾健脾方有一定的抑制慢性HBV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可能通过恢复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携带者 补肾健脾方 TH1/TH2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对卵巢早衰小鼠ER/c-Myc/TERT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海丹 郭红玉 +3 位作者 王琼 严士海 符蕊 殷爱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6-890,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卵巢早衰(POF)小鼠ER/c-Myc/TERT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方法将50只B6AF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补肾健脾方高剂量组、补肾健脾方低剂量组。采用小鼠透明带3(ZP_(3))诱导建立POF模型,各组分别给予药...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卵巢早衰(POF)小鼠ER/c-Myc/TERT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方法将50只B6AF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补肾健脾方高剂量组、补肾健脾方低剂量组。采用小鼠透明带3(ZP_(3))诱导建立POF模型,各组分别给予药物或生理盐水,期间定时观察小鼠动情周期的变化。干预4周后,取小鼠血清和卵巢组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E_(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的水平;HE染色法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卵巢透明带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c-Myc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健脾方高、低剂量组均可显著升高小鼠血清E_(2)水平(P<0.05),降低FSH水平(P<0.05,P<0.01),提高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的数量,降低卵巢透明带的荧光表达,显著增加ER、c-Myc、TERT的表达(P<0.05,P<0.01)。结论补肾健脾方通过提高E2水平,促进ER的激活,刺激c-Myc的表达,进而调节TERT的表达,从而促进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发育以及卵母细胞的成熟,是其发挥治疗POF作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方 卵巢早衰 透明带 ER C-MYC TERT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对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娄艳芳 张秀君 +4 位作者 都文渊 姚建景 徐良州 王康平 赵玉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1646-1649,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对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方治疗,...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对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分析海马的代谢改变,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MMSE量表得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MMSE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ADL、ADAS-cog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双侧海马的NAA/Cr与Cho/Cr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有较好疗效,这可能与其可调节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方 阿尔茨海默病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补肾健脾方调控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怡 周荣耀 +4 位作者 王文海 束家和 刘慧 赖优莹 潘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6期27-29,47,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脾虚兼肝肾阴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补肾健脾方抑制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的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补肾健脾...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脾虚兼肝肾阴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补肾健脾方抑制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的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补肾健脾方,对照组予复方斑蝥胶囊;两组均28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4+/CD8+、NK)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MMP2、MMP9)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CD3+、CD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EGF、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能够改善脾虚兼肝肾阴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VEGF、MMP9的水平;补肾健脾方可能是通过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补肾健脾方 免疫功能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补肾健脾方对HBeAg阳性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磊 高月求 周荣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HBeAg阳性原发性肝伴肝硬化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中药组36例。对照组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为基础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HBeAg阳性原发性肝伴肝硬化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中药组36例。对照组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为基础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健脾方,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瘤体近期疗效、生存质量,观察时间为12周。结果:观察结束时中药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患者CD+3、CD+4、NK细胞数量及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CD+4CD+25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KPS评分、总体健康状况,躯体、角色、情绪等功能及疲倦、失眠、便秘、腹泻等症状均明显好转(P<0.05);实体瘤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可有效改善终末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稳定瘤体大小,调节机体免疫平衡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补肾健脾方 免疫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