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种石斛属植物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贺漫媚 代色平 +4 位作者 陈秀萍 吴俭峰 刘国锋 阮琳 王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9,90,共10页
以17种石斛属(Dendrobium Sw.)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6个叶表型性状和15个花表型性状,从形态学角度对石斛属植物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和多样性分析,并揭示各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28.78%~63.63%,花表型性... 以17种石斛属(Dendrobium Sw.)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6个叶表型性状和15个花表型性状,从形态学角度对石斛属植物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和多样性分析,并揭示各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28.78%~63.63%,花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31.26%~117.65%,不同表型性状变异幅度差异明显,花表型性状的变异幅度大于叶表型性状。21个表型性状的Shannon s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为4.372~4.393,Shannon s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萼囊长、最小的是花柄长和唇瓣宽。Shannon s多样性指数与变异系数整体存在显著(p<0.05)线性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4.2%,可以反映17种石斛属植物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其中花纵径、叶面积、侧萼长、萼囊长和叶长宽比是造成石斛属植物表型差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种石斛属植物可聚为4组,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存在一定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各表型性状间和花各表型性状间整体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叶厚与除侧萼长、侧萼宽和萼囊长外的12个花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石斛属植物表型性状变异丰富,拥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各表型性状之间有着密切且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属 表型性状 表型变异 表型多样性
下载PDF
构建VED-SegNet分割模型提取鱼类表型比例
2
作者 李健源 柳春娜 +3 位作者 卢晓春 王鲁海 刘轶 卢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3,共9页
为提高鱼类表型分割精度和准确度,实现鱼类表型智能监测,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了VED-SegNet模型用于鱼类表型分割和测量。该模型将cross stage partial network和GSConv结合作为编码器(VoV-GSCSP),保持足够精度的同时降低网络结... 为提高鱼类表型分割精度和准确度,实现鱼类表型智能监测,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了VED-SegNet模型用于鱼类表型分割和测量。该模型将cross stage partial network和GSConv结合作为编码器(VoV-GSCSP),保持足够精度的同时降低网络结构复杂性。另一方面,该模型采用EMA(efficient multi-scale attention module with cross-spatial learning)建立强化结构,加强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的信息传递,提高模型精度,并实现了8个表型类别的输出。采用自建的鱼类表型分割数据集对VED-SegNet模型进行了测试,测量结果中鱼类各表型比例与实际测量值相接近,表型最大平均绝对和平均相对误差为0.39%、11.28%,能实现无接触式提取水产养殖中鱼类表型比例。对比其他常见语义分割模型,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和平均像素准确率mean pixel accuracy,m PA最高,分别到达了87.92%、92.83%。VED-SegNet模型在环境复杂、多鱼重叠的养殖水体鱼类监测场景中精准分割鱼类形态特征,可为鱼类表型智能测量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模型 鱼类表型 表型比例 VED-SegNet
下载PDF
新疆单叶蔷薇居群表型变异及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刘学森 李娜 +5 位作者 张雪云 肖丽 江律 罗乐 于超 张启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61,共11页
【目的】单叶蔷薇为蔷薇属唯一的单叶物种,是月季育种中的重要材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地区,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和环境的改变导致其面临濒危灭绝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单叶蔷薇表型多样性,探究其表型变异规律,旨在为更好地保护和... 【目的】单叶蔷薇为蔷薇属唯一的单叶物种,是月季育种中的重要材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北部地区,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和环境的改变导致其面临濒危灭绝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单叶蔷薇表型多样性,探究其表型变异规律,旨在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单叶蔷薇种质资源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以9个单叶蔷薇天然居群中270个单株为研究材料,对其19个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收集,利用巢式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究其表型变异规律与多样性水平。【结果】(1)9个单叶蔷薇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水平较高,1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15.90%和2.031;9个居群的表型变异系数在10.32%(P4)~13.19%(P8),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变异,香农多样性指数在1.274(P5)~1.825(P8)之间,其中P8居群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水平。(2)19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居群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1.23%,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3)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单叶蔷薇花径与叶面积、花瓣面积与花斑百分比等部分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4)主成分分析共提炼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463%,贡献率最大的2个主成分主要解释花与叶的性状。(5)聚类分析可将单叶蔷薇9个居群分为2类,第1类为大花类,包括P6、P7、P8;第2类为小花类,包括P1、P2、P3、P4、P5、P9。【结论】新疆单叶蔷薇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和变异水平,且变异的来源主要集中在居群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蔷薇 居群 表型变异 表型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实例分割技术的草莓叶龄及冠幅表型快速提取方法
4
作者 樊江川 王源桥 +3 位作者 苟文博 蔡双泽 郭新宇 赵春江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95-106,共12页
[目的/意义]为解决高通量草莓叶龄及冠幅提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式表型平台和实例分割技术的高通量表型提取方法。[方法]利用小型移动式表型平台对温室内盆栽草莓植株的俯拍图像进行数据获取,并利用改进型Mask R-CNN(Convolutional N... [目的/意义]为解决高通量草莓叶龄及冠幅提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式表型平台和实例分割技术的高通量表型提取方法。[方法]利用小型移动式表型平台对温室内盆栽草莓植株的俯拍图像进行数据获取,并利用改进型Mask R-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模型对图像进行处理,以此获取草莓植株叶龄信息。首先利用带有分组注意力模块的Split-Attention Networks(ResNeSt)骨干网络替换原有网络,从而提高图像特征信息提取精度和执行效率。在训练时,利用Mosaic方法对草莓图像进行数据增强,并且使用二元交叉熵损失函数对原本的交叉熵分类损失函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植株与叶片的检测准确度。在此基础上,对训练结果进行后处理,利用标定比值对冠幅进行计算。[结果和讨论]该方法能够在ResNeSt-101骨干网络下,实现80.1%的掩膜准确率和89.6%的检测框准确率,并且能够以99.3%的植株检测正确率和98.0%的叶片数量检出率实现高通量的草莓叶龄估算工作。而模型推理后草莓植株南北和东西向冠幅测试值与真实值相比误差均低于5%的约占98.1%。[结论]该方法有着较高的鲁棒性,能够为智慧农业下高通量植物表型获取与解析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表型平台 实例分割 草莓表型 叶龄统计 冠幅 Mask R-CNN ResNeSt
下载PDF
自然群体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变异分析
5
作者 周子杨 卜琛皞 +2 位作者 宋跃朋 张德强 张晓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2,共11页
【目的】通过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分析,多角度展示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多样性,为相关的光合遗传机制的探究奠定基础。【方法】针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表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表型可塑性和变异系数计算、动态拟合... 【目的】通过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分析,多角度展示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多样性,为相关的光合遗传机制的探究奠定基础。【方法】针对我国小叶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表型数据,通过聚类分析、表型可塑性和变异系数计算、动态拟合等方法来探究其变化规律。【结果】(1)在静态光照强度下(同一光强)对小叶杨4类荧光表型进行k均值聚类,最优聚类数目受光照强度影响显著。不同类别下,所研究的经过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的光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4个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显著差异。(2)4个小叶杨荧光参数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和变异系数的计算结果显示:所选小叶杨群体在可变环境下具有丰富的表型可塑性,随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ETR、Yield、qP的表型可塑性呈现出先减后增再减的整体变化趋势,而qN的表型可塑性整体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各表型内部的遗传控制有关,也反映了不同表型对梯度光强的不同响应程度;ETR、Yield、qP的变异系数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qN的变异系数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光照强度达最大值时,所有类别样本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3)梯度光照强度下,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经聚类后可划分为2个大类,经生长方程拟合后可发现,不同类别样本的表型变异速率和最大(最小)值差别明显。【结论】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变异丰富,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显著。通过聚类分析、表型可塑性及变异系数计算和生长方程拟合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探究小叶杨叶绿素荧光表型的变化规律,为小叶杨遗传分析、光合作用机制挖掘奠定了基础,对小叶杨的培育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叶绿素荧光表型 聚类分析 表型可塑性 变异系数 生长方程 拟合分析
下载PDF
地理环境因素对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表型多样性的影响
6
作者 魏立志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2 位作者 唐努尔•叶尔肯 王强 徐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以天然分布在天山北坡的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种群为研究对象,在天山北坡天山云杉生长范围内按一定间隔距离选择不同经度的4个区域,在区域内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天山云杉天然林作为典型种群(吉木萨尔、乌鲁木... 以天然分布在天山北坡的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种群为研究对象,在天山北坡天山云杉生长范围内按一定间隔距离选择不同经度的4个区域,在区域内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天山云杉天然林作为典型种群(吉木萨尔、乌鲁木齐、乌苏、巩留);以各种群天山云杉自然分布的下限至上限为基准,每隔50 m划分为1个海拔段,每个海拔段内随机选取3株直立、健康、叶片颜色基本一致的成年(结球果)天山云杉,每株均从树冠中部的东、西、南、北方向,采集球果20枚、针叶(主枝上2年生枝条)20枚,测定球果性状(球果干质量、球果长、球果宽、果形指数、种鳞长、种鳞宽、种鳞长宽比)、针叶性状(针叶长、针叶宽、叶形指数、叶厚度、叶面积);应用巢式方差分析法、多重比较法、多样性分析法、冗余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表型分化水平、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山云杉球果和针叶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43.35%,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为种群内。表型性状重复力变幅为0.2007~0.5055、平均重复力0.3692,属于中等重复力水平;表型性状间球果干质量变异系数最大(14.59%),种群间乌苏的变异系数最大(8.964%)。表型性状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0347、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8524,说明天山云杉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天山云杉不同种群间,表型分化水平、多样性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海拔是影响天山云杉表型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降水、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球果 针叶 表型性状 表型多样性 地理因素
下载PDF
不同种源酸枣表型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曲凯伦 张云程 +3 位作者 王海青 李彪 康莹 董胜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70,共13页
以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19个种源地的211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型性状(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29个数量性状)进行观测和变异分析,并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数量性状的变异来... 以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19个种源地的211份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型性状(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29个数量性状)进行观测和变异分析,并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数量性状的变异来源、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及能够反映酸枣表型特征的主要数量性状。结果表明:酸枣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44%~55.21%和0.34~1.65;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57%~85.46%和0.24~2.09,极值比为1.67~14.06。陕西佳县、内蒙古元宝山和河北复兴种源的数量性状变异程度较高,辽宁喀左、陕西延川和河北赞皇种源的数量性状多样性丰富。酸枣数量性状种源间和种源内的方差分量比例均值分别为69.86%和14.88%,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0.82。叶长、叶形指数、可食率等12个数量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74%,叶形指数、叶柄长度、叶柄宽度等17个数量性状可作为评价酸枣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基于数量性状可将19个种源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主要特征为叶片小、果实和果核小、出核率高;类群Ⅱ主要特征为果实和果核大、可食率高;类群Ⅲ主要特征为叶片长、枣吊长、枣吊叶片数多;类群Ⅳ主要特征为二次枝长、直刺和弯刺短。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酸枣表型多样性丰富,种源间和种源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种源间变异是主要变异来源,不同种源酸枣可用于选育不同表型性状酸枣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表型性状 表型多样性 地理气候因子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和疾病表型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宋丽 熊伟 +7 位作者 胡宇 兰昀羲 唐宋琪 贾波 陈云慧 张晓丹 刘兴隆 黄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堆积为特征的疾病,随着患病率的不断增高,NAFLD已成为全人类的健康问题。在NAFLD数十年的研究历史中,动物模型在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治疗和预防的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堆积为特征的疾病,随着患病率的不断增高,NAFLD已成为全人类的健康问题。在NAFLD数十年的研究历史中,动物模型在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治疗和预防的研究设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NAFLD的动物模型种类繁多,按照动物的品种品系、造模时间和方法、造模判定指标进行总结,根据不同动物和方法得到的模型进行评估,比较模型与人类NAFLD的相似度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动物 模型 表型
原文传递
燕麦不同组合正、反交杂种后代的表型及遗传参数分析
9
作者 慕平 柴继宽 +2 位作者 苏玮娟 章海龙 赵桂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6,共14页
为了明确燕麦不同组合正、反交杂种后代的表型差异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以福瑞至(F709)与709(709F)、牧乐思(ML2)与陇燕2号(L2M)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用简单序列重复分子标记对杂种F1代进行了鉴定,比较了正、反交杂种的表型差异,并... 为了明确燕麦不同组合正、反交杂种后代的表型差异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以福瑞至(F709)与709(709F)、牧乐思(ML2)与陇燕2号(L2M)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用简单序列重复分子标记对杂种F1代进行了鉴定,比较了正、反交杂种的表型差异,并分析了杂种F_(2)代的遗传变异及多样性。结果表明:用SSR分子标记从37个F_(1)单株中共鉴定出32个真杂种,占比86.5%。福瑞至和709、牧乐思和陇燕2号组合的F_(1)真杂种率分别为88.9%和84.2%。正、反交对杂种后代的表型有显著影响。F709-F_(1)的旗叶比反交的窄19.4%;ML2-F_(1)的主穗粒数比反交少12.2%。F_(2)群体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同一性状在正、反交F_(2)中的遗传变异系数(G_(cv))、广义遗传力(Hb)和相对遗传进度(ΔGt)存在显著差异。F_(2)群体株高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小(4.50%~10.27%)、广义遗传力较高(33.12%~85.41%),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的相对遗传进度较大。福瑞至和709的正、反交F2群体的穗下节长的广义遗传力是所有指标中最低的,分别为14.13%和23.81%,相对遗传进度也最小。主穗粒数的Gcv在其正、反交F_(2)中的差异最显著,在F709-F_(2)中为7.09%,反交中增至19.03%;F709-F_(2)的Hb为22.54%,反交则为66.01%。牧乐思和陇燕2号的正、反交F_(2)群体叶片数的广义遗传力最高(99.53%),几乎不受环境的影响。ML2-F_(2)旗叶宽的Hb为9.07%,其ΔG_(t)为2.79,反交中旗叶宽的Hb为30.23%,ΔGt为9.77。10对SSR引物对F2群体扩增的多态性比率达73.5%,实际杂合度为0.35~0.99,远高于期望杂合度;Nei’s基因多态性、香农指数分别为0.29~0.50和0.53~0.71,F_(2)群体分离现象明显,遗传变异幅度大,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杂种鉴定 表型性状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技术综述
10
作者 张建华 姚琼 +3 位作者 周国民 吴雯迪 修晓杰 王健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4-27,共14页
[目的/意义]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是作物智慧育种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基因型—环境型—表型”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对现代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进展]大规模、高通量作物表型获取设备是作物表型获取、分析、测量、识别... [目的/意义]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是作物智慧育种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基因型—环境型—表型”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对现代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进展]大规模、高通量作物表型获取设备是作物表型获取、分析、测量、识别等的基础和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高通量作物表型主流平台和感知成像设备的功能、性能以及应用场景。分析了作物株高获取、作物器官检测与技术等农艺性状智能识别和作物株型识别、作物形态信息测量以及作物三维重建等形态结构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挑战。[结论/展望]从研制新型低成本田间智能作物表型获取与分析装备、提升作物表型获取田间环境的标准化与一致性水平、强化田间作物表型智能识别模型的通用性,研究多视角、多模态、多点连续分析与时空特征融合的作物表型识别方法,以及提高模型解释性等方面,展望了作物表型技术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智能感知 表型识别 器官检测与技术 深度学习 三维重建 形态测量 大模型
下载PDF
1例3p12.1q29部分三体胎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11
作者 孙东兰 王朝希 +5 位作者 王少雄 陈文琪 王元元 董晓燕 郭清 张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9-1030,共2页
患者,26岁,孕25^(+)周系统超声提示:小脑横径2.26 cm,右侧侧脑室宽约1.17 cm,小脑引部显示欠清,枕大池增宽等。脊髓圆锥位于L4-L5椎体。室间隔膜周部回声中断,宽约0.17 cm,可见双向过隔血流信号,肺动脉瓣少量反流,主动脉内径细。股骨长... 患者,26岁,孕25^(+)周系统超声提示:小脑横径2.26 cm,右侧侧脑室宽约1.17 cm,小脑引部显示欠清,枕大池增宽等。脊髓圆锥位于L4-L5椎体。室间隔膜周部回声中断,宽约0.17 cm,可见双向过隔血流信号,肺动脉瓣少量反流,主动脉内径细。股骨长径3.7 cm(21周6天),肱骨长径3.6 cm(22周2天),双足底形态欠规整。超声疑似诊断为Dandy-Walker综合征和先天性心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脊髓圆锥 肺动脉瓣 主动脉内径 临床表型 血流信号 回声中断 室间隔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吞噬功能及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12
作者 陈颖颖 陈兰 +5 位作者 牟志向 胡小龙 张艺艳 翁娇青 吕佩瑜 关天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s)表型、吞噬功能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 MAPK)信号通路...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s)表型、吞噬功能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抗体(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分别以30、300、600μmol·L^(-1)IS干预人原代DC细胞24 h,分为Control组、IS-30组、IS-300组、IS-600组,通过流式细胞分析鉴定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吞噬功能;细胞经600μmol·L^(-1)IS干预24 h后加入1 mg·L^(-1)anti-HMGB1或经1 mg·L^(-1)HMGB1单独处理后分为Control组、IS组、HMGB1组、IS^(+)anti-HMGB1组,通过流式细胞分析鉴定细胞表型并检测细胞吞噬功能;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随IS浓度增加,CD83^(+)和CD86^(+)细胞数逐渐增加(P<0.01),DCs吞噬能力逐渐下降(P<0.01);与IS组相比,IS^(+)anti-HMGB1组的CD83^(+)和CD86^(+)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吞噬能力增加(P<0.01)。此外,与Control组比较,IS或HMGB1组p-ERK/ERK、p-P38/P38、p-JNK/JNK的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与IS组相比,IS^(+)anti-HMGB1组p-ERK/ERK、p-p38/p38、p-JNK/JNK的蛋白表达降低(均P<0.01)。结论拮抗HMGB1可抑制IS诱导的DCs表型及成熟并抑制ERK/JNK/P38 MAPK信号通路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树突状细胞 硫酸吲哚酚 表型 吞噬功能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抑郁症模型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的调控作用
13
作者 曹利华 高松 +5 位作者 王笑雨 王真真 贺红娟 李娜 白明 苗明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5,共9页
探索淫羊藿苷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将SPF级KM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10 mg/kg)、淫羊藿苷高(50 mg/kg)、低(25 mg/kg)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56 d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建立抑郁症模型。造模第1 d开始灌胃给予... 探索淫羊藿苷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将SPF级KM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10 mg/kg)、淫羊藿苷高(50 mg/kg)、低(25 mg/kg)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56 d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建立抑郁症模型。造模第1 d开始灌胃给予各组小鼠相应药物,连续56 d。于给药后第53~56 d,进行行为学测试。末次给药后,取材。酶联免疫吸附剂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检测脑组织中IL-6、IL-10、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分化簇20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6,CD206)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iNOS、CD206蛋白表达。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BV-2),采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淫羊藿苷的细胞毒性。BV-2细胞暴露于100μg/mL脂多糖及15μg/mL、25μg/mL的淫羊藿苷24 h后,收集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iNOS、CD206蛋白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致抑郁症模型制备成功,淫羊藿苷可降低抑郁症小鼠脑组织IL-6水平及IL-6、iNOS mRNA表达,升高脑组织IL-10、5-HT、DA、NE水平及IL-10、CD206 mRNA表达;降低脑组织iNOS蛋白,升高CD206蛋白表达;改善模型小鼠抑郁症样行为。淫羊藿苷可降低LPS刺激的BV-2细胞iNOS蛋白表达,升高CD206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淫羊藿苷抑制小胶质细胞M1表型转化,促进M2表型转化,从而改善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抑郁症 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 细胞炎症模型
下载PDF
弄岗金花茶与金花茶种间杂交F_(1)代表型性状遗传分析
14
作者 廖美兰 杜铃 +3 位作者 王华新 龙定建 蒙芳 石继清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5-49,共5页
为了研究金花茶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弄岗金花茶(Camellia longgangensis)和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杂交获得的F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1代植株花径、花冠高度、花瓣数量、株高、地径等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金花茶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弄岗金花茶(Camellia longgangensis)和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杂交获得的F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1代植株花径、花冠高度、花瓣数量、株高、地径等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_(1)代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4.09%~32.01%;F_(1)代植株在亲本花色遗传上,倾向于双亲中间色;在花期遗传上,更倾向于母本;杂交子代的花径、花瓣长、花瓣宽、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平均值均大于中亲值,具中亲值优势;花瓣长、地径、叶宽平均值均超过高亲,具高亲值优势。相关性分析发现,花径与叶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冠高度、花瓣宽、叶宽与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花瓣长与花瓣宽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遗传趋势和特点,对金花茶的进一步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杂交F_(1)代 表型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不同梨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白玉娥 李今普 +4 位作者 师鹏飞 王荣学 高颖 胡志健 杨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8,共9页
为选育适合内蒙古自治区种植的优良梨品种并开发新品种,本试验以保存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梨树资源圃的18个梨品种的140个单株为研究对象,基于表型性状中的9个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利用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 为选育适合内蒙古自治区种植的优良梨品种并开发新品种,本试验以保存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梨树资源圃的18个梨品种的140个单株为研究对象,基于表型性状中的9个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利用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及Q型和R型聚类分析,对梨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梨品种的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在11.78%~64.72%和9.28~59.54%之间,多样性指数分别在0.22~1.33和0.35~1.53之间,表明梨种质资源具有极其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所调查的28个表型性状中提取出10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为74.26%,其中果实形态是导致梨品种差异的最重要指标。利用R型聚类对28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15处可将其分为19个类群,各类群之间距离较远,说明各性状分布较散,相关性较低,可以更好地反映不同品种的差异。利用筛选出的性状进行Q型聚类分析发现,品种间的表型差异与种源地有着一定关系,不同种源地的部分品种被聚为一类。本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利用梨种质资源改良现有品种并选育新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浙江省3个油橄榄主栽品种果实表型与品质性状分析
16
作者 徐梁 林江 +5 位作者 赵婧 何庆海 石从广 杨少宗 李杰峰 龙伟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88-94,共7页
为摸清油橄榄Olea europaea引入浙江栽植后的表现,以3个主栽品种‘城固32号’O.uropaeain‘Chenggu32’‘鄂植8号’O.uropaeain‘Ezhi 8’和‘豆果’O.uropaeain‘Arbequina’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成熟度下的果实表型和品质性状,并采... 为摸清油橄榄Olea europaea引入浙江栽植后的表现,以3个主栽品种‘城固32号’O.uropaeain‘Chenggu32’‘鄂植8号’O.uropaeain‘Ezhi 8’和‘豆果’O.uropaeain‘Arbequina’的果实为材料,测定不同成熟度下的果实表型和品质性状,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最佳采收期及果实表型与品质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时间不同,成熟时间从早到晚依次为‘城固32号’(9月18日)、‘鄂植8号’(10月7日)和‘豆果’(10月28日);3个品种果实的成熟期也不同,分别为28 d(‘城固32号’)、47d(‘鄂植8号’)和68d(‘豆果’);根据鲜果质量和含油率确定‘城固32号’‘鄂植8号’和‘豆果’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第5成熟度、第4成熟度和第5成熟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油橄榄品质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油橄榄果实表型性状间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果实表型性状可以推测果实品质的差异;通过油橄榄果实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最大,分别为5.88、3.52和2.16,累积贡献率达到88.86%。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通过不同油橄榄品种的表型性状差异来推断果实品质性状的差异性,可为浙江油橄榄品种引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成熟度 表型性状 品质性状 含油率
下载PDF
基于深度主动学习与CBAM的细粒度菊花表型识别
17
作者 袁培森 丁毅飞 徐焕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7,共10页
针对菊花种类繁多,花型差别细微,准确标注比较困难的问题,基于深度主动学习与混合注意力机制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提出了一种标号数据不足情况下的菊花表型智能识别方法和框架。首先,通过主动学习策略基于... 针对菊花种类繁多,花型差别细微,准确标注比较困难的问题,基于深度主动学习与混合注意力机制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提出了一种标号数据不足情况下的菊花表型智能识别方法和框架。首先,通过主动学习策略基于最优标号和次优标号法(Best vs second-best,BvSB)在未标记菊花样本中选取信息量较大的样本进行标记,并将标记后的样本放入训练样本中;其次,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ResNet50作为本文的主干网络训练标记样本,引入混合注意力机制模块CBAM,使模型能够更为准确地提取细粒度图像中的高层语义信息;最后,用更新后的训练样本继续训练分类模型,直到模型达到迭代次数后停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少量菊花标记样本下,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达到93.66%、93.15%和93.41%。本文方法可为标号数据不足情况下的菊花等花卉智能化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表型 细粒度图像识别 主动学习 ResNet50 注意力机制模块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养阴活胃合剂下调AQP3对MC细胞表型的影响及机制
18
作者 智勇 谢姗珊 +1 位作者 邵昌明 曾斌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4-321,328,共9页
目的 观察养阴活胃合剂对MC细胞(MNNG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下调AQP3抑制IL-10/JAK1/STAT3信号通路激活进而阻断或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GEO数据库中的CA... 目的 观察养阴活胃合剂对MC细胞(MNNG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下调AQP3抑制IL-10/JAK1/STAT3信号通路激活进而阻断或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GEO数据库中的CAG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绘制数据的表达矩阵。采用R语言的Seurat 4.3.0包进行处理后分群绘制UMAP可视化图谱。将MC细胞分为养阴活胃合剂组(YYHWM组)、AQP3低表达慢病毒转染组(AQP3低表达组)、养阴活胃合剂+AQP3高表达慢病毒转染组(YYHWM+AQP3高表达组)并以MC细胞和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分别作为模型组(MC组)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平板克隆、划痕实验、Transwell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变化情况,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10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酪氨酸激酶1(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单细胞测序数据集分析显示AQP3在CAG样本及上皮细胞群中表达升高,AQP3可能通过IL-10抗炎性信号通路影响胃癌前病变病理进程。与MC组相比,AQP3低表达组和YYHWM组细胞侵袭、迁移、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增加,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0水平降低,细胞中JAK1、STAT3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YYHWM+AQP3高表达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养阴活胃合剂可通过下调AQP3表达抑制IL-10/JAK1/STAT3信号通路激活进而减弱MC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进而阻断或逆转CAG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活胃合剂 MC细胞 细胞表型 AQP3 单细胞RNA测序
下载PDF
中药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足大鼠nephrin、podocin 水平、巨噬细胞M1表型及VEGF蛋白的作用
19
作者 李会玉 孔青 郝彦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足大鼠nephrin、podocin水平、巨噬细胞M1表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健康组进行对照,剩余40只进行糖尿病足模型建立,建模成功后40只大鼠按随机... 目的研究中药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足大鼠nephrin、podocin水平、巨噬细胞M1表型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健康组进行对照,剩余40只进行糖尿病足模型建立,建模成功后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健康组、模型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通心络胶囊0.50、0.75、1.00 g/kg灌胃。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HE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足部病理形态,RT-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Nephrin、podocin表达,多重免疫荧光检测伤口组织中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数量,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VEGF、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应用ImageJ 1.46医学图像分析糖尿病足大鼠溃疡面积。结果模型组肾小球萎缩,基底膜增厚,有炎性细胞浸润,足部炎症细胞较多,新生胶原纤维组织较薄,且排列疏松、不规律,管腔较少;与模型组相比,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有所改善。与健康组相比,模型组nephrin、podocin、VEGF、HIF-1α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通心络各剂量组nephrin、podocin、VEGF、HIF-1α水平显著升高,且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P<0.05)。与模型组相比,通心络低、中、高剂量组M1型巨噬细胞显著减少、M2型巨噬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促进VEGF/HIF-1α表达,使巨噬细胞向M1极化,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提高nephrin/podocin表达水平,减轻由糖尿病足导致的肾脏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糖尿病足 NEPHRIN PODOCIN 巨噬细胞M1表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喀什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表型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沙吉旦·牙生 夏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表型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2019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的划分标准,将入选COPD患者分成...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表型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2019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的划分标准,将入选COPD患者分成频繁急性加重(FE)组84例和非频繁急性加重(IFE)组11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并分析相关临床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和吸烟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高于IF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高于IF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低于IF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既往1年急性加重次数与CAT评分、mMRC评分、WBC、CRP、PCT水平呈轻中度正相关(P<0.05),与FEV_(1)、FEV_(1)%pred、FEV_(1)/FVC呈中度或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喀什地区FE与IFE两种临床表型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明显异质性,前者肺功能往往更差,且COPD急性加重次数与肺功能下降紧密相关,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频繁急性加重表型 非频繁急性加重表型 肺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