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山岛外海表层水温的亚潮频波动初步研究
1
作者 李凯 贾村 +2 位作者 陈剑桥 许金电 蔡尚湛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本研究通过对东山岛外海浮标观测的表层水温(SST)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16、2017年夏季东山岛外海表层水温均存在周期为5~8 d的亚潮频波动信号,最大振幅分别为3.1℃和2.1℃。结合卫星遥感SST数据以及风场数据,采用小波分析、交叉小波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东山岛外海浮标观测的表层水温(SST)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16、2017年夏季东山岛外海表层水温均存在周期为5~8 d的亚潮频波动信号,最大振幅分别为3.1℃和2.1℃。结合卫星遥感SST数据以及风场数据,采用小波分析、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该现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夏季表层水温中出现的亚潮频波动信号源自短波辐射,表层水温变化滞后短波辐射1天左右;2017年夏季的亚潮频波动源自沿岸风应力,表层水温变化滞后沿岸风应力2天左右。2016年和2017年表层水温出现的亚潮频波动均与台风有关,但信号的来源出现差异是因为2017年台风过境引起了较强的沿岸风松弛现象,在沿岸风中出现了亚潮频波动信号,沿岸风影响上升流变化,进而引起表层水温的变化;2016年由于台风过境引起的沿岸风松弛现象较弱,沿岸风中并未出现亚潮频波动信号,而表层水温中的亚潮频波动信号源自短波辐射,这可能与台风引起局地天气系统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表层水温 亚潮频波动 上升流 东山岛
下载PDF
太湖表面温度与表层水温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观测分析
2
作者 李雨竹 贾磊 +7 位作者 张弥 肖薇 张圳 包恒鑫 葛培 王伟 吕恒 万梓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08-1821,共14页
湖泊“皮肤效应”指表面温度与表层水温的差异,量化“皮肤效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湖泊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本文基于太湖中尺度通量网2011—2020年水温梯度、辐射四分量和小气候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 湖泊“皮肤效应”指表面温度与表层水温的差异,量化“皮肤效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湖泊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本文基于太湖中尺度通量网2011—2020年水温梯度、辐射四分量和小气候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皮肤效应”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湖暖“皮肤效应”在15:00—16:00最强,可达1.95℃;冷“皮肤效应”在7:00—8:00最强,达-0.50℃。“皮肤效应”强度春季最强,夏季最弱。因此,无法用表层水温观测值直接验证卫星午后过境反演得到的太湖湖面温度,其偏差可达2℃,尤其在春季。年际尺度上,太湖表面温度上升速率为0.14℃/a,与同期气温上升速率相当,表层水温上升速率为0.12℃/a。使用遥感反演的表面温度表征的太湖升温速率会比传统的表层水温观测结果快0.02℃/a。晴天小风时暖“皮肤效应”最强,为1.64℃;阴天大风时“皮肤效应”最弱,仅为0.32℃。相较于太阳辐射,风速对太湖水温“皮肤效应”的影响更大,风的扰动是影响太湖水温“皮肤效应”的首要因素。此外,基于10年观测数据建立了适用于太湖水温“皮肤效应”的风速参数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卫星反演 表面温度 表层水温 皮肤效应
下载PDF
表层水温红外原型观测实验及准确性评价
3
作者 王加红 王子伟 +3 位作者 秦鑫 赖红 罗含敏 陆颖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43,共5页
河流、湖泊、水库等内陆水体水温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及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水温原型观测是进行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基础。现有内陆水体表层水温测量,主要依靠温度计人工目视观测或水文测站仪器自动观测,2种方法在面对高频次或... 河流、湖泊、水库等内陆水体水温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及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水温原型观测是进行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基础。现有内陆水体表层水温测量,主要依靠温度计人工目视观测或水文测站仪器自动观测,2种方法在面对高频次或无固定测站水域观测时,存在仪器设备运行维护困难、监测数据不连续诸多限制。为提高水温测量的稳定可靠性,并减少水位波动对自动观测的不利影响,实验设计了新型红外水温观测系统,并对其进行比测验证及数值修正。原型观测结果显示,修正后的红外水温监测数值超过85%的相对误差≤5%,80%以上绝对温差≤1℃,红外水温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度高,可用于内陆水体表层水温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水温监测 红外辐射 对比测试 准确性评价 内陆水体
下载PDF
南海表层水温低频振荡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3
4
作者 于慎余 周发琇 +1 位作者 傅刚 王东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46-551,共6页
使用1958-1987年COADS资料对南海全区表层水温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南海表层水温存在20-40个月的低频振荡,其中以准两年周期最显著,,其次是3-4年.这种振荡主要发生在深水海盆区,并且与季风异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南海 低频振荡 季风异常 表层水温
下载PDF
长江口海域表层水温的季节、年际变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晓英 胡德宝 +2 位作者 王赐震 胡学军 姚圣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7-362,共6页
为研究长江口与黄东海SST变化的异同,根据长江口区引水船海洋站195 9~2 0 0 1年、大戢山海洋站1977~2 0 0 0年月平均表层水温资料,安徽大通水文站1968~1999年月平均径流量资料,利用功率谱分析、Mann Kendall突变检验及相关分析方法,... 为研究长江口与黄东海SST变化的异同,根据长江口区引水船海洋站195 9~2 0 0 1年、大戢山海洋站1977~2 0 0 0年月平均表层水温资料,安徽大通水文站1968~1999年月平均径流量资料,利用功率谱分析、Mann Kendall突变检验及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长江口区表层水温的季节、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口区表层水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最低值出现在2月份。长江口区表层水温的年际变化存在准2年和3~5年的显著振荡周期,东亚季风和长江径流对其变化有影响。长江口区表层水温突变出现在198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表层水温(SST) 季节 年际 功率谱 突变 季风 径流
下载PDF
南海表层水温年际变化的大尺度特征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卫强 王东晓 齐义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16,共9页
通过对COADS海洋气象资料的分析,得出南海表层水温(SST)年际变化的若干大尺度特征.结果表明:南海SST年际具有一定的准周期性,其显著周期为24~30个月;南海SST年际变化与年循环之间有着一种锁相关系,关键位相在于北半球冬春季节... 通过对COADS海洋气象资料的分析,得出南海表层水温(SST)年际变化的若干大尺度特征.结果表明:南海SST年际具有一定的准周期性,其显著周期为24~30个月;南海SST年际变化与年循环之间有着一种锁相关系,关键位相在于北半球冬春季节;南海典型冷暖年份合成SST距平场的时空结构十分相似;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南海SST和南方涛动指数有反相关系,与经向风海面热收支之间有同位相关系;南海暖池面积指数的年际变化与南海SST年际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 南海 表层水温 大尺度特征
下载PDF
台湾海峡1997~1998年夏汛中上层鱼类中心渔场的变动与表层水温的关系浅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商少凌 洪华生 +2 位作者 商少平 张学敏 张彩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7-30,共4页
针对台湾海峡中上层鱼类中心渔场的变动问题 ,通过对1997~1998年夏汛期间AVHRR遥感表层水温 (SST)的分析 ,发现相应于北部和西南部中心渔场在1998年范围缩小、南界大幅北移0.5个纬度的现象 ,1997年渔场南界一线的SST ,在1998年升高可达... 针对台湾海峡中上层鱼类中心渔场的变动问题 ,通过对1997~1998年夏汛期间AVHRR遥感表层水温 (SST)的分析 ,发现相应于北部和西南部中心渔场在1998年范围缩小、南界大幅北移0.5个纬度的现象 ,1997年渔场南界一线的SST ,在1998年升高可达1℃。推测SST的这种变化 ,是中心渔场出现明显位移的原因之一 ,并且与此期间发生的ElNino事件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1997-1998年 夏汛 上层鱼类 中心渔场 变动 水温 遥感 SST 表层水温
下载PDF
南海表层水温场的时空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 被引量:23
8
作者 蔡榕硕 张启龙 齐庆华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9-568,共10页
本文利用月平均表层水温(SST)、850hPa经向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资料分析了南海表层水温距平(SSTA)场的时空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并探讨了SST的年际和长期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南海SSTA场分别存在着以全域同位相振荡和东南一西... 本文利用月平均表层水温(SST)、850hPa经向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资料分析了南海表层水温距平(SSTA)场的时空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并探讨了SST的年际和长期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南海SSTA场分别存在着以全域同位相振荡和东南一西北向反位相振荡的两个主要模态.其中,前者是主要模态,以年际振荡为主,而后者则是次要模态,以季节振荡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南海中部的SST存在着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并在1981年前后发生了一次由低到高的气候转变,而且南海中部SST的长期变化趋势非常明显,在1950—2006年间增温0.92℃.相关和合成分析表明,南海SST的年际和长期变化可能是由南海上空的经向风异常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纬向变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南海 表层水温 时空振荡 长期变化 ENSO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与次表层水温对夏季风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迪生 闫敬华 +5 位作者 张红梅 白毅平 赵雪 冯伟忠 马毅 张俊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5,共7页
根据实测资料,初步确定南海夏季风平均爆发日期是5月16日(即5月的第4候),分析了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变化与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关系。在1981—2000年期间,偏冷年份有1981、1984、1986、1990和1992年,偏暖年份有1983、1993、1995、1998、1... 根据实测资料,初步确定南海夏季风平均爆发日期是5月16日(即5月的第4候),分析了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变化与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关系。在1981—2000年期间,偏冷年份有1981、1984、1986、1990和1992年,偏暖年份有1983、1993、1995、1998、1999和2000年,其余年份为正常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迟(早)与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持续偏冷(偏暖)现象关系密切;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6—10月异常偏冷(偏暖)时,南海夏季风则提早(推迟)结束,来年南海夏季风推迟(提早)爆发。8—12月西沙水温异常偏冷(偏暖)时,南海夏季风提早(推迟)结束,来年南海夏季风推迟(提早)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 表层水温
下载PDF
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和广东旱涝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迪生 魏建苏 +3 位作者 周水华 杨会 杨凡 黎广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1-586,共6页
为了解南海与季风的相互作用,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和广东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2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是主要现象;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8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 为了解南海与季风的相互作用,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和广东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2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是主要现象;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8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结束偏晚(早)是主要现象。西沙平均水温时间系列的距平值自1978年1~3月开始有上升趋势,年平均水温距平值上升趋势出现在1979年。结论:南海中北部在2月次表层水温持续编暖(冷)时,夏季风爆发偏早(晚)、广东出现洪涝(干旱)灾害是主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表层水温 夏季风 广东旱涝
下载PDF
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收支的年循环特征 被引量:38
11
作者 王东晓 李永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44,共12页
本文利用30年逐月COADS资料得到的全年各月海洋气象诸要素气候平均资料,计算了各要素场和海面热收支4个分量年平均场和年振幅的空间分布;分析了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量净收支在年循环中的关系;通过调和分析揭示了南海季节变... 本文利用30年逐月COADS资料得到的全年各月海洋气象诸要素气候平均资料,计算了各要素场和海面热收支4个分量年平均场和年振幅的空间分布;分析了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量净收支在年循环中的关系;通过调和分析揭示了南海季节变化中年周期(1波)和半年周期(2波)信号的空间结构;从而初步解释了南海SST年循环中的增温、平衡和降温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循环 南海 表层水温 海面热收支 水温 海水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前后表层水温的异常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邱鹏成 王永刚 +2 位作者 杨广华 白香玲 赵生生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7-375,共9页
对汶川8.0级地震震中周围800km范围内73个井孔的表层水温资料进行了分析。根据设定的异常与不确定性异常判定依据,发现有9个井孔出现了前兆异常;有5个井孔的异常不能确定是否为前兆异常;有3个井孔出现了典型非前兆异常变化;其余未出现... 对汶川8.0级地震震中周围800km范围内73个井孔的表层水温资料进行了分析。根据设定的异常与不确定性异常判定依据,发现有9个井孔出现了前兆异常;有5个井孔的异常不能确定是否为前兆异常;有3个井孔出现了典型非前兆异常变化;其余未出现任何异常变化。分析认为异常存在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表现为缓变、突变和向下的阶梯状变化。对9个异常井孔的同井水位、气氡等其它流体测项以及同台或邻近台站形变仪器(钻孔应变、钻孔倾斜、洞体应变等)在表层水温异常变化时段内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发现地壳形变与表层水温在异常的晚期阶段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同井水位与表层水温异常的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级地震 表层水温 地壳形变 异常
下载PDF
单纯形投影算子理论及在资料分析中的应用Ⅱ.在表层水温和青岛气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恩泊 徐启春 +1 位作者 许金山 田纪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26,共6页
应用相空间理论对赤道单站日表层水温及青岛月平均气温的9点滑动平均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月平均气温的9点滑动平均的相关维数和嵌入维数分别为5.83、8,当反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日SST的相关维和嵌入维数分别为3.... 应用相空间理论对赤道单站日表层水温及青岛月平均气温的9点滑动平均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月平均气温的9点滑动平均的相关维数和嵌入维数分别为5.83、8,当反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日SST的相关维和嵌入维数分别为3.93、11,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其相关维数和嵌入维数分别为4.37、9.揭示了无论是厄尔尼诺还是反厄尔尼诺发生赤道日SST都具有混沌特征,并且厄尔尼诺发生其内部结构复杂化使得支撑奇怪吸引子的雏数增加,而嵌入维数减少.这种现象是由于表层水温所隐含非线性作用显著增强所导致.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应用单纯形投影算子(simplex projection operator)预测方法对赤道单站日SST和青岛月平均气温的9点滑动平均资料进行了预测,其前8点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0.4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形投影算子 相关维数 表层水温 气温 青岛
下载PDF
热带西太平洋、印度洋表层水温的变异特性及其对南极冰面积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锦年 秦曾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4-340,共7页
应用海洋表层水温资料(COADS资料),分析研究了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的热带 西太平洋、印度洋海洋表层水温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的特性,探讨了与ENSO和南极冰面积 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表层水温具... 应用海洋表层水温资料(COADS资料),分析研究了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的热带 西太平洋、印度洋海洋表层水温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的特性,探讨了与ENSO和南极冰面积 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及印度洋表层水温具有明显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 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这种结果是与两大洋的水温振荡周期不同有较大关系。 热带印度洋表层水温的年际变化与El Nino和La Nina的发生年份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热 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水温的变化与南极海冰面积的变化存在密切关系,特别是与东南极 和罗斯(Ross)海区的海冰面积的变化关系更为密切,其显著的相关关系发生在热带西太平 洋、印度洋表层水温滞后海冰面积变化的16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西太平洋 印度洋 表层水温 南极 冰面积
下载PDF
相空间反演方法在表层水温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恩泊 田纪伟 +1 位作者 李凤歧 苏育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5-319,共5页
利用相空间理论及方法对渤、黄、东海共4个站位近十几年的旬平均SS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水温具有混饨特性,其吸引子关联维数平均约为1.23、嵌入相空间维数为6(渤、黄海)和7(东海178号站位)、二阶Renyi熵平均约为3.7×1... 利用相空间理论及方法对渤、黄、东海共4个站位近十几年的旬平均SS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水温具有混饨特性,其吸引子关联维数平均约为1.23、嵌入相空间维数为6(渤、黄海)和7(东海178号站位)、二阶Renyi熵平均约为3.7×10-4(1/d)及平均可预报时间尺度平均为27个点;基于以上分析结果运用相空间反演方法建立了旬平均SST的反演模型,并且在试预报的前5旬的最大相对误差约为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水温预报 表层水温 相空间反演
下载PDF
汾河二库坝前垂向表层水温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常晓敏 姚蓓蓓 +2 位作者 窦银科 马春燕 陈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00-104,114,共6页
为探究水库垂向表层水温在年、季、日内的变化特征,给库区水体理化性质分析及养殖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以汾河二库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汾河二库使用10 m长的柔性温度链进行自动化表层水温原型监测,分析了表层水温变化特... 为探究水库垂向表层水温在年、季、日内的变化特征,给库区水体理化性质分析及养殖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以汾河二库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汾河二库使用10 m长的柔性温度链进行自动化表层水温原型监测,分析了表层水温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汾河二库垂向表层水温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符合分层型水库表温层特征;秋冬季表层水体水温均匀分布,春夏季水面下1~2 m层存在水温突然升高的现象;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得知,气温与库面水温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全年整体库面水温最大值出现时间与气温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不同季节气温对表层水温的影响深度不同,气温升高,水温日变幅值越大,影响深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水温 气温 日内变化 日变幅值 柔性温度链 汾河二库
下载PDF
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与热带气旋活动的统计关系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亚新 江静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7-643,共7页
利用1950-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和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水温(SST)资料,统计分析了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与TC频数、强度、源地和路径等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暖异常年:(1)TC发生频数偏少,较常年平均偏少... 利用1950-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和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水温(SST)资料,统计分析了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与TC频数、强度、源地和路径等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暖异常年:(1)TC发生频数偏少,较常年平均偏少2~3个,但强度偏强,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发生数偏多,较常年平均偏多1个左右,且随着暖异常强度的增强,TC发生频数偏少,强度增强愈加明显;(2)TC生成位置偏东偏南,145°E以东海区TC生成频数较冷异常年和La Nina年增加明显;(3)TC路径偏东,转向路径出现频次增加,西向路径出现频次减少,从而导致日本东部海区TC通过频数增加,而我国南海和华东沿海TC通过频数减少;(4)在我国登陆的TC频数偏少,较常年平均偏少1~2个。赤道中东太平洋冷异常年,情况基本与上相反。上述影响主要是由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异常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异常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表层水温 异常 赤道中东太平洋
下载PDF
2004年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表层水温分布状况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建华 周甦芳 +1 位作者 董玉来 崔雪森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22,共9页
分析了2004年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表层水温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水团具有不同的温度年变化,大陆水系的均极差远大于多年平均值,说明沿岸海域的表层水温该年变化比常年大,但黑潮主干区的均极差却比多年平均值低;夏季沿岸海域以及中间... 分析了2004年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表层水温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不同水团具有不同的温度年变化,大陆水系的均极差远大于多年平均值,说明沿岸海域的表层水温该年变化比常年大,但黑潮主干区的均极差却比多年平均值低;夏季沿岸海域以及中间水域出现了异常的高温现象,在8月,浙江沿岸、江苏沿岸、长江口以及福建部分沿岸海域的表层水温都突破了近20年的历史最高纪录;在春末、秋末沿岸海域表层水温远高于多年平均值。在暖流区域,除冬季的表层水温高于常年外,其它时间与多年平均差不多,所以年变化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 表层水温 分布状况 2004年
下载PDF
表层水温结构变化对东南太平洋秘鲁鳀渔场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芃 陈新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88,共10页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掌握其渔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利于企业把握该渔业的生产情况。研究结合2005-2014年渔汛期间秘鲁各港口出港的船数及其所获得的秘鲁鳀渔获量和表层水温数...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掌握其渔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利于企业把握该渔业的生产情况。研究结合2005-2014年渔汛期间秘鲁各港口出港的船数及其所获得的秘鲁鳀渔获量和表层水温数据(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以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和捕捞努力量(Effort)数据构建的渔场指数(fishing ground index,FGI)为渔场指标,对秘鲁鳀的渔场类型进行分类,探讨水温结构变化对秘鲁鳀渔场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渔场指数在不同渔汛阶段(渔汛前期、中期和末期,P<0.01)和不同捕捞区域(北部、中部和南部,P<0.01)都有着极显著的差异。以表层水温大于20℃的海水是否入侵到近岸为标志,可以将秘鲁鳀渔场分成两种类型:大于20℃的海水没有入侵到沿岸(A型渔场)和入侵到沿岸(B型渔场)。研究表明,在渔汛前期和中期阶段,A型渔场的出现有利于渔场的形成,其中渔汛前期沿岸19℃或20℃等温线的出现以及渔汛中期沿岸18℃或19℃等温线的出现可以作为中心渔场形成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鳀 东南太平洋 表层水温结构 渔场
下载PDF
利用NOAA卫星AVHRR图像对渤海表层水温年变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仉天宇 杜勇 刘倬腾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29-34,共6页
利用NOAA卫星AVHRR图像(使用1992~1994年共22幅图像)选取渤海中的15个特征区域进行分析。根据其年变化曲线,结合渤海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渤海中相应海区的年变化,并且对大部分区域水温变化特征的形成机制进行... 利用NOAA卫星AVHRR图像(使用1992~1994年共22幅图像)选取渤海中的15个特征区域进行分析。根据其年变化曲线,结合渤海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渤海中相应海区的年变化,并且对大部分区域水温变化特征的形成机制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文中指出,辽西低温中心的动力机制是绕半岛潮流引起的垂直向环流的作用,而正是由于辽东半岛的特殊的地理特征,才可能产生这一明显的低温中心。冬季的黄海暖流在渤海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它是使冬季渤海中部及南部水温明显高于北部辽东湾水温的重要原因。上述工作证实,利用卫星图像进行海水温度年变化的分析是切实可行的,由此,应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技术上的优势,以加快海洋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图象 表层水温 低温中心 黄海 暖流 水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