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9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沿海沙脊群表层沉积物Pb同位素特征及对物源的指示
1
作者 饶文波 洪申申 +1 位作者 栗天宁 茅昌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为进一步查明江苏沿海沙脊群沉积物的来源,分析了该区域沉积物酸不溶组分Pb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沉积物Pb同位素比值与近岸沙脊群相似,暗示其在潮波作用下有向岸运移的趋势。铅钕同位素分析揭示长江及周边河流沉积... 为进一步查明江苏沿海沙脊群沉积物的来源,分析了该区域沉积物酸不溶组分Pb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沉积物Pb同位素比值与近岸沙脊群相似,暗示其在潮波作用下有向岸运移的趋势。铅钕同位素分析揭示长江及周边河流沉积物在长江冲淡水和东海沿岸流作用下输移至远岸沙脊群海向区域。在苏北沿岸流作用下,老黄河三角洲沉积物输入对近岸沙脊群及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有影响;相反,诸如现代黄河口、济州岛和韩国河流等地沉积物输入对江苏沿海沙脊群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物质来源 表层沉积 沙脊群 江苏沿海
下载PDF
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分析
2
作者 林建荣 赵诗悦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83-86,110,共5页
于2021年5—6月对九龙江红树林保护区与非红树林保护区进行布点采样,测定其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中,碘含量范围为3.7~24.8 mg·kg^(-1),差值最高可达7倍,平均值为12.3 mg·kg^(-1);有机碳含量范围... 于2021年5—6月对九龙江红树林保护区与非红树林保护区进行布点采样,测定其表层沉积物碘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中,碘含量范围为3.7~24.8 mg·kg^(-1),差值最高可达7倍,平均值为12.3 mg·kg^(-1);有机碳含量范围为16~45 g·kg^(-1),平均值为30 g·kg^(-1)。不同类型样品碘含量大小依次为:长林龄林下沉积物>河道清淤沉积物>非林下沉积物>短林龄林下沉积物,其中长林龄林下沉积物碘含量范围为15.7~24.8 mg·kg^(-1),平均值为19.2 mg·kg^(-1);短林龄林下沉积物含量为5.5~6.9 mg·kg^(-1),平均值为6.2 mg·kg^(-1);二者相差3倍以上。有机碳含量最高的为长林龄林下沉积物和河道清淤沉积物,平均值均为32 g·kg^(-1);最低值为短林龄沉积物,含量为22 g·kg^(-1)。不同类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碘含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同等有机碳含量的样品,长林龄林下沉积物碘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表层沉积 碘含量 有机碳 九龙江
下载PDF
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及潜在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
3
作者 陈则 唐建业 +2 位作者 刘永虎 程前 张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为研究渤海中部区域的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AP)的潜在含量,本实验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 为研究渤海中部区域的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AP)的潜在含量,本实验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中磷的组分、含量,并计算潜在BAP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主要存在形式,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这5个区域沉积物中,IP含量平均分别占其TP含量的78.39%、79.06%、71.46%、84.60%和81.46%,而有机磷(OP)则均占较小的比例。IP均以碎屑磷(De-P)为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TP的54.02%、52.12%、33.33%、69.41%和57.28%,IP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顺序:碎屑磷(De-P)>闭蓄态磷(Oc-P)>铁/铝吸附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弱吸附态磷(Ex-P)。河流输入、沉积物粒度和沉积环境是影响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西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平均分别占TP的44.77%、46.94%、64.87%和40.54%,具备较强的向水体中释放磷的潜力。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渤海中部海域营养物质循环和补充机制及沉积物对海洋水体磷的贡献上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表层沉积 渤海
原文传递
2010-2020年伶仃洋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变化
4
作者 付淑清 杨龙 +2 位作者 唐光良 钟霆堃 宗永强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珠江口是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口之一,为了解该河口区近十余年来的重金属污染变化状况,分别于2010和2020年在污染物最易聚集的伶仃洋海域开展了表层沉积物调查取样工作,并使用ICP-MS方法测试了所有样本的V、Cr、Co、Ni、Cu、Zn、Cd... 珠江口是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口之一,为了解该河口区近十余年来的重金属污染变化状况,分别于2010和2020年在污染物最易聚集的伶仃洋海域开展了表层沉积物调查取样工作,并使用ICP-MS方法测试了所有样本的V、Cr、Co、Ni、Cu、Zn、Cd、Pb等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2020年所取沉积物中Cd、Cr、Cu、Zn和Pb的平均含量都比2010年样本的含量显著降低,V和Ni的变化甚微,Co的含量则明显上升。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也反映出2020年沉积物中Cd、Cu、Pb、Zn以及Cr的富集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总体上较10年前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仍有超过50%的样本中Cd呈现中度—显著富集。V和Ni在2个时期的沉积物中均为轻微富集或基本无富集,但2020年属轻微富集的比例相比2010年有所增加。Co的富集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较2010年加剧,但尚属轻微级。空间上看,伶仃洋4大口门水道,尤其是洪奇沥和蕉门水道,仍为珠江口重金属污染的重灾区,其中,Cd依然是富集程度最高、受人为影响最大且潜在生态风险最强的重金属,其次是Cu和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伶仃洋 表层沉积 重金属 污染风险
下载PDF
西藏定结地区不同类型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5
作者 龚逸夫 潘美慧 +3 位作者 李娜 郝泽文 陈有桂 李晨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8-598,共11页
为了探讨粒度特征所指示的环境意义,对西藏定结地区现代沙丘进行采样,分析不同类型沙丘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流动沙丘和爬坡沙丘粒度组成相似,灌丛沙堆与二者粒度组成差异较大。流动沙丘和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主要以细砂... 为了探讨粒度特征所指示的环境意义,对西藏定结地区现代沙丘进行采样,分析不同类型沙丘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流动沙丘和爬坡沙丘粒度组成相似,灌丛沙堆与二者粒度组成差异较大。流动沙丘和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主要以细砂和中砂为主,而灌丛沙堆表层沉积物以极细砂、细砂和粉砂为主。(2)不同类型沙丘粒度参数呈现不同变化趋势,流动沙丘和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分选较好,近对称,中等尖锐,灌丛沙堆表层沉积物分选中等,正偏,很尖锐。(3)流动沙丘和爬坡沙丘频率分布曲线呈近似对称的单峰分布,灌丛沙堆频率分布曲线呈双峰分布;不同类型沙丘表层沉积物概率累积曲线差异较为明显。(4)不同类型沙丘表层沉积物沉积环境主要以风成沉积为主,少数为河流沉积。(5)不同类型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比可知,粒度特征的差异主要是沙源、植被覆盖度和风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 表层沉积 粒度特征 环境意义 定结地区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KNN方法的星云湖表层沉积物氮、磷元素空间分布及驱动因素研究
6
作者 熊静 尹鹏飞 +2 位作者 贾雨欣 尹继清 张文翔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通过测定星云湖23个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元素含量,结合该湖泊不同时期的营养盐数据和机器学习K近邻(KNN)、反距离权重(IDW)、普通克里金(OK)及核平滑(KS)方法,分析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各插值模型预测的精度,研究... 通过测定星云湖23个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元素含量,结合该湖泊不同时期的营养盐数据和机器学习K近邻(KNN)、反距离权重(IDW)、普通克里金(OK)及核平滑(KS)方法,分析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各插值模型预测的精度,研究星云湖氮、磷浓度持续增加的影响因素,探讨机器学习KNN算法在湖泊表层沉积物氮、磷元素含量预测中的优势。结果表明:星云湖表层沉积物TN含量在0.56%~0.86%,平均值为0.71%;TP含量介于0.57%~0.91%,平均值为0.78%。4种算法模型插值预测的氮、磷元素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不同时期KNN算法的空间插值预测误差最小,拟合精度高于传统插值模型,并将其运用于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中,发现在氮、磷浓度相对较低时KNN模型的空间预测精度更高。研究表明,星云湖表层沉积物氮、磷元素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不同时期和空间上的差异主要由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农业面源及湖泊自然要素等影响。研究结果将为低纬高原湖泊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空间预测及湖泊生态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纬高原湖泊 表层沉积 营养元素 机器学习 空间插值
下载PDF
广西钦州湾外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
7
作者 庞国涛 李伟 +3 位作者 曾蛟 谢磊 胡延斌 张胜远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沉积物粒度特征是反映沉积作用、沉积环境和沉积动力条件的明显标志,为了解广西钦州湾外湾海域沉积环境,对研究区167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定,分析粒度参数特征并划分沉积物类型,运用Pejrup三角投图对研究区进行沉积动力环境分区,... 沉积物粒度特征是反映沉积作用、沉积环境和沉积动力条件的明显标志,为了解广西钦州湾外湾海域沉积环境,对研究区167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测定,分析粒度参数特征并划分沉积物类型,运用Pejrup三角投图对研究区进行沉积动力环境分区,采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法总结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和砂为主,分选系数差。Folk-Ward分类法的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共12种,以砂质粉砂、砂质泥和粉砂分布最广,分别占样品总数的22.16%、17.37%和14.97%。沉积动力分析显示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复杂,水动力整体表现出由湾口向外逐渐减弱的特征。粒径趋势分析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整体向湾口及潮流深槽(航道)方向运移。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主要受潮流、波浪及人类活动等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港口建设、深水航道改扩建以及海洋牧场建设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表层沉积 沉积环境 运移趋势
下载PDF
杭州湾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来源及近20年来的变化
8
作者 李金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根据2002年、2008年、2012年、2017年和2022年夏季采样分析结果,对杭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C)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TOC平均值分别为0.55%(n=16)、0.50%(n=112)、0.44%(n=38)、0.53%(n=38)和0.51%(n=38),总体上呈... 根据2002年、2008年、2012年、2017年和2022年夏季采样分析结果,对杭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TOC)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TOC平均值分别为0.55%(n=16)、0.50%(n=112)、0.44%(n=38)、0.53%(n=38)和0.51%(n=38),总体上呈现南北高东西低的“X”形平面分布特征,高值区出现在北岸金山至南汇咀海域和南侧镇海至慈溪海域,相关性分析表明TOC分布受到沉积物类型的控制,主要赋存于细颗粒沉积物内。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也对TOC分布有显著影响。分区进行5个年份TOC统计分析显示,20年来北部海域先减后增,变化较为明显,南部和东部海域2017年增大之后减小,西部海域变化不大。TOC随时间的变化受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造成的长江入海泥沙和有机物质通量下降、海洋源增加等因素的影响。C/N、δ^(13)C特征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有机碳陆源贡献比例大都在30%~70%,站点差异较大,北岸近岸海域和东南侧海域陆源有机碳比例较高,湾中部和东部海域有机碳的海洋源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 有机碳 来源 杭州湾
下载PDF
常德市柳叶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9
作者 王苏铭 程雅柔 +5 位作者 牟志勇 梁小红 李帅 陈祖新 万鑫 邵萍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39,290,共8页
柳叶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状况对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对该区域内31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形态进行监测和分析,同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平均值均高... 柳叶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状况对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对该区域内31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形态进行监测和分析,同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重金属平均值均高于洞庭湖水系水体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参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Cd可能存在污染风险。(2)Cd、Cr、Pb、Cu、Zn、Ni来源相似,Mn有单独的来源,As有多个来源。(2)表层沉积物中As、Cr、Cu、Zn、Ni主要以残渣态为主,Cd和Mn主要是以弱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Pb主要以可还原态为主。(3)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57.0,属于中等风险,其他7种重金属均属于轻微风险。8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100.8,属于轻微风险。(4)成人、儿童的致癌、非致癌总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且儿童的致癌、非致癌总风险指数均高于成人。As的致癌风险指数大于Cd;Zn的非致癌风险指数最低,而Cr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刘公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10
作者 袁星芳 杨明爽 +3 位作者 李恒猛 柳禄湧 李方舟 游进元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4期19-24,共6页
本文根据刘公岛周边海域16站位沉积物样品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刘公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Hg、Cd、Cu、Pb、Zn含量高于我国浅海沉积物,发生一定... 本文根据刘公岛周边海域16站位沉积物样品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刘公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Hg、Cd、Cu、Pb、Zn含量高于我国浅海沉积物,发生一定程度富集,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态势;第一类质量标准面积占比约55%,第二类质量标准占比约45%,无第三类质量标准海域;整体为中等生态风险区,单项生态风险指数由高至低排序为Hg>Cd>As>Cu>Pb>Co>Ni>Zn>Cr,其中Hg潜在生态危害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 重金属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刘公岛
下载PDF
鄱阳湖西侧周边农村水塘夏季表层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伟 褚一凡 +5 位作者 谭启洋 陈金梅 杨玲丽 周巧红 吴振斌 贺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202,共11页
水塘作为农村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其环境状况与人们生产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为了解鄱阳湖西侧周边农村水塘沉积物的有机质和营养盐赋存状况,于2018—2019年对鄱阳湖流域西侧附近4个县的23个水塘进行沉积物营养盐的分析,同时通过相关分析... 水塘作为农村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其环境状况与人们生产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为了解鄱阳湖西侧周边农村水塘沉积物的有机质和营养盐赋存状况,于2018—2019年对鄱阳湖流域西侧附近4个县的23个水塘进行沉积物营养盐的分析,同时通过相关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对其来源进行解析,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水塘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塘沉积物污染物含量较高,其有机质、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别为5.81%±2.16%、2.46%±1.02%、(6.48±2.35)mg/g和(1.89±0.80)mg/g。3种形态的无机氮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为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沉积物TP受到洗涤废水的影响较大,清淤和活化显著减轻了沉积物TN和TOC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重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水塘占比分别为95.65%和4.35%,其平均评价结果为重度污染,表明水塘沉积物污染严重。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18水塘污染最重,而P6水塘污染最轻。综合污染指数与主成分分析总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92,表明两者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通过分析鄱阳湖西侧农村水塘的沉积物营养盐含量、污染来源以及污染现状,拟为农村水塘的生态修复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水塘 表层沉积 有机质 综合污染指数 主成分分析 鄱阳湖流域
下载PDF
白洋淀表层沉积物氮磷分布、储量及污染评价
12
作者 尹德超 王雨山 +3 位作者 祁晓凡 王旭清 安永会 杨进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83-1992,共10页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查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氮磷分布特征、储量及污染程度,系统开展了氮磷营养盐调查及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泥层总氮含量为528.5~10566.5 mg/kg,均值为2859.91 mg/kg,总磷含量为425.7~2446.0 mg/kg...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查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氮磷分布特征、储量及污染程度,系统开展了氮磷营养盐调查及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泥层总氮含量为528.5~10566.5 mg/kg,均值为2859.91 mg/kg,总磷含量为425.7~2446.0 mg/kg,均值为789.22 mg/kg;过渡层总氮含量为318.5~4662.0 mg/kg,均值为1706.7 mg/kg,总磷含量为315.05~976.30 mg/kg,均值为598.97 mg/kg;表层沉积物总氮总储量为15.86×10^(4)t,其中底泥层总氮储量为3.76×10^(4)t,过渡层总氮储量为12.10×10^(4)t;总磷总储量为5.54×10^(4)t,其中底泥层总磷储量为1.02×10^(4)t,过渡层总磷储量为4.52×10^(4)t。根据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白洋淀湿地底泥层氮磷污染程度均为重度,过渡层除烧车淀为重度外,其余各淀泊均为中度或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表层沉积 氮磷 储量 污染评价
下载PDF
三峡库区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对有机质来源的指示
13
作者 茅昌平 肖衡 +3 位作者 王帅 贾志敏 王耀 饶文波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0-168,194,共10页
为了阐明三峡库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及其季节变化,基于2017年测定的三峡库区夏季和冬季干、支流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质量分数以及δ^(13)C_(org)和δ^(15)N,根据δ^(13)C_(org)和碳氮比确定了有机质来源范围,并... 为了阐明三峡库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及其季节变化,基于2017年测定的三峡库区夏季和冬季干、支流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质量分数以及δ^(13)C_(org)和δ^(15)N,根据δ^(13)C_(org)和碳氮比确定了有机质来源范围,并运用δ^(15)N进行辅助分析,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量化了三峡库区内有机质不同来源的贡献。结果表明:三峡库区表层沉积物中TOC和TN质量分数分别为0.79%~1.46%和0.07%~0.13%,夏季TOC质量分数略低于冬季,TN质量分数无季节差异;δ^(13)C_(org)和δ^(15)N值的范围分别为-26.35‰~-24.70‰和2.59‰~5.67‰,无季节差异;三峡库区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夏季主要来自土壤有机质和河流浮游生物,冬季以土壤有机质和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两个季节污水有机质来源占比均处于第4位,三峡库区存在明显外源污染,主要与人工氮肥和生活污水有关,不存在明显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 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有机质 三峡库区
下载PDF
象山近海表层沉积物特征及成因
14
作者 李金铎 余海俊 《海洋科学前沿》 2023年第2期130-135,共6页
根据象山近海沉积物现场地质采样和粒度分析成果,对其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类型以粘土质粉砂为主,砂、粉砂和粘土粒级含量分别为5%~10%、65%~75%和20%~25%,平均粒径大多数在6.00 φ~7.00 φ (0.016~0.008 mm)... 根据象山近海沉积物现场地质采样和粒度分析成果,对其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类型以粘土质粉砂为主,砂、粉砂和粘土粒级含量分别为5%~10%、65%~75%和20%~25%,平均粒径大多数在6.00 φ~7.00 φ (0.016~0.008 mm)之间,分选较差。沉积物由近岸到外海呈现粗–细–粗的总体分布格局,西北近岸海域沉积物类型变化稍大,东南侧外部海域沉积物较为统一。频率曲线呈弱正偏态到常态,峰态较宽平的单峰型为主,峰值在4 φ~7 φ之间。概率曲线可分2~4段。沉积动力分区图显示水动力条件较弱。粒级–标准差曲线识别出四个峰值区,6 μm和29 μm附近峰值突出,说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入海物质向南输运沉积;460 μm和1 μm附近峰值较弱,分别代表本地海岸岛屿侵蚀物质和外海物质漂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 粒度分析 成因 象山近海
下载PDF
乾务水库表层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恩瑞 杨光 +4 位作者 昌盛 张坤锋 樊月婷 王山军 付青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9-1049,共11页
为了解乾务水库表层沉积物中的环境质量状况,于2019年丰、枯两季(8月和10月)对库区6个采样点的氮磷营养元素和8项重金属进行了监测,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开展生态风险评估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乾务水... 为了解乾务水库表层沉积物中的环境质量状况,于2019年丰、枯两季(8月和10月)对库区6个采样点的氮磷营养元素和8项重金属进行了监测,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开展生态风险评估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乾务水库表层沉积物中TN和TP浓度在丰、枯水期的平均值分别为2010和433、1873和308 mg/kg,且总体呈现库中高、南北两端低的时空分布特征。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乾务水库整体TN为重度污染,TP为轻度污染。乾务水库表层沉积物中Hg、As、Cr、Mn、Ni、Cu、Zn和Pb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22、10.64、30.97、293.25、17.51、21.01、102.65和55.32 mg/kg。时空分布方面,除Mn和Zn外,其他重金属在丰水期污染相对枯水期较重;受水库地形和季节性调水影响,除Mn和Pb外,其他重金属浓度水平在丰水期均表现出库首至库中区域(Q3和Q4采样点)为高值区,库中至库尾区域(Q2和Q3)在枯水期则为高值区。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均表明,Hg为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贡献率达75.8%,库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总体为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务水库 表层沉积 氮磷 重金属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柘林水库表层沉积物氮、磷、有机质的时空分布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子豪 杨德国 +3 位作者 陈康 胡飞飞 刘璐 李学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柘林水库是鄱阳湖流域的大型峡谷型水库,具有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旅游开发、渔业养殖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研究其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有机质的污染特征,对了解其污染生态风险、揭示富营养化的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于2020... 柘林水库是鄱阳湖流域的大型峡谷型水库,具有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旅游开发、渔业养殖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研究其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有机质的污染特征,对了解其污染生态风险、揭示富营养化的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于2020年9月、2021年1月、4月和7月对33个监测点的表层沉积物(0―10 cm)进行季度采样,分析了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和有机质(OM)的时空分布格局及相关性,并分别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FF)和有机质污染指数法(OI)对其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柘林水库表层沉积物TN、TP和OM含量范围分别为334―4800 mg·kg^(-1)、98―1900 mg·kg^(-1)和0.2%―8.6%,均值分别为1832.6 mg·kg^(-1)、657.5 mg·kg^(-1)和3.2%,且呈现一定的时空异质性.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柘林水库沉积物OM与TP、C/N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1和0.45,但OM与TN、TP与TN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表明沉积物OM与TP有一定的同源性,但与TN的来源不一致.沉积物来源分析表明,柘林水库沉积物有机质具有混合来源,春季和冬季沉积物有机质来源以水生生物为主,下游和库湾区域的陆源输入有机质的贡献则更大.STN、STP、FF和OI指数的范围分别为1.32―3.66、0.65―1.85、1.30―3.11和0.18―0.78,均值分别为1.91、1.11、1.76和0.35,表明柘林水库表层沉积物处于中等污染等级,具有一定的生态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 营养物质 时空分布 污染评价 柘林水库.
原文传递
基于PMF模型的胶州湾地区主要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恺彧 仝浩玉 +2 位作者 张大海 姚硕 李先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3-756,共14页
为研究胶州湾地区主要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污染来源及生态风险,2021年6月采集了青岛市4条主要河流中的5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地累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了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生态风险,并采用正定... 为研究胶州湾地区主要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污染来源及生态风险,2021年6月采集了青岛市4条主要河流中的5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地累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了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生态风险,并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了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胶州湾区主要河流表层沉积物中As、Cd、Cr、Cu、Ni、Pb、Hg和Zn中值浓度分别为:5.71、0.27、124.27、26.61、24.45、12.27、0.039、91.80 mg∙kg-1.其中Cd、Cr、Cu、Hg和Zn的中值浓度均高于背景值,有一定的富集;地累积指数(Igeo)法评价结果表明,8种金属的Igeo依次为Cd(1.21)>Hg(0.79)>Cr(0.31)>Zn(0.18)>Cu(-0.21)>Ni(-0.65)>Pb(-1.00)>As(-1.34);其中Cd的污染程度最高,Hg、Cr、Zn为轻度污染,沉积物中Cu、Ni、Pb、As的Igeo<0,表明这4种金属可视为无污染.污染负荷指数(PLI)结果显示,4条河流采样点超标率依次为:李村河(100%)>墨水河(85.7%)>大沽河(66.7%)>洋河(46.1%),表明胶州湾东部流域污染较为严重;Hg和Cd对风险指数(RI)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61.8%和27.7%,Hg对水生生物构成最大的潜在生态危害,其次是Cd.经PMF模型源解析可知本研究区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依次是:自然母质源(40.01%)>农业养殖源(27.88%)>工业活动源(17.01%)>大气沉降源(1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源解析 河流表层沉积 胶州湾区域 PMF
原文传递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家根 黄天寅 +3 位作者 陈书琴 武宇圣 庞燕 许秋瑾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4-1363,共10页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南四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劣解距离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TOPSI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r、Cu、Ni、Zn、Pb、Cd、As)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并与我国五...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南四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劣解距离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TOPSI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r、Cu、Ni、Zn、Pb、Cd、As)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并与我国五大湖区其他湖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同在东部平原湖区的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但高于蒙新、青藏、东北山地与平原湖区的湖泊,不同区域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除了地质构造特征外,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TOPSIS法评价结果显示,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综合风险存在一定空间差异,可能受沿线陆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南四湖>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低,但Cd单项重金属存在中度至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建议加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泊周边工农业生产排放的监管,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各湖泊沿线的产业结构,同时加强重金属特别是Cd等入湖的管控,以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泊的水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湖泊 表层沉积 重金属 生态风险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梅溪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有机质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小春 代丹 +7 位作者 秦成 王瑞 王竹 韩增辉 吕克强 王辉 胡菊香 胡俊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3,共7页
探究梅溪湖沉积物营养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为梅溪湖等城市景观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分季节采集了梅溪湖表层沉积物(0~10 cm),分析其氮磷和有机质等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 探究梅溪湖沉积物营养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为梅溪湖等城市景观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分季节采集了梅溪湖表层沉积物(0~10 cm),分析其氮磷和有机质等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沉积物(0~10 cm)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有效磷和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54.68±754.22)、(24.66±20.02)、(13.60±2.33)、(512.60±281.39)、(8.58±6.81)mg/kg和(2.84±1.43)%。湖区东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营养物和有机质含量最高。沉积物总磷和硝氮含量在春季最高(4月),冬季(1月)最低;有效磷含量在春季(4月)最高,夏季(7月)最低;沉积物总氮、氨氮和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梅溪湖沉积物总氮和总磷的含量变幅分别为667~4000 mg/kg和184~1475 mg/kg,均已超出我国东部浅水湖泊沉积物营养物参考阈值范围;总氮和总磷的标准指数变幅分别为1.21~7.27和0.31~2.46,总氮全部超标,梅溪湖生态环境质量受氮元素污染较为严重。相关分析表明,沉积物有机质与各形态氮磷营养盐均显著正相关,说明沉积物有机质的降解和释放对梅溪湖氮磷营养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 有机质 营养盐 污染风险 梅溪湖
下载PDF
黑石岛附近海域地形地貌及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分析
20
作者 刘玉斌 宋永东 +3 位作者 张建兴 庄丽华 栾振东 阎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69,共10页
黑石岛附近海域位于山东威海黑泥湾东部,沉积环境复杂多变,多种因素控制表层沉积物分布,形成多种发育演化模式。利用单波束测深系统、浅地层剖面系统、表层沉积物取样、海流观测和实验室沉积物粒度测试、资料综合解释等方法,于2021年9-1... 黑石岛附近海域位于山东威海黑泥湾东部,沉积环境复杂多变,多种因素控制表层沉积物分布,形成多种发育演化模式。利用单波束测深系统、浅地层剖面系统、表层沉积物取样、海流观测和实验室沉积物粒度测试、资料综合解释等方法,于2021年9-11月对研究海域开展综合地质环境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区水深地形特征、浅地层结构特征以及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并从多个角度揭示该海域沉积物分布特征的控制因素和成因。研究发现:目标海域水深介于3~24 m,平均水深约14 m,西部浅、东部深,存在陡坡,随着水深的增加坡度逐渐变缓,地貌类型主要以水下侵蚀岸坡为主;海底浅地层声学反射界面清晰,可全局跟踪,淤积厚度为0.5~2 m,沉积层厚度东西存在差异但相对稳定;表层沉积物类型多样,大致围绕黑石岛呈环带状分布,离岛方向上依次为粉砂、砾石、泥质砾;自西向东表层沉积物粒度逐渐减小,分选性变好。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分布受区域地形地貌和水动力条件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石岛 海底地形地貌 表层沉积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