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柔比星、紫杉醇化疗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清HSP90α、CYFR211水平变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要先 王海增 +1 位作者 刘刚 邓飞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36-640,共5页
目的分析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化疗的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清HSP90α、CYFR211水平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均采用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经动脉介入化疗。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HSP90α、CYFR211水平... 目的分析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化疗的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清HSP90α、CYFR211水平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均采用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经动脉介入化疗。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HSP90α、CYFR211水平。对患者随访2年,统计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根据实体肿瘤WHO客观评价标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血清HSP90α、CYFR211水平较治疗前低(P<0.0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血清HSP90α、CYFR211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低(P<0.05)。患者6个月、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3%、30.2%、20.2%,6个月、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2%、63.5%、32.6%,中位PFS和OS分别为10个月、1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与性别、体质指数、手术出血量、手术方式、术后是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胃癌发生部位无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胃切除范围、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胃切除范围、手术时间、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经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患者,可以降低血清HSP90α、CYFR211水平,疗效尚可。年龄、肿瘤直径、胃切除范围、手术时间、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表柔比星 紫杉醇 经动脉介入化疗 预后
下载PDF
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慕华 王亚兵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奥沙...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进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血清肿瘤标志物[脊椎蛋白2(SPON2)、癌胚抗原]水平、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ORR为86.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SPON2、总胆红素和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提高ORR、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和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清癌胚抗原、SPON2、总胆红素和ALT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比星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原发性肝癌 肿瘤标志物 肝功能
下载PDF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吡柔比星新辅助治疗乳腺癌临床分析
3
作者 吕玉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17-0020,共4页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或吡柔比星新辅助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共收治了6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等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辅助...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或吡柔比星新辅助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共收治了6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等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术前新辅助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辅助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或吡柔比星辅助治疗模式,经过化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缓解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可保乳概率比较、最终手术方式选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结果 经过术前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缓解率、可保乳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最终行保乳术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或吡柔比星新辅助治疗乳腺癌的方式具有更为良好的疗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病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保乳的概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表柔比星 吡柔比星 新辅助治疗 乳腺癌
下载PDF
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建 雷雯 +1 位作者 林庆中 黎世雄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0期5-9,共5页
目的:探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白蛋白紫杉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各类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趋化因子相关指标[趋化因子配体5(CCL5)、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及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VEGF-A、VEGF-B及VEGF-C)。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类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趋化因子相关指标及VEGF亚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周期、4个周期趋化因子相关指标及VEGF亚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性值得肯定,且可显著改善趋化因子相关指标及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紫杉醇 表柔比星 环磷酰胺 乳腺癌 毒副反应 趋化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亚型
下载PDF
扶正祛瘀解毒方联合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对老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
5
作者 何秀萍 邢益涛 +1 位作者 颜建 黄辉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922-4925,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祛瘀解毒方联合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对老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海南省中医院的老年NMIBC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以表柔比... 目的探讨扶正祛瘀解毒方联合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对老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海南省中医院的老年NMIBC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以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扶正祛瘀解毒方,连续服用1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角蛋白(CK)-19、细胞角蛋白片段19抗原(CYFRA)21-1]、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差异,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和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中药组CK-19、CYFRA21-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中药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中药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2个月,中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观察期内尿频/尿急、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NMIBC术后患者,扶正祛瘀解毒方联合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可降低肿瘤活力,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表柔比星 扶正祛瘀解毒方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陈健 姜成毅 +1 位作者 王艳梅 孙志强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8期133-136,共4页
目的深入研究奥沙利铂+表柔比星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8例。研究组采用奥沙利铂+表柔比星治疗、参照组... 目的深入研究奥沙利铂+表柔比星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8例。研究组采用奥沙利铂+表柔比星治疗、参照组采用奥沙利铂+吉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甲胎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高尔基体蛋白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37%)高于参照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8,P<0.001)。结论给予患者奥沙利铂+表柔比星介入治疗,在控制肝癌疾病进展的同时,还能改善其肿瘤标志物等指标,不易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表柔比星 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疗效
下载PDF
研究乳腺癌治疗应用表柔比星与环磷酰胺联合紫杉醇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李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110-0113,共4页
探讨乳腺癌日常治疗工作中以表柔比星与环磷酰胺+紫杉醇联合进行在治疗效果提升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进行乳腺癌治疗的60例患者予以选取,时间介于2020年05月-2022年02月时间段内,随机作红篮球分组处理,其中参照组计有患者30例治疗以... 探讨乳腺癌日常治疗工作中以表柔比星与环磷酰胺+紫杉醇联合进行在治疗效果提升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进行乳腺癌治疗的60例患者予以选取,时间介于2020年05月-2022年02月时间段内,随机作红篮球分组处理,其中参照组计有患者30例治疗以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开展,观察组计有患者30例,治疗以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开展,就组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功能状态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展开分析。结果 统计组间治疗开展后有效率计算后经对比证明意义明显,且观察组的阈值均略高参照组(P<0.05)。组间实施开展前,对组间各项生存质量状况以及功能状态做以分析,均无差异性(P>0.05);组间治疗工作后,各项评分值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评分值较参照组均略高(P<0.05)。经对组间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状况开展统计,相较参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发生概率更低(P<0.05)。结论 乳腺癌日常治疗工作中以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联合进行,对于治疗效果提升方面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柔比星 紫杉醇 环磷酰胺
原文传递
多中心切割2D-HPLC-QTOF法对表柔比星脂质体制剂中未知杂质的分离与结构推断 被引量:1
8
作者 计小凡 欧阳辉 +2 位作者 冯育林 饶毅 罗晓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建立多中心切割(MHC)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2D-HPLC-QTOF)法分离和推断表柔比星脂质体制剂中未知杂质的方法。方法一维液相色谱采用Symmetry-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和甲醇(6:1)为流动相A,以... 目的建立多中心切割(MHC)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2D-HPLC-QTOF)法分离和推断表柔比星脂质体制剂中未知杂质的方法。方法一维液相色谱采用Symmetry-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和甲醇(6:1)为流动相A,以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磷酸缓冲液为流动相B,流动相A与流动相B体积比为57:43进行等度洗脱;二维高效液相色谱采用Agilent Eclipse-C18(50 mm×2.1 mm,1.8μm)为色谱柱,以0.1%的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将一维液相色谱条件下分离的杂质峰进行多中心切割储存在定量环中,并转移至二维进行分离,以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进行结构推断。结果该方法可以使表柔比星与杂质峰较好地分离,并且可以得到高质量杂质峰进行结构推断。在表柔比星脂质体制剂中对6个未知杂质进行有效的推断。结论建立的多中心切割二维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可高效准确的分离并推断表柔比星脂质体制剂中的未知杂质,特别是微量和难以分离的杂质,对表柔比星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HPLC-QTOF 多中心切割 表柔比星脂质体 未知杂质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表柔比星致大鼠心肌损伤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冯俊月 李跃荣 马宝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衍生肽(HBSP)对表柔比星(EPI)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EPI模型组、EPO治疗组和HBSP治疗组。采用EPI制作大鼠心肌损伤模型(2.5 mg/kg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6 w),...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衍生肽(HBSP)对表柔比星(EPI)致大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组、EPI模型组、EPO治疗组和HBSP治疗组。采用EPI制作大鼠心肌损伤模型(2.5 mg/kg腹腔注射,每周1次,共6 w),EPO治疗组和HBSP治疗组在腹腔注射EPI前1 d、后1 d、后3 d分别腹腔注射rhEPO(5000 IU/kg)、HBSP(60μg/kg),共6 w。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色素(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9蛋白的表达。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ERK2 mRNA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EPI模型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增加,心肌组织中CytC、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ERK1、ERK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EPI模型组比较,EPO治疗组及HBSP治疗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CytC和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ERK1、ERK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HBSP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减少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相关CytC、caspase-9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EPI所致大鼠的心肌细胞损伤,从而起到心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 表柔比星 心肌细胞损伤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开展洛铂联合表柔比星介入治疗的价值研究
10
作者 梁俊迪 全毅 +1 位作者 刘冰瑶 陈郁芬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2期22-25,共4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实施洛铂+表柔比星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顺铂+表柔比星介入,观察组使用洛铂+表柔比星介入,对比两组疗...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实施洛铂+表柔比星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顺铂+表柔比星介入,观察组使用洛铂+表柔比星介入,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3.3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7,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表柔比星介入治疗方案有较突出的价值体现,应用该治疗方案,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升疗效,利于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铂联合表柔比星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生存时间 安全性
下载PDF
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1
作者 张铭 张德杰 《北方药学》 2023年第1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需术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需术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和紫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组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Ki-67指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提升,观察组提升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更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化疗,可降低患者Ki-67水平,提升化疗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表柔比星 环磷酰胺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洵柱 肖尚文 胡正鲜 《癌症进展》 2023年第3期283-285,289,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化疗药物的不同将9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7),观察组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给予吉西...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化疗药物的不同将9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7),观察组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给予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表柔比星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水平、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KK-1、YKL-40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DKK-1、YKL-4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00%,与对照组患者的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吉西他滨+表柔比星灌注化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疗效,降低DKK-1、YKL-40水平,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吉西他滨 表柔比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表柔比星治疗对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Th1、Th2因子水平的影响--评《宫颈癌筛查及临床处理:细胞学、组织学和阴道镜学》
13
作者 任松森 汪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宫颈癌筛查及临床处理:细胞学、组织学和阴道镜学》由赵澄泉、周先荣、隋龙、杨敏编写,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0492826。是中国优生优育CSCCP主任委员魏丽惠教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步宏教授合力推荐的一本书... 《宫颈癌筛查及临床处理:细胞学、组织学和阴道镜学》由赵澄泉、周先荣、隋龙、杨敏编写,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0492826。是中国优生优育CSCCP主任委员魏丽惠教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步宏教授合力推荐的一本书籍。该书籍编写过程中联合8位美国及加拿大权威学者、18位国内宫颈癌防治专家,从多学科、多视角,集众家之长所编撰,且编者充分考虑到国内外宫颈癌的最新研究进展,编撰内容基本契合国内妇科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书中有精美图片1100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降低了阅读难度,便于更多非医学专业学者阅读。书中引入宫颈癌病例200余例,充分解析了宫颈癌临床诊断、治疗中的误区、经验以及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 表柔比星 非医学专业 因子水平 临床处理 TH2 吉西他滨 阴道镜
下载PDF
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黄玉清 张良 周海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6期78-80,84,共4页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经尿道膀胱...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观察组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2组共治疗12个月,其中前2个月治疗为每周1次,共8次,之后每月1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重组人Dick-kopf蛋白1(DK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炎性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反应蛋白(CRP)]、生活质量评分与不良反应(血尿、尿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发生情况,以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2组CYFRA21-1、DKK1、VEGF水平与sICAM-1、sVCAM-1、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2组间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与2年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2组平均进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确切,对肿瘤标志物及炎性反应的抑制力强,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肿瘤复发率低,进展速度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初发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 表柔比星 膀胱灌注 术后复发
原文传递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对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及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李正旺 王元枝 王传岱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4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化疗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以及对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肥城市中医医院确诊的6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化疗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以及对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肥城市中医医院确诊的6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EC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研究组采用TE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21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分别化疗4个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对心脏毒性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P<0.05)。研究组心脏毒性发生率为56.67%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4,P<0.05)。结论TEC化疗方案对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较EC方案有效率较高,但对心脏毒性的影响要高于EC方案,但由于样本总量偏少,后续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西他赛 表柔比星 环磷酰胺 心脏毒性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防治表柔比星所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邵颖 韩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芪苈强心胶囊防治表柔比星所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次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完成包含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EC)方案进行手术后化疗8个疗程的乳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芪苈强心胶囊防治表柔比星所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次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完成包含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EC)方案进行手术后化疗8个疗程的乳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在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同时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芪苈强心胶囊口服。分别在化疗前及完成第4、8个疗程化疗后进行脑钠肽前体(NTproBNP)、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测定和比较;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和芪苈强心胶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完成第4、8个疗程化疗后,NT-proBNP低于同期对照组,LVEF、6MWD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结束第4、8个疗程化疗时,LVEF、6MWD较本组化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LVESD、LVEDD化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芪苈强心胶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有效防治表柔比星所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和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表柔比星 乳腺癌 心脏毒性
下载PDF
不同制剂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7
作者 涂俊 杨娟 +1 位作者 刘景丽 瞿广桥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 mg/m^2)联合表柔比星(... 目的探讨紫杉醇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 mg/m^2)联合表柔比星(75 mg/m^2)治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175 mg/m^2)联合表柔比星(75mg/m^2)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5%(29/31)高于对照组的71.0%(2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20,P=0.02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紫杉醇联合多柔比星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表柔比星/投药和剂量 表柔比星/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紫杉酚/投药和剂量 紫杉酚/类似物和衍生物 血清白蛋白 双盲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表柔比星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
18
作者 张冉冉 朱竹 靳丽君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6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将紫杉醇脂质体与表柔比星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常... 目的分析将紫杉醇脂质体与表柔比星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首先在化疗前给予两组患者格拉司琼+地塞米松抗过敏治疗,再给予常规组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治疗方式,给予研究组紫杉醇脂质体+表柔比星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与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25与CA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下降程度大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缓解率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紫杉醇脂质体联合表柔比星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脂质体 表柔比星 三阴性乳腺癌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