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
1
作者 贾继文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05-110,共6页
音乐表演主体的审美意识 ,是音乐表演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与音乐实践活动关系密切。文章试从表演美学诸种现象中探索音乐表演主体审美意识的一般规律 ,引发对音乐表演实践及音乐美学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音乐表演主体 审美意识 自觉性 自由性 传统性 契合 乐境
下载PDF
试论音乐表演主体心理结构
2
作者 曾发儒 《艺术探索》 1998年第S1期115-118,共4页
关键词 音乐表演主体 主体心理 情感内涵 音乐作品 音乐表演 情态结构 创造意识 心理结构 心理活动 想象与联想
下载PDF
“人”的表演——刍议戏曲动画表演基础
3
作者 马潇婧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戏曲动画脱胎于中国戏曲艺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动画。戏曲艺术是运用歌舞表演讲述故事,在与画面讲述故事的动画艺术融合后,戏曲动画是否仍存在“表演”成为其创造的关键问题。事实上,戏曲动画中不仅存在表演而且正... 戏曲动画脱胎于中国戏曲艺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动画。戏曲艺术是运用歌舞表演讲述故事,在与画面讲述故事的动画艺术融合后,戏曲动画是否仍存在“表演”成为其创造的关键问题。事实上,戏曲动画中不仅存在表演而且正是以“人”为主体的动画歌舞表演。它以戏曲程式化表演作为范式,又带有鲜明的动画表演特征,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戏曲动画表演体系。因此,本文以戏曲动画表演为研究对象,从表演本体特征、表演主体等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对戏曲动画表演的拆解,以期探讨其“表演性”“民族性”“主体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动画 动画表演 表演主体 民族性
下载PDF
试论音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主体地位的确立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放 《音乐探索》 1999年第1期65-70,共6页
“创作主体”与表演者在音乐创作和理论上的矛盾提出,使得音乐表演艺术的研究拓展了角度,不单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还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的层次上,乃至吸收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研究成果。本文即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音... “创作主体”与表演者在音乐创作和理论上的矛盾提出,使得音乐表演艺术的研究拓展了角度,不单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还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的层次上,乃至吸收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研究成果。本文即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音乐表演艺术现象,揭示其本质,培养新型的音乐表演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主体 表演主体 多过互动 社会化 个体
下载PDF
当代表演主体的媒介化嬗变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妍妍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6-167,共12页
身体作为表演艺术的主体,在走向当代的进程中借由两种方式彰显自身的物质属性并活跃于舞台之上:一种是通过血肉之躯的痛楚强烈昭示着身体的当下存在并带动观众进入共振;另一种是不断通过物质技术媒介增强自身并呈现一种抗衡博弈的姿态... 身体作为表演艺术的主体,在走向当代的进程中借由两种方式彰显自身的物质属性并活跃于舞台之上:一种是通过血肉之躯的痛楚强烈昭示着身体的当下存在并带动观众进入共振;另一种是不断通过物质技术媒介增强自身并呈现一种抗衡博弈的姿态。在这个进程中,随着媒介的智能化,刚抽身于“角色”的物质身体又有隐匿于媒介之后而不显的风险。在当代表演艺术的发展进程中,身体作为表演的主体,其地位正面临媒介的“侵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表演主体 物质性 媒介化 智能化
原文传递
主体性表演游戏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焱 朱丽梅 李霞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主体表演游戏 幼儿教育 主体性发展 教育理念 教育研究 幼儿园
下载PDF
表演者权主体范围的法律审视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2期97-98,共2页
国际条约及各国立法对"表演者权"主体范围的规定不尽一致,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争议,一是"表演者"范畴的"广义说"和"狭义说",二是"表演者"类型的"自然人说"与"一切人说&q... 国际条约及各国立法对"表演者权"主体范围的规定不尽一致,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争议,一是"表演者"范畴的"广义说"和"狭义说",二是"表演者"类型的"自然人说"与"一切人说"。"表演者"与"表演者权主体"在法律上是两个不同概念,将法人、其他组织列入"表演者权"主体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 表演者权主体 表演者权主体范围
下载PDF
表演者与表演者权主体的立法构造——以我国《著作权法》第37条表演者的范围为切入点
8
作者 万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20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现行《著作权法》第37条规定的表演者包括演员和演出单位,这不仅与国际条约和多数国家规定不一致,而且导致了演员与演出单位之间的利益不平衡。因此,表演者的范围与表演者权的归属应当予以规范上的区分。一方面,规范意义上的表演者应当... 现行《著作权法》第37条规定的表演者包括演员和演出单位,这不仅与国际条约和多数国家规定不一致,而且导致了演员与演出单位之间的利益不平衡。因此,表演者的范围与表演者权的归属应当予以规范上的区分。一方面,规范意义上的表演者应当限于自然人,既是法律概念对社会实践的尊重,也是趋于降低法律理解成本的考量;而将演出单位视为表演者,既是对法律拟制的正确运用,也是对现行法律规定的纠正。另一方面,"表演者权主体"的设置,既消除了演出单位享有精神权利的逻辑漏洞,也保护了演出单位在表演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益。此外,表演者与演出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可以通过契约机制和法定许可机制予以合理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 表演者权主体 表演者权 立法构造
下载PDF
基于表演理论的纳西族“东巴跳”传承语境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开文 谭广鑫 +2 位作者 李晓通 周山彦 陈永兵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6,171,共5页
对民族体育传承语境的研究,不仅要引申到关联的实际表演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民俗情景中去,而且必须把它置于动态的表演过程中思考。以纳西族"东巴跳"为例,对其传承的表达过程进行分析,从其表达过程中的表演文本、表演主体、表演... 对民族体育传承语境的研究,不仅要引申到关联的实际表演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民俗情景中去,而且必须把它置于动态的表演过程中思考。以纳西族"东巴跳"为例,对其传承的表达过程进行分析,从其表达过程中的表演文本、表演主体、表演行为、表演场地的过程中探究其传承语境,进而总结出传承语境模式化特征,即文本-表演主体-表演行为-表演场地相互作用,共同建构其民族体育传承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 东巴跳 传承语境 表演主体 民族体育 民族体育传承
下载PDF
浅谈茶艺表演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智修 徐南眉 《中国茶叶》 1999年第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茶艺 茶文化 茶艺表演 茶叶冲泡技艺 茶艺表演主体
下载PDF
点面结合 上下贯通——评杨易禾著《音乐表演美学》一书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小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5-26,共2页
“音乐作品的生命在于作品的演奏、演唱”(阿萨菲耶夫《音调论》第57页)。二度创作的演奏使音乐传存、演进、传播,使音乐丰富、发展、深化,让作品的生命形式在表演中注入主体的特性而呈现出千姿百态、无穷魅力。从美学的高度来揭示音乐... “音乐作品的生命在于作品的演奏、演唱”(阿萨菲耶夫《音调论》第57页)。二度创作的演奏使音乐传存、演进、传播,使音乐丰富、发展、深化,让作品的生命形式在表演中注入主体的特性而呈现出千姿百态、无穷魅力。从美学的高度来揭示音乐表演的规律,使表演真正具有再创造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 面结合 西方美学 音乐表演艺术 阿萨菲耶夫 中国古代美学 二度创作 理论与实践 表演主体 形与神
下载PDF
我国著作权法“表演者”概念之厘清——以法学方法论为视角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璐 《电子知识产权》 2021年第9期26-33,共8页
现行《著作权法》关于表演者权的条文在"表演"上缺乏清晰界定,在"何谓表演者"上混同了表演者与表演者权享有者概念,立法的缺失为司法带来困惑和混乱。故而从"表演行为"、"表演客体"、"表... 现行《著作权法》关于表演者权的条文在"表演"上缺乏清晰界定,在"何谓表演者"上混同了表演者与表演者权享有者概念,立法的缺失为司法带来困惑和混乱。故而从"表演行为"、"表演客体"、"表演主体"三个层面递进式地推敲"表演者"概念,针对"表演行为"立法上的空白性、"表演客体"立法上的模糊性、"表演主体"立法上的扩张性,借助法学方法论,以法律解释及法律漏洞理论为视角,界定表演行为为表达以供外在感知的且应当具备最低程度的"创造性"的行为;厘清"文学艺术作品"表演客体;构建表演者权主体制度对表演主体理性回归,明确"表演者"概念,回应司法争辩,发挥我国著作权法中表演者权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者权 表演行为 表演客体 表演主体 法学方法论
下载PDF
声乐表演中的形、神、情及其创造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密丽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声乐表演 “神” “情” “形” 表演主体 “声” 二度创造 客观物象 作品 艺术表现
下载PDF
音乐表演心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谢艳妮 《艺术探索》 1998年第S1期119-122,共4页
关键词 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 情感内涵 音乐作品 音乐表演艺术 真实情感 心理要素 音乐表演主体 艺术表现 临场心理
下载PDF
舞台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贯通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建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8年第4期30-31,共2页
舞台表演艺术是一个情感性很强的艺术门类.所有的艺术表演都要准确地捕捉住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与之相应的为为动作.既要有贯穿始终的、具体的思想内涵,又要有典型而集中的表演形式,才能具有强烈感染力,才能达到真实、自然的目的,才能给予... 舞台表演艺术是一个情感性很强的艺术门类.所有的艺术表演都要准确地捕捉住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与之相应的为为动作.既要有贯穿始终的、具体的思想内涵,又要有典型而集中的表演形式,才能具有强烈感染力,才能达到真实、自然的目的,才能给予表演对象高品味的艺术享受.人类的复杂情感是极其细腻的,这需要表演主体深入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一切,因为它是滋养其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养料,更是发挥其艺术表现力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然而,我们知道,不是每个具有丰富社会经历的人都是艺术家.艺术来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要成功的进行一次舞台艺术的演释,不仅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努力掌握各项艺术表演元素,将其妥善地、恰如其份地运用,更为主要的是,还需将那演释生活的思想情感、艺术语言贯穿整个演释过程.情感演释注重贯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表演艺术 艺术家 思想情感 演释 艺术表演 舞台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表现力 艺术享受 表演主体
下载PDF
越剧女小生表演谈
16
作者 邢丽华 《福建艺术》 2020年第10期34-35,共2页
越剧诞生在温山柔水的江南.自1938年起,越剧的各个行当均由女子出演.即使在戏曲备受冷落的今天,越剧仍然受到女性观众的追捧,尤其是越剧中优秀的女小生,更是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女小生,顾名思义,就是由女性演员扮演剧中的小生角色.越剧... 越剧诞生在温山柔水的江南.自1938年起,越剧的各个行当均由女子出演.即使在戏曲备受冷落的今天,越剧仍然受到女性观众的追捧,尤其是越剧中优秀的女小生,更是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女小生,顾名思义,就是由女性演员扮演剧中的小生角色.越剧发展到今天,已有百年历史,女小生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表演的特色,成为了越剧的表演主体,也代表了越剧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小生 女性观众 小生角色 越剧 百年历史 表演主体 特色
下载PDF
技术与艺术钢琴表演活动中人与技术的关系研究
17
作者 孙钰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4期22-23,共2页
技术是艺术表演展现的关键性要素.但何为技术?技术在整个表演活动中究竟有哪些运行规则?表演主体又是如何通过技术将音乐的本质表现出来?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单一的输出模式?表演主体在对音乐作品的演绎和诠释过程中,技术处于何种... 技术是艺术表演展现的关键性要素.但何为技术?技术在整个表演活动中究竟有哪些运行规则?表演主体又是如何通过技术将音乐的本质表现出来?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单一的输出模式?表演主体在对音乐作品的演绎和诠释过程中,技术处于何种位置,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本文依据唐·伊德技术现象学理论,针对钢琴表演活动中,人与技术之间产生的多种交互关系,进行分析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现象学 表演主体 人与技术关系 交互关系
下载PDF
论我国表演者权的立法和完善——以《视听表演北京条约》为视角
18
作者 陈化琴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6期30-32,共3页
在《视听表演北京条约》(以下简称为《北京条约》)的视角下,审视我国表演者权立法:在表演者权的主体上,需要对不属于作品的表演者进行保护;表演者仅仅是指自然人,不应该包括演出单位;在表演者权的内容上,需要对视听表演者增加出租权和... 在《视听表演北京条约》(以下简称为《北京条约》)的视角下,审视我国表演者权立法:在表演者权的主体上,需要对不属于作品的表演者进行保护;表演者仅仅是指自然人,不应该包括演出单位;在表演者权的内容上,需要对视听表演者增加出租权和广播权或者广播获酬权;在视听表演者权利转让的问题上,需要对视听表演者权尤其是原来的录音录像制品中的视听表演者权的转让问题作出特别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表演北京条约》 表演者权主体 表演者权内容 视听表演者权利转让
下载PDF
动作捕捉表演——复杂的技术性电影表演现象
19
作者 王国安 《环球首映》 2019年第10期23-23,共1页
随着电影特效的发展,人体有机性和数字特效技术日趋紧密。但在如今盛行的动作捕捉表演中,高度发达的电影数字特效同样使表演主体的确认出现了模糊地带,本文试探讨这一复杂的技术性电影表演现象。
关键词 动作捕捉表演 电影数字特效 表演主体辨析
下载PDF
谁在动画中表演:动画表演的主体性探寻 被引量:8
20
作者 祝明杰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135,共5页
探寻动画表演的主体性是解决动画中是否存在表演的关键问题之一。追本溯源,动画表演的本质是"人"进行的表演。它的主体性历经了实体主体、认知主体和生命主体的身份变迁,建构了以"物身性"的"身体"创造的... 探寻动画表演的主体性是解决动画中是否存在表演的关键问题之一。追本溯源,动画表演的本质是"人"进行的表演。它的主体性历经了实体主体、认知主体和生命主体的身份变迁,建构了以"物身性"的"身体"创造的动画美学。动画表演中的"人"是多重主体性的凝结,在创作中多度创作、几经投射,进而以动画角色亮相银幕,成为了隐藏在动画角色背后的"羞涩舞者"。在动画表演的过程中,幕后操作者"人"的主体性参与让动画造型和动作表演形成了意义上的合谋,进而使动画表演形成独特的艺术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 动画表演 表演主体 身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