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探讨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对压疮创面修复的影响
1
作者 于杰 张守臣 +5 位作者 李金贵 黄俊杰 周瑞刚 张文海 彭伟龙 赵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07-1614,共8页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对大鼠压疮创面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明确悬起灸促进压疮创面修复的最佳干预温度,以期为临床艾灸治疗压疮及慢性难愈性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133只雌性健康SD成年大鼠,随机选择3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对大鼠压疮创面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明确悬起灸促进压疮创面修复的最佳干预温度,以期为临床艾灸治疗压疮及慢性难愈性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133只雌性健康SD成年大鼠,随机选择3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30只大鼠通过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2~3期压疮模型。将模型制备成功的12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水凝胶组、低温艾灸干预组、中温艾灸干预组及高温艾灸干预组,每组25只。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仅进行碘伏常规处理;水凝胶组用碘伏处理压疮创面后将水凝胶伤口敷料覆盖于创面处;低、中、高温艾灸干预组给予碘伏处理后分别对压疮创面中心施以38~41℃、43~46℃、48~51℃的悬起灸干预(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创面皮肤表面温度),艾灸干预1次/d,每次持续15 min。分别于干预1,3,5,7,10 d后取各造模组大鼠压疮创面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压疮组织超微结构;空白对照组大鼠一并取材以观察正常皮肤组织镜下超微结构。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造模组大鼠造模后干预前均出现表皮脱落或损伤及真皮层损伤。(1)表皮修复情况:模型对照组压疮创面中基底细胞结构及功能恢复相对较慢,干预10 d后才可见大部分基底细胞基本恢复正常,但细胞器相对较少,功能较低下。低、中温艾灸干预组干预5 d后可见大部分基底细胞基本恢复正常,中温艾灸干预组可见绝大部分基底细胞基本恢复正常,绝大部分基底细胞的线粒体状态较好,结构较清晰,10 d后基底细胞线粒体数目增多,胶原纤维致密,新生表皮完整,更优于低温艾灸干预组。水凝胶组干预5 d后可见部分基底细胞线粒体肿胀;7 d后可见大部分基底细胞细胞器增多,线粒体结构逐渐恢复正常。高温艾灸干预组干预7 d后可见少部分有线粒体自噬产生,相对略差于水凝胶组。(2)真皮修复情况:模型对照组干预5 d后可见真皮层炎性细胞高度浸润,成纤维细胞变性;7 d后真皮层尚有少量炎性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增生并有功能恢复,少部分胶原纤维相对较致密;10 d后真皮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真皮有淋巴细胞,真皮损伤有恢复,部分胶原纤维相对较致密。中温艾灸干预组干预1 d后真皮层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5 d后可见真皮层不新鲜的粒细胞浸润,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大部分胶原纤维较致密;7 d后绝大部分真皮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功能活跃,且胶原纤维较致密;10 d后真皮成纤维细胞功能旺盛,胶原纤维致密。低温艾灸干预组可见上述类似大体趋势;水凝胶组及高温艾灸干预组干预5,7,10 d后亦可见真皮成纤维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其功能亦逐渐恢复,胶原纤维排列逐渐致密,但修复情况均较中温艾灸干预组差。结论 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及水凝胶处理能够整体上提前压疮创面急性炎症浸润的高峰,促进压疮创面由炎症损伤阶段向增殖修复阶段的顺利转变,继而加快压疮创面修复进程。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后压疮创面修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38~41℃、43~46℃温度下悬起灸更有利于促进压疮组织残存表皮修复、新生表皮生成及真皮浅层修复,且43~46℃温度下悬起灸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创面修复 悬起灸 温度 基底细胞 超微结构 表皮修复
下载PDF
表皮修复过程中Wnt信号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秦云龙 李喆昱(综述) 李玉红(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9-582,共4页
Wnt信号通路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作用网络,其功能最常见于胚胎发育和癌症,但也参与成年动物的正常生理过程。随着皮肤组织工程的快速发展,关于皮肤创后愈合过程中的Wnt信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目前已知Wnt信号途径在表皮干细胞、表皮生长... Wnt信号通路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作用网络,其功能最常见于胚胎发育和癌症,但也参与成年动物的正常生理过程。随着皮肤组织工程的快速发展,关于皮肤创后愈合过程中的Wnt信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目前已知Wnt信号途径在表皮干细胞、表皮生长因子以及毛囊发育等重要表皮修复的相关因素中发挥重要作用,系统地研究Wnt信号途径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过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Wnt信号途径在表皮修复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修复 WNT信号 创伤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激光烧灼表皮组织修复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康英 黄霈 +1 位作者 谢光辉 梁素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B03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激光烧灼人表皮组织后的修复作用。方法:CO_2激光气化试验兔背部皮肤的表皮层,造成浅Ⅱ°烧伤创面,其中治疗组给予术后常规换药加局部喷洒rhEGF,2次/天,不包扎。对照组不喷洒rhEGF。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激光烧灼人表皮组织后的修复作用。方法:CO_2激光气化试验兔背部皮肤的表皮层,造成浅Ⅱ°烧伤创面,其中治疗组给予术后常规换药加局部喷洒rhEGF,2次/天,不包扎。对照组不喷洒rhEGF。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常规组平均提前2.1天愈合。结论:rhEGF对激光术后创面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激光 烧灼 表皮组织修复 实验 研究
下载PDF
祛痘方提取物抗炎祛痘体外功效评价
4
作者 朱迎全 朱聪聪 +1 位作者 董怡彤 朱全刚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7-11,22,共6页
目的:体外评价祛痘方提取物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抗菌功效。方法:分别通过检测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诱导的HaCaT细胞损伤模型增殖的影响、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对SZ95细胞... 目的:体外评价祛痘方提取物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抗菌功效。方法:分别通过检测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诱导的HaCaT细胞损伤模型增殖的影响、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对SZ95细胞增殖及其中性脂质合成的影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来评价祛痘方提取物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抗菌功效。结果:祛痘方提取物能够提高SDS诱导的HaCaT细胞的存活率,抑制经脂多糖处理的RAW 264.7细胞分泌一氧化氮,促进SZ95细胞生长并抑制其中性脂质合成,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活性。结论:祛痘方提取物具有显著的表皮屏障修复、抗炎、控油和抑菌功效,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中药祛痘护肤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痘方提取物 表皮屏障修复 抗炎 控油 抑菌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温敏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表皮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欣 王颖 张馨欣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99-1207,共9页
构建了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温敏水凝胶系统并考察其在表皮创伤修复中的作用。首先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分离了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透射电镜表征结果显示其呈完整球形。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温敏壳聚糖水凝胶的处方。优化的空白处方... 构建了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温敏水凝胶系统并考察其在表皮创伤修复中的作用。首先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分离了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透射电镜表征结果显示其呈完整球形。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温敏壳聚糖水凝胶的处方。优化的空白处方为:壳聚糖2%,β-甘油磷酸二钠40%,碳酸氢钠0.4 mol/L。验证试验表明,3批制品在37℃下的凝胶时间为(9.6±1.2)min,凝胶温度为(34.1±1.3)℃,具有良好的温敏性。荧光标记法显示,外泌体在温敏凝胶中均匀分散,且该载药凝胶在大鼠表皮上可滞留3 d以上。体外释放试验表明,相对于游离外泌体,载药凝胶中的外泌体具有缓释特征,7 d累积释放率为(79.6±4.0)%。在体外细胞增殖试验中,经外泌体-温敏水凝胶处理的大鼠成纤维细胞d5的增殖率达(387.7±26.6)%,约为磷酸盐缓冲液和游离外泌体组的1.9和1.2倍,提示该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温敏水凝胶在表皮创伤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温敏水凝胶 壳聚糖 表皮创伤修复
原文传递
创面愈合过程中创缘表皮干细胞的再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福 付小兵 +1 位作者 盛志勇 孙同柱 《感染.炎症.修复》 2002年第3期180-180,共1页
目的: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以及该特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0只Wistar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面积为2.54cm^2的全层皮肤创面,将创面随机分为2组,即银锌霜治疗组(20个创面),空白对照组(20... 目的: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以及该特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0只Wistar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面积为2.54cm^2的全层皮肤创面,将创面随机分为2组,即银锌霜治疗组(20个创面),空白对照组(20个创面)。分别于伤后3d、1周、2周和3周以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并以β_1整合素、角蛋白19(K19)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干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两面创面愈合率为银锌霜组80%(16/20)。两组创面肉芽组织于各时相点均未见β_1整合素、K19阳性细胞出现,但于创缘表皮的层或颗粒层出现了散在的β_1整合和K19同时染色阳性细胞。且越接近创面这些阳性细胞越密集,组织学上与基底层的阳性细胞无直接联系,其数量随着创面的缩小渐渐增加,直到创面愈合。上皮化后,这些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并随着愈合创面表皮脚的出现而消失,而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未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结论:表皮干细胞能动地与创面的修复,创缘表皮干细胞再分布的主要功能可能促进创面再上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研究皮肤干细胞在全层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 以及该特征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0只 Wistar 大鼠背部各制备4个面积为2.54cm^2的全层皮肤创面 将创面随机分为2组 即银锌霜治疗组(20个创面) 空白对照组(20个创面).分别于伤后3d、1周、2周和3周以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各组治疗效果 并以β_1整合素、角蛋白19(K19)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干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创面愈合率为银锌霜组80%(16/20) 对照组60%(12/20).两组创面肉芽组织于各时相点均未见β_1整合素、K19阳性细胞出现 但于创缘表皮的棘层或颗粒层出现了散在的β_1整合素和 K19同时染色阳性细胞.且越接近创面这些阳性细胞越密集 组织学上与基底层的阳性细胞无直接联系 其数量随着创面的缩小渐渐增加 直到创面愈合.上皮化后 这些阳性细胞逐渐减少 并随着愈合创面表皮脚的出现而消失 而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未感染创面的阳性细胞数.结论:表皮干细胞能动地参与创面的修复 创缘表皮干细胞再分布的主要功能可能促进创面再上皮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