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泡灌洗液外泌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杨昌恒 陈颖 +1 位作者 张中元 马庆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泌体、血液和肺癌组织3种标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标本是否适合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前的患者筛检,为晚期NSCLC患者尽...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泌体、血液和肺癌组织3种标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评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标本是否适合应用于临床靶向治疗前的患者筛检,为晚期NSCLC患者尽早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筛检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贵州航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78例晚期NSCLC患者利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法(ARMS)检测支气管泡灌洗液外泌体、血液、肺癌组织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结果并以肺癌组织标本结果为标准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血液、肺癌组织标本分别检出EGFR突变型33、25、38例,EGFR基因野生型分别42、53、40例,检测突变率分别为42.3%(33/78)、32.1%(25/78)、48.7%(38/78)。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无结果3例,假阴性率6.4%(5/78),血液检测假阴性率16.7%(13/78)。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符合率86.8%(33/38),血液标本检测符合率65.8%(25/38)。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外泌体标本检测EGFR基因突变与血液、肺癌组织标本检测具有一致性(P>0.05),优于血液标本,适用于临床靶向治疗前的患者筛选,为晚期NSCLC患者尽早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筛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肺泡灌洗液
下载PDF
伊尼妥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伴胃肠功能紊乱1例
2
作者 朱莉丽 付马墨阳 +3 位作者 鲁磊 刘湘晨 尚宏清 王冰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4-28,共5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如今乳腺癌实体肿瘤通过相应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侵袭性较强、恶性程度高,需引起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伴胃肠功能紊乱的...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如今乳腺癌实体肿瘤通过相应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侵袭性较强、恶性程度高,需引起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伴胃肠功能紊乱的乳腺癌患者诊治经过。患者初诊为局部晚期炎症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给予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治疗。术后3年后病情进展,予以伊尼妥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后续伊尼妥单抗单独靶向治疗,病情持续缓解。提示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伊尼妥单抗是个很好的单抗类药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尼妥单抗 转移性乳腺癌 胃肠功能紊乱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
下载PDF
枇杷叶三萜酸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激素依赖性皮炎豚鼠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及免疫失衡的影响
3
作者 姚莹 张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枇杷叶三萜酸(TAL)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激素依赖性皮炎(HDD)豚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修复及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无特定病原(SPF)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每组各8只。除... 目的 观察枇杷叶三萜酸(TAL)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激素依赖性皮炎(HDD)豚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修复及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无特定病原(SPF)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每组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涂抹0.05%卤米松乳膏,连续45 d,构建HDD模型。构建成功后,rh-EGF组涂抹rh-EGF凝胶,TAL组涂抹TAL溶液,联合组涂抹TAL和rh-EGF凝胶,对照组和模型组涂抹生理盐水,共15 d。记录各组临床症状并打分;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WCSC)和皮脂量(SC);HE染色观察各组豚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总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症状明显、皮肤组织损坏严重,TEWL增加,WCSC和SC减少;免疫因子Ig E和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减轻、皮肤组织损伤不明显;TEWL减少,WCSC和SC增加,免疫因子IgE和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P<0.05)。且联合组与rh-EGF组和TAL组比较,作用效果更加明显(P<0.05)。TAL组和联合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L联合rh-EGF可有效缓解HDD豚鼠的临床症状,改善皮肤细胞损伤,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提升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依赖性皮炎 枇杷叶三萜酸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皮肤屏障功能 免疫失衡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
4
作者 刘皓 李树森 +1 位作者 吴广迎 姚书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22-0025,共4页
探索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两年期间内(样本纳入时间:2021.09至2023.09)收治的60例患者(均为DFU),平均分为对照、观察两个小组,... 探索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两年期间内(样本纳入时间:2021.09至2023.09)收治的60例患者(均为DFU),平均分为对照、观察两个小组,均30例,先后实施VSD、VSD+EGF治疗,观察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VSD治疗)相比,观察组(VSD+EGF治疗)有效率、血氧分压(PaO2)均更高,但是盒子里后肉芽组织出现、溃疡愈合与住院时间、疼痛感(VAS)分数均更低(P<0.05)。结论 在DFU临床治疗中采取VSD联合EGF干预方案,可加快肉芽组织形成速度,改善经皮动脉血氧分压,减轻疼痛感,且还能缩短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表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足 溃疡创面愈合时间
下载PDF
理中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胃溃疡患者胃液表皮生长因子及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梅宝龙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理中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胃溃疡患者胃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1月湖北省松滋市中医院治疗... 目的:探讨理中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胃溃疡患者胃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1月湖北省松滋市中医院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理中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胃液EGF水平、胃黏膜EGFR水平(积分吸光度值、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液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积分吸光度值、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7、5.121,P<0.05)。结论:理中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更好,可促进胃液EGF与胃黏膜EGFR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中汤 胃溃疡 胃液表皮生长因子 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食管腺鳞癌组织p63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6
作者 王美玲 陈曦 +10 位作者 宋昕 赵学科 韩文莉 黄金 钟侃 胡景峰 丁倩倩 蒋宁宁 杨会杰 王立东 岳文彬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分析p63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蛋白表达在食管腺鳞癌(esophageal adenosquamous carcinoma,EAS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 目的分析p63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蛋白表达在食管腺鳞癌(esophageal adenosquamous carcinoma,EAS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立的80万例食管癌临床诊疗和随访信息数据库和样本库的2005年12月至2021年12月确诊的115例EAS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技术检测p63和HER2蛋白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p63和HER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EASC患者男女比例为3.1∶1。男性和女性EASC患者在各临床病理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63阳性患者的肿瘤家族史和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p63阴性患者(均P<0.05)。HER2阳性患者男性占比和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HER2阴性患者(均P<0.05)。p63和HER2阳性患者总生存均优于阴性患者(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63表达、性别、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是EAS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p63和HER2蛋白表达与EASC患者的预后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EASC患者的预后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鳞癌 P6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双参数MRI影像组学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激素受体表达的预测效能
7
作者 侯慧 朱银杏 +2 位作者 王太宇 张翼 刘志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磁共振T_(2)WI反转恢复压脂(TIRM)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图像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评估其对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激素受体(HR)表达水平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128个于术前或治疗前接受乳腺MRI检查的乳腺... 目的构建基于磁共振T_(2)WI反转恢复压脂(TIRM)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图像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评估其对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激素受体(HR)表达水平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128个于术前或治疗前接受乳腺MRI检查的乳腺癌病灶。根据免疫组织化学(IHC)或原位荧光杂交(FISH)检测结果进行分组。使用ITK-SNAP软件在磁共振TIRM和DWI序列图像上勾画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并导入Pyradiomics程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使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法(SVM-RFE)筛选特征。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将108例病例按照8∶2比例分为训练组及验证组,另外20例作为外部测试组。采用SVM机器学习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评估各影像组学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SHAP算法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筛选最具贡献力的预测特征。结果联合模型(训练组AUC=0.94;验证组AUC=0.90)对HER-2的预测效能均高于TIRM模型(训练组AUC=0.85;验证组AUC=0.80)、单DWI模型(训练组AUC=0.88;验证组AUC=0.66)。外部测试组联合模型的AUC为0.89。SHAP算法得出DWI序列的特征贡献较大。基于TIRM和DWI序列联合特征(训练组AUC=0.96;验证组AUC=0.88)、单DWI序列特征(训练组AUC=0.92;验证组AUC=0.86)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HR效能优于单TIRM序列特征(训练组AUC=0.84;验证组AUC=0.68)构建的模型。外部测试组证明联合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AUC为0.90。SHAP算法得出TIRM序列的特征贡献较大。结论基于磁共振成像TIRM和DWI序列联合特征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于HER-2水平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对HR表达具有较大的预测潜力,可为乳腺癌患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乳腺癌 支持向量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激素受体
下载PDF
日粮添加表皮生长因子对断奶仔猪肠道抗氧化能力、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的影响
8
作者 王茜茜 王丽霞 +3 位作者 刘东 李雅丽 李建中 杨焕胜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表皮生长因子(EGF)作为一种细胞保护肽,在肠道生长和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EGF对断奶仔猪肠道抗氧化能力、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的影响。选取42头21日龄的断奶仔猪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这些处理组均由相同的基础日粮组成... 表皮生长因子(EGF)作为一种细胞保护肽,在肠道生长和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EGF对断奶仔猪肠道抗氧化能力、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的影响。选取42头21日龄的断奶仔猪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这些处理组均由相同的基础日粮组成,分别含有0(对照)、200或400μg/kg EGF。每个处理14个重复,并且在试验的第7天和第14天对每个处理的7头仔猪进行采样。在整个试验期间,膳食补充200μg/kg EGF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这种补充也降低了断奶后第7天丙二醛(MDA)的含量,但增加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补充400μg/kg EGF降低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并倾向于提高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水平。此外,饲喂EGF日粮的仔猪核因子-κB(NF-κB)p65的磷酸化水平相对更高。综上,EGF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肠道抗氧化能力,减少炎症反应,并提高免疫状态,这表明EGF对仔猪肠道健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力 炎症 断奶仔猪
下载PDF
MRI及临床病理特征对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状态的鉴别诊断价值
9
作者 沈怡媛 尤超 +2 位作者 蔺璐奕 周嘉音 顾雅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 探讨MRI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在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表达状态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 目的 探讨MRI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在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表达状态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治疗前乳腺MRI图像,205例患者均行双侧乳腺平扫及增强MRI检查。根据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将HER-2状态分为HER-2阴性(包括零、低表达)和阳性(过表达)。分析各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特征,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月经状态、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HR)、分子分型和Ki-67水平。MRI特征包括纤维腺体类型、背景实质强化、多灶或多中心、瘤内T2WI高信号、瘤周水肿、病灶类型、病灶大小、肿块形状、边缘、内部强化模式、非肿块强化分布及内部强化模式。单因素分析中,对于HER-2阴、阳性组间比较,年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病灶大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其余临床病理特征及MRI特征采用χ^(2)检验;对于HER-2零、低和过表达组的比较,年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病灶大小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其余临床病理特征及MRI特征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HER-2阴性中零表达59例、低表达79例,HER-2阳性(过表达) 67例。HER-2阴性与阳性组临床病理特征中,ER、PR、HR和分子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MRI特征中肿块边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进一步比较HER-2低表达组与零表达组、HER-2低表达组与过表达组,临床病理特征中,ER、PR、HR、分子分型和Ki-67水平(以中位数40%为截断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R、PR、HR、分子分型:P均<0.001;Ki-67:P<0.001,P=0.037);MRI特征中,瘤内T2WI高信号与肿块形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瘤内T2WI高信号:P=0.031,P=0.011;肿块形状:P=0.012,P=0.025),且肿块边缘在HER-2低表达与零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联合临床病理和MRI特征的多因素分析提示,PR状态、Ki-67水平及肿块形状是鉴别乳腺癌HER-2低表达与零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2、79.7%和70.9%;PR状态及瘤内T2高信号是鉴别HER-2低表达与过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93、69.8%和76.1%。结论 MRI影像特征对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尤其在HER-2低表达与零表达或过表达乳腺癌鉴别诊断中。联合临床病理特征,PR阳性、Ki-67低于40%、肿块形状不规则和瘤内T2WI高信号可提示HER-2低表达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低表达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胸腔积液、血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的价值
10
作者 张昌志 余倩 +1 位作者 王霄 彭春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实施胸腔积液、血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的4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液、组织、胸腔积液3种标...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实施胸腔积液、血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的42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液、组织、胸腔积液3种标本EGFR基因突变状态,以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种标本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42例患者中,共发生EGFR基因突变45.24%(19/42)。其中,L858R突变26.32%(5/19),19Del突变52.63%(10/19),G719X突变21.05%(4/19)。3种检查方式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治疗中实施胸腔积液、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价值确切,可以帮助医生更便捷地评估患者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响应程度,预测治疗效果,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积液 血液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检测
下载PDF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胃癌诊疗过程中的意义及中医药对其预后的干预
11
作者 吴月霞 张艺馨 +2 位作者 张晓双 周永坤 朱勇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0期52-56,共5页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又称P185,其主要编码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它介导信号的主要传导途径是Ras/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又称P185,其主要编码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它介导信号的主要传导途径是Ras/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和磷酸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通路等。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被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现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另外,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的过表达还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治疗监测及预后指标,并且是肿瘤靶向治疗药物选择的一个重要靶点。胃癌在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2位,且发病群体逐渐年轻化,故尽早发现、明确诊断以及精确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文章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生物学功能、对胃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复习,并依据中医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特点论述中医药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胃癌诊疗过程中的意义,旨在为采用中医药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胃癌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综合性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胃癌 中医药
下载PDF
血清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鸢尾素对结直肠息肉病人复发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刘玉杰 赵志强 王子琤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30-533,共4页
目的 探究血清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鸢尾素对结直肠息肉病人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石家庄市中医院2021年6—12月收治的96例结直肠息肉病人为息肉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 目的 探究血清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鸢尾素对结直肠息肉病人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石家庄市中医院2021年6—12月收治的96例结直肠息肉病人为息肉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另选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FG-E8、鸢尾素水平。术后随访半年,根据是否复发将息肉组病人分为复发组(32例)和未复发组(64例),比较两组血清MFG-E8、鸢尾素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MFG-E8、鸢尾素对结直肠息肉病人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息肉组血清MFG-E8[(145.31±22.44)μg/L比(92.39±15.65)μ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鸢尾素[(5.17±0.82)ng/L比(8.54±1.13)ng/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血清MFG-E8[(163.39±26.31)μg/L比(136.27±17.51)μg/L]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鸢尾素[(4.58±0.74)ng/L比(5.46±0.86)ng/L]水平明显低于未复发组(P<0.05)。MFG-E8、鸢尾素联合预测结直肠息肉病人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7)显著大于MFG-E8单独预测的AUC(0.74)(P=0.030)及鸢尾素单独预测的AUC(0.72)(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病人血清MFGE8水平明显升高,鸢尾素水平明显降低,两者联合检测对于结直肠息肉病人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 鸢尾素 复发 预测
下载PDF
埃克替尼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亚海 赖振南 +4 位作者 谢玉柳 苏文媚 黄仲 彭晓霞 杨志雄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17,共6页
目的分析埃克替尼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2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6例。对... 目的分析埃克替尼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2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6例。对照组口服埃克替尼,125 mg/次,3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每3周给药1次。两组患者持续用药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耐受。比较两组持续治疗3个疗程的抗肿瘤疗效、肿瘤标志物、肺功能、免疫功能、肝功能及药物安全性,统计两组患者1年生存情况。结果治疗期间共脱落3例。实验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胸甘激酶-1、神经元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Th1/Th2、Th17/Treg、CD4^(+)/CD8^(+)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33%和2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两组各失访2例。实验组73例患者存活59例,对照组72例患者存活56例,两组1年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克替尼联合培美曲塞治疗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可增强近期抗肿瘤疗效,抑制肿瘤标志物合成,改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埃克替尼 培美曲塞 效果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通过间隙连接蛋白调控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的研究
14
作者 张桢 田霄峰 +2 位作者 陈杰 温碧超 马玉珍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18-626,共9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促进卵母细胞成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性未成熟昆明白实验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和成熟COCs中11种间隙连接蛋白(Cx)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确定...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促进卵母细胞成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性未成熟昆明白实验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和成熟COCs中11种间隙连接蛋白(Cx)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确定Cx43在未成熟/成熟COCs及卵母细胞中的表达部位;将未成熟COCs培养于0μg/L、1μg/L、10μg/L、50μg/L EGF培养基中观察其成熟率;将未成熟COCs培养于10μg/L EGF培养基中,观察0 h、4 h、8 h、12 h、16 h、20 h和24 h时间点的成熟率;将未成熟COCs和去颗粒细胞未成熟COCs分别培养于10μg/L EGF培养基中24 h,观察其成熟率;将未成熟COCs培养于10μg/L EGF培养基并分别加入0μg/L、0.1μg/L、1μg/L、10μg/L EGF受体(EGFR)抑制剂(AG),培养22~24 h后观察EGFR对EGF的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未成熟COCs培养于10μg/L EGF培养基10 min、30 min、1 h和2 h后Cx4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小鼠未成熟/成熟COCs中Cx43和Cx45高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Cx43在未成熟COCs中表达于颗粒细胞的细胞膜上,在未成熟卵母细胞的细胞膜和透明带上也有高表达,且呈簇状分布;在成熟的COCs中Cx43在颗粒细胞膜上的表达量降低,在成熟卵母细胞中Cx43的表达量减少,且为均匀分布于细胞膜上,在透明带上不表达。培养于10μg/L EGF中的小鼠未成熟COCs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最高,达86.9%,显著高于其他不同浓度组(P<0.05)。在10μg/L EGF中培养24 h对小鼠未成熟COCs促进成熟的作用最显著,卵母细胞成熟率达86.2%,显著高于其他不同时长组(P<0.05)。将未成熟COCs去颗粒细胞后,培养于10μg/L EGF培养基中24 h后,未成熟COCs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EGFR特异性抑制剂AG能有效逆转EGF促进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的作用,即抑制卵母细胞成熟,且1μg/L AG对EGF作用的逆转效果最显著(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未成熟COCs中,Cx43以非磷酸化形式为主;添加10μg/L EGF,培养10 min后,Cx43以磷酸化形式为主,持续至2 h时,Cx43又以磷酸化和非磷酸化两种形式存在。结论在小鼠未成熟COCs中,EGF可能通过与颗粒细胞上的EGFR结合,使Cx43快速磷酸化,促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和卵母细胞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间隙连接蛋白 蛋白质磷酸化 卵母细胞成熟
下载PDF
达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15
作者 顾航烨 吕晴 +2 位作者 陈亚轻 吴君琳 陈永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5期117-122,共6页
目的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对达可替尼进行快速卫生技术评估,为临床药物治疗及医保政策制订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NHS EED及中国知网、万方、CBM等数据库,以及各国卫生技术评估(HTA)数据库自... 目的基于现有最佳证据对达可替尼进行快速卫生技术评估,为临床药物治疗及医保政策制订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NHS EED及中国知网、万方、CBM等数据库,以及各国卫生技术评估(HTA)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3月30日有关达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相关文献,由2位评价者独立完成文献收集、文献筛选、数据提取,采用系统评价评估测量工具(AMSTR-2)量表对Meta分析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CHEERS 2022)量表对经济学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定性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11篇Meta分析及7篇经济学研究,文献质量均总体良好。有效性方面,与第1代、第2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相比,达可替尼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相比奥希替尼的PFS[HR=0.74,95%CI(0.55,1.00)],OS[HR=0.84,95%CI(0.57,1.19)],达可替尼均无改善趋势;但对于EGFR外显子21 L858R突变的NSCLC患者,达可替尼有OS获益的趋势[HR=0.71,95%CI(0.33,1.52)];所有EGFR-TKIs间的客观缓解率无显著差异。安全性方面,达可替尼的腹泻、皮疹和口腔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第1代、第3代EGFR-TKIs,但低于阿法替尼[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分别为0.83比0.99,0.75比0.94,0.72比0.96];达可替尼出现间质性肺炎的概率低于奥希替尼(SUCRA为0.62比0.82);与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相比,达可替尼引起相关肝毒性的风险降低;与其他EGFR-TKIs相比,达可替尼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A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经济性方面,中国纳入医保目录降价后的达可替尼较吉非替尼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达可替尼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可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 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下载PDF
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相关的节段性膜性肾病1例
16
作者 雷清 朱菡 +3 位作者 李月强 常晓艳 裴广畅 刘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68-170,共3页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肾病综合征主要的病因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在中国的发病频率平均以每年13%的速度提高[1];另一项研究发现,MN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从2010年至2015年的占比16.18...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肾病综合征主要的病因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在中国的发病频率平均以每年13%的速度提高[1];另一项研究发现,MN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从2010年至2015年的占比16.18%上升至2016年至2020年的21.26%[2]。同时,其发病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性,目前认为环境、种族等可能是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活检 肾小球肾炎 膜性 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下载PDF
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表型转化2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张迎 曾金武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为20%左右[1]。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精准医学”理念的提出,个体化治疗成了肺癌治疗的新趋势。其中,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为20%左右[1]。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精准医学”理念的提出,个体化治疗成了肺癌治疗的新趋势。其中,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标准化疗,但在平均治疗10.2个月左右时产生耐药[2-7]。本文报道2例肺腺癌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后转变为肺腺鳞癌的诊疗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肺腺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耐药
下载PDF
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胡敏 康前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5-0088,共4页
探讨玻璃酸钠与 rhEGF滴眼液在干眼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80例干眼患者,进入门诊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两组,分别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及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对比治疗有... 探讨玻璃酸钠与 rhEGF滴眼液在干眼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80例干眼患者,进入门诊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两组,分别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及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对比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泪液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和负面情绪评分,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1月-2022年11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两组在开展治疗前,泪液分泌量及眼表疾病指数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消极情感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症状改善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相对比(P<0.05)。结论 使用玻璃酸钠结合 rhEGF滴眼液对干眼症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地缓解干眼病的症状,达到最佳疗效,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干眼 炎性因子 症状。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检测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陈文强 《大医生》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检测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为观察... 目的 探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检测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进行靶向治疗),同期入院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PLR指标水平以及PLR检测、肿瘤标志物、CT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单因素分析PLR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低PLR组与高PLR组研究对象近期疗效、中位总生存期(PF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0S),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PLR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PLR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CT综合诊断三者联合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单独诊断;低PLR组与高PLR组研究对象在肿瘤部位、T分期、临床分期等方面的差异较大(P <0.05);低PLR组研究对象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高PLR组(均P <0.05);低PLR组研究对象的PFS、OS均长于高PLR组(均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PLR、分化程度是影响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PLR水平更低的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对患者的预后更有利,且PLR在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检测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胃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康殷楠 石嘉琪 +4 位作者 王俊科 李斌 李初谊 马俊 于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87-2294,共8页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 胃癌(GC)是极具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传统化疗药物及曲妥珠单抗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药物在GC的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耐药性发生率高、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缺点。因此,研发更为有效的抗GC药物势在必行。目前针对HER2的新型靶向药层出不穷,但在某些情况下无效或产生耐药,这与HER2在某些GC细胞中低表达有关,HER2低表达(HER2 IHC1+或IHC2+/ISH-)约占全部类型的40%~60%,但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仍被报告为HER2阴性GC。因此准确检测HER2表达状态对于确定可能受益于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出现为HER2阳性GC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凭借其精准高效的抗肿瘤作用,有望在未来替代传统GC化学疗法。近期有研究发现ADC可能在HER2低表达GC中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评估其在HER2低表达GC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靶向治疗时代ADC在HER2低表达GC患者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HER2靶向ADC在应用和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低表达胃癌 抗体药物偶联物 分子靶向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