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卵泡发育过程中颗粒细胞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霍泱安 李小雪 +2 位作者 孙郴 李齐发 杜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0-720,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猪卵泡发育不同阶段颗粒细胞中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有效内参基因用于鉴定猪卵泡发育关键调控基因及其表达模式。[方法]基于形态学观察与类固醇激素检测分离猪腔前、有腔、成熟和闭锁卵泡,并收集相应颗粒细胞...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猪卵泡发育不同阶段颗粒细胞中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有效内参基因用于鉴定猪卵泡发育关键调控基因及其表达模式。[方法]基于形态学观察与类固醇激素检测分离猪腔前、有腔、成熟和闭锁卵泡,并收集相应颗粒细胞;利用RT-qPCR检测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β-肌动蛋白(ACTB)、ATP合酶F1(ATP5F1)、β2-微球蛋白(B2M)、真核翻译伸长因子1α(EEF1A1)、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1(HPRT1)、核糖体蛋白S3(RPS3)、微管蛋白α-1b(TUBA1B)和泛素C(UBC)等9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猪卵泡不同发育阶段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综合ΔCt、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等算法分析候选内参基因在猪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候选内参基因在猪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EEF1A1和TUBA1B的表达水平较高,而HPRT1和UBC的表达水平较低;不同算法得到的稳定性存在差异,用ΔCt、NormFinder和BestKeeper分析发现RPS3和ATP5F1的稳定性较高,用geNorm分析发现GAPDH和HPRT1的稳定性较高,最终利用RefFinder进行综合权重分析得出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RPS3、ATP5F1、HPRT1、EEF1A1、GAPDH、ACTB、TUBA1B、B2M、UBC。进一步以不同表达稳定性内参基因为参照对母猪繁殖力候选基因FSHR和NORFA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内参基因稳定性对准确鉴定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和变化模式至关重要。[结论]RPS3和ATP5F1在猪卵泡发育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表达稳定性,可作为有效内参基因用于后续猪卵泡发育相关研究,为鉴定猪卵泡发育关键调控基因及其表达模式等相关内参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发育 卵巢颗粒细胞 RT-QPCR 内参基因 表达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评价
2
作者 舒本水 黄玉婷 +4 位作者 余萱悦 刘翠婷 谢心怡 沈皓 林进添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1-30,共10页
【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评估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 Smith)幼虫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样品中的表达稳定性,确定最适内参基因,为后续靶标基因功能分析... 【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评估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 Smith)幼虫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样品中的表达稳定性,确定最适内参基因,为后续靶标基因功能分析和印楝素分子毒理机制解析提供基础。【方法】选取草地贪夜蛾α-TUB、β-1-TUB、Actin、EF1α、EF2、GAPDH、RPL3和RPL138个候选内参基因,通过ΔCt、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对印楝素胁迫下各候选内参基因在草地贪夜蛾幼虫整虫、表皮、中肠、脂肪体和马氏管样品中转录水平表达量的稳定性进行评估,采用GeNorm软件确定最适内参基因数目,最终确定印楝素胁迫下不同样品中最适内参基因组合。【结果】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幼虫样品中,ΔCt和Normfinder分析发现α-TUB和β-1-TUB的表达稳定性最高,GeNorm分析发现RPL3和RPL13的表达稳定性最高,BestKeeper分析则是α-TUB和RPL13表达稳定性最高。表皮样品中,β-1-TUB和α-TUB在ΔCt、GeNorm和Normfinder中表达稳定性最高,Actin和β-1-TUB在BestKeeper评估中最稳定。在中肠组织中,ΔCt分析发现EF2和β-1-TUB表达最稳定,GeNorm发现EF1α和RPL3表达最稳定,Normfinder分析发现EF2和β-1-TUB表达最稳定,BestKeeper分析发现RPL13和RPL3表达最稳定。在脂肪体组织中,ΔCt、GeNorm和Normfinder分析下RPL3和EF1α表达稳定性最高,BestKeeper分析则认为RPL13和RPL3稳定性最高。在马氏管组织中,ΔCt分析发现RPL3和EF2表达最稳定,GeNorm评估EF1α和EF2表达最稳定,Normfinder分析发现β-1-TUB和EF2表达最稳定,BestKeeper分析发现RPL13和β-1-TUB表达最稳定。此外,GeNorm软件分析发现各样品中最适内参基因数目均为2个。RefFinder综合分析结果为,α-TUB和β-1-TUB在幼虫和表皮组织样品中表达稳定性最高;EF2和RPL3在幼虫中肠和马氏管组织样品中表达稳定性最高;RPL3和EF1α在脂肪体组织样品中表达稳定性最高。【结论】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表皮中最适内参基因组合为α-TUB和β-1-TUB;幼虫中肠和马氏管组织样品中最适内参基因组合为EF2和RPL3;脂肪体组织样品中最适内参基因组合为RPL3和EF1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草地贪夜蛾 印楝素 内参基因 表达稳定性
下载PDF
山羊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骨骼肌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利 赵薇 +5 位作者 占思远 李丹 李利 仲涛 王林杰 张红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28-1236,共9页
为筛选出山羊不同组织、不同时期骨骼肌及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SMSCs)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出生后3日龄的山羊不同组织(心、肝、脾、肺、肾、大脑、大肠、小肠、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半膜肌)和不同时期(3... 为筛选出山羊不同组织、不同时期骨骼肌及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SMSCs)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出生后3日龄的山羊不同组织(心、肝、脾、肺、肾、大脑、大肠、小肠、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半膜肌)和不同时期(3、30、60、90和120 d)的3种骨骼肌(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半膜肌)以及培养至不同阶段(1、3、4和7 d)的山羊SMSCs为研究对象,运用qRT-PCR技术及geNorm分析软件,探索9个内参基因(ACTIN、GAP—DH、TOP2β、YWHAZ、SDHA、PGK1、RP2、RPL4和HPRT1)mRNA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的11个组织中,内参基因表达稳定度的排序:HPRT1>RP2>TOP2β>SDHA>GAPDH>ACTIN>YWHAZ>PGK1>RPL4,需要2个内参基因(HPRT1和RP2)共同校正目的基因的表达;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骨骼肌中,各内参的稳定度:YWHAZ>ACTIN>HPRT1>RPL4>TOP2β>SDHA>PGK1>GAPDH>RP2,需引入3个内参(YWHAZ、ACTIN和HPRT1)才能准确地校正定量结果;在SMSCs中各内参表达的稳定度排序:PGK1>SDHA>ACTIN>RPL4>GAPDH>TOP2β>YWHAZ>RP2>HPRT1,需要3个合适的内参(PGK1、SDHA和ACTIN)作为标准化指标校正定量数据。本试验分别筛选出了能在山羊同一时期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骨骼肌及SMSCs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及需要引入的内参数目,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校正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量,为更好地研究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表达稳定性
下载PDF
转基因小鼠中外源基因遗传及表达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颜景斌 肖艳萍 +3 位作者 方彧聃 奚鹰 黄文英 黄英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8-760,T001,共4页
Two transgenic mouse strains , in which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factor IX (hFIX) in the milk were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were bred, and the foreign gene integration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hFIX in the milk were de... Two transgenic mouse strains , in which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factor IX (hFIX) in the milk were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were bred, and the foreign gene integration as well as the content of hFIX in the milk were detected by PCR, Southern blot, FISH and ELISA,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proximately 50% offsprings were transgenic positive. Foreign gene integrated in mouse chromosomes was intact. The hFIX expression of each mouse in the same strain was different, the content of hFIX in the milk was (43.32±5.41)μg/mL in FIX-33 transgenic strain and (1.16±0.45)μg/mL in FIX-124 transgenic strain. Meanwhile, the hFIX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the two strains was different remarkably (P<0.01). We conclude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heritance and expression in the founder were able to be transferred to their offsprings st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外源基因 遗传 表达稳定性
下载PDF
琥珀蚕内参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稳定性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安利 钟健 +4 位作者 刘增虎 李琼艳 廖鹏飞 杨伟克 董占鹏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0-397,共8页
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是一种重要的野蚕种质资源。为了开展琥珀蚕功能基因的研究,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非常必要。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琥珀蚕功能基因研究的3个常用内参基因β-actin、GAPDH和18S rRNA的c DNA全长序列,采... 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是一种重要的野蚕种质资源。为了开展琥珀蚕功能基因的研究,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非常必要。通过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琥珀蚕功能基因研究的3个常用内参基因β-actin、GAPDH和18S rRNA的c DNA全长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3个基因在蚕体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并利用标准化分析软件ge Norm和Norm Finder分析其表达的稳定性。结果显示,3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依次为β-actin、GAPDH、18S rRNA。就组织表达而言,β-actin在幼虫的中肠、脂肪体、马氏管、气孔、丝腺和卵巢以及蛹的输卵管中表达相对稳定;就发育时期的表达而言,β-actin在蛾期的表达也相对稳定。此外,GAPDH在幼虫头部、表皮和血液中的表达相对稳定;18S rRNA在幼虫精巢中的表达相对稳定。对琥珀蚕功能基因表达进行qRT-PCR所需内参基因数量的分析表明,选用2个内参基因即可满足试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蚕 内参基因 全长CDNA序列 表达稳定性
原文传递
转基因锦橙中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的遗传和表达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爱红 雷天刚 +4 位作者 许兰珍 刘小丰 何永睿 姚利晓 陈善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1-35,共5页
为考察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在转基因锦橙株系及其无性繁殖后代中的遗传和表达稳定性,以2个单拷贝的转基因锦橙株系为试材,通过嫁接的方式无性繁殖2代,应用PCR技术、Southern blot杂交、Real-time PCR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 为考察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在转基因锦橙株系及其无性繁殖后代中的遗传和表达稳定性,以2个单拷贝的转基因锦橙株系为试材,通过嫁接的方式无性繁殖2代,应用PCR技术、Southern blot杂交、Real-time PCR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转基因锦橙株系在无性繁殖过程中,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都能稳定遗传;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在转基因锦橙株系JTH1及其无性繁殖后代之间能够稳定的表达,而在转基因锦橙株系JTH2及其无性繁殖后代之间不能稳定的表达,T0代中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T2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锦橙 甲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融合基因 遗传稳定性 表达稳定性
原文传递
外源基因Egfp在转基因小鼠中的遗传和表达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扬 张滕 潘庆杰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57-161,173,共6页
本实验随机抽取不同窝的纯合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小鼠子代进行检测,分别取其尾部组织,提取DNA,质量检测,PCR扩增。经研究发现所有样本在PCR扩增中显示目的条带,对其进行切胶回收纯化,连接转化及克隆测序。测序结果100%匹配且测序... 本实验随机抽取不同窝的纯合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小鼠子代进行检测,分别取其尾部组织,提取DNA,质量检测,PCR扩增。经研究发现所有样本在PCR扩增中显示目的条带,对其进行切胶回收纯化,连接转化及克隆测序。测序结果100%匹配且测序峰图的趋势正常。随后对这些转基因小鼠尾组织样本进行定量实验,检测其外源基因Egfp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有一部分小鼠的mRNA表达水平较低。得出的结论是外源基因Egfp稳定地遗传给了后代但在部分后代个体中不能稳定有效表达。本研究通过对外源基因Egfp遗传和表达稳定性的检测,为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家畜新品种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外源基因 EGFP 遗传稳定性 表达稳定性
下载PDF
梨果实细胞分裂期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蒲小秋 田嘉 +4 位作者 李疆 张艳 李鹏 覃伟铭 井春芝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4,共9页
【目的】果实细胞分裂期是果实品质调控的关键时期,qRT-PCR技术在果实品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qRT-PCR技术中内参基因的选择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筛选出适合分析梨果实细胞分裂期基因表达水平的内参基因。【方法】分别以杜梨... 【目的】果实细胞分裂期是果实品质调控的关键时期,qRT-PCR技术在果实品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qRT-PCR技术中内参基因的选择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筛选出适合分析梨果实细胞分裂期基因表达水平的内参基因。【方法】分别以杜梨、香梨和鸭梨梨花露红期、盛花期的花托和授粉后10、20、30、40 d的梨果肉为研究材料,应用qRT-PCR技术,对TUB2、TUB1、TUB3、Actin1、Actin2、UBI、EF1α和GAPDH这8个内参基因在不同梨品种果实细胞分裂期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对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以FWL1为目标基因,验证了候选基因在同一花期不同梨品种之间表达的稳定性。【结果】Actin1在花期花托中的表达稳定性最高,TUB2在果期的表达稳定性最高,TUB2在总样本中的表达稳定性最高。以FWL1为目的基因对表达稳定性不同的TUB2、Actin1、Actin2和TUB1这4个候选基因的验证结果表明,以TUB2、Actin1和Actin2为内参基因时,FWL1在同一时期不同梨品种之间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使用TUB1作为内参基因得到的FWL1在杜梨、香梨和鸭梨中的表达模式与应用TUB2作为内参基因时的表达模式完全不一致。【结论】Actin1是研究梨花期花托基因表达分析的首选内参基因;TUB2是研究果期果肉基因表达分析的首选内参基因,也是梨果实细胞分裂期基因表达分析的首选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表达稳定性
下载PDF
蓝点马鲛鱼内参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家玲 薛良义 史钧信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0-23,共4页
合适内参基因的选择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准确测定目的基因表达量的前提。首先克隆了蓝点马鲛鱼3个内参基因β-actin、GAPDH和EF1-α的部分序列,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β-actin、GAPDH、EF1-α和18S rRNA 4个内参基因在蓝点马鲛鱼... 合适内参基因的选择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准确测定目的基因表达量的前提。首先克隆了蓝点马鲛鱼3个内参基因β-actin、GAPDH和EF1-α的部分序列,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β-actin、GAPDH、EF1-α和18S rRNA 4个内参基因在蓝点马鲛鱼各组织中的Ct值,应用3种内参基因筛选软件(geNorm,Norm Finder和Bestkeeper)综合分析这4个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最稳定的内参基因是EF1-α,其次是18S rRNA。研究结果为今后蓝点马鲛鱼合适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鱼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geNorm软件 表达稳定性
下载PDF
南美蟛蜞菊WtActin1基因克隆及表达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红春 肖雨沙 +1 位作者 王小兰 宋莉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26-2635,共10页
【目的】克隆南美蟛蜞菊肌动蛋白基因(WtActin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稳定性分析,为南美蟛蜞菊耐热耐冷功能基因表达及调控研究提供可靠的内参基因。【方法】RACE克隆WtActin1基因,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 【目的】克隆南美蟛蜞菊肌动蛋白基因(WtActin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稳定性分析,为南美蟛蜞菊耐热耐冷功能基因表达及调控研究提供可靠的内参基因。【方法】RACE克隆WtActin1基因,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及温度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的WtActin1基因cDNA全长1682 bp(GenBank登录号MN485900),其中5'非编码区(5'-UTR)170 bp,3'非编码区(3'-UTR)378 bp,开放阅读框(ORF)1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残基。WtActin1蛋白分子量为41725.81 Da,理论等电点(pI)为5.31,不稳定性指数(II)为37.48,亲水性的平均值(GRAVY)为-0.166,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和无信号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Actin蛋白家族的典型特征结构,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同源模型为嵌合肌动(3ci5.1.A),与莴苣、橡胶草和洋蓟的同源蛋白三级结构高度相似。WtActin1基因与其他植物Actin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86.4%以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94.0%以上。从基于Actin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看出,WtActin1与同为菊科的莴苣LsActin7亲缘关系最近,与传统分类学相吻合,其次是菊科的橡胶草TkActin1和锦葵科的棉花GhActin。WtActin1基因在南美蟛蜞菊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且在高、低温胁迫下与正常温度处理的表达量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WtAtin1基因属于Actin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及温度胁迫下均能稳定表达,可作为内参基因用于南美蟛蜞菊耐热耐冷功能基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肌动蛋白基因(Actin) 内参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稳定性 温度胁迫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前S2和S抗原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菌株的基因和表达稳定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丽明 谭昌耀 +2 位作者 胡波 袁进 金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研究同时表达SS1、SS2两种多肽(含前S1、前S2和S三种抗原成分)的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GS115-SS1S2)基因和表达的稳定性。方法取工程菌原代种子,连续传代至30代,提取15和30代工程菌基因组DNA,PCR分别扩增SS1和SS2基因片段,克隆到pBl... 目的研究同时表达SS1、SS2两种多肽(含前S1、前S2和S三种抗原成分)的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GS115-SS1S2)基因和表达的稳定性。方法取工程菌原代种子,连续传代至30代,提取15和30代工程菌基因组DNA,PCR分别扩增SS1和SS2基因片段,克隆到pBluescriptⅡSK(+)载体中,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对第5、10、15、20、25、30代菌种进行培养和诱导,制备抗原粗提液,并用ELISA法检测其中的前S1、前S2和S的抗原性,同时用RPHA法检测抗原效价。结果第15和30代菌种基因组中SS1和SS2基因序列与原始菌种完全一致,第5、10、15、20、25、30代菌种表达产物的前S1、前S2和S抗原均为阳性;菌种传至20代,抗原滴度无变化,25代和30代菌种抗原滴度有一定程度下降。结论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SS1S2在20代传代过程中,基因和表达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S抗原 前S1抗原 前S2抗原 基因稳定性 表达稳定性 毕赤酵母
下载PDF
甜菜夜蛾U6 snRNA的克隆及其表达稳定性分析
12
作者 刘志成 张钧博 +2 位作者 方正 吴庆珊 翁庆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3-58,共6页
U6 snRNA是真核生物主要剪接体的重要组分,在不同物种中保守且表达水平稳定。为评估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U6 snRNA是否适合作为miRNA(microRNA)定量表达检测内参基因,本研究通过克隆甜菜夜蛾U6 snRNA全长序列,分析其进化保守性... U6 snRNA是真核生物主要剪接体的重要组分,在不同物种中保守且表达水平稳定。为评估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U6 snRNA是否适合作为miRNA(microRNA)定量表达检测内参基因,本研究通过克隆甜菜夜蛾U6 snRNA全长序列,分析其进化保守性及与其他物种U6 snRNA的系统进化关系,并进一步探究除虫菊提取物、高温培养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感染胁迫下U6 snRNA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克隆的甜菜夜蛾U6 snRNA全长107 nt。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不同物种U6 snRNA具较高保守性,甜菜夜蛾U6 snRNA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的系统进化关系最近。利用终浓度为LC_(50)的除虫菊提取物或36℃高温培养胁迫处理Se301细胞,以及SeMNPV感染甜菜夜蛾幼虫(72 h),U6 snRNA均表达稳定。研究结果可为甜菜夜蛾miRNA表达检测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U6 snRNA 克隆 表达稳定性 小RNA 内参基因
下载PDF
防龋用转基因番茄外源蛋白表达稳定性研究
13
作者 邹怡然 韩琪 +6 位作者 白朋元 管晓燕 白国辉 田源 陈筑 程磊 刘建国 《临床医学进展》 2018年第6期529-539,共11页
目的:追踪检测转基因防龋可食番茄中外源蛋白的表达稳定性。方法:田间种植含有编码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粘附功能A区(Cell surface protein antigen A, PAcA)、表面蛋白免疫活性P区(Cell surface pro-tein antigen P, PAcP)的外源基因pacA... 目的:追踪检测转基因防龋可食番茄中外源蛋白的表达稳定性。方法:田间种植含有编码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粘附功能A区(Cell surface protein antigen A, PAcA)、表面蛋白免疫活性P区(Cell surface pro-tein antigen P, PAcP)的外源基因pacA-ctxB、pacP-ctxB的转基因番茄种子,获得连续的四代番茄植株F0,F1,F2,F3。在植株的开花坐果期,每七天提取样本,通过生物分子技术检测外源蛋白的表达。结果:1) 四代转基因番茄中含嵌合基因pacA-ctxB的植株中有31株表达外源蛋白;含pacP-ctxB的植株中有28株表达。2) 果实中外源蛋白PAcA/CTB占总蛋白的含量是:F0代0.248%,F1代0.088%,F2代0.103%,F3代0.078%;PAcP/CTB的含量是:F0代0.308%,F1代0.300%,F2代0.278%,F3代0.176%。3) 在开花坐果期的第6~8周,果实中外源蛋白PAcA/CTB含量分别为0.236%,0.276%,0.257%;PAcP/CTB为0.568%,0.600%,0.554%。结论:防龋疫苗中外源蛋白能够较稳定地表达,表达含量较高;PAcP/CTB的表达阳性率及含量均较PAcA/CTB高;外源蛋白在果实中的表达较叶片高;外源蛋白在坐果期的6~8周的表达最高;同株的不同果实同期表达含量及比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表面蛋白唾液黏附区 转基因番茄 表达稳定性 防龋疫苗
下载PDF
hLF转基因羊繁殖、遗传与表达稳定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娜 徐旭俊 +5 位作者 刘思国 王学斌 俞慧清 童永星 陈建泉 成国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737-2742,共6页
【目的】分析转基因对人乳铁蛋白(human Lactoferrin,hLF)转基因羊繁殖性能的影响,及转基因在不同世代中的遗传与表达稳定性。【方法】应用自主研发的原代hLF转基因山羊(G0代公羊)建系,与普通奶山羊常规交配获得F1代;F1代公羊与F1、F2... 【目的】分析转基因对人乳铁蛋白(human Lactoferrin,hLF)转基因羊繁殖性能的影响,及转基因在不同世代中的遗传与表达稳定性。【方法】应用自主研发的原代hLF转基因山羊(G0代公羊)建系,与普通奶山羊常规交配获得F1代;F1代公羊与F1、F2代母羊或普通奶山羊(N)交配获得F2代;F2代公羊与F2代母羊交配获得F3代。分别采用PCR和ELISA方法对其后代个体进行整合与表达鉴定;统计各世代不同配种方式所获得的后代数量、转基因整合率、母羊受胎率、羔羊异常率等繁殖性能数据。【结果】经过多个繁殖周期,各世代转基因羊受胎率、产羔率等繁殖性状均正常。获得F1代hLF羊19只,转基因整合率为24.7%(19/77);F2代hLF羊86只,其中通过(F1♂×N♀)交配方式获得的是62只,转基因整合率为33.2%(62/187);通过(F1♂×F1♀)交配方式获得hLF羊16只,转基因整合率为76.2%(16/21);通过(F1♂×F2♀)交配方式获得hLF羊8只,转基因整合率为34.8%(8/23);获得F3代hLF羊9只,转基因整合率为52.9%(9/17)。ELISA方法测定F1、F2、F3代羊泌乳20周乳汁中hLF的表达发现,hLF在转基因羊乳汁中稳定表达,3个世代hLF羊乳中的平均表达量分别为351.75、340.00和326.25μg·mL-1。【结论】hLF基因的转入未对转基因羊群的繁殖性能产生显著影响,hLF基因能在山羊群体世代间稳定遗传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铁蛋白 转基因山羊 繁殖 遗传 表达稳定性
下载PDF
转hLYZ基因山羊繁殖、遗传及hLYZ基因的表达稳定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乔娜 徐旭俊 +3 位作者 刘思国 王学斌 陈建泉 成国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0-573,共4页
为研究人溶菌酶(hLYZ)转基因山羊繁殖情况及外源基因在不同世代中的遗传与表达稳定性,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对转hLYZ基因山羊进行繁殖,并采用PCR、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对其后代个体进行整合与表达鉴定。经过3个繁殖周期,共获得转hLYZ基... 为研究人溶菌酶(hLYZ)转基因山羊繁殖情况及外源基因在不同世代中的遗传与表达稳定性,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对转hLYZ基因山羊进行繁殖,并采用PCR、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对其后代个体进行整合与表达鉴定。经过3个繁殖周期,共获得转hLYZ基因山羊F1代9只,转基因整合率28.13%;F2代140只,转基因整合率45.31%;F3代22只,转基因整合率40.00%。hLYZ基因在G0、F1、F2代羊乳汁中稳定表达,3个世代平均表达量分别为3.46 g/L、2.28 g/L和2.22 g/L。研究结果表明转hLYZ基因山羊能正常繁殖,hLYZ基因能在山羊群体中稳定遗传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溶菌酶 转基因山羊 遗传 表达稳定性
下载PDF
油菜加倍单倍体品系中酰基载体蛋白硫脂酶转基因的表达稳定性
16
作者 谢国禄 《作物育种信息》 2005年第3期13-13,共1页
加倍单倍体(DH)品系中转基因稳定性在转基因品种培育方案中是一种重要的考虑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油菜(Brassica napus L.)加倍体品系中酰基载体蛋白(ACP)硫脂酶(TE)转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用含有月桂硫脂酶(Uc FatB1)、榆树硫脂酶(U... 加倍单倍体(DH)品系中转基因稳定性在转基因品种培育方案中是一种重要的考虑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油菜(Brassica napus L.)加倍体品系中酰基载体蛋白(ACP)硫脂酶(TE)转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用含有月桂硫脂酶(Uc FatB1)、榆树硫脂酶(Ua Fat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稳定性 载体蛋白 加倍单倍体品系 转基因 脂酶 酰基 油菜 品种培育 榆树
下载PDF
刺五加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邢朝斌 龙月红 +2 位作者 修乐山 柴丽花 周秘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819-1822,共4页
目的克隆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的肌动蛋白(actin,ACT)基因并使其成为可用的内参基因。方法运用RT-PCR法克隆ACT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以其为内参基因进行半定量PCR和real-time PCR分析。结果克隆了长度为1 031bp的刺五加ACT基因... 目的克隆刺五加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的肌动蛋白(actin,ACT)基因并使其成为可用的内参基因。方法运用RT-PCR法克隆ACT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以其为内参基因进行半定量PCR和real-time PCR分析。结果克隆了长度为1 031bp的刺五加ACT基因,推测其编码343个氨基酸,与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ACT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42%、98.83%、98.54%。刺五加ACT基因在不同器官和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基本恒定,以其为内参基因的半定量PCR和real-time PCR均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和重现性。结论首次分离并报道了刺五加ACT的cDNA克隆,证实该序列可以作为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建立了其real-time PCR反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肌动蛋白基因 实时定量PCR 表达稳定性 CDNA克隆
原文传递
柠条锦鸡儿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学敏 王美珍 +1 位作者 王赞 高洪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5-770,共6页
以几种豆科植物中肌动蛋白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结合RACE扩增技术,从柠条锦鸡儿叶片中克隆到一个编码肌动蛋白的基因,命名为CkACT。该基因cDNA全长为1655bp,开放阅读框1134bp,编码377个氨基酸。氨基酸比对分析表明,... 以几种豆科植物中肌动蛋白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结合RACE扩增技术,从柠条锦鸡儿叶片中克隆到一个编码肌动蛋白的基因,命名为CkACT。该基因cDNA全长为1655bp,开放阅读框1134bp,编码377个氨基酸。氨基酸比对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与其他植物肌动蛋白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基本上一致,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相似,低温、NaCl、干旱和ABA处理后的表达强度没有明显差异,说明CkACT基因表达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动蛋白 柠条锦鸡儿 克隆 表达稳定性
原文传递
霜霉病菌胁迫下藜麦内参基因的筛选及其稳定性验证 被引量:1
19
作者 解宇洁 薛婧 +4 位作者 姜晓东 殷辉 赵晓军 冯铸 李新凤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8,共8页
【目的】筛选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深入开展藜麦抗霜霉病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和评价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藜麦霜... 【目的】筛选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深入开展藜麦抗霜霉病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和评价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藜麦霜霉病菌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并通过对CqSGAT基因表达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结果均显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稳定性较好的内参基因为CqEF-1a、CqMON1和CqRPS18;geNorm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最适候选内参基因为CqEF-1a和CqRPS18;以CqSGAT为目标基因对候选内参基因进行验证,发现CqMON1不适合作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的内参基因。【结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的最适内参基因为CqEF-1a和CqRPS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生物胁迫 表达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梨果实常用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月志 戴美松 +1 位作者 蔡丹英 施泽彬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6-753,共8页
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同源搜索在梨中获取了102个常用内参基因同源基因,其中的89个基因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高通量数据分析揭示,各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段或家族成员间均检测到不同水平的表达水平差异和... 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同源搜索在梨中获取了102个常用内参基因同源基因,其中的89个基因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高通量数据分析揭示,各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段或家族成员间均检测到不同水平的表达水平差异和表达稳定性差异。而相同基因在不同材料间的表达水平相对保守。这些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段梨果实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分化而聚成不同类型,部分基因在不同材料间表现出所有发育时段或部分发育时段表达变化趋势的保守性。本研究全面收集了相关内参基因家族成员,又有效区分出不同成员的表达特征,结果清晰、直观,为梨果实内参基因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参基因 基因家族 表达稳定性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