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切削GH2132涂层刀具表面及次表面性能演变研究
1
作者 杨文峰 郑光明 +2 位作者 高军 刘涛 杜洪刚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高速切削过程中,涂层刀具表面性能及次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刀具的切削性能。采用PVD-TiAlN硬质合金涂层刀具进行高速车削GH2132高温合金试验,研究刀具表面性能在切削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用拉曼光谱法测量了刀具不同磨损阶段的... 高速切削过程中,涂层刀具表面性能及次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刀具的切削性能。采用PVD-TiAlN硬质合金涂层刀具进行高速车削GH2132高温合金试验,研究刀具表面性能在切削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用拉曼光谱法测量了刀具不同磨损阶段的涂层次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刀具在完整寿命期间内,表面残余压应力和表面显微硬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刀具从未磨损到稳定磨损阶段中期,涂层截面残余应力均为残余压应力占主体且沿深度方向逐渐增大,但切削至稳定磨损阶段后期时,涂层在靠近基体位置出现残余压应力减小的现象。在稳定磨损阶段前期,刀具有最佳的表面性能及最大的次表面压应力,此时刀具切削性能最佳,刀具磨损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表面性能 涂层刀具 GH2132合金 干车削
下载PDF
环氧树脂与聚四氟乙烯表面性能的研究
2
作者 王胜辉 刘华琦 +3 位作者 耿辉 马康 孙凯旋 律方成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20,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材料绝缘子的表面性能,以环氧树脂和聚四氟乙烯(PTFE)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表面能测试,获得不同材料绝缘子的粘附特性,然后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粒径金属微粒在自然粘附状态下对绝缘子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绝缘子... 为了研究不同材料绝缘子的表面性能,以环氧树脂和聚四氟乙烯(PTFE)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表面能测试,获得不同材料绝缘子的粘附特性,然后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粒径金属微粒在自然粘附状态下对绝缘子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绝缘子的表面能为30.44 mJ/m^(2),低于环氧树脂绝缘子的表面能,PTFE的黏度更小;随着附着在绝缘子表面的金属微粒粒径的减小,环氧树脂和PTFE绝缘子的沿面闪络电压逐渐增大,且两种材料的绝缘子沿面闪络性能相近;采用PTFE界面取代原有的环氧树脂界面,可以减少由金属微粒引起的绝缘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 聚四氟乙烯 环氧树脂 表面性能
下载PDF
超声喷丸对不同取向单晶高温合金组织与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谌江涛 罗庸生 +2 位作者 李一飞 李荣和 赵夙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6,共10页
超声喷丸作为一种有效改善疲劳性能的手段在单晶材料方面得到一定研究,但喷丸振幅对不同取向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及表面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晰。采用生长方向为[001]的国产第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硬度计、SEM、TEM... 超声喷丸作为一种有效改善疲劳性能的手段在单晶材料方面得到一定研究,但喷丸振幅对不同取向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及表面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晰。采用生长方向为[001]的国产第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硬度计、SEM、TEM、XRD、EBSD等研究超声喷丸振幅(22.5μm、45μm、60μm)对不同第二取向([100]、[110])样品组织形貌及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幅为22.5μm喷丸处理后的样品保持单晶合金原有的γ/γ组织形貌和原始取向,并在表面局部已经形成尺寸约为10 nm的纳米晶;[100]与[110]取向样品近表层硬度相比基体硬度分别最大提高75%和68.5%。大振幅(45μm、60μm)喷丸样品的γ/γ组织发生严重畸变;随着振幅的增大,原始取向强度逐渐减弱并产生新的择优取向,样品近表层的取向偏转更加显著且沿滑移带附近产生大量小角晶界。通过分析两取向样品的近表层硬度及EBSD结果可知,在相同振幅条件下,第二取向[100]样品的近表层应变硬化效果优于[110]取向样品。研究喷丸振幅对不同第二取向单晶高温合金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可为生产中合理控制单晶叶片第二取向及提高单晶的疲劳性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喷丸 单晶高温合金 第二取向 组织形貌 表面性能
下载PDF
自动炮击针表面性能提升技术研究
4
作者 袁永强 刘丹 +3 位作者 林伦 顾震宇 马超 徐梓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火炮在射击过程中击针受严重冲击振动及高温火药气体的冲刷,其在交变应力下产生表面疲劳裂纹,击针失效导致的火炮关键件寿命降低对火炮系统的整体性能影响重要。由于击针失效一般从表面开始,为改善其表面性能,研究了超声复合强化处理提... 火炮在射击过程中击针受严重冲击振动及高温火药气体的冲刷,其在交变应力下产生表面疲劳裂纹,击针失效导致的火炮关键件寿命降低对火炮系统的整体性能影响重要。由于击针失效一般从表面开始,为改善其表面性能,研究了超声复合强化处理提高其表面综合性能。通过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和防腐性比较了传统加工和超声复合强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复合强化处理的样件表面粗糙度为0.31μm,表面硬度相比传统加工工艺提高20%,击针寿命比传统车削工艺提高了约62%。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通过超声复合强化改善,性能大幅改善,使用寿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针 断裂 超声复合强化 表面性能 疲劳寿命
原文传递
不同扫描速度下激光熔覆修复TC4合金表面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崔静 王宬轩 杨广峰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在当前的航空产业中,激光熔覆是一种理想的TC4合金部件修复和表面处理技术,在工艺方面具有优于传统金属修复技术的优势。本工作在功率2 kW下,通过不同的激光扫描速度,对合金试件表面进行激光熔覆修复加工,检测分析修复后表面的金相组织... 在当前的航空产业中,激光熔覆是一种理想的TC4合金部件修复和表面处理技术,在工艺方面具有优于传统金属修复技术的优势。本工作在功率2 kW下,通过不同的激光扫描速度,对合金试件表面进行激光熔覆修复加工,检测分析修复后表面的金相组织变化、电化学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在激光修复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显微形貌变化;激光扫描速度为150 mm/min的修复表面耐腐蚀性能最佳;200 mm/min的修复表面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金属表面修复技术 TC4合金 表面性能
下载PDF
密集侧链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合成与胶膜表面性能
6
作者 张一娇 王武生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首先采用单端双羟基聚硅氧烷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硅氧烷密集侧链片段,而后与二异氰酸酯、聚醚(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小分子扩链剂合成有机硅侧链密集集中于聚氨酯链段中某些区域的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采用GPC追溯了反应过... 首先采用单端双羟基聚硅氧烷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硅氧烷密集侧链片段,而后与二异氰酸酯、聚醚(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小分子扩链剂合成有机硅侧链密集集中于聚氨酯链段中某些区域的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采用GPC追溯了反应过程,采用接触角测定仪、XPS、SEM表征了胶膜表面特性;采用接触角测定仪研究了胶膜在水中浸泡72h后表面疏水性变化。结果表明:密集侧链改性水性聚氨酯胶膜表面有机硅富集程度远高于对应的随机侧链改性水性聚氨酯,同时密集改性水性聚氨酯胶膜在水中浸泡72h后,胶膜表面疏水性保持且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单端双羟基聚硅氧烷 密集侧链 有机硅改性 表面性能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Al⁃2%Mg合金铸锭组织及阳极氧化表面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马科 姜星旭 +6 位作者 杨升 黄鑫 李欣 高崇 赵丕植 马岳 刘辉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37-141,共5页
为构建铝材金属组织与阳极氧化表面性能的关联性,以工业化半连续铸造工艺制备的Al⁃2%Mg高纯度扁锭为对象,在300~550℃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处理,再进行常规参数阳极氧化处理,通过光谱仪、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分光测色仪、雾影仪等研究了... 为构建铝材金属组织与阳极氧化表面性能的关联性,以工业化半连续铸造工艺制备的Al⁃2%Mg高纯度扁锭为对象,在300~550℃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处理,再进行常规参数阳极氧化处理,通过光谱仪、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分光测色仪、雾影仪等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金属组织和阳极氧化表面性能(粗糙度、光泽度和雾影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阳极氧化后表面粗糙度逐渐降低,光泽度和成像清晰度升高,雾影值降低。这些表面性能的变化与第二相的析出及回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Mg铝合金 热处理温度 阳极氧化处理 铸锭组织 表面性能
下载PDF
织构密度对激光表面织构化304不锈钢表面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冯青源 田斌 +1 位作者 王子妍 安思佳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59,共4页
采用激光打标机对304不锈钢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并对材料表面进行砂纸对磨实验,研究织构密度对304不锈钢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表面凹坑织构边缘存在不同程度的凸起,织构化处理可以提高304不锈钢表面的粗糙度和拉应力,且均随织... 采用激光打标机对304不锈钢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并对材料表面进行砂纸对磨实验,研究织构密度对304不锈钢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表面凹坑织构边缘存在不同程度的凸起,织构化处理可以提高304不锈钢表面的粗糙度和拉应力,且均随织构密度增加而增加,20%织构密度的试样表面粗糙度Sa为3.510μm,平均应力为170.13MPa。对磨实验后,未织构试样表面磨痕显著,而织构试样表面无明显磨痕,凹坑织构边缘的凸起减少;未织构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在磨损后提高约57.4%,织构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呈现降低趋势,其中织构密度为5%的试样表面粗糙度降幅最大,达到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密度 304不锈钢 表面性能 激光表面织构
下载PDF
GO超声诱导对VE/UHMWPE复合材料表面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银标 雅子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6,61,共5页
利用超声诱导的方式将氧化石墨烯(GO)渗透至维生素-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VE/UHMWPE)复合材料表面,提高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表征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分子结构和接触角,分析了吸水率的变化... 利用超声诱导的方式将氧化石墨烯(GO)渗透至维生素-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VE/UHMWPE)复合材料表面,提高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表征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分子结构和接触角,分析了吸水率的变化,利用摩擦磨损实验机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球压痕硬度和抗划痕性能。结果表明,经GO超声诱导后,在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观测到含氧官能团的存在,这表明,GO广泛存在于复合材料表面;与添加GO相比,GO超声诱导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润湿性,接触角降低了5.0%,吸水率增加了14.3%;GO超声诱导后,复合材料的球压痕硬度和划痕系数分别提高了6.6%和5.5%,划痕深度降低了17.3%。GO在复合材料表面的广泛存在、GO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及GO较好的力学性能是复合材料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 超声诱导 VE/UHMWPE 表面性能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制备及涂膜表面性能研究
10
作者 屈佳 陈丽 +6 位作者 龚伟 张文博 李康博 沈钰琪 刘杰 徐小玉 陈苗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1839-1843,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为原料,以乙烯基磺酸钠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无皂乳液。研究反应温度、保温反应时间、反应型乳化剂用量、含氟单体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通...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为原料,以乙烯基磺酸钠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无皂乳液。研究反应温度、保温反应时间、反应型乳化剂用量、含氟单体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膜吸水率、膜接触角和应用测试表征了涂膜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保温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型乳化剂的含量为单体总质量的3.5%时,可以得到透明、连续的聚丙烯酸酯涂膜,单体转化率达到91.25%。随含氟单体的加入,单体转化率减小,接触角明显增大。当含氟单体为单体总质量的50%时,涂膜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01.14°,对十六烷的接触角可达52.69°,表面自由能低至19.63 mN·m^(-1)。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可以有效提高水泥、棉布、滤纸表面的疏水抗沾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 疏水 含氟聚合物 表面性能
下载PDF
高能复合改性试验对航空花键轴钢表面性能的影响规律
11
作者 邹江河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15期208-211,共4页
采用磨料水射流喷丸(Abrasive Water Jet Peening,AWJP)与超声表面滚压(UItrasonic Surface Rolling Process,USRP)高能复合改性工艺对40CrNiMoA钢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探明了经高能复合改性处理后材料的表面性能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采用磨料水射流喷丸(Abrasive Water Jet Peening,AWJP)与超声表面滚压(UItrasonic Surface Rolling Process,USRP)高能复合改性工艺对40CrNiMoA钢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探明了经高能复合改性处理后材料的表面性能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能复合改性试样表面硬度为632 HV,比未改性试样增加了31%。最大残余压应力(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CRS)约为1100 MPa,分布在距离最表面约45μm位置处,CRS场有效深度超过了600μm。同时,表面粗糙度度显著降低,表面质量明显改善。高能复合改性获得了理想的表面性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NIMOA钢 表面性能 高能复合改性 微观机制
下载PDF
带状色差对冷轧低碳钢板表面性能影响
12
作者 尹红顶 王志登 《重型机械》 2023年第3期20-25,共6页
研究冷轧低碳钢表面带状色差区域与正常区域的表面性能以及带状色差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采用表面接触角、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辉光放电能谱、三维形貌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清洗前后冷轧钢板表面接触角、表面及表层元素组成、微... 研究冷轧低碳钢表面带状色差区域与正常区域的表面性能以及带状色差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采用表面接触角、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辉光放电能谱、三维形貌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清洗前后冷轧钢板表面接触角、表面及表层元素组成、微观结构、电化学性能等。结果显示轧硬钢板和退火钢板清洗前后,表面接触角均由80°以上降至35°以下,说明表面残留物均可被清洗去除,达到润湿一致性表面。退火钢板表层10 nm内有C和Mn元素富集,其带状色差区域面粗糙度为0.588μm、面最大峰高为2.964μm、面最大谷深为-3.873μm,均高于正常区域。同时,带状色差区域的腐蚀电流、阻抗、晶面衍射峰和表面金相等数据显示与正常区域无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带状色差是根植产品表面的外观形貌特征,并非异物富集所致,差异从轧硬钢板遗传至退火钢板表面,主要体现为表面形貌的粗糙特征,不影响清洗性和电化学活性,也不改变钢板的晶面和金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色差 冷轧 低碳钢板 表面性能 接触角
下载PDF
喷涂板材表面性能的评价研究
13
作者 韩光 《模具制造》 2023年第8期162-164,共3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喷涂板材表面性能的评价研究,探讨表面性能对板材品质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具体通过喷涂板材如何加速油漆干燥实验,分析喷涂板材的涂料干燥技术、平整度、表面抛丸设备使用步骤,然后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喷涂板材表面性能... 本文旨在通过对喷涂板材表面性能的评价研究,探讨表面性能对板材品质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具体通过喷涂板材如何加速油漆干燥实验,分析喷涂板材的涂料干燥技术、平整度、表面抛丸设备使用步骤,然后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喷涂板材表面性能进行综合评估。最后,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改善喷涂板材表面性能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涂板材 表面性能 抛丸工艺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不同类型润滑剂对涂料及纸张表面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邹家豪 陈光照 +5 位作者 王培培 丁欣 宋昭轩 刘胜华 姜新颖 李欢 《造纸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4期5-8,14,共5页
硬脂酸钙类和聚乙烯蜡类润滑剂是在造纸生产中常用的两种润滑剂。本文主要对硬脂酸钙类和聚乙烯蜡类两种润滑剂在涂料及纸张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研究,讨论对涂料及纸张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润滑剂对涂料黏度、纸张表面性能如平滑... 硬脂酸钙类和聚乙烯蜡类润滑剂是在造纸生产中常用的两种润滑剂。本文主要对硬脂酸钙类和聚乙烯蜡类两种润滑剂在涂料及纸张中的应用进行对比研究,讨论对涂料及纸张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润滑剂对涂料黏度、纸张表面性能如平滑度、粗糙度和印刷表面强度有明显改善作用,对纸张光泽度和白度改善不明显,且加入硬脂酸钙类润滑剂对纸张印刷表面强度的改善要优于聚乙烯蜡类,对于纸张后续印刷来说,加入硬脂酸钙类润滑剂可以赋予纸张优良印刷质量且可以满足高速印刷。为实际造纸生产时选择不同类型润滑剂赋予纸张优良表面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钙类 聚乙烯蜡类 涂料 表面性能
下载PDF
饰面工艺对三聚氰胺浸渍胶膜纸饰面刨花板表面性能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叶子彦 李新兵 +1 位作者 李钰薇 张志成 《中国人造板》 2023年第2期23-27,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热压温度(170、180和190℃)、加压时间(24、28和32 s)、单位压力(1.5、1.7和1.9 MPa)和钢板纹理(浅纹理、较深纹理和深纹理)对浸渍胶膜纸饰面刨花板表面性能(表面耐磨、表面耐划痕、表面耐污染)的影响。研...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热压温度(170、180和190℃)、加压时间(24、28和32 s)、单位压力(1.5、1.7和1.9 MPa)和钢板纹理(浅纹理、较深纹理和深纹理)对浸渍胶膜纸饰面刨花板表面性能(表面耐磨、表面耐划痕、表面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压温度、加压时间、单位压力和钢板纹理都对饰面刨花板表面耐划痕性能和表面耐污染性能有显著影响;单位压力对表面耐磨性能影响不显著;本试验优选的工艺是热压温度170℃、加压时间32 s,单位压力1.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胶膜纸饰面刨花板 饰面工艺 表面性能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对活性炭纤维微孔及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0
16
作者 乔志军 李家俊 +1 位作者 赵乃勤 魏娜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研究了1173K高温改性处理对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孔径分布、微孔结构和表面化学的影响。低温(77K)N2吸附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略有下降,通过密度函数理论解析活性炭纤维全孔范围的孔分布得出活性炭纤维表面孔径大...  研究了1173K高温改性处理对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孔径分布、微孔结构和表面化学的影响。低温(77K)N2吸附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略有下降,通过密度函数理论解析活性炭纤维全孔范围的孔分布得出活性炭纤维表面孔径大于1.0nm的微孔明显减少,微孔孔径更加集中于0.5nm~1.0nm,从而提高了活性炭纤维的碘吸附值。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活性炭纤维是乱层石墨结构,热处理使活性炭纤维类石墨微晶碳层面的层间距下降,X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热处理后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含氧官能团C=O和COOH的含量变化不大,而呈碱性酚羟基C OH含量的明显下降使活性炭纤维表面碱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处理 活性炭纤维 微孔结构 表面性能 吸附性能 孔径分布 含氧官能团
下载PDF
电化学表面处理PAN基炭纤维的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刘鸿鹏 吕春祥 +3 位作者 李永红 杨禹 李开喜 贺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4,共6页
 以NH4HCO3为电解质对PAN基炭纤维进行了连续表面处理,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自动电位滴定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电化学氧化反应后炭纤维表面石墨微晶尺寸的变化规律,推导出微晶宽...  以NH4HCO3为电解质对PAN基炭纤维进行了连续表面处理,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自动电位滴定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电化学氧化反应后炭纤维表面石墨微晶尺寸的变化规律,推导出微晶宽度(La)、微晶厚度 (Lc)与电流密度 (J)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式;同时,经电化学氧化处理后,炭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摩尔分数增加 8.54%,表面吸附水的摩尔分数增加 5.34%,使其表面由憎液性变为亲液性,这有利于提高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炭纤维 电化学氧化 表面性能 电化学表面处理技术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电位滴定法
下载PDF
离子基团对PBO纤维的表面性能及其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金俊弘 罗开清 +2 位作者 江建明 杨胜林 李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4,共6页
PBO作为增强纤维存在与环氧树脂基体界面粘结性能差的问题。通过在聚合过程中添加少量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部分替代对苯二甲酸与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进行共聚,合成了大分子链上含有离子基团的SPBO共聚物,并制得SPBO初生纤维。通过... PBO作为增强纤维存在与环氧树脂基体界面粘结性能差的问题。通过在聚合过程中添加少量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部分替代对苯二甲酸与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进行共聚,合成了大分子链上含有离子基团的SPBO共聚物,并制得SPBO初生纤维。通过接触角测试和XPS研究了纤维的表面性能,通过微脱粘实验和SEM评价了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粘结性能。结果表明:与PBO纤维相比,SPBO纤维表面浸润性能提高,表面含氮、氧量均增加,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从8.2 MPa提高到10.1 MPa,提高了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基团 SPBO纤维 表面性能 界面剪切强度
下载PDF
竹材化学成分分析和表面性能表征 被引量:43
19
作者 江泽慧 于文吉 余养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6,共3页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竹龄、部位毛竹(Phgllochysheterocyclavar.pubscense)化学成分的差异;应用化学光电子能谱仪(ESCA)和红外光谱(FTIR)对竹材的表面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竹龄竹材抽提物差异较大;竹材从根部到梢部,pH值逐渐...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竹龄、部位毛竹(Phgllochysheterocyclavar.pubscense)化学成分的差异;应用化学光电子能谱仪(ESCA)和红外光谱(FTIR)对竹材的表面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竹龄竹材抽提物差异较大;竹材从根部到梢部,pH值逐渐增加;从竹青到竹黄,pH值逐渐降低;竹青表面的氧原子大于竹黄表面氧原子的比例;竹材的表面主要以木质素和各种抽提物为主,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明显低于木质素和抽提物;靠近竹青处的竹材表面的半纤维素含量低于竹黄,竹青的表面的羟基震动强于竹黄,且竹青表面的活性自由羟基的数量高于竹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化学成分 表面性能 ESCA分析 FTIR分析
下载PDF
几种高性能纤维的表面性能及其对界面粘接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斌 金志浩 +1 位作者 丘哲明 刘爱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4-228,共5页
分别使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T 800炭纤维、F 12有机纤维及新型超高强度PBO纤维(聚对苯撑苯并双唑)进行了物理与化学表征和分析,用SEM观察得出这三种纤维表面物理形态差别清晰可见,T 800纤维表面沟槽深且直径小,PBO纤维表... 分别使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T 800炭纤维、F 12有机纤维及新型超高强度PBO纤维(聚对苯撑苯并双唑)进行了物理与化学表征和分析,用SEM观察得出这三种纤维表面物理形态差别清晰可见,T 800纤维表面沟槽深且直径小,PBO纤维表面极光滑且直径中等,F 12纤维直径最大且表面有微小沟槽。XPS定量分析表明,这三种纤维表面活性也不一样,T 800纤维表面活性较多,PBO纤维表面活性最差。纤维表面状态的差异体现在它们与树脂复合后的材料界面粘接性能上,T 800纤维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高,F 12纤维次之,PBO纤维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高性能纤维 PBO纤维 纤维直径 表面性能 新型 超高强度 表面物理 聚对苯撑 XP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