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星样品记录火星表面水体演变
1
作者 胡森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1230,I0001,共11页
探测火星的终极目标是探索火星生命。水是影响生命起源和演化、地质活动、表生环境等重大科学问题的重要因素,不仅是火星探测的主旋律,更是火星科学研究关注的重要内容。火星与地球是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两颗非常相似的行星,普遍认为火... 探测火星的终极目标是探索火星生命。水是影响生命起源和演化、地质活动、表生环境等重大科学问题的重要因素,不仅是火星探测的主旋律,更是火星科学研究关注的重要内容。火星与地球是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两颗非常相似的行星,普遍认为火星早期存在过液态水,推测火星早期与当今地球具有相似的宜居环境,具备孕育生命的必要条件;但是,现在的火星已经转变成干燥寒冷的星球,火星沧海变干漠的原因和演化过程是火星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了揭示火星表面水体的演化过程和细节,开展了持续不断的火星探测任务,以及火星陨石样品的水含量与氢同位素组成研究,为揭示火星表面水体的消失过程提供了多视角和多维度的证据。本文主要从火星样品的视角,梳理过去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在火星表面水体演化研究中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和重要启示,凝练火星表面水体演化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突破方向,为我国未来火星探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 表面水 火星陨石 含量 氢同位素组成 演化历史
原文传递
厘米尺度亲疏水间隔表面水下气膜维持效果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张照 许晓慧 +4 位作者 黄金艺 牟震林 苑伟政 何洋 吕湘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8-196,共9页
目的面向水下航行器减阻技术挑战,克服现有全超疏水表面气膜维持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厘米尺度的亲疏水间隔表面水下气膜维持思路,以获得更高的水下减阻性能。方法采用k-ω湍流模型对厘米尺度的亲疏水间隔表面、全超疏水表面进行了流速... 目的面向水下航行器减阻技术挑战,克服现有全超疏水表面气膜维持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厘米尺度的亲疏水间隔表面水下气膜维持思路,以获得更高的水下减阻性能。方法采用k-ω湍流模型对厘米尺度的亲疏水间隔表面、全超疏水表面进行了流速0.5 m/s的水流冲刷模拟仿真,其中亲疏水间隔表面设定凹槽中的超疏水表面接触角为165°,亲水间隙接触角为45°;全超疏水表面的接触角均为165°。随后基于仿真结果,对厘米尺度的2种表面在不同水流速度和供气条件下进行水流冲刷实验,研究了这2种表面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气膜形状变化。结果仿真结果显示亲水间隙的存在使凹槽内的气体受到钉扎束缚作用,可以实现气膜维持。实验结果显示在厘米尺度下,全超疏水表面在流速为0.55 m/s的条件下气膜维持情况较好,但在流速达到0.94 m/s,雷诺数为Re=14030时,实验部分的流动状态为湍流状态,凹槽内气膜覆盖的面积时有变化,能覆盖的面积一般不超过凹槽面积的50%,很难维持完整的气膜;而在0~1.2 m/s的流速范围内,亲疏水间隔表面能够在超疏水区域始终维持稳定气膜表面,具有好的气膜维持效果。结论相比均匀的全超疏水表面,亲疏水间隔表面能够因其前后接触角差异为气膜提供最大的束缚力,具有良好的气膜维持性能;由于其能束缚的气膜厚度更大,表面速度滑移更大,所以能产生更好的水下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疏间隔表面 厘米级气膜 主动供气 气膜维持
下载PDF
控释氮肥对洞庭湖区双季稻田表面水氮素动态及其径流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纪雄辉 郑圣先 +1 位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32-1440,共9页
用渗漏池模拟洞庭湖区2种主要稻田土壤(河沙泥和紫潮泥),研究了施用尿素(CF)和控释氮肥(CRNF)对双季稻田表面水pH、电导率(EC)、全氮(T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浓度变化规律及TN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田施用尿素后... 用渗漏池模拟洞庭湖区2种主要稻田土壤(河沙泥和紫潮泥),研究了施用尿素(CF)和控释氮肥(CRNF)对双季稻田表面水pH、电导率(EC)、全氮(T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浓度变化规律及TN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田施用尿素后,表面水TN、NH4+-N浓度分别在第1、3天达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NO3--N浓度普遍很低;早稻表面水pH在施用尿素后15d内(晚稻3d)逐渐升高;EC与NH4+动态变化一致.与尿素相比,施用CRNF能显著降低双季稻田表面水pH、EC、TN和NH4+-N浓度,70%N控释氮肥的控制效果最显著;但后期NO3--N浓度略有升高.径流监测结果表明,洞庭湖区种植双季稻期间施用尿素的TN径流损失为7.70kg.hm-2,占施氮量的2.57%;施肥后20d内发生的径流事件对双季稻田TN径流损失的贡献极为显著;与施用尿素相比,施用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施肥后10d内发生的第1次径流液中的TN浓度,施用CRNF和70%NCRNF的氮素径流损失分别降低24.5%和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氮肥 双季稻田 表面水 氮素 径流损失
下载PDF
施用猪粪和化肥对稻田土壤表面水氮磷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纪雄辉 郑圣先 +3 位作者 刘强 廖育林 吴家梅 鲁艳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35,共7页
2005年在利用渗漏池模拟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两种主要水稻土壤的基础上,进行了施用化肥和配施等P2O5猪粪对稻田氮、磷等养分动态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水电导率(EC)、总氮(TN)、总磷(TP)浓度和NH+4-N浓度在施肥后1~3d达到最高,... 2005年在利用渗漏池模拟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两种主要水稻土壤的基础上,进行了施用化肥和配施等P2O5猪粪对稻田氮、磷等养分动态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水电导率(EC)、总氮(TN)、总磷(TP)浓度和NH+4-N浓度在施肥后1~3d达到最高,然后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至7~15d逐渐接近CK。7~15d内表面水pH逐渐升高,至30d后逐渐趋于平缓。与施用化肥相比,峰值时猪粪处理的表面水TN浓度降低了28.9%~62.9%;NH4+-N浓度降低了43.7%~48.8%,但NO-3-N却远高于施用化肥,且晚稻较早稻平均升高56.5%;晚稻表面水TP浓度提高51.2%。而且早、晚稻在7~50d期间维持TP浓度均高于化肥。河沙泥的表面水TN、TP浓度高于红黄泥,但两种土壤的表面水铵氮、硝氮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土壤 猪粪 表面水 氮磷 动态特征
下载PDF
表面水降温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应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剑波 于海照 姚晶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68-1773,共6页
太阳电池表面温度越高,其转换效率越低。针对该现状对太阳能光伏(PV)系统进行表面水降温研究并对该系统进行理论模型和实验测试,将其与同样材质、同等规格和相同倾角固定的追踪式光伏(track type photovoltaic,TPV)系统进行对比研究。... 太阳电池表面温度越高,其转换效率越低。针对该现状对太阳能光伏(PV)系统进行表面水降温研究并对该系统进行理论模型和实验测试,将其与同样材质、同等规格和相同倾角固定的追踪式光伏(track type photovoltaic,TPV)系统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以太阳电池板背板温度作为实际工作温度建立的传热理论模型较为合理。实验系统的最佳喷淋流量为0.9 m3/h,喷水温度越低,电池的转换效率越高。通过对表面水降温PV系统及倾角固定的TPV系统的对比研究得出表面水降温PV系统不但能定期除尘且能提高电池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 表面水降温 应用特性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透气真空排水法对疏浚淤泥表面水的促排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源 高玉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69,共5页
通过自行研制的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16组不同控制条件下的透气真空排水室内模型试验,得出了采用透气真空排水法各试验的淤泥试样表面水层厚度.在相同试验容器内进行相同初始含水率疏浚淤泥的自然静置沉降试验,对比了自然静置沉降试验与... 通过自行研制的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16组不同控制条件下的透气真空排水室内模型试验,得出了采用透气真空排水法各试验的淤泥试样表面水层厚度.在相同试验容器内进行相同初始含水率疏浚淤泥的自然静置沉降试验,对比了自然静置沉降试验与透气真空排水试验的表面水排出率.结果表明:透气真空排水试验的表面水层厚度大于自然静置沉降试验中的表面水层厚度;透气真空排水法能够促进淤泥向上表面排出水分.通过排水面和淤泥颗粒受力分析,从颗粒絮凝的"絮凝-断裂"沉降过程以及下部支撑淤泥层的"抽空"效应解释了透气真空排水法促进表面水排出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率疏浚淤泥 透气真空排 自然静置 表面水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透水人行道面表面水渗入率的确定与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奕帆 叶奋 杨永平 《中国市政工程》 2006年第1期4-6,共3页
对新型透水人行道面表面水渗入率,用渗水仪模拟试验方法和模拟降雨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了联锁块人行道面表面水渗入率,并通过现场依托工程试验路的验证,提出了符合实际使用条件的表面水渗入率设计参数,为多雨地区设计透水人行... 对新型透水人行道面表面水渗入率,用渗水仪模拟试验方法和模拟降雨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了联锁块人行道面表面水渗入率,并通过现场依托工程试验路的验证,提出了符合实际使用条件的表面水渗入率设计参数,为多雨地区设计透水人行道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道面 表面水 渗入率 模拟试验
下载PDF
蛋白折叠中的暂态结构与表面水分子慢尺度动力学 被引量:1
8
作者 高萌 姚新秋 +2 位作者 佘振苏 刘志荣 朱怀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98-2006,共9页
蛋白表面水的慢尺度动力学行为往往被认为与蛋白的结构稳定性、功能以及折叠过程有关,但在分子水平上,还不清楚水分子的慢尺度动力学如何参与蛋白折叠过程.以Trp-cage蛋白作为个案,本文利用40条100ns(总长4μs)的全原子分子动力学轨迹,... 蛋白表面水的慢尺度动力学行为往往被认为与蛋白的结构稳定性、功能以及折叠过程有关,但在分子水平上,还不清楚水分子的慢尺度动力学如何参与蛋白折叠过程.以Trp-cage蛋白作为个案,本文利用40条100ns(总长4μs)的全原子分子动力学轨迹,分析了蛋白折叠过程中蛋白表面水分子的停留行为,并探究影响蛋白表面水分子慢尺度行为的微观因素.结果发现,即使在蛋白折叠过程中蛋白拓扑结构变化很大,残基之间也会形成稳定的局部暂态结构.这些结构为水分子提供饱和、稳定的氢键,通过与水分子之间的极性相互作用,以及凹形的几何结构,约束水分子长时停留,我们称之为"停留中心".停留中心的形成是引起水分子慢尺度行为的重要因素.另外,停留中心的分布与蛋白折叠的进程有密切关系,特别地,在折叠轨迹中,疏水核周围的残基组成了一个主要的停留中心.研究结果不但有助于解释水分子慢尺度特征行为的来源,还可以为实验中通过研究水分子在蛋白附近的慢尺度行为,揭示蛋白折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提供一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折叠 TRP-CAGE 表面水 停留时间 停留中心
下载PDF
湘北丘陵林-稻系统稻田表面水质量效应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天啸 陈建国 +1 位作者 闫文德 项文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8-273,278,共7页
为了研究并评价中南丘陵区林地-稻田复合生态系统稻田表面水的环境质量效应,以河滨平原稻田为对照,于2013年4月中旬到9月上旬对湘北汩罗市桃林林场两类林-稻(松-稻、混-稻)系统稻田进行表面水原位研究,基于不同时期各系统稻田表面水总... 为了研究并评价中南丘陵区林地-稻田复合生态系统稻田表面水的环境质量效应,以河滨平原稻田为对照,于2013年4月中旬到9月上旬对湘北汩罗市桃林林场两类林-稻(松-稻、混-稻)系统稻田进行表面水原位研究,基于不同时期各系统稻田表面水总氮、总磷、NO-3-N、NH+4-N、有机氮、水溶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WPOC)、COD、总Pb、总Cd、pH等指标的监测结果,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林-稻系统稻田表面水的环境机制,同时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稻田表面水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在非稻季,人为干扰少的混-稻系统稻田表面水污染风险低于松-稻系统及对照,其中前者稻田表面水属Ⅲ类水,后两者表面水属Ⅴ类水;(2)在稻季,两类林-稻系统稻田表面水水质优于对照,前者稻田表面水平均总氮、COD、总Cd、总Pb含量仅分别是对照的75.0%,78.4%,62.6%,87.6%。在研究中发现,稻田表面水有机质依循"生物有机质→胶体有机质→颗粒有机质→稻田土壤"途径循环转化;稻田表面水颗粒有机质含量规定了稻田表面水85.7%的COD和77.3%的镉、76.2%的铅,是影响稻田表面水质量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丘陵林-稻复合系统稻田表面水质量优于平原区,林-稻复合系统具有阻断污水灌溉、屏蔽病虫传播的环境优势;稻田表面水水质受水体有机质循环机制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林-稻系统 稻田表面水 环境机制 质量效应
下载PDF
配位羧基与表面水和羟基协同增强纳米TiO_(2)可见光光催化活性机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庞志伟 刘聚明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5期407-415,共9页
以钛酸四丁酯、冰醋酸、无水乙醇和蒸馏水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低温水热方法制备了具有配位羧基以及表面水和羟基的低结晶度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利用XRD,DRIFTS,XPS,UV-Vis DRS,PL等方法,对所制备的nano-TiO_(2)样品进... 以钛酸四丁酯、冰醋酸、无水乙醇和蒸馏水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低温水热方法制备了具有配位羧基以及表面水和羟基的低结晶度锐钛矿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利用XRD,DRIFTS,XPS,UV-Vis DRS,PL等方法,对所制备的nano-TiO_(2)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将苯酚作为模拟污染物,评价了样品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表面水和羟基保证了锐钛矿的形成,并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配位羧基提升了锐钛矿的结晶度,有效缩减了禁带宽度,进一步降低了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配位羧基与表面水和羟基协同,显著提高了nano-TiO_(2)在可见光下对苯酚的光催化氧化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羧基 表面水 表面羟基 光催化
下载PDF
表面水膜冷却式光伏板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宁文 任能 吉影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98-1102,共5页
针对光伏电池的电效率受其运行温度的制约,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已有公开数据对所建光伏板的三维稳态传热模型进行了验证。借助已验证的模型研究了表面水膜冷却方式下,太阳辐照度、环境温度、水流量等因素对光伏板各项性能的影响... 针对光伏电池的电效率受其运行温度的制约,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已有公开数据对所建光伏板的三维稳态传热模型进行了验证。借助已验证的模型研究了表面水膜冷却方式下,太阳辐照度、环境温度、水流量等因素对光伏板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伏板平均温度和电效率与太阳辐照度及环境温度成线性分布,其中环境温度居主导地位;光伏板表面增加水膜后,其输出功率可提升9.6%~12.9%;水膜入口处Re为168时,光伏水冷系统整体效益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板 表面水膜冷却 电效率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干出状态下坛紫菜叶状体表面水膜与失水对光合作用光化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逸洵 温嘉怡 邹定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90,共9页
采用筏式吊养的大型经济海藻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在栽培生长期间,常周期性地处于干出状态。本文通过测定不同水膜状态下坛紫菜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相关系数,探讨了干出状态下坛紫菜叶状体表面水膜的理化特性与失水对其光合作用... 采用筏式吊养的大型经济海藻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在栽培生长期间,常周期性地处于干出状态。本文通过测定不同水膜状态下坛紫菜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相关系数,探讨了干出状态下坛紫菜叶状体表面水膜的理化特性与失水对其光合作用光化学特性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干出初始状态下,叶状体表面水膜pH值的升高对坛紫菜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m和光能利用效率α均无显著性影响。当坛紫菜叶状体表面水膜盐度为0~75‰时, Fv/Fm、qP、NPQ、ETRm和α均保持稳定;当叶状体表面水膜盐度增加到75‰~150‰时,Fv/Fm、NPQ、α和ETRm则显著下降,较盐度为33‰时分别下降了66%、84%、70%和60%,表明覆盖高盐度水膜的叶状体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受到抑制。坛紫菜叶状体在失水初期的光合活性不受影响,当叶状体表面水膜厚度降到0后,叶状体细胞内部开始失水,光合活性也显著下降。严重脱水状态(失水率为75%)下, Fv/Fm、NPQ、α和ETRm较失水初期分别下降了41%、69%、38%和43%。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叶状体在干出失水初期,水分损失是由于表面水膜损失引起的,水膜厚度随着失水率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表面水膜厚度的下降影响了藻体的热耗散能力;随着失水率进一步增加,叶状体的光合活性和热耗散能力受到不利影响,其中热耗散能力对叶状体含水量的变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表面水 叶绿素荧光 干出状态 光化学特性
下载PDF
箱梁表面水波纹的防治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凤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2-33,共2页
在箱梁施工中 ,采取调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改变混凝土配合比及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等措施 。
关键词 箱梁 表面水波纹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公路路面表面水排除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荣敦 鲁军瑛 郑建晓 《山西建筑》 2007年第23期282-283,共2页
分别介绍了浆砌片石顶坡面及浆砌片石斜骨架两种骨架防护排水方法,并分别进行了模拟试验对两种骨架设置方法进行检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排水方法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对保证行车安全及提高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路面表面水 浆砌片石顶坡面 模拟试验 设置方法
下载PDF
中太平洋表面水中铅的稳定同位素比值
15
作者 A.R.Flegal 张国新 《地球与环境》 CAS 1985年第8期61-62,57,共3页
引言 铅及其放射性同位素210Pb的浓度测定表明,海洋表面水中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现在是受工业铅气溶胶的风力输入所支配,风力输入与曾经支配这种循环的天然铅的河流输入相抗衡。这种人为造成的现象,得到了气溶胶和沉积物中铅同位素... 引言 铅及其放射性同位素210Pb的浓度测定表明,海洋表面水中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现在是受工业铅气溶胶的风力输入所支配,风力输入与曾经支配这种循环的天然铅的河流输入相抗衡。这种人为造成的现象,得到了气溶胶和沉积物中铅同位素组成测定结果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平洋 表面水 铅浓度 铅同位素组成 近岸海 中铅
下载PDF
探讨箱梁表面水波纹控制措施
16
作者 曹东磊 时硕硕 王庆媛 《中华建设》 2019年第21期0246-0247,共2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强大的国内和国际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的生产水平快速提高,建设能力不断提高,对工程建设要求越来越高而混凝土是工程建设的必备原料之一,在工程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而对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也就随之越来越高。
关键词 箱梁 表面水波纹 控制措施
下载PDF
永船地下输水洞边顶拱砼表面水波纹成因分析及防范处理办法
17
作者 傅夜 《区域治理》 2019年第7期269-269,共1页
本人曾参加三峡永久船闸地下输水隧洞建设,特别是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较多的建议.永久船闸平洞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产生了混凝土表面水波纹后,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工程建设部航建项目部提出搞多个浇筑仓为实验仓,分析平洞边顶... 本人曾参加三峡永久船闸地下输水隧洞建设,特别是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较多的建议.永久船闸平洞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产生了混凝土表面水波纹后,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工程建设部航建项目部提出搞多个浇筑仓为实验仓,分析平洞边顶拱砼水波纹质量问题防治与处理.本人所处的边顶拱混凝土浇筑仓面未曾发生该现象,并及时向航建项目部提出了本文中的核心建议,免除了不必要的实验.时至今日,仍觉得本文能在当今隧洞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建议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表面水波纹分析与防范 存在问题 面共振 处理办法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水下电解补气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梦卓 胡海豹 +1 位作者 杜鹏 黄潇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1,共5页
利用石墨电极电解装置,研究了人工海水电解过程中电流随电极极距和数目的变化规律,并观察了矩形管道中电解装置在不同工作电压下超疏水表面的气膜状态,验证了超疏水表面电解补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电解装置工作过程中电压与电流呈线性... 利用石墨电极电解装置,研究了人工海水电解过程中电流随电极极距和数目的变化规律,并观察了矩形管道中电解装置在不同工作电压下超疏水表面的气膜状态,验证了超疏水表面电解补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电解装置工作过程中电压与电流呈线性关系,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电流随电极数目的增加而增加,随极距的增加而减小。计算电解效率后发现,增加电极数目虽然有利于提高电流,但是电解效率却有所下降。在湍流流动中,观测到超疏水表面气膜在水流冲刷下破坏消失,当电解装置在低电压下工作时,产气量较小,补气装置呈间歇工作状态,并只能使部分超疏水表面气液界面恢复;当增加电压后,电解装置产气量增加,可以观察到更加明显的镜面现象,证明了超疏水电解补气装置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表面 气膜 补气 电解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加工技术及耐磨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云 黄建超 +3 位作者 肖贵坚 刘帅 林瓯川 刘振扬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共25页
当前制备的超疏水表面耐磨性能普遍较差,因而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表明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能是实现功能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基于超疏水表面作用机制,对超疏水表面织构进行了归纳,旨在通过优化表面织构来解决微... 当前制备的超疏水表面耐磨性能普遍较差,因而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表明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能是实现功能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基于超疏水表面作用机制,对超疏水表面织构进行了归纳,旨在通过优化表面织构来解决微纳结构易磨损难题;然后对超疏水表面加工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从成本和效率两个方面分析了降低表面能的措施,为拓展超疏水表面加工体系提供思路;进而详细总结了超疏水表面耐磨性的分析手段,并阐述了提高超疏水表面耐磨性的方法;最后,展望了耐磨性超疏水表面的未来发展前景,以期推动超疏水表面在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表面 加工技术 耐磨性 微纳结构 表面
下载PDF
液滴碰撞超疏水表面上附着不相溶液滴机理研究
20
作者 廖斌 张龙飞 +4 位作者 卜洋 李旋旋 林欣 汪超 陈善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0-90,共11页
以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对液滴碰撞超疏水表面上附着不相溶液滴演变过程及内在机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首先,发掘出附着模式、弹开Ⅰ模式以及弹开Ⅱ模式等三种液滴碰撞的典型演变模式;其次,从能量角度揭示了Weber数(We)、Bond数(Bo)... 以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对液滴碰撞超疏水表面上附着不相溶液滴演变过程及内在机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首先,发掘出附着模式、弹开Ⅰ模式以及弹开Ⅱ模式等三种液滴碰撞的典型演变模式;其次,从能量角度揭示了Weber数(We)、Bond数(Bo)以及Ohnesorg数(Oh)等无量纲参数对于液滴碰撞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最后,建立了液滴碰撞典型演变模式与We、Bo、Oh等无量纲参数的依赖关系图谱。结果表明:碰撞液滴之间的能量传递、转换以及黏性耗散直接影响液滴碰撞的动力学行为;随着Oh的减小、Bo的减小以及We的增大,液滴碰撞典型演变模式出现从附着模式到弹开模式的转捩;We-Oh对液滴碰撞典型演变模式的影响规律与We-Bo近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液滴碰撞 无量纲参数 能量 超疏表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