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2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表面肌电和姿势信息的轮椅绩效评价方法
1
作者 王振宇 向泽锐 +2 位作者 吕思龙 龙思雨 支锦亦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目的为客观评价轮椅的使用效益,使用表面肌电设备测试轮椅使用过程中的肌电信号,并融合姿势信号IMU来构建人机评价模型。方法分别对轮椅的折叠、刹车方式及行驶坡度进行试验来评估轮椅的使用绩效,通过对比用力肌群间的疲劳状况来判定较... 目的为客观评价轮椅的使用效益,使用表面肌电设备测试轮椅使用过程中的肌电信号,并融合姿势信号IMU来构建人机评价模型。方法分别对轮椅的折叠、刹车方式及行驶坡度进行试验来评估轮椅的使用绩效,通过对比用力肌群间的疲劳状况来判定较为舒适的轮椅折叠及刹车方式。实验要求被试者在执行轮椅任务时,分别使用两种折叠方式和三种刹车方式不同的轮椅进行实验,并在操作动作任务过程中采集sEMG和IMU信号,在实验任务结束后填写NASA-TLX量表。结果根据模型的评价指标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横向收折式折叠和凹口式刹车(手刹位于前方)的轮椅疲劳度低,在3~4°坡度范围下轮椅使用者的受力最小,较为舒适,从而验证了模型在轮椅人机评价上的可行性,为优化轮椅设计提供参考。结论人机评价模型适用于评估产品绩效,同时提出的融合表面肌电和姿势信息的轮椅绩效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能够有效地评估轮椅使用者的绩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姿势信号 轮椅绩效 评价模型 惯性测量单元
下载PDF
表面肌电测试技术在研究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曹岩枫 王亚平 温垚珂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利用表面肌电测试技术测量肌肉疲劳,开设研究型实验教学项目,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判断实验方案的合理性,以及运用基本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熟练掌握表面肌电测试方法。该实验教学项目充实了兵器... 利用表面肌电测试技术测量肌肉疲劳,开设研究型实验教学项目,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判断实验方案的合理性,以及运用基本实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熟练掌握表面肌电测试方法。该实验教学项目充实了兵器专业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具体实验技能,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测试技术 肉疲劳 人机工效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的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朱蓉雪 姜迎萍 +4 位作者 陈雪欢 廖武萍 赖炽洪 李松林 陈伟标 《中医学》 2024年第1期232-238,共7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谱分析腰部竖脊肌肌电数据信号,探索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名坐骨神经痛患者,选用华佗牌6寸(直径为0.40 mm,长度150 mm)的芒针,...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谱分析腰部竖脊肌肌电数据信号,探索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名坐骨神经痛患者,选用华佗牌6寸(直径为0.40 mm,长度150 mm)的芒针,取腰部夹脊穴,第3至第5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0.5寸,共6个穴进行芒针针刺,隔两日治疗一次,共治疗2周。分别在2周前后采集分析腰部竖脊肌表面肌电数据信号(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 AEMG, media frequency, MF值),并采用下腰痛系统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JOA)、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对患者不适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焦虑自我评定量表(Self-assessment Scale for Anxiety, SAS)评价焦虑程度。同时选取10名健康人进行表面肌电数据采集。结果:受试者均接受了表面肌电图检查。治疗后JOA = 23.9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VAS = 2.33,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JOA = 9.77, VAS = 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腰部竖脊肌的AEMG = 71.60 ± 8.73、MF = 60.30 (治疗前AEMG = 36.87 ± 5.17、MF = 51.7 ± 5.26),治疗后时域指标(AEMG)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 < 0.05),频域指标(MF)较治疗前下降;本次研究选取的健康志愿者腰部竖脊肌的AEMG = 85.5 ± 3.73、MF = 51.7 ± 5.26;治疗后患者SAS = 34.10 ± 2.72分(治疗前SAS = 49.20 ± 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过芒针治疗,提示与治疗前比较,腰部竖脊肌收缩力有所提高,疲劳程度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腰部竖脊肌功能被激活,肌肉活动能力和疲劳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临床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在芒针治疗后疼痛得以改善的同时心理状况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表面肌电 坐骨神经痛 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下载PDF
舌三针联合间歇性θ爆发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
4
作者 袁飞 袁爱红 +4 位作者 童宏梅 解鸿宇 刘友祥 沈蓉 朱少全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间歇性θ爆发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间歇性θ爆发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吞咽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舌三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iTBS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ing test,WST)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量表评分、吞咽生活质量(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量表评分、sEMG最大波幅值及吞咽时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ST评分、SSA量表评分、吞咽时程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SWAL-QOL量表评分、sEMG最大波幅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WST评分、SSA量表评分、吞咽时程减少程度,SWAL-QOL量表评分、sEMG最大波幅值增加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iTBS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舌三针 间歇性θ爆发刺激 表面肌电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侯牧韶 赵艺杰 李红玲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38-143,共6页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二科的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PSD)8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其中出血性脑卒...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二科的早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PSD)8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9例,年龄范围54~75岁,平均年龄65岁,病变部位为基底核2例,皮质2例,多发性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例,年龄范围38~75岁,平均年龄59.01岁,病变部位为基底核7例,皮质14例,脑干21例,小脑2例,多发性32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的吞咽康复治疗(包括直接治疗以及间接治疗)和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表面肌电图(sEMG)、舌压计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FOIS评级、sEMG峰值、舌压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高(P<0.05),颏下肌群吞咽时程均有所减少(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很大程度的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吞咽康复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脑卒中 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下载PDF
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
6
作者 方莉玉 任雅春 +1 位作者 曹叶凡 王鹤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4-1369,共6页
目的观察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软组织松解、关节松动术、关节连续被动运动和冷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后采用冲击波疗法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两组患者每天训练1次,每周5 d,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肘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经过8周治疗,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A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P<0.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A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改善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01,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不适症状。结论冲击波配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有效缓解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疼痛,改善肘关节的功能,并提高肘关节的主动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冲击波 表面肌电 生物反馈训练 创伤
下载PDF
慢增长率模式+Gz暴露时表面肌电的变化
7
作者 杨景慧 李宝辉 +9 位作者 卫晓阳 蒋科 王红 杨明浩 王海霞 张立辉 徐艳 耿喜臣 李毅峰 金朝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慢增长率(GOR)模式+Gz暴露时的表面肌电(sEMG)变化,分析做HP抗荷动作时下肢及腹部肌肉的用力特点,探讨sEMG在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评定中的应用。方法 6名男性志愿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4组GOR模式+Gz暴露试验:GOR1、GOR2... 目的 通过观察慢增长率(GOR)模式+Gz暴露时的表面肌电(sEMG)变化,分析做HP抗荷动作时下肢及腹部肌肉的用力特点,探讨sEMG在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评定中的应用。方法 6名男性志愿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4组GOR模式+Gz暴露试验:GOR1、GOR2、GOR3、GOR4模式。4组受试者在感觉周边灯消失时终止暴露,同时记录+Gz暴露时的双侧腹直肌、股直肌、胫骨前肌及腓肠肌sEMG信号。结果 在4种(GOR1、GOR2、GOR3、GOR4)+Gz暴露模式下受试者加速度耐力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477,P<0.01)。GOR2、GOR4+Gz暴露时股直肌、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平均值较安静时均显著升高(P<0.05);与GOR1模式相比,GOR2模式时股直肌(P=0.014)和腓肠肌(P=0.027)的iEMG平均值增加显著。与GOR2模式相比,GOR3模式股直肌(P=0.044)和腓肠肌(P=0.020)及GOR4时的两侧腓肠肌(P=0.023)iEMG平均值均显著降低。在GOR1、GOR3和GOR4模式下,腹直肌贡献率最高,GOR2时胫骨前肌贡献率最高。GOR4时3名受试者的小腿肌群先激活,另2名受试者是腹直肌先激活。不同试验组间各肌群的中值频率斜率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分析+Gz暴露时的sEMG变化,可从肌肉紧张用力程度和疲劳水平等方面为综合抗荷措施的防护效果评定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载人离心机 慢增长率模式 表面肌电
下载PDF
残疾人单板滑雪障碍追逐出发阶段运动学及表面肌电特征研究
8
作者 郭才媛 侯亚丽 王向东 《冰雪运动》 2024年第2期27-31,43,共6页
伴随“科技助力奥运”理念及残疾人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借助科学分析手段,提升我国残疾人单板滑雪运动员出发阶段的专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录像分析法、表面肌电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7名北京冬残奥会国家单板滑雪集训队男子运... 伴随“科技助力奥运”理念及残疾人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借助科学分析手段,提升我国残疾人单板滑雪运动员出发阶段的专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录像分析法、表面肌电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7名北京冬残奥会国家单板滑雪集训队男子运动员进行运动学及表面肌电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级别运动员在出发阶段所用时间、平均速度、各关节角度及角度幅值变化各不相同,UL级别运动员表现较为平稳,LL2级别运动员表现较为突出;不同级别运动员在出发阶段发挥最大作用的工作肌群不同,肌肉的电活动振幅峰值具有明显差异;残疾程度越大的运动员,在出发阶段体能消耗越多。建议我国残疾人单板滑雪运动员进一步提高力量素质;注意自身的肌肉发力特征,加强主要用力肌肉的爆发力训练;调动更多的肌肉来参与滑行,注意左右两侧上肢对称肌肉的协调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单板滑雪障碍追逐 出发阶段 运动学 表面肌电测试
下载PDF
表面肌电指导治疗中风恢复期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9
作者 齐丹丹 谢小东 +3 位作者 葛沈瑞 熊娜 索颖 王菊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索与传统治疗相比,基于表面肌电指导选穴治疗中风恢复期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成都市青羊区中医医院、成都市第一骨科医院、青羊区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共80例中风恢复期且有吞咽困难患者,按照随... 目的探索与传统治疗相比,基于表面肌电指导选穴治疗中风恢复期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成都市青羊区中医医院、成都市第一骨科医院、青羊区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共80例中风恢复期且有吞咽困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肌电组,各40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及1个月随访期患者洼田饮水、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吞咽功能评估量表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肌电组1个月后随访在洼田饮水等级及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联合治疗中风恢复期吞咽困难有明显疗效,基于表面肌电指导针刺选穴在治疗后即刻及1个月随访中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恢复期 康复 表面肌电 针刺疗法
下载PDF
400米跑下肢主要肌群表面肌电的变化研究
10
作者 冯玉柱 刘思宁 +5 位作者 田东 王哲 夏铁城 殷彰冶 余小强 马继政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评定400m跑过程中下肢双侧主要肌群表面肌电的变化。方法:2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于左、右下肢选定肌肉肌腹处粘贴电极片,采集400m跑过程中的肌电信号。测试场地为400m环形跑道,统一先迈右腿,绕跑道尽力跑一圈。结果:与400m跑前期下... 目的:评定400m跑过程中下肢双侧主要肌群表面肌电的变化。方法:2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于左、右下肢选定肌肉肌腹处粘贴电极片,采集400m跑过程中的肌电信号。测试场地为400m环形跑道,统一先迈右腿,绕跑道尽力跑一圈。结果:与400m跑前期下肢骨骼肌的平均振幅相比,中期右胫骨前肌的平均振幅下降极其显著(P≤0.001),左腓肠肌外侧、左胫骨前肌、右股外侧肌的平均振幅显著下降(P<0.05);后期左腓肠肌外侧、右股二头肌内侧、右股直肌、右股外侧肌的平均振幅显著下降(P<0.05)。中期与后期相比,后期左胫骨前肌的平均振幅显著上升、右股直肌的平均振幅显著下降(P<0.05)。与400m跑前期下肢骨骼肌的积分肌电值相比,中期左腓肠肌外侧的积分肌电值显著下降(P<0.05);后期右股直肌的积分肌电值显著下降(P<0.05)。中期与后期相比,后期左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显著上升、右股二头肌内侧、右股直肌的积分肌电值显著下降(P<0.05)。与400m跑前期下肢骨骼肌的峰值肌电相比,后期左胫骨前肌的峰值肌电下降极其显著(P=0.001);右股二头肌内侧的峰值肌电显著下降、右胫骨前肌的峰值肌电显著上升(P<0.05)。中期与后期相比,后期左胫骨前肌的峰值肌电下降极其显著(P<0.001),右胫骨前肌的峰值肌电显著上升(P<0.05)。左股二头肌内侧、左胫骨前肌、右股二头肌内侧、右腓肠肌外侧、右胫骨前肌的中值频率下降极其显著(P≤0.001),左股直肌、左股内侧肌、右股外侧肌中值频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整体上,研究表明400m跑所选择的6块肌群表面肌电存在差异化的变化,上述发生改变的肌群可能潜在影响400m跑的运动成绩,对股二头肌,胫骨前肌等在400m跑过程中肌电显著下降的肌肉应采取针对性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M跑 疲劳 表面肌电
下载PDF
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观察及表面肌电研究
11
作者 王聪 魏鹏轶 +3 位作者 张瑜 谷亚彤 张冠男 李媛 《中医康复》 2024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表面肌电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1月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表面肌电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1月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采用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治疗,两组均完成4周治疗,疗程完毕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腰部功能ODI评分、表面肌电水平、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4周后VAS评分、腰部功能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多裂肌和腹横肌的表面肌电RMS、MF、MP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4周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用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可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腰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 PRO悬吊训练 Mulligan技术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表面肌电
下载PDF
长时间颈部后仰相关局部肌肉表面肌电特征分析
12
作者 刘洋 曹新生 +6 位作者 文治洪 秦义隆 高志君 王春晨 杨琳 王航 代静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6期581-588,共8页
目的 为降低长时间颈部后仰对航空机务人员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探讨航空机务人员在托举作业过程中长时间保持颈部后仰姿势对颈部肌肉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 择1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站立在飞机机翼下方保持颈部后仰固定姿势模... 目的 为降低长时间颈部后仰对航空机务人员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探讨航空机务人员在托举作业过程中长时间保持颈部后仰姿势对颈部肌肉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 择1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站立在飞机机翼下方保持颈部后仰固定姿势模拟机务人员进行托举作业,记录受试者主观疲劳感觉评分(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同时采集斜方肌、胸锁乳头肌和颈部夹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并计算肌电信号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积分肌电(integral electromyography,iEMG)、中值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和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并结合主观疲劳感觉评分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颈部夹肌的iEMG和RMS变化与托举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颈部夹肌的iEMG和胸锁乳突肌RMS相关程度最高,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84,拟合程度分别为0.69和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颈部夹肌的MPF和MF变化与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颈部夹肌的MPF和MF相关程度最高,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6,拟合程度分别为-0.97和-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颈部夹肌的时域特征与RPE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频域特征与RPE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MPF指标优于MF。结论 长时间颈部后仰作业会引发斜方肌、胸锁乳头肌和颈部夹肌疲劳,颈部夹肌先于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发生疲劳,同时肌电信号的频域指标可作为一个较好的评价指标用于颈部肌肉疲劳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机务 后仰姿势 颈部 表面肌电 肉疲劳
下载PDF
结合表面肌电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混合脑机接口关键技术研究
13
作者 冯莉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5,共5页
脑-机接口技术旨在大脑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的交流与控制通道。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是目前信息传输率最高的无创脑-机接口范式,但是仍低于传统的交互方式。提出一种结合表面肌电与稳态视觉... 脑-机接口技术旨在大脑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全新的不依赖于外周神经和肌肉的交流与控制通道。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是目前信息传输率最高的无创脑-机接口范式,但是仍低于传统的交互方式。提出一种结合表面肌电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混合脑-机接口,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信息传输率。通过不同频率的高频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结合sEMG编码,实现二者混合脑-机接口系统。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SSVEP信号进行频率识别,sEMG的检测则采用频域分析方法。来自8名健康受试者的离线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获得84.28%的平均准确率,平均信息传输率为72.63 bits/min。这些结果为结合表面肌电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混合脑-机接口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 表面肌电 典型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膈神经电刺激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功能以及相应肌肉表面肌电的影响
14
作者 随燕芳 林夏妃 +2 位作者 王诗雯 宋振华 童良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012-0015,共4页
探究膈神经电刺激与呼吸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以评估其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功能以及相关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100名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50人为对照组,50人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 探究膈神经电刺激与呼吸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以评估其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躯干功能以及相关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100名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分组,50人为对照组,50人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体外膈神经电刺激。两组均接受6周干预。研究比较了肺功能、躯干功能和肌肉电活动情况。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和恢复有严重影响。找到有效康复干预对患者重要。本研究使用了体外膈神经电刺激作为观察组额外干预,刺激神经系统,有望促进康复。通过对比观察和对照组评估干预效果,了解体外膈神经电刺激的有效性。除了肺和躯干功能,分析肌电信号可了解肌肉活动和康复进展,为个体康复计划提供依据。希望为脑卒中后肢体康复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为期6周的干预,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在平静呼吸时的膈肌位移、最大吸气时的膈肌位移、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峰流速等方面均较对照组表现出更显著的改善(均P<0.05)。此外,观察组在Sheikh躯干控制测试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进一步表明观察组经过额外的体外膈神经电刺激干预后,在躯干控制和平衡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结论 脑卒中后肢体功能康复中,研究了膈神经电刺激与呼吸训练的联合应用,提升肺功能和肌肉恢复。功能障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综合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刺激 脑卒中 呼吸训练 肺功能 躯干功能 表面肌电
原文传递
表面肌电人体下肢动作识别预测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董泽萍 仇大伟 刘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9-50,共12页
表面肌电技术是人体行为意图分析的重要方式。在深度学习的推动下,表面肌电在人体下肢动作识别预测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肌电信号面临着抗干扰性差、无法直接提取等缺陷,从而给后期的表面肌电下肢体动作研究带来巨大的困难。对近... 表面肌电技术是人体行为意图分析的重要方式。在深度学习的推动下,表面肌电在人体下肢动作识别预测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肌电信号面临着抗干扰性差、无法直接提取等缺陷,从而给后期的表面肌电下肢体动作研究带来巨大的困难。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表面肌电下肢体动作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从下肢体肌电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方式、特征提取发展、训练模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相关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并提出归纳总结。最后对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表面肌电下肢体识别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下肢体动作预测 深度学习
下载PDF
1153例产后早期盆底表面肌电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爱玲 丁匀浚毓 +3 位作者 陈欢 王小钰 陈洁 陈丽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而造成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盆底筋膜疼痛及性功能障碍。PFD目前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5种最常见慢性病之一[...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而造成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盆底筋膜疼痛及性功能障碍。PFD目前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5种最常见慢性病之一[1],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表面肌电 异常率 PFD 产后早期 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PDF
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动作的表面肌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贵芝 马祥海 文登台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6-82,共7页
为从积分肌电、贡献率、时序、时程等角度识别跆拳道横踢技术的肌肉用力特征,以横踢技术动作(右腿)为技术标准,通过Noraxon表面肌电遥测系统对选取的7名跆拳道队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在发力时序上,在各个阶段中都表现出左侧肌群... 为从积分肌电、贡献率、时序、时程等角度识别跆拳道横踢技术的肌肉用力特征,以横踢技术动作(右腿)为技术标准,通过Noraxon表面肌电遥测系统对选取的7名跆拳道队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在发力时序上,在各个阶段中都表现出左侧肌群优先用力的动作特征;(2)左竖脊肌的放电量、贡献率和肌电持续时间都相对较长.研究得出结论:(1)左侧肌群虽然不是横踢技术过程的主要做功肌群,但作为支撑发力肌群,对控制身体平衡和发力具有重要作用.(2)在左侧肌群中,左竖脊肌在整个肌群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应重视左侧肌群的支撑训练.(3)左竖脊肌、左胫骨前肌等左侧肌群和右半腱半膜肌、右股二头肌等右侧肌群的协调用力是完成动作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跆拳道 横踢 表面肌电 积分
下载PDF
基于CC3200和ADS1299表面肌电无线采集系统
18
作者 侯一帆 文斌 +2 位作者 徐进 叶继伦 朱子孚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2期150-153,162,共5页
该文设计了一种多通道表面肌电无线采集系统,该系统硬件主要由TI公司的ADS1299集成模拟前端芯片和CC3200无线MCU构成。按照行业标准测量硬件关键性指标,测量结果均优于行业标准,能够满足多场景任务下连续使用。该系统具有性能高、功耗... 该文设计了一种多通道表面肌电无线采集系统,该系统硬件主要由TI公司的ADS1299集成模拟前端芯片和CC3200无线MCU构成。按照行业标准测量硬件关键性指标,测量结果均优于行业标准,能够满足多场景任务下连续使用。该系统具有性能高、功耗低、体积小等优点,已应用在运动手势识别的表面肌电信号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3200 ADS1299 表面肌电 无线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及表面肌电的效果
19
作者 马圣楠 柯竟悦 +5 位作者 董洪铭 李建萍 张洪浩 刘超 沈双 李古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2-889,共8页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和表面肌电的效果,分析动态平衡指标与表面肌电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3月至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和表面肌电的效果,分析动态平衡指标与表面肌电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3月至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6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膝关节主观评价表(IKDC)、动态平衡功能和表面肌电评定,并对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与动态平衡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HSS和IKDC评分均显著增加(|Z|>3.526,|t|>63.544,P<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Z=-2.392,t=2.650,P<0.05);两组步态线长度、单支撑线长度均增加,内外侧位移减小(|t|>2.368,Z=-3.516,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497,Z=-3.091,P<0.05);试验组臀大肌和臀中肌RMS明显增加(t=-5.900,Z=-2.741,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930,Z=-3.260,P<0.01)。干预后所有患者臀大肌、臀中肌RMS与步态线长度、单支撑线长度呈正相关,与内外侧位移呈负相关(|r|>0.502,P<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动态平衡,增强臀大肌和臀中肌的激活程度,且动态平衡与表面肌电具有高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核心稳定性训练 动态平衡 压力中心 表面肌电
下载PDF
针刺联合闪罐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及对患者灶点血流灌注量、表面肌电特征的影响
20
作者 王莉 吴泽婷 曹雪梅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9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闪罐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对患者灶点血流灌注量、表面肌电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CNLBP患者80例,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行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闪罐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对患者灶点血流灌注量、表面肌电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CNLBP患者80例,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行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闪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表面肌电特征以及灶点血流灌注量变化情况。同时,采用腰痛评分标准(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脉弦紧、腰骶压痛、硬结、舌暗紫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竖脊/多裂肌的伸屈比(FRR)均大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两组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O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俞、膀胱俞、大肠俞及腰椎3-4横突的血流灌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闪罐治疗可有效改善CNLBP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灶点血流灌注量、增强表面肌电信号,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闪罐 针刺 血流灌注量 表面肌电 腰痛评分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