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n^(4+)掺杂氟化物红色发光粒子的表面钝化和白色发光二极管应用
1
作者 杨晨 叶梦琳 周文理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7,共9页
Mn^(4+)掺杂的氟化物红色荧光粉的耐湿性差,严重影响了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s)的光色稳定性。本工作基于绿矾溶液的还原性,将K_(2)SiF_(6)∶Mn^(4+)颗粒表面的Mn^(4+)还原成可溶的低价态Mn^(2+),实现了氟化物粒子的表面钝化及高耐湿性。... Mn^(4+)掺杂的氟化物红色荧光粉的耐湿性差,严重影响了白色发光二极管(WLEDs)的光色稳定性。本工作基于绿矾溶液的还原性,将K_(2)SiF_(6)∶Mn^(4+)颗粒表面的Mn^(4+)还原成可溶的低价态Mn^(2+),实现了氟化物粒子的表面钝化及高耐湿性。在水浸360 h后,表面钝化的K_(2)SiF_(6)∶Mn^(4+)粒子的发光强度仍保持初始强度的95%,而未处理的K_(2)SiF_(6):Mn^(4+)颗粒发光强度迅速降为初始值的46%。此外,采用绿矾溶液对表面已水解的氟化物荧光粉进行简单的浸泡,可使其完全恢复原来的发光强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谱、元素能谱等表征结果显示,经绿矾溶液处理的K_(2)SiF_(6):Mn^(4+)粒子表面的Mn^(4+)浓度显著减小,证实了惰性壳层K_(2)SiF_(6)的形成,揭示了氟化物粒子耐湿性显著提升的原因。此外,经高温(85℃)高湿(85%)的条件老化1 000 h后,WLEDs器件中表面钝化的K_(2)SiF_(6)∶Mn^(4+)粒子仍保持着100%的红色发光强度,明显高于未钝化的氟化物的59%,进一步证实了绿矾溶液钝化的K_(2)SiF_(6)∶Mn^(4+)红色荧光粉具有非常优异的环境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4+)掺杂 红色荧光粉 耐湿性 绿矾溶液 表面钝化
下载PDF
Ga_(2)O_(3)器件表面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弘鹏 贾仁需 +3 位作者 陈铖颖 元磊 张宏怡 彭博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2-1070,共9页
氧化镓(Ga_(2)O_(3))具有超宽禁带、高理论击穿电场强度、高Baliga优值(BFOM)等优异特性,是制备高压大功率器件的理想半导体材料之一。但是,实现良好的器件表面钝化,尤其是改善绝缘介质/Ga_(2)O_(3)的界面特性仍然是Ga_(2)O_(3)器件研... 氧化镓(Ga_(2)O_(3))具有超宽禁带、高理论击穿电场强度、高Baliga优值(BFOM)等优异特性,是制备高压大功率器件的理想半导体材料之一。但是,实现良好的器件表面钝化,尤其是改善绝缘介质/Ga_(2)O_(3)的界面特性仍然是Ga_(2)O_(3)器件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首先,对Ga_(2)O_(3)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器件表面钝化、高k介质能带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对比;然后,对适用于Ga_(2)O_(3)器件(晶体管、二极管)表面钝化技术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表面边缘终端设计、复合钝化工艺、钙钛矿型氧化物钝化等;最后,对Ga_(2)O_(3)器件表面钝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钝化 镓(Ga_(2)O_(3)) 能带工程 表面边缘终端 高k介质
原文传递
酸性矿山废水中表面钝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志婷 字富庭 +1 位作者 张炎 胡显智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7-157,共11页
酸性矿山废水(AMD)是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之一,主要由黄铁矿氧化引起。AMD的治理主要有末端处理和源头控制两条途径,末端处理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因此从源头控制黄铁矿的氧化是治理AMD的根本途径。源头控制技术主要有覆盖法、... 酸性矿山废水(AMD)是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之一,主要由黄铁矿氧化引起。AMD的治理主要有末端处理和源头控制两条途径,末端处理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因此从源头控制黄铁矿的氧化是治理AMD的根本途径。源头控制技术主要有覆盖法、杀菌法和表面钝化法等,表面钝化法是目前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在介绍AMD成因的基础上,综述了各种表面钝化技术。重点概述了有机硅烷、载体-微胶囊化、自修复等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解决黄铁矿氧化问题、实现AMD污染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黄铁矿 表面钝化
下载PDF
晶体硅电池表面钝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杜文龙 刘永生 +5 位作者 司晓东 雷伟 徐娟 郭保智 林佳 彭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3-618,共6页
随着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硅片的厚度不断降低,电池表面钝化对提高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表面钝化膜在晶体硅太阳电池中的应用,以及几种晶体硅电池表面钝化方法,包括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氢化非... 随着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硅片的厚度不断降低,电池表面钝化对提高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表面钝化膜在晶体硅太阳电池中的应用,以及几种晶体硅电池表面钝化方法,包括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氢化非晶硅、热氧化法、原子层沉积法以及叠层钝化,并分别介绍了它们在应用上的优缺点。分析了制备钝化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及发展趋势。表面钝化技术是提高晶体硅电池转换效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今后晶体硅电池表面钝化技术仍将是国内和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表面钝化 效率
下载PDF
太阳电池用硅片表面钝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杜永超 陈伟平 +1 位作者 刘汉英 王景霄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41-643,共3页
硅太阳电池表面钝化是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介绍了采用氧化表面钝化、发射结钝化、发射结氧化钝化的试验方法钝化太阳电池用硅片表面,通过对钝化后硅片少数载流子寿命的测试结果,发现发射结氧化钝化取得最佳的钝化... 硅太阳电池表面钝化是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介绍了采用氧化表面钝化、发射结钝化、发射结氧化钝化的试验方法钝化太阳电池用硅片表面,通过对钝化后硅片少数载流子寿命的测试结果,发现发射结氧化钝化取得最佳的钝化效果,而硅片的湿氧氧化非但不能起钝化作用,而且降低硅片的有效寿命。在漂移场的作用下,通过饱和硅片表面的悬挂键,可以降低少数载流子在表面的复合,从而得到较好的表面钝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硅片 表面钝化 有效寿命
下载PDF
CdZnTe材料的表面钝化新工艺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昆黍 桑文斌 +4 位作者 闵嘉华 腾建勇 张奇 夏军 钱永彪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75-1479,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的钝化CdZnTe(CZT)器件表面的工艺,即先采用KOH KCl溶液对CZT表面进行处理,再用NH4F/H2O2溶液对其进行表面氧化的二步法钝化工艺.并借助俄歇电子能谱(AES)、微电流测试仪等手段对其表面钝化层的质量进行了鉴别,同时与KOH KC... 研究了一种新的钝化CdZnTe(CZT)器件表面的工艺,即先采用KOH KCl溶液对CZT表面进行处理,再用NH4F/H2O2溶液对其进行表面氧化的二步法钝化工艺.并借助俄歇电子能谱(AES)、微电流测试仪等手段对其表面钝化层的质量进行了鉴别,同时与KOH KCl和NH4F/H2O2两种工艺进行了比较.AES能谱分析表明,采用二步法工艺钝化,既可获得化学计量比较好的CZT表面,又可在表面形成一层起保护作用的氧化层.I V特性曲线显示,两步法钝化后CZT器件的漏电流与KOH KCl和NH4F/H2O2钝化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文中提出的新工艺在CZT器件制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ZNTE晶体 表面钝化 漏电流 KOH-KCl溶液 NH4F/H2O2溶液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桂艳 高岩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4,共5页
金属钝化膜的研究已从宏观研究进展到结构和组成等微观研究阶段。通过不锈钢表面自发形成的薄而稳定的钝化膜主要由金属氧化物组成。钝化膜的厚度由不锈钢的成分、溶液pH值、电位、电解液和温度等因素决定,一般不超过10 nm。综述了不锈... 金属钝化膜的研究已从宏观研究进展到结构和组成等微观研究阶段。通过不锈钢表面自发形成的薄而稳定的钝化膜主要由金属氧化物组成。钝化膜的厚度由不锈钢的成分、溶液pH值、电位、电解液和温度等因素决定,一般不超过10 nm。综述了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厚度、组织和结构,钝化膜的形成和生长机理、半导体性能和耐蚀性,讨论了纳米结构对不锈钢钝化膜性能的影响。当前研究重点是开发高强度和耐磨性、更好耐蚀性的新型不锈钢,而采用纳米技术是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表面钝化 性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晶体硅太阳电池表面钝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银生 刘祖明 陈庭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5-17,共3页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太阳电池的表面复合及重掺杂效应。在实验上采用二氧化硅作为钝化膜,比较了两种不同表面浓度的太阳电池片钝化效果,得出低表面浓度的太阳电池片比高表面浓度的太阳电池片的开路电压要高,短波光谱响应要好。开路电...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太阳电池的表面复合及重掺杂效应。在实验上采用二氧化硅作为钝化膜,比较了两种不同表面浓度的太阳电池片钝化效果,得出低表面浓度的太阳电池片比高表面浓度的太阳电池片的开路电压要高,短波光谱响应要好。开路电压和短波光谱响应的提高主要来自于前表面的钝化和适当地降低了表面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硅太阳电池 表面钝化 表面复合 重掺杂效应 开路电压 光谱响应
下载PDF
纳米Y2O3:Eu^3+的内量子效率和表面钝化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翔清 孟庆裕 +4 位作者 陈宝玖 孙佳石 程丽红 彭勇 于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7-680,共4页
采用化学自燃烧方法制备了Eu3+掺杂的Y2O3纳米晶粉末材料,并在制备过程中引入了少量的Ag+离子。计算了Eu3+的5D0能级的发光的内量子效率,发现Ag+离子的加入可以使发光的量子效率最大增加12%。通过发射光谱的测量发现荧光最大可增强约50%... 采用化学自燃烧方法制备了Eu3+掺杂的Y2O3纳米晶粉末材料,并在制备过程中引入了少量的Ag+离子。计算了Eu3+的5D0能级的发光的内量子效率,发现Ag+离子的加入可以使发光的量子效率最大增加12%。通过发射光谱的测量发现荧光最大可增强约50%,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证实Ag+离子的引入产生两个方面的作用:(1)是能够部分地消除表面的无辐射中心,使量子效率提高,发光增强;(2)是使激发光能够更有效地到达发光中心,提高激发效率,从而使荧光产额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量子效率 表面钝化 荧光增强 Y2O3:Eu^3+
下载PDF
多孔硅表面钝化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宏建 瞿述 +2 位作者 剪之渐 彭景翠 向建南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92-496,共5页
报道多孔硅(PS)的表面钝化对其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的影响。PL和EL谱表明,经钝化处理的PS的PL和EL强度明显增强,且发光峰位较大蓝移;存放实验表明,经钝化处理的PS的PL和EL发光强度和发光峰位具... 报道多孔硅(PS)的表面钝化对其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的影响。PL和EL谱表明,经钝化处理的PS的PL和EL强度明显增强,且发光峰位较大蓝移;存放实验表明,经钝化处理的PS的PL和EL发光强度和发光峰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I~V曲线显示,经钝化处理的PS发光器件具有较低的启动电压。这些结果表明:用钝化处理的方法是提高 PS的 PL和 EL强度和稳定性及改善其器件性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表面钝化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下载PDF
硅片不同表面钝化工艺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湘安 艾斌 +1 位作者 邓幼俊 沈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8,共5页
研究分析了热氧化钝化,用PECVD双面沉积SiNx:H膜钝化以及碘酒钝化三种表面钝化工艺的稳定性,通过WT-2000少子寿命测试仪对采用这三种钝化工艺的单晶硅片,多晶硅片以及物理提纯硅片在暗条件不同储存时间的少子寿命进行测量,分析得到三种... 研究分析了热氧化钝化,用PECVD双面沉积SiNx:H膜钝化以及碘酒钝化三种表面钝化工艺的稳定性,通过WT-2000少子寿命测试仪对采用这三种钝化工艺的单晶硅片,多晶硅片以及物理提纯硅片在暗条件不同储存时间的少子寿命进行测量,分析得到三种表面钝化工艺的效果以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碘酒钝化效果好,用PECVD双面沉积SiNx:H膜钝化和热氧化钝化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钝化 稳定性 少子寿命 硅片
下载PDF
基于BiFeO_3/ITO复合膜表面钝化的黑硅太阳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檀满林 周丹丹 +6 位作者 符冬菊 张维丽 马清 李冬霜 陈建军 张化宇 王根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64-273,共10页
采用金属银辅助化学刻蚀法在制绒的硅片表面刻蚀纳米孔形成微纳米双层结构,以期获得高吸收率的太阳能电池用黑硅材料.鉴于微纳米结构会在晶硅表面引入大量的载流子复合中心,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黑硅太阳电池表面制备了BiFeO_3/ITO复合膜... 采用金属银辅助化学刻蚀法在制绒的硅片表面刻蚀纳米孔形成微纳米双层结构,以期获得高吸收率的太阳能电池用黑硅材料.鉴于微纳米结构会在晶硅表面引入大量的载流子复合中心,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黑硅太阳电池表面制备了BiFeO_3/ITO复合膜,并对其表面性能和优化效果进行了探索.实验制备的具有微纳米双层结构的黑硅纳米线长约180—320 nm,在300—1000 nm波长范围内入射光反射率均在5%以下.沉积BiFeO_3/ITO复合薄膜后的黑硅太阳能电池反射率略有提高,但仍然具有较强的光吸收性能;采用BiFeO_3/ITO复合膜的黑硅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密度分别由最初的0.61 V和28.42 mA/cm^2提升至0.68 V和34.57 mA/cm^2,相应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由13.3%上升至16.8%.电池综合性能的改善主要是因为沉积BiFeO_3/ITO复合膜提高了电池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从而增强了黑硅太阳电池短波区域的光谱响应,表明具有自发极化性能的BiFeO_3薄膜对黑硅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性能可起到较好的优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硅太阳电池 铁酸铋薄膜 表面钝化
下载PDF
表面钝化技术对光学灾变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东明 刘云 王立军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5,共2页
介绍了对半导体激光器的腔面进行钝化处理的方法 ,分别采用几种不同的试剂对腔面进行处理 ,得出不同的结果。实验表明 ,用P2 S5/NH4OH和 (NH4) 2 Sx 共同处理的样品在较高功率时开始发生光学灾变。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光学灾变 表面钝化 腔面
下载PDF
钚表面钝化层抗氢蚀机理的微观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博 刘海风 +1 位作者 宋海峰 郑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81-89,共9页
采用基于范德华密度泛函的vdW-DF(+U)方法,通过系统的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两种钚钝化层(PuO2和PuN)的表面电子结构性质,以及表面与H2分子相互作用的微观动力学行为.结果显示:(1)H2很难靠近PuO2... 采用基于范德华密度泛函的vdW-DF(+U)方法,通过系统的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两种钚钝化层(PuO2和PuN)的表面电子结构性质,以及表面与H2分子相互作用的微观动力学行为.结果显示:(1)H2很难靠近PuO2表面,与表面发生“碰撞-解离”的几率很小,自钝化层PuO2具有抗氢蚀作用:但是,一方面H2解离后H原子在PuO2表面的吸附放热稳定,另一方面在缺氧条件下PuO2薄层会转化成a-Pu2O3,而H2能穿过a-PuzOs到达钚层,所以PuO2的抗氢蚀性能并不可靠.(2)H2在PuN表面的微观动力学行为与在PuO2表面类似,H2极难解离且H原子的吸附热力学上不稳定:相对于PuO2,PuN的成分单一、稳定而且结构致密,PuN具有比PuO2更好的抗氢蚀性能.我们希望本工作能为钚表面钝化防护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钝化 钚氧 钚氮 表面氢蚀 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半导体集成电路用表面钝化膜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学建 张俊计 +2 位作者 孙兴伟 蒲锡鹏 黄莉萍 《陶瓷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对于高性能高可靠性集成电路来说 ,表面钝化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工艺措施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几种无机表面钝化膜 (SiO2 、Al2 O3 和Si3 N4)的特点 ,并指出氮化硅薄膜是半导体集成电路中最具应用前景的表面钝化材料 ,发展低... 对于高性能高可靠性集成电路来说 ,表面钝化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工艺措施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几种无机表面钝化膜 (SiO2 、Al2 O3 和Si3 N4)的特点 ,并指出氮化硅薄膜是半导体集成电路中最具应用前景的表面钝化材料 ,发展低温的热化学气相沉积 (CVD)工艺来沉积氮化硅表面钝化膜是集成电路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开发新的能满足低温沉积氮化硅薄膜的硅源、氮源前驱体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并对这些前驱体物质的设计原则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集成电路 表面钝化 研究 CVD 有机前驱体 陶瓷薄膜
下载PDF
表面钝化对超临界航空煤油静态结焦特性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锟 邓宏武 +1 位作者 徐国强 张春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5-749,共5页
通过静态装置,研究了不锈钢经表面磷化、酸洗钝化以及电解钝化后对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RP-3热氧化结焦的抑制效果,并对表面钝化层的耐久性做出评估.研究发现,不锈钢的钝化膜层有效地降低不锈钢表面催化活性,按结焦抑制效果排序为:电解... 通过静态装置,研究了不锈钢经表面磷化、酸洗钝化以及电解钝化后对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RP-3热氧化结焦的抑制效果,并对表面钝化层的耐久性做出评估.研究发现,不锈钢的钝化膜层有效地降低不锈钢表面催化活性,按结焦抑制效果排序为:电解钝化>酸洗钝化>磷化;化学稳定性好、耐蚀性强的钝化膜层会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按钝化膜耐蚀性排序为:电解钝化>酸洗钝化>磷化;综合结焦抑制效果及化学稳定性两个因素考虑,电解钝化为最佳表面钝化方案,但其在高温高腐蚀的煤油环境下长时间实验时易失去钝化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压力 表面钝化 不锈钢 RP-3 热氧结焦
原文传递
单晶硅表面钝化层在低能电子辐照前后的SIMS和XPS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玉青 雷轶松 +4 位作者 向勇军 李刚 熊晓玲 徐建 董文丽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0,I0003,共8页
为了研究低能电子辐照对单晶硅器件表面钝化材料中产生的化学微结构的变化,在轻掺杂P型单晶硅基底上制作了三种表面钝化膜,分别是单一SiO2钝化膜、SiO2/Si3N4复合钝化膜、硼硅玻璃/Si3N4复合钝化膜,开展了表面钝化单晶硅在最大能量70 ke... 为了研究低能电子辐照对单晶硅器件表面钝化材料中产生的化学微结构的变化,在轻掺杂P型单晶硅基底上制作了三种表面钝化膜,分别是单一SiO2钝化膜、SiO2/Si3N4复合钝化膜、硼硅玻璃/Si3N4复合钝化膜,开展了表面钝化单晶硅在最大能量70 keV的加速器电子束下的辐照实验。样品在空气气氛下辐照6 h,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测试了辐照前后三种表面钝化膜中Si、N、B的纵深变化,同时用Ar离子刻蚀X射线表面光电子能谱(XPS)对Si元素的化学结合状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对单一SiO2钝化的轻掺杂P型材料,辐照在SiO2/Si界面产生明显的材料结构变化,界面附近的SiO2不再是完整化学计量比,而是SiOx(x<2);对SiO2/Si3N4复合钝化的轻掺杂P型材料,辐照对SiO2/Si3N4界面结构影响较小,主要的影响仍然在SiO2/Si界面,SiO2辐照分解后产生的游离O元素可扩散到SiO2/Si3N4界面;辐照在硼硅玻璃/Si界面和硼硅玻璃/Si 3N 4界面引起的变化小于在SiO2/Si界面和SiO2/Si3N4界面的变化。研究表明低能电子辐照对单晶硅表面钝化层的化学微结构损伤主要存在于SiO 2/Si界面,该结构损伤并不能通过SiO2/Si3N4复合钝化得到明显改善,而采用硼硅玻璃/Si 3N 4复合钝化有助于增强单晶硅表面及钝化层各界面材料结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钝化 低能电子辐照 SIMS XPS β辐伏同位素电池
下载PDF
GaAs(100)表面钝化和Mg/S/GaAs界面的SRPES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尔东 徐彭寿 +5 位作者 徐世红 余小江 潘海斌 张新夷 赵天鹏 赵特秀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545-551,共7页
应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谱(SRPES)表征了一种新的CH3CSNH2/NH4OH溶液体系处理的GaAs(100)表面的成键特性和电子态.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GaAs(100)表面,S既与As成键也与Ga成键,形成了S与G... 应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谱(SRPES)表征了一种新的CH3CSNH2/NH4OH溶液体系处理的GaAs(100)表面的成键特性和电子态.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GaAs(100)表面,S既与As成键也与Ga成键,形成了S与GaAs的新界面,这说明CH3CSNH2/NH4OH溶液处理的GaAs(100)表面具有明显的钝化作用.钝化表面退火处理后,发现AS的硫化物不稳定,分解或反应生成Ga-S成分和元素态As;室温下,Mg淀积硫钝化的GaAs表面的实验结果表明,Mg置换GaS的Ga成为金属Ga偏析到表面,而硫以MgS形成仍保留在界面,并且金属Mg淀积引起费米能级向价带顶(VBM)移动约0.5eV,高覆盖度下,过量的金属Mg与其置换的偏析到表面金属Ga反应形成MgGa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钝化 MgGa合金 同步辐射 表面处理
下载PDF
n-HgCdTe光导器件的两种表面钝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咏东 方家熊 汤定元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利用 Ar+束溅射沉积技术实现了 Cd Te薄膜的低温生长 ,利用电化学方法进行了 Hg Cd Te表面自身阳极氧化膜的生长 ,利用生长的 Cd Te介质膜和 Hg Cd Te表面自身阳极氧化膜对 n- Hg Cd Te光导器件进行了表面钝化 .对两种器件的电阻、各项... 利用 Ar+束溅射沉积技术实现了 Cd Te薄膜的低温生长 ,利用电化学方法进行了 Hg Cd Te表面自身阳极氧化膜的生长 ,利用生长的 Cd Te介质膜和 Hg Cd Te表面自身阳极氧化膜对 n- Hg Cd Te光导器件进行了表面钝化 .对两种器件的电阻、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测量分析 ,实验表明得到的 Cd Te/ Hg Cd Te界面质量已达到器件实用化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光导器件 表面钝化 HGCDTE
下载PDF
碲镉汞材料表面钝化研究的发展(上)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忆锋 刘黎明 +1 位作者 孙祥乐 陈燕 《红外》 CAS 2012年第3期1-8,共8页
碲镉汞(Hg_1-_xCd_xTe,MCT)材料的表面钝化被认为是光导和光伏探测器制备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实用的MCT器件需要稳定且可重复生产的钝化表面和符合器件性能要求的界面及表面势。通过对近年来的部分英语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介绍了MCT表面钝... 碲镉汞(Hg_1-_xCd_xTe,MCT)材料的表面钝化被认为是光导和光伏探测器制备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实用的MCT器件需要稳定且可重复生产的钝化表面和符合器件性能要求的界面及表面势。通过对近年来的部分英语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介绍了MCT表面钝化研究的进展。描述了MCT钝化的基本概念。讨论了部分MCT钝化膜的生长方法、界面性质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 红外探测器 表面钝化 表面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