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6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袁了凡对当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朝明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06年第9期63-65,共3页
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有识之士呼吁应尽快改善大学的论是反思目前高校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还是思考成因、研究对策,都可以从明朝末年的袁了凡那里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大学人文教育 袁了凡 人文素养教育 人文精神 人生价值 人格培养 了凡四训 道德人格 是非观念 民族
下载PDF
“2016首届袁了凡思想文化国际论坛”会议综述
2
作者 王玉超 张献忠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48-148,F0003,共2页
2016年5月7日-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宝坻袁黄研究会协办的"2016首届袁了凡思想文化国际论坛"在天津宝坻区召开,来自中国大... 2016年5月7日-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宝坻袁黄研究会协办的"2016首届袁了凡思想文化国际论坛"在天津宝坻区召开,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加拿大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50多位学者参会,提交论文40余篇。分别就袁黄生平著作、袁黄思想、袁黄与宝坻善政等诸多议题,从历史、文化、文学、思想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袁黄思想研究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以袁黄思想研究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了凡 国学研究 宝坻区 会议综述 了凡四训 道德修养 历史研究所 善政 道德教化
下载PDF
袁了凡与道家道教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志鹏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4-86,共13页
了凡(袁黄)是明代著名思想人物,其《了凡四训》融汇儒释道三教思想,盛行于世数百年,对中国世俗伦理道德影响巨大。作为汇通三教的学者,了凡与道教的渊源尤为深厚,其聚精、养气、存神的养生思想富含道教因子,而其日常修持——静坐、辟谷... 了凡(袁黄)是明代著名思想人物,其《了凡四训》融汇儒释道三教思想,盛行于世数百年,对中国世俗伦理道德影响巨大。作为汇通三教的学者,了凡与道教的渊源尤为深厚,其聚精、养气、存神的养生思想富含道教因子,而其日常修持——静坐、辟谷、功过格及祈祷,带有浓郁的道教色彩。在三教融合问题上,了凡的基本论点是"三教一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了凡 道教 养生思想 日常修持 三教一心
下载PDF
从“良知之教”到“立命之学”——由袁了凡其人其学看儒学转向及阳明心学的世俗化、民间化 被引量:5
4
作者 林志鹏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50-60,共11页
阳明心学的精神品格之一,在于寻求自我意识的发展。晚明袁了凡是汇通三教的阳明后学,其“立命之学”与阳明心学的“主体性自觉”一脉相承,深具阳明心学色彩,在士庶阶层中产生广泛影响。对“立命之学”的支持和反对,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 阳明心学的精神品格之一,在于寻求自我意识的发展。晚明袁了凡是汇通三教的阳明后学,其“立命之学”与阳明心学的“主体性自觉”一脉相承,深具阳明心学色彩,在士庶阶层中产生广泛影响。对“立命之学”的支持和反对,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阳明心学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两派,儒学转向及阳明心学的世俗化、民间化于斯可见。“立命之学”用“神道设教”的方式进行儒家伦理道德劝化,堪称“世俗版”的“良知之教”。“立命之学”和《功过格》的传播,从一个侧面说明阳明后学在明末清初“劝善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了凡 阳明心学 “立命之学” 民间化 “良知之教”
下载PDF
从袁了凡事迹看经典注解对人的命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唐继华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9-80,共2页
通过袁了凡对待命运态度前后的变化,可以看出对传统经典的不同解读可以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揭示出传统文化经典的解读对个人以及国家命运的影响,经典阐释所造成的结果可以让人活,也可以使人死,权威越大,影响越深远,以期引起世人对当今... 通过袁了凡对待命运态度前后的变化,可以看出对传统经典的不同解读可以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揭示出传统文化经典的解读对个人以及国家命运的影响,经典阐释所造成的结果可以让人活,也可以使人死,权威越大,影响越深远,以期引起世人对当今经典注解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了凡 命运 经典 注解
下载PDF
从《了凡四训》到《训儿俗说》——关于袁了凡及其家风家训的思想史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志鹏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2,共9页
袁了凡(袁黄)以其《了凡四训》闻名于世,该书亦被当作训子家书。其实,了凡所作家训并非《了凡四训》,而是《训儿俗说》。作为王龙溪(王畿)的及门弟子,了凡在思想上是阳明后学的一分子,其人生轨迹属于典型的儒家士大夫,其日常修持及著述... 袁了凡(袁黄)以其《了凡四训》闻名于世,该书亦被当作训子家书。其实,了凡所作家训并非《了凡四训》,而是《训儿俗说》。作为王龙溪(王畿)的及门弟子,了凡在思想上是阳明后学的一分子,其人生轨迹属于典型的儒家士大夫,其日常修持及著述呈现三教汇通的思想特色。了凡家风淳朴,家学深厚,以儒为宗,兼收并蓄,强调道德主义,注重积德行善,具有出世情怀,对其人格产生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凡四训》 《训儿俗说》 袁了凡 家风家训
下载PDF
《袁了凡》对基层苏州评弹创作的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洁 《艺海》 2019年第4期128-129,共2页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吴江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坚持"出书出人走正路"的原则开展基层苏州评弹的创作工作,创作的...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吴江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坚持"出书出人走正路"的原则开展基层苏州评弹的创作工作,创作的中篇苏州评弹作品《袁了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作品从题材选择、主题思想、传播推广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对基层评弹创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评弹 袁了凡 评弹创作
下载PDF
和历史人物交朋友——评弹《袁了凡》的人物形象塑造
8
作者 陈松青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260-261,291,共3页
我对袁了凡的了解缘于区文化艺术中心决定把袁了凡事迹写成评弹中篇形式搬上舞台并且由我主演,形势逼着我去细读他,了解他。随着研究袁了凡不断的深入,我从不认识到了解,从钦佩到敬仰。内心迸发出一定要演好袁了凡,把这伟大的人物推介... 我对袁了凡的了解缘于区文化艺术中心决定把袁了凡事迹写成评弹中篇形式搬上舞台并且由我主演,形势逼着我去细读他,了解他。随着研究袁了凡不断的深入,我从不认识到了解,从钦佩到敬仰。内心迸发出一定要演好袁了凡,把这伟大的人物推介给全社会听众的想法。那么从精神气质、文化品质、神态语言方面应该怎么掌握,角色如何定位呢?按传统程式化塑造不可取,用现代伦理观念表述又不符实际,我就从评弹"说、噱、弹、唱、演"五个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 评弹艺术 中篇评弹 袁了凡 戏曲人物 评弹演员
下载PDF
论袁了凡的以善立命观
9
作者 梁大秀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1-13,共3页
以善立命是袁了凡劝善思想的基础,它把改变命运与善恶结合在一起,彰显了善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构建改过、积善及谦德来阐发"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袁了凡以善立命的道德观对于构建当代立命观、道德观具有深刻的... 以善立命是袁了凡劝善思想的基础,它把改变命运与善恶结合在一起,彰显了善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构建改过、积善及谦德来阐发"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袁了凡以善立命的道德观对于构建当代立命观、道德观具有深刻的理论启示,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了凡 立命 善恶 道德
下载PDF
养生养性袁了凡
10
作者 严蔚冰 《中医健康养生》 2021年第7期71-73,共3页
明代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坤仪,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先生"称之。袁了凡先生出身于医学之家,曾祖父袁颢、父亲袁仁都是饱读经典、兼通医道的学者,袁了凡得父教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修身养性... 明代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坤仪,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先生"称之。袁了凡先生出身于医学之家,曾祖父袁颢、父亲袁仁都是饱读经典、兼通医道的学者,袁了凡得父教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修身养性,著述甚繁袁了凡善于学习,总结父辈传下的经验和自己的心得,著书立说教育后人。其著述繁多,包含甚广,但为后人熟知,更是因其修身养性方面的成就。所著有《摄生三要》《静坐要诀》《祈嗣真诠》和《训儿俗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了凡 修身养性 著书立说 善于学习
下载PDF
三袁文化及其对公安县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
11
作者 鲁维康 母洪娜 孙陶泽 《现代园艺》 202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公安三袁”或“三袁”是指明代晚期出生于荆州公安(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性灵派”“公安体”。基于“公安三袁”以及三袁文化等部分史料和前人研究,探讨公安三袁有关的... “公安三袁”或“三袁”是指明代晚期出生于荆州公安(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性灵派”“公安体”。基于“公安三袁”以及三袁文化等部分史料和前人研究,探讨公安三袁有关的风景园林如荷叶山房、柳浪湖别业等对公安县风景园林发展演变的影响,并建议公安县应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三袁文化,为公安县的景观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风景园林 地域性景观 公安县
下载PDF
袁可嘉“综合”诗论的西方渊源
12
作者 白洋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2,共10页
“综合”是袁可嘉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新诗现代化”诗论中的关键策略。关于“综合”的西方渊源,研究者往往关注艾略特和瑞恰兹的影响,却忽略了史彭德,而后者是袁可嘉“综合”诗论的关键来源。首先,袁可嘉所述英国现代诗呈现从“分析... “综合”是袁可嘉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新诗现代化”诗论中的关键策略。关于“综合”的西方渊源,研究者往往关注艾略特和瑞恰兹的影响,却忽略了史彭德,而后者是袁可嘉“综合”诗论的关键来源。首先,袁可嘉所述英国现代诗呈现从“分析到综合”(从“自嘲嘲人到怜悯”)的特征,其中的“综合”和“怜悯”皆可追溯至史彭德的诗歌和理论;其次,不同于艾略特和瑞恰兹切断艺术与生活的渗透关系,史彭德“融合”意识、经验与客观现实的“诗的社会化”理论,经由袁水拍等人的译介进入中国,启发袁可嘉将“现实”列为“综合”的重要部分;最后,袁可嘉在同时代人译介的激励下翻译史彭德的“现代性”诗论,并于20世纪80年代经由卡林内斯库的理论再次激活而成为袁可嘉诗论的核心。袁可嘉对左翼诗人史彭德诗论的借鉴,体现了京派知识圈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战时背景下的姿态调整和文学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嘉 史彭德 综合 现代性
下载PDF
言卑趣则有——论袁宏道诗文中的诙谐色彩
13
作者 陈铃玉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4-49,共6页
晚明文人袁宏道诗文兼擅,他作品中显露出的诙谐色彩成为其风格特色之一。这种诙谐色彩具有谐谑对象广、艺术形式多样、风格雅俗并存的特点。在诗文中,袁宏道通过制造意外感、优越感、宣泄感生成诙谐色彩。而之所以会产生出这种诙谐幽默... 晚明文人袁宏道诗文兼擅,他作品中显露出的诙谐色彩成为其风格特色之一。这种诙谐色彩具有谐谑对象广、艺术形式多样、风格雅俗并存的特点。在诗文中,袁宏道通过制造意外感、优越感、宣泄感生成诙谐色彩。而之所以会产生出这种诙谐幽默的风格,原因可以从社会历史因素、经历与性格因素、文艺美学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道 诙谐 特点 生成机制 成因
下载PDF
论袁宏道《潇碧堂集》对苏轼的接受
14
作者 徐晓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0-35,共6页
在明代轻视宋诗的大背景下,袁宏道推崇苏轼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袁宏道《瓶花斋集》《潇碧堂集》等文集都可以反映出袁宏道对苏轼的接受。《潇碧堂集》作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袁宏道柳浪乡居时期的诗文... 在明代轻视宋诗的大背景下,袁宏道推崇苏轼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袁宏道《瓶花斋集》《潇碧堂集》等文集都可以反映出袁宏道对苏轼的接受。《潇碧堂集》作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袁宏道柳浪乡居时期的诗文结集。柳浪乡居期间,袁宏道与苏轼产生了更深的精神联系,这段时间也是袁宏道接纳和学习苏轼最重要的时期。袁宏道对苏轼的接受影响到了苏轼诗文在晚明文坛的流行,进一步又影响到了明末清初宋诗风气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碧堂集》 宏道 苏轼 晚明思潮
下载PDF
摩诘得之以象外——“袁安卧雪”与“雪中芭蕉”
15
作者 申萍萍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9期66-68,共3页
文人画始祖王维的《袁安卧雪图》虽已遗佚,却并未影响这一已经不具有实物形态的图像成为研究的焦点,其局部图像“雪中芭蕉”,更是以争执不休的公案式议题形式流传至今。据二川在《〈袁安卧雪图〉画理抉微》中的统计,关于《袁安卧雪图》... 文人画始祖王维的《袁安卧雪图》虽已遗佚,却并未影响这一已经不具有实物形态的图像成为研究的焦点,其局部图像“雪中芭蕉”,更是以争执不休的公案式议题形式流传至今。据二川在《〈袁安卧雪图〉画理抉微》中的统计,关于《袁安卧雪图》的鉴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认为芭蕉在“极寒之地,岂有此耶”,王维的描绘是对于生活的失实,是谬误;二是相信画家是据实而写,有自然的实证,而非主观臆断;三是认为王维“重意境的象征,而不重饰绘”,寓物以禅。那王维为何要画《袁安卧雪图》?这一图像背后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可惜自宋人沈括后,无人再提及见过此画,在北宋以来的历代画论与相关研究中,多是“以人读之”“以禅读之”“以文读之”,可谓众说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安卧雪图》 雪中芭蕉
下载PDF
江盈科与袁宏道文集刊刻及文坛地位的确定
16
作者 曾玺林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7期35-39,共5页
袁宏道晚明文坛地位的确定是内在因素和外缘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与其私交甚厚的江盈科在此方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为袁宏道在吴时期刊刻的几部小集作序,江盈科使文坛认识到袁宏道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同时深化完善了袁宏道的性... 袁宏道晚明文坛地位的确定是内在因素和外缘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与其私交甚厚的江盈科在此方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为袁宏道在吴时期刊刻的几部小集作序,江盈科使文坛认识到袁宏道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同时深化完善了袁宏道的性灵文学思想,助力了性灵文学思潮的发展,确定了袁宏道的文坛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盈科 宏道 晚明文坛 性灵文学思潮 文人小集
下载PDF
寄“性灵”于“新声”:袁宏道的赏曲经验与诗学转向
17
作者 余来明 窦瑜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6,共8页
袁宏道“性灵”诗学的核心是对“新声”的标举,前后经历了由魏晋“新声”向时兴“新曲”的转变。袁宏道早期作品《敝箧集》接武魏晋“新声”,反映出以折衷、调和的方式改良复古派流弊的积极尝试。其取径虽不出复古派畛域,却力图弥补其... 袁宏道“性灵”诗学的核心是对“新声”的标举,前后经历了由魏晋“新声”向时兴“新曲”的转变。袁宏道早期作品《敝箧集》接武魏晋“新声”,反映出以折衷、调和的方式改良复古派流弊的积极尝试。其取径虽不出复古派畛域,却力图弥补其取“格调”不取“声情”之失,以及由此造成的诗歌“性灵”不足之弊。入吴后,袁宏道对“新声”的关注由魏晋转向今人时曲,选择以《劈破玉》《打枣竿》等闾巷新声作为取法对象,以“今”驳“古”,却不可避免地出现“泥今之过”。袁宏道诗学策略的前后调整,与其吴中经历的赏曲经验密切相关,既是应对复古诗学话语权力的求变之策,也是晚明宗尚“新声”文人趣味的典型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道 性灵 新声 时曲 诗学转向
下载PDF
袁裒书学思想发微
18
作者 张宇宏 王慕鲲 《书画世界》 2023年第4期67-69,共3页
元代袁裒撰有《书学纂要》一书,今已亡佚,其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现今依然存世的《评书》一文中,此文也被称为《题书学纂要后》。总体上来看,袁裒的书学思想体现了元代上溯魏晋提倡复古的时代潮流。《评书》中袁裒主要讨论了书法的气韵与... 元代袁裒撰有《书学纂要》一书,今已亡佚,其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现今依然存世的《评书》一文中,此文也被称为《题书学纂要后》。总体上来看,袁裒的书学思想体现了元代上溯魏晋提倡复古的时代潮流。《评书》中袁裒主要讨论了书法的气韵与法度的关系,学习《淳化阁帖》流弊的问题,并且首次提出了“内擫”“外拓”的概念。这些论述虽然简短但都精准恰当,切中问题的要害,体现出袁裒对于书法认识的深度与高度,有着不可忽略的书学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学思想
下载PDF
从《国币条例》看“袁大头”的流通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煦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83,共2页
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和声讨,袁在位83天便匆匆退位,旋即忧愤成疾而病逝,但以他的头像作为主要图案的银元(民间俗称“袁大头”)却并未因他的倒台而退出历史舞台,而是继续流通了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反袁人士在内,... 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和声讨,袁在位83天便匆匆退位,旋即忧愤成疾而病逝,但以他的头像作为主要图案的银元(民间俗称“袁大头”)却并未因他的倒台而退出历史舞台,而是继续流通了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反袁人士在内,未见有抵制袁像银元的举动,究其原因,还要从袁像币的源起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凯称帝 忧愤成疾 银元 流通 《国币条例》
下载PDF
浅谈袁可嘉诗歌与朦胧诗的内在渊源
20
作者 周泽娇 林琳 《戏剧之家》 2023年第5期196-198,共3页
袁可嘉作为九叶诗派中的“一叶”,和朦胧诗人一样活跃在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在创作背景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在立足于现实、象征的表现手法、玄学的思想境界等诗歌创作方面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特点,共同奠定... 袁可嘉作为九叶诗派中的“一叶”,和朦胧诗人一样活跃在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两者在创作背景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在立足于现实、象征的表现手法、玄学的思想境界等诗歌创作方面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特点,共同奠定了现代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嘉 朦胧诗 共同点 渊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