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考古发现看火袄教在中国的初传 被引量:20
1
作者 林梅村 《西域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54-60,共7页
从考古发现看火袄教在中国的初传林梅村70年代以来,火袄教人华问题成为西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先后参加讨论的学者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柳存仁(1976年)、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1978年)、日本学者福井文雅(1980年)... 从考古发现看火袄教在中国的初传林梅村70年代以来,火袄教人华问题成为西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先后参加讨论的学者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柳存仁(1976年)、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1978年)、日本学者福井文雅(1980年)、中山大学的蔡鸿生(198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祆 袄教 考古发现 粟特文 中亚 伊犁河流域 山普拉墓地 粟特语 粟特人 阿胡拉·马兹达
下载PDF
《中国袄教艺术史研究》
2
作者 江洁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37,共1页
由中山大学历史系著名学者姜伯勤教授撰写的《中国袄教艺术史研究》一书已于2004年4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关键词 《中国袄教艺术史研究》 姜伯勤 文化 艺术风格
下载PDF
高昌火袄教论稿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素 《历史研究》 1986年第3期168-177,共10页
笔者曾撰《魏晋南朝火祆教钩沉》一文,文章发表后,接到唐长孺先生赐书,于勉励之外,指出高昌火祆教也值得研究,并提出一个问题:《魏书·高昌传》明言高昌国"俗事天神,兼信佛法",而高昌国文书记载了大量佛寺,明确关于火袄... 笔者曾撰《魏晋南朝火祆教钩沉》一文,文章发表后,接到唐长孺先生赐书,于勉励之外,指出高昌火祆教也值得研究,并提出一个问题:《魏书·高昌传》明言高昌国"俗事天神,兼信佛法",而高昌国文书记载了大量佛寺,明确关于火袄教的资料却不过几条,为什么史籍与文书记载不合?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笔者研究高昌火祆教的兴趣,《吐鲁番出土文书》(以下简称"文书")所载关于高昌火袄教的明确资料不过几条,仔细爬梳,认真识别,可能还会发现少量不明确的有关资料.仅仅根据这些为数很少的资料,对高昌火袄教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显然存在很多困难.只有把中原和西域其它地区的有关资料,与这些资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才有可能对高昌火祆教作出一些探索.本文正是采用这种比较方法进行探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袄教 高昌王 高昌国 吐鲁番出土文书 十六国时期 祭祀 寺院 火祆 规模
原文传递
唐代的袄教和摩尼教
4
作者 吕仲海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6-56,共1页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第18章“隋唐文化”第二节“宗教、哲学和史学”中说:“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外来宗教的态度比较开明,从西亚传进的祅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都受到尊重。”这里提到的祅教、景教和摩尼教,是唐代的三种主...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第18章“隋唐文化”第二节“宗教、哲学和史学”中说:“隋唐时期,统治者对外来宗教的态度比较开明,从西亚传进的祅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都受到尊重。”这里提到的祅教、景教和摩尼教,是唐代的三种主要外来宗教。它们都是来自波斯的古代宗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几乎是在同时,在教义上又有相通或继承的关系,唐人一时不易分辨清楚,便统统称之为“波斯胡教”。这三种宗教在古代西方和东方尽管有些时候得到某个政权的承认,甚至处于国教的位置,但总体来看是被排斥在正统宗教之外的所谓“异端”宗教。其教义及传播情况鲜见于中外史籍,后来随着考古发现的进展,人们才对其逐渐有所了解。关于景教及其传入中国的情况,《历史教学》1997年4期杨志玖先生的文章已有介绍,这里重点谈一下另外两种宗教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 琐罗亚斯德 袄教 外来宗 历史 伊斯兰 古代宗 西方和东方 考古发现 隋唐时期
原文传递
敦煌遗书中的袄教资料
5
《文史知识》 1988年第8期47-47,共1页
煌敦遗书中除大量的佛教、道教经典外,还有摩尼教、景教经典,唯祆教经典独付阙如。但火袄教创自波斯,西域诸国多奉其教;中国自北魏以迄唐宋,亦多流行。
关键词 敦煌遗书 经典 刘铭恕 大学历史系 袄教 西域诸国 敦煌廿咏 沙州图经 精神生活 祭神
原文传递
袄教
6
作者 赵增泉 《西亚非洲》 1980年第4期52-52,共1页
袄教产生于公元前九世纪的波斯,称为琐罗亚斯特教。因该教创始者波斯人扎拉图什特拉(希腊语称他为琐罗亚斯特)而得名。南北朝时期由波斯传入我国,取名为袄教。 袄教的主要经典是《阿吠陀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九至三世纪。袄教教义认为... 袄教产生于公元前九世纪的波斯,称为琐罗亚斯特教。因该教创始者波斯人扎拉图什特拉(希腊语称他为琐罗亚斯特)而得名。南北朝时期由波斯传入我国,取名为袄教。 袄教的主要经典是《阿吠陀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九至三世纪。袄教教义认为,善神阿胡拉马兹达(胡马兹达)代表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袄教 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 吠陀经 创始者 希腊语 波斯人 取名为 恶神
原文传递
中国祆教画像石在艺术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姜伯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8,共9页
文章讨论了十六国至隋时期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六组祆教画像石,它们大致可分为两类:祭祀类与盟会类。从风格上分析,它们与中国绘画史上的粟特画派和于阗画派有关。中国的礼制艺术,能够吸纳外来的祆教艺术,而这一点,亦反映了中国文明与... 文章讨论了十六国至隋时期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六组祆教画像石,它们大致可分为两类:祭祀类与盟会类。从风格上分析,它们与中国绘画史上的粟特画派和于阗画派有关。中国的礼制艺术,能够吸纳外来的祆教艺术,而这一点,亦反映了中国文明与伊朗文明及中亚文明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袄教画像石 粟特画派
下载PDF
祆教在新疆的传播及其地域特点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进新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7,共7页
祆教是新疆流传时间长、范围广、影响较大的一种外来宗教,10世纪以后逐渐消失。在传播过程中,祆教与其他宗教和文化习俗相融合,形成明显地方特点。许多带有祆教色彩的遗俗保留到现在。
关键词 袄教 传播 特点
下载PDF
本教名称辨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诺布旺丹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前国内外藏学界对本教的名称“本”一词有诸多解释,主要有以下四种:1)念诵说,2)与佛教的Derna,即佛法同义说,3)作巫术之意说,4)作祈求或恳求说。其中持念诵说观点者居多,他们的依据是,“在一些历史书籍中认为‘本’一词是藏语古词,与... 目前国内外藏学界对本教的名称“本”一词有诸多解释,主要有以下四种:1)念诵说,2)与佛教的Derna,即佛法同义说,3)作巫术之意说,4)作祈求或恳求说。其中持念诵说观点者居多,他们的依据是,“在一些历史书籍中认为‘本’一词是藏语古词,与香雄语中的‘Gyer’即念诵相同。‘本’为藏语古词这不仅毫无疑问,而且‘Gyer’一词源于香雄语,等同于‘本’之意,也是无需任何怀疑的,‘Gyer’一词还在藏语和香雄语中并用,它在本教古文献中作‘念诵本教仪式中的颂词’之意使用”。以笔者管见,这种解释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很完整,但经不起仔细推敲。“本”与“Gyer”一词同义,这没有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 玛桑 大食 袄教 古代藏族 土著宗 藏语 伊朗
下载PDF
吐鲁番出土编号81TB65:1摩尼教残卷插图之臆说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蔚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88,共5页
吐鲁番出土摩尼教残卷插图来源于多种艺术传统,特别是受到袄教图式的影响,其画面中人物身份也需由多种传统相互比照而加以确认。
关键词 摩尼 袄教 图式
下载PDF
达吉斯坦的祆教文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来仪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CSSCI 2006年第2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达吉斯坦 文化 袄教 高加索地区 安全形势 “圣战” 伊斯兰 恐怖事件 俄罗斯 穆斯林
下载PDF
陈垣对中国宗教史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树森 罗惠荣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5-30,共6页
宗教史研究是陈垣先生史学研究中用功最勤、成就最突出的范畴。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用科学方法解决了中西回历相互对照 ;用文字勘同方法解决了伊斯兰教、景教、一赐乐业教、火袄教、摩尼教的古今异译 ,分清了各教之间的差别 ... 宗教史研究是陈垣先生史学研究中用功最勤、成就最突出的范畴。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用科学方法解决了中西回历相互对照 ;用文字勘同方法解决了伊斯兰教、景教、一赐乐业教、火袄教、摩尼教的古今异译 ,分清了各教之间的差别 ;用进步的史观阐明域外各国、各族人入华后的“华化” ,为中华民族形成提供了历史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垣 学术成就 中国 伊斯兰 基督 袄教 一赐乐业 摩尼
下载PDF
粟特:雾里看花——评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
13
作者 李明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2004年4月,由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姜伯勤著《中国祅教艺术史》,是粟特史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着重评价了祅教艺术史研究对粟特历史文化及丝绸之路研究的贡献,介绍了姜伯勤先生在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上的继承与创新。同时,高度评价... 2004年4月,由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姜伯勤著《中国祅教艺术史》,是粟特史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着重评价了祅教艺术史研究对粟特历史文化及丝绸之路研究的贡献,介绍了姜伯勤先生在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上的继承与创新。同时,高度评价了姜伯勤先生的学术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袄教艺术史研究 评论
下载PDF
也谈唐代太原“黄坑”葬俗的宗教属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岩 《洛阳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22-24,共3页
唐代太原有过宗教徒“尸体送近郊以饲鸟兽”的葬俗,有两位学者认为是中亚袄教葬俗。袄教葬俗是:由办理丧事的专门人员前往收取尸体,放置到城外特建的处理丧事院落中,由院内所养家狗吃掉尸体上的肉,然后将骸骨埋葬,不用棺材。太原葬俗和... 唐代太原有过宗教徒“尸体送近郊以饲鸟兽”的葬俗,有两位学者认为是中亚袄教葬俗。袄教葬俗是:由办理丧事的专门人员前往收取尸体,放置到城外特建的处理丧事院落中,由院内所养家狗吃掉尸体上的肉,然后将骸骨埋葬,不用棺材。太原葬俗和这种情况不一样,应是佛教“野葬”葬俗,即僧人尸体由其弟子或同寺僧人放置于郊野、山谷,施舍给鸟兽(包括野狗)作食物,然后收遗骨起塔埋葬。这种佛教葬俗隋唐时期实行于长安、洛阳地区,太原佛教氛围浓厚,当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太原 “黄坑”葬俗 属性 袄教葬俗 野葬
下载PDF
天山之“天”与祆教之“祆”——西北地区宗教文化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世良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3-62,125-126,共12页
今日天山一名,汉代即已有之。顾名思义,当然是以“天”名山。但天山之名,其实是西北民族语言的汉语意译,因此,如果我们进行一番正小溯源的工作,能够找出土语对天的称呼和汉译所依据的民族语言。则对于西北地区民族与宗教的研究肯定会有... 今日天山一名,汉代即已有之。顾名思义,当然是以“天”名山。但天山之名,其实是西北民族语言的汉语意译,因此,如果我们进行一番正小溯源的工作,能够找出土语对天的称呼和汉译所依据的民族语言。则对于西北地区民族与宗教的研究肯定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袄教 西域传 唐西域 积极意义 汉武帝 后汉书 伯希和 龟兹
下载PDF
突厥族的宗教信仰刍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维军 《丝绸之路》 1999年第S1期99-100,共2页
古代突厥族信仰多种宗教。本文通过一定文献资料,介绍了他们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佛教、祆教和景教的大致状况。
关键词 突厥族 信仰 原始宗 袄教和景
下载PDF
唐代穆护及其首次遭逢灭教
17
作者 羽离子 《海交史研究》 1992年第1期34-44,共11页
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界因竟无任何关于中国唐代伊斯兰教情况的翔实可信的中文记载的遗存而困惑.本论文首次提出存在着一批记述唐代伊斯兰教在华情况的重要文献,包括有唐帝的敕谕、省臣的疏奏、史家的记录及民间的传述.依据这批文献,论... 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界因竟无任何关于中国唐代伊斯兰教情况的翔实可信的中文记载的遗存而困惑.本论文首次提出存在着一批记述唐代伊斯兰教在华情况的重要文献,包括有唐帝的敕谕、省臣的疏奏、史家的记录及民间的传述.依据这批文献,论文勾勒了在华伊斯兰教遭逢的第一次大规模灭教的概况,最后引用阿拉伯文献的记载,提示了在华伊斯兰教在唐末的复苏.公元610年,古莱士氏哈希姆家族的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宣布自己是真主安拉的使臣,创立并开始传播伊斯兰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护 武宗本纪 资治通鉴 唐纪 伊斯兰 新唐书 大食法 大秦景 袄教 伊朗人 波斯人 会昌 穆罕默德 婆罗门 唐政府 《唐会要》 阿拉伯半岛 旧唐书
下载PDF
和田古代的宗教
18
作者 艾再孜.阿不都热西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105-109,共1页
本文主要在史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和田古代的宗教,即:萨满教、袄教、佛教、摩尼教、景教、道教六种宗教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 和田 萨满 袄教 摩尼
全文增补中
论古代象雄与象雄文明 被引量:8
19
作者 霍巍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4-54,共11页
关键词 象雄 萨满 西藏西部 骑马民族 历史文书 《往五天竺国传》 世界地理 袄教 原始宗
下载PDF
天马与水神 被引量:2
20
作者 毛民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1-38,共8页
自汉代起,中国就流传着天马出自水中的神话。从目前考古资料来溯源,中国以马为水神的传说,源出于斯基泰游牧民族以鱼为马的保护神,希腊罗马文化以马头鱼尾的hippocampus为水神,中亚粟特-吐火罗地区以马为阿姆河河神瓦赫苏象征。西域“... 自汉代起,中国就流传着天马出自水中的神话。从目前考古资料来溯源,中国以马为水神的传说,源出于斯基泰游牧民族以鱼为马的保护神,希腊罗马文化以马头鱼尾的hippocampus为水神,中亚粟特-吐火罗地区以马为阿姆河河神瓦赫苏象征。西域“天马水神”文化的东渐,被汉化后沐马图像又传回栗特本土,这一史实展示了汉唐与西域之间文化艺术的有趣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马出水神话 天马出水图像 艺术考古 斯基泰游牧艺术 希腊神话 中亚袄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