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尔雅》中的被释词语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9-92,共4页
要确定《尔雅》中的被释词语,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字与词的关系问题,一是被释词语的位置问题。《尔雅》全书被释词语总计2877,以往学者们都说《尔雅》汇集了4000多个词语,是将训释词与被释词语混为一谈了。
关键词 尔雅 被释词 字词关系 被释词语位置 被释词语统计
下载PDF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说明被释词与解释词音义关系情况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景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0-74,共5页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说明的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音义关系的情况,包括: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存在词义引申关系、一声之转关系、两个被释词音近则共用一个解释词的义同关系,以及类比词前后的被释词相同或属于同一义类则其解释词相同或义...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说明的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音义关系的情况,包括: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存在词义引申关系、一声之转关系、两个被释词音近则共用一个解释词的义同关系,以及类比词前后的被释词相同或属于同一义类则其解释词相同或义同义近、被释词音同音近则其解释词义同义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雅疏证》 类比手法 被释词与解释词 音义关系
下载PDF
《说文》声训被释词和训释词异源关系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出现的声训是汉语语源学、汉语词义学研究的珍贵材料。《说文解字》声训中被释词和训释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有同源和异源两种类型。异源关系主要有借音 (17例 )、异体 (3 4例 )、文化义 (4 4例 )、疑误 (5 8例 )等...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出现的声训是汉语语源学、汉语词义学研究的珍贵材料。《说文解字》声训中被释词和训释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有同源和异源两种类型。异源关系主要有借音 (17例 )、异体 (3 4例 )、文化义 (4 4例 )、疑误 (5 8例 )等几种形式。这几种情况都未能正确地利用声训探源、系源 ,是《说文解字》声训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声训 异源关系 被释词 释词 训诂学 借音 异体关系 文化义 许慎
下载PDF
“谓之”句中被释词的位置
4
作者 刘晓然 刘晓然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谓之”句中被释词的位置 ,既非一概在“谓之”前面 ,也非全部在“谓之”后面 ,而是兼而有之 :在训诂著作中 ,被释词多在“谓之”之后 ,也有少数在“谓之”之前 ;在其典籍中 ,被释词多在“谓之”之前 ,也有少数是在“谓之”之后的。
关键词 '谓之'句 被释词 位置
下载PDF
试论《尔雅》在训诂体例和释词方式上的贡献
5
作者 邓细南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4-19,13,共7页
关键词 《尔雅》 《毛传》 同义词 被释词 《说文》 《广雅》 训诂 系统化 《方言》 《释名》
下载PDF
编纂汉语学习词典的几点理论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伟 杜健 《辞书研究》 CSSCI 1999年第5期17-25,64,共10页
关键词 学习词典 被释词 第二语言 学习者 语言环境 角色转换 语法规则 句子 词义 语文词典
下载PDF
论《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初稿)对现代词典学的贡献 被引量:3
7
作者 邹酆 《辞书研究》 CSSCI 1998年第3期137-147,共11页
以汉语词典编纂理论为中心的我国现代词典学,自建国之日起,跨进初步形成阶段。以《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简化方案》为主轴的语文政策,给全民使用普通话与汉字,提供了理论规范与政策依据,基本上满足了全民以规范语从事社会交往的... 以汉语词典编纂理论为中心的我国现代词典学,自建国之日起,跨进初步形成阶段。以《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简化方案》为主轴的语文政策,给全民使用普通话与汉字,提供了理论规范与政策依据,基本上满足了全民以规范语从事社会交往的要求。作为语言载体的词典,适时地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典编纂法 现代汉语词典 词典学 选词立目 字词典 编法 词义 普通话 理论研究 被释词
下载PDF
语文辞书释义方式上的两个“误区”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宝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目前在汉语语文辞书释义方式上 ,由于将相对问题绝对化而形成两个“误区” :一是释词用语与被释词语词性一致要求上的“误区” ;二是释义中不能“包含被释词 (字 )”的“误区”。
关键词 释词用语 词性 释义 被释词(字)
下载PDF
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使用者的需求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禄兴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0年第4期87-94,共8页
编纂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需要了解使用者需求。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对于初中级学习者而言,纸质版词典以收录5000个左右的词语为宜;丰富的例句更符合学习者查阅和学习需求;短语可以适当减少数量或不收录;被释词的收录范围可以突破传统的“词... 编纂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需要了解使用者需求。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对于初中级学习者而言,纸质版词典以收录5000个左右的词语为宜;丰富的例句更符合学习者查阅和学习需求;短语可以适当减少数量或不收录;被释词的收录范围可以突破传统的“词”,而扩展为语块或者搭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词典 规模 例句 例语 被释词
原文传递
词语交叉对释法利弊谈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春泉 春柳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87-91,共5页
词语交叉对释法是词典释义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种释义法有利有弊。本文着眼于被释词 (词条 )、释文 ,具体分析词语交叉对释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就被释词而言 ,文章从其词性、词条的来源及其受语境的制约程度、词的构成方式等方面分析其... 词语交叉对释法是词典释义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种释义法有利有弊。本文着眼于被释词 (词条 )、释文 ,具体分析词语交叉对释法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就被释词而言 ,文章从其词性、词条的来源及其受语境的制约程度、词的构成方式等方面分析其利弊。就释文而言 ,文章认为使用词语交叉对释法在释义简洁、明了的同时 ,易出现循环论证、主观随意性大、堆砌词语等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语交叉对释法 被释词 释文 循环论证 主观随意性
下载PDF
《春秋■梁传》正文训诂的价值体现
11
作者 谢金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76-82,共7页
训诂是从解释先秦经书发展而来的;训诂学本是经学的附庸。传记既是依附经义的产物,虽不专主于训释字句,但也自然要涉及训诂。《春秋梁传》作为正文体训诂的原始范式之一,无疑是研究我国早期训诂学史的宝贵资料。本文从训诂的内容... 训诂是从解释先秦经书发展而来的;训诂学本是经学的附庸。传记既是依附经义的产物,虽不专主于训释字句,但也自然要涉及训诂。《春秋梁传》作为正文体训诂的原始范式之一,无疑是研究我国早期训诂学史的宝贵资料。本文从训诂的内容、方法、术语三个方面阐述作者对《梁传》所含训诂材料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文训诂 训诂术语 训诂学 价值体 《春秋》 指称意义 被释词 公元年 之为言 色彩义
下载PDF
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中的声训研究
12
作者 马坤 王苗 《学习月刊》 2014年第22期25-26,共2页
王先谦在《释名疏证补》中对《释名》声训进行了探讨,对训释词和被释词之间的语音关系有所揭示,对联绵字、同源词等问题也多有所涉及。本文考察了王氏按语中有关音理分析的条目,发现王氏的声训研究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一是侧重于韵部关... 王先谦在《释名疏证补》中对《释名》声训进行了探讨,对训释词和被释词之间的语音关系有所揭示,对联绵字、同源词等问题也多有所涉及。本文考察了王氏按语中有关音理分析的条目,发现王氏的声训研究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一是侧重于韵部关系的分析而忽视声母及整个音节的分析;二是对清代学者的声母研究成果吸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王先谦 声训 疏证 语音关系 研究成果 清代学者 被释词
下载PDF
文言文教学借境为训法
13
作者 王卯根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训法 内部语境 训诂方法 外部语境 语言条件 语言环境 词义 上下文 被释词
下载PDF
《毛传》与《尔雅·释训》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继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6年第3期36-41,共6页
《毛传》与《尔雅·释训》胡继明《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毛亨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传注。《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大致按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编纂的词典,是先秦名物故训的汇编。它... 《毛传》与《尔雅·释训》胡继明《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毛亨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传注。《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大致按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编纂的词典,是先秦名物故训的汇编。它们是我国古代训信中的双壁。《尔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传》 《释训》 《尔雅》 被释词 《诗》 《郑笺》 语义范围 《毛诗故训传》 《诗经》 释义方式
下载PDF
谈谈双语词典的释义与例证 被引量:5
15
作者 薛诗绮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41,共6页
谈谈双语词典的释义与例证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薛诗绮释义是词典的基本内容,例证是释义的延伸,两者可视作一个整体,构成了词典的主体部分。本文以英汉词典为例,试探讨双语词典释义的特点、构成方法、质量标准以及设例的目的、要求等问... 谈谈双语词典的释义与例证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薛诗绮释义是词典的基本内容,例证是释义的延伸,两者可视作一个整体,构成了词典的主体部分。本文以英汉词典为例,试探讨双语词典释义的特点、构成方法、质量标准以及设例的目的、要求等问题。“词典”一词的定义,在《现代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词典 词典释义 对应词 附加说明 词典编纂 英汉词典 单语词典 词语 被释词 解释性
下载PDF
《尔雅》二义同条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文熙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96-101,共6页
我国最早的训诂宝典《尔雅》,在以一个词训释一组同义词时,多采用一义一条的体例。但在《释诂》、《释言》两篇中,也杂有二义同条例。什么叫二义同条?前人虽作过一些分析,且提出过一些异名而同实的术语,如一名两读、一字兼包二义、一训... 我国最早的训诂宝典《尔雅》,在以一个词训释一组同义词时,多采用一义一条的体例。但在《释诂》、《释言》两篇中,也杂有二义同条例。什么叫二义同条?前人虽作过一些分析,且提出过一些异名而同实的术语,如一名两读、一字兼包二义、一训兼二义、字有二训、训同义异等等,却末给定一个较恰当的界说。我们从前人的分析中,归纳出一个符合传统认识的界说,即:不同义项的若干被释词罗列于同一条中,而共用一个释词训解,该释词蕴含的两个义项分别对应于两组被释词。如“治、肆、古,故也”,其中“治”、“古”义为久故之故,“肆”为语词之故,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所以”,释词“故”的两个义项各各与其对应。二义同条例屡见于《尔雅》,对后世雅书类著作的影响也很大,不明其例,读书理解就会失之穿凿。本文试图在前人论析的基础上,订讹误,理纷乱,比较系统地探讨二义同条例的发现、类型、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注 王引之 被释词 义项 王氏父子 训诂 条例 现代汉语 郭璞 同义词
下载PDF
关于《尔雅》“二义同条例”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友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62-66,共5页
二义同条,各书叫法不同。陆佃《尔雅新义》叫"一名而两读",王引之《尔雅述闻》叫"二义合为一条",郝懿行《尔雅义疏》叫"一字兼包二义",严元照《娱亲雅言》叫"一训兼两义",陈玉澍《尔雅释例》叫... 二义同条,各书叫法不同。陆佃《尔雅新义》叫"一名而两读",王引之《尔雅述闻》叫"二义合为一条",郝懿行《尔雅义疏》叫"一字兼包二义",严元照《娱亲雅言》叫"一训兼两义",陈玉澍《尔雅释例》叫"训同义异",今人赵振铎先生《训诂学纲要》叫"二训同条"。叫法很不统一。本文取"二义同条"的叫法,这是从洪诚先生的叫法。本文试图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二义同条例究竟含有几种类型;第二,二义同条例究竟是谁发现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绝大多数有关论著有以偏概全之嫌;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已有的结论还值得商榷。现次第陈说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注 王引之 两个问题 条例 被释词 陆佃 黄侃 王氏父子 发现 新义
下载PDF
《尔雅》兽畜名释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伯义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7-120,共4页
近人王国维曾撰《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对《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的释义方式解说精到,为学术界奉为圭臬。然而详考此文,举例未及《释兽》,所列释义方式也不能概括《释兽》,以致使篇名与内容不能密合。以笔者愚见... 近人王国维曾撰《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对《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的释义方式解说精到,为学术界奉为圭臬。然而详考此文,举例未及《释兽》,所列释义方式也不能概括《释兽》,以致使篇名与内容不能密合。以笔者愚见,篇名的“兽”字为王氏误记,失之疏忽。查《尔雅》解释名物诸篇,《释兽》的释义方式唯与《释畜》相当,彼此又互相补充,应该将这两篇合并叙述。为此,本文将集中探讨《释兽》与《释畜》的释义方式。在《尔雅》中,《释兽》与《释畜》所释词语义类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义方式 尔雅 释例 互相补充 语义类 学术界 被释词 鸟兽 上古时期 编写体例
下载PDF
“连及”释义法刍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邦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7-180,共4页
“连及”释义法刍议程邦雄华中理工大学“连及”作为语言表达中的一种修辞现象,不同于一般词语同义连用。早被古今注释家所注意。如《左传·昭公十三年》:“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王肃注:“郑,伯爵而连男言... “连及”释义法刍议程邦雄华中理工大学“连及”作为语言表达中的一种修辞现象,不同于一般词语同义连用。早被古今注释家所注意。如《左传·昭公十三年》:“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王肃注:“郑,伯爵而连男言之,足句辞也。”明、清学者把这类现象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 释义法 被释词 《古书疑义举例》 说文解字 “行” 现代释义 “相” 释义方式 语境
下载PDF
词典释义的两个层次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耀楠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6-22,共7页
一词典释义层次,还未引起重视。研讨释义方式的文章,只对各别的方式,如语词对译式、定义式、描写说明式等进行了论述,少有比较研究,也未能指出在何种情况下应当运用哪一种方式,而不应当运用哪一种方式。而且一般的观点是,释义只有运用... 一词典释义层次,还未引起重视。研讨释义方式的文章,只对各别的方式,如语词对译式、定义式、描写说明式等进行了论述,少有比较研究,也未能指出在何种情况下应当运用哪一种方式,而不应当运用哪一种方式。而且一般的观点是,释义只有运用定义式,才能反映义项的本质。语文词典有许多复杂的情况。给词以定义、界说无疑是正确的、重要的,但是不能以为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应当如此。这里有一个释义的层次问题。什么叫层次?在词典学中,层次是对被释词或字所含信息量的次序划分。这个信息量由对应词和这个词(概御的内涵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层次 汉语大字典 复音词 释义方式 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 单音词 层次问题 定义式 被释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