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评价新方法——以安岳气田须二气藏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彭越 张满郎 +6 位作者 李明秋 万玉金 李昱宏 张静平 滕柏路 牛梦瑶 罗万静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储层天然裂缝的预测及评价对裂缝性气藏开发至关重要。岩心观察、地球物理方法和裂缝建模是目前对裂缝定性和定量描述的主要方法。以安岳气田须二气藏为例,以裂缝建模三维数据体为基础,引入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定义无量纲裂缝发育指数,对... 储层天然裂缝的预测及评价对裂缝性气藏开发至关重要。岩心观察、地球物理方法和裂缝建模是目前对裂缝定性和定量描述的主要方法。以安岳气田须二气藏为例,以裂缝建模三维数据体为基础,引入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定义无量纲裂缝发育指数,对单井储量控制体内的裂缝发育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形成了一套新的裂缝发育程度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图像识别技术利用计算机读取每个像素的RGB基础色强度数值,通过RGB数值的大小来判断图像所代表的实际物理参数分布规律,能实现对裂缝发育程度的快速定量评价;2)安岳气田须二气藏平均单井储量控制体积内无量纲裂缝发育指数为0.38,整体裂缝发育;3)裂缝发育指数可作为气井早期生产预测的重要指标,裂缝发育指数大的气井初期产量和无阻流量较大,井位部署可优先考虑裂缝发育指数大于0.40的区域。该研究对国内外类似储层裂缝的定量评价及安岳气田须二气藏后续开发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裂缝发育程度 安岳气田 气井产能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彦庆 肖开华 +3 位作者 金武军 王爱 刘志远 王濡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川东北元坝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受晚期构造活动影响小,裂缝发育程度较中东部低,前人对其重视不够,裂缝发育控制因素不清楚。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解释、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发... 川东北元坝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受晚期构造活动影响小,裂缝发育程度较中东部低,前人对其重视不够,裂缝发育控制因素不清楚。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解释、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裂缝类型和特征参数,建立了裂缝发育模式。结果表明:①元坝西部须家河组以低角度剪切缝和成岩收缩缝为主;须三段裂缝多为方解石充填,须二段裂缝以泥质充填为主。②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裂缝可划分为3期,分别对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期和晚喜山期,前2期裂缝全充填-半充填,第三期未充填。③研究区裂缝发育程度受地层变形强度、至断裂距离、单层砂岩厚度和砂岩类型的控制。九龙山背斜枢纽部位和东南翼地层曲率较大部位以褶皱相关裂缝为主,在东南翼断裂附近以断层相关裂缝为主,2类裂缝区为开发评价有利区。须三段砾岩区发育由砾缘缝和穿砾平缝组合而成的、开度小、未充填的网状缝,须二段石英砂岩发育沿层理破裂的低角度剪切缝及微裂缝,也是元坝西部须家河组气藏下一步开发评价需关注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元坝西部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 裂缝发育特征
下载PDF
川南海坝区块页岩气储层裂缝发育特征与预测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浩浩 鞠玮 +3 位作者 郭伟 宁卫科 梁艳 于国栋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1期61-68,共8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全球化石能源结构产生重大变化,页岩气是我国当前重要的非常规能源之一,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发育与分布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查明川南海坝区块页岩气储层裂缝发育分布特征,该研究基于成像测井与钻井...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全球化石能源结构产生重大变化,页岩气是我国当前重要的非常规能源之一,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发育与分布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查明川南海坝区块页岩气储层裂缝发育分布特征,该研究基于成像测井与钻井岩芯资料,在量化表征页岩气储层裂缝参数的基础上,综合利用R/S分析法对其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海坝区块页岩气储层天然裂缝较发育,非均质分布,Hb5和Hb7井附近裂缝密度较高;2)区内页岩气储层裂缝以垂直缝为主,其次是高角度斜交缝,水平缝不发育,裂缝优势走向方位为NW-SE向,大多数裂缝被充填,裂缝有效性相对较差;3)单井裂缝发育,总体呈现非均质分布特点,整体上,龙马溪组底部层段的裂缝发育程度较高;4)成像测井质量及裂缝特征等多因素对R/S分析法裂缝发育分布预测结果存在制约。该研究成果对川南海坝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坝区块 裂缝发育特征 裂缝预测 R/S分析法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铜川野外露头区延长组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阮勇淇 宋立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44,共7页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目的层系,铜川延长组野外地质露头区裂缝极为发育。在对延长组野外地质露头观测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成果,对该区裂缝活动的期次、性质及其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铜川地区...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目的层系,铜川延长组野外地质露头区裂缝极为发育。在对延长组野外地质露头观测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成果,对该区裂缝活动的期次、性质及其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铜川地区延长组内发育NEE向、NWW向与近NS向三组裂缝,其中NEE向裂缝形成于印支期末期SW-NE向挤压兼左旋剪切动力学环境,受基底断裂左旋滑动造成的走滑剪切作用控制;NWW向与NS向两组裂缝形成于燕山期早期SE-NW向的构造挤压;燕山期晚期与喜山期构造运动对裂缝改造程度较弱,未见明显变化。印支期末期形成的NEE向裂缝规模大,为沟源断裂,其对油气运移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燕山期早期的NWW向和近NS向裂缝多分布于低幅度背斜区,其对裂缝型背斜圈闭发育及油气富集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燕山期晚期与喜山期的改造,NWW和NEE向裂缝剪切改造相对强烈,其对油气运聚和后期调整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川地区 地质露头 延长组 裂缝发育特征 裂缝形成机理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裂缝发育特征及修复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凌峰 《江西煤炭科技》 2023年第2期143-145,152,共4页
煤炭开采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如导致采煤沉陷区地表生态环境受损,潜水层、含水层水位破坏,岩层发生移动、地表开裂、地形下沉,建筑物坍塌等。本文分析了屯兰矿采煤沉陷区的地表受损特征及裂缝发育变化过程,... 煤炭开采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地质灾害问题,如导致采煤沉陷区地表生态环境受损,潜水层、含水层水位破坏,岩层发生移动、地表开裂、地形下沉,建筑物坍塌等。本文分析了屯兰矿采煤沉陷区的地表受损特征及裂缝发育变化过程,并对受损的地质环境提出了修复方法及措施,旨在为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质、生态环境破坏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裂缝发育 防治修复
下载PDF
丁山-东溪地区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6
作者 谢佳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9-395,共7页
基于对川东南丁山-东溪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地表露头及岩心的裂缝特征的观察与统计,同时参考各样品实验测试数据,对裂缝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探讨了裂缝对含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以高角度裂缝为主... 基于对川东南丁山-东溪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地表露头及岩心的裂缝特征的观察与统计,同时参考各样品实验测试数据,对裂缝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探讨了裂缝对含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以高角度裂缝为主,主要为剪切缝,为3期形成,第1期裂缝受到SE向的应力作用形成NE向的断裂,第2期及第3期受到NE向的应力作用形成NW向的裂缝。裂缝发育受构造作用、岩层厚度、矿物组分以及有机碳质量分数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构造作用主要受到褶皱和断层位置的影响,在非构造因素中,矿物组分中脆性矿物含量越高,岩层越容易发生破碎,裂缝越发育,同时,有机碳质量分数高也对裂缝发育起着促进作用。研究区龙马溪组裂缝的发育对页岩气的储存以及运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提高页岩气产量及含气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发育特征 主控因素 页岩 龙马溪组 丁山-东溪地区
下载PDF
渤海A油田潜山裂缝发育特征及预测
7
作者 赵汉卿 李卓 +2 位作者 郭诚 张立安 刘超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4-10,共7页
渤海A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南低凸起潜山带中部,为古潜山裂缝油田,裂缝的发育特征及预测对油田开发意义重大。综合利用岩心、镜下薄片、倾角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了A油田潜山裂缝发育特征。分析表明其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裂缝明... 渤海A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南低凸起潜山带中部,为古潜山裂缝油田,裂缝的发育特征及预测对油田开发意义重大。综合利用岩心、镜下薄片、倾角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了A油田潜山裂缝发育特征。分析表明其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裂缝明显存在多期作用,裂缝基本上沿北东和北西两个方向展布,这与渤海湾盆地应力场变化相吻合;裂缝多为高角度裂缝,裂缝角度多在45°以上(寒武系凤山组裂缝甚至超过了80°);应用地震资料,以地震属性和反演方法相结合,对A油田下古生界裂缝发育带进行半定量化预测。A油田下古生界上油层组裂缝较为发育,平面上主要发育在油田中南部,下油层组裂缝发育较弱,这为油田后期综合调整指明了方向,也为同类油田的裂缝预测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 裂缝发育 裂缝预测 地震属性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LS地区火成岩裂缝发育带地震识别
8
作者 谢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6期118-121,共4页
LS地区是惠民凹陷重要的火成岩发育区之一,裂缝主导型油藏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由于火成岩储层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对其储集空间的横向预测和精细描述变得相当困难,成为制约火成岩油藏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火... LS地区是惠民凹陷重要的火成岩发育区之一,裂缝主导型油藏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由于火成岩储层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对其储集空间的横向预测和精细描述变得相当困难,成为制约火成岩油藏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火成岩裂缝发育带地震识别方法研究:①研究了侵入火成岩体的裂缝类型、分析了火成岩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②进行了精细岩心描述、建立裂缝型储层的测井分类标准、火成岩储集层测井综合评价等综合地质研究;③提出了"侵入岩主导裂缝发育指数"方法,根据构造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平面上预测侵入岩不同部位发育裂缝的可能性。将研究结果应用于S741火成岩开发部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发育 地震识别 主导裂缝发育指数 构造形变 曲率变化率
下载PDF
泥质岩裂缝油藏特征及控制裂缝发育的因素 被引量:26
9
作者 赖生华 刘文碧 +2 位作者 李德发 周文 吴亚军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7-51,共5页
本文利用高家涯油田的地面地质、钻井、测井、测试资料对泥质岩裂缝油藏的特征、控制裂缝发育的地质因素及裂缝对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该油藏具有缺乏矿质渗透层、裂缝形成主要储渗空间、形成有利的“自生自储”生储盖组合... 本文利用高家涯油田的地面地质、钻井、测井、测试资料对泥质岩裂缝油藏的特征、控制裂缝发育的地质因素及裂缝对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该油藏具有缺乏矿质渗透层、裂缝形成主要储渗空间、形成有利的“自生自储”生储盖组合、井间产能相差大等特点。控制裂缝形成的因素复杂,主要有岩性、物性、构造作用、沉积成岩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岩 裂缝 油藏 裂缝发育
下载PDF
利用地震信息预测储层裂缝发育带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永刚 李振春 +2 位作者 刘礼农 邵雨 张仲祜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63,共7页
针对裂缝性油气田已经成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攻目标 ,尝试了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和预测储层裂缝发育带的 4种方法技术 ,即 ( 1)叠后三维地震数据相干体分析技术 ;( 2 )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沿层构造属性分析技术 ;( 3)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 针对裂缝性油气田已经成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攻目标 ,尝试了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和预测储层裂缝发育带的 4种方法技术 ,即 ( 1)叠后三维地震数据相干体分析技术 ;( 2 )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沿层构造属性分析技术 ;( 3)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目标层介质平均吸收参数分析技术 ;( 4 )叠前三维地震数据体的AVO及AVA分析技术。实践表明 ,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储层裂缝及其发育带确实有较大的难度 ,但在资料信噪比较高的前提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气田 地震资料 预测 储层 裂缝发育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低渗砂岩的裂缝发育模式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雄伟 侯贵廷 +5 位作者 于璇 魏红兴 莫涛 周露 谢亚妮 罗海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815,共8页
致密砂岩是重要的非常规储层,其裂缝的发育程度影响了储集性和渗透性。本文以库车坳陷北部野外裂缝测量和统计分析为例,研究前陆冲断带致密砂岩区裂缝发育的规律。提出前陆冲断带的构造裂缝可以分为三期:前褶皱期、同褶皱期和后褶皱期... 致密砂岩是重要的非常规储层,其裂缝的发育程度影响了储集性和渗透性。本文以库车坳陷北部野外裂缝测量和统计分析为例,研究前陆冲断带致密砂岩区裂缝发育的规律。提出前陆冲断带的构造裂缝可以分为三期:前褶皱期、同褶皱期和后褶皱期。根据每个实测剖面各测量点裂缝密度的测量统计分析,并与逆断层及相关褶皱的构造要素,如距断层或褶皱轴面的距离,开展回归分析,分别半定量地建立了逆断层及相关褶皱控制裂缝发育的模型,提出两种成因的构造裂缝,即"局部构造控制的裂缝带"和"区域构造裂缝"。前陆冲断带内局部构造控制的裂缝发育带具有上盘裂缝比下盘发育,背斜顶部和陡翼的裂缝比缓翼和远离断层区域更发育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构造裂缝 致密砂岩 断裂 褶皱 裂缝发育
下载PDF
红车断裂带石炭系构造特征及裂缝发育模式 被引量:13
12
作者 范存辉 秦启荣 +2 位作者 袁云峰 王旭东 朱雨萍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7-49,共3页
红车断裂带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石炭系发育多条南北向大型逆冲断裂和自东向西抬起的断阶带,不同的构造运动阶段形成了与区域构造相匹配的裂缝系统。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对红车断裂带石炭系构造演化历史及构造特征进... 红车断裂带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石炭系发育多条南北向大型逆冲断裂和自东向西抬起的断阶带,不同的构造运动阶段形成了与区域构造相匹配的裂缝系统。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对红车断裂带石炭系构造演化历史及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不同构造运动阶段裂缝的发育模式。对构造及断裂发育模式的研究将有助于该区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构造特征 裂缝发育模式 红车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评价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格云 黄臣军 +2 位作者 周新桂 张林炎 潘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4-453,共10页
为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裂缝发育程度进行统一评价,通过对陕北斜坡马岭、华庆、安边、吴起和沿河湾5个区块延长组砂岩岩心裂缝的观察与统计,系统制定了一套储集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涵盖裂缝类型、裂缝强度、... 为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裂缝发育程度进行统一评价,通过对陕北斜坡马岭、华庆、安边、吴起和沿河湾5个区块延长组砂岩岩心裂缝的观察与统计,系统制定了一套储集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涵盖裂缝类型、裂缝强度、裂缝级别和裂缝组合4个方面的定性与定量指标,分别适用于裂缝的定性分类、单井评价、区块评价和区带评价。建立了区块裂缝发育级别的定量评价图版,对5个区块的裂缝总体发育级别进行了评价:马岭区块长71段3个级别(弱发育、较发育和很发育)的高角度裂缝同等发育、低角度裂缝总体较发育—很发育;马岭区块长72高角度裂缝总体弱发育—较发育、低角度裂缝总体较发育—很发育;安边区块长71、长72高角度裂缝总体很发育、低角度裂缝均不发育;华庆区块长63高角度裂缝总体不发育、低角度裂缝局部较发育—很发育;吴起区块长6、沿河湾区块长6高角度裂缝、低角度裂缝总体均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延长组 裂缝发育程度 裂缝定量评价
下载PDF
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裂缝发育程度的方法 被引量:34
14
作者 卢颖忠 黄智辉 管志宁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8-432,共5页
裂缝发育程度在裂缝性地层的研究中非常重要。提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裂缝发育程度的新参数和方法。根据裂缝的存在能增加地层的导电性和裂缝性地层电阻率曲线特征 ,提取反映浅、中、深探测范围内裂缝发育程度的 3个参数 ,即 SR/ RX... 裂缝发育程度在裂缝性地层的研究中非常重要。提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裂缝发育程度的新参数和方法。根据裂缝的存在能增加地层的导电性和裂缝性地层电阻率曲线特征 ,提取反映浅、中、深探测范围内裂缝发育程度的 3个参数 ,即 SR/ RXO、SR2 / (RXO· RI)和 SR3/ (Rt· RI· RXO) ;在模型样本上确定出非裂缝层的电阻率和以上 3参数识别裂缝发育程度的标准 ,然后用于识别非模型样本的裂缝发育程度。在新疆某油田裂缝性砂砾岩地层的应用表明 ,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发育程度 油田 裂缝性储集层 测井数据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安福屯潜山带古构造应力场与裂缝发育特征的光弹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单家增 张占文 +1 位作者 陈绍生 许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8,共4页
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受古构造应力场控制。根据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安福屯潜山带前新生界基岩顶面构造演化的分析,认为其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受到燕山期挤压应力场、喜马拉雅期房身泡组至沙河街组沉积期的两期拉张应力场和喜马拉雅期东营组... 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受古构造应力场控制。根据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安福屯潜山带前新生界基岩顶面构造演化的分析,认为其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受到燕山期挤压应力场、喜马拉雅期房身泡组至沙河街组沉积期的两期拉张应力场和喜马拉雅期东营组沉积期右行剪切应力场的影响和控制。采用光弹物理模拟实验法,得到了安福屯潜山带前新生界基岩顶面这3期古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图、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轨迹图和应力级值分布图。依据实验结果,认为燕山期挤压应力场诱发了北东东和南西西向裂缝的形成和演化,喜马拉雅期拉张应力场导致了北北东和北北西向裂缝的出现,喜马拉雅期右行剪切应力场控制了近东西向裂缝的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安福屯潜山带 古构造应力场 光弹物理模拟实验 裂缝发育特征
下载PDF
基于Curvelet变换的多尺度性识别裂缝发育带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广智 郑静静 印兴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7-762,836+664,共6页
本文以Curvelet变换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预测断层和裂缝发育带的方法。基于Curvelet变换的多尺度性、多方向性和强局部化功能,在曲波域中给出了不同的重构系数,得到突出不同频带和不同方位的地震数据体,然后结合相干体边缘检测技术,对断... 本文以Curvelet变换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预测断层和裂缝发育带的方法。基于Curvelet变换的多尺度性、多方向性和强局部化功能,在曲波域中给出了不同的重构系数,得到突出不同频带和不同方位的地震数据体,然后结合相干体边缘检测技术,对断裂和裂缝发育带及其走向进行预测。通过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应用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VELET变换 多尺度性 多方向性 方位各向异性 裂缝发育 走向
下载PDF
库车坳陷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发育规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世川 成荣红 +2 位作者 王勇 刘玉艳 徐文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27,109-110,共4页
为了搞清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发育规律,以便为该气藏后续井位部署、完井酸化压裂以及建立裂缝和基质统一的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提供依据和参数,通过对该气藏单井岩心裂缝的观察描述、镜下薄片和成像测井资料的分... 为了搞清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发育规律,以便为该气藏后续井位部署、完井酸化压裂以及建立裂缝和基质统一的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提供依据和参数,通过对该气藏单井岩心裂缝的观察描述、镜下薄片和成像测井资料的分析统计,运用系列经验公式计算求取了单井裂缝密度、开度、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等表征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发育情况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从气藏地层厚度与裂缝发育程度的关系,岩相、沉积微相与裂缝发育程度关系,以及构造角度与裂缝发育程度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在粒度较细的薄砂层、构造角度大的部位中比较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大北1气藏 白垩纪 储集层 裂缝发育 控制因素 分布规律 开度 线密度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田裂缝发育区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技术 被引量:25
18
作者 熊维亮 潘增耀 王斌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48,共3页
安塞油田为特低渗透油田,局部裂缝较发育,注水开发后部分油井含水上升快,而周围存在较大范围的低产低效井,降低了注水波及系数,影响油田开发效果。通过研究裂缝发育区水驱油特征并认识其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挖潜裂缝发育区( 块)... 安塞油田为特低渗透油田,局部裂缝较发育,注水开发后部分油井含水上升快,而周围存在较大范围的低产低效井,降低了注水波及系数,影响油田开发效果。通过研究裂缝发育区水驱油特征并认识其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挖潜裂缝发育区( 块) 剩余油的调整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地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研究过程中,应用微观砂岩模型观察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的水驱油方式,结合裂缝发育区典型井组动态反映、沿裂缝注水试验及检查井的结果,确定安塞油田裂缝发育区水驱油方式主要为裂缝部分基质孔隙驱油,其结果是剩余油大量分布在裂缝侧向,并且主要受油层物性、裂缝发育程度及井网部署方式的控制。提出与裂缝垂直距离约120m 加密调整是安塞油田裂缝发育区目前有效的调整方向。图1 表2 参1( 熊维亮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裂缝发育 剩余油分布 调整 水驱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带的检测和识别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何建军 贺振华 黄德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3-716,共4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二段T51层砂岩是一套重要的油气储层,它由深层致密河道砂岩组成,砂岩中的裂缝发育带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空间和运移通道。由于用常规方法从地震资料中检测和区分出裂缝发育带十分困难,作者提出首先通过沉积微...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二段T51层砂岩是一套重要的油气储层,它由深层致密河道砂岩组成,砂岩中的裂缝发育带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空间和运移通道。由于用常规方法从地震资料中检测和区分出裂缝发育带十分困难,作者提出首先通过沉积微相分析识别出河道砂体,然后用广义希尔伯特变换法在地震沿层水平切片上找出所有可能存在于河道砂体中的裂缝信息,最后应用地质、钻井和地震等综合信息,确定出最有可能的裂缝发育带。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上述思路和方法对预测致密砂岩储层中的裂缝发育带是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沉积微相 广义希尔伯特变换 裂缝检测 裂缝发育
下载PDF
砂泥岩互层裂缝发育的地层厚度效应 被引量:10
20
作者 商琳 戴俊生 +3 位作者 冯建伟 杨学君 王珂 宋宝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了研究砂泥岩互层型地层的厚度效应对裂缝发育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泥岩互层型储集层为例,分析了裂缝发育机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厚度砂泥岩互层型地层裂缝的密度、开度和孔隙度,提出了6种... 为了研究砂泥岩互层型地层的厚度效应对裂缝发育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泥岩互层型储集层为例,分析了裂缝发育机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不同厚度砂泥岩互层型地层裂缝的密度、开度和孔隙度,提出了6种砂泥岩组合的裂缝发育模式。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砂岩、泥岩单层厚度越薄,越容易产生裂缝,砂泥岩互层型地层裂缝发育还受到岩层厚度的影响。在相同应力条件下,中、厚层(1.5-10.0 m)砂岩可以产生开度大和延伸长的裂缝,裂缝能够延伸至或刺穿泥岩层;薄层(小于1.5 m)砂岩裂缝规模小,对泥岩影响较弱。泥岩厚度相同时,与其组合的砂岩厚度越大,泥岩越容易产生裂缝。当泥岩厚度小于1.0 m时,泥岩受力后自身就容易破裂而产生裂缝。在构造变形相似的区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裂缝孔隙度高,连通性好,可以形成良好的储集层;其次为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以及水下分流河道间砂体裂缝孔隙度较低,且裂缝连通性差,难以成为有利储集层。泥岩厚度大于1.0 m且与泥岩组合的砂岩厚度小于5.5 m时,可以成为隔夹层,对油气起到封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互层 裂缝 厚度效应 构造应力 裂缝发育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