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9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昭通褐煤催化热溶解聚及其可溶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1
作者 赵云鹏 吴法鹏 +3 位作者 仇乐乐 肖剑 曹景沛 魏贤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共12页
温和热溶是从褐煤获取可溶有机质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热溶过程可溶物收率较低。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Al_(2)O_(3)负载金属催化剂,考察了昭通褐煤在异丙醇中的热溶和催化热溶行为。采用XRD、H_(2)-TPR、TEM和XPS研究了催化剂的物理... 温和热溶是从褐煤获取可溶有机质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热溶过程可溶物收率较低。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Al_(2)O_(3)负载金属催化剂,考察了昭通褐煤在异丙醇中的热溶和催化热溶行为。采用XRD、H_(2)-TPR、TEM和XPS研究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征,利用GC/MS、FTIR和MALDI-TOF-MS分析了热溶和催化热溶可溶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NiCu/Al_(2)O_(3)对昭通褐煤的催化热溶活性优于其他催化剂,该催化剂中活性组分以NiCu合金的形式存在,且Ni与Cu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热溶与催化热溶可溶物收率均随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20℃可溶物收率最高,分别为27.69%和50.54%。催化剂的引入可提高昭通褐煤可溶物中油、沥青烯(AS)和前沥青烯(PAS)收率,其中油和PAS的收率提升相较AS更明显。酚类化合物是非催化热溶衍生油的主要族组分,相对含量达到64.44%,而催化热溶衍生油主要由芳烃、酚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组成,说明催化剂促进了可溶有机质碎片中共价键的断裂和酚类化合物加氢。与非催化热溶得到的AS和PAS相比,催化热溶得到的AS和PAS分子量分布范围窄,且FTIR谱图中羟基和醚键对应的吸收峰变弱或消失,说明催化热溶促进了C—O键加氢裂解。催化热溶可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从煤中直接高收率获取可溶有机质,研究结果为从褐煤直接获取化学品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褐煤 催化热溶 可溶物 沥青烯 前沥青烯
下载PDF
风化煤与褐煤转化生物甲烷的差异性分析
2
作者 张双斌 赵树峰 +1 位作者 郭红玉 简阔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1-299,共9页
为查明风化煤与褐煤生物甲烷生成量差别的内在原因,分别选取风化煤和褐煤,以富集驯化的菌液为菌种来源,通过生物产气模拟,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16srRNA测试、扫描电镜测试来分析风化煤与褐煤生物产气量差异性的内在机制。结果表... 为查明风化煤与褐煤生物甲烷生成量差别的内在原因,分别选取风化煤和褐煤,以富集驯化的菌液为菌种来源,通过生物产气模拟,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16srRNA测试、扫描电镜测试来分析风化煤与褐煤生物产气量差异性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褐煤的生物产气潜力(7.63 mL/g)大于风化煤(3.24 mL/g);褐煤相比于风化煤,在产气过程中各类基团脱落明显,芳香类物质更多的被转化为小分子量的其它物质,同时酚碳或醚碳(C—O)氧化更加明显,有利于形成更多的小分子有机酸类物质;褐煤相较于风化煤在生物产气过程中表面侵蚀较严重,出现了较多的孔裂隙,使得有机质能够从这些孔隙中析出,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利用产气;褐煤中细菌和古菌多样性低于风化煤,但主要功能菌群占比较大,细菌中Macellibacteroides属和Lysinibacillus属占比达68.05%,古菌中Methanosarcina属和Methanobacterium属占比达89.99%,远大于风化煤,对煤中有机质的降解利用起到积极作用,能为后续产甲烷菌提供原料,因此褐煤更有利于被微生物利用产生物甲烷;风化煤的甲烷代谢类型为甲基类营养性区别于褐煤的氢营养型;在褐煤中微生物能够更好的利用乙酸作为碳源、葡萄糖和糖原能够被有效降解为丙酮酸,氧化(还原性)强,并产生供生化反应所需的ATP。研究结果为风化煤与褐煤产气差异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为今后风化煤与褐煤生物甲烷化利用提供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甲烷 风化煤 褐煤 物化特征 菌群变化
下载PDF
2种细菌降解蒙东褐煤产腐植酸的研究
3
作者 赵顺省 申义锋 +2 位作者 石晨 刘向荣 杨再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23,共14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得到假单胞菌属和粪产碱杆菌降解蒙东褐煤提取生物腐植酸的最优条件,将此条件下所得的2种生物腐植酸与利用碱性萃取剂法得到的化学腐植酸通过UV-vis、FTIR、XPS及营养元素检测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得到假单胞菌属和粪产碱杆菌降解蒙东褐煤提取生物腐植酸的最优条件,将此条件下所得的2种生物腐植酸与利用碱性萃取剂法得到的化学腐植酸通过UV-vis、FTIR、XPS及营养元素检测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假单胞菌属对蒙东褐煤氧化煤的最优降解条件为煤浆浓度0.5g/50mL、提取时间14d、菌液用量2mL/50mL,粪产碱杆菌对蒙东褐煤氧化煤的最优降解条件煤浆浓度0.5g/50mL、提取时间12d、菌液用量4 mL/50 mL,2种细菌对生物腐植酸的最高产率分别为35.39%和38.26%,这表明粪产碱杆菌对蒙东褐煤的降解效果好于假单胞菌属;对照组碱提取法对化学腐植酸最高产率为42.89%。UV-vis和FTIR分析表明,2种生物腐植酸的分子量、芳香度以及含氧官能团的总数量要小于化学腐植酸;XPS分析表明2种生物腐植酸中含氧官能团的种类数大于化学腐植酸,同时2种生物腐植酸中的碳元素的存在形式与化学腐植酸也有较大差异;营养元素检测表明2种生物腐植酸中的N、P、K、Ca、Mg的含量远大于化学腐植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降解 腐植酸 蒙东褐煤 假单胞菌属 粪产碱杆菌
下载PDF
锡林郭勒褐煤清洁利用技术适用性研究
4
作者 史志慧 苏日古嘎 +1 位作者 侯泽健 刘树森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锡林郭勒盟褐煤可采储量1 400余亿t,年采量1亿t以上,主要通过燃烧用于发电、供热,利用效率低,高效清洁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选择当地3种代表性煤样,以格金低温干馏、热解和直接液化技术为研究手段,讨论不同锡林郭勒褐煤对清洁利用技术的... 锡林郭勒盟褐煤可采储量1 400余亿t,年采量1亿t以上,主要通过燃烧用于发电、供热,利用效率低,高效清洁利用水平有待提高。选择当地3种代表性煤样,以格金低温干馏、热解和直接液化技术为研究手段,讨论不同锡林郭勒褐煤对清洁利用技术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煤样在不同技术方向上差异显著,结合其气液固三相产物的收率和属性进行评价,认为来自于胜利矿区的样品更适于制取半焦,乌拉盖矿区的样品更适于气化技术,来自于白音华矿区的煤炭则有成为优良直接液化用煤的潜能。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特点,认为低温热解制取半焦是适宜锡林郭勒褐煤未来清洁利用的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褐煤 格金低温干馏 热解 直接液化 半焦
下载PDF
昭通褐煤氨解可溶化转化及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赋存形态
5
作者 任宇瑶 周国莉 +4 位作者 刘豪杰 滕道光 曹亦俊 邢宝林 李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9-629,共11页
褐煤碳含量高且富含氧、氮等杂原子,是制备炭材料的重要原料。但由于褐煤可溶有机碳含量低,杂原子分配无规律,导致以褐煤为原料制备炭材料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亟需实现褐煤的可溶化转化。本研究以氨水为溶剂,旨在温和条件下,同步实现昭... 褐煤碳含量高且富含氧、氮等杂原子,是制备炭材料的重要原料。但由于褐煤可溶有机碳含量低,杂原子分配无规律,导致以褐煤为原料制备炭材料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亟需实现褐煤的可溶化转化。本研究以氨水为溶剂,旨在温和条件下,同步实现昭通褐煤的可溶化和褐煤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在氨水质量分数15%、温度160℃条件下反应3 h,热溶物收率最高为76.66%,昭通褐煤表现出良好的热溶效果。基于对热溶物的表征和分析,发现氨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煤中的大分子结构,表现为氨基与羟基置换,或与部分羧基、羰基直接反应生成有机态氮。对比发现,原煤中氮元素赋存形态以季氮和吡咯氮为主,而可溶物中氮元素赋存形态以氨基氮和吡啶氮为主,表明褐煤氨解热溶过程产生了氨基或酰胺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氨解 热溶物 煤基杂原子 赋存形态
下载PDF
热解预处理对昭通褐煤润湿性的影响机制
6
作者 王成勇 安倩 +2 位作者 王市委 张谌虎 杨建发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褐煤的强亲水性为其加工和利用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热解预处理是调控褐煤润湿性的有效方法之一。采用工业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接触角测量探究了热解预处理对褐煤润湿性的影响机制。热解预处理的温度分别为... 褐煤的强亲水性为其加工和利用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热解预处理是调控褐煤润湿性的有效方法之一。采用工业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接触角测量探究了热解预处理对褐煤润湿性的影响机制。热解预处理的温度分别为200℃,300℃,400℃和500℃,时间分别为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结果表明:热解预处理改变了褐煤的化学结构和组成,显著影响了褐煤的润湿性。褐煤的羧基在200℃时开始裂解逸出,并在300℃时基本消失;褐煤的酯基在300℃时开始裂解逸出,并在400℃时基本消失;而褐煤的C—O(醚键、酚和醇)的热稳定性较好,热解预处理后其相对含量略微增加;褐煤的芳碳率随着热解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芳香核尺寸在300℃时开始增大。如果使用热解预处理来减弱褐煤的亲水性,则应确保在较低温度下有足够的热解时间来去除褐煤的含氧官能团,而在较高温度下应使用较短的时间来防止褐煤的有机质过度损失。在300℃(120 min)或400℃(30 min)热解条件下,褐煤的亲水性含氧官能团(羧基或酯基)裂解逸出,且疏水性芳香核尺寸增大,从而使其亲水性显著减弱,接触角由原煤的44.00°分别增大为87.50°和85.75°。然而,在400℃(热解时间大于30 min)和500℃条件下,褐煤的有机质过度损失,导致矿物质或无机质的相对含量增加,使其亲水性仍然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润湿性 热解预处理 化学结构 含氧官能团
下载PDF
褐煤热风-红外联合干燥方式优化与物性分析
7
作者 牛婷婷 薛韩玲 +4 位作者 陆泽华 王楠 拓雯 杨志远 苗宇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褐煤干燥脱水是实现其高效利用、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基于不同热风温度(60℃,80℃,100℃)和煤样粒度(小于2 mm,2 mm~5 mm,5 mm~7 mm,7 mm~10 mm,10 mm~13 mm)对高西沟低阶褐煤单一热风干燥特性进行探讨,依次采用单一热风干燥、热风... 褐煤干燥脱水是实现其高效利用、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基于不同热风温度(60℃,80℃,100℃)和煤样粒度(小于2 mm,2 mm~5 mm,5 mm~7 mm,7 mm~10 mm,10 mm~13 mm)对高西沟低阶褐煤单一热风干燥特性进行探讨,依次采用单一热风干燥、热风-红外串联和热风-红外并联联合干燥方式,通过实验分析了干燥过程褐煤水分比和干燥速率的变化特征,应用比能耗(QSEC)和能效(ηe)对比了三种干燥方式的能耗,采用SEM和FTIR分别分析了煤样表观形貌和官能团。结果表明:单一热风干燥温度越高,煤样与空气温差越大,煤样获得的热量越高,干燥速率越快;煤样粒度越小,煤样水分比下降越快,结束时的水分比越低;热风-红外串联联合干燥转换时间节点越早,所需干燥时间越短,在热风与红外干燥阶段干燥速率各出现一次最大值;并联干燥中褐煤水分比呈指数下降,并以降速期为主要阶段;三种干燥方式按比能耗由大到小依次为单一热风干燥(334.54 MJ/kg)、热风-红外并联干燥(273.89 MJ/kg)、热风-红外串联干燥(121.18 MJ/kg),按能效(ηe)由大到小依次为热风-红外串联干燥(1.91%)、热风-红外并联干燥(0.83%)、单一热风干燥(0.69%),热风-红外串联干燥为较节能的干燥方式,此方式干燥后煤样相较原褐煤表面大面积坍塌,表面裂隙明显增多、增大,并且干燥煤样除水分外的其他官能团未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风-红外联合干燥 能耗 表观形貌 官能团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下木霉真菌降解昭通褐煤的差异性分析
8
作者 刘健 何环 +3 位作者 元雪芳 任恒星 黄再兴 谭凯丽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真菌对褐煤的降解作用明显,为研究不同处理方式下真菌对褐煤降解作用的差异,利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一株木霉真菌H-2,通过工业分析、紫外/可见光全波长扫描、FT-IR和HPLC-QTOF/MS等技术手段,研究了该菌株在菌/煤固态培养、菌... 真菌对褐煤的降解作用明显,为研究不同处理方式下真菌对褐煤降解作用的差异,利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一株木霉真菌H-2,通过工业分析、紫外/可见光全波长扫描、FT-IR和HPLC-QTOF/MS等技术手段,研究了该菌株在菌/煤固态培养、菌/煤液态同时培养、菌/煤液态差时培养三种不同处理方式下对云南昭通褐煤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下,真菌H-2对煤中化学键断裂和大分子结构解聚的作用明显,作用后煤中羟基、甲基、亚甲基等官能团增多;固态培养条件下,褐煤经真菌H-2作用后,表面出现明显裂隙,结构疏松,易松散破碎,而菌/煤液态差时培养处理方式下,降解产物更易被解离至培养液中,主要为芳香化合物、不饱和的杂环化合物和少量不饱和的醛酮类化合物。可见,真菌H-2的生物降解作用对褐煤的物化性质产生了影响,并且不同处理方式下煤的生物降解产物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生物转化 木霉真菌 解聚和解离
原文传递
氧载体NiFe_(2)O_(4)与褐煤的化学链燃烧反应特性实验研究
9
作者 刘勇 杨慰珺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本实验制备了氧载体NiFe_(2)O_(4),并通过热重分析试验系统研究了其对褐煤的氧化还原性能。使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和X射线衍射实验表征了表面结构,与NiO和Fe_(2)O_(3)相比,NiFe_(2)O_(4)中Ni的存在增大了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提高了褐... 本实验制备了氧载体NiFe_(2)O_(4),并通过热重分析试验系统研究了其对褐煤的氧化还原性能。使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和X射线衍射实验表征了表面结构,与NiO和Fe_(2)O_(3)相比,NiFe_(2)O_(4)中Ni的存在增大了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提高了褐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的反应活性和氧传递能力。此外,循环实验证实了NiFe_(2)O_(4)高反应活性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CO_(2)捕集 铁酸镍 褐煤
下载PDF
原料氨装置升级工程褐煤预干燥系统设计
10
作者 张勇杰 高亭亭 +3 位作者 刘栋 刘子勋 尤清华 张祖栋 《电力勘测设计》 2024年第3期46-50,55,共6页
内蒙古某原料氨提供装置原工程褐煤预干燥系统存在干燥不均匀、粉尘泄露等问题,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煤粉爆炸事故。现原料氨升级工程采用蒸汽管式干燥机预干燥系统代替原有的滚筒式干燥机预干燥系统,结合褐煤煤粉易燃易爆的特性,通过合... 内蒙古某原料氨提供装置原工程褐煤预干燥系统存在干燥不均匀、粉尘泄露等问题,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煤粉爆炸事故。现原料氨升级工程采用蒸汽管式干燥机预干燥系统代替原有的滚筒式干燥机预干燥系统,结合褐煤煤粉易燃易爆的特性,通过合理的干燥系统设备密封结构设计及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减少煤粉泄露、降低煤粉爆炸的风险。原工程滚筒式干燥机出口干煤水分在20%以上,升级工程蒸汽管式干燥机出口干煤水分可降至15%以下,现场设备至今运行稳定,未发生粉尘泄露或爆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预干燥系统 蒸汽管式干燥机 密封结构 控制系统
下载PDF
流化床热解试验的褐煤碎裂特性研究
11
作者 常赵刚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褐煤在流化床热解过程中易受热力和机械力影响而发生碎裂形成粉尘,严重影响褐煤梯级加工利用发展,因而需研究褐煤在热力与机械力交互作用条件下的碎裂特性,以期为其热解、燃烧、气化等煤转化利用技术发展提供数据参考。选取内蒙古的2种... 褐煤在流化床热解过程中易受热力和机械力影响而发生碎裂形成粉尘,严重影响褐煤梯级加工利用发展,因而需研究褐煤在热力与机械力交互作用条件下的碎裂特性,以期为其热解、燃烧、气化等煤转化利用技术发展提供数据参考。选取内蒙古的2种褐煤,利用微型流化床热解试验装置,研究粒径、加热温度、升温速率、停留时间以及流化数各因素对褐煤碎裂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褐煤热解破碎后产生半焦的粒级主要分布在原粒级及低一档粒级范围内,颗粒的粒度变化率和粉化率随入料粒径增大而均提高,加热终温升高及升温速率增大则均加剧煤样的碎裂程度,停留时间的延长会使颗粒碎裂程度逐渐增大至粒度稳定,流化数的升高会促进颗粒粉化且对细颗粒生成的影响更明显;在流化床热解中热力、机械力分别是产生粉化的主要作用力以及辅助作用力,褐煤受热力作用下的碎裂形式为外围发生细颗粒的剥落、内部破碎为大块颗粒;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温度下的半焦孔隙结构可知,随着挥发分的析出则半焦孔隙结构逐渐发育,最终由于集聚胀力与热应力作用而导致孔隙结构被破坏直至坍塌、碎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碎裂特性 流化床 热解试验 粒度变化率 粉化率 流化数 半焦孔隙结构
下载PDF
高水分褐煤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12
作者 王巍 白杰 +3 位作者 彭红文 邬士军 房海青 王琳 《电力勘测设计》 2024年第3期51-55,共5页
介绍我国褐煤资源特点和褐煤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褐煤锅炉、中速磨制粉系统及设备选型优化、烟气余热利用、烟气提水等褐煤发电关键技术。经分析可知,我国褐煤发电机组在机组参数、能耗水平、环保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下一阶... 介绍我国褐煤资源特点和褐煤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褐煤锅炉、中速磨制粉系统及设备选型优化、烟气余热利用、烟气提水等褐煤发电关键技术。经分析可知,我国褐煤发电机组在机组参数、能耗水平、环保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下一阶段应向着更加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分褐煤 中速磨制粉系统 烟气余热利用 烟气提水
下载PDF
大南湖一矿褐煤常温氧化特性研究
13
作者 高少雷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4期82-86,共5页
针对大南湖一矿在正常回采期间、采空区在无任何自燃征兆前提下出现的上隅角CO异常持续超限问题,采用太原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常温氧化实验装置对所采煤样褐煤开展了常温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南湖一矿褐煤在常温下就可氧化释放出CO... 针对大南湖一矿在正常回采期间、采空区在无任何自燃征兆前提下出现的上隅角CO异常持续超限问题,采用太原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常温氧化实验装置对所采煤样褐煤开展了常温氧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南湖一矿褐煤在常温下就可氧化释放出CO,相关过程可分为“快速氧化”“缓慢反应”和“反应终止”三个阶段;当环境O_(2)浓度≥7.7%时,大南湖一矿煤样常温下氧化的CO产出速率同环境O_(2)浓度呈二次函数拟合关系;大南湖一矿煤样环境CO浓度同O_(2)浓度变化紧密相关,呈良好一次函数关系;大南湖一矿褐煤开采过程中煤自燃早期预警指标的制定必须考虑常温氧化特性,否则可能会误判采空区煤自燃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南湖一矿 褐煤 常温氧化 CO
下载PDF
褐煤与生物质混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于洋 张凤忠 +2 位作者 蒲建业 杨乐 韦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0036-0040,共5页
农业废弃物是我国生物质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更加高效清洁地消纳农业废弃物,通过热重分析法对蒙东褐煤和辽宁地区生物质(玉米秸秆、玉米芯)进行混烧实验,分析了褐煤混烧不同比例(10%,15%,20%... 农业废弃物是我国生物质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更加高效清洁地消纳农业废弃物,通过热重分析法对蒙东褐煤和辽宁地区生物质(玉米秸秆、玉米芯)进行混烧实验,分析了褐煤混烧不同比例(10%,15%,20%)的生物质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结果表明:当蒙东褐煤混烧生物质的比例增加时,其燃烧性能变好,着火温度与燃尽温度下降,燃烧变快,燃料更易于点燃和燃尽。当混烧比例达到20%时,混烧玉米芯燃料着火温度与燃尽温度相较褐煤分别下降33.93℃和66.65℃,混烧玉米秸秆着火温度与燃尽温度相较褐煤分别下降33.46℃和48.51℃。蒙东褐煤混烧玉米芯比玉米秸秆具有更优的燃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东褐煤 生物质 燃烧特性 热重分析
下载PDF
国内首台1000 MW褐煤机组的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路线应用
15
作者 宋伟 《电力与能源》 2024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前废水的低温多效蒸发零排放工艺成为现今市场的主流。以国内首台1000 MW褐煤机组采用的低温多效闪蒸浓缩工艺为例,其零排放技术路线包括低温烟气余热利用、多效闪蒸浓缩、干湿空冷联合冷却等创新技术,实现了脱硫废水处理零排放。该... 目前废水的低温多效蒸发零排放工艺成为现今市场的主流。以国内首台1000 MW褐煤机组采用的低温多效闪蒸浓缩工艺为例,其零排放技术路线包括低温烟气余热利用、多效闪蒸浓缩、干湿空冷联合冷却等创新技术,实现了脱硫废水处理零排放。该技术运行电耗低,淡水回收率高,在保障相对较低的运行成本的同时,实现了脱硫废水的零排放。此外,该技术还首次引入干湿空冷联合冷却塔装置用来给三效零排放系统提供冷却水,实现了系统补水的自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MW褐煤机组 三效蒸发 脱硫废水 干湿空冷联合冷却塔
下载PDF
褐煤基调理剂和悬浮肥对烤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6
作者 阎小毛 刘巧真 +6 位作者 宋雪峰 李建华 王月胜 王典 郭芳阳 王孟孟 宋艳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3期143-145,共3页
为培育高素质烟苗,提高壮苗率,开展了基质添加和叶面喷施褐煤基调理剂及褐煤基悬浮液态肥替代常规育苗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基质中添加适量的褐煤基调理剂(720 mL/m^(3)),可增加根长、根表面积、根干重、根/茎干重比,并提高根... 为培育高素质烟苗,提高壮苗率,开展了基质添加和叶面喷施褐煤基调理剂及褐煤基悬浮液态肥替代常规育苗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基质中添加适量的褐煤基调理剂(720 mL/m^(3)),可增加根长、根表面积、根干重、根/茎干重比,并提高根系活力,有利于培育壮苗;褐煤基悬浮液态肥替代常规育苗肥,虽然能明显刺激烟苗根系生长,但茎叶生长较弱,成苗时间延迟,还需在调整配方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漂浮育苗 基质 褐煤基调理剂 褐煤基悬浮液态肥
下载PDF
浅析我国褐煤应用现状及问题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鑫 李臣威 +1 位作者 张海军 李文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6-1230,共5页
总结了国内外褐煤资源的储量及分布情况,并介绍了目前褐煤资源的利用和消耗状况。分析了褐煤利用存在的问题,如水分、灰分高,遇水易泥化,对设备的要求苛刻;褐煤热稳定性较低,在气化工艺中最适合的流化床气化效果有限。最后从褐煤提质和... 总结了国内外褐煤资源的储量及分布情况,并介绍了目前褐煤资源的利用和消耗状况。分析了褐煤利用存在的问题,如水分、灰分高,遇水易泥化,对设备的要求苛刻;褐煤热稳定性较低,在气化工艺中最适合的流化床气化效果有限。最后从褐煤提质和输配两方面提出了建议,利用浮选手段是对褐煤提质的最好方法;根据煤炭生产和消费重心的动态变化轨迹,将褐煤资源按照全国跨区域总调运成本最小的主要调出区向周边输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资源 褐煤利用 褐煤提质 褐煤洗选 输配
下载PDF
碱液对提取褐煤黄腐酸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力通 李丽萍 +1 位作者 路亚楠 戴博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89,共7页
为提高褐煤资源的附加值,探索了NaOH,KOH,LiOH,Na_(2)CO_(3),NH_(3)·H_(2)O,Na_(2)SO_(3),NaHCO_(3),Na_(4)P_(2)O_(7)对萃取褐煤黄腐酸结构的影响。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褐煤黄腐酸,以不同弱碱性溶剂为萃取剂再经硫酸酸析,通过容量... 为提高褐煤资源的附加值,探索了NaOH,KOH,LiOH,Na_(2)CO_(3),NH_(3)·H_(2)O,Na_(2)SO_(3),NaHCO_(3),Na_(4)P_(2)O_(7)对萃取褐煤黄腐酸结构的影响。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褐煤黄腐酸,以不同弱碱性溶剂为萃取剂再经硫酸酸析,通过容量法测定黄腐酸的纯度,并对提取的褐煤黄腐酸进行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碱液提取褐煤黄腐酸的产率不同,但质量浓度相近,其中LiOH提取黄腐酸的产率(质量分数)最高(5.12%);不同碱液提取褐煤黄腐酸的官能团种类相同,但含量不同,Na_(2)CO_(3)提取的褐煤黄腐酸羰基结构最少,NaHCO_(3)做萃取剂时提取的褐煤黄腐酸的芳香度较高、羟基结构较多;不同碱液提取褐煤黄腐酸的E_(4)/E_(6)值明显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差距较大,Na_(4)P_(2)O_(7)可提取出相对分子质量为118157的褐煤黄腐酸;Na_(2)SO_(3)是提取褐煤黄腐酸的最佳萃取剂,提取的黄腐酸中苯环结构较少,芳香聚合度较低,纯度高达0.248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碱溶酸析法 黄腐酸 紫外-可见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下载PDF
巯基改性褐煤的制备及其对Fe^(2+)、Mn^(2+)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狄军贞 曹洋 赵文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针对酸性矿山废水中Fe^(2+)、Mn^(2+)含量高,褐煤吸附能力有限等问题,以褐煤为基料,选取硅烷偶联剂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作为改性试剂对褐煤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单独考察各影响因子变化对响应值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R... 针对酸性矿山废水中Fe^(2+)、Mn^(2+)含量高,褐煤吸附能力有限等问题,以褐煤为基料,选取硅烷偶联剂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作为改性试剂对褐煤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单独考察各影响因子变化对响应值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RSM)进一步确定了各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利用EDS能谱、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确定巯基改性褐煤较优制备条件为褐煤粒径0.18 mm(80目)、褐煤与甲醇质量比为1∶3、反应温度40℃。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优化配比,综合考虑去除率与成本后,提出本试验巯基改性褐煤的最佳配比为:褐煤粒径0.18 mm(80目),褐煤与甲醇质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40℃,其Fe^(2+)、Mn^(2+)去除率分别为84.2%、88.9%,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6.715、2.295 mg/g,较原褐煤Mn^(2+)去除率提升44.9%,Fe^(2+)吸附容量提高27.42%,Mn^(2+)吸附容量提高29.01%。改性褐煤吸附Fe^(2+)、Mn^(2+)的等温吸附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符合单分子层吸附过程。由表征结果可知,褐煤经巯基改性后表面结构遭到破坏,出现大量孔道结构,极大增加了比表面积;同时,MPYMS分子结构中含有硅氧基和巯基,硅氧基易与含有巯基的载体物质发生水解反应,形成—C—Si—O—键,从而将巯基接枝到载体物质表面,且重金属离子与吸附剂表面集团的结合可能会促进其骨架变形或断裂,生成碎片分子,暴露更多的羟基,增加吸附点位,提高褐煤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褐煤 巯基改性 响应曲面法 离子吸附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下载PDF
含腐植酸褐煤施用下苏打盐碱土持水特性研究
20
作者 顾鑫 任翠梅 +4 位作者 张宏宇 王丽娜 杨丽 李娜 韩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45,共5页
以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方法,研究含腐植酸褐煤对苏打盐碱土持水特性的影响,并对土壤持水特性指标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施用褐煤处理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 以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方法,研究含腐植酸褐煤对苏打盐碱土持水特性的影响,并对土壤持水特性指标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施用褐煤处理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且均随着褐煤用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但在褐煤用量较低时(<25%)非毛管孔隙度变化不显著。持水量与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紧实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毛管孔隙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72、0.965,与非毛管孔隙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691、0.672,与容重相关系数分别为-0.948、-0.948、-0.943,与紧实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0.694、-0.677。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与容重、紧实度的回归趋势线均符合y=axb(a、b为常数)的幂函数线性关系,拟合优度均较好。综上所述,施用含腐植酸褐煤能够有效改善苏打盐碱土孔隙度,提高土壤持水量。利用持水量与容重、紧实度拟合方程可以间接估算相应持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腐植酸褐煤 苏打盐碱土 土壤持水量 土壤孔隙度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