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格尔褐煤分子结构模型构建及其分子模拟
1
作者 张志军 商秀琳 +2 位作者 魏中奇 汤迪 李贞庆 《选煤技术》 2024年第6期7-14,共8页
构建和解析煤炭分子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微观结构与反应规律。首先,运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C-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结合分子模拟,全面且系统地对准格尔地区的褐煤分子结构进行了研... 构建和解析煤炭分子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微观结构与反应规律。首先,运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C-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结合分子模拟,全面且系统地对准格尔地区的褐煤分子结构进行了研究。然后,构建了准格尔褐煤的二维结构模型;利用MaterialStudio2020软件对平面模型实施了几何优化处理,在加氢饱和、结构优化和退火动力学模拟后,化学键扭曲,能量显著降低,生成三维结构模型。最后,进一步进行密度模拟,通过势能与密度的关系,确定最优密度并构建聚集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准格尔褐煤的桥碳和周碳比值(X_(BP))为0.12,芳香结构以苯环为主,氧原子主要以酚羟基形式存在,而氮元素则主要分布在吡咯结构中,由于硫含量较低,模型中忽略了硫的影响;煤结构的稳定性主要由扭转能和范德华能主导;确定模型最优密度为1.1g/cm^(3),与实测值吻合,将40个大分子模型组装为聚集态结构,并通过分子力学和动力学优化,显示分子间与分子内作用力导致芳香层片扭曲变形,形成较为杂乱的结构。该研究通过密度模拟提升了模型的可靠性,为从分子尺度深入探讨褐煤特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表征 褐煤分子结构模型 聚集态模型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碳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模型最优密度
下载PDF
基于分子结构模型的褐煤与浮选药剂界面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何亚群 王婕 +2 位作者 魏华 谢卫宁 王帅 《选煤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9-16,共8页
褐煤表面亲水性强,在浮选过程中需添加表面活性剂提高其疏水性,研究褐煤与表面活性剂的界面作用有助于提高褐煤浮选效率。通过测试褐煤结构参数,建立了内蒙古锡林浩特褐煤分子结构模型,并对比了实际测试与模型计算的红外光谱图,验证了... 褐煤表面亲水性强,在浮选过程中需添加表面活性剂提高其疏水性,研究褐煤与表面活性剂的界面作用有助于提高褐煤浮选效率。通过测试褐煤结构参数,建立了内蒙古锡林浩特褐煤分子结构模型,并对比了实际测试与模型计算的红外光谱图,验证了该分子结构的代表性。模拟结果表明:水分子通过静电作用在褐煤表面形成水化膜,吸附了表面活性剂的褐煤表面与水分子之间的界面作用能显著降低,特别是吸附了失水山梨醇油酸酯之后,水分子在远离褐煤表面的上方形成了聚集状态,阻碍了水分子的吸附,改善了褐煤表面的疏水性。褐煤浮选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褐煤浮选 褐煤分子结构模型 浮选机理 界面作用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